精品文档-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范新龙)-第2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扭绞
图2-1 双绞线结构示意图
1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双绞线可以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传输速率 根据线的粗细和长短而变化。一般情况下,线的直径越大, 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1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局域网中使用的双绞线分为屏蔽(Shielded Twisted Pair,STP)和非屏蔽(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两 类。两者的差异在于屏蔽双绞线(STP)在双绞线和外皮之 间增加了一个铅箔屏蔽层,如图2-2(a)所示,而非屏蔽双 绞线(UTP)则没有,如图2-2(b)所示。目的是提高双绞线 的抗干扰性能,但其价格是非屏蔽双绞线(UTP)的两倍以 上。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中, 如军事网络和股票网络等,而且使用屏蔽双绞线的网络为 了达到屏蔽的效果,要求所有的插口和配套设施均需使用 屏蔽的设备,否则就达不到真正的屏蔽效果,所以整个网 络的造价会比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网络高出很多。
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 来了提高核心网络速度的有效解决方案。它继承了传统以 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采用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 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 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 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 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 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 项技术的市场前景正被用户看好。
1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绝缘外套 屏蔽层
绝缘材料
铜芯
图2-4 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1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同轴电缆又可分为两类:粗缆和细缆。经常提到的 10Base-2和10Base-5以太网就是分别使用细缆和粗缆组网 的。
使用同轴电缆组网,需要在两端连接50 W的反射电阻, 即终端匹配器。
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使用 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802.3以 太网帧格式和IEEE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 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 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 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 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 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 点。
2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图2-8 光波在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中的传播
30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单模光纤性能很好,传输速率较高,在几十千米内能 以几Gb/s的速率传输数据,但其制作工艺比多模更难,成 本较高;多模光纤成本较低,但性能比单模光纤差一些。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比较如表2-1所示。
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局域网的研究始于 20世纪70年代,以太网 ( Ethernet)技术由施乐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 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共享 访问方案,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 作站都不断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 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传输,其他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 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 放性,加上设计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如结构简单、算法简 洁、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以及关键的传输速率的大 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网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城域网 甚至广域网范围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150 Mb/s的ATM数据传输,包括4对双绞线,是连接桌 面设备的主要传输介质。
使用双绞线组网,网卡必须带有RJ-45接口,如图2-3 所示。另外,还需要一个交换机或集线器进行连接。
1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图2-3 RJ-45接口示意图
1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1) 同轴电缆的物理特性 同轴电缆也是一种常用的传输介质。这种电缆在实际 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有线电视网。组成同轴电缆的内外 两个导体是同轴的,如图2-4所示,同轴之名由此而来。 它的外导体是一个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圆柱形套管,内导 体是圆形的金属芯线,一般都采用铜制材料。内外导体之 间填充有绝缘介质。同轴电缆可以是单芯的,也可以将多 条同轴电缆安排在一起形成同轴电缆。由于同轴电缆绝缘 效果佳,频带也宽,数据传输稳定,价格适中,性价比高, 因此是局域网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双绞线(Twisted Pair) 1) 双绞线的物理特性 双绞线是由相互绝缘的两根铜线按一定扭矩相互绞合 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铜线加绝缘层并 用不同颜色来标记,如图2-1所示。成对线的扭绞是为了 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由于它性能好、价 格低,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组网的其他连接设备,随细缆和粗缆的差别 而不尽相同,即使名称一样,其规格、大小也是有区别的。
20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细缆连接设备及技术参数 采用细缆组网,除需要电缆外,还需要BNC头、T型头 和终端匹配器等,如图2-5所示。同轴电缆组网的网卡必 须带有细缆连接接口(通常在网卡上标有“BNC”字样)。
1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类线:可用于最高为10 Mb/s的数据传输,包括4对 双绞线,常用于10Base-T以太网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4类线:可用于16 Mb/s的令牌环网和大型10Base-T以 太网,包括4对双绞线。其测试速度可达20 Mb/s。
5类线:既可用于100 Mb/s的快速以太网连接,又支 持
2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光纤 纤膏 松套管 包带 聚乙烯内护套 加强芯 铝带复合物 缆膏 填充绳 聚乙烯外护套
图2-6 光纤结构示意图
2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或注 入式二极管(ILD),当光通过这些器件时发出光脉冲,光 脉冲通过光缆从而传输信息,光脉冲的出现表示为1,不 出现表示为0。在光纤传输系统的两端都要有一个装置来 完成电/光信号或光/电信号的转换,接收端将光信号转换 成电信号时,要使用光电二极管(PIN)检波器或APD检波器。 一个典型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
2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BNC接头
T型头
终端匹配器
图2-5 细缆连接设备示意图
2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下面是细缆组网的技术参数: ● 最大的网段长度:185 m。 ● 网络的最大长度:925 m。 ● 每个网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30个。 ● BNC、T型连接器之间的最小距离:0.5 m。
3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表2-1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比较
内容 距离 数据传输率 光源 信号衰减 端接 造价
单模光纤 长 高
激光 小
较难 高
多模光纤 短 低
发光二极管 大 较易 低
3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光纤的特点 光纤的很多优点使得它在远距离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与同轴电缆相比有如下优点: (1) 光纤有较大的带宽,通信容量大; (2) 光纤的传输速率高,能超过千Mb/s; (3) 光纤的传输衰减小,连接的距离更长; (4) 光纤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适宜在电气干扰严 重的环境中使用; (5) 光纤无串音干扰,不易被窃听和截取数据,因而 安全保密性好。
1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铜线
绝缘层
外屏蔽层
外部保护层
(a) 屏蔽双绞线(STP)
铜线
绝缘层
外部保护层
(b) 非屏蔽双绞线(UTP)
图2-2 STP与UTP结构示意图
1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非屏蔽双绞线的类型 按照EIA/TIA(电气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568A标 准,UTP共分为5类,其中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是3类和5类。 1类线:可用于电话传输,但不适用于数据传输。这 一级电缆没有固定的性能要求。 2类线:可用于电话传输和最高为4 Mb/s的数据传输, 包括4对双绞线。
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需要有“传输媒体”,这好比车辆
必须在道路上行驶一样,道路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行车的 安全舒适程度。同样,网络传输媒介的质量好坏也会影响 数据传输的质量,包括速率、数据丢失等。
1.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线的,一 类是无线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及光 缆;无线介质有无线电和微波等。
2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 粗缆连接设备及技术参数 粗缆连接的设备包括转换器(粗缆上的接线盒)、DIX 连接器及电缆、N系列插头和N系列匹配器。使用粗缆组网, 网卡必须有DIX接口(一般标有DIX字样)。 下面是采用粗缆组网的技术参数: ● 最大的网段长度:500 m。 ● 网络的最大长度:2500 m。 ● 每个网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100个。 ● 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2.5 m。 ● 收发器电缆的最大长度:50 m。
2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发送端
பைடு நூலகம்
输入
电/光转换
LED
光纤
光信号
PIN
接收端
光/电转换
输出
图2-7 光纤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2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根据使用的光源和传输模式的不同,光纤分为单模和 多模两种。如果光纤做得极细,纤芯的直径细到只有光的 一个波长,这样光纤就成了一种波导管,这种情况下光线 不必经过多次反射式的传播,而是一直向前传播,这种光 纤称为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纤芯比单模光纤的粗,一旦 光线到达光纤内发生全反射后,光信号就由多条入射角度 不同的光线同时在一条光纤中传播,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 纤。光波在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中的传播,如图2-8所示。
2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4.光缆(Fiber Optical Cable) 1) 光纤的物理特性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如图2-6所示。每 根光纤只能单向传送信号,因此若要实现双向通信,光缆 中至少应包括两条独立的光纤,一条发送,另一条接收。 光纤两端的端头都是通过电烧烤或化学环氯工艺与光学接 口连接在一起的。一根光缆可以包括二至数百根光纤,并 用加强芯和填充物来提高机械强度。光束在光纤内传输, 防磁防电,传输稳定,质量高。由于可见光的频率大约是 1014 Hz,因而光传输系统可使用的带宽范围极大,因此 光纤多适用于高速网络和骨干网。
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1 局域网的特点 区别于其他网络,局域网通常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网络覆盖范围小 局域网的地理覆盖范围一般从0.1~10 km,可以是一
个企业、一所学校或者是一幢大楼,一般情况下,一个局 域网为一个机构所拥有。
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数据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 Gb/s以上,而且 速度稳定。随着光纤(Optical Fiber)技术的发展,仍有 较大的提升空间。 3.通信质量好,误码率低 一般网络可以接受的误码率是10-6,而局域网可以达 到10-8~10-11。
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 Mb/s。采用CSMA/CD介质 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 成功。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 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 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 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用的局域网技术。此后,随着 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局域网的发展一日千里,逐渐成 为应用最广泛的网络。现在,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局域网 在运行,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网络。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 局域网概述 2.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3 虚拟局域网 2.4 无线局域网
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 局 域 网 概 述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在较小区域内将大量PC 及各种设备互连,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所谓较小区域,可以是一个办公室、一幢居民楼、一个工 厂、企业等。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扭绞
图2-1 双绞线结构示意图
1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双绞线可以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传输速率 根据线的粗细和长短而变化。一般情况下,线的直径越大, 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1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局域网中使用的双绞线分为屏蔽(Shielded Twisted Pair,STP)和非屏蔽(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两 类。两者的差异在于屏蔽双绞线(STP)在双绞线和外皮之 间增加了一个铅箔屏蔽层,如图2-2(a)所示,而非屏蔽双 绞线(UTP)则没有,如图2-2(b)所示。目的是提高双绞线 的抗干扰性能,但其价格是非屏蔽双绞线(UTP)的两倍以 上。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中, 如军事网络和股票网络等,而且使用屏蔽双绞线的网络为 了达到屏蔽的效果,要求所有的插口和配套设施均需使用 屏蔽的设备,否则就达不到真正的屏蔽效果,所以整个网 络的造价会比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网络高出很多。
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 来了提高核心网络速度的有效解决方案。它继承了传统以 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采用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 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 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 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 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 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 项技术的市场前景正被用户看好。
1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绝缘外套 屏蔽层
绝缘材料
铜芯
图2-4 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1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同轴电缆又可分为两类:粗缆和细缆。经常提到的 10Base-2和10Base-5以太网就是分别使用细缆和粗缆组网 的。
使用同轴电缆组网,需要在两端连接50 W的反射电阻, 即终端匹配器。
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使用 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802.3以 太网帧格式和IEEE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 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 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 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 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 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 点。
2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图2-8 光波在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中的传播
30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单模光纤性能很好,传输速率较高,在几十千米内能 以几Gb/s的速率传输数据,但其制作工艺比多模更难,成 本较高;多模光纤成本较低,但性能比单模光纤差一些。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比较如表2-1所示。
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局域网的研究始于 20世纪70年代,以太网 ( Ethernet)技术由施乐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 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共享 访问方案,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 作站都不断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 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传输,其他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 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 放性,加上设计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如结构简单、算法简 洁、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以及关键的传输速率的大 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网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城域网 甚至广域网范围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150 Mb/s的ATM数据传输,包括4对双绞线,是连接桌 面设备的主要传输介质。
使用双绞线组网,网卡必须带有RJ-45接口,如图2-3 所示。另外,还需要一个交换机或集线器进行连接。
1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图2-3 RJ-45接口示意图
1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1) 同轴电缆的物理特性 同轴电缆也是一种常用的传输介质。这种电缆在实际 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有线电视网。组成同轴电缆的内外 两个导体是同轴的,如图2-4所示,同轴之名由此而来。 它的外导体是一个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圆柱形套管,内导 体是圆形的金属芯线,一般都采用铜制材料。内外导体之 间填充有绝缘介质。同轴电缆可以是单芯的,也可以将多 条同轴电缆安排在一起形成同轴电缆。由于同轴电缆绝缘 效果佳,频带也宽,数据传输稳定,价格适中,性价比高, 因此是局域网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9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双绞线(Twisted Pair) 1) 双绞线的物理特性 双绞线是由相互绝缘的两根铜线按一定扭矩相互绞合 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铜线加绝缘层并 用不同颜色来标记,如图2-1所示。成对线的扭绞是为了 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由于它性能好、价 格低,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组网的其他连接设备,随细缆和粗缆的差别 而不尽相同,即使名称一样,其规格、大小也是有区别的。
20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细缆连接设备及技术参数 采用细缆组网,除需要电缆外,还需要BNC头、T型头 和终端匹配器等,如图2-5所示。同轴电缆组网的网卡必 须带有细缆连接接口(通常在网卡上标有“BNC”字样)。
1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类线:可用于最高为10 Mb/s的数据传输,包括4对 双绞线,常用于10Base-T以太网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4类线:可用于16 Mb/s的令牌环网和大型10Base-T以 太网,包括4对双绞线。其测试速度可达20 Mb/s。
5类线:既可用于100 Mb/s的快速以太网连接,又支 持
25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光纤 纤膏 松套管 包带 聚乙烯内护套 加强芯 铝带复合物 缆膏 填充绳 聚乙烯外护套
图2-6 光纤结构示意图
2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或注 入式二极管(ILD),当光通过这些器件时发出光脉冲,光 脉冲通过光缆从而传输信息,光脉冲的出现表示为1,不 出现表示为0。在光纤传输系统的两端都要有一个装置来 完成电/光信号或光/电信号的转换,接收端将光信号转换 成电信号时,要使用光电二极管(PIN)检波器或APD检波器。 一个典型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所示。
2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BNC接头
T型头
终端匹配器
图2-5 细缆连接设备示意图
2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下面是细缆组网的技术参数: ● 最大的网段长度:185 m。 ● 网络的最大长度:925 m。 ● 每个网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30个。 ● BNC、T型连接器之间的最小距离:0.5 m。
3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表2-1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比较
内容 距离 数据传输率 光源 信号衰减 端接 造价
单模光纤 长 高
激光 小
较难 高
多模光纤 短 低
发光二极管 大 较易 低
32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光纤的特点 光纤的很多优点使得它在远距离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与同轴电缆相比有如下优点: (1) 光纤有较大的带宽,通信容量大; (2) 光纤的传输速率高,能超过千Mb/s; (3) 光纤的传输衰减小,连接的距离更长; (4) 光纤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适宜在电气干扰严 重的环境中使用; (5) 光纤无串音干扰,不易被窃听和截取数据,因而 安全保密性好。
1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铜线
绝缘层
外屏蔽层
外部保护层
(a) 屏蔽双绞线(STP)
铜线
绝缘层
外部保护层
(b) 非屏蔽双绞线(UTP)
图2-2 STP与UTP结构示意图
1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 非屏蔽双绞线的类型 按照EIA/TIA(电气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568A标 准,UTP共分为5类,其中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是3类和5类。 1类线:可用于电话传输,但不适用于数据传输。这 一级电缆没有固定的性能要求。 2类线:可用于电话传输和最高为4 Mb/s的数据传输, 包括4对双绞线。
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需要有“传输媒体”,这好比车辆
必须在道路上行驶一样,道路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行车的 安全舒适程度。同样,网络传输媒介的质量好坏也会影响 数据传输的质量,包括速率、数据丢失等。
1.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线的,一 类是无线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及光 缆;无线介质有无线电和微波等。
2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3) 粗缆连接设备及技术参数 粗缆连接的设备包括转换器(粗缆上的接线盒)、DIX 连接器及电缆、N系列插头和N系列匹配器。使用粗缆组网, 网卡必须有DIX接口(一般标有DIX字样)。 下面是采用粗缆组网的技术参数: ● 最大的网段长度:500 m。 ● 网络的最大长度:2500 m。 ● 每个网段支持的最大节点数:100个。 ● 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2.5 m。 ● 收发器电缆的最大长度:50 m。
2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发送端
பைடு நூலகம்
输入
电/光转换
LED
光纤
光信号
PIN
接收端
光/电转换
输出
图2-7 光纤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28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根据使用的光源和传输模式的不同,光纤分为单模和 多模两种。如果光纤做得极细,纤芯的直径细到只有光的 一个波长,这样光纤就成了一种波导管,这种情况下光线 不必经过多次反射式的传播,而是一直向前传播,这种光 纤称为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纤芯比单模光纤的粗,一旦 光线到达光纤内发生全反射后,光信号就由多条入射角度 不同的光线同时在一条光纤中传播,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 纤。光波在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中的传播,如图2-8所示。
24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4.光缆(Fiber Optical Cable) 1) 光纤的物理特性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如图2-6所示。每 根光纤只能单向传送信号,因此若要实现双向通信,光缆 中至少应包括两条独立的光纤,一条发送,另一条接收。 光纤两端的端头都是通过电烧烤或化学环氯工艺与光学接 口连接在一起的。一根光缆可以包括二至数百根光纤,并 用加强芯和填充物来提高机械强度。光束在光纤内传输, 防磁防电,传输稳定,质量高。由于可见光的频率大约是 1014 Hz,因而光传输系统可使用的带宽范围极大,因此 光纤多适用于高速网络和骨干网。
6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1 局域网的特点 区别于其他网络,局域网通常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网络覆盖范围小 局域网的地理覆盖范围一般从0.1~10 km,可以是一
个企业、一所学校或者是一幢大楼,一般情况下,一个局 域网为一个机构所拥有。
7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数据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 Gb/s以上,而且 速度稳定。随着光纤(Optical Fiber)技术的发展,仍有 较大的提升空间。 3.通信质量好,误码率低 一般网络可以接受的误码率是10-6,而局域网可以达 到10-8~10-11。
3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 Mb/s。采用CSMA/CD介质 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 成功。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 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 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 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用的局域网技术。此后,随着 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局域网的发展一日千里,逐渐成 为应用最广泛的网络。现在,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局域网 在运行,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网络。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 局域网概述 2.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3 虚拟局域网 2.4 无线局域网
1
第2章 局 域 网 技 术
2.1 局 域 网 概 述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在较小区域内将大量PC 及各种设备互连,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所谓较小区域,可以是一个办公室、一幢居民楼、一个工 厂、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