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时训练:3.6 《红楼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一、基础巩固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失魂落.魄落.笔生花落.花流水光明磊落.
B.毫无禁.忌令行禁.止入国问禁.屡禁.不止
C.元妃省.亲不省.人事大省.大悟深刻反省.
D.一呼百应.应.接不暇得心应.手应.届毕业
解析:A项,全读“luò”;B项,全读“jìn”;C项,全读“xǐng”;D项,前三个“应”分别取“回答”“应付”“适应”的义项,都读为“yìng”;第四个“应”读“yīng”,“应届”意为“本期的”。
答案:D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巅峰嗜好矫揉造作殚精竭虑
B.熬粥赢弱兴师动众寄人篱下
C.鼎盛抑郁浑然不觉捉对撕杀
D.纹身铫子格外制胜李代桃僵
解析:B项,赢—羸;C项,撕—厮;D项,纹—文。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宝钗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他感觉自己与时代脱节了。
C.《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共性鲜亮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
....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争辩,讲起《林黛玉进贾府》来高谈阔论
....,精彩特别。
解析:A项,心存芥蒂: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开心的心情。
B项,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
C 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仿照得格外好,格外逼真。
D项,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谈论,含贬义。
答案:D
4.(2022·大纲全国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宠爱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经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奔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赐予了一种力气。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需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将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方案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宽敞旅客快捷出行供应更多选择。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发生……案情”不能搭配,应为发生“险情”或“意外”。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每当火车鸣着汽笛从他身边奔驰而过时”。
C项,成分残缺,“正从过去拼价格向将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缺谓语,应改为“正经受从过去拼价格向将来拼服务的阵痛”。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日?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⑤今日,编者假如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②
D.④①③⑤②
解析:这是一个谈论性语段,谈论的话题是《红楼梦》题诗中的两句诗④。
承前亮出诗句,不能把诗句选错了。
从诗句说开来,先谈读过《红楼梦》的人对此的体会①,然后由这两句诗联系今日,引出最想说的话⑤。
写出今日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③,和对作者与读者一路同行的看法②。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探春当家(节选)
曹雪芹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每天两三个太医用药。
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很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见;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
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很多。
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李纨与探春早已梳洗,服侍出门去后,回至厅上坐了。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
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
”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
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很多笑话来取笑。
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办法,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很多办法,又查出很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
如今他藐视李纨狡猾,探春是青年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
探春便问李纨。
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
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
”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
探春道:“你且回来。
”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
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
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
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
’”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
忙陪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
依我说,赏一百倒好。
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
”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记不得。
”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
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
再迟一日,不说你们马虎,反像我们没办法了。
”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
众媳妇们都伸舌头。
这里又回别的事。
6.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提到凤姐生病一事?
解析:首先要联系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然后要结合节选文段的题目,这段的中心人物是探春。
参考答案:①凤姐生病,王夫人感觉吃力,这说明白凤姐平日在贾府的地位格外高,事无巨细,全都由她一人处理,权势很大。
②为探春管理家庭事务埋下伏笔。
7.贾府中人为什么干活时“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很多”?
解析:这句话消灭在第一段末,关键信息可以在第一段内提取。
参考答案:①李纨素日厚道多恩无罚,比凤姐儿好搪塞。
②探春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素日也最平和恬淡。
因此全部人都不把二人放在眼里,干活自然懈怠了很多。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解析:解答时既要联系语境,又要结合小说的主旨,还要留意语句中消灭的关键词语,如“依我说”“若不按例”等。
参考答案:①批判吴新登家的办事不认真的态度;②表明探春是一个按规章办事的人,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③让吴新登家的那种想看她笑话的想法消逝,探春用事实证明白自己的力量。
9.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手法。
解析:解答时可以重点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①心理描写:当众人听说李纨和探春理家时的心理描写说明他们对探春的力量并不看好,从侧面烘托了探春是个精明干练的人。
②语言描写:作者在描述探春时充分使用了这种方法,说明探春很有管理才能,而且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事情,很有心计。
三、语言表达
10.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
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惊异,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
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行。
”
解析:对偶句要求上下句结构要相同,词性要相对。
本题要抓住黛玉和宝玉初次见面都似曾相识、心有灵犀的情景来拟写。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11.某中学争辩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沟通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
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解析:(1)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2)号召同学乐观参与;(3)尽量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
答案示例:(1)“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宝。
让我们走进宝山,去观赏它们的灿烂与绚丽吧。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
《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
今日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期望同学们乐观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