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中考语文模拟仿真试卷(五)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1. (10分) (2017七下·姜堰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移舟水溅差差绿,________。
(2) ________,患不知人也。
(3)见贤思齐焉,________。
(4)居高声自远,________。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高度评价莲品格高洁、道德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6)彭端叔在《为学》中用对比手法表明为学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4分) (2017九上·湖州月考)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tuí________墙
锈崩的铁栅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wǔ________
向没有被污rǎn________的远方出发
心也许很小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
——舒婷《童话诗人——给G·C》
3. (3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古道,如今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
B . 班会上,在同学们指出了王军的许多缺点后,他锋芒毕露,百般辩解。
C . 一个又一个的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 转过水榭,是一条回环曲折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
走过石桥,美景亦复如是。
4. (3分) (2020八下·杭州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微博中表示,非常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B . 研究数据表明。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度节食造成的。
C . 一堂看似简单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印象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D . 新冠病毒的肆虐让人们在渴望重启2020年的同时。
也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平衡。
5. (4分)曾被认为是台湾最佳企业的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对问题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堪称成功人士的代表。
他提出一系列的新观点,看下面的代表。
施先生“双向思考法”:
正向思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
反向思考:没有效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
做事要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请你也用这种思考法对“美梦”进行分析阐述。
二、阅读(46分) (共4题;共46分)
6. (1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 .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解释下列加线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名之者谁③云归而岩穴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第三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众宾欢、。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 . 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 .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 .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6)如何理解“太守之乐”?
7. (9分) (2020八上·高州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②人恒过________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列举了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来作为论据。
B . 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
C .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D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10.0分) (2017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
①父亲搬了新家之后,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开了巴掌大小的一块田,从此他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每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在田里除草、施肥、捉虫,给小小的田,圈上漂亮的篱笆。
②别人的田里种蒜苗、种香葱,种四季豆,图得是绿色环保,养眼又美味。
唯有父亲的田里,种得满满都是花儿,大多都是草本植物,比如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大叶子的美人蕉,四季常开的海棠花,愈晚愈香的晚香玉等等。
③花开的季节,满园子姹紫嫣红,香飘云外。
傍晚散步的时候,总会有人停留在父亲的花前,细细地打量,踟蹰不前,然后发出几声赞叹,父亲便像一个得到表扬的孩子一样,兴奋的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也有淘气的小孩子,趁父亲眼不见的工夫,顺手折了父亲的花儿。
这时候父亲往往会很生气,去追赶那些滋事的孩子,可是哪里能追得
上?一转眼,那些孩子便在风中跑远了……
父亲只得在身后扬言,如果有下一次,一定去找家长,让你们淘气?可那些孩子并不当回事,像耳旁风一样,在晚风中笑着跑开去。
④我曾问父亲,种那么多的花儿,不当吃也不当喝的,费劲出累,逢上不懂事的孩子,还会把你辛辛苦苦种得花儿掐断了,薅了去,惹一肚子气,何苦来呢?
⑤父亲笑,说,也不是真的生气,就是觉得白白糟蹋了那些花儿怪可惜的,所以只是吓唬吓唬他们。
隔半天,父亲又说,我种得是花儿,收获得是快乐,图得就是个乐儿!
⑥我呆怔半晌,想想也是,种花得乐,有何不可?既无妨碍别人,自己又得乐,何乐而不为?总比内心忧郁愤懑想东想西强多了!
⑦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隐形的看不见的田,每个人一生都在忙着播种和收获,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只不过是播种的形式不同而已。
⑨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温情的种子,用一颗善良纯朴真挚的心去感知和体会这个世界,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包容和接纳这个世界,这样的人会收获安宁和幸福。
⑩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善良和种子,用一颗白莲花一样纯洁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不图感恩,这样的人会收获温情和喜悦。
⑪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欲望的种子,想要东,想要西,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声色犬马,什么都想要,被贪婪的火焰煎烤着,这样的人会收获苦闷和折磨。
⑫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罪恶的种子,人不是天生就有一颗罪恶之心,人性本善,而是某些机缘和成因,使内心有了罪恶的念头,想报仇,想不劳而获等等,这样的人会收获痛苦和惩罚。
⑬佛说,种善因,得善果,正是这个道理。
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都在忙着种植和收获。
心田里,唯有种满阳光和鲜花,才会收获春光明媚。
⑮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希望,种快乐!
(作者积雪草来自天天美文网)
(1)第⑦段中“种桃种李种春风” 使用了什么修辞?
(2)如果说“网络”是网络文化词语,那么,“一亩田”是什么文化词语?
(3)回答第⑬段作者引用“佛说,种善因,得善果”,作者用意何在?
(4)“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作者此语向我们表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9. (17.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
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
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
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
孙老师笑了笑。
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
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
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
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
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
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
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
这声音渐行渐近。
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
这时孩子们来了。
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
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
【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
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
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
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
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
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
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
”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
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
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
可我们放学很早的。
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
孙老师才回来。
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
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
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
女人说:“你看你。
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
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
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
”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
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
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
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
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
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
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
”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
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
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①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②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女人。
(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0. (50分)作文:
请在下面的作文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考生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2)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一封信说:“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更有价值。
”
请以“现在就去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四、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
11. (10.0分)名著阅读。
秋雨打着人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
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
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1)上段文字出自名著,作者是国的。
(2)小说主人公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请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1-1、
1-2、
1-3、
1-4、
1-5、
1-6、
2-1、
3-1、
4-1、
5-1、
二、阅读(46分) (共4题;共46分)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三、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0-1、
四、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