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源对干酪乳杆菌

合集下载

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的研究

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的研究
8 2007 年第 35 卷第 7 期( 总第 200 期)
浆( 固形物质量分数71.25%, 果糖质量分数41.70%) , 菌 种为L.casei菌,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pHS- 25型pH 计, 隔水式电热培养箱, SZX超净工 作台, N DJ- 1旋转黏度计。 1.3 方法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Colleg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After 12 h of the lag phase, the logarithmic phase start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And the viable count of L.casei keeps booming till the end of fermentation (72 h), where the count of viable L.casei is (2.21±0.14)×1012g- 1. The pH value becomes lower and lower from the be- ginning 6.42±0.05 to the end 3.7±0.01. When pH overruns 6.30±0.01, the viscosity increases and doesn' t change at the evening of fermenta- tion. The amino nitrogen increases from (0.022±0.002)g/ 100 mL to (0.0389±0.0005)g/ 100 mL. Key words: L.casei; ferment; parameter

干酪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干酪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干酪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干酪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物质的乳制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干酪这种营养健康的食品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干酪中的微生物在其生产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干酪独特的风味、质地以及功能性营养物质形成有关。

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干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污染微生物对干酪生产和成熟的影响。

研究干酪与微生物的关系并控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对干酪制作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干酪;营养;微生物;污染中图分类号:TS2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359-03干酪,又名奶酪,有各式各样的味道、口感和形式。

分为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有涂层的干酪。

干酪以奶类为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很高营养价值[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像干酪这种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近10年来,我国干酪市场持续升温,进口量不断扩大。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我国干酪进口量从2004年的7 244.1 t 增加到2013年的47 330.9 t,年平均增长率为23.2%,进口总数量超过20万t。

在干酪生产和成熟过程中微生物菌群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产品质构和风味形成[2]。

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发酵剂微生物和非发酵剂微生物。

发酵剂微生物的作用在于干酪生产过程中产酸,用于提高凝乳酶的活性,有助于排除乳清和抑制有害菌生长。

非发酵剂菌群主要是指乳酸菌[3],在切达和荷兰式干酪中最常见的是嗜温乳杆菌,如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丙酸杆菌、弯曲乳杆菌。

它们对干酪独特风味和眼孔的形成以及增强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添加的发酵剂外,还存在着一些来自于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混入的微生物,对干酪也有一定影响。

干酪中微生物的特点是大量细菌、酵母和霉菌共存,且许多因素影响它们的生存与生长。

与发酵酸奶相比,由于干酪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更高的pH值、低滴定酸度、高缓冲能力、高脂肪高营养、低氧以及结构紧密。

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益生特性

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益生特性

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益生特性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和保健品的生产中。

干酪乳杆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益生特性,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和益生特性,以及其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一、生理功能:1. 抗菌作用:干酪乳杆菌产生有益的细胞因子和抗菌物质,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2. 调节免疫功能:干酪乳杆菌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降血脂作用:干酪乳杆菌富含脂肪代谢相关酶和蛋白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调节肠道功能:干酪乳杆菌产生有益的酶和有机酸,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腹泻的发生。

二、益生特性:1. 改善肠道菌群:干酪乳杆菌可以与人体内的肠道细菌共生,并通过竞争作用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2. 提供营养物质:干酪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可以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有机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提供给人体吸收利用。

3. 保护肠道屏障:干酪乳杆菌可以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阻止有害物质对肠道的损害和外界菌群的入侵。

4. 抗氧化作用:干酪乳杆菌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减轻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

三、应用:1. 乳制品工业:干酪乳杆菌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例如发酵乳、酸奶等。

其具有优良的发酵能力,能够改善产品的质地、口感和保质期,并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2. 保健食品:干酪乳杆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制作成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提供给有需求的人群。

3. 肠道健康:干酪乳杆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预防和治疗肠道相关疾病,如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4. 免疫调节:干酪乳杆菌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过敏、哮喘等。

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益生特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综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两种常见的益生菌,它们在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这两种益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对于保护这些益生菌的生物活性以及指导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表明,耐药性的形成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代谢途径等。

其中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细菌的耐药性产生影响,如温度、pH值、盐度等环境因子都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发生变化。

代谢途径是细菌抗药性的关键环节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耐药性与其代谢途径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来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因此了解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代谢途径对于研究其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这两种益生菌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揭示与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耐药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探讨环境因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机制;深入研究细菌代谢途径与抗药性的关系;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或技术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挑战。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人类肠道中最常见的两种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

然而近年来这两种益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受到限制。

干酪乳杆菌KLDS1.0381高密度培养条件研究

干酪乳杆菌KLDS1.0381高密度培养条件研究
b fe tac ,u ig MA h a i e u ,w i nta 0.Und rt i t ee x r t sn as t e b sc m dim t a i i lpH 7. h i e hs opi on io s,t e malc dt n i h m a i u va e c u t ft e sr n r ac e 13 cu ・ L a t ut a in a 7 o .Th xm m ibl o n s o h tai e h d .7X1 0 f m f er1 h c lv t t3 C 2 i o e c n e ta i ft e c l e c ul e o t n d a p e 0 ・ i o e ti g ia i o 0 m i o c n r t o h ut o d b b aie ta s e d 4 0 0 r m n on ur fc n r u al t f z on f r3 n.
中图分类号 :Q 3 3 1 9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9 2 1 ) 2 0 1 - 7 0 5 9 6 (0 2 0 — 0 3 0
Hih d n i ut r o dt n fk co a iu a e DS10 8 / A g - e st c l e c n io s o a t b cl s c s iKL y u i l .3 1M
化 浓缩 离心 富集条件 ,4℃条件 下,40 0rmi 0 ・ n 离心 3 n 0mi,离心后 菌种存 活率为 7 . %,浓缩倍数 为 6 . 。 62 7 28 7
干酪乳杆 菌高密度培养物中活菌密度可达 86 x 0 c ・~ . 1” f g 。 2 u 关键词 :干酪乳杆 菌;增 茵培养基 ;发酵条件 ;高密度培养

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及其在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及其在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及其在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属于乳酸菌的一种常见产酸菌种。

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和其在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1.1 温度适应性干酪乳杆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30-45摄氏度下生长和繁殖最为适宜。

高温下,干酪乳杆菌的生长速率较快,产酸量也较高。

1.2 发酵产物干酪乳杆菌普遍能够产生乳酸,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谢功能。

在乳酸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通过转化乳糖为乳酸来产生酸味和保持乳制品的稳定性。

此外,干酪乳杆菌还可以产生其他有益的代谢产物,包括丙酮酸、乳酸乙酯以及异丁酸等。

1.3 酸耐受性和胆盐耐受性干酪乳杆菌具有较好的酸耐受性和胆盐耐受性,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并且在胆盐存在下仍能够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

这使得干酪乳杆菌能够适应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发酵条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1 干酪乳杆菌的制酸性能干酪乳杆菌具有优异的制酸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工业中的乳酸发酵过程。

乳酸发酵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降低乳制品的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并增加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2.2 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发酵剂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发酵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入适量的干酪乳杆菌能够改善乳制品的质地和口感,增强产品的风味,提高产品竞争力。

2.3 干酪乳杆菌的益生性干酪乳杆菌对人体具有益生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

因此,干酪乳杆菌被广泛应用于益生菌食品和功能性乳制品的生产中。

三、干酪乳杆菌在其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3.1 干酪乳杆菌在面制品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可以在面团发酵过程中提供乳酸,调节酸碱平衡,促进面团的发酵和松软度。

此外,干酪乳杆菌还能够抑制面团中的有害菌,延长面制品的保质期。

干酪乳杆菌的生存与生长特性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

干酪乳杆菌的生存与生长特性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

干酪乳杆菌的生存与生长特性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具有一系列生存与生长特性,这些特性在食品工艺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干酪乳杆菌的生存与生长特性及其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干酪乳杆菌的生存特性干酪乳杆菌是一种耐受性较强的乳酸菌,具有耐酸、耐胆盐、耐高温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干酪乳杆菌能够在食品工艺中的不同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干酪乳杆菌还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乳酸和抗菌肽等,进一步增强其在食品工艺中的生存能力。

2. 干酪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干酪乳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40摄氏度。

此外,干酪乳杆菌对一些营养物质,如碳源和氮源具有广泛的利用能力。

它能够利用多种糖类、多酚类和蛋白质等为营养源,因此在不同食品工艺中都能够找到适合其生长的条件。

3. 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工艺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是制作干酪、酸奶等乳制品的重要菌种。

在乳制品的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能够利用乳糖产生乳酸,降低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加乳制品的保质期。

另外,干酪乳杆菌还能够产生风味物质,赋予乳制品特殊的口感和风味。

4. 干酪乳杆菌在面包工艺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在面包的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在面团的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能够产生乳酸,促进面团的酸化,改善黏性,增加面包的柔软度和延展性。

此外,干酪乳杆菌还能够产生一些风味物质,提升面包的口感和香味。

5. 干酪乳杆菌在蔬菜和水果工艺中的应用干酪乳杆菌的应用不限于乳制品和面包,它还在蔬菜和水果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干酪乳杆菌能够抑制蔬菜和水果中有害菌的生长,延长其保鲜期。

同时,干酪乳杆菌能够利用果糖等糖类为营养源,在蔬菜和水果中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乳酸和维生素等物质。

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的生存与生长特性在食品工艺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

它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等特性使其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存活和繁殖,同时还能够产生抗菌物质,进一步增强其生存能力。

干酪乳杆菌的特殊处理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特殊处理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特殊处理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干酪乳杆菌的特殊处理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胞的细菌,具有优良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能够在酸、高渗透压和低氧等恶劣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然而,由于干酪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酸和酸酸化物对其自身生长和生物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干酪乳杆菌进行特殊处理方法,以增强其生存和稳定性,提高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一种常见的特殊处理方法是干酪乳杆菌的微胶囊化。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可以将干酪乳杆菌包裹在透水性的壳材中,形成微胶囊,保护干酪乳杆菌免受环境的影响,提高其在食品中的存活率。

微胶囊化还可以降低干酪乳杆菌对酸和酸酸化物的敏感性,延长其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增强其生物活性。

此外,微胶囊化还可以改善干酪乳杆菌的口感和质地,增加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另一种特殊处理方法是干酪乳杆菌的冻干。

冻干是指将干酪乳杆菌在低温下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处理,制成干燥粉末。

冻干可以有效地保留干酪乳杆菌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冻干还可以减少干酪乳杆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的热损伤,保持其更好的生物活性。

因此,干酪乳杆菌的冻干处理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微胶囊化和冻干处理,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处理方法可以增强干酪乳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预生物纤维来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和生存,提高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预生物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干酪乳杆菌提供特定的营养和生长环境,增强其益生作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干酪乳杆菌的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其遗传特性,增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方面,干酪乳杆菌具有许多益处。

首先,干酪乳杆菌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和质地,增加其口感和风味。

其次,干酪乳杆菌可以促进食品中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消化系统的健康。

乳酸菌的氮源

乳酸菌的氮源

乳酸菌的氮源引言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它们以乳糖为主要能源,通过发酵过程产生乳酸。

然而,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也需要氮源的供应。

本文将探讨乳酸菌所需的氮源以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特性。

乳酸菌对氮源的需求乳酸菌对氮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长和代谢。

对于乳酸菌的生长,氮源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氮元素在乳酸菌的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以及其他重要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氮源还是乳酸菌调节菌落结构和竞争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

乳酸菌的氮源分类根据乳酸菌对氮源的利用方式,氮源可以分为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两类。

无机氮源无机氮源主要包括铵根(NH4+)和硝酸根(NO3^-)。

乳酸菌通过转运蛋白将这些无机氮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氨基酸和氨基酸前体。

有机氮源有机氮源主要包括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

乳酸菌可以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将有机氮源降解为氨基酸,然后再通过转运蛋白将其转运进入细胞内。

乳酸菌的氮源利用机制乳酸菌对氮源的利用主要通过几个关键酶系统实现。

氨基酸转运与降解系统乳酸菌通过氨基酸转运和降解系统将外源氨基酸转运进入细胞内,并通过脱羧酶和氨基酸水解酶分解为酮酸和氨基酸。

氨基酸合成系统乳酸菌通过氨基酸合成系统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能量和还原力,并受到内源和外源因素的调控。

氨基酸代谢与能量生成系统乳酸菌通过氨基酸的代谢与能量生成系统将氨基酸降解产生的酮酸和能量剩余部分进一步氧化,并将其转化为乳酸。

氮源对乳酸菌的影响适宜的氮源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

不同的氮源对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pH值的调节乳酸菌在利用不同氮源时产生的酸碱度不同,从而改变其生境的酸碱度。

这一特性在乳品加工过程中有重要应用。

菌落形态的变化不同氮源对乳酸菌的菌落形态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氮源可以促进乳酸菌菌落的生长,而另一些则可能抑制其生长。

乳酸产量的变化不同氮源对乳酸菌的乳酸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一些氮源可以提高乳酸产量,而另一些则可能降低其产量。

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及其生产与提取技术研究

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及其生产与提取技术研究

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及其生产与提取技术研究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生产中。

干酪乳杆菌具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益生元、抗氧化物、抗菌物质等,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在干酪乳杆菌的生产和提取技术方面,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

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益生元:干酪乳杆菌能够产生多种益生物质,如乳酸、乳酸菌多糖、短链脂肪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健康。

2. 抗氧化物:干酪乳杆菌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这些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3. 抗菌物质:干酪乳杆菌能够产生一些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如乳酸和乳酸菌素。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预防肠道感染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在干酪乳杆菌的生产和提取技术方面,研究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调整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碳源、氮源等,可以提高干酪乳杆菌的产量和功能性成分的含量。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室瓶培和大规模发酵等方法,探讨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2. 技术改进与创新: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研究者们开展了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改变菌株的遗传背景,提高干酪乳杆菌的产量和功能性成分的含量。

此外,还探索了新型提取方法,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提高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效率。

3. 保护成分的稳定性:由于干酪乳杆菌的功能性成分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高温、光照和氧气等,研究者们研究了保护成分稳定性的方法。

如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将功能性成分包裹起来,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总结起来,干酪乳杆菌具有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包括益生元、抗氧化物和抗菌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干酪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引言: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它存在于乳制品和发酵食品中,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对于食品的功能性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干酪乳杆菌以其抗氧化特性备受关注,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一、干酪乳杆菌的抗氧化特性1. 抗氧化酶系统干酪乳杆菌富含多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催化酶等。

这些抗氧化酶能够有效抑制或清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2. 抗氧化代谢物的产生干酪乳杆菌能够产生一系列的代谢物,如多肽、酚类物质和有机酸等。

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提高食品的抗氧化稳定性。

3. 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干酪乳杆菌富含多种抗氧化基因,如SOD、CAT和GST等。

这些基因能够调控抗氧化酶的合成和表达,从而提高菌体的抗氧化能力。

二、干酪乳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 酸奶和乳制品干酪乳杆菌广泛应用于酸奶和其他乳制品中,通过其抗氧化特性,能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

2. 肉制品干酪乳杆菌作为益生菌,能够改善肉制品的贮存特性和口感。

同时,其抗氧化特性还能减少肉制品中的脂质氧化和营养流失,提高产品的品质。

3. 海产品干酪乳杆菌不仅在乳制品中应用广泛,还逐渐被用于海产品的加工中。

研究表明,干酪乳杆菌可以有效减少海产品中的氧化反应,延长产品的保鲜期,提高产品的品质。

4. 面包和糕点面包和糕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反应,导致产品变质。

将干酪乳杆菌添加到面包和糕点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抗氧化能力,还能增加产品的口感和风味。

5. 其他食品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干酪乳杆菌还被研究应用于果蔬制品、调味品和豆制品等。

通过合理的添加和工艺控制,干酪乳杆菌能够为这些食品赋予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结论:干酪乳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在食品中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

通过其抗氧化酶系统、抗氧化代谢物的产生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干酪乳杆菌能够提高食品的抗氧化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它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品的质量。

本文将对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蛋白质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亮氨酸,对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功能。

此外,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还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如乳糖、葡萄糖、果糖等。

这些碳水化合物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同时,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合健康饮食的需求。

此外,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群(尤其是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维生素在人体内起到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

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中也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锌、镁等。

这些矿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骨骼健康、参与酶的活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改善乳制品质地: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中的乳酸可以降低乳制品的pH值,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乳酸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其他不良菌的生长,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2.增强营养价值: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增加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添加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可以提高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消化吸收率,增强人体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3.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中的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富含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物的乳制品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和缓解肠道疾病。

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

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

DOI:10.13995/ki.11-1802/ts.025348引用格式:孙媛媛,崔树茂,唐鑫,等.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1-10.SUN Yuanyuan,CUI Shumao,TANG Xin,et al.Growth limiting factors of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high-density cultivation[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21,47(6):1-10.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孙媛媛,崔树茂∗,唐鑫,毛丙永,赵建新,陈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㊀要㊀为提高发酵乳杆菌的增殖浓度,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活菌数㊂结果表明,酵母粉复合大分子肽的蛋白胨是发酵乳杆菌的最适氮源,缓冲盐在恒pH 培养时对菌株生长无促进作用,Mn 2+和Mg 2+均是发酵乳杆菌的限制性微量元素㊂另外,中性条件下酸根的积累不会对发酵乳杆菌有特异性毒害作用,其生长主要是受到渗透压的抑制㊂以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氮源比例,基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渗透压确定碳氮源的添加量㊂进一步优化恒pH 分批培养和恒pH 自动反馈补糖培养工艺,得到各菌株的最优培养策略:发酵乳杆菌FXJCJ6-1㊁发酵乳杆菌FGDLZR161㊁发酵乳杆菌CCFM422分别在恒pH 6.0㊁5.5㊁5.5分批培养时,活菌数分别达到(1.3ʃ0.1)ˑ1010㊁(1.1ʃ0.1)ˑ1010㊁(9.5ʃ0.5)ˑ109CFU /mL ,较在MRS 培养基静置培养时的活菌数提高了3.1㊁3.8和4.6倍㊂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高发酵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㊂关键词㊀发酵乳杆菌;生长限制性因素;高密度培养;渗透压;活菌数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崔树茂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E-mail:cuishumao@)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1530);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JUFSTR20180102)收稿日期:2020-08-12,改回日期:2020-09-28㊀㊀发酵乳杆菌不仅是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优势微生物,且广泛地存在于人体肠道㊂2009年,它被列入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的合格安全性推定(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QPS)清单,并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列为 公认的安全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 )生物㊂在2011年被中国卫计委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1]㊂近年来,发酵乳杆菌的功能特性不断被挖掘出来,如耐酸耐胆盐[2]㊁降解胆固醇[3]㊁抗氧化[2]㊁抑菌[4-5]等,并且有多株功能性发酵乳杆菌被开发上市[6]㊂发酵乳杆菌是专性异型发酵乳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糖产生乳酸㊁乙酸和CO 2,底物的利用效率及产物抑制可能均不同于同型发酵乳杆菌和双歧杆菌㊂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受到底物抑制,碳源㊁氮源㊁无机盐㊁微量元素都是组成菌体增殖底物的关键内容,其中,碳源和氮源能够为菌株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机盐除了提供矿质元素外,还作为缓冲体系防止发酵液pH 下降过快,微量元素作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菌株的代谢[7]㊂丰富的底物是菌株生长的必要条件,但是底物浓度过高会使培养基的初始渗透压过高,反而会抑制菌株的生长,因此乳酸菌培养前底物浓度过高㊁底物成分比例不合适及培养后期限制性底物的不足与消耗均是菌株生长的抑制因素[8]㊂众所周知,有机酸积累引起的酸抑制是乳酸菌分批培养时抑制菌体生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通过补碱的恒pH 培养可以轻松解除酸抑制[9]㊂已有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酸根积累引起的渗透压升高成为大部分同型发酵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恒pH 培养时的主要抑制因素[8]㊂发酵乳杆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和乙酸对菌体的抑制是否亦是渗透压抑制还是有酸根毒害作用需进一步研究,且在菌株培养时需均衡底物和代谢产物浓度,既确保底物浓度不会对菌株产生抑制,又需保证底物能够为菌体高浓度增殖提供充足营养㊂本文在分析底物抑制和代谢产物抑制的基础上,基于底物浓度㊁渗透压及最适pH 优化发酵乳杆菌的恒pH 培养工艺,达到高密度培养的目的,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与试剂1.1.1㊀菌株发酵乳杆菌FXJCJ6-1分离自新疆昌吉的一位回民的粪便样品,发酵乳杆菌FGDLZR161分离自广东连州的一位儿童的粪便样品,发酵乳杆菌CCFM422分离自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酸豆角样品,均由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保藏㊂1.1.2㊀试剂葡萄糖㊁胰蛋白胨㊁酵母粉㊁牛肉膏㊁无水乙酸钠㊁柠檬酸氢二铵㊁K2HPO4㊁MgSO4㊃7H2O㊁MnSO4㊃H2O㊁Tween80㊁NaCl㊁乳酸钠水溶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酵母蛋白FM103㊁酵母浸粉FM803㊁酵母浸粉FM528㊁大豆蛋白胨FP410㊁牛骨蛋白胨FP326㊁鱼骨蛋白胨FP351,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糖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㊂1.2㊀仪器与设备ZHJH-C1115B型超净工作台,上海智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GRP-9080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FE20型pH计㊁EL3002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S3basic型涡旋振荡器,德国IKA公司; MLS-3750型高温高压灭菌锅,日本SANYO公司; T&J-Minipod1Lˑ8型迷你平行发酵罐,迪必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löser-om806m型冰点渗透压测定仪,德国löser公司;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㊂1.3㊀实验方法1.3.1㊀培养基的配制MRS液体培养基(g/L):葡萄糖20㊁蛋白胨10㊁牛肉膏10㊁酵母粉5㊁乙酸钠2㊁K2HPO42㊁柠檬酸氢二铵2㊁MgSO4㊃7H2O0.1㊁MnSO4㊃H2O0.05㊁Tween 801mL,调节pH6.2~6.4㊂MRS固体培养基:与MRS液体培养基配方相同,另加20g/L的琼脂粉㊂氮源偏好分析培养基[10](g/L):氮源1㊁葡萄糖6㊁K2HPO410㊁Na2HPO410㊁MgSO4㊃7H2O0.25㊁MnSO4㊃H2O0.05㊁Tween801mL,调节pH6.0㊂MRS氮源偏好分析培养基(g/L):氮源1(0.4胰蛋白胨㊁0.4牛肉膏㊁0.2酵母粉),其他成分同氮源偏好分析培养基㊂MRS氮源(MRS无机盐)培养基(g/L):氮源1 (0.4胰蛋白胨㊁0.4牛肉膏㊁0.2酵母粉)㊁葡萄糖6㊁乙酸钠2㊁K2HPO42㊁柠檬酸氢二铵2㊁MgSO4㊃7H2O 0.25㊁MnSO4㊃H2O0.05㊁Tween801mL,调节pH 6.0㊂上述培养基均在115ħ灭菌20min㊂1.3.2㊀菌株活化与培养用接种环从保菌管中蘸取少量菌液,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平板置于37ħ培养24~36h㊂挑取单菌落,接入5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7ħ培养12h㊂以体积分数为4%的接种量将培养液接种到新鲜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h后得到活化的种子液㊂以下实验方法中的接种量均为4%㊂1.3.3㊀菌株对不同氮源利用的偏好性分析按照1.3.1的方法配制不同的氮源培养基,接入菌株后37ħ培养至稳定期,测定OD600㊂1.3.4㊀生长限制性无机盐分析用NaCl代替MRS培养基中的无机盐,保持2种培养基的渗透压相同,在发酵罐中接入菌株,37ħ恒pH6.0培养至稳定期,每2h取样,绘制菌株的生长曲线,同时在稳定期取样,测定活菌数㊂1.3.5㊀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分析培养基配方(g/L):氮源1㊁葡萄糖6㊁K2HPO4 10㊁Na2HPO410㊁Tween801mL㊂培养基中只添加单一的微量元素(0.05MnSO4㊁0.05MgSO4),质量比1ʒ1添加MnSO4和MgSO4,空白组(两者都不加), 37ħ培养至稳定期,测定OD600㊂1.3.6㊀中性条件下酸根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参照崔树茂[8]的方法,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乳酸钠㊁乙酸钠和NaCl,配成0.1㊁0.2㊁ ㊁1.5 mol/L的盐溶液,在无菌环境中用NaOH或HCl将溶液pH值调节至7.0㊂接入菌株后测定初始OD600,然后在37ħ培养24h,测定OD600,若OD600未发生变化,说明菌株被完全抑制,此样品的盐浓度为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㊂1.3.7㊀最适生长渗透压及完全抑制渗透压的测定添加3g/L的NaCl会使培养基的渗透压平均增加100mOsm/kg,而MRS液体培养基的渗透压一般在350mOsm/kg左右,计算NaCl的添加量,配制350㊁400㊁500㊁ ㊁3300mOsm/kg的培养基,接入菌株后37ħ培养,每2h取样测定OD600,绘制菌株的耐渗透压曲线,计算菌株的代时㊂1.3.8㊀碳氮消耗比测定按照1.3.1氮源偏好分析培养基的配方,其中的氮源为各菌株的最适氮源㊂在菌株发酵过程中不断监测OD600和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㊂1.3.9㊀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最适浓度的测定利用恒pH自动反馈补糖培养分析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及比例对活菌数的影响㊂培养基中分别称取0.05㊁0.15㊁ ㊁0.55g/L的MnSO4和MgSO4,m (MnSO4)ʒm(MgSO4)=1ʒ1,以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置于平行发酵罐,接入菌株后37ħ恒pH6.0补糖培养至稳定期,测定OD600和活菌数,优选出最佳质量浓度㊂然后在最佳质量浓度的基础上,改变两者的比例,重复上述操作,优选出微量元素之间的最佳比例㊂1.3.10㊀最适生长pH的测定设置不同的pH梯度:5.0㊁5.5㊁6.0㊁6.5,接入菌株后37ħ培养至稳定期,测定OD600及活菌数㊂1.3.11㊀恒pH分批培养根据培养基的底物分析,确定最优的底物质量浓度,根据耐渗透压曲线和碳氮消耗比,计算培养基中的碳源㊁氮源的添加量,培养基的初始渗透压应低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渗透压㊂在发酵罐中恒最适pH发酵,37ħ培养至稳定期,测定OD600及活菌数㊂1.3.12㊀恒pH自动反馈补糖培养推算恒pH培养时菌体被完全抑制时消耗的最适氮源添加量,根据底物分析,配制渗透压为350 mOsm/kg左右的培养基,在发酵罐中以最适pH进行37ħ恒pH补糖培养,补料液为400g/L的葡萄糖溶液,稳定期测定OD600及活菌数㊂具体操作如下:配制400g/L(c碱)的NaOH溶液和400g/L(c糖)的葡萄糖溶液,开启发酵罐的补糖和补碱系统,关联比例(k)根据公式(1)[8]设置:c碱40ˑW=c糖ˑk(1)式中:40,NaOH的摩尔分子量,g/mol;W,菌株代谢单位质量的葡萄糖产生的酸摩尔数,mol/g㊂1.3.13㊀测定方法菌体密度的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 下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度值,若吸光度值超过0.8,需要将菌液稀释,使稀释后菌液的吸光度值在0.2~ 0.8;活菌数的测定:平板菌落计数法;葡萄糖浓度的测定:葡萄糖试剂盒测定;渗透压的测定:渗透压仪测定㊂1.4㊀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实验结果表示为平均值ʃ标准偏差㊂实验数据采用Origin9.1绘图,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判断(邓肯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限制性底物的分析和优化2.1.1㊀氮源利用的偏好性乳酸菌利用葡萄糖发酵的效率高,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进行生长代谢所需的一系列生化反应[11]㊂另外葡萄糖价格低廉,综合考虑后,选择葡萄糖作为发酵乳杆菌的最佳碳源㊂氮源作为生长底物的一种,对乳酸菌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㊂由于乳酸菌中存在着不同的蛋白水解酶系,因此不同的乳酸菌利用的最适氮源不同[12]㊂按照1.3.3的方法,系统研究单位质量(1g)不同氮源对发酵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以此归纳出发酵乳杆菌对氮源利用的偏好性㊂从表1可以看出,3株发酵乳杆菌在复合氮源(酵母浸粉528+牛骨蛋白胨+牛骨蛋白胨)培养基中的OD600与在其他单一氮源培养基中的OD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发酵乳杆菌对复合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㊂这与SAFARI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发现复合氮源更有利于嗜酸乳杆菌㊁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乳酸菌的生长㊂表1㊀不同氮源分批培养发酵乳杆菌的最高生物量(OD600) Table1㊀Maximum biomass of Lactoacillus fermentum in batch culture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OD600)氮源种类氮源名称发酵乳杆菌FXJCJ6-1发酵乳杆菌FGDLZR161发酵乳杆菌CCFM422微生物类酵母提取物0.426ʃ0.09b0.253ʃ0.02d0.322ʃ0.01f酵母蛋白1030.407ʃ0.02c0.281ʃ0.01c0.323ʃ0.03f酵母浸粉8030.424ʃ0.05b0.273ʃ0.01c0.409ʃ0.01d酵母浸粉5280.429ʃ0.01b0.253ʃ0d0.374ʃ0.01e 乳基类胰蛋白胨0.260ʃ0.14f0.244ʃ0d0.30ʃ0.01h 植物类大豆蛋白胨0.393ʃ0.01c0.243ʃ0d0.432ʃ0.05c 动物类鱼骨蛋白胨0.297ʃ0.01e0.245ʃ0d0.292ʃ0h牛肉浸粉0.271ʃ0.04f0.244ʃ0d0.289ʃ0.01h牛骨蛋白胨0.306ʃ0.03e0.248ʃ0d0.314ʃ0.01fg 复合氮源528+牛骨蛋白胨+鱼骨蛋白胨0.764ʃ0.01a0.382ʃ0.02b0.474ʃ0bMRS氮源对照组0.324ʃ0.04d0.245ʃ0d0.43ʃ0.03cMRS氮源(MRS无机盐)对照组0.777ʃ0.06a0.831ʃ0.01a0.935ʃ0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除此之外,比较MRS氮源组和MRS氮源(MRS 无机盐)组,可以发现MRS氮源(MRS无机盐)组的OD600明显高于MRS氮源组,说明培养体系中无机盐对发酵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有影响,即无机盐有可能是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素㊂另外,朱丹凤等[14]研究发现,上述氮源中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所以排除了由于氮源中缺少必需氨基酸而影响菌株增殖的可能㊂从单一氮源来看,发酵乳杆菌对微生物类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这是因为这类氮源的肽相对分子质量90%都集中在500Da 以下(表2),说明发酵乳杆菌对小分子肽具有偏好性㊂但是将不同种类㊁不同分子质量的氮源复配后,发酵乳杆菌的利用程度更高,说明单一氮源中缺乏生长因子,而复配后的氮源中富含生长因子,从而促进了菌株的生长㊂综上,酵母粉复合大分子肽的蛋白胨是发酵乳杆菌的最适氮源,这个结论可以为发酵乳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㊂2.1.2㊀生长限制性无机盐无机盐一般是作为缓冲盐被加入到培养基中,其能够在菌体增殖时减缓发酵液pH 值下降的速率,同时维持发酵环境的渗透压㊂姚国强等[15]研究发现,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在缺乏无机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其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㊂但是大部分乳酸菌在恒pH 条件下生长时,其增殖情况并不受无机盐存在与否的影响㊂本实验通过对比发酵乳杆菌在2种培养基(添加无机盐㊁未添加无机盐)中的生长情况,探究在恒pH 培养时,无机盐对发酵乳杆菌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㊂表2㊀不同氮源的肽分布单位:%Table 2㊀Peptid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氮源种类氮源名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肽/Daɤ180180~5005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5000微生物类酵母提取物63.225.69.61.6酵母蛋白10330.042.220.3 6.30.90.3酵母浸粉80367.024.37.6 1.00.1酵母浸粉52870.217.78.9 3.10.1乳基类胰蛋白胨25.135.122.611.9 3.5 1.8植物类大豆蛋白胨30.535.920.39.6 2.5 1.2动物类鱼骨蛋白胨28.938.019.89.3 2.5 1.5牛肉浸粉34.930.518.410.8 3.4 2.0牛骨蛋白胨25.239.920.99.5 2.7 1.8复合氮源MRS 氮源(对照)43.531.614.37.5 1.9 1.2528+牛骨蛋白胨+鱼骨蛋白胨35.834.717.98.22.11.3㊀㊀由2.1.1的结果可知,分批培养时,添加的无机盐种类对发酵乳杆菌的增殖有一定的影响㊂但是,由图1可知,在恒pH 培养时,3株发酵乳杆菌在2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且稳定期的活菌数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㊂由此可以得知,在恒pH 培养时,缓冲盐的作用是维持发酵液pH 的相对稳定,无机盐的添加并不会对发酵乳杆菌的增殖起到促进作用㊂a -发酵乳杆菌FXJCJ6-1;b -发酵乳杆菌FGDLZR161;c -发酵乳杆菌CCFM422图1㊀发酵乳杆菌未添加和添加无机盐恒pH 培养的生长曲线及活菌数Fig.1㊀Growth curve and viable counts of L.fermentum cultured at constant pH with inorganic salts and or no inorganic salts注: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 <0.05),相同代表差异不显著(下同)2.1.3㊀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是一类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需要量极少的元素,通常是作为某些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或者酶的激活剂发挥作用[16]㊂在异型乳酸发酵中,Mn 2+㊁Mg 2+是多个关键酶的辅酶因子㊂Mg 2+参与核蛋白体的聚合[17],适量的Mg 2+能促进ATP 的合成[18]㊂另外,李兴峰[19]研究发现,Mn 2+㊁Mg 2+对乳酸脱氢酶的酶活有促进作用㊂CHENG 等[20]研究发现,Mn 2+在植物乳杆菌中充当了 代谢转换 的作用,它调节了丙酮酸到乳酸等代谢途径的代谢通量㊂因此,一般在发酵培养基中都会添加MnSO 4和MgSO 4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㊂由图2可知,Mn 2+和Mg 2+对3株发酵乳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发酵乳杆菌在Mn 2+和Mg 2+均添加的情况下生长效果明显优于只添加单一微量元素的组别和空白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㊂因此,可以判定Mn 2+和Mg 2+是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㊂a-发酵乳杆菌FXJCJ6-1;b-发酵乳杆菌FGDLZR161;c-发酵乳杆菌CCFM422图2㊀发酵乳杆菌限制性微量元素分析结果Fig.2㊀Analysis results of limiting trace elements of L.fermentum 2.2㊀代谢产物的抑制2.2.1㊀酸根积累对菌株的抑制作用按照1.3.6的方法,研究pH7.0条件下未解离的酸根对发酵乳杆菌的抑制,判断酸根是否是发酵乳杆菌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㊂测定了pH7.0条件下NaCl㊁乙酸钠和乳酸钠对发酵乳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㊂NaCl对菌株的抑制主要是渗透压抑制,因此将NaCl的最低抑菌浓度作为研究酸根抑制的对照㊂若乙酸钠和乳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NaCl的最低抑菌浓度,则表明酸根对发酵乳杆菌具有特异性毒害作用㊂由表3可知,NaCl㊁乙酸钠和乳酸钠在pH7.0条件下对发酵乳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相同,说明pH7.0时,乙酸根和乳酸根对这3株发酵乳杆菌的抑制是由于酸根积累引起的渗透压升高,即,未解离的酸根并不会对发酵乳杆菌有特异性毒害作用,发酵乳杆菌的生长主要是受到渗透压的抑制㊂表3㊀NaCl㊁乙酸钠和乳酸钠在pH7.0时对发酵乳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单位:mmol/LTable3㊀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NaCl,CH3COONa and C3H5O3Na againstL.fermentum at pH7.0菌株NaCl乙酸钠乳酸钠发酵乳杆菌FXJCJ6-1 1.0 1.0 1.0发酵乳杆菌FGDLZR161 1.0 1.0 1.0发酵乳杆菌CCFM422 1.2 1.2 1.2 2.2.2㊀最适生长渗透压与完全抑制渗透压由2.2.1的结果可知,发酵乳杆菌生长的主要抑制因素是酸根积累引起的渗透压升高,因此,需要重点研究每株菌对环境渗透压的耐受程度,以此更好地优化菌株的培养工艺㊂㊀㊀由图3可知,发酵乳杆菌FXJCJ6-1和FG-DLZR161在渗透压为1000mOsm/kg时生长速率被抑制,发酵乳杆菌CCFM422在渗透压为1200 mOsm/kg时生长速率被抑制㊂2.3㊀培养工艺的优化2.3.1㊀底物浓度的优化2.3.1.1㊀碳氮比基于2.1.1最适氮源的结果,按照1.3.8的方法,测定发酵乳杆菌利用最佳氮源生长速率被抑制和完全被抑制时的葡萄糖浓度,结果如表4所示㊂表4㊀发酵乳杆菌生长速率被抑制和完全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Table4㊀Ratio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onsumption when the growth rate of L.fermentum wassuppressed and completely suppressed抑制点发酵乳杆菌FXJCJ6-1发酵乳杆菌FGDLZR161发酵乳杆菌CCFM422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消耗比㊀㊀(2.7ʃ0.1)ʒ1(2.8ʃ0.2)ʒ1(2.7ʃ0.1)ʒ1生长速率完全被抑制时的消耗比(4.3ʃ0.1)ʒ1(4.3ʃ0.4)ʒ1(3.8ʃ0.3)ʒ1 DISHISHA等[21]研究发现,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比例过低时,菌体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从而抑制菌体增殖;碳源和氮源比例过高时,菌体主要利用营养物质来合成积累代谢产物㊂王玉林等[22]研究发现,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比为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消耗比时,菌株的增殖效率最高㊂由表4可知,发酵乳杆菌FXJCJ6-1和CCFM422的最佳碳氮比为2.7,发酵乳杆菌FGDLZR161的最佳碳氮比为2.8㊂基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比结果及渗透压值,最大程度地提高培养基中的碳㊁氮含量,以此提高菌株的发酵密度㊂2.3.1.2㊀限制性微量元素浓度及比例的优化由2.1.3的结果可知,Mn2+和Mg2+均是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因此,探究Mn2+㊁Mg2+质量浓度及比例与活菌数之间的关系㊂a㊁c㊁e -发酵乳杆菌FXJCJ6-1㊁FGDLZR161㊁CCFM422的耐渗透压曲线;b㊁d㊁f -发酵乳杆菌FXJCJ6-1㊁FGDLZR161㊁CCFM422不同渗透压下的代时图3㊀发酵乳杆菌的耐渗透压曲线及不同渗透压下的代时Fig.3㊀The osmotic pressure curve of L.fermentum and the generation time under different osmotic pressure conditions㊀㊀由图4-a㊁4-c㊁4-e 可知,确定m (Mg 2+)ʒm (Mn 2+)=1ʒ1时,Mg 2+和Mn 2+的总质量浓度越高,活菌数越高,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活菌数的变化差异不大,说明一定范围内提高Mg 2+和Mn 2+的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菌体的增殖效果㊂这与PHAM 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发现Mn 2+质量浓度过高时会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水解酶,对菌体增殖造成负面影响㊂在Mg2+㊁Mn2+的最适质量浓度的基础上改变Mg 2+和Mn 2+的比例,由图4-b㊁4-f 可知,m (Mg 2+)ʒm (Mn 2+)=1ʒ1时,发酵乳杆菌FXJCJ6-1和CCFM422的活菌数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图4-d 表明Mg 2+和Mn 2+的质量比对发酵乳杆菌FGDLZR161的影响不是很大㊂综上,培养发酵乳杆菌FXJCJ6-1的微量元素为m (Mg 2+)ʒm (Mn 2+)=1ʒ1,总质量浓度为0.35g /L;培养发酵乳杆菌FGDLZR161的微量元素为m (Mg 2+)ʒm (Mn 2+)=3ʒ1,总质量浓度为0.35g /L;培养发酵乳杆菌CCFM422的微量元素为m (Mg 2+)ʒm (Mn 2+)=1ʒ1,总质量浓度为0.45g /L㊂2.3.2㊀最适生长pH乳酸菌的最适生长pH 值一般在5.0~7.0,不同乳酸菌的最适生长pH 不同㊂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从而使发酵液pH 低于正常生长pH 范围,导致菌株的细胞膜渗透性和细胞内酶活性受到干扰[24]㊂在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pH 梯度,探究3株发酵乳杆菌的最适生长pH㊂㊀㊀从图5可以看出,发酵乳杆菌FXJCJ6-1的最适pH 值为6.0,发酵乳杆菌FGDLZR161和CCFM422的最适pH 值为5.5㊂a㊁b -发酵乳杆菌FXJCJ6-1Mg 2+㊁Mn 2+的浓度和比例优化结果;c㊁d -发酵乳杆菌FGDLZR161Mg 2+㊁Mn 2+的浓度和比例优化结果;e㊁f -发酵乳杆菌CCFM422Mg 2+㊁Mn 2+的浓度和比例优化结果图4㊀发酵乳杆菌限制性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及比例优化Fig.4㊀Optimization results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proportion of limiting trace elements in L.fermentum图5㊀发酵乳杆菌的生长pH 优化结果Fig.5㊀Optimization results of growth pH of L.fermentum2.3.3㊀恒pH 分批培养恒pH 分批培养,是将底物一次性加到发酵罐中恒pH 培养㊂根据上述的限制性底物分析结果以及耐渗透压曲线和碳氮消耗比,确定培养基中的碳源㊁氮源㊁微量元素的添加量,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基的初始渗透压应低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渗透压㊂(1)发酵乳杆菌FXJCJ6-1恒pH 分批培养㊀㊀由表5可知,培养基初始渗透压接近于生长速率被抑制的渗透压时,发酵液中的活菌数最大㊂因此,发酵乳杆菌FXJCJ6-1恒pH 分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 /L):氮源40(酵母浸粉5288㊁牛骨蛋白胨16㊁鱼骨蛋白胨16),葡萄糖108,MgSO 40.175,MnSO 40.175,Tween 801mL,恒pH 6.0培养,活菌数为(1.3ʃ0.1)ˑ1010CFU /mL,较在MRS 静置培养时的活菌数(3.2ʃ0.07)ˑ109CFU /mL,提高了3.1倍㊂(2)发酵乳杆菌FGDLZR161恒pH 分批培养由表6可知,培养基初始渗透压接近于生长速率被抑制的渗透压时,发酵液中的活菌数最大㊂因此,发酵乳杆菌FGDLZR161恒pH 分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 /L):氮源40(酵母浸粉5288㊁牛骨蛋白胨16㊁鱼骨蛋白胨16),葡萄糖112,MgSO 40.26,MnSO 40.09,Tween 801mL,恒pH 5.5培养,活菌数为(1.1ʃ0.1)ˑ1010CFU /mL,较在MRS 静置培养时的活菌数(2.3ʃ0.03)ˑ109CFU /mL,提高了3.8倍㊂表5㊀发酵乳杆菌FXJCJ6-1的恒pH 分批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结果Table 5㊀Constant pH batch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 results of L.fermentum FXJCJ6-1培养基配方恒pH 分批培养结果氮源/(g㊃L -1)碳源/(g㊃L -1)微量元素/(g㊃L -1)初始渗透压/(mOsm㊃kg -1)活菌数ˑ10-9/(CFU㊃mL -1)剩余糖浓度/(g㊃L -1)发酵液渗透压/(mOsm㊃kg -1)3081MgSO 4=0.175700ʃ69.4ʃ0.8 6.61404ʃ73594.5MnSO 4=0.175810ʃ211ʃ1.3 6.21628ʃ340108930ʃ513ʃ0.15.51895ʃ2表6㊀发酵乳杆菌FGDLZR161的恒pH 分批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结果Table 6㊀Constant pH batch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 results of L.fermentum FGDLZR161培养基配方恒pH 分批培养结果氮源/(g㊃L-1)碳源/(g㊃L -1)微量元素/(g㊃L-1)初始渗透压/(mOsm㊃kg-1)活菌数ˑ10-9/(CFU㊃mL-1)剩余糖浓度/(g㊃L-1)发酵液渗透压/(mOsm㊃kg -1)3084MgSO 4=0.26710ʃ78.2ʃ0.16.91476ʃ43598MnSO 4=0.26830ʃ810.5ʃ0.6 6.3㊀1651ʃ1040112950ʃ511.3ʃ0.16.01890ʃ7㊀㊀(3)发酵乳杆菌CCFM422恒pH 分批培养由表7可知,氮源40和45g /L 条件下活菌数差异不大,考虑成本问题,选择40g /L 的氮源进行培养㊂因此,确定发酵乳杆菌CCFM422恒pH 分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 /L ):氮源40(酵母浸粉5288㊁牛骨蛋白胨16㊁鱼骨蛋白胨16),葡萄糖108,MgSO 40.225,MnSO 40.225,Tween 801mL,恒pH 5.5培养,活菌数为(9.5ʃ0.5)ˑ109CFU /mL,较在MRS 静置培养时的活菌数(1.7ʃ0.07)ˑ109CFU /mL,提高了4.6倍㊂表7㊀发酵乳杆菌CCFM422的恒pH 分批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结果Table 7㊀Constant pH batch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 results of L.fermentum CCFM422培养基配方恒pH 分批培养结果氮源/(g㊃L-1)碳源/(g㊃L-1)微量元素/(g㊃L-1)初始渗透压/(mOsm㊃kg-1)活菌数ˑ10-9/(CFU㊃mL-1)剩余糖浓度/(g㊃L-1)发酵液渗透压/(mOsm㊃kg -1)3594.5MgSO 4=0.225855ʃ58.5ʃ0.78.91390ʃ140108MnSO 4=0.225920ʃ59.5ʃ0.5 6.11510ʃ345121.51040ʃ2㊀9.9ʃ0.26.31680ʃ32.3.4㊀恒pH 自动反馈补糖培养恒pH 自动反馈补糖培养是基于较低的渗透压条件,后期根据底物消耗自动补料,这种培养模式避免了高浓度底物引起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缓发酵液渗透压的升高,对耐渗透压能力较弱菌株的增殖效果较好㊂结果如图6所示㊂a -发酵乳杆菌FXJCJ6-1;b -发酵乳杆菌FGDLZR161;c -发酵乳杆菌CCFM422图6㊀发酵乳杆菌恒pH 分批培养和自动反馈补糖培养结果Fig.6㊀Constant pH automatic feedback sugar supplement results of L.fermentum㊀㊀恒pH 自动反馈补糖培养时,发酵乳杆菌FXJCJ6-1㊁FGDLZR161㊁CCFM422稳定期活菌数分别为(6.8ʃ0.1)ˑ109㊁(7.9ʃ0.9)ˑ109和(7.1ʃ0.2)ˑ109CFU /mL㊂由于发酵乳杆菌能够耐受较高的渗透压,所以恒pH自动反馈补糖培养的低渗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㊂因此选择恒pH分批培养来增殖发酵乳杆菌㊂3㊀结论(1)发酵乳杆菌对不同种类的氮源利用偏好性不同,酵母粉复合大分子肽的蛋白胨是发酵乳杆菌的最适氮源㊂(2)无机盐只是起到减缓发酵液pH降低速率的作用,在恒pH培养发酵乳杆菌时,添加无机盐并不能提高菌株的增殖效果㊂(3)Mn2+和Mg2+均是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限制性微量元素,菌体的高效增殖需要两者同时存在㊂(4)中性条件下,酸根积累并不会对发酵乳杆菌有特异性毒害作用,发酵乳杆菌的生长主要是受到渗透压的抑制,且发酵乳杆菌能够耐受较高的渗透压环境㊂(5)恒pH分批培养是发酵乳杆菌的最优培养工艺㊂恒pH分批培养发酵乳杆菌时,初始底物浓度应基于菌株的耐渗透压曲线进行设定,培养基的初始渗透压应接近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渗透压,而培养基中的碳氮源添加比例应按照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进行设定㊂参考文献[1]㊀ZHAO Y,HONG K,ZHAO J,et ctobacillus fermentum andit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J].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19,56:21-32.[2]㊀MIKELSAAR M,ZILMER ctobacillus fermentum ME-3-an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tive probiotic[J].Microbial Ecology in Health&Disease,2009,21(1):1-27.[3]㊀LYE H S,KATO T,LOW W Y,et ctobacillus fermentum FT-DC8312combats hypercholesterolemia via alteration of gut microbio-ta[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7,262:75-83. [4]㊀OWUSU-KWARTENG J,TANO-DEBRAH K,AKABANDA F,etal.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robiotic potential of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West African fermented millet dough [J].BMC Microbiology,2015,15(1):261.[5]㊀SHAH N,PATERL A,AMBALAM P,et al.Determination of an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Weissella confuse,Lactobacillus fermentum,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gainst clinical pathogenic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co-culture[J].Annals of Microbiology,2016,66(3):1137-1143.[6]㊀LIN Q,LI D,QIN H.Molecular cloning,express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from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YS2 [J].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7,27:8-13. [7]㊀吴军林,柏建玲,莫树平,等.高浓度培养乳酸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9):96-101.WU J L,BAI J L,MO S P,et al.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me-diu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d in high concentration[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18,39(9):96-101.[8]㊀崔树茂.乳酸菌的生长抑制和冻干存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D].无锡:江南大学,2017.CUI S M.The impact factors and rules of growth inhibition and freeze-drying survival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17.[9]㊀DING S,TAN T.L-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Lactobacillus casei fer-mentation using different fed-batch feeding strategies[J].Process Biochemistry,2006,41(6):1451-1454.[10]㊀陈卫,崔树茂,朱丹凤,等.一种筛选适宜双歧杆菌增殖的氮源的培养基:中国,CN201910299559.1[P].2020-09-04.CHEN W,CUI S M,ZHU D F,et al.A medium for screening ni-trogen sources suitable for bifidobacteria proliferation:China,CN201910299559.1[P].2020-09-04.[11]㊀AMOROSO M J,NADRA M C M D,Oliver G.The growth andsugar utilization by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 and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sp.thermophilus isolated from market yogurt[J].Lait,1989,69(6):519-528.[12]㊀张爽,张兰威,韩雪.乳酸菌蛋白酶与发酵乳制品质量相关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5,55(12):1530-1536.ZHANG S,ZHANG L W,HAN ctic acid bacteria proteinaseand quality of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A review[J].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2015,55(12):1530-1536.[13]㊀SAFARI R,MOTAMEDZADEGAN A,OVISSIPOUR M,et al.Use of hydrolysates from Yellowfin Tuna(Thunnus albacares)heads as a complex nitrogen source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J].Food&Bioprocess Technology,2012,5(1):73-79. [14]㊀朱丹凤,王园园,崔树茂,等.罗伊氏乳杆菌氮源利用的选择性与特征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44(11):35-41.ZHU D F,WANG Y Y,CUI S M,et al.Selec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nitrogen source utilized by Lactobacillus reuteri[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18,44(11):35-41. [15]㊀姚国强,张雪梅,高志敏,等.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增殖培养基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7,38(14):97-105.YAO G Q,ZHANG X M,GAO Z M,et al.Optimization of enrich-ment medium and high cell density cultivation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J].Food Science,2017,38(14):97-105. [16]㊀杨瑞冬,李伯海,王元弛,等.Lactobacillus buchneri IMAU80233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9,40(22):147-154.YANG R D,LI B H,WANG Y C,et al.Study on high cell densityculture of Lactobacillus buchneri IMAU80233[J].Food Science,2019,40(22):147-154.[17]㊀赵春海,赵士豪.镁钙对酿酒酵母发酵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46-48.ZHAO C H,ZHAO S H.Influence of calciumion and magnesiumi-on on fermentation of yeast[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7(10):46-48.[18]㊀WU P,LI J Z,WANG Y L,et al.Promoting the growth of Rubriv-ivax gelatinosus in sewage purification by the addition of magnesiumions[J].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4,91:66–71.[19]㊀李兴峰.乳杆菌生物合成苯乳酸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意义

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意义

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意义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篇回复将从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1.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的筛选与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的测试和代谢产物的分析。

通过形态学鉴定可观察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通过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可以测定菌株对温度、pH值和生长介质等的适应能力;通过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检测乳酸、乳酸酶等产物的生成情况。

2.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株筛选与鉴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其中,16S rDNA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利用PCR扩增16S rDNA序列,可以通过与已知菌株的序列比对来鉴定菌株的分类和亲缘关系。

3. 基因组学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方法在菌株筛选与鉴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揭示菌株的基因组结构、代谢能力以及抗性基因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鉴定菌株。

二、干酪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意义1. 发酵制品生产:干酪乳杆菌对乳糖的代谢能力强,能够产生丰富的乳酸和酸度,因此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如酸奶、乳酸饮料等。

乳酸的生成有利于维持乳制品的新鲜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赋予了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2. 抗菌剂:干酪乳杆菌可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对食品中的一些有害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些抗菌物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益生菌制品:干酪乳杆菌被认为是一种益生菌,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因此,将其应用于益生菌制品中,可以增强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肠道相关疾病。

4. 味道和风味改善剂:干酪乳杆菌不仅可以产生乳酸,还可以产生其他有机酸和酸度调节剂,能够调节食品的酸度和味道。

氮源对干酪乳杆菌

氮源对干酪乳杆菌

保护剂
添加浓 冻干前菌数 冻干后活菌数 冻干存活率
度/%
/ cfu/mL
/ cfu/mL
/%
蛋白胨 大豆蛋白胨
酵母粉 CK
2
6.13×109
/
2
6.13×109
2.25×109
2
6.13×109
3.21×109
0
6.13×109
2.83×109
/ 36.7 52.3 46.2
可能由于蛋白胨中的蛋白质与脱脂乳中的酪蛋白分子之间发生反 应,使溶液中出现大量蛋白沉淀,无法与菌体混合,不能完成冷冻 干燥。
1919
37
1977
25 2399
1846
1672 1853 1868 1929
2091
2391
7
2414
1834 2428
2022
2243
2395
19个 点的 蛋白 质表 达量 表现 出统 计学 差异
大豆蛋白胨的冻干存活率相对对照均有降低,可能是因为添加其 他蛋白类物质造成保护剂内蛋白浓度过高,不利于水分的干燥。
酵母粉能提高嗜酸乳杆菌L621的冻干存活率。
屎肠球菌的单一及复合保护剂实验
除了脱脂乳对乳酸菌的耐干燥效果理想外, 10%的海藻糖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以脱脂乳为基础的复合保护剂均表现出优良 的保护效果。
氮源对乳酸菌发酵生物量 及耐干燥能力的影响
简介
♦氮源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 他氮素化合物的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的营 养因子。
有机氮源: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牛肉膏, 豆粕,麸皮,脱脂乳,玉米粉等
无机氮源:各种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
氮源对乳酸菌生物发酵量的影响

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分析

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分析

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在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下,微生物发酵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氮源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通常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较为常见的有机氮源有蛋白胨、玉米浆、酵母粉等,尤其是酵母类氮源在发酵行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如乳酸菌发酵、生物防腐剂、透明质酸等等,具有天然无污染等特性,被广大发酵企业认可和使用。

关键词:有机氮源;微生物发酵;应用分析引言在生物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有机氮进行微生物发酵的优势也日渐明显,可以更好的生产人们日常所需物品,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具备一定的优势,本文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针对性发展并应用有机氮,促使整体生产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1常用有机氮和应用途径1.1 腺嘌呤与蛋白胨腺嘌呤作为酵母浸粉成分之一,其在肌苷合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酵母浸粉,对肌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添加浓度为1.6%~1.8%时,最有利于肌苷积累。

除了腺嘌呤之外,蛋白胨也是十分常见的氮源,蛋白胨的种类相对较多,不同的部分营养成分存在着不同之处,每一种生物所需的氮源及其量也存在着不同。

比如在枯草芽孢杆菌积累肌苷的过程中,采用不一样的蛋白胨,产生的肌苷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类,以产生积极作用。

从其本质而言,蛋白胨由䏡、胨、肽、氨基酸等多种物质组成,在水解后才会发挥作用,水解程度不同也会对细胞产生不同作用。

一般副干酪乳杆菌对蛋白胨水解程度没有明显要求,但对于部分菌种来说,蛋白胨中多肽的分布、分子量大小对其生长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应用,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规避常见的生产活动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种物质彼此之间都具备着相互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都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品,二者要搭配使用。

相较而言,酵母浸粉蛋白分子更小一些,有利于菌体吸收,可促进其生长。

乳酸菌的氮源

乳酸菌的氮源

乳酸菌的氮源
乳酸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在生产乳酸菌的过程中,氮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乳酸菌的菌体形态和代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乳酸菌的氮源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氮源可以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

有机氮是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肽类物质来提供的,而无机氮是指通过加入铵、硝酸盐等无机化合物直接提供氮源的方式。

在生产乳酸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和肽类物质,因为它们不仅含有氮源,还包含其他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菌体需要大量的氮源来生长和繁殖。

此外,氮源的选择还会直接影响到乳酸菌菌液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在选择氮源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需要保证氮源的纯度和新鲜度,避免含有过多的微生物等杂质,影响到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二是需要考虑到不同乳酸菌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合不同乳酸菌种类的
氮源,以提高菌液品质和产量。

三是需要注意氮源的添加量,避免添加过多导致浪费和污染等问题。

总之,乳酸菌的氮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菌液中的菌体数量和质量。

在生产乳酸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氮源,并严格控制氮源的添加量。

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乳酸菌产品。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
干酪乳杆菌是一种乳酸菌,也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

其学名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

此菌株原本被鉴定为Lactobacillus casei,后来被确认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子种paracasei,是国际上目前确认可食用的菌种之一。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是一种高效益生菌株,由日本千叶大学代田秀雄教授团队研发而成。

其菌株独特的代谢途径和抗氧化能力,使之成为潜力极大的益生菌。

1. 可生产干酪酸和十六烷酸等有益代谢产物,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食物
消化和吸收。

2. 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体内炎症,增强免疫力。

3. 能够抗宿便,促进肠道通畅,减少便秘和肠道不适。

4. 可生产多种酸类物质,维护肠道酸碱平衡,对于预防和改善肠胃溃疡等疾病有一
定作用。

5. 对于乳糖不耐症和过敏体质的人群,干酪乳杆菌代田株能够帮助他们消化食物,
降低食物过敏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是一种具有广泛潜力的益生菌,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等。

很多食品和保健品中都加入了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如酸奶、发酵牛奶、益生菌饮料等。

虽然干酪乳杆菌代田株的功效良好,但在使用时仍需
结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的剂量和适用范围,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食品中干酪乳杆菌的保存及促进生长的关键因素

食品中干酪乳杆菌的保存及促进生长的关键因素

食品中干酪乳杆菌的保存及促进生长的关键因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了解干酪乳杆菌的保存方法以及促进其生长的关键因素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强其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食品中干酪乳杆菌的保存和促进生长为主题,探讨其关键因素。

一、干酪乳杆菌的保存方法1. 低温储存:干酪乳杆菌在低温下能够长时间存活,一般在2-8摄氏度的冷藏环境下保存。

冷藏可延缓菌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延长其存活时间,但需注意避免低温冷冻,因为低温下可能导致菌株死亡。

2. 乳酸菌培养基:乳酸菌培养基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促进菌株生长。

将干酪乳杆菌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有助于保持其菌落数量和活力。

二、促进干酪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素1. pH值:干酪乳杆菌对环境pH敏感,适宜的pH范围对促进其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干酪乳杆菌偏好在pH为4.5-5.5的酸性环境中生长。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整食品的pH值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繁殖。

2. 温度:干酪乳杆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温度范围。

一般来说,干酪乳杆菌较适宜在30-37摄氏度的温暖环境中生长。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务必控制好适宜的温度,以保证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和活性。

3. 营养物质: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受营养物质的影响。

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是干酪乳杆菌繁殖所必需的。

此外,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菌株的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食品生产中,可通过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来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提高菌株的数量和活力。

4. 抗生素:一些抗生素对干酪乳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会破坏或减缓其生长。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以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繁殖和生长。

5. 氧气含量:干酪乳杆菌属于厌氧菌,对氧气敏感。

高氧环境会抑制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和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脂乳 浓度/%
冻干前菌数 / cfu/mL
冻干后活菌数 冻干存活率
/ cfu/mL
/%
0
5.96×109
6.68×108
1.12
8
5.96×109
2.51×109
42.1
10
5.96×109
2.89×109
48.5
12
5.96×109
2.66×109
44.6
14
5.96×109
1.36×109
22.8
植物乳杆菌L6在提供无机氮源下无法满足细菌的 生长,而不同的有机氮源对细菌素的产生存在影响,其 中利用大豆蛋白陈和酵母膏作为氮源的抑菌直径较大。
有机氮源可满足细菌生长需要以及中和代谢抑制 物乳酸。
氮源对乳酸菌耐干燥的影响
干燥会对乳酸菌细胞形成一定的危害,如 细胞膜成分的丧失及膜的渗漏和穿孔。
保护剂可以改变生物样品冷冻干燥时的物 理、化学环境,减轻或防止冷冻干燥或复 水对细胞的损害,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各种 生理生化特征和生物活性。
♦某些氮源能防止微生物细胞等生物活性物质 由外向内渗透溶质
可保护其在速冻和溶解时产生的损害,有 作为干燥保护剂的潜能。
氮源对乳酸菌耐干燥的影响
脱脂乳基础保护剂
选择脱脂乳作为基础保护剂,以0.5cm为冻干厚度,配制8%, 10%,12%,14%的不同浓度脱脂乳,等量无菌水对照。
表 脱脂乳浓度对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以2.5%的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蛋白胨+酵
母提取物(1:l)、蛋白胨+牛肉膏(1:l)替代MRS培养基 中氮源。
3株乳酸菌最佳利用氮源均为酵母提取物。
氮源对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生物量的影响
三株植物乳杆菌 (11118,10171, 11095),两株干酪 乳杆菌(11050, 11052),研究有机 氮源及无机氮源对 其生物量的影响。
CK
34.3
CK+牛肉膏1%
54.5
CK+柠檬酸二胺0.3% 50
CK+酵母粉1%
72
CK+柠檬酸二胺0.3% 35
酵母粉作为微生物生长培养基的经典成分,富含丰富的氨基 氮、有机酸类、矿物质类及维生素类等水溶性物质,对比无 机氮源,对嗜酸乳杆菌L621的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氮源对嗜酸乳杆菌L621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11118,11050和10171的最适氮源是大豆蛋白胨, 11095的最适氮源是胰蛋白胨,而11052的最适氮源是酵 母膏(0.5%)和蛋白胨(1%)的混合物。
说明有机氮源能提高乳酸菌的生物量,无机氮源则无 法满足这五株乳酸菌的生长需求。
氮源对乳酸菌产细菌素的影响
乳酸菌素的产生通常与细胞生长量成正比,培养基只有满 足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乳酸菌素的大量产生和分泌, 因此研究氮源对产乳酸菌素的影响也非常必要。
不加脱脂乳的对照组冻干存活率仅1%左右,绝大多数菌体 在冻干过程中死亡,浓度为10%的脱脂乳对乳酸菌冻干存活 率可达48.5%,可见脱脂乳能提高乳酸菌耐干燥能力。
其他氮源与脱脂乳复合保护剂
在添加10%脱脂乳的前提下,添加其他氮源,研究复合保护剂,对照为 单一脱脂乳保护剂。
表 复合冻干保护剂对嗜酸乳杆菌L621的冻干存活率影响
10%脱脂乳下的乳酸菌死亡数比MRS培养基的少, 可见10%脱脂乳能提高乳酸菌的耐热能力。
保护剂
添加浓 冻干前菌数 冻干后活菌数 冻干存活率
度/%
/ cfu/mL
/ cfu/mL
/%
蛋白胨 大豆蛋白胨
酵母粉 CK
2
6.13×109
/
2
6.13×109
2.25×109
2
6.13×109
3.21×109
0
6.13×109
2.83×109
/ 36.7 52.3 46.2
可能由于蛋白胨中的蛋白质与脱脂乳中的酪蛋白分子之间发生反 应,使溶液中出现大量蛋白沉淀,无法与菌体混合,不能完成冷冻 干燥。
大豆蛋白胨的冻干存活率相对对照均有降低,可能是因为添加其 他蛋白类物质造成保护剂内蛋白浓度过高,不利于水分的干燥。
酵母粉能提高嗜酸乳杆菌L621的冻干存活率。
屎肠球菌的单一及复合保护剂实验
除了脱脂乳对乳酸菌的耐干燥效果理想外, 10%的海藻糖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以脱脂乳为基础的复合保护剂均表现出优良 的保护效果。
♦氮源对pH的下降有缓冲作用 氮源对乳酸菌的生物量,产酸能力,代谢能
力都有影响。 S.Lwright的研究确定了以乳清和脱脂乳为基
质的pH控制型生长发酵剂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S.L.wright,1992)
寻找合适的氮源能提高乳酸菌的生物发酵量
氮源对嗜酸乳杆菌L621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基础培养基的氮源筛选
氮源对乳酸菌发酵生物量 及耐干燥能力的影响
简介
♦氮源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 他氮素化合物的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的营 养因子。
有机氮源: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牛肉膏, 豆粕,麸皮,脱脂乳,玉米粉等
无机氮源:各种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
氮源对乳酸菌生物发酵量的影响
乳酸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大量乳酸和其盐 类物质而产生抑制作用。
以1%葡萄糖为固定碳源,以1%不同蛋白胨配 制成不同的碳氮培养基
蛋白胨作为氮源培养L621效果最好。
氮源对嗜酸乳杆菌L621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増菌培养基氮源优化
以基础培养基为对照,添加不同的氮源物质对嗜酸乳 杆菌L621的影响。
表 不同氮源对嗜酸乳杆菌L621菌数的影响
因素
菌数
/×107
因素
菌数 /×107
非致死热处理和喷雾干燥对乳酸杆菌活力的影响
•耐热性实验
22株乳杆菌,包括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 杆菌,植物乳杆菌,
分别在MRS培养基及含10%脱脂乳的培养基中60℃处理 5min,对热处理前后菌液计数,以Δlog CFU表示菌体死亡 数。
层次聚类分析,选择耐热性相当的菌株。
非致死热处理和喷雾干燥对乳酸杆菌活力的影响 •耐热性实验
•碳氮源补料发酵
恒定pH发酵解除了乳酸的积累抑制作用,乳酸菌大 量生长,这时培养液中碳氮源的不足就成了抑制菌体生长 的主要因素了。
培养9h后,补料(10%乳糖+20%酵母膏)
培养9h以后菌数逐渐高于不加补料的菌数,充分说 明培养液中乳糖和蛋白的不足限制了嗜酸乳杆菌L621的 进一步生长。
添加补料延长了嗜酸乳杆菌L621的快速生长期,增 加了单位体积的菌数,在15h 菌数达到 8.82×109 cfu/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