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文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文章。

2.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那树》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那树》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课文《那树》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环保经历或看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可以是散文、议论文等形式。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那树》的内容与主题。

2.理解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认识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那树》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播放教育视频《父爱如山》或相关的视频节目,引起学生对家庭和父母的关注和思考。

2.和学生讨论: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教育有何影响?你们愿意怎样对待父母?阅读与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那树》。

2.选取适当的篇幅和段落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进行思考和讨论:- 故事中的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故事中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你们觉得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语言分析(10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句子结构。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家庭教育观点的例子,并解释其含义。

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思考自己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期望,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沟通能力。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阅读其他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对比和欣赏不同的教育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2.鼓励学生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教育的期望和意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那树》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有所了解,并且能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词汇和语言。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思考广度有限。

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深入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那树》优秀教案

《那树》优秀教案

《那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分析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影响;(3)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观点进行评价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分析和批判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那树》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的观点;2.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2. 城市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途径;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2.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4.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那树》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案例;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那树》,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短文中的观点表达、逻辑思维及语言运用能力;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7课那树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7课那树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那树9篇第7课那树 1教学构想:这篇散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和品味,然而由于笔者能力所限,不能挖掘其万一,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感受,准备学习一点皮毛而已,感到不胜惶恐。

本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来学习,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识记与运用,篇章的结构与安排,语言的生动与抒情等等,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本文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到底该怎样与发展极缓的自然相处呢?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劫掠者,有时又是自然的奴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带来学生的深刻的思索,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价值等。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以下教案,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2、情感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

2、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两幅漫画导入。

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

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现代诗人海子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自己理想的家园?请大家用一句诗来描绘它的样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看来你是想生活在农村,享受田园风光。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你是想住在江边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一定是想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

看来同学们都向往自然的、多彩的生活环境,但,请看看我们周围,到处都是高耸的楼房、灰白的马路、飞扬的尘土、刺鼻的尾气,绿色离我们越来越远,它们都到哪里去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树》,关注一棵老树的命运!(板书课题)二、解决生字词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板书:那是一棵的树)生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找出黑板上错误的生字词,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三、整体感知找的非常准确。

大家真是明察秋毫呀!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好,这位同学。

你说那是一棵茂盛的树。

因为文中写道:“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位同学。

你说那是一棵坚固的树。

因为文中写道:“台风连吹两天两夜,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可以看出它很坚固稳定。

这位同学,你说那是一棵坚强的树。

因为文中说道: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你说那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

它给人们带来阴凉,默默的奉献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你说那是一棵充满爱心的树。

它预知自己将要被伐,先告知体内的蚂蚁,让它们尽快搬走。

你觉得那是一棵可敬可怜的树。

它将自己无私的奉献给人类,最终却被人类无情的屠杀,但是它却毫无怨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心生怜惜。

四、体会感情,品味语言看来大家都很认真的阅读了课文,深刻的理解了老树的形象,对老树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面对老树悲惨的命运,作者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感情?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那树》的基本情节、主题,发现作品所展示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3.能够运用提问、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理解作品;4.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情感、语言、文化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和表达手法;3.学习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班会习惯养成(5分钟)2.新课预习(10分钟)通过介绍作品《那树》的作者、题目、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翻阅课本,了解文章的背景、意义;重点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主要情节。

3.教师讲解(20分钟)通过对作品全文的点拨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含义,强化阅读能力。

讲解思路如下:(1)作品题目的含义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那树》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文本;(2)作品的基本情节告诉学生作品主要讲述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生命里的几个阶段,这个人的父亲一直告诉他,他们家族的长寿秘诀是那棵尤物树枝条的茶,但是这种秘诀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3)作者如何表达主题引导学生游读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描写等方式表达作品的主题——亲情、责任与传承等。

(4)文本的特点及运用的手法讲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

4.探究和讨论(25分钟)(1)提问式探究:通过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语感:1)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没有明确提到?2)为什么一开始家里不让主人公碰尤物树?3)为什么主人公毕业后仍然选择留在老家?(2)感性讨论:由学生发表个人感受,或分享家族文化小故事,或群体合作,将课文中提到的“担当”二字寓意丰富起来。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内容简介:《那树》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一棵古老的大树,通过对这棵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2.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那树》的内容简介。

(2)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颗真实的大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那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那树》的作者、背景和作品主题。

2.理解《那树》的言外之意,明白作品的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中学生心理的理解,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二、教学内容《那树》是一篇由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所写的短篇小说,以一个故事作为主线,勾勒出了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沉浮变化。

作品十分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描绘了一幅传统日本家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15分钟)让学生参考教材中的介绍,了解一下《那树》的背景和作者。

了解之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作品的主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反馈问题:你对谷崎润一郎的了解以及他的作品有什么印象?2.阅读时间 (35分钟)让学生默读《那树》这个短篇小说。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文中的重点及隐喻,以此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文本解读 (50分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自己的理解,分享对文章中隐喻和哲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

反馈问题:文章中的那棵树与故事的其他角色有什么关系?4.学习方法 (15分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

如用象征、隐喻、比喻等方法解读名篇,从中感悟到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哲学思想。

反馈问题:你认为如何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名篇?5. 教学案例分析 (50分钟)引用名家论说,分析名篇的思想感悟及诗意表达技巧。

扩展实例分析,对于文学中的表现手法和哲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反馈问题:你认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悟是如何表达的?6.课外拓展 (15 分钟)可让学生在个人博客、微信朋友圈上发表观后感或作文,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收获。

反馈问题:你通过阅读《那树》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文字分析、课外阅读与思考总结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那树》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环保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那树,那绿,那静,仿佛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存在”,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仿写练习:根据课堂练习中的仿写要求,创作一段描绘树木的文字,锻炼写作能力。
-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心中的那树”为主题的短文,表达对树木、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2.选做作业:
-环保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环境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环保意识。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自然相关的散文或诗歌,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3.小组合作作业:
-主题探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进行探讨,如“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如何减少塑料污染”等,形成研究报告,进行课堂分享。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从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以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那树》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那树》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散文。

该文以“那棵树”的形象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景观的珍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2 教材结构文章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这棵树从萌芽到茁壮生长的历程与它在人类生活中的扮演,第二部分则是记述了这棵树被砍伐的悲剧,以及对树的告别。

1.3 教材目标通过《那树》的教育,学生需要了解:1.理解自然情感的表达方式2.掌握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3.了解树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意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个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特性2.学习感性表达的方式与方法3.通过学习和感悟树木的生命周期与重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能力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2.2 教学重难点1.散文的写作技巧2.情感表达的实践3.思辨和探究作为教学思路2.3 教学过程2.3.1 热身通过图片展示多种植物,练习感性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3.2 导引通过重句的学习和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的“灵魂”,抓住散文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散文在给读者以情感与思考上的启发。

2.3.3 学习•学习对一件事物的感悟•学习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学习感性表达的方法2.3.4 反思在整理感性表达之后,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短文或其他作品进行一个演讲,说出对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2.4 教学评估1.学生感性表达的仪态是否得体2.学生是否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学生是否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4.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作为。

三、教学小结《那树》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现代散文,不仅在表现上有优美的叙述,也有深刻的背后的悲伤。

在教学实施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语言表达及现代散文写作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那树》教案

《那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价值及其不幸命运。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3.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
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VCD碟,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3.检查预习:通过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纠正字音和解释词语。

4.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价值及其不幸命
运,以及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6.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
为以及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8.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树木的印象和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感知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树木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对树木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那树’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树木的感情。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树木的观察日记。

2.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体验与树木共成长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主题。

4. 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一、课前准备1. 课文《那树》的打印或电子文本。

2. 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二、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环保主题的相关文章或报告。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环保主题的相关知识。

2. 引入课文《那树》的主题和背景。

二、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文本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展示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情感体验1.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五、环保主题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主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课堂问答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环保主题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或编写环保短剧。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二、课后阅读与研究1. 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环保文章或报告。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那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那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那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那树》的主旨和情节,能进行表述和自己的理解。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深入挖掘人物性格,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

3.通过“描写性格细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看见或听见”整个小说,善于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感受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生活语境。

4.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艺术素养意识,以“用美来磨心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环境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写性格细节”的方法介绍: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写这些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细节。

2.《那树》中各个角色的性格分析:划分角色,进一步深挖人物性格,找到相应的描写细节,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复杂内涵和人性深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1)出示一张《那树》小说的封面和几张跟树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心中的这棵树,情节在哪里,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联想与讨论。

(2)介绍“描写性格细节”的方法,给学生演示思路图,并在黑板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方法的运用思路与目的。

2.主题展示(20分钟)阅读小说《那树》第一部分,学生自觉阅读,认真倾听,展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然后请学生按照角色进行分组,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心态。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文章范文,并进行讲评和评析,让学生明确“描写性格细节”的方法以及运用思路。

3.深入分析(40分钟)(1)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次认真读一遍《那树》第二部分。

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递进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主要问题包括:①为什么叔叔一家人会选择在农村生活?②小说的主题是什么?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突出的性格特点?如何通过性格细节表达?④小说中树的形象很重要。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以“那树”为题材,写一篇描写或议论的文章。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讨论: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那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那树”为题材,写一篇描写或议论的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分析讨论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

4. 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的评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语文》课文《那树》。

2. 参考资料: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资料。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保护主题。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保护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大自然。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那树》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本文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

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
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
一课时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语:同学们,人们把地球称为绿色星球,地球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地球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

但是在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它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四、朗读课文,学生思考(缓慢、沉重)
1、请你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2、请你以“那是一棵___________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

五、讨论
明确: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善良、默默无闻、坚固顽强、非常可怜,为什么?
师:刚才,谈到大树的品质,树是自然界中的强者,也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送来绿荫,但人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都要为人类让步,当高楼林立,文明高度发展时,大树成为最大的障碍时,人类宣判了它的死刑,品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并思考。

六、品味欣赏(讨论)
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
明确:哪些事物代表人类文明:柏油路……
哪些词用的好:一里一里……铺,架,挨。

为什么好?
叠词,表现人类文明发展迅速。

分析:挨、排排(密、发展迅速)
朗读时注意什么?(重读)学生齐读练习。

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那树是难逃浩劫了,下面看一看那树的命运。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处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在作者笔下人类非常残忍,用咬、嚼这些词,对人类恶狠狠的描写之外,作者把伐木工人称为刽子手,而对树充满无限同情,你怎样体会到的?作者在写树时,只把它当做一棵植物来写吗?读出相关语句(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学生练习读———评价
读的很有感情,作者的笔下那树也是感情丰富的,它提前通知了寄生蚂蚁使它们逃离灾难,同位合作。

准备。

3、想象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交流学生表达
4、这么一棵有灵性的大树,难道就不能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吗?死亡、消失是它的唯一结局吗?请大家思考。

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棵树?
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
小结: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难有定论,确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冲突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人类在享受文明带来的种种方便与舒适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它盖起了高楼大厦,却毁掉了莽莽森林,它为我们提供了化工原料和电子产品,却带走了昔日的山清水
秀,牛羊遍野”。

从在文明与自然之间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七、练习
请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话题,写一篇练笔,题材不限。

结语:我们可以把这节课对文明与自然的思考写下来,同学们,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充满智慧的,我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

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和制作精美的课件,我信心十足的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些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到的。

有的同事说导语有些短,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的字词检查更使学生的注意力松弛;学习目标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认真朗读和思考,有些流于形式,尤其是第二个目标,在本次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课上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几条建议,而是放在了课后的作业中来完成,使这节课不完整。

有的同事说学生找错字的时间过长,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我没有给予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例如“倒霉的一棵树”这不符合答题的要求,这只是提到树的命运而非品质,我应该给出明确的回答;蚂蚁和树告别时的对话,作为蚂蚁一方的同学根本没有同情的感觉,而是定格在表演,说明学生没有做到人文对话,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达到感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效果。

又有的同事指出“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做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一个深入的探讨;课堂气氛不活跃。

根据同事们提出的意见,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删去啰嗦的内容,加上了必要的环节,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我做的修改有:1、学生朗读时,我加强了朗读指导。

(缓慢、沉重的语气及重音)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3、把语文教学进行延伸,课后作业改在课上来完成,并要求学生联系周边的`生活环境来写。

4、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通过改进,第二次讲课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流畅。

但是,一节课永远也不会十全十美,通过评课讨论,再一次指出了这节课的进步和不足:注重学生的朗读,并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合作的环节也渐渐成熟;学生想像力的培养落实到位;能联系周边环境来谈本文主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语言上的衔接比上次有了进步。

但其中还有许多不足要改进:
例如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进行细化点明;学生对作者的感情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武断;学习方式上教师还是居于主体地位,牵着学生走,学生缺少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环节欠缺,应该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才是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缺少板书设计,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摒弃原来的教学手段,而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以板书必不可少;音乐的选择上有些不妥,在结尾时如果配上《好大一棵树》,相信会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引起共鸣。

我想,如果我把大家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教学感受融合到课堂中进行第三次讲课,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真正的走进课文,走进那棵树,走进大自然。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那么,接下来我就谈谈本次讲课给我的最大启示: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五年的教学生活并没有使我从内心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我一直遗传着我的老师教我学习的方法,并且牢牢记在心中,应用于教学。

尽管参加了教改培训,但我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总是我站在讲台上来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延续那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由我带着少数优秀学生学习。

我就是认为学生把老师说的重点都会背了,考试时就没问题了,而且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样学习,结果是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甚至辍学,一部分优秀学生也是学习疲劳,毫无兴趣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更加严厉,那么恶性循环就开始形成了。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把这一科学好,首先要让学生爱学这一科。

能让学生主动的努力的学,我们为什么非要自己生气挨累逼着学生学呢?看来教学方法非变不可。

记得以前上课,我问学生问题,学生也不回答,提示了还是不说,最后只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现在想起来,我讲的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他们怎能爱听呢?而本次讲课尽管还不成熟,但学生却明显的有了兴趣,从学生的目光中,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上看,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

这就让我深深的感到,如果我再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给孩子充分展示的空间,迟早有一天我会被赶下这个讲台。

所以我打算先从学习的主体性上转变,我要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也尝试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全权代劳。

而关于语文学科的价值,以前我的认识也不太完整,经常忽视情感教育,认为那与考试无关,而通过这次讲《那树》,
我看到了学生内心掸去灰尘后的纯真,我想这颗无邪的童心如果不经常吹到春风,也终会笼上厚厚的灰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