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白石道人姜夔诗词

合集下载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自度曲)赏析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自度曲)赏析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度曲)赏析沈松怀(序)⾟亥之冬,予载雪诣⽯湖。

⽌既⽉,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湖把玩不已,使⼯妓⾪习之,⾳节谐婉,乃名之⽈《暗⾹》、《疏影》。

旧时⽉⾊,算⼏番照我,梅花吹笛,唤起⽟⼈,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今渐⽼,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外疏花,⾹冷⼊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樽易泣,红萼⽆⾔耿相忆,长记曾携⼿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吹尽也,⼏时见得。

南宋词⼈姜夔,字尧章,号⽩⽯道⼈,他⼀⽣从未做过官,江湖游⼠,“清客”。

早年随⽗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合肥、⾦陵等地。

他在南宋时,名⽓特别⼤,30岁时,在湖州结识⽼诗⼈萧德藻,萧把⾃⼰兄弟的⼥⼉嫁给了姜夔。

姜夔因此居住在湖州变⼭⽩⽯洞,后来接识了⼤诗⼈杨万⾥。

杨万⾥很欣赏姜夔的诗词,并寄以希望,后经杨万⾥举荐,认识了范成⼤,⾟弃疾也深服其长短句。

姜夔⾝⽆官职,以诗词游说于⼠⼤夫中。

在汉阳时他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在杭州时依靠张监。

他的个性和⽣活特点最符合清客特点,范成⼤曾说姜夔“翰墨⼈品皆似晋宋之雅⼠”。

姜夔⽆论是诗、词都好,且精通⾳乐,他向朝庭献了⼤量⾳乐⽅⾯的⽂献资料,如《⼤乐仪》。

姜夔的词集中在《⽩⽯道⼈歌曲》,其中有80余篇留传下来。

他的词在南宋声望极⾼,为历代⽂⼈所推崇。

清.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在南宋始极其⼯,姜尧章⽒最为杰出”。

姜词与周邦彦齐名,⼈称“周姜”。

姜夔词的主要特点是:清空、骚雅。

清空是意境,骚雅是笔调。

南宋张炎在《词源》称“词要清空,不要⾃视,......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这⾸《暗⾹》便是⼀个有⼒的佐证。

词上⽚写⽉中赏梅。

词⼈从回忆往⽇赏梅开头,凭空升出⼀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

“⽉⾊”,着重⾊调与氛围的感受。

从声⾳上看,“⽉⾊”是⼊声字,发⾳轻涩,幽约,这种轻约的声⾳在⽉光的冷⾊调⾥就能造成⼀种幽冷的范围(古诗中“⽉⾊”⼏乎都有⼀种冷的意味)。

姜夔

姜夔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四顾萧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 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早年经历
出生破落宦官之家,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 顺,四处流寓。结识诗人肖德藻、杨万里、范成大等。 杨万里“为文无所不工” 范成大 “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寓居湖州
声名鹊起,久居白石洞天,被称为“白石洞人”。
四处游历 移家杭州 悲惨去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 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写作特色
• 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青青荠麦
――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 落,昔盛今衰
•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 表达感情,虚实结合,使其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 。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寂寥。 君若来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怅玉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淝水東流無盡期,當年不合種相思。 誰教歲歲紅蓮月,兩處沈吟各自知。
他的思念,綿綿的,悠長的,絲絲縷縷,經久不絕。 生命之燈熄滅,他心中的那份牽挂才隨之歸去。一 份惆怅,幾多無奈,一點相思,無限離愁。姜夔對 合肥女子的愛是那樣的深摯、著迷。那小紅,亦不 過以輕唱的歌聲稍解姜夔之愁。而合肥女子,卻始 終是他刻骨銘心的追思所在。一路勞累,一生奔波, 漂零無所,寄人籬下,須臾沒有把心中的那份愛抛 棄。他的愛熾熱而又那麽克制,他的情堅韌而又那 麽綿長。淝水東去,細流涓涓,流著的,該是他在 白天顛簸謀生的一路風塵和著他在夜晚獨自垂下的 行行熱淚吧?姜夔的愛一如他的詞風一樣,清靈, 蘊藉,空曠,古拙。他不喜歡張揚自己,不喜歡放 縱自己。如果說,柳永對愛情的態度是嘲弄和把玩 遊戲的話,那麽,姜夔的愛就是憂愁沈郁和小心翼 翼的。不是他不會玩,應該是他玩不起。

姜夔的诗词赏析

姜夔的诗词赏析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 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 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 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 横幅。

❖ 月明千里,指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阕,隔 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此词之佳处,不仅在于心 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 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鹊南飞、有人 应喜,是想象对方之现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 提携影底,则想象团圆之未来。幻中生幻,奇之又 奇,乃全词神光聚照之处。白石情词妙处在于设身 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 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 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 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 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 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 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先生的研究,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
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
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
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

扬州慢姜夔

扬州慢姜夔

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 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 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 “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 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 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 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 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 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 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 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 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 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赏析 分析词前小序


交待写作缘起
小序语言精炼,音节凄婉,是一篇声情兼美 的小品。它交代了词写作的具体时间——“ 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动 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的评论— —“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的上阙,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 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 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 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 ,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 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 誉(杜牧曾经在《赠别》里写到“春风十里扬州 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去不复返。
词的下阙,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 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 ,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 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 “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 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 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 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 放,可是到底还有谁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呢?词人 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 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选四)·姜夔》原文与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选四)·姜夔》原文与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选四)·姜夔》原文与赏析姜夔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淞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被范成大誉为“山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是太湖的一个分支,位于苏州和吴江之间。

绍熙二年(1191)除夕的夜晚,诗人姜夔告别了精雅、清幽的范成大退隐之居——石湖别墅,登上小舟,向着归地苕溪(即湖州)而去。

组诗《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共十首,写这次归途的所见所感。

这里选其中四首。

第一首写归途即景,反映作者对石湖的留恋之情。

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出语精警。

腊月已尽,雪在溶化,春已悄悄来临,细草穿沙而出,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欣喜的情景。

句中“穿”字,稳健劲挺,下得至为精当。

次句写舟行中回望姑苏的情景,关合题名“归”,但不凝滞,笔端宕开。

“吴宫”,春秋时吴国宫殿的遗址,此借指姑苏。

“吴宫烟冷”,道姑苏历尽沧桑之变。

诗人虽一生困顿,寄身豪门,但对世事国运仍深为关切。

“流落江湖,不忘君国。

”(宋翔凤《乐府余论》)此处诗人触景生情,流露出对世事巨变的淡淡哀伤。

“迢迢”,漫长貌,言舟行水上,渐行渐远,表现出对石湖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句“梅花竹里无人见”,照应第一句。

春已来临,梅花香气在石桥畔隐隐可闻,但在岸上却看不见,原来它隐藏在竹林里。

梅隐竹中,用笔奇妙,寓意深沉。

“无人见”,更托出夜色浓重、四野幽邃的境界,与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二所云:“黄鲁直示千叶黄梅,余因忆蜀中冬月山行,江上闻香而不见花,此真梅也”意相同。

这里诗人告诉人们的不是梅花的绰约仙姿,而是它的神韵情味。

诗人在《暗香》一词中说:“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即是“真梅”的情景。

“一夜吹香”,暗写梅花的繁盛,以动写静,风神独绝。

诗人在一夜幽香沁鼻的境界里,或陶醉,或留恋,不知不觉地过了石桥。

姜夔词全集

姜夔词全集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第四卷 第一章
------------------------
?姜夔词全集
姜今江西波阳县)人。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乐,会做诗填词。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鹧鸪天
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
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杏花天影

白石诗集-宋-姜夔.txt - 记事本

白石诗集-宋-姜夔.txt - 记事本
○五言古詩
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聴為韵奉别沔鄂親友
滔滔沔鄂留,有靦三宿桑。持鉢了白日,事賤丸蛣蜣。念當去石友,烟席凌江湘。為君 試歌商,歌短意則長。
第1页
白石诗集-宋-姜夔.txt
佳人魯山下,【謂楊大昌正之】日弄清漢波。促絃調寳瑟,哀思感人多。咬哇秦缶擊, 冷落郢客歌。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
武昌十萬家,落日紫烟低。亭亭頭陀塔,髙處白鳥棲。白鳥忽飛去,春山空四圍。南樓 有佳人,再召且再辭。閉門課文事,攖物深天機。斯人不可致,白鳥會來歸。
箜篌引
箜篌且勿彈,老夫不可聴。河邉風浪起,亦作箜篌聲。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南鄰 賣妻者,秋夜難為情。長安買歌舞,半是良家婦。主人雖愛憐,賤妾那久住。緣貧來賣身, 不緣觸夫怒。日日登髙樓,悵望宫南樹。
待千巖
夔又有《詩說》一卷,僅二十七則,不能自成卷帙,舊附刻詞集之首。然既有詩集,則 附之詞集為不倫,今移附此集之末,俾從其類。觀其所論,亦可以見夔於斯事所得深也。 原序
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下逮黄初迄於今人異韞,故所出亦異。或者弗省,遂艶 其各有體也。近過梁谿見尤延之先生,問余詩自誰氏。余對以異時泛閱衆作,已而病其駮如 也。三薫三沐,師黄太史氏,居數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學即病,顧不若無所學之為 得。雖黄詩亦偃然髙閣矣。先生因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潤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 有如楊廷秀者乎?髙古如蕭東夫,俊逸如陸務觀,是皆自出機軸,亶有可觀者。又奚以江西 為?余曰:誠齋之說政爾,昔聞其歴數作者,亦無出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雖然,諸 公之作,殆方圓曲直之不相似,則其所許可亦可知矣。余識千巖於瀟湘之上,東來識誠齋、 石湖,嘗試論兹事,而諸公咸謂其與我合也。豈見其合者而遺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為 合耶?抑亦欲俎豆余於作者之間而姑謂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衆也。余又自唶曰:余之 詩,余之詩耳。窮居而野處,用是陶寫寂寞則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釣能詩聲,不惟不 可,亦不敢。【一】

姜夔全部诗歌

姜夔全部诗歌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草枯霜鹘落晴空。

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

当时何似莫匆匆。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浣溪沙》花里春风未觉时。

美人呵蕊缀横枝。

隔帘飞过蜜蜂儿。

书寄岭头封不到,影浮杯面误人吹。

寂寥惟有夜寒知。

《浣溪沙》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昔游诗其一》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

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

我舟渡其中,晁晁惊我神。

朝发黄陵祠,暮至赤沙曲。

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青芦望不尽,明月耿如烛。

湾湾无人家,只就芦边宿。

《昔游诗其二》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昔游诗其三》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

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

如飞鹅车礮,乱打睢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昔游诗其四》萧萧湘阴县,寂寂黄陵祠。

乔木荫楼殿,画壁半倾欹。

芦洲雨中淡,渔纲烟外归。

重华不可见,但见江鸥飞。

假令无恨事,过此亦依依。

《昔游诗其五》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

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忽闻入划声,灯火亦稍有。

杙船遂登岸,急买野家酒。

《昔游诗》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

是时无霜雪,万时砚奔奔。

外旃吹已爱,内纩冰不温。

吹马马欲倒,吹笠任飞翻。

不见行路人,但见草木蕃。

忽看野烧起,大焰烧乾坤。

姜夔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诗词鉴赏

姜夔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诗词鉴赏

下阙说:“江国,正寂 寂。叹寄与路遥,夜雪 初积。”江国,指江南 水乡。雪下的正紧一片 沉寂。这是草木刚刚萌 动、只有梅花开放的季 节。词人希望折一只寄 到远方,但夜雪又开始 聚积,令人叹息。这只 是词人的想象,当时折 梅远寄的事情是没有的, 但反映了词人的寂寞和 怀念远人的深切感情。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 耿相忆。”翠尊,指翡 翠酒杯。红萼,指红梅 花。对着酒杯,忍不住 留下眼泪,红梅花默默 无言,也浸沉在心情沉 重的怀念中。当年和情 人离别的情景,这时又 出现在词人的回忆中。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 压、西湖寒碧。”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 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 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 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 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 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 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 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 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 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在这两首 词里巧妙的运用一些和梅花有关的 历史典故,并 参酌或凝缩一些著名作品佳句,从 不同角度来描 写梅花的特色,从而寄托自己对情 人的怀念。他 觉得梅花是情人的象征情人是梅花 的化身,这种 感觉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比较清楚。 清代学者刘煕 载认为姜次的特点是幽韵冷香。在 姜夔心目中梅 花可能就有幽韵冷香的气质。如借 用刘煕载的语 言来分析这两首诗,也可以说《暗 香》着重写清 冷的气质,《疏影》着重写幽静的 气质。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 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 残柳参差舞。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 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 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命之 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 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 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 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的诗词全集

姜夔的诗词全集

姜夔的诗词全集姜夔,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词人。

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姜夔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姜夔(生卒年约在1155—1221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1]曾着《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

姜夔往来鄂、赣、皖、苏间,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

1姜夔的诗词全集《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和靖当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孙儿。

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菖蒲》岳麓溪毛秀,湘滨玉水香。

灵苗怜劲直,达节着芬芳。

岂谓盘盂小,而忘臭味长,拳山并勺水,所至水能量。

《陈君玉以小集见归用余还诚斋朝天续集韵作七字夔报贶》笔陈无功汗左轮,而今老去不能军。

水边白鸟闲于我。

窗外梅花疑是君。

欲向江湖行此话,可无朋友咤斯文。

新篇大是相料理,因忆西山扬子云。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2023 姜夔《扬州慢》

2023 姜夔《扬州慢》

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 •
黍离之悲 ——国破家亡之痛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所谓“黍离之
悲”,即作品中的
很深的家国之恨
交待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 情——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 残破景象的哀思)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 悲的感情基调。
思考:小序简洁精练,请概括主要内
容并找出奠定本词感情基调的一个字
• 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夜雪

初霁,荠麦弥望。 •
1、交代时间、地点 2、记叙途中见闻感受
入其城,则四顾 • 3、交代写作缘由
萧条,寒水自碧, • 4、点明他人评价
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


感情基调: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 \ 春风\十里。尽 \ 荠麦\青青。 • 自 \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 \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 \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ຫໍສະໝຸດ • 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
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 可怕的寂静。让人更觉凄凉 静寂
• 反衬 以有声反衬无

印象扬州
•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风
• 2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词

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词

姜夔最有名的十首词他是继苏轼之后的一位全才,音乐、诗词、书法,无一不精,他一生未仕,漂泊江湖,直到终老,他的词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犹如孤云野鹤。

他是“白石道人”姜夔。

《宋词三百首》中共收录了姜夔的17首词,比苏轼、李清照等词人还多,其文学成就可见一斑。

姜夔是南宋词人,他的词清空高洁,语言灵动自然,在世人眼中,姜夔的《疏影》、《暗香》是咏梅的绝唱,至今传为名篇,事实上,他的佳作不可胜数。

诗词君今天分享姜夔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体会姜夔词中的清空之境吧!1、最凄凉低婉的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世人眼中,扬州是江南繁盛之地,杜牧尤其钟爱扬州,在此留下许多佳作。

可是,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被摧毁。

宋室南渡后,金兵多次南下攻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扬州城成为战场,被大肆破坏。

当年仅二十岁的姜夔来到扬州时,看到废弃了的园林、荒凉的城市,凄凉不已。

他回想起几百年前,杜牧曾在扬州,写下许多美丽的诗作,可如果,他再次来到扬州,怕是任他才华再高妙,也写不出深情的诗句了。

扬州的二十四桥还在,水依然清冷,寂静无声,桥边的红芍药,又是在为谁开放呢?昔日的扬州有多繁华,如今就有多荒凉,今昔对比,总是让人格外伤怀。

今非昔比,时代落幕,总让人意难平。

2、最沉痛深情的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扬州慢——姜夔

扬州慢——姜夔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 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 写作时间 • 所见所闻 淳熙丙申至日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感慨今昔 有《黍离》之悲
• 写作缘由 • 其他人的评价
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 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 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 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送孟浩然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广陵—— 扬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斜阳下的 五亭桥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 左名都"之誉。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 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 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扬州地处江淮要 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 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 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扬州 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 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 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 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 迹。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姜夔词翻译及赏析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夔的词集:《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踏莎行·燕燕轻盈》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翻译】燕子轻盈,黄莺娇软。

又见到了你,声容依旧,风姿依然,梦中分明是你姗姗向我走来,一步一轻盈,一声一娇软。

你怨嗔——薄情郎怎知不眠时长夜漫漫?春风初吹入阁楼,心,早已被相思浸染。

你说记得,分别时一针一线,为我缝制冬衣春衫。

分别后一字一行,挑灯夜读捎回的信笺。

一缕相思离魂,暗自追逐情郎,天涯芳草都行遍。

啊,那淮南归路,一轮皓月渐冷,正洒照着千重青山,忽忽你的魂梦归去,夜色沉黑里,孤零零,无人陪伴。

《念奴娇·闹红一舸》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姜夔词全集(《白石词》)

姜夔词全集(《白石词》)

姜夔词全集(《白石词》)梦远书城 > 古诗库 >姜夔词全集(《白石词》)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

亦称格律词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很有影响。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贴平》、《续书谱》,词有《白石道人歌曲》。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

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与鸥为客。

绿野留吟屐。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

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莺声绕红楼工吹笛,妓皆以柳黄为衣十亩梅花作雪飞。

冷香下、携手多时。

两年不到断桥西。

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垂杨却又妒腰肢。

近平声前舞丝丝。

鬲溪梅令(仙吕调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_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红云低压碧玻璃。

惺忪花上啼。

静看楼角拂长枝。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见。

起写燕雁随云,南北无定,实以自况,一种潇洒自在之情,写来飘然若仙。

“数峰”两句,体会深山幽静之境,亦极微妙。

“清苦”二字,写山容欲活,盖山中沈阴不开,万籁俱寂,故觉群峰都似呈清苦之色也。

“商略”二字,亦生动,盖当山雨欲来未来之际,谛视峰与峰之状态,似商略如何降雨也。

换头,申怀古之意。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两句落应,哀感殊深。

但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己见古今沧桑之异。

用笔轻灵,而令人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此首元夕感梦之作。

起句沈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

“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

“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

“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

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

“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首亦元夕感梦之作。

起言梦中见人,次言春夜思深。

换头言别后之难忘,情亦深厚。

书辞针线,皆伊人之情也。

天涯飘荡,睹物如睹人,故曰“离魂暗逐郎行远”。

“准南”两句,以景结,境既凄黯,语亦挺拔。

昔晁叔用谓东坡词“如王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白石亦犹是也。

刘融齐谓白石“在乐则琴,在花则梅,在仙则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东坡之上。

姜夔和《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词调音乐

姜夔和《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词调音乐

姜夔和《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词调音乐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

鄱阳(今波阳县)人。

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

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

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夔父名噩。

祖籍在饶州所辖的德兴县。

绍兴三十年进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汉阳县。

因生计和应试之便,举家迁鄱阳县入籍。

鄱阳是赣东北的门户,扼水陆交通的要冲,物产富饶,商贾云集。

宋室南迁后,人口激增,钜子显达,来往此间,更日见其繁荣。

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

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

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

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

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

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烂缤纷。

但一般词人所作,多依传统词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

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

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

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

”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

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花间集》),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是中国南宋诗人姜夔作的七言绝句,共有十首。

十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

作品原文:除夜自石湖⑴归苕溪⑵姜夔(kuí)其一细草⑶穿沙雪半销,吴宫⑷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二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其四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其六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其七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其八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作品注释:⑴除夜:除夕。

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

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⑶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

”⑷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迢迢:遥远的样子。

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作品鉴赏(其一):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

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此诗写梅亦如是。

结句畅达悠扬。

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姜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是中国南宋诗人姜夔作的七言绝句,共有十首。

十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

作品原文除夜自石湖⑴归苕溪⑵姜夔(kuí)其一细草⑶穿沙雪半销,吴宫⑷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二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其四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其六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其七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其八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作品注释⑴除夜:除夕。

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

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⑶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

”⑷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迢迢:遥远的样子。

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作品鉴赏(其一)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

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此诗写梅亦如是。

结句畅达悠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首白石道人姜夔诗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在表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上非常突出。

运用“清”“寒”“空”“波心”“冷月”等词极力表现语言上清雅空灵。

同时,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牧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这些造境都是用来表现意境上清雅空灵。

词人的笔法是清雅空灵的,却寄寓深长。

用低婉的声调,清刚峭拔之势、冷僻幽独之情,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词以清健之笔来写刻骨铭心的深情,别具一种峭拔隽永的情韵。

全篇除“红莲”一词由于关合爱情而较艳丽外,都是用经过锤炼而自然清劲的语言,可谓洗净铅华。

词的内容意境也特别空灵蕴藉,纯粹抒情,丝毫不及这段情缘的具体情事。

所谓“意愈切而词愈微”,“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此词的特点。

暗香·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此词通篇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方可概见。

上片写景,写燕雁随云,南北无定,实以自况,一种潇洒自在之情,写来飘然若仙;下片因地怀古,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全词虽只四十一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境极浑成。

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绝奇绝。

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

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

妙在自然浑融,不著痕迹。

疏影·苔枝缀玉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该词运气空灵,笔墨飞舞。

下片虚字诸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平甫见招不欲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好朋友邀请赴宴,自己不想去,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要借故推辞,很难措词。

姜夔这首诗却推辞得很得体,既道出了不想去的原因,又说得不俗,耐人寻味。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此诗与《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同为南行船上所作,句清敲玉,摇曳有致,如歌如画,情韵丰赡。

在低徊的箫声中穿过的一座座画桥,渐渐地消失在缥缈的烟波之中,意犹未尽。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

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

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作者将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滋味。

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

后两句使人愀然动色,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