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大工程培养特色人才成果总结-渤海大学

合集下载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三向培养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它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学科教育、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向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教育方面,三向培养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学生在学科方向课程中,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理工科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社科学生则可以通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创新实践方面,三向培养工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验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广泛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社会实践方面,三向培养工程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形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给学生实习机会,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社会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科教育,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创新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创新精神,培养科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向培养工程也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

三向培养工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科教育和创新实践的结合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和资助力度,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三向培养工程需要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结报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结报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总结报告成果完成人邹伟刘瑞军管俊杰翟斌齐欣成果完成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11月26日一、项目研究和应用的背景本项目主要来源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项目编号为07-08。

本项目研究与实践起止时间2005年9月-2008年12月。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树立高职教育类型观,把握高职教育这种特殊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即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创新、教学运行模式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创新以及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职业素质教育都必须符合这种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

通过近几年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如果沈阳市的经济运行是由若干生产过程构成的,我们学院的工作就应该是这些工作过程的一个人才生产环节。

因此只有把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才能找到人才培养工作同沈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最佳结合点,才能有效破解“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难题,才能确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采取相应的模式培养这样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因此,创新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项目研究、应用情况(一)项目研究情况本项目自2005年立为院级重点建设项目,尤其是2007年列为国家示范建设项目后,项目组结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进一步明晰了项目建设思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研究思路:以《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从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运行模式、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辐射同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全
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
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的
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了各种科研项目
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平和科研能力。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实践。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最后,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我们学校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校外实习、社会调研、
创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Let'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tter future!。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不
懈努力和创新探索,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以下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
成果总结汇报:
一、课程体系创新。

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
界限,构建了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强化。

我们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
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我们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开设了创新创业导论和创业实践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国际化教育拓展。

我们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成果报告-渤海大学

教学成果报告-渤海大学

2015年渤海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报告成果名称国考背景下理科师范生“通识-特质-拓展”层级式科学素养的提升理论与实践成果完成者程琳所在单位教育与体育学院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教育与体育学院推荐时间2015年11月25日一、问题的提出据教育部2011年6号文件精神,教师资格证已有部分地区实行全国统考。

2011年下半年首先确定浙江、湖北等地为第一批试点地区,到2015年,全国已有15个省区进行国考,辽宁将于2016年进入国考,我国即将进入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常态化阶段。

在这样的国考背景下,作为具备悠久历史的师范院校之一,我校的理科师范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成果立足于理科师范生群体,涵盖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数学、教育技术、小学教育(数学、科学)等多个理科师范专业,针对国考对理科师范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构建了理科师范生“通识—特质-拓展”层级式科学素养提升的理论,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本成果的内容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理论模型建构部分我们逐渐构建了“通识-特质—拓展”层级式科学素养提升理论模型,模型包括提升科学素养的通识理论(全息理论、教学场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特质理论(基于JITT的科学实验能力提升理论、基于TPACK的理科教学能力提升理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理论)和拓展理论(科学探究过程的复杂性理论、科学教学的耗散理论、科学素养提升的文化理论)等。

(二)现实关照部分我们按照通识素养、特质素养和拓展素养的层次构建了五维度支架式层级训练行动教育平台,这五个训练维度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精神等。

(三)路径实现与推广部分我们提出了理科师范生提升科学素养的“试点-修订-实践-推广”四步策略,并以物理系和小学教育专业为第一批试点,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然后通过反馈修正了理论与实践的不足,逐步在化学系、教育技术系和数学系加以推广,形成了全校理科师范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打造三大工程培养特色人才成果总结-渤海大学

打造三大工程培养特色人才成果总结-渤海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成果总结成果完成人:王淑芳孟庆男李劲韩娜郭涛一、成果依据的教育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施以身心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终身性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要研究教育的本质,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教育和教育职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社会的首选。

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于不具备学科、地域和专业优势的高校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抢占制高点,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上打开突破口,竞争优势就无从谈起。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反思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多数高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即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实践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却未能提高素质和形成能力,特别是没能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高分低能、学非所用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和创业市场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教育公平性的失衡。

因此,我们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把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追求。

在这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宽基础、厚专业、强技能”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三维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要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

通过设置模块课程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学生在某一两个学科或几个理论层面要有深入的掌握,做到“理论求精”;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进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做到“技能过硬”;通过走出去接触社会,实现课堂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形成竞争优势,做到“情商突出”。

人才培养成果报告

人才培养成果报告

人才培养成果报告人才培养一直被视为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反思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一、培养质量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领导才能。

我们还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师资力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我们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习、实训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创业我们鼓励学生追求创新和创业的精神。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我们还与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支持。

五、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邀请海外学者和教授来校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和交换生计划,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六、社会服务我们积极践行“人才报国”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

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七、成果展示我们注重学生培养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科技展览和创新大赛等活动,展示学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成果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积极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八、发展方向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总结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总结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总结学校以十四五建设规划为统领,以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的培养原则,以培养基本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养协同发展,能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1、加强专业评估,推进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对此项工作,我校高度重视。

二、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产教融合,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以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式,采用“1+x”课程设置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改革计算机课程设置方式,实现菜单式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学科对计算机课程的要求,以学院引导,学生自选为原则,实施分类培养。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尔雅通识课程,让学生在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艺术熏陶三大课程模块中,根据自己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取课程,由于灵活的学习方式。

3、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为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学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业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教学研究,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教学方法方式改革。

三、注重教师专业和职业能力培养,开展系列教学评奖活动1、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开展系列教学评奖活动,激发教学热情。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有效推动教育实习的改革。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教学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名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申请等级申报时间成果科类代码学校网址渤海大学 20XX年12月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总结报告一、成果研究背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当年扩招三十万名大学生。

以后几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额,从此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在校学生的数量已占大学生半壁江山。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考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程设臵、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实训投入不足等,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研究内容(一)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专业设臵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思想汇报专题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我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坚持动态化,文工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

在发挥原有财经管理类老牌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科专业,把专业“做实、做强”。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减少专业设臵数量,集中优势办好重点专业。

经过论证我院将原来的XXX个专业调整为XXX个,20XX年专业调整结束。

同时,对重点专业加强软、硬件环境投入与建设。

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充分发挥老牌专业优势,将其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doc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doc

渤海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 46 期渤海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组 2009年9月3日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9月2日下午,渤海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音乐厅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了今后巩固、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工作。

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组副组长周永生、成员李铁安、张伟出席会议。

党委书记傅庭林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校长秦秋田主持会议。

校领导班子成员,全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各单位、各部门教职工党员代表及学生党员代表,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及各支部书记参加了大会。

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23日正式启动,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省委高校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我校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大培训、大提高的一个重要契机,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活动载体,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把握关键环节,突出实践特色,经过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广大师生对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群众满意率达到99.21%。

傅庭林书记在报告中从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主要特点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他在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回顾时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历经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我校精心组织学习调研,打牢了思想理论基础。

深入开展分析检查,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落实责任抓好了整改,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

他强调,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特点突出,不仅高度重视抓实每一个环节、高度重视把握核心问题,同时还高度重视突出实践特色, 高度重视取得实际效果,实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素质。

以下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还引入了国际化的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我们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我们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和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我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社会上展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汇报这些成果,特进行以下总结汇报。

首先,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在各类比赛和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再次,我校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他们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校还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

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向国际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
我校在过去的一年里,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了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首先,我们在学科知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竞争力。

在学科知识方面,我们强化了课程建设,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感性认识。

在职业素养方面,我们积极为学生搭建实习和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中增强对职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在综合能力方面,我们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身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学生数量庞大,师资力量有限,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无法完成,需要更多的师资配备和培训。

其次,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与课程设置和学校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在培养方案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特长和潜力。

最后,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比较大,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总体而言,我们在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造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_完成情况总结三向培养工程是一项旨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程。

为了有效推进三向培养工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一、教学质量提升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式的变革、教材、实验及课程的更新等。

充分挖掘学科特色和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形式,改善实践环境,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各类优秀创新人才的选拔范围,加强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实行导师制度,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创业创新能力和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创新人才。

目前,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也逐渐显现。

三、学术研究成果学校积极推进学术研究,重点支持教师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并加强了学术团队和实验室的建设。

由此,不仅提高了学术创新水平,也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力,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学术研究工作。

四、实践教育成效学校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实践、社会实践、校内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生活,掌握实践技能。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人生体验,改善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育效果。

总体而言,学校三向培养工程的推进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努力在三向培养工程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成果培育工作总结报告

学院成果培育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成果培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现将我院成果培育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1)优化学科布局,培育特色学科。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调整学科结构,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协同发展。

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组建学科团队等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3)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学科竞争力。

设立学科发展基金,支持学科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高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 深化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团队整体实力。

选拔优秀人才,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2)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三、工作成效1. 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我院学科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多个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2.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逐年上升。

3. 科研成果丰硕。

我院教师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研奖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学科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学科发展不平衡。

(2)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足,产学研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人才培养工程情况汇报

人才培养工程情况汇报

人才培养工程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汇报我校人才培养工程的情况,特作如下汇报:首先,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而言,我校一直秉承着“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就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而言,我校建立了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再次,就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而言,我校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我们还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促进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

最后,就人才培养的成果展示而言,我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学生毕业后,我们也积极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发展轨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助力他们顺利就业和成长。

综上所述,我校人才培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

人才培养成果总结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力量,而有效的人才培养则是确保人才不断涌现的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回顾一下这些成果。

首先,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方面,我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引入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例如,在某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通过调研、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我们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学术研讨会,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除了传统的基础课程外,还增设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创新创业等。

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注重课程的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门课程中,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也是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体现。

我们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积累实践经验。

2024年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样本(2篇)

2024年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样本(2篇)

2024年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样本____年三向培养工程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实习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____年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师培训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总结。

一、课程设置三向培养工程的核心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

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项目课程。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和实习课程,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项目课程则是以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研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三向培养工程的核心,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

在____年,各个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创新竞赛等。

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培训为了保证三向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各个学校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

理论学习方面,教师参加了各类专题培训和学术研讨,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参与了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对三向培养工程实施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____年,在各个学校对进行了学生评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三向培养工程持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他们也认为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

综上所述,____年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实践环节的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

三向培养工程情况总结三向培养工程是指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实践性教育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提供专业教育资源和学术支持,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

三向培养工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参与和实践项目的完成,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种教育培养模式有助于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向培养工程在一些高校和企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组织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作和实际项目。

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然而,目前三向培养工程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推行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实践项目的安排需要进行合理的衔接和调整,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

其次,部分企业对参与三向培养工程的学生培养和指导意愿不高。

一些企业更倾向于直接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而对参与过程中的学生培养和指导工作缺乏兴趣。

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三向培养工程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教育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然而,推行三向培养工程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渤海大学创新创业及实践工作总结

渤海大学创新创业及实践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现在由我代表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和校团委汇报2015年学校竞赛和实践工作的情况,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一、学校党政领导重视,强化顶层设计多年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竞赛和实践工作,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力求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同步。

树立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内容的教育质量观,把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心。

2015年1月,学校全面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对学生工作系统进行改革调整,设立新的学生工作机构,成立了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和学生安全与生活服务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为学生集成式地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为学生竞赛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路。

2015年7月,学校成立了创新实践学院和锦州创业学院两个处级机构,专门负责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前期培育和孵化工作,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负责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工作,教务处和基础教研部负责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科技处负责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工作。

明确了各方职责,实现了多部门联动的机制,为集中力量更好的做好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

2015年8月,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明确了工作思路:综合体制改革之后,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根据学校要求,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简化工作程序,以预建带动赛事、以培育转化成果、以文化养成代替赛事发动,依托现有学校资源、校友资源、师生资源,形成了有机的工作体系。

2、构建了“方尖碑”体系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的“方尖碑”体系,即第一层级广泛发动、培养兴趣;第二层级确定方向、强化训练;第三层级以赛带练、以练促赛;第四层级凝练精品、重点孵化。

通过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创新实践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各类专业竞赛捷报频传,广大同学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升。

3、创新创业竞赛方面的做法:(1)贯彻服务理念,简化工作程序,赛事备案到赋分整个过程只需一张表,实现了“一站到底”的服务;从赛事备案、A类学分赋分、教师评价赋分流程式操作,不需一事一办,实现了“多件事一次办”的服务;使整个程序规范,便捷,实现了“当下事即时办”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成果总结成果完成人:王淑芳孟庆男李劲韩娜郭涛一、成果依据的教育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施以身心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终身性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要研究教育的本质,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教育和教育职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社会的首选。

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于不具备学科、地域和专业优势的高校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抢占制高点,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上打开突破口,竞争优势就无从谈起。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反思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多数高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即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实践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却未能提高素质和形成能力,特别是没能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高分低能、学非所用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和创业市场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教育公平性的失衡。

因此,我们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把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追求。

在这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宽基础、厚专业、强技能”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三维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要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

通过设置模块课程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学生在某一两个学科或几个理论层面要有深入的掌握,做到“理论求精”;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进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做到“技能过硬”;通过走出去接触社会,实现课堂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形成竞争优势,做到“情商突出”。

二、成果的核心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

这一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依托课堂探究性教学、专业技能性训练、社会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态度。

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三方面成果:1、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即人本性教学理念、自主性教学理念、生活性教学理念初步确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即教师从教材的复制者成了建设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到促进者,从学生的控制者到引导者。

使学生形成了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2、实现了课上实践教学环节和课下专业技能强化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形成了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学习指导技能、问题处理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学术探讨技能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情商情趣得到提升,竞争优势得以形成。

3、实现了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新教学理念的中等学校教学型人才、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自主创业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三、成果的实施过程和主要阶段(一)成果的实施过程为实现“三维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维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依托课堂探究性教学、专业技能性训练、社会体验性活动三个平台,提升学生的“三维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情感态度。

三者既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机体系。

1、课堂探究性教学-----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理论功底课堂探究性教学是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课堂,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性教学、技能性教学、应用性教学相结合,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实现枯燥理论知识的自主探究、自我获取学习。

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和课程结构的合理。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

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饱满,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计297学时,占总学时2830的10.5%,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原来3学时的“教材教法”课程设为6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和“教材分析与试教”课程,其中理论学时占一半,实训学时占一半。

设有“社会调查与统计”、“办公自动化”、“公务员制度”等实训课程。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多样,包括课堂实训、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分析与试教、教育见习与微格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入学与毕业教育等多种形式。

除此之外,还通过课堂外的课前15分钟演讲训练、读书报告会、社会调查实践、精品课技能大赛等其他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基地设施能够满足培养人才需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的目标是“理论求精,技能过硬”。

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要根据其原有的基础进行全方位设计,决不能机械复制一般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追求教学内容的体系创新、条块精炼、重点突出,进而在这一部分达到“以精炼求精深”的目的。

同时课堂教学更注意专业技能、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的过硬,学生不必样样通,但有一样精。

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提倡“鼓励参与、追求创新”。

“鼓励参与”指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导向、教学效果评价上侧重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获取、快乐学习的效果。

“追求创新”意在突出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教学方式上予以保障。

主要指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创新、知识传授方式创新、师生关系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创新等。

课堂探究性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多门课程中应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创造了模块式教学法:首先,在宏观层面,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八章内容,是对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世界主题的总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学生对“一个变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个初步了解;第二部分,包含三、四、五、六、七章内容,是对二战后的各类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外交战略的具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学生对“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世界”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中观层面,把每章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三大模块,按模块来组织教学,即将一章的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的识记模块”,“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和“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在讲每一章前,将每一模块下的内容要点先交代清楚,然后按模块来进行讲解。

再次,在微观层面,精心设计每一模块的内容取舍和教学方法,如“知识点的识记模块”应为本章重要的概念、事件、人物、外交战略名称、年代、国际组织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涉及本章的最基本理论、观点、一国外交战略的内容和提出的原因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分析相结合;“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主要涉及本章重大事件、人物的背景资料,特别是“另一说法”的资料,以及与本章内容相联系的最新国际热点信息资料。

这部分内容老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搜集,拿到课堂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深化。

其中的创新点“时政论坛”,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寻找热点问题,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思考问题,制作课件,再到课堂上播报。

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课件制作质量非常高,收获非常大。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2005年被评为渤海大学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王淑芳教授被评为渤海大学教学带头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创立了“1+1”教学模式。

所谓“1+1”教学模式,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这门课程,无论在教学时间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分两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其中的一个“1”是指一定时间内的理论性教学,即对学生进行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个“1”是指另一时间内的实践性教学,即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并进行实际的讲课训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的讲课基本功得到提高,在精品课大赛和教育实习中涌现了一大批技能过硬的优秀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1+1”教学模式研究成果2005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主讲教师孟庆男教授被评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社会学》课程创立了“双三”模式下的实践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社会学》的教学中运用“三种方法”,实现“三个目标”。

即通过“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三个目标”。

在教学全过程中,具体运用了以下的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全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来强化对社会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在每学期的正式授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逐一分解到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并有的放矢地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解答。

同时,针对大学生关注和敏感的婚姻家庭问题、前途问题等,进行专题研讨并形成课程论文,进一步升华社会学理论知识。

(2)体验教学法。

设置“课前演讲”、“课中说课”、辩论赛等环节。

每次课前利用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选题发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教师从思想内容、演讲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课中说课”指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实习讲课,这样既温习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教师基本功;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就指定论题进行辩论,首先由双方指定辩手进行辩论,然后其他同学可以自由参与,通过两种对立观点的交锋,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先后到锦州市劳动力市场、锦州市民政局、锦州市本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相应调查报告或感受,使学生从校内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进一步了解社会现实生活。

通过上述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力求摒弃传统文科教学忽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与未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意识、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创业的意识。

这种方法不仅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实现理论讲授与能力养成相结合、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社会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生活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