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简介
C4加氢产物作乙烯原料的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技术经济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PETROLEUMPROCESSINGANDPETROCHEMICALS2021年3月 第52卷第3期 收稿日期:2020 07 02;修改稿收到日期:2020 11 20。
作者简介:刘剑,硕士,工程师,从事化工科研工作。
通讯联系人:刘剑,E mail:liujian459@petrochina.com.cn。
犆401 Õ Ö*×µ8de.ÆØ2(刘 剑1,朱丽娜1,赵 辉2,代跃利1,颜子金1,辛 颖1(1.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4;2.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摘 要:利用自制催化剂,以C4馏分(简称C4)为原料,在小型固定床装置上进行加氢试验,结果表明,经加氢处理后,C4中烯烃的质量分数降至2.32%。
经蒸汽裂解模拟评价,加氢C4裂解的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收率为48.16%~50.94%。
对加氢C4作为乙烯原料进行了简单的经济性分析,就三烯收率而言,1t加氢C4与0.917t乙烯原料油相当,表明加氢C4是较好的乙烯原料。
关键词:C4加氢饱和 蒸汽裂解 经济性分析 轻烯烃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龙头,其生产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
据报道,2019年世界新增乙烯产能8.0Mt?a,总产能达到185Mt?a,2019年我国新增乙烯产能3.78Mta,乙烯产能达到27.82Mta[2]。
目前,石脑油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乙烯原料。
随着乙烯产能逐年增加,乙烯原料资源日渐短缺,因此拓展和开发新的乙烯原料的工作已刻不容缓[3 5]。
C4馏分(简称C4)是蒸汽裂解制乙烯的重要副产物,若以石脑油为原料,其产率为15%~18%。
随着我国乙烯生产规模的扩大,裂解C4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渐受到重视[6 8]。
C4中富含1,3 丁二烯、正丁烯、异丁烯、正丁烷、异丁烷等,其中1,3 丁二烯经溶剂抽提分离作橡胶单体,分离出的异丁烯与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基叔丁基醚,其余C4大多数作为燃料油或者直接烧掉,综合利用率较低。
轻碳四选择性加氢操作规程2011.4.13
QB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Q/SY LS(CG)01-26-2009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操作规程2009年 XX月XX日发布 2009年XX月XX日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发布QB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Q/SY LS(CG)01-26-2009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操作规程2009年 XX月XX日发布 2009年XX月XX日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发布编审批表版本更新记录本规程在Q/SY LS(CG)01-26-2006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及兰州石化分公司《炼化装置操作规程编制标准》(2009版)的要求进行修订。
针对近年来装置进行的技术改造,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需要进行补充和修订完善。
新修订后的操作规程要求内容全面、指标科学、变更合规、程序清晰、步骤严谨、可操作性强,符合生产操作要求,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有利于操作人员学习和执行。
本规程执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
本规程由兰州石化公司生产处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一联合车间。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1.1 装置概况...................................................................... 1-1 1.1.1 装置简介.................................................................... 1-1 1.1.2 工艺原理.................................................................... 1-1 1.1.3 工艺流程说明................................................................ 1-2 1.1.4 工艺原则流程图.............................................................. 1-3 1.1.5 公用工程流程图.............................................................. 1-4 1.1.6 物料平衡图.................................................................. 1-6 1.1.7 污水、废气、废渣排放流程图.................................................. 1-6 1.2 工艺指标...................................................................... 1-7 1.3 质量指标...................................................................... 1-7 1.3.1 原辅材料质量指标............................................................ 1-7 1.3.2 中控(馏出口)指标.......................................................... 1-8 1.4 公用工程指标.................................................................. 1-8 1.5 环保排放及中控指标............................................................ 1-8 1.6 原辅材料消耗及能耗指标........................................................ 1-8 1.6.1 原材料消耗指标.............................................................. 1-8 1.6.2 能耗指标.................................................................... 1-9 1.6.3 动力消耗.................................................................... 1-9第二章操作指南............................................. 2-12.1 岗位操作任务.................................................................. 2-1 2.2 岗位特点...................................................................... 2-1 2.3 岗位操作原则.................................................................. 2-1 2.4 主要控制回路.................................................................. 2-1第三章开工规程............................................. 3-13.1 开工统筹图.................................................................... 3-2 3.2 开工纲要(A级) ................................................................. 3-3 3.2.1 开工材料准备................................................................ 3-3 3.2.2 开工检查准备工作............................................................ 3-3 3.2.3 引公用工程.................................................................. 3-3 3.2.4 系统试压.................................................................... 3-3 3.2.5 系统置换空气................................................................ 3-3 3.2.6 装置开工.................................................................... 3-3 3.3 开工操作(B级) ................................................................. 3-3 3.3.1 开工材料准备................................................................ 3-4 3.3.2 开工检查准备工作............................................................ 3-4 3.3.3 引公用工程.................................................................. 3-5 3.3.4 系统试压.................................................................... 3-6 3.3.5 系统置换空气................................................................ 3-83.4 辅助说明(C级).............................................................. 3-13 3.4.1 进料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3-13 3.4.2 开工中的注意事项........................................................... 3-13 3.4.3 装置盲板................................................................... 3-13 3.4.4 开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3-17 3.4.5开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措施.............................................. 3-18第四章停工规程............................................. 4-14.2 停工纲要(A级)............................................................... 4-3 4.2.1 停工前准备工作.............................................................. 4-3 4.2.2 降温、降量、停进料.......................................................... 4-3 4.2.3 反应系统冷氢降温............................................................ 4-3 4.2.4 脱二甲醚系统的停工.......................................................... 4-3 4.2.5 系统放压.................................................................... 4-3 4.2.6 系统吹扫:.................................................................. 4-3 4.2.7 检查确认.................................................................... 4-3 4.3 停工操作(B级)............................................................... 4-3 4.3.1 停工前准备.................................................................. 4-3 4.3.2 降温、降量、停进料.......................................................... 4-4 4.3.3 反应系统氢气还原............................................................ 4-4 4.3.4 脱二甲醚系统的停工.......................................................... 4-5 4.3.5 系统放压.................................................................... 4-6 4.3.6系统吹扫:................................................................... 4-7 4.3.7 检查确认................................................................... 4-11 4.4 停工说明(C级).............................................................. 4-12 4.4.1 停工注意事项............................................................... 4-12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5-15.1反应器的投用与停用规程......................................................... 5-1 5.1.1反应器的投用................................................................. 5-1 5.1.2反应器的停用................................................................. 5-4 5.1.3操作指南..................................................................... 5-6 5.1.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5-8第六章通用设备操作规程..................................... 6-16.1 压力容器...................................................................... 6-1 6.1.1 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 6-1 6.1.2 压力容器的投用与停用........................................................ 6-1 6.1.3 辅助说明.................................................................... 6-7 6.1.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8 6.2 压力管道..................................................................... 6-10 6.2.1 压力管道的操作工艺指标..................................................... 6-10 6.2.2 压力管道的投用与停用....................................................... 6-106.2.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18 6.3 炉类设备..................................................................... 6-18 6.4 塔类设备..................................................................... 6-18 6.4.1 塔器的投用和停用........................................................... 6-18 6.4.2 辅助说明................................................................... 6-23 6.4.3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24 6.5 反应器类设备................................................................. 6-25 6.6 常压储罐..................................................................... 6-25 6.7 换热设备..................................................................... 6-25 6.7.1 换热设备的投用和停用....................................................... 6-25 6.8 泵类设备..................................................................... 6-32 6.8.1 离心泵的开、停、切换规程................................................... 6-32 6.8.1.3离心泵切换操作规程........................................................ 6-38 6.9 压缩机....................................................................... 6-42 6.10风机类设备................................................................... 6-42 6.11电动机类设备................................................................. 6-43 6.11.1 电动机开机和停机.......................................................... 6-43 6.11.2 日常检查与维护............................................................ 6-46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7-17.1事故处理原则................................................................... 7-1 7.2紧急停工方法................................................................... 7-1 7.2.1 装置紧急停工的条件.......................................................... 7-1 7.2.2 装置紧急停工方法............................................................ 7-1 7.3 事故处理预案.................................................................. 7-1 7.3.1 瓦斯罐切液引起火灾.......................................................... 7-1 7.3.2 脱二甲醚塔重沸器超温泄漏.................................................... 7-3 7.3.3 装置停循环水................................................................ 7-4 7.3.4 装置停低压电................................................................ 7-4 7.3.5 装置停1.0MPA蒸汽........................................................... 7-5 7.3.6 装置停仪表空气.............................................................. 7-6 7.3.7 DCS系统死机................................................................. 7-6第八章操作管理规定......................................... 8-18.1 巡回检查规定.................................................................. 8-1 8.1.1 巡回检查时间................................................................ 8-1 8.1.2 巡回检查路线................................................................ 8-1 8.1.3巡回检查记录................................................................. 8-2 8.1.4巡回检查要求................................................................. 8-2 8.2 交接班规定.................................................................... 8-3 8.2.1 交接班时间.................................................................. 8-3 8.2.2 交接班要求.................................................................. 8-3 8.2.3 交接班内容.................................................................. 8-48.3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监控.................................................... 8-4 8.3.1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 8-4 8.3.2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管理部门 .......................................... 8-5 8.3.3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审批过程.............................................. 8-5 8.3.4 生产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管理程序 ............................................ 8-5 8.3.5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管理要求.............................................. 8-5 8.4 设备润滑规定................................................................. 8-10 8.4.1 操作人员润滑职责........................................................... 8-10 8.4.2 润滑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8-10 8.4.3 本装置设备润滑要求......................................................... 8-11 8.4.4 其他规定................................................................... 8-11 8.5 设备停送电规定............................................................... 8-11 8.6 防冻防凝规定................................................................. 8-12 8.6.1 入冬前的准备工作........................................................... 8-12 8.6.2 入冬后的工作............................................................... 8-12 8.6.3入冻前必须处理好的管线、设备:.............................................. 8-12 8.6.4开工中的正常防冻:.......................................................... 8-13 8.6.5停工防冻:.................................................................. 8-13 8.7 特殊部位采样管理规定......................................................... 8-13 8.7.1液态烃原料采样规定.......................................................... 8-13 8.7.2特殊部位采样管理规定........................................................ 8-13 8.8报警及联锁管理规定............................................................ 8-14 8.9备用设备管理规定.............................................................. 8-14 8.9.1备用设备完好标准............................................................ 8-14 8.9.2备用设备盘车操作及记录要求.................................................. 8-14 8.9.3本装置备用设备定期切换操作及记录要求........................................ 8-14 8.9.4备用设备维护保养要求........................................................ 8-14 8.10污染物排放规定............................................................... 8-14 8.10.1废水排放管理规定........................................................... 8-15 8.10.2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8-15 8.10.3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8-15 8.10.4 大检修排污规定............................................................ 8-16 8.10.5 管理措施.................................................................. 8-16 8.11 定期操作规定................................................................ 8-16 8.11.1 催化剂装填的操作规定...................................................... 8-16 8.11.2 脱水日常注意事项.......................................................... 8-17 8.11.3 日常作业规定.............................................................. 8-17 8.12临时操作管理规定............................................................. 8-17 8.12.1节假日期间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8-17 8.13 其他规定.................................................................... 8-18第九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 9-19.1 控制系统概述.................................................................. 9-1 9.1.1 DCS控制系统概述............................................................. 9-19.1.2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概述........................................................ 9-1 9.2 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9-1 9.2.1 DCS系统的使用说明........................................................... 9-1 9.2.2 调节器使用说明............................................................. 9-15 9.3 装置特殊和复杂仪表控制回路说明及流程图 ....................................... 9-16 9.4 报警联锁控制系统............................................................. 9-16 9.5 机组控制系统................................................................. 9-16第十章安全环保技术规程.................................... 10-110.1 安全知识.................................................................... 10-1 10.1.1 急救知识.................................................................. 10-1 10.1.2 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的操作方法 .............................................. 10-3 10.1.3 个人防护器具使用知识...................................................... 10-4 10.1.4 火灾事故防护知识.......................................................... 10-4 10.2 安全规定.................................................................... 10-6 10.2.1 装置安全生产规定.......................................................... 10-6 10.2.2 装置开工安全规定.......................................................... 10-9 10.2.3 装置停工检修安全规定...................................................... 10-9 10.2.4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处理规定 ..................................... 10-10 10.3 环保和清洁生产规定......................................................... 10-10 10.3.1 清洁生产定义............................................................. 10-10 10.3.2 本装置环保和清洁生产规定................................................. 10-10 10.4 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事件)、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 10-11 10.4.1 高处动火无防止火花溅落措施,点燃泄漏氢气 ................................. 10-11 10.5 本装置主要危害(原料、产品、中间产品、辅产品)的有关参数 ................... 10-11 10.5.1 本装置危险化学品特性:................................................... 10-11 10.5.2 本装置其他职业病危害..................................................... 10-13 10.6 本装置正常生产时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处置原则 ............. 10-14 10.7 本装置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消减措施 ........................................... 10-14 10.7.1 本装置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 10-14 10.7.2 设备故障泄漏控制与处理原则............................................... 10-15 10.8 装置检修期间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 10-16 10.8.1 装置检修期间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措施 ......................................... 10-16 10.8.2 装置检修污染物排放及处置原则 ............................................. 10-16第十一章附录.............................................. 11-111.1 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11-1 11.1.1 工艺流程.................................................................. 11-1 11.1.2公用工程流程............................................................... 11-2 11.2 设备明细表.................................................................. 11-3 11.2.1冷换设备规格表............................................................. 11-3 11.2.2塔器规格表................................................................. 11-3 11.2.3 反应器及容器规格表........................................................ 11-3 11.2.4机泵....................................................................... 11-311.3主要设备结构图............................................................... 11-4 11.3.1 反应器结构图.............................................................. 11-4 11.3.2 脱二甲醚塔结构图.......................................................... 11-5 11.4 装置平面布置图.............................................................. 11-6 11.5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仪布置图 ............................................. 11-10 11.6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位号对照表 ........................................... 11-11 11.7 火警报警系统布置图......................................................... 11-11 11.8 火警报警系统............................................................... 11-11 11.9 装置放射源一览表........................................................... 11-11 11.10 消防设施布置图............................................................ 11-12 11.10.1消防设施布置图(一层)................................................... 11-12 11.10.2消防设施布置图(二层)................................................... 11-13 11.11 安全附件一览表............................................................ 11-14 11.11.1安全附件一览表........................................................... 11-14 11.11.2 直读式仪表一览表........................................................ 11-14 11.12 控制参数报警连锁一览表.................................................... 11-14 11.13 污水、雨水下水井、检查井平面位置图 ........................................ 11-15 11.14 环保设施一览表............................................................ 11-16 11.14.1 环保装置表.............................................................. 11-16 11.14.2 环境应急设施表.......................................................... 11-16 11.14.3 环境应急物资表.......................................................... 11-16 11.15 在线质量仪表一览表........................................................ 11-16 11.16 常用基础数据.............................................................. 11-16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 装置概况1.1.1 装置简介兰州石化公司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由齐鲁石化研究院设计,选用齐鲁石化研究院研制的QSH —01型催化剂,原设计处理量为10.4万吨/年,1999年8月建设,2000年11月投产。
混合C4利用技术详细摘要
四、混 合 C4 主 要 组 分 的 化 工 利 用
异丁烷的应用 异丁烷用作燃料时,不仅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分,还是烷基化油的主要 原料。其化工应用途径主要有:共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脱氢生产异丁烯、 芳构化制芳烃。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是解决异丁烯短缺问题的主要竞争技术之一,包括异丁 烷无氧脱氢和异丁烷催化氧化脱氢两种技术。由异丁烷无氧脱氢生产异丁烯, 已有几种工艺实现工业化。目前异丁烷氧化脱氢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由于 受到催化剂选择性的制约,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3
二、混 合 C 4 组 成 及 分 离
实现混合C4烯烃的化工利用,最大困难在于将混合C4馏分中有效 分离以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正、异丁烯的分离最为困难,二者沸点仅 相差0.6℃,用常规蒸馏方法难以将其分离,一般采用化学反应法脱除 异丁烯,即异丁烯与甲醇反应生成MTBE。脱除异丁烯后,经脱丁烷塔 脱除轻组分和水,再采用超精密分馏的方法得到高纯度正丁烯,能耗较 高。
与乙烯歧化生产丙烯:混合C4烯烃歧化是指混合C4烯烃中2-丁烯, 与乙烯歧化生产丙烯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乙烯发生易位反应制取丙烯的技术。美国 Pillips 公司、法国IFP公司、德国BASF公司均拥有相关生产工艺 专利。一般丁烯转化率达到90%,丙烯选择性大于90%(最高达 98%)。该技术由于采用贵金属催化剂,且加入部分乙烯作为原料, 因而生产成本较高。
9
四、混 合 C4 主 要 组 分 的 化 工 利 用
目前,国外已经开发成功和即将开发成功的丁二烯化工利用新途径包括基 于丁二烯的1,4- 丁二醇和四氢呋喃、基于丁二烯的丁醇和辛醇、丁二烯制1-辛 烯、丁二烯氢氰化制己内酰胺/ 己二胺、丁二烯羰基化制己内酞胺/ 己二胺、丁 二烯环化二聚制乙苯和苯乙烯、丁二烯与临二甲苯烯基化制二甲基萘等新工艺 和新技术。
离子液体C4烷基化技术介绍与其现有技术比较,工业化前景评述
中国石油大学绿色化工技术第五章课后作业离子液体C4烷基化技术介绍与其现有技术比较,工业化前景评述2019 6 1______年___月___日一、离子液体C4烷基化技术介绍1. C4烷基化反应机理[1]C4烷基化反应的原料通常是i-C04与丁烯(C= 4),以酸为催化剂的机理:(1)链引发阶段:C= 4 与H+发生加成反应,经重排或者异构化后生成稳定性较高的三级碳正离子(叔丁基碳正离子);(2)链增长阶段:C4+与C= 4 发生亲电加成反应,通过碳链增长得到C8+;(3)链终止阶段,C8+与异丁烷叔碳上的活泼氢原子通过氢转移得到烷基化反应的主要产物2,2,4-三甲基戊烷(TMP),其研究法辛烷值(RON)为100,失去H+的i - C0 4 参与到下一次烷基化循环。
2. C4烷基化反应催化剂C4烷基化反应的核心是催化剂,传统催化剂主要有液体酸(硫酸、氢氟酸)和固体酸(分子筛、固体超强酸和负载杂多酸等)两大类。
C4烷基化反应为连续与竞争并存的快速反应且伴随着聚合、歧化、裂解等多种副反应,高性能的强酸性催化剂在整个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离子液体(ILs)作为酸性催化剂,可分为、Lewis 两大类,具有超酸性且酸强度可控。
单纯用ILs作为C4烷基化催化剂,除了氯铝酸类,其余均达不到反应的H0,几乎不能得到烷基化产物。
早期,Bui 等[2]以离子交换树脂或大孔磺酸树脂、[(HSO3SBu)MIM]HSO[41-甲基-3- (丁基-4-磺酸基)咪唑硫酸氢盐]和水为添加剂,与[OMIM]BrAlCl3(1-正辛基-3-甲基咪唑溴氯铝酸盐)可形成酸强度可控、选择性较好的催化体系,这是添加剂中的水与氯铝酸ILs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同时也会破坏氯铝酸ILs 的结构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孟祥海等[3]研究发现多数添加剂难与ILs形成均相催化体系,或是能均相催化但酸性中心在反应过程中易流失。
改性或功能化离子液体虽然可将H0提高,但同样也存在对空气、水敏感且使用寿命较短等不足,必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
烷基化原料预加氢工艺应用分析
维普资讯
石油化工 设计
Pt e ̄ i l D s n er hmc ei o a g 2O ,9 2 3 O 2 1 ( ) 4~3 8
烷 基 化 原 料 预 加 氢 工 艺 应 用 分析
甘 敏
( 阳石 化 总 厂 , 洛 河南 ,7 0 2 4 11)
C e— C — — .e— C 一 C - .
1 烷 基 化原 料 预加 氢 工艺 技 术 烷 基化 原 料 选择 加 氢 催 化 剂 及 工 艺 技 术 是 由
e
—
I
C
I
C
H e — e— C —
C- C - 一 e — C
i Q
齐鲁 石 化公 司研究 院和 胜 利 炼 油 厂 联 合 开 发 。经
C
卜
●
c
—
值下降 、 干点上 升 , 由于该 反应是 不希望产 生 的,
因 此对 原 料进 行 选择 性 预加 氢 可 以有 目的地 脱 除
烷 基 化 原 料
丁二烯 , 提高产品的质量 , 并降低酸耗 。
另外 , 在烷 基 化 过 程 中 , 馏 分 中 的异 丁烷 与 Q
烯 烃 与异 丁 烯 的烷 基 化 反 应 是 一 个 复 杂 的过
程 , 了有 简单 的加 成 反 应 , 有 各 种 副反 应 。一 除 还
般公 认 的 烷 基 化 反 应 机 理 是 在 酸 催 化 剂 的 存 在 下 , 过 由烯 烃 和 酸 性 催 化 剂 反 应 生 成 的 正 碳 离 通 子来 进行 , 中包 括 : 成 反 应 、 合 反 应 、 构 化 其 加 聚 异 反应 、 解 反 应 和氢 转移 反应 。其 反 应机 理 如 下 : 分 () 1 正碳 离子 的生 成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探析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探析摘要:文章仅仅围绕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了工艺流程、原料性质与工艺安全,最后阐述了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切实提高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性能。
关键词:碳四加氢工艺;混合碳四;工艺安全随着国内外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碳四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受到广大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关注。
加氢作为原料精制的重要工艺,在碳四深加工领域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是研究的重点,为此文章对其展开论述。
1加氢装置工艺介绍1.1 碳四加氢装置工艺流程混合碳四原料经过脱水、脱硫、脱砷的预精制后进入加氢原料缓冲罐。
新鲜碳四原料与氢气混合后经过加热器加热,进入加氢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1]。
加氢反应产物经高温分离罐气液分离后,气相经冷却,压缩机增压后作为循环氢,液相进入脱异丁烷塔,脱异丁烷塔顶异丁烷一部分进入回流罐,一部分采出至异丁烷罐,塔底部采出正丁烷进入正丁烷罐。
异丁烷与正丁烷均输送至罐区作为下游深加工原料。
1.2碳四加氢原料性质碳四饱和加氢原料主要为异丁烷、正丁烷、正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及少量丁二烯等组份,生产饱和烷烃,作为乙烯,异构,脱氢,烷基化等装置原料;碳四选择性加氢原料主要为含炔烃碳四,选择性加氢制二烯烃产品。
2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应用2.1饱和加氢技术碳四饱和加氢催化剂主要有镍系、钯系及钴-钼-镍系几种类型,镍系中的镍含量一般较高,催化加氢活性高,对原料适应性好。
此外,也可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产品,Ni0质量分数65%,在18.6℃时便有加氢活性,反应压力为2.0~2.7 MPa、碳四液相体积空速为1.0~2.0h-1,氢烃体积比为300~450条件下,单烯烃加氢转化率在98%以上[2]。
工艺安全方面,讨论醚后碳四饱和加氢和碳四加氢精制。
醚后碳四饱和加氢为液相固定床加氢工艺,催化剂低温时就具有较高活性,反应温度低,床层温升低,反应器压力可控性较高,同时工程设计增加反应器床层温度连锁,可有效控制反应温度,反应器设置安全阀,保证反应器设备安全,考虑结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设置反应器催化剂再生工况,确保工艺生产安全。
烷基化工艺概述
塔顶馏出物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塔顶回流罐。冷凝液经泵抽出,部分顶回流,另一部分经冷却器冷却至40℃送出装置。塔底烷基化油经泵抽出,两次换热,再冷却至40℃送出装置。
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部分
目的是脱除酸脂(99.2%的硫酸+12%的NaOH)。
换热后的反应流出物进入酸洗系统,与酸在酸洗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后,进入流出物酸洗罐,绝大部分酸脂被吸收。流出物烃类和酸在酸洗罐中分离,烃类流出物酸含量低于10ppm,酸则连续进入反应器作为催化剂使用。
酸洗后的流出物与循环碱液在流出物碱洗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碱洗罐脱除微量酸,进入流出物水洗罐含硫酸钠和亚硫酸盐的碱水经泵从罐底抽出换热后送回混合器入口循环使用。
反应部分
烯烃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主要是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二者通过中间反应生成汽油馏分的过程。
C4馏分与脱异丁烷塔来的循环异丁烷混合经换冷至11℃,经脱水器脱除游离水(10ppm)后与闪蒸罐来的循环冷剂直接混合,温降至3℃分两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反应完全的酸-烃乳化液经一上升管直接进入酸沉降器,分出的酸液循下降管返回反应器重新使用,90%浓度废酸排至废酸脱烃罐,从酸沉降器分出的烃相流经反应器内的取热管束部分汽化,汽-液混合物进入闪蒸罐。净反应流出物经泵抽出经换热、加热至约31℃去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继续处理。循环冷剂经泵抽出送至反应进料线与原料C4直接混合,从闪蒸罐气相空间出来的烃类气体至制冷压缩机。
浅析硫酸法烷基化装置原料加氢预处理工艺
大部分烷基化装置的原料都有来自MTBE装置的剩余碳四,通常情况下,剩余碳四中含有500~2000μg/g的二甲醚以及500~100μg/g的甲醇,二甲醚和甲醇也是烷基化过程中耗酸的主要杂质,并且会降低烷基化油的收率和辛烷值。硫酸法烷基化装置中大概每千克二甲醚耗酸11.1kg,每千克甲醇耗酸26.8kg,同时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生成甲烷或者二甲醚,降低催化剂性能,缩短催化剂寿命。
2.2.2催化剂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3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原料预处理部分加氢反应所选用的是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QSH-01催化剂属Pd/Al2O3型。该催化剂由分散于氧化铝载体上的钯所构成,并且以氧化态交货,不具备活性,使用前必须用氢气还原。催化剂的载体机械强度好,呈弱酸性,能抑制聚合反应、能经受住蒸汽、氢气和空气温度高于400℃的处理(催化剂再生需要这种处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钯,钯对二烯烃类加氢的高选择性来自与其它烯烃相比,对二烯烃和炔烃有高得多的吸附能力。同时钯也有异构化的活性,但比二烯烃类加氢的速度低。
CH=CH + H2SO4 → C2H5-O-SO3H
硫酸氢乙酯呈弱酸性,对烷基化反应没有催化作用,溶解在酸相中,对硫酸起到了稀释的作用。乙烯杂质的影响还具有累积性,即使原料中含有痕量的乙烯,也可能造成每天数百公斤的乙烯进入到硫酸相,从而产生数吨甚至数十吨的废酸。
1.3丁二烯
随着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原料的重质化以及催化裂化反应温度的提高,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产生的混合碳四中丁二烯含量不断增高,有不少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装置产生的碳四中丁二烯浓度超过0.5%(m/m),如果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装置掺渣量较大或者反应温度较,丁二烯的含量可能达到1%。在烷基化反应过程,丁二烯不与异丁烷发生烷基化反应,而是与硫酸反应生成酸溶性脂类或者生成重质酸溶性叠合物(ASO)。酸溶性叠合物(ASO)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粘稠性重质油,能够造成烷基化油干点升高,辛烷值和收率下降,在分离酸溶性叠合物(ASO)时还得损失部分酸。因此,原料中的丁二烯含量越高,酸耗也就越大。
C4选择加氢催化剂SHB-01的工业应用
催化剂石油炼制与化工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2018年8月第49卷第8期C+选择加氢催化剂S H B-01的工业应用皇甫协立3,李世伟赵多2(1.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550# 2.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摘要: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C4选择加氢催化剂SHB21在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号M TB E装置上成功进行工业应用。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的7丁烯收率高,加氢产品中剩余丁二烯的量少,催化剂SHB21具有初期活性 高、选择性好、操作弹性大等特性。
装置运行期间,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丁烯收率大于95.2%,加氢产品指标优异,剩余丁二烯质量分数小于10!g/g,可满足聚合级7丁烯产品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C4选择加氢除丁二烯催化剂。
关键词!C4选择性加氢丁二烯催化剂我国C4总量随着炼油、乙烯产能和M T O工 艺的发展而增长[12]。
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为478 M t,炼油厂副产C4约6.0 M t;乙烯产量16. 23 M t,副产C4约4.05 M t(按产量比1 : 4计 算)[3];新型煤化工甲醇制烯烃装置(已投产4套),副产C4 ( 0. 2 M t,C4资源总量已超过10 M t。
此 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在3年内开工建设(含已 投产和正在试车)的煤制烯烃项目有20多个,各地 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超过20 M t;,副产C4资源也将有较大增量。
FCC、M T O及抽余或醚后C4除含有正丁烯等 主要组分外,还含有少量的双烯及炔烃,这些易聚物 会导致正丁烯反应(烯烃聚合/烯烃裂解/烷基化)的催化剂快速失活,影响装置稳定运行(7]。
例如7丁 烯聚合工艺中,微量丁二烯的存在可减少聚合催化 剂使用寿命并降低产品质量(]。
增加选择加氢单元 脱除C4中易聚合组分,同时根据产品需要调整原料 中7丁烯和2-丁烯的比例,是工业上普遍采用的一条经济环保路线(]。
minisci烷基化反应
minisci烷基化反应Minisci烷基化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
它可以在芳香族分子上引入烷基,并且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对该反应进行分步骤的阐述。
第一步:引入氢自由基Minisci烷基化反应的关键步骤是引入C-H键自由基,这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一种方法是通过氧化铁和碳四苯漆酰胺的氧化反应,生成自由基。
另一种方法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碘和过氧化物,使溴代分子分解成溴自由基,并引起氢自由基的生成。
第二步:生成芳基自由基引入氢自由基后,它将与芳香族分子中的芳基结合,形成芳香族自由基。
这个反应将在高温下进行。
通常情况下,碳氢键的反应较快,因为氢原子可能比碳原子更活泼。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一定的选择性方法,以确保选择性烷基化反应的发生。
第三步:烷基化在生成芳基自由基之后,它将与带有烷基氢的分子结合,形成C-H键键断裂的产物和新的C-C键。
这个过程是Minisci烷基化反应的核心。
第四步:选择性由于芳基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因此在接近烷基时,它将选择性地结合。
如果一系列反应不充分,产生未期望的产物,则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的参数来增强选择性。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中的催化剂类型和环境温度来控制反应,来达到望而可得的结果。
Minisci烷基化反应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良好的反应条件有效地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可以将该反应应用于许多有机合成方法,这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烷基化原料选择性加氢的应用
烷基化原料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应用李平摘要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在武汉石化公司烷基化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双烯烃加氢率达99%,丁烯的收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能够满足本装置烷基化原料双烯烃选择加氢的要求。
烷基化原料经过选择加氢不仅除去了丁二烯,还使部分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1-丁烯异构化率达到80%以上,这对提高烷基化油的辛烷值十分有利,烷基化油干点下降,还可降低烷基化过程氢氟酸的消耗量,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烷基化预加氢催化剂选择加氢1.前言21世纪,清洁汽油需求日益增加,烷基化油因其辛烷值高,敏感性小,已成为新配方汽油的理想组分。
因而烷基化油生产愈显重要。
氢氟酸法烷基化是炼厂生产优质清洁汽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烷基化原料中一般含有0.3-0.5%的丁二烯。
在烷基化反应中,丁二烯可生成相对分子量较高的ASO油,造成烷基化油质量下降,反应耗酸量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采用选择性加氢法除去丁二烯。
武汉石化在2003年使用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催化剂QSH-01,并在装置上累计运行1 年,效果良好。
2.应用情况2.1工艺原理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的关键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它是选择性地脱除烷基化原料中的二烯烃,而对其它单烯烃则不起作用,二烯烃(1.3-丁二烯)加氢的反应式为:CH2=CH-CH=CH2+H2→CH3-CH-CH=CH2烷基化原料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还具有将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的性能,反应式为:CH2=CH-CH-CH3→CH3-CH=CH-CH3异丁烷和2-丁烯反应生成烷基化油比异丁烷和1-丁烯反应生成辛烷值高,因此选择性加氢还能提高烷基化油的辛烷值。
2.2装置及工艺指标武汉石化公司氢氟酸烷基化装置1990建成试运行。
本装置是引进的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技术,最初的设计不包括原料预加氢部分,装置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烷基化油。
2003年新增原料预加氢处理。
C4来源-基本成分和应用
C4来源-基本成分和应用第一篇:C4来源-基本成分和应用表1 炼油厂催化裂化和烯烃厂蒸汽裂解副产C4馏分的组成比较组成w/%蒸汽裂解催化裂解异丁烷正丁烷异丁烯丁烯丁烯丁二烯1.烷基化汽油烷基化汽油是由异丁烷和低分子烯烃在催化下所生成的一种异构烷烃混合物,它与含有大量烯烃的催化汽油和大量芳烃的重整汽油相比,有辛烷值高、两种辛烷值的差值小、挥发性好,燃烧后清洁性好的特点,是各种汽油的高辛烷值的调和组分,常成为航空汽油、无铅优质汽油的必要组分。
2.叠合汽油来自催化裂化、焦化及热裂化的副产气体中的丁烯和丙烯腈非选择性叠合或选择性叠合生产一种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或某种特定的产品如异丁烯选择叠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二异丁烯等,目前正在研究C4、C4烯烃叠合生产高质量的柴油及喷气燃料的可能性。
3.齐聚汽油齐聚汽油是通过单体烯烃(包括丙烯、丁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丙烯、丁烯的共聚或共齐聚)2-4个少数分子所起的聚合反应而生成的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法国石油研究院提供的Dimersol技术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将自流化催化裂化或蒸汽裂解的丙烯和(或)丁烯进行选择性二聚或共二聚以制取高辛烷值汽油掺合组分或石油化工原料。
4.MTBEMTBE是甲醇和含有异丁烯的混合C4在大孔强酸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得,裂解C4馏分经萃取蒸馏分离丁二烯后异丁烯含量高达35%-50%,以往这一馏分除掉丁二烯后大多作为气体燃料使用,现将其中近半数含量的异丁烯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提高了燃料的使用价值和汽油的辛烷值。
MTBE生产工艺也可以作为分离C4中异丁烯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MTBE作为中间化工产品在一定条件和催化剂下将MTBE裂解即可得到高纯度的异丁烯。
将C4中的异丁烯进行一般转化和深度转化,可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和2-丁烯作为化工原料。
5.叔丁醇过去叔丁醇一般在工业上都是作为某一工艺过程的中间产物出现,美国ARCO公司利用异丁烷与丙烯共氧化生产环氧丙烷的同时联产叔丁醇,叔丁醇作为与甲醇相互配合的共溶剂,在甲醇汽油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
加氢轻质烷烃
加氢轻质烷烃
加氢轻质烷烃是一种化学加工技术,在现代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
以下是该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加氢轻质烷烃的定义
加氢轻质烷烃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乙烯、丙烯等轻质烯烃与氢气
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较重的烃烷烃类产品。
此过程中,烷
基分子被不断加氢,从而将碳链长度逐渐增加。
2. 加氢轻质烷烃的用途
加氢轻质烷烃产物中富含C4以上的烃类分子,这些分子在各种工业和
化学产品中均有广泛应用。
较为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化学纤维制造、
烷基化学品生产、粘合剂和溶剂等领域。
3. 加氢轻质烷烃技术的工艺流程
加氢轻质烷烃技术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加氢反应、分
离蒸馏和催化再生。
其中,加氢反应是通过高压、高温反应器实现的,反应器中含有催化剂。
分离蒸馏一般采用多级分离塔进行,用以分离
出不同碳链长度的烃烷烃类产品。
催化再生则是用于清除反应器中的
活性污染物,以保证催化剂的稳定性。
4. 加氢轻质烷烃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相比传统的碳原料加工方式,加氢轻质烷烃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含有少量烯烃的石油混合物。
此外,该技术产
出的产品中富含较重的C4以上烃类,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足之
处在于,该技术成本较高,需要进行高压、高温反应,并需要耗费大
量的催化剂。
总体来说,加氢轻质烷烃技术在现代石油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碳四烷基化工艺指南
碳四烷基化工艺指南烷基化装置1、烷基化工艺采用硫酸为催化剂的硫酸烷基化工艺1) 原料(1) 不同烯烃原料的影响在硫酸烷基化反应条件下,大部分1-丁烯可以异构化为2-丁烯,使得烷基化产品的辛烷值得以提高。
(2) 原料中杂质的影响及其脱除方法大多数原料中的杂质在硫酸烷基化反应后进入酸相,使得硫酸被污染,从而降低了硫酸的催化活性。
①乙烯假如气体分馏装置未能很好的除去C2时,乙烯就可能被引入烷基化装置。
在硫酸催化时,由于乙烯不会与异丁烷反应发生烷基化反应,当乙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时,乙烯与硫酸生成呈弱酸性的硫酸氢乙酯,这个硫酸氢乙酯不再作为烷基化的催化剂使用。
这种乙烯杂质的影响还具有累积性,因此,即使原料中含有痕量的乙烯,也能造成每天数百公斤的乙烯进入酸相,从而出现数吨甚至十余吨的废酸。
假如突然有相当量的乙烯进入到烷基化反应器中,这些乙烯对酸的影响可以使烷基化反应不再发生,甚至发生叠合反应。
②丁二烯假如催化装置或焦化装置的裂化深度相当深,那么就可能在液化气中找到相当量的丁二烯,这些丁二烯也是不能发生烷基化反应的,它们与酸接触后新生成的反应产物也是酸溶性的。
与乙烯相比,丁二烯更难以用分馏的方法从烷基化原料中除去。
因此,当上游裂化装置的裂化深度无法改变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选择性加氢的方法将丁二烯转化为丁烯。
③水水能造成硫酸的稀释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要重视烷基化原料中水的影响。
液化气中的水在呈溶解状态时大约在500ppm左右。
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C4馏分携带的超过饱和状态的游离水,上游装置操作不当可能使C4馏分所携带游离水的量是溶解水的几倍,对酸的稀释速度相当快。
脱除这种携带水的办法是在烷基化原料进装置前先进入一个填料容器,使携带的细小的水珠聚集后分离出去。
如果在进入填料分水器之前先用反应物冷却一下进料的物流,其效果就会更好。
从分馏部分循环到反应部分的异丁烷也可能携带相当数量的水分,为了干燥这部分异丁烷,可以将这个物流与废酸相接触,这种干燥法既经济效果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4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简介郝树仁一、烷基化流程简述装置由原料加氢精制、反应、制冷压缩、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及化学处理等几部分组成。
1)原料加氢精制自MTBE来的未反应C4馏分经凝聚脱水器脱除游离水后进入原料缓冲罐,经泵抽出换热、加热到反应温度后与来自系统的氢气在静态混合器中混合,进入加氢反应器底部床层,反应物从反应器顶部出来,与加氢裂化液化气(来自双脱装置,进入缓冲罐,经泵抽出)混合进入脱轻烃塔(脱除C3以下轻组分和二甲醚)。
塔顶轻组分经冷凝器冷凝,进入回流罐,不凝气排至燃料气管网,冷凝液部分顶回流,部分作为液化气送出装置。
塔底C4馏分经换热、冷却至40℃进入烷基化部分。
2)反应部分烯烃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主要是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二者通过中间反应生成汽油馏分的过程。
C4馏分与脱异丁烷塔来的循环异丁烷混合经换冷至11℃,经脱水器脱除游离水(10ppm)后与闪蒸罐来的循环冷剂直接混合,温降至3℃分两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
反应完全的酸-烃乳化液经一上升管直接进入酸沉降器,分出的酸液循下降管返回反应器重新使用,90%浓度废酸排至废酸脱烃罐,从酸沉降器分出的烃相流经反应器内的取热管束部分汽化,汽-液混合物进入闪蒸罐。
净反应流出物经泵抽出经换热、加热至约31℃去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部分继续处理。
循环冷剂经泵抽出送至反应进料线与原料C4直接混合,从闪蒸罐气相空间出来的烃类气体至制冷压缩机。
3)制冷压缩部分从闪蒸罐来的烃类气体进入压缩机一级入口,从节能罐顶部来的气体进入二级入口,上述气体被压后进入节能罐,在其内闪蒸,富含丙烯的气体返回压缩机二级入口液体去闪蒸罐,经降压闪蒸温度降低出至抽出丙烷碱洗罐碱洗,以中和可能残留的微量酸,从罐抽出的丙烷经丙烷脱水器脱水后送出装置4)流出物精制和产品分馏部分目的是脱除酸脂(99.2%的硫酸+12%的NaOH)。
换热后的反应流出物进入酸洗系统,与酸在酸洗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后,进入流出物酸洗罐,绝大部分酸脂被吸收。
流出物烃类和酸在酸洗罐中分离,烃类流出物酸含量低于10ppm,酸则连续进入反应器作为催化剂使用。
酸洗后的流出物与循环碱液在流出物碱洗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碱洗罐脱除微量酸,进入流出物水洗罐含硫酸钠和亚硫酸盐的碱水经泵从罐底抽出换热后送回混合器入口循环使用。
二、选择加氢工艺过程已工业化的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CD Tech的催化蒸馏技术,以及法国IFP、美国UOP和国内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固定床液相选择加氢技术等。
1)催化蒸馏选择加氢技术CD Tech公司开发了在一个塔内同时进行混合碳四催化蒸馏合成MTBE和选择性加氢脱除丁二烯的技术,如图3-3所示图3-3 烷基化原料催化蒸馏醚化/选择加氢工艺简图甲醇和催化裂化碳四分别通过管线101和102,进入装填有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预醚化固定床反应器10。
反应器10的流出物进入蒸馏塔反应器20.蒸馏塔反应器20内从下向上依次为汽提段28,含有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蒸馏结构的醚化反应蒸馏区22,含有加氢催化蒸馏结构的加氢反应蒸馏区24和精馏段29.氢气通过管线105进入塔中催化剂区的下面。
异丁烯与甲醇首先在22中反应生成MTBE 。
MTBE 沸点高于C 4物料和甲醇,被蒸馏向下进入汽提段,其中C 4和甲醇沸腾返回22进一步反应。
未反应的C 4物料和甲醇共沸物(约4%)向上进入加氢反应蒸馏区24,在其中丁二烯和氢气反应,丁二烯含量降低到100ßg/g 以下。
塔顶馏出物经水洗除去甲醇后,作为烷基化原料。
使用的选择加氢催化剂是直径0.80~6.35mm 的小球或挤出物,氧化铝为载体,钯质量分数约为0.5%。
用不锈钢筛网将催化剂包装成管状,在蒸馏塔中摆放为催化蒸馏结构。
2)固定床液相选择加氢工艺工业装置中采用更多的是法国IFP 、美国UOP 以及国内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固定床液相选择加氢技术,其典型工艺流程见图3-4C 4 CH 3图3-4 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典型工艺流程图来自气分装置的C4烷基化原料,经原料泵G-23升压后进入加热器E-16,通过控制壳程的蒸汽冷凝水量将原料加热升温至所需温度,与氢气混合,再进入选择加氢反应器F-31。
反应后的产物经冷却器E-17冷却,再经油气分离器F-32分离出含氢油气后,进入烷基化装置后续流程。
UOP开发的用于烷基化原料预处理的SHP技术有两个催化剂系列,采用贵金属催化剂操作时,1,3-丁二烯可以从0.5%减少到10µg/g,1-丁烯异构化率达到76%。
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工艺适用于处理硫含量在20µg/g以下的FCC碳四。
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开发的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已在国内十多套硫酸烷基化和套氢氟酸烷基化装置上工业应用,另有多套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装置正在设计和建设。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及加氢后产品指标见表3-7。
该技术有以下特点:a)工艺技术指标先进,合理,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b)采用绝热床反应器,结构简单,催化剂装卸方便;c)当原料中二烯烃组分含量低时可方便地关闭加氢装置,通过跨线使原料直接进入下游烷基化装置,而不影响烷基化装置的正常生产。
d)可用纯氢或重整氢做氢源。
产品烷基化油的干点185℃,研究法辛烷值97~98,马达法辛烷值94~95.比选择加氢前的辛烷值上升1~1.5单位。
增设选择加氢后,烷基化装置的酸耗降低60~70%。
(一般小于0.5KG/吨)QSH-01催化剂强度高,活性和稳定性好。
三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催化剂QSH-01的工业应用QSH-01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催化剂在胜利炼油厂烷基化装置2年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QSH-0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双烯烃加氢率达100%,丁烯的收率基本保持在100%以上,能够满足炼油厂烷基化原料中双烯烃选择加氢的要求。
烷基化原料经过选择加氢不仅除掉丁二烯,还能使部分I-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异构化率>70%,有利于提高烷基化油的辛烷值,RON可提高0.93个单位,MON可提高0.55个单位;还降低了烷基化过程硫酸的消耗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硫酸法或氢氟酸法烷基化是炼油厂生产优质清洁汽油的主要工艺。
烷基化原料中一般含有0.2%~1.0%的丁二烯。
在烷基化反应中,丁二烯可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粘稠重质油,造成烷基化油的质量下降,反应的耗酸量增加。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采用选择加氢的方法除去丁二烯。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从1995年开始进行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工作,经过2年的实验室研究,研制出一种适用于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的催化剂QSH-01。
该催化剂从1998年5月开始在胜利炼油厂硫酸法烷基化装置首次工业应用,现报道近2年的工业应用结果。
2 工业应用实验2.1催化剂物性参数催化剂的物性参数列于表1胜利炼油厂60kt/a硫酸烷基化装置于1992年建成投产。
该装置采用美国Stratco公司的专利技术—流出物制冷工艺,技术比较先进。
原料加氢预处理部分由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和胜利炼油厂共同设计完成,其原则工艺见图1,工艺设计指标见表2,典型的烷基化原料组成见表3.加氢氢源为重整氢,其中氢气含量大于80%,余者为C1~C4饱和烷烃。
图1 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装置原则工艺流程图表2加氢预处理工序工艺设计指标①C代表丁二烯。
下同4-②C=4代表C4单烯烃。
下同来自气体分馏装置的烷基化原料经原料泵升压后进入加热器,通过控制壳程的蒸汽冷凝水量将原料加热升温至所需温度,再与重整装置来的氢气混合,进入加氢预处理反应器。
反应后的产物经冷却器冷却,再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出含氢油气后,并入装置原流程。
表3 典型烷基化原料的主要质量组成 %3.3.1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QSH-01催化剂用重整氢还原后投料开工。
还原的氢空速>30h-1,100~120℃通H2 八小时即可。
经过短时间的工艺参数调整,很快产出合格的加氢产品。
工业运行数据汇总于表4。
从表4的催化剂运行数据可以看出,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双烯烃加氢率达到100%,丁烯的收率基本保持在100%以上,使用2年后仍无任何失活现象。
3.2QSH-01催化剂的抗硫中毒能力硫化物是钯催化剂的毒物,它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对活性组分的电子效应和屏蔽作用改变了活性组分的状态和性质,导致催化剂失活。
对烷基化反应来说,每千克硫化物能多消耗硫酸13.4,因此硫含量也需严格控制。
如果上游脱硫装置操作正常,烷基化原料中硫含量能控制在100µg/g以内,即可满足烷基化反应的要求。
如果控制得不好,硫质量分数的数量级可达10-4。
从开工至今的运行情况看,在最初的约20d,催化剂的活性下降较明显,其后活性就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表明硫的吸附:脱附可以达到平衡。
在1998年6月17日和6月19日,两次分析原料中的硫含量,分别高达196µg/g和223µg/g,但催化剂的活性未显出下降的迹象。
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硫中毒能力。
原料中的CL-要求小于1PPM。
3.3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在烷基化反应中,2-丁烯和异丁烷生成的主要是三甲基戊烷,其辛烷值要比1-丁烯和异丁烷生成的主要成分二甲基己烷高3个单位。
采用硫酸法时,烷基化反应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异构化反应发生。
采用氢氟酸法时,异构化反应不易发生。
这时希望在催化加氢反应中将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
分析结果表明,1-丁烯的异构化率高达70%以上。
这对于提高烷基化油辛烷值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4经济效益分析3.4.1提高烷基化油的质量分别于,1998年6月和11月对装置运行进行了两次标定。
表5是烷基化油的干点和辛烷值数据。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加氢后烷基化油的干点降低了约5℃。
按照胜利炼油厂的统计,两次标定RON平均提高了0.93个单位,MON提高了0.55个单位。
烷基化油的质量明显提高。
烷基化油RON每提高1个单位,每吨产品可增值33元人民币。
按RON提高0.93计,此项效益为184.14万元。
加氢装置投用前,酸耗平均为88.11kg/t,加氢装置投用后平均酸耗为54.5kg/t。
硫酸价格按385元/t计算,因加氢降低酸耗的年增效益为77.65万元。
3.4.3减少因设备腐蚀造成非计划停工的损失加氢装置投用前,烷基化装置因设备酸腐蚀导致冷却器泄漏、电沉降器不能工作而被迫停工,平均每年达5次。
加氢装置投用至今未出现因上述原因造成的停车,此项效益每年可达275万元。
除去烷基化原料选择加氢装置增加的成本80.76万元/a,每年可净增效益456.03万元/a。
4结论(1)QSH-01催化剂2年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完全能够满足炼油厂烷基化原料中双烯烃选择加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