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得出现。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行为学形成 组织文化研究得兴起 。——组织行为学得深入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IT应用:ERP,CRM,BPR,速度,准确性;成本,创新; 网络化,竞争,变化快。 扁平化,中间层,决策集中。 员工素质:“知识工作者”,授权,灵活性,结果导向 。 经济得全球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工作安排,福利,培 训) 。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也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 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实证性:不是靠一般性的经验、直觉和臆断得出结论,而是运用科学 的、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保证研究结果的可 靠性和可信性。 文化相关性: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表现和规 律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和规律。 层次性:个体行为包括个体的认知、个性、态度、价值观等;群体行 为包括群体的形成、类型、群体动力等;组织行为包括组织文化、组 织结构、变革等。 情景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没有通用的最佳模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 情景采取不同的理论和对策。
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等。
中介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她会削弱自变量对因变量得影 响,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关系更为复杂。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得发展阶段
(1)组织行为得早期研究与实践 (2)“管理运动”时期组织行为研究 (3)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得产生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2)心理测验法
这就是采用标准化得心理测量表或精密得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 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 等心理特征得研究方法。在运用心理测验法时,应注意将测验得信度 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
变革推动
01
组织行为学帮助组织识别变革的必要性,推动变革的实施,并
管理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创新与创造力
02
组织行为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组织带来新的机会和竞
争优势。
组织文化塑造
03
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塑造和维护积极的组织文化,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适应性。
组织冲突与解决
冲突识别
组织行为学帮助管理者识别和诊断冲突的来源和性质,包括人际 关系、资源分配和目标不一致等。
应用场景
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对特定组织或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分析成功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特点。
PART 05
组织行为学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组织行为学
01
人工智能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组织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为组
绩效管理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管理中强调公平、公正和客观 的评估标准,以及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措施。
培训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有助于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提高员 工的技能和能力,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员工关系与福利
组织行为学关注员工满意度、工作生活平衡和福 利政策,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强调人际关系技能在管理 中的重要性,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与员 工沟通和合作。
学科发展历程
起源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当 时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工作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发展
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领域,并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组织行为学-课件
4 营销与创新
探索组织行为学在营销和创新领域的应用。
第五部分: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1:亚马逊的人 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福 利
深入研究亚马逊公司在人力资
源管理和员工福利方面的成功
案例。
案例2:苹果公司的 创新管理模式
探讨苹果公司如何通过创新管 理模式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案例3:谷歌的领导 力与团队管理
薪酬与绩效
了解如何建立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员工 取得优秀业绩。
离职与流失
探索员工离职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人员流失。
第四部分:组织行为学的创新与应用
1 效能优化
利用组织行为学的创新方法和工具,提高组 织的效能。
2 新型组织形态
探索新型组织形态,如远程工作、跨功能团 队等。
3 数据分析与决策
了解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做出基于证据的决 策。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管理
1
组织结构
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对绩效和创新的影响。
2
领导力
了解各种领导力风格,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能力。
3
组织设计与变革
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组织结构,并应对变革和创新。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与行为
招聘与选拔
了解如何招聘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并构建多样化的 团队。
培训与发展
探索培训和发展方案,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职业发 展。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欢迎来到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的世界!探索您所在的组织如何影响员工行为、 领导力、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和发展。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组织行为学 Nhomakorabea述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动力和组织文化。
个人行为与决策
了解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衡量指标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
速度
快
慢
正确性
较差
较好
创造性
较大
较小
冒险性
因个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若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富有冒险性,则趋于冒险性;反之则反是。
*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对比
群体决策的优势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不足 时间较长。 屈服群体压力。 受少数人的左右。 责任不清。
*
*
合理性的概念 实践层次上的合理性 形式层次上的合理性 价值层次上的合理性 认识层次上的合理性 制约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感情因素 价值取向 信息为前提 过多的费用 习惯和记忆 组织的惯性 组织中的权力作用
决策的法则 代表性法则 可利用性法则 锚定和调整法则 决策策略 格兰多里(A.Grandori)的决策策略规定性理论观点。决策策略是一个从最优到随机的策略的一个连续体,依不确定程度和利益冲突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个恰当的策略。 决策的最优策略 决策的满意策略 决策的行动策略 决策的直觉策略
*
情境游戏
Hunting!!
让我们打猎去!
*
游戏规则
u分为两组 u每组选出1位领导者,5位幕僚 n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幕僚只提供意见 u每组再选出10个人当动物棋(猎人X1、狮X2、鹰X3、蛇X4、鼠X5 ) n棋子只负责行动,不可提供意见 u剩下的人为观察者,在一旁观察 n观察者观察整个游戏进行,不得提供意见
*
A/Q型。这类决策是与下级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利益无重大影响的决策。 Q/A型。这类问题与组织利益关系密切,而与下级的利益无直接联系。 Q/AQ型。这类问题与下级利益和组织利益都关系不大,因此对决策质量和下级认可水平要求都不高。 AQ/Q型。这类问题既与组织利益密切相关,又与下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高质量、高认可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概述
四、激励理论
佛隆的期望理论:
关系Ⅰ 个人 努力 取得 绩效 关系Ⅱ 组织 奖励 关系Ⅲ 个人需要 满足程度
期望理论三方面关系图
四、激励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应符合以下公式: OP/IP=OC/IC 其中, OP、IP ——自己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OC、IC ——比较对象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四、激励理论
二、个体
需要—动机—行为 激励 激励机制 价值观与行为 知觉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 气质、性格、兴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 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 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群体的类型: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 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 ·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2.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 所有行为。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 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 规律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 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激励理论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人的高级需要可分为三类: ①权力的需要。表现为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 对政治感兴趣,谋求获得领导地位 ②归属(友谊)的需要 。表现为人与人间的友好情谊, 希望与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交中寻求 满足。 ③成就的需要。发挥自身能力,追求在事业上的成就。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领导
两维理论
• 三、PM型领导模式:由卡特莱特和赞特在《团体动力学》 中提出三种领导类型:(1)目标达成型(P型);(2) 团体维持型(M型);(3)两者兼顾型(PM型)。
领导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
• 权变理论,又称情境理论也称为环境理论。集中研究特 定环境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 该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有效的领导行为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和永恒的,而是随着领导者自身、被领 导者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 即 效率=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第六章 领 导
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
去实现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包含以下含义
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 领导工作的中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人际 关系。
领导的实质是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对被领导者施
加影响力。而实施这种影响力的基本手段就是指挥、激励
标。
代表性权变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
领导模范模式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菲德勒(F.E.Fiedler)模式
菲德勒模式
• 基本观点: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 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以及领导者同群体成员 之间的交互作用。
菲德勒模式
• 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 1、职位权力:是否充分,如对雇用、解雇、晋升、加薪 等的影响程度等。 • 2、任务结构:是否明确 •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下级的喜欢、 尊敬和信任
路径——目标理论
原理: • (1)领导行为能被员工接受,取决于职工对领导行为的 认识和拥护程度,只有大多数职工认识到领导行为能给 他们带来近期的或长期的利益,领导行为才能被员工乐 意接受。 • (2)好的领导方式应该是激励性的,有无激励性,要看
组织行为学
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组织行为学还具有跨学科性。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包括行 为科学(含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含政治学、 经济学、伦理学) 学科具体学科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培 训、绩效评估、员工选聘组织管理学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 变革、组织文化行为科学心理学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 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 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人 类学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 社会科学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经济学领导有效性、工 作绩效伦理学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
一、组织行为概念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作为组织成员(不管是 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所表现出的行为。 然而,组织成员的行为并不完全属于组织 行为。组织成员的业余活动,如娱乐、交 友、恋爱、健身、购物等都不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 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一)微观组织行为
(五)案例比较法
案例比较法是将若干案例比较后得出一般性的
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于认识和描述不同组 织结构中的基本相同点,对这些相同点的收集 和分析可以产生一些能够作为预测未来发展的 工具且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或可比较情景的一 般结论。可见,案例比较法有其广泛的实用价 值。
二、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
(二)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用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
嗅觉等)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 分析其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方法。 采用观察法时,一般要求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 进行。观察者作为旁观者或中立者,不改变被 观察者的日常生活条件,对其行为也不加以人 工的干预和控制,而只是等待被观察者的行为 “自行发生”。
组织行为学概述
continue理论
(二)、 行为观察法 根据观察室的不同情境,行为观察法分为 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对人 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解释,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2.控制观察法:控制实验法根据预定的目的,在限定得的条件下观察人 的行为表现,以及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某种结果。 行为观察法的主要优点:能保持被试者的心理、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 性,操作简便易行。 它的缺点是: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影响观察的条件难以控制,取得的 材料不易定量分析,难以精确的判定某种心理、行为发生的原因
continue
新生公司的总裁认为,新的管理者夸大了自己的贡献,公司目前 存在的问题确实是由他们导致的。他认为,新生公司的工人们担心企 业集团利用这些财务管理专家来削减安装部门的人员和费用,使自己 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这种担心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总裁面临 的问题是怎样验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能够找出成本上升的真实原因 的唯一办法是聘请外部专家做调查,他特别想请组织行为学专家来调 查新生公司工人的满意度状况,确定工人的态度、行为与成本上升的 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够证明新的管理者是产生以上问题 的原因和责任者,总裁相信他能够说服企业集团领导撤换这些人,让 原来的管理者按照原来的方法管理公司。如果调查结果表明问题是由 原来的管理者导致的,那么这些人可能被解雇,新的管理者将继续留 任。总裁认为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组织行为学概述
制作人 :刘春霞 班级:11级应用心理学
案例介绍
原因何在
新生公司是位于中南部某大城市的制造公司,一年前,该公司被 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兼并。这个企业集团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和房地 产领域,对于制造业的情况并不十分熟悉。根据企业集团的惯例,它 派自己的人担任新生公司的高层管理职务。这些人精通金融交易业务 ,懂得如何降低成本,他们的目标就是压缩成本,创造最高的劳动生 产率。集团公司对他们寄予厚望。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在他们上任的头8个月 里,销售成本率由72%上升到80%。企业集团领导人非常纳闷,很想 尽快找出其中的原因。 新生公司原来的管理者认为,新的管理者采取的削减开支的作法 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做法影响了工作氛围,工人中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新生公司的工人都希望企业集团能撤换这些新的管理者,让原来的 公司管理者官复原职,按原来的方法管理企业。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图中对人的关心(Concem for people)和对生产的关心(Concem for production)以九等分的刻度尺来表示:1表示关系的程度量小;5表示中 间的或平均的关心;9代表最大的关心。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五种领导方式是: (1.1)型:贫乏的管理。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对人对工作都不关心,但只以最小的 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1.9)型:乡村俱乐部管理,或称关系型,这类领导者只关心人而不关心生产, 对下层一味迁就,做老好人,也称逍遥型领导。 (9.1)型:权威与服从,或称任务型。这类领导者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 心人,很少注意下层们的发展和士气。 (9.9)型:合作管理或称团队型。这类领导即关心生产又关心人,通过综合和协 调各种活动,促进工作和生产的发展,鼓舞士气,使大家和谐相处并发扬
一个人领导力的形成不一定非要从第一级到第五级,但当你达到了第五 级后,前四级的各种能力你必须具备。 真正达到第五级的人应该不会太多,有的人可能永远停留在第三级或第 四级层面上。
二、我国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二)思想素质
(三)知识素质
(四)心理素质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这四种一般来说,双高应该好。但事实上,究竟哪一 种绝对的好还很难说。其实着手组织和体贴精神,各 自包含了许多因素。因此四种领导行为哪种好,哪种 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五、管理方格理论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布莱克(Robert R· Blake)和莫顿(Jane S· mouton) 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 Theory),该书于1978年修订再版,改名为《新管理方格》,如图。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 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运用“时间——动作分析”方法进行试验,提出“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个方法。
2)“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出版《心理学和工作效率》寻求使人的职能与其从事的工作适合;怎样的心理条件能使人在工作中获得最大最满足的产出;企业如何影响工人,以便从中获取最好结果。
2. 霍桑实验心理学家梅奥和其他人一起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和访谈实验,最后提出“人际关系理论”。
3. 积极组织行为学起源于积极心理学,2002年由鲁森斯提出。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应用,从而实现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绩效相关性。
5个积极心理能力的典型: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恢复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5. 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1)有助于强化人性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有主语积极心理学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应(颜色、气味等)。
知觉是对于对象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反应。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存在各种偏见,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等5种。
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组织行为学
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情绪易表现和 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等。
安静型外露,注意力稳定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行为 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容易等。
兴奋型(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
2018/8/26 21
压力的应对策略
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有助于提高效率, 但如果压力感水平过高,可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 缓解工作压力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个人途径:员工个人通过承担责任能够减轻自己 的压力感。有效的个人策略包括:实行时间管理 法、增强体育锻炼、进行放松训练、扩大社会支 持网络等。 · 组织途径: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强人事甄选和工作 安排、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重新设计工作、提 高员工的参与程度、加强组织的沟通、设立公司 身心健康项目等方式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感。
组织行为学
期末导学
2018.06
2018/8/26
1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 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 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增强组 织的适应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实际上 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其两重性来 自于管理的两重性、人的两重性和多学科性。
2018/8/26
10
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1.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 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服 饰等方面的印象。 2.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 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 品质的知觉。 3.定型效应又叫“刻板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 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4.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1>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 <2>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即组织行为学的自变量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个体行为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素质。
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
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四个维度:(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立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后者强调集体为核(2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
(3权力距离: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群表现为组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反之,则表现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
(4确定性规避: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度。
高不确定规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并能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北欧等国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本、美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
2群体行为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
表现为三个特征:(1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949年,芝加哥大学的讨论会,正式命名 “行为科学” 。
▪ 5、 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 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对组织的发展与变 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虚 拟企业等组织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六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一)组织 ▪ 组织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一系列个体为实
现某种目标,按照一定的等级秩序和结构方式建 立起来的人群系统。 ▪ 1、所有的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组织的形态、功能、结构、管理活动都将受到环 境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 2、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 关系、存在着分工和合作,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组 织能够在运行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 (三)实用性
▪ 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 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 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 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 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 善组织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 性的科学。
四、虚拟化企业组织
▪ 1、概念 ▪ 虚拟化企业组织是将企业外部优势资源通过临时
三、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 (一)边缘性、综合性 ▪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
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理论 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 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 等学科。 ▪ (二)层次性 ▪ 组织行为学根据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以下几 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宏观组织 行为。
▪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 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 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 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 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 1、开先河者:欧文(17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1825年,进行工厂改革 试验:改善工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 短劳动时间;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 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住房、修筑街道 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 3、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 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 4、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这是 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 必要保证。
▪ 5、组织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组织会成长、 会发展、会衰落、会消亡,组织管理效能、环境 压力强弱,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
▪ (1)个体 :个体心理、个体行为。
▪ (2)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 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 突处理和谈判行为。
▪ (3)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 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 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 (三)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 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 行为、领导行为以及组织系统的内部行为、外部 行为、过程行为等。
▪ (二)组织行为
▪ 1、概念: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 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 成的行动作为。
▪ 2、分类
▪ (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组织行为分为 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
▪ (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组织行为分 为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 3、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的、可靠的、节约成本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新的 竞争优势或商业机会的一种经营模式。 ▪ 2、特点 ▪ (1)专长化 ▪ (2)合作化 ▪ (3)离散化
▪ 3、运作机制 ▪ (1)虚拟生产 ▪ (2)共生 ▪ (3)策略联盟 ▪ (4)虚拟销售网络 ▪ (5)虚拟行政部门 ▪ 4、弱点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1.720.1 1.7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1.7 20.11.7 02:53:5 502:53: 55Nov ember 7,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1月7 日星期 六上午2 时53分 55秒02 :53:552 0.11.7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2:5 3:5502: 53:5502 :5311/ 7/2020 2:53:55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1.7 02:53:5 502:53 Nov-20 7-Nov-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2:53:5 502:53: 5502:5 3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7/2
020 2:53:55 AM02:53:552020/11/7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1 月上午 2时53 分20.11. 702:53 November 7,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1 月7日 星期六2 时53分 55秒02 :53:557 Nov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2时53 分55秒 上午2时 53分02 :53:552 0.11.7
▪ 2、“管理运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 初,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
▪ 3、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国 家科学委员会资助,梅奥主持,拉开行为 科学研究的大幕。
▪ 霍桑实验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工人 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非正式组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 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