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论民族文化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篇一《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内容摘要】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关键词】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呢?首先要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
只有完全地理解了文化强国的意义之所在,我们才能够更正确的、更积极的去为他出力。
文化强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呢?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
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
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关于民族文化的作文
关于民族文化的作文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结晶。
它包括了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追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包括了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传统乐器、传统舞蹈等,这些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些传统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珍视。
其次,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比如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书法绘画等,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最后,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这些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印度的印度舞、巴西的桑巴舞、非洲的部落鼓舞等,都是不同民族的独特艺术表现,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民族的创造力,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
总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民族文化,让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毛概论文--我们的民族
我国的民族关键词:1民族的基本特征为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4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正文:世界上的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有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有的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大融合,铸造成中华民族大家庭骨肉之亲。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祖国。
今天我国境内的五十多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
我国的疆域辽阔广大。
从原始社会遗存来看,各地区已表现出不同的系统特点,在北方,主要是长城以北,从东北沿内蒙古草原到西北的宁夏、甘肃、新疆地区一直西藏北部的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
它的特征一致,地域相连,统一构成了我国北方从事游牧和狩猎的古代民族祖先的文化。
.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一般是经由实力在原始社会,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谁着社会的发展,氏族逐渐发展为部落.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增多,部落间以掠夺财产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为了抵御或掠夺其它部落,部落之间逐渐走向联合,形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出现,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需要,人们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开始摆脱血缘关系的束缚杂居在共同地域内,从而为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过漫长的发展,当构成民族的必备条件逐步形成后,部落联盟便发展为以地域为基础的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民族的基本特征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作为语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目前,我国除了回族、满族和汉族共同使用汉语文之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
在共同地域内,人们从事生产,进行交往,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感情。
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会出现迁徙、流动,但是一般来说,民族的主体部分仍然保持在共同地域内。
共同经济生活是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
人们在共同地域内经过长期的生产、交换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点和经济关系。
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
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5篇作为新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学着做一个讲礼貌的人,弘扬我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修身,养性,争做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篇1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
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
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
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
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
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
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
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
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
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
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传承民族文化的议论文篇2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知识的大宝库。
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
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关于毛泽东的文化观的几点思考》作者简介:董静,女,1983,汉族,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摘要:毛泽东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观点,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分析的结果,深刻阐明了中国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观;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词对于文化学专家来说,是关于“什么是文化”的系统的理论概括。
毛泽东的文化观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既是近代以来古今之辨、中西之争的历史总结和逻辑终点,有为“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难题提出了答案,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新文化的逻辑起点,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发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一、毛泽东对文化的界定毛泽东站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将文化放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考察。
他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的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1在这里,毛泽东把文化看作是与经济、政治相对的概念,是一种观念形态,属于精神的范畴。
他所指的的文化正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进而组织结构。
毛泽东考察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文化,他指出鸦片战争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反映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封建文化。
鸦片战争以后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文化。
“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的东西.”“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统治的东西。
”“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摘要:毛泽东对传统文化了解、热爱以及长期的浸润,毛泽东思想不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毛泽东政治理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毛泽东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不仅体现在革命斗争年代的积极影响,而且体现在他晚年错误思想的形成。
但是,从总体上说,他在理解学习中国文化,刻苦阅读中国文化典籍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智慧和力量。
这促使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巨人。
而他的智慧与创造性思想成果,又丰富与充实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
正文: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和发展了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理论,并形成了系统的体系,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且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融入其思想理论当中,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批判改造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革命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毛泽东是中国最后一代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
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少年和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走过了一条正规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历程。
在知道马克思主义之前,上过私塾的毛泽东所读的书主要是儒家的经典,接受的基本上都是旧学的传统教育,因此毛泽东早年已经在传统文化的思想背景和氛围中,初步形成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心理,这也为他毕生的探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直到晚年,毛泽东还在不断扩大研读古籍的范围。
毛泽东曾读过的一套线装本二十四史,从头到尾都有批注、圈点和勾画,重要章节不仅读,还批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在他的房间里,满柜满架甚至满床都是书,其中有多数是中国传统古籍经典。
民族文化作文范文
民族文化作文范文民族文化作文(一)文化是民族的符号。
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进入21世纪,随着的腾飞,中国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
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
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
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神州大也,处处弦歌之声,诵读经典,蔚然成风。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所谓文化自觉,是指认识并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加以发扬光大,在此根底上与其他文化展开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文化自觉带来的将是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将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间活泼、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的第一个顶峰,也由此奠定了中华古文化坚实的根底。
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派学说。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
其中,《论语》是最适合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著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它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立了影响身后二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
浅谈民族文化
浅谈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本民族的特点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流淌的血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
一个优秀的民族足以是热爱自己灿烂辉煌的文化的民族。
让我们审视一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过西方节日,风靡全国,好多中国人似乎忘却了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崇尚西方生活方式,远远胜于传统生活方式;吃西餐成为显贵者崇尚的生活,有甚者,把此作为身份的象征;在大学,学英语成为主流,学中文似乎已过时。
更让人那以理解的是:有些同学连汉语都说不好,天天还在练英语口语;母语都说不标准,英语竟然过了八级……这些怪诞的现象,目光所及,随处可见,国人已经是司空见惯,难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与思考,大家不为之诧异,不为之悸动。
是中国民族文化衰落了,还是国人对民族文化已经“麻木”抑或“悲观”?也许对于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中国人,早已不屑甚至无暇顾及罢了。
也许有人会批驳我,说到:你思想保守,顽固不化,没有进步思想。
我没有什么言辞可以用来辩护的。
我只想让国人能在无聊的夜晚里,静静想想:我们的民族文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有多少,我们有多少民族文化让国人引以自豪的。
民族文化兴衰与存亡,让我们堪忧;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我们深思。
我们不禁意得想想: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何去何从?我们国人又将以面对?思索、思索……民族文化要发展,国人须自信。
就是要对自己民族文化充满自信。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精神,民族心态,民族价值的反映。
民族文化汇集了众多文化中的的荟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就是尊重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就是对自己的自信。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国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遗留下了的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继承我们民族文化,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尊重我们民族文化。
我们应以学习民族文化为荣,以传播民族文化为了,始终对民族文化充满自豪与自信。
民族文化申论作文
民族文化申论作文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自我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知自我、认知身世,从而塑造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我国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这其中,包括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戏曲、艺术等,它们是我们成长的环境,承载着对祖辈的怀念和敬仰。
只有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让后代子孙能够共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
其次,民族文化代表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系。
这些精神追求包括对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而价值观念则涉及到对道德操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追求。
民族文化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还是一种精神的标志和彰显。
只有我们传承好这些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才能通过世代相传的文化,培养出更多的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最后,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开放的、融合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形态。
同时,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我们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和推广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加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内涵,更可以加强中华文化在世界国际间的议价能力。
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真正做到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让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为我们的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现实意义、内涵……何为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 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
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论文.
我所认知的藏戏经济学院经济系阿旺白桑0811501这一学期,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这一门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其他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尤其是赫哲族的鱼皮制衣这种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更是心生感慨。
我相信,现在,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文化面临着被同化或者被抛弃的抉择。
这些文化很多都是非物质的遗产,而我们同样强调的是这种“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就祁连山一带的玉制品而言,是这种传承下来的手艺才造就了夜光杯等诸多精美的玉器。
很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从“非物质”到“物质”的转化。
作为一个藏族学生,我深知其中的道理。
一个人之所以热爱自己的民族,是因为他(她的“根”在那里。
这种“根源”便是他惯于生存的环境和作为精神寄托的宗教和文化。
藏戏作为藏族文化中结合了宗教、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因素的特殊体裁,更是能够让我开启了一次“寻根之旅”。
关于藏戏的起源,学术界上存在三种说法,而最具权威并且在藏族当中耳熟能详的是一以下这一手法:藏史《巴协》中记载;“八世纪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一种舞蹈”。
这种舞蹈就是藏传佛教寺院跳神“多吉嘎羌姆”(金刚舞,简称羌姆的起源。
羌姆是在原始苯教巫师祭祀自然神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新的宗教仪式舞蹈。
开始羌姆完全是在寺院里为僧人表演,后来传入民间,僧俗人众均可观看,逐渐成为僧人和俗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宗教舞蹈。
此外,在林芝还有一种与寺院完全无关的“米那羌姆”(俗人跳神,是为引回“村宝”进行驱邪迎祥而创立的民间祭祀舞蹈。
其中象征喜庆、幸运和吉祥的男性侍佣神跳的“波梗舞”,也被寺院跳神萨迦寺卓玛颇章“孜玛尔多加”羌姆和藏剧《白玛文巴》所吸收。
到十四世纪,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1385-1464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
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中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行善积德。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作文范文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尤为丰富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一、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服饰风格,这些服饰通过颜色、图案和材料体现出各民族的特色。
例如,壮族的服饰鲜艳多彩,以红色和银色为主色调,绣有鸟兽和花卉图案;哈尼族的服饰则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纹饰简约而精致。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审美观念,还彰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也各具特色。
藏族的神圣舞蹈“郎瑟”被誉为“天上舞蹈”,以庄严肃穆的舞姿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傣族的蔓陀舞则寓意着丰收和团结。
这些音乐和舞蹈不仅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独特的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和手工艺品,这些作品在材料、工艺和造型上反映了民族的传统和信仰。
例如,蒙古族的羊骨雕刻以历史题材为主,形象生动;彝族的典型手工艺品彩陶则以色彩斑斓、线条流畅而闻名。
这些艺术和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独特的民族节日和习俗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在庆祝和祭祀上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凝聚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例如,春节是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而藏族的新年叫做“洛苏”,以祈祷丰收和祖先保佑为主要内容。
这些节日和习俗通过举办各种庆典和民俗活动,让人们亲近自然、尊重传统、共同祈愿,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五、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优势。
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互相尊重的桥梁。
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它们的艺术、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也在国内外展示,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五篇关于民族文化的议论文范文800字
五篇关于民族文化的议论文范文800字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
下面带给大家五篇关于民族文化的议论文范文800字。
民族文化议论文1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
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民族文化议论文2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四千多年的历史,汇聚了我国的文化长河,从古代众多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到现在非常优秀的作家:莫言,冯骥才,沈从文……他们为我们带来的不朽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道难》《蛙》……无一不体现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毛概传统文化
黄梅戏介绍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 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 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 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 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 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 实活泼著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个民族在长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 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 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 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 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 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 文化遗产受到冲击。 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 睫。
传 统 节 日
—— 中 秋 节 端 午 节
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 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 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 “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 因中秋 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 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 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 “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 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 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 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 的遗俗.
京剧,又称“皮黄”,由 “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 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 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 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 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 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
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2)
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2)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篇二《文化软实力》摘要:当今世界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也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中国社会要想健康和谐持续稳定的发展,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一方面,有时候文化的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他们之间有互补的关系。
以往我们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建设,而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传播,但是现在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看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正在逐渐正视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并让世界各国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战略;伟大复兴;1、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一)基本内容约瑟夫·奈曾论证说,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指挥权是硬实力,而一个国家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其他国家想要他所想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其他“硬”实力来说的,之所以说它“软”是因为文化产业所决定的,也就是文化所变“硬”的方法。
文化涉及的范围可谓无所不包,从而其产业的特征与以往的产业,如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使其能够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但是又很难界定,如知识产权的问题。
文化也就作为产生这一价值的源泉,它的地位也就相当重要,却非常难以界定。
因为其难以界定,从而使其在很多方面无法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来约束,很多地方无法达到强硬的管理,就像你可以很容易估计一个U盘的价值,却无法估计里面储存的资料的价值一样。
也就是无法进行这种约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增加文化软实力,毕竟“想法”是很难受到“保护”的。
中国民族文化论文
试谈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层次存在的形式摘要:我国民族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代中国先进民族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只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民族文化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从民族化视角实进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成是全球化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新时期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凝聚力和谐思想一、我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属世界罕见。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相当广泛,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起居、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共有31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团体意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族团体主义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一个家族团体内,以家族利益为最高目标,追求家族利益最大化,强调团体重于个人。
增强企业员工的“家族”观念,有利于企业形成团体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重构人们以团体利益为重的团体精神。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第一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众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是指少数民族的历代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与欲望而创造出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增、传承下来,所以内容便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表现,同时还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所以民族节日和文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一、民族节日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孕育了斑斓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
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传统节日,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回答,只能是一个大约的估计。
我国56个民族,从古到今的节日大约有1700多个,其中汉族的传统节日有500个左右,而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则共计有1200多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史书又无统一记载。
因而提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很难一一论及,只能大概归类。
1.以欢庆丰收、祝贺胜利为主题的庆祝节日。
历史上,少数民族基本上从事农牧业生产,并兼营狩猎、采集。
在秋收来临或粮食归仓之时,人们都要汇聚一起,开展各种各样欢庆丰收的集会。
如侗族的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侗族山乡,大都在稻谷即将成熟的农历六、七月间择日举行,侗家纷纷杀鸡宰鸭,打酒买肉,并到田间采摘新禾,拿回家中烘干,舂成新米,煮成新饭,连同鸡鸭鱼肉一起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即将到来的丰收。
2.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
这类节日大都源于古代祭祀鬼神与祖先,以后历代传承下来,如蒙古族的祭海节、祭天节、祭敖包、祭秋;满族庙会;土族谢神会;裕固族祭鄂博;彝族认祖节;羌族山神节;畲族迎祖节等等均属此类。
辩论辩题的选择是否应该考虑民族文化?
辩论辩题的选择是否应该考虑民族文化?正方辩手观点: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选择应该考虑民族文化。
首先,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是国家的精神支柱。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其次,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是国家的根基。
忽视民族文化的选择会导致国家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也会导致国家文化的贫乏。
再者,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的经济支柱。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最后,选择应该考虑民族文化,是对国家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必须坚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因此,选择应该考虑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反方辩手观点: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选择不应该过分考虑民族文化。
首先,过分强调民族文化会导致国家文化的碎片化,不利于国家文化的整合和发展。
其次,过分强调民族文化会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再者,过分强调民族文化会导致文化创新的不足,不利于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过分强调民族文化会导致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足,不利于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正如乔治·奥威尔所说,“民族主义是战争的前奏。
”因此,选择不应该过分考虑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选择应该兼顾考虑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是国家的根基。
因此,选择应该在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兼顾国家整体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因此,选择应该兼顾考虑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摘要:本文分别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同时议论了两种精神融合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相互交融。
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弘扬、相互交融、
当代大学生、责任、义务
引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正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
----团结统一。
“阿豺折箭”的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具有忠实于民族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
历史上,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崇尚和平的理念。
而今天,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
“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勤于家”(摘自《尚书·大禹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一直是我们民族信奉的古训。
----自强不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摘自《易经·乾卦》)的不懈奋斗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不屈不挠精神。
永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永不停歇地向着更加美好的目标奋勇攀登,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
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
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靠的就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我们铸就的时代精神。
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作为二十一世界的大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也承担着不可小觑的责任和义务。
而我们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呢?
我想当代的大学生应当增厚爱国情感、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观念、树立竞争、效率和创新意识、树立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2010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P260
[2]. 舒展,唐筱霞,陈爱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立体化教学辅助教材[M]. 高等教育出版社.P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