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艺雕塑小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环境雕塑设计教案

大学环境雕塑设计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设计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雕塑手法表达环境空间美感和功能性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设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环境雕塑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3. 雕塑手法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环境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2. 雕塑手法的创新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环境雕塑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展示一些优秀的环境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雕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 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环境雕塑是指将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城市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空间艺术形式。

2. 环境雕塑的特点:a. 艺术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丰富城市景观。

b. 实用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功能性。

c. 创新性:在材料、形式、手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3. 环境雕塑的分类:a. 公共环境雕塑:如城市广场、公园、校园等场所的雕塑。

b. 室内环境雕塑:如展览馆、剧院、商场等场所的雕塑。

c. 景观环境雕塑:如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场所的雕塑。

4. 环境雕塑的设计原则:a. 与环境协调:雕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

b. 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性。

c. 创新性:在材料、形式、手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校园环境进行环境雕塑设计。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环境雕塑作品。

3. 各组展示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雕塑的特点、分类及设计原则。

2. 学生分享实践环节的收获和体会。

3.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雕塑,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设计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环境雕塑小品设计教案

环境雕塑小品设计教案

环境雕塑小品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赋予材料以生命》的第四个活动,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雕塑小品及基本造型方式并掌握采用抽象形态的造型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进行设计练习,由于本活动教参没有教学目标,因此针对课本和本单元的总目标来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到了初三由于年龄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学生趋于理性,这导致学生上课的气氛与初一有很大的差别,初一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调动,上课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活动穿插其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初三的学生则相反,这就决定课堂教学要偏重理性,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余地,因为课的设计是为学生服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雕塑小品的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通过环境雕塑小品的制作练习,学会利用泡塑材料或其他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立体的艺术造型3、情感目标: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身边各种美的因素并利用其进行美术创作的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环境雕塑小品的制作练习,学会利用泡塑材料或其他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立体的艺术造型五、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根据材料的质感和肌理选择适宜表现的造型进行创意六、课型造型、表现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泡塑材料、不同质感、肌理的材料,教师制成的半成品范作等八、教学设想本课共分6个环节完成,第一环节情境创设通过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的雕塑展示片段和《加莱义民》和《斜卧的人像》旧知回顾,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利用不同环境的雕塑小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雕塑小品的基础知识第三环节,教师展示半成品的范作师生互动,启发引导,共同探究分析抽象小品的基本造型方法第四环节,考察校园欣赏雕塑,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创意设计,开阔学生的思维第五环节,创作实践,小组合作制作雕塑小样,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及立体思维能力。

第六环节,作品展评,通过自评,互评,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发现美的习惯,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能加以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

校园雕塑设计 教案

校园雕塑设计 教案

《我为校园添色彩——校园雕塑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是鲁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单元课程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索”课型。

通过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

利用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雕塑知识,如陶艺课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雕塑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2)技能目标: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雕塑艺术,能通过理解,结合校园环境进行创作,并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创作形式,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风格并合理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五、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在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第2课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雕塑小品设计制作-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小品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来引导学生了解雕塑小品的构造和表现法;3.学习掌握雕塑小品的制作技能和工具的使用;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设计、制作和评价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雕塑小品的构造、表现法和制作技能;2.创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3.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课程实施的统筹安排。

三、教学内容及时序1.了解雕塑小品内容:介绍雕塑小品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合时间:10分钟2.感性认识内容:通过观察、分析、感受雕塑小品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雕塑小品的艺术魅力时间:20分钟3.构造和表现法内容:讲解雕塑小品的构造和表现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来掌握其基本技能时间:30分钟4.制作技能和工具使用内容:介绍雕塑小品的制作技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示范和指导时间:50分钟5.创意设计内容:通过创意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时间:30分钟6.制作实践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实践时间:50分钟7.评价和展示内容: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时间:30分钟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雕塑小品的构造和表现法2.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掌握雕塑小品的基本技能和制作方法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雕塑小品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雕塑小品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2.感性认识(20分钟)让学生观察、分析、感受雕塑小品的造型特点。

通过学生的口述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雕塑小品的艺术魅力。

3.构造和表现法(30分钟)讲解雕塑小品的构造和表现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来掌握其基本技能。

教师示范雕塑小品的构造和表现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设计我们的校园——校园雕塑设计》教案

《设计我们的校园——校园雕塑设计》教案

课题:雕塑小品设计制作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雕塑图片,认识环境雕塑的基本特点。

2、通过赏析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一件雕塑小品。

3、通过学习交流雕塑的作用,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的思维习惯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欣赏雕塑图片,认识环境雕塑的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赏析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一件雕塑小品。

教学过程:《雕塑小品设计制作》学情分析学生参与雕塑的创作机会不太多,对抽象的理解有难度,见得少,又在技巧上欠缺,所以要加强引导,还要充分利用课本图例,搜集到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从而达到本课的目标。

学生到了初三,由于年龄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学生出于趋于理性,这导致学生上课的气氛与初一有很大的差别,初一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调动,上课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活动穿插其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而初三的学生则相反,这就决定课堂教学要偏重理性问题的提出,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余地,因为课的设计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身边各种美的因素。

养成进行美术创作的习惯的意识。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效果分析本节课的作业是用手绘的方式创作一个校园雕塑,从完成情况来看,75%的同学在教师启发和引领下设计出了具有特色的雕塑,60%同学达到了优良的标准,部分设计能力和绘画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有所进步。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学完成后,我对教学进行反思。

本课的导入,我采用从身边的雕塑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环境雕塑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比欣赏知道很多环境雕塑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雕塑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形成一种协调的美。

学生参与雕塑的创作机会不太多,对抽象的理解有难度,见得少,又在技巧上欠缺,所以要加强引导,还利要用教学参考书图例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初中美术_雕塑小品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雕塑小品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雕塑小品设计制作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雕塑图片,认识环境雕塑的基本特点。

2、通过赏析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一件雕塑小品。

3、通过学习交流雕塑的作用,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的思维习惯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欣赏雕塑图片,认识环境雕塑的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赏析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一件雕塑小品。

教学过程:《雕塑小品设计制作》学情分析学生参与雕塑的创作机会不太多,对抽象的理解有难度,见得少,又在技巧上欠缺,所以要加强引导,还要充分利用课本图例,搜集到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从而达到本课的目标。

学生到了初三,由于年龄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学生出于趋于理性,这导致学生上课的气氛与初一有很大的差别,初一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调动,上课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活动穿插其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而初三的学生则相反,这就决定课堂教学要偏重理性问题的提出,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余地,因为课的设计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身边各种美的因素。

养成进行美术创作的习惯的意识。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效果分析本节课的作业是用手绘的方式创作一个校园雕塑,从完成情况来看,75%的同学在教师启发和引领下设计出了具有特色的雕塑,60%同学达到了优良的标准,部分设计能力和绘画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有所进步。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学完成后,我对教学进行反思。

本课的导入,我采用从身边的雕塑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环境雕塑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比欣赏知道很多环境雕塑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雕塑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形成一种协调的美。

学生参与雕塑的创作机会不太多,对抽象的理解有难度,见得少,又在技巧上欠缺,所以要加强引导,还利要用教学参考书图例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美术《环境雕塑》教案

小学美术《环境雕塑》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境雕塑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欣赏环境雕塑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讲解雕塑的定义及其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雕塑材料的认识:介绍不同雕塑材料的特性和适用场景,如石头的质感和木头的可塑性。
-环境雕塑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与环境的和谐、视觉效果、寓意表达等。
2.创意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具有个性的环境雕塑作品。
3.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环境雕塑作品,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和运用。
4.团队协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
5.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作品中体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创意思维的发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点子,难以突破传统思维框架。
-雕塑制作技巧:学生可能在动手制作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如材料的加工、连接等。
-作品评价标准: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评价一个环境雕塑作品的优劣,需要明确评价标准。
举例:针对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一难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是如何与所在环境相融合的。如选取城市广场、公园等不同场景的雕塑作品,探讨其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4.环境雕塑欣赏:欣赏一些国内外著名的环境雕塑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大学环境雕塑设计教案范文

大学环境雕塑设计教案范文

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雕塑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环境雕塑的设计方案。

4. 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对象: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内容:一、环境雕塑概述1. 环境雕塑的定义及特点2. 环境雕塑的历史发展3. 环境雕塑的类型与功能二、环境雕塑设计原则与方法1. 设计原则:功能性、艺术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2. 设计方法:草图设计、模型制作、方案调整三、环境雕塑材料与工艺1. 常用材料:金属、石材、木材、玻璃、塑料等2. 常用工艺:铸造、焊接、雕刻、拼接等四、环境雕塑设计实践1. 实践项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环境雕塑作品2. 实践步骤:选题、草图设计、模型制作、材料选择、制作工艺、作品安装与调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环境雕塑的定义、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环境雕塑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课时:1. 讲解环境雕塑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环境雕塑风格和特点。

2. 分析环境雕塑的类型与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雕塑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 讲解环境雕塑设计原则,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思路。

2. 讲解环境雕塑设计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草图设计和模型制作。

第四课时:1. 讲解环境雕塑材料与工艺,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

2. 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与工艺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第五课时:1. 学生进行小型环境雕塑作品的设计,包括选题、草图设计、模型制作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修改。

第六课时:1. 学生继续完成小型环境雕塑作品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制作,并指导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课时:1. 学生完成小型环境雕塑作品,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大学景观雕塑设计教案

大学景观雕塑设计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融入景观雕塑设计中。

2. 如何使景观雕塑与校园环境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国内外优秀大学景观雕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重要性。

二、讲授1. 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意义: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2. 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a. 功能性:满足校园师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需求。

b. 美观性:符合审美标准,展现校园特色。

c. 创新性: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

d. 和谐性: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形成整体美感。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学景观雕塑设计主题。

2. 学生讨论并确定设计方向,进行初步构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二、深化1. 讲解如何将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融入景观雕塑设计中。

2. 分析国内外优秀大学景观雕塑作品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三、实践1. 学生根据初步构思,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景观雕塑设计制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大学景观雕塑作品。

环境雕塑教案初中

环境雕塑教案初中

环境雕塑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雕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提高对环境雕塑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环境雕塑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环境雕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环境雕塑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环境雕塑的创作方法和实践操作。

2.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收集环境雕塑的图片和案例,制作PPT。

2. 准备雕塑材料,如泥、石、木等。

3. 准备展示用的支架和展示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雕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雕塑。

2. 提问:“你们对环境雕塑有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解环境雕塑(15分钟)1. 讲解环境雕塑的定义:环境雕塑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环境为背景,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雕塑作品。

2. 讲解环境雕塑的特点:与环境融为一体、具有功能性、具有观赏性。

3. 讲解环境雕塑的作用:美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环保意识。

三、欣赏环境雕塑(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环境雕塑案例,如公园、广场、街道等。

2. 引导学生从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欣赏环境雕塑,感受环境雕塑的美。

四、创作环境雕塑(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雕塑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具有功能性和观赏性。

3. 学生动手创作环境雕塑,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雕塑的特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雕塑,加深对环境雕塑的认识。

2. 开展环境雕塑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环境雕塑 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 广西美教版

环境雕塑 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 广西美教版

环境雕塑教学设计小学美术4年级下册广西美教版教学设计:环境雕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比较和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与人的关系,从多视角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评述环境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雕塑非常熟悉,课前已准备好环境雕塑的图片,在课堂上能够准确描述环境雕塑图片的意义和内涵,语言表达能力不错。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感受、探索、了解环境雕塑,初步认识作品的基本表现形式、材质和内容,以及环境雕塑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环境雕塑作品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的名字以及所在地,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说得不太好的学生给予补充。

教师板书:雕塑、环境雕塑。

讲授:1.让学生默读课本第10页的第一自然段,思考环境雕塑的定义和作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引入新课:欣赏雕塑作品《山音》。

3.师生一起欣赏雕塑作品《山音》,并欣赏作品的形体美和写实的表现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者通过这组雕塑,想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雕塑作品的形体上看,创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环境雕塑的定义和作用,并学会了欣赏、评述环境雕塑作品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更加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教师:通过写实的表现手法,雕塑作品可以呈现出逼真的效果。

但并非所有的雕塑都需要采用写实的形式来打动观众。

让我们一起欣赏《司马光砸缸》这件作品,感受环境雕塑作品的象征美和寓意美,以及它们抽象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大家分享一下看完《司马光砸缸》后的感受。

这件作品与周围环境有什么联系?它所表达的是什么?学生1:我没看出来作者想表达什么。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案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案

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案教案标题:雕塑小品设计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小品的基本概念和材料。

2. 掌握雕塑小品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3. 学习雕塑小品的制作过程和工具使用。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雕塑小品的样本和图片。

2. 雕塑工具和材料,如黏土、刀具、模具等。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学生的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雕塑小品的样本和图片,引发学生对雕塑小品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雕塑小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探究:1. 介绍雕塑小品的基本概念和材料,如黏土、石膏、木材等。

2. 解释雕塑小品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如比例、对称、造型等。

3. 分析一些著名雕塑小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理解雕塑小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

实践:1. 分发雕塑小品设计制作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材料。

2. 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设计草图,包括造型、比例、细节等。

3.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如使用黏土进行塑模。

4.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雕塑小品。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完成雕塑小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雕塑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雕塑小品制作技巧和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展览或艺术馆,让他们感受真实的雕塑作品和艺术氛围。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学校雕塑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雕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程。

2. 雕塑的材料、工具及制作方法。

3.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4. 创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校环境,设计并制作一件雕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艺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雕塑?雕塑有哪些种类?2. 讲解与示范(1)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程。

(2)介绍雕塑的材料、工具及制作方法。

(3)展示教师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雕塑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1)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风格。

(2)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设计草图。

(3)学生动手制作雕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完成,进行展示与评价。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过程和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雕塑基本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的参与程度。

4. 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环境雕塑》教学案例设计

《环境雕塑》教学案例设计

《环境雕塑》教学案例设计一、《课标》解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与《设计制作环境雕塑》不属于一个领域,因为本课的设计立在介绍一些优秀环境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并从属于环境。

人类的环境意识产生于十九世纪,人类盲目、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造成地球生态失衡,从而引发自然对人类的一场场灾难。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创新理想的社会环境,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基本的内容,而艺术作为改善环境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尤其是雕塑艺术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内容,在美术环境、营造理想的精神家园中担负起重要角色。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及特点,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从而多角度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是学生通过环境雕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更加珍惜自然环境,珍惜美术文化。

2、过程与方法: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各种资料,上课前先让其谈一谈自己的观察心得,再以举例的形式让学生观赏、分析、讨论雕塑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再以学生开发脑筋动动手的形式,发挥联想与创意,加深学生对雕塑作品理解与认识。

3、情感与价值:在与环境与人关系融合过程中,让学生更加关注与环境及对人的生存展开联想性思维。

(二)分析教材教材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什么是环境雕塑、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雕塑的种类。

通过对各种材质和各个不同环境的雕塑作品的阅读,为学生欣赏环境雕塑、评议环境雕塑搭建平台;为学生学习本课和解读环境雕塑提供多种视觉通道。

(三)分析学生作为初中生已经具有对人生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思考、探索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关注的关于环境的典型例子;或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把问题展开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

校园雕塑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校园雕塑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及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概述2. 雕塑制作基本技巧3. 校园雕塑设计与应用4. 雕塑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时间1. 雕塑艺术概述:2课时2. 雕塑制作基本技巧:4课时3. 校园雕塑设计与应用:3课时4. 雕塑作品欣赏与分析:3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制作基本技巧、校园雕塑设计与应用2. 教学难点:雕塑造型设计、团队合作与沟通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雕塑艺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雕塑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雕塑艺术概述(2课时)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及表现形式。

2.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3. 学生讨论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二)雕塑制作基本技巧(4课时)1. 教师示范雕塑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构思、造型、制作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学习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校园雕塑设计与应用(3课时)1. 教师讲解校园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环境适应性、主题性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雕塑设计,选取合适的主题和材料。

3. 学生展示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雕塑作品欣赏与分析(3课时)1. 教师展示经典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雕塑作品的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环境雕塑实例教案设计

环境雕塑实例教案设计

环境雕塑实例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环境雕塑实例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雕塑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4.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环境雕塑的定义和分类;2. 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环境雕塑实例分析和讨论;4. 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环境雕塑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环境雕塑?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环境雕塑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环境雕塑的定义和分类,如城市雕塑、公园雕塑、建筑雕塑等。

讲解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与环境融合、材料选择、形式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些著名的环境雕塑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雕塑作品的设计理念、表达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第四步:小组合作设计(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地点,进行环境雕塑的设计。

要求学生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提出创意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单的草图。

第五步: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可用材料和工具,制作一个小型环境雕塑作品。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并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作品。

第六步:展示与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环境雕塑作品,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对各组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资源:1. 环境雕塑实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设计原则和技巧的讲解材料;3. 制作环境雕塑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环境雕塑实例的能力;2. 学生设计方案的创意和合理性;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4.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题雕塑辉耀校园教案

主题雕塑辉耀校园教案

主题雕塑辉耀校园教案教案标题:主题雕塑辉耀校园教案目标:1. 了解主题雕塑在校园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美化的责任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已有的雕塑作品,并讨论它们对校园的意义和作用。

2. 向学生介绍主题雕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校园中的重要性。

主体活动:3. 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理念来设计他们自己的主题雕塑。

4.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雕塑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雕塑的形状、材料和尺寸等。

5.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创意来表达他们的主题或理念。

6.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雕塑的制作过程。

7. 组织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主题雕塑作品,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设计思路。

总结活动:8.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让他们总结主题雕塑对校园的意义和作用。

9.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主题雕塑在校园中的应用。

10. 鼓励学生表达对校园环境美化的责任感,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教案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

12. 评价学生的主题雕塑作品,包括设计创意和艺术表现力。

13. 收集学生对主题雕塑在校园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反馈意见。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馆或雕塑园,以进一步拓宽他们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美化活动,通过设计和制作雕塑来改善校园环境。

3. 组织学生参与校际或地区性的主题雕塑比赛,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教案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图片或实地参观的方式来展示校园中已有的雕塑作品。

2. 在主体活动中,可以提供一些艺术技巧和材料选择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制作。

3. 在总结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建议。

4. 在教案评估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环境雕塑 教案

环境雕塑 教案

环境雕塑教案教案标题:环境雕塑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环境雕塑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通过雕塑创作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环境雕塑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环境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材料运用。

3. 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并创作一个环境雕塑作品。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展示环境雕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雕塑工具和材料,如纸板、泥土、彩绘材料等。

4. 学生所需的绘图纸、铅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雕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雕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雕塑的概念和意义,讨论环境雕塑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

探究:3. 向学生介绍环境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对环境起到点缀和美化作用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他们所熟悉的环境雕塑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材料、形状、主题等。

5.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了解环境雕塑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实践:6. 学生分组进行环境雕塑创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可以是某个社区或学校环境中的一个特定区域。

7. 学生利用纸板、泥土等材料,运用所学的雕塑技巧,设计并创作一个环境雕塑作品。

8.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们在探究环节中所研究的环境雕塑案例。

9.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0.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对环境雕塑的认识和体会。

1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雕塑对社区和环境的积极作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拓展:1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其他类型的雕塑艺术,如公共雕塑、装置艺术等。

13.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分析城市中的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

评估:14. 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参与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15.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教学延伸:16.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学校或社区的公共场所,让更多人欣赏和了解环境雕塑的魅力。

环境雕塑的设计教案

环境雕塑的设计教案

环境雕塑的设计教案教案标题:环境雕塑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雕塑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雕塑的定义和分类;2. 环境雕塑的设计原则;3. 环境雕塑的材料和工具;4. 环境雕塑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环境雕塑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环境雕塑的兴趣。

知识讲解: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雕塑作品,讲解其设计原则和特点。

3. 分析环境雕塑作品的材料和工具选择,介绍常用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实践操作:4. 分组进行环境雕塑设计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场景,如学校校园、公园等,设计一个适合该场景的环境雕塑作品。

5.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各自的设计构思,并进行讨论和改进。

6. 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他们的环境雕塑作品。

7.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反思:8.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让他们思考环境雕塑对于环境美化和保护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提出对环境雕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意见。

拓展活动:10. 邀请专业环境雕塑设计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环境雕塑设计的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2. 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包括创意性、美观性和与环境场景的契合度;3. 学生对环境雕塑设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环境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3. 环境雕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环境雕塑的实际应用;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美化活动,提供他们展示环境雕塑设计作品的机会。

教学反馈:1. 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对环境雕塑设计的理解和兴趣;2. 收集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反馈意见,用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校园添色彩
--------- 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整堂课中体现了一个“活”字,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我首先想到让学生了解、认识雕塑,并且能够说出雕塑的类别,为更进一步认识雕塑小品打下基础。

我准备了一些优秀城市雕塑作品和优秀校园雕塑作品,先分析、后概括,然后让学生创作练习。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引导学生由雕塑转入校园雕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我准备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借助学生爱动手的特点,由于课的选材比较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愉悦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准备好教学资料,使之环节紧凑、简而易懂。

其次,小型雕塑是“浓缩”了的雕塑,它以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艺术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

由于材料面积小所以增加了雕刻的难度。

但是,小型雕塑的工具简单,材料广泛,制作方便,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不错,学生即可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又可加强手工技巧,还可以放松心情、开发大脑,真可谓一举三得!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校园
环境艺术的作用。

2、校园雕塑小品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并能加强特定
环境的个性,符合审美要求。

3、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意见。

4、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动手能力,加强手工技巧;同时放松心情、开发大脑,体验雕塑小品的乐趣,感受成功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并对校园环境进行思考,为校园添色彩、绘新貌,热爱校园。

教学难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制作作品的精致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交流、练习。

教具准备:《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各种可塑材料(土豆、香皂、肥皂、橡皮泥、橡皮、苹果、萝卜、面团等),刀子、刻刀、钢笔、纸、辅
助工具(如:大头针、图钉等)、报纸、塑料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
1、欣赏短片:《校园风景》(看后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校园环境中斑马雕塑消失与还原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有什么变化?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给予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短片,情景导入,发现校园雕塑,认识其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并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导问:了解雕塑吗?(学生回答)
2、学生欣赏、认识雕塑:多媒体展示优秀雕塑作品。

3、多媒体出示雕塑的概念:
造型艺术的一种。

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提问:什么是雕塑小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4、多媒体出示雕塑小品概念:
小型雕塑是“浓缩”了的雕塑,它以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艺术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

小型雕塑的工具简单,材料广泛,制作方便,只要能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质地美感,根据材料的可塑性和可雕性,选择恰当的加工成型方法和工具,同时结合材料特征,运用好艺术的夸张手法,一定会做出好的雕塑小品,并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到艺术创造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欣赏的优秀雕塑作品)
5、出示安岳中学校园雕塑图片,进行风格交换
教师提问:两种风格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结合环境进行评价)
6、教师小结艺术品的设计原则:
艺术品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并能加强特定环境的个性
7、教师导语:如若我们学校现在要大搞校园环境建设,假设你
是一位设计师,要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座校园环艺雕塑,那么,这座校园环艺雕塑应具备什么特点呢?
8、学生分组讨论:校园雕塑应具备那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9、师生共同欣赏:优秀校园雕塑作品
(学生感受,看是否与自己讨论结果相一致)
10、教师检查学生所带学习材料并提问制作步骤
11、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展示、讲解制作步骤
构思→材料→草图→切除→定型→雕刻→深入→调整→完成(教师介绍材料时重点讲解刻刀的使用技法)
12、教师强调:安全、环保、后期制作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以欣赏、提问、对话、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己去感悟、想象、判断、总结。

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
极性,激起学生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
学生了解雕塑及雕塑小品,明白艺术品的设计原则及
校园雕塑小品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制作、展评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2、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3、选出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价,可选择自评、互评、师评、他
评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体验小型雕塑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个性,多角度评价美术作品。

四、教师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做课堂上的小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要用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意识来看待我们周边的环境,做生活中的鉴赏者和创造者!
罗丹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课后去感悟、品味)
设计意图:体现艺术品所赋予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

五、板书设计
校园环艺雕塑小品设计
一、概念
二、艺术品的设计原则
三、校园雕塑应具备的特点(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板书)
四、刻刀的使用技法:刮、挖、铲、凿、切
五、制作、练习、展示、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