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201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201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提出了:
亚里士多德
演示:两个铁球不同时落地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 的重量( 有 )关系 , 物体 越( 重 ) , 落下的速度越 ( 快 )
两个铁球
10 1
重 快
轻 慢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 和哲学家 ,近 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 镜和其所 带来的天 文观 测 ,以及 支持哥白 尼的 日心说。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0
1
同学们知道下面建筑物吗?
埃 菲 尔 铁 塔
凯 旋 门
(Picture One)
(Picture Two)
同学们知道下面建筑物吗?
布 达 拉 宫 万 里 长 城
(Picture Three)
(Picture Four)
(Picture Five) 同学们知道下面建筑物吗?
比 萨 斜 塔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 关系。
实验演示: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哲学家、科学家 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画家、艺术家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1+10


1+10慢于10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0
1+10
10+1>10两 个铁球拴在 一起,就有 11磅重,落 下的速度应 当比10磅的 快。
1+10快于10
慢 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 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 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 磅重的铁球 快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优秀课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优秀课件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花 开 花 谢 那 样 自 然,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意 执 着 ; 让 生 命 中 各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还 是 寒 风 凛 冽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坦 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定 数 , 不 因
复习词语
寻常 解答 信奉 哲学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斜塔 辩论家 胆大妄为
复习巩固
回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简介伽利略。
第二部分(2-4):讲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 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 公开试验。
第三部分(5-6)讲伽利略的实验使人们看 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凡 事 都 是 多 棱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 /
结论 /
10﹥1
21世纪的我 的启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
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
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 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
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 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信奉
违背
辩论
固执
胆大妄为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
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
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辩论
辨别
扎辫子
中间有言来争辩,
一点一撇仔细辨,
找到丝线扎小辫。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比萨斜塔
一磅
磅:英美的重量单位, 1磅≈0.45千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 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重 ),落下的速度越(快 )。 物体越(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 /
结论 /
21世纪的我 的启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
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
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的寓意。

可全⾯提升孩⼦们对于语⽂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经过教学⽬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四年级语⽂下册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学四年级语⽂下册第七单元的第⼀篇讲读课⽂。

这篇课⽂主要叙述了伽利略通过思考分析,发现了亚⾥⼠多德关于“两个铁球,同时从⾼处落下来,重的先着地。

”这句话存在⽭盾,他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了⾃⼰的想法是正确的,最后勇敢地在⽐萨斜塔公开试验,让⼤众明⽩了并不是像亚⾥⼠多德这样的⼤哲学家说的话都是对的。

选编本⽂的意图是,希望学⽣通过这篇课⽂的学习,能受到启发:我们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在⾃⼰以后的学习⽣活中能像伽利略那样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以取得相应的成功。

同时,能领略到这篇课⽂通过⼀个典型事例表现⼈物的品质的写法。

另外,课⽂通过环境描写和侧⾯描写的⽅法烘托⼈物特点的⽅法,也值得学⽣学习。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对这样的⽂章主要内容理解不难,只要⽼师在课堂上拿两个⼤⼩不⼀的铁球做这试验,学⽣就明⽩了。

但是,引导学⽣明⽩伽利略是如何分析发现了亚⾥⼠多德关于“两个铁球,同时从⾼处落下来,重的先着地。

”这句话存在错误就有点难。

要想突破这难点,关键是要引导学⽣反复读,抓住关键词理解。

另外,也要采⽤这样的⽅法引导学⽣理解⽂章通过环境描写和侧⾯描写烘托⼈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字,学会12个⽣字,理解:辩论、信奉、不容更改、真理、违背、胆⼤妄为、固执等词语。

2、了解课⽂主要内容,初步体会⽂章蕴含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初步领略⽂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物品质的写作⽅法。

过程与⽅法 1、引导学⽣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法理解⽣字词。

2、引导学⽣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主要内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妄:胡乱。
辩论 解释 胆大妄为
伽利略 17世纪著名 的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
思考 公开 试验
怀疑
推翻
反复 试验
为什么不能怀疑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呢?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四世纪的 古希腊哲学家、科 学家,被称为“最 博学的人”。
1
10
10
将两个铁球看Biblioteka 一个 整体,就是11磅重,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北京市朝阳区 呼家楼中心小学 蔡 振
这是什么建筑?
比萨斜塔
wéi
辩论 信奉 违背 解释 胆大妄为
zhí
固执 一磅 宣布
(约合0.9斤)


辩论
辪子
辩论家
口才好, 能言善辩

辨别
信奉
部首:一、大
1、供养,伺候;
2、信仰; 3、遵守。
伽利略宣布了试验结果。
伽利略(公开 说明)了 试验结果。
1
10
10
落得慢的铁球拖住 了落得快的铁球,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事实,却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

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妄、执”等生字,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1.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

(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李振——教学课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李振——教学课件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孟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李振
我会读:
辩论家 哲学 宣布 比萨斜塔


责备
固执
胆大妄为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 “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
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说一说,伽利略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读课 文的2—3自然 段,想一想为 什么人们会说 伽利略“胆大 妄为”呢?
然段,和伽利略一起找到推翻亚 里士多德“伪真理”的证据 。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说错了。
小组活动,动手试验,每个成员做两次,两只
手分别拿住一个铁球,将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
放手,观察试验结果,并试着说一说。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 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 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全 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 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 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学习伽利略不盲目迷信权威,认 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
有关系。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 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 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 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 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 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 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 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 空中落下来。一会儿, 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 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 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 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 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他说的话 也不是全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系,物体越(重),落 下的速度越(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2)。
两个铁球一样 重,但落下的 速度不一样。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 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镑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镑重的10倍”
听起来很有道理 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名话说明: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 )关系,物体越( ),落 下的速度越( )。
这句话说明: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 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 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doc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doc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材简析】《两个诙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人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人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丄多德的—•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粘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岀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來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來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半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 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冃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了。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徳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教学流程】一、感知整体,集中阅读心向,初识人物形象1 .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了(板书课题),现在就來检查检查,有信心吗?2 .读课题,读对"着(zhao)地"一词。

3.检查预习,读好课文。

(1 )读好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①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bian)论家”。

(进行“辩” “辨” “瓣”的辨析,提示“辩”的写法,并引出“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让老师很难解答” 一句。

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

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
万博公司
[单选]在下列装置中,属于内燃机的是()。Ⅰ.燃气轮机Ⅱ.蒸汽轮机Ⅲ.煤气机Ⅳ.汽油机Ⅴ.柴油机Ⅵ.蒸汽机A.Ⅱ+Ⅲ+Ⅳ+ⅥB.Ⅰ+Ⅲ+Ⅳ+ⅤC.Ⅱ+Ⅳ+Ⅴ+ⅥD.Ⅰ+Ⅲ+Ⅴ+Ⅵ [单选,A2型题]对某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促进规划的结局评价应评估糖尿病患者()A.自测血糖技能的变化B.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变化C.饮食行为的变化D.血糖控制率的变化E.饮食态度的改变 [单选]水泥厂向大气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是()。A.烟尘B.烟尘、氧化镁C.水泥尘D.水泥尘、烟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右旋糖酐每天最大用量为()。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E.2500ml [单选]HFDSC的遇险与安全频率之一是8414.5kHz,其波长是()。A、36千米B、3.6米C、36米D、无法计算 [问答题,简答题]过氧乙酸 [单选]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做接地连接须采用()的方式。A.绝缘导线B.五芯电缆线C.保护零线D.编织软铜线 [单选,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0岁。上呼吸道感染服用磺胺嘧啶。加服此药物的目的是()A.增强抗菌疗效B.加快药物吸收速度C.防止变态反应D.防止药物排泄过快E.使尿偏碱性,增加药物溶解度 [单选]电潜泵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范围是()HZ。A、30—50B、30—60C、30—80D、30—90 [单选]《合同法》的公平原则中不包括()。A.根据公平原则分配利润B.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C.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地分配风险D.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 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造福 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Nhomakorabea 试验前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 1 讲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张小菲审核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4、检查自读: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记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落地实验的背景与经过。

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 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 是1磅重的10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 量( )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 下的速度越( )快。
伽利略的疑问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 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 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 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两了个
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
总是
,铁同球时往着下地落的 与
铁球的速度 没有关系。轻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利Leabharlann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10+1>1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 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 磅重的铁球 。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话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 态度变化 会让他丢尽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信奉亚里士多德, 思想变化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 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 做。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 重量(有 )关系,物体越(重 ), 落下的速度越(快) 。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自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 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 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 最后……”叙述)
生字学习
lű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省略
亚里斯多德 两千多年前 希腊的哲学家, 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 学、医学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
默读目标: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 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文中写 出自己的感受。 2、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 ) 的科学家。
1、伽利略是一个( 善于思考的 ) 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 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 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tuō
shì
xuān
sàwàng zhí Nhomakorabea拖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我会读:
辩论 解释 比萨城 信奉 宣布 违背 固执 拖住 十磅
胆大妄为
伽利略
1564年2月15 日生于意大利比萨, 卒于 1642年1月8 日。 是伟大的意 大利物理学家和天 文学家,科学革命 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