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住在一片美丽的湖边。
一天,鹬
在湖边觅食时,发现了一只美味的蚌,便立刻飞下去抓住了它。
可
是就在这时,一只捕鱼的渔夫也看到了鹬抓住的蚌,便立刻把鹬和
蚌一起捉了起来。
渔夫把鹬和蚌带回家后,打算把它们一起煮了吃。
鹬和蚌都非
常害怕,它们互相请求渔夫放了自己。
鹬说,“渔夫大哥,我是一
只会捉鱼的鸟,如果你放了我,我可以帮你捉更多的鱼。
”蚌也说,“渔夫大哥,我可以帮你找到更多的珍珠,如果你放了我,我一定
会报答你的恩情。
”渔夫听了它们的请求,犹豫了一下,最终放了
它们。
鹬和蚌在获得自由后,各自回到了湖边。
鹬飞到湖边,开始捉鱼。
而蚌则潜到湖底,开始寻找珍珠。
不久,鹬捉到了很多鱼,而
蚌也找到了不少珍珠。
它们都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后,
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和蚌因争斗而被捕,但最终却因互相帮
助而得到了自由。
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度过难关,实现
共赢。
这也正是“鹬蚌相争”的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9.《寓言两则(鹬蚌相争)》PPT.
提示:渔夫会说 些什么?鹬和蚌之 间又会有怎样的一 番对话呢?请同学 们展开想象,把故 事续编完整。
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
作业:
•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找几个同伴,把这个故事来演一演。 • 再找几则其他寓言故事,读一读,
讲一讲。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赠送精美图标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PPT放映 设置
PPT放映场合不同,放映的要求也不同,下面将例举几种常用的放映设置方式。 让PPT停止自动播放 1.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去除“使用计时”选项即可。
让PPT进行循环播放 1.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的“设置幻灯片放映”,在弹出对话框中勾选“循 环放 映,按ESC键终止”。
40
不禁(jīn)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鹬和蚌一齐捉住了……
被渔夫捉去的鹬和蚌想:
鹬和蚌垂头丧气,
鹬心想:
;
蚌心想:
。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 次在河边相遇了。
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 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 、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 伤,让第三者得利。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国最 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 相当。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 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 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 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 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 喜,认为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而燕王派一个叫 苏代的人去求见赵王。苏代是著名的游说之士苏 秦的弟弟,他也很善于游说,只给赵王讲了一个 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 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必备3篇)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必备3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篇1蚌爬到河岸上晒太阳,鹬便伸出长嘴来啄它的肉,不料嘴被蚌壳紧紧夹住。
蚌对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在壳里回答:“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饿死。
”正在这时候,走过来一个渔翁,一手抓住鹬,一手拾起蚌,笑着说:“不到明天,现在就请你们到我的鱼篓来。
”一阵眩晕过后,鹬和蚌睁开了双眼,一张黑色的大网包住了它们,使他们无法动弹。
它们俩互相抱怨,鹬对蚌说:“都怪你,要不是你夹住了我,我们也不会被捉住啊。
”“要不你要吃我的肉,我会夹住你吗?”蚌回答道。
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阵说话声打断了它们,“老婆,今天有客人来,晚餐你就把网里的鹬和蚌宰了吧,清蒸,红烧或水煮,任你处置,”渔夫一走进屋子,就囔道。
“放心,包在我身上,我的手艺,包客人满意!”渔夫的妻子笑着说。
哎呀,这可怎么办啊,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的盘中餐啦,鹬和蚌在鱼篓里直打哆嗦。
蚌脸如土色,他颤抖着说:“老……兄,这样下去也不……不是办法,要不我们……化敌为友,一起逃出去,否则,我们俩马上就被吞进人们的肚子里啦……”鹬对蚌说:“好啊,好啊,我已经想好办法,待会就这样……”渔夫的妻子来到鱼篓边,露出了贪婪的眼神。
她把鱼篓往地下一倒,蚌就紧紧的夹住鹬的脚。
鹬带着蚌飞到高空,向大海—他们的家飞去,渔夫的妻子还呆呆地愣在那里。
黄昏,鹬带着蚌慢慢落下,蚌就把紧闭的壳打开,它不在担忧这只鹬吃它的肉,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了共渡难关的朋友了。
从这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俩的身影,一个在天上飞,一个躺在沙滩上,渔夫再也没机会捕到这对好朋友了。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篇2望洋兴叹是记载在《庄子秋水》里的故事。
秋天时山洪爆发,水奔腾而流,众多的水都汇入了黄河。
河面宽阔得连站在岸边的是牛还是马都不知道。
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河面,这时河神自得其乐,认为这是自己见到最棒的事情了。
河神看着水面,眼睛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在北海边,面朝东边看去,大海的尽头都看不到。
24.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
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 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鹬 蚌 相 争
蚌
鹬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体 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 捕吃小鱼、贝类等。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 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啄肉 夹住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筋疲力尽
不禁 (jīn)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
读课文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有谁?他 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 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 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牢牢地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 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 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 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早上暖暖的太阳照着河面,河水泛着银光,他 们 。 午后,骄阳似火,大地像火炉一样,他 们 。 晚上,月亮出来了,星星眨着眼看着大地,他 们 。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
24、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选自《战国策·燕二》。
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设计理念】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以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寓言教学,往往采用“读故事—谈道理—举例子”三部曲,偏重于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忽略了寓言本身所内在的文化韵味。
本设计意在从寓言故事出发,紧扣一个“读”字,带领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艺术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上出寓言的特点,更上出语文课的文化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并不陌生,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就已出现寓言类课文,如《狼和小羊》、《狐假虎威》。
他们对什么是寓言已有初浅的了解,知道一些寓言的基本特点,对学习寓言的方法处于起步阶段。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故事,喜欢表演,教师应从朗读入手,加强从读中悟出道理,进一步交给孩子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故事、领悟寓意,懂得为了一点利益双方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读好对话,读懂寓言。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寓言故事并阅读,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生预习课文。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了解特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
2、复习寓言的基本特点。
3、过渡: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
【设计意图:寓言是常见的文体,三年级孩子在课内课外已不是第一次见面,“鹬蚌相争”就是本课的第二篇寓言。
《鹬蚌相争》阅读及答案(精选12篇)
《鹬蚌相争》阅读及答案(精选12篇)《鹬蚌相争》阅读及答案篇1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提高大家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阅读及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
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熟计议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鹬蚌相争》阅读【参考答案】1. (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2.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20xx年广东省东莞市等中考语文试题)《鹬蚌相争》阅读【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
标题:鹬蚌相争的故事
正文:
鹬蚌相争的故事讲述了两只小动物鹬和蚌之间的争斗。
鹬和蚌在海边相遇,因为争夺一条小鱼而打起来。
在争斗中,鹬的喙啄到了蚌的肉体,蚌的壳卡住了鹬的嘴巴。
两人互不相让,最终引来了猎人。
在猎人的帮助下,鹬和蚌都被捉住了,但它们仍然争斗不休,直到它们被带到市场上出售。
这时,鹬和蚌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因为它们的争斗导致它们无法进食,而且还引来了猎人和买家的关注。
最终,它们决定和平共处,互相合作,以便在市场上更好地表现。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之间的争斗和竞争,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鹬蚌相争的故事也被用作教育人们要和谐相处,不要为了小利而争斗。
拓展:
鹬蚌相争的故事出自《庄子·外物》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鹬和蚌在互相争斗的过程中,最终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使自己更加疲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竞争和争斗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利益,合作共赢,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除了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各种文艺作品,如小说、电影、动画等。
这些作品往往将鹬蚌相争的故事作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向观众传达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 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一、谈话导入。
1、寓言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生活,也可以照见我们自己。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认识鹬和蚌吗?看图,谁想说?评:长长的嘴巴可是它的看家之宝。
评:坚硬的外壳,鲜美的肉,是蚌最大的特点。
3、鹬和蚌我们都了解了,再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师总结:鹬和蚌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争斗结果怎么样?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1、检查词语(1)这些词语都认识吗?第一行谁来读?指导:夹住读得好,我们知道“夹”是个多音字,只有在表示双层衣物的时候读jia,比如:夹袄、夹被,其他时候都读jia。
再跟老师读一读这个词。
第二行指导:喜笑颜开,瞧,他读喜笑颜开的时候笑起来了,把词的意思都读出来了,读词就要这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看这个词,毫在词典中有以下解释,在这里,它选第几种?一点也不向别人说自己弱。
一点儿也不服输。
你能读出来吗?(3)”弱”是文中的生字,它的反义词是?谁有好办法记这个字?《说文解字》中,弱指两把弯曲的弓。
在左右两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写的时候要有变化,要注意——左窄右宽打开书,描一个,写一个。
三、精读课文。
(一)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呀?生自读课文。
[鹬和蚌为什么争斗?](鹬想啄蚌的肉,蚌不让它啄,用壳紧紧夹住鹬的嘴巴)[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是渔翁得利][鹬和蚌是怎么争斗的](二)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和相争的结果我们一读就知道了。
看来这则寓言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鹬蚌是如何争斗的,自己读读课文的1-3。
同学们,再读读1——3小节,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特别精妙,拿出笔来圈一圈,划一划。
第1节:我们来看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
哪个地方你觉得写的特别好?(1)猛地采访:小鹬鸟啊,你为什么要猛地去啄蚌的肉啊?点评,瞧,一个“猛地”就写出了鹬迫不及待要去吃蚌的急切心情,你能把鹬鸟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2)急忙牢牢(点评:是呀,蚌的反应速度也很快呀!)牢牢夹住——(引导:蚌会怎么想呀?联系第一句想想。
鹬蚌相争的寓言
鹬蚌相争的寓言
鹬蚌相争,寓意是两个螃蟹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寓言源于中国古代故事中,讲述了鹬和蚌的故事。
鹬是一种食肉鸟类,而蚌则是一种貌似无害的软体动物。
两者之间的争斗,叫做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争斗时,我们经常会忽略周围的机会和危险。
以下是关于鹬蚌相争的寓言。
1. 故事源起
据说,鹬和蚌曾经是好朋友。
在一次大风暴中,它们被困在了岸边。
鹬向外寻找食物,而蚌则躲在洞里受困。
鹬拿了吃的回来,但蚌不想分一半,于是它们开始了争斗。
2. 争斗过程
争斗期间,鹬不断戳蚌的洞,而蚌则紧紧抱住鹬的嘴巴。
由于两者都无法得到优势,它们在争斗中不断嗷嗷叫着。
周围的动物们看到这个情景,十分好奇,于是聚集了过来。
3. 智者先见之明
在所有动物中,一只智慧的乌龟站了出来,提醒鹬和蚌,在互相伤害的同时,他们都忽略了危险。
渔夫很快就会来捕捞它们了。
4. 治标不治本
鹬和蚌听了乌龟的话,决定停止争斗。
不久之后,渔夫来到了这个地方,看到了鸟和贝壳。
他被贝壳所吸引,于是立刻将蚌捞起来。
5. 反思与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争斗中忽略了周围的机会和威胁时,最
终我们会失去所有的东西。
这个寓言也提醒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争吵,更关注资源的利用和机遇的把握,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6. 结语
鹬蚌相争,渔夫得利的寓言,告诉我们应该要保持着对机会和威胁的
关注,切勿眼高手低,争得末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寓言《鹬蚌相争》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
苏代对惠文王说:“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
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
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睡来。
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
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
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寓言故事《老鼠与捕鼠笼》老鼠钻进厨房里箱倒柜四处搜索,想寻找些食物充饥,可是周围空空如野,什么可吃的东西都没有,老鼠有些失望。
突然两眼一亮,它发现墙角处一个铁笼子里随风飘来一丝肉香味。
近前一看笼子里放着一块香喷喷的卤猪肉。
老鼠警惕地四处张望,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它围着笼子左转右转前后观察,只发现一个进口,心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呢?终于明白了。
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
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
它的肉。
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原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望洋兴叹
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
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
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
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2020
感谢 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 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 这河滩上!”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古人懂应用这个道理:
❖ 两虎相斗 《战国策》
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一个人而打起来, 管庄子想去刺杀老虎,管与阻止说:“老 虎是残暴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食。现 在两只老虎为吃人而斗起来,小的必然死, 大的必然伤。你等着去杀那只受伤的老虎, 就等于一下子刺杀了两只老虎。没费刺杀 一只老虎的力气,而有了刺杀两只老虎的 名声。”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 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 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鹬和蚌都是抢食者,而渔夫则是不 用动手,把打累了的鹬和蚌抓起来 的不劳而获的人
❖思考:为什么鹬蚌 互不相让呢?
❖ 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 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 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 威胁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有组词近反义词、《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答案)
寓(寓言)愚(愚蠢) 宋(宋国)宏(宏伟) 则(两则)侧(侧面)测(测量) 焦(焦急 )瞧(瞧一瞧) 疲(筋疲力尽)破(破坏)波(波浪)坡(山坡) 彼(彼此)被(被子)玻(玻璃)披(披衣服) 勃(兴致勃勃)渤(渤海 )脖(脖子 ) 闷(纳闷)闲(空闲)闭(闭嘴)闪(闪光) 枯(枯死 )估(估计)故(故事)姑(姑娘) 弱(弱小)羽(羽毛)
yù
bà nɡ
鹬 蚌相争
告诉我们:互相争斗,反而让别人得利。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yù蚌bànɡ相争 河蚌bànɡ 啄zhuó肉 毫不示弱ruò 筋疲pí力尽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得意洋洋 河滩 威胁 拔不出来 相持 渔夫 不禁 捉住
寓yù言两则zé 揠yà苗助长 宋sòng国 焦jiāo急 筋疲pí力尽 兴致勃bó勃 纳闷mèn 枯kū死 鹬yù蚌bànɡ相争 河蚌bànɡ 啄zhuó肉 毫不示弱ruò 筋疲pí力尽 巴望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纳闷 鹬蚌相争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一大截 农夫 禾苗 白费 得意洋洋 河滩 威胁 拔不出来 相持 渔夫 不禁 捉住
③回到家里,他兴致勃bó勃地
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 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
了一大截!”
④他的儿子很纳闷mè n ,第二 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
枯kū死了。
yà
揠苗助长
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
求成,反而坏事。
寓yù言两则zé 揠yà苗助长 宋sòng国 焦jiāo急 筋疲pí力尽 兴致勃bó勃 纳闷mèn 枯kū死 巴望 一大截 农夫 禾苗 白费
请同学们思考寓意: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yù
bà nɡ
鹬 蚌相争
鹬蚌-《鹬蚌相争》课文原文
鹬蚌-《鹬蚌相争》课文原文第一篇:鹬蚌-《鹬蚌相争》课文原文鹬蚌-《鹬蚌相争》课文原文鹬蚌相争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轻轻吹来,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阳光明媚,水鸟飞来飞去,河蚌们争先露出水面,爬到沙滩来享受阳光。
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两片壳,和暖的阳光照在它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地,河蚌在沙滩上竟做起美梦来。
身边,鹬鸟们踱着方步,这儿一嘴,那儿一嘴,在寻觅着美食。
鹬蚌一只鹬鸟走到河蚌身边,看见河蚌那鲜嫩的肉,禁不住口水直流,就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河蚌痛得”哎哟“一声,急忙关闭两片壳,鹬鸟的长嘴还没来得及取出来,就被蚌的两片壳紧紧地钳住了。
河蚌既怪鹬鸟打断了自己的美梦,更怪它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居然想吃自己的肉,它越想越气,于是,把鹬鸟的嘴钳得更紧了。
鹬鸟用尽全力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嘴,也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这河蚌。
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鹬鸟好久没吃东西,饥肠辘辘。
忽然灵感来了,它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于是说道:“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鹬鸟深知河蚌是要喝水的,长期离开水就会受不了。
鹬鸟对自己的一番话暗自得意。
河蚌本来就十分生气,一听鹬鸟这挖苦话,心里更加不高兴了,就对鹬鸟反唇相讥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河蚌和鹬鸟互不相让,怒目相视,都好像要把对方吃掉一样。
鹬蚌太阳渐渐投入了大山的怀抱,别的河蚌纷纷钻进河里去了,其他鸟儿也忙着归巢。
这时,从船上走下一个渔夫,他看见了河蚌和鹬鸟,走过去,轻而易举地把它们捉住了。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第二篇: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蚌、啄”,会写“弱”。
2、通过想象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筋疲力尽”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鹬蚌之间的对话。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住在一片湖边。
一天,鹬在湖边觅食时,发现了一大片美味的蚌。
它立刻飞了回去,告诉蚌说,“我发现了一片美味的食物,我们一起去吃吧!”蚌听了很高兴,便和鹬一起飞到了湖边。
当他们来到湖边时,鹬立刻俯身啄食,而蚌却害怕被鹬吃掉,便缩回了壳里。
鹬吃得很饱,看到蚌还在壳里,便对蚌说,“你为什么不出来一起吃呢?这么美味的食物,你也应该尝尝才对。
”蚌却说,“我怕被你吃掉,所以不敢出来。
”。
鹬笑了笑,说,“你放心吧,我是你的朋友,不会伤害你的。
”蚌听了这话,便慢慢地从壳里伸出头来,和鹬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食物。
就在他们吃得正欢的时候,突然一阵风吹来,湖水变得非常湍急。
鹬因为飞行能力强,立刻振翅飞走了,而蚌却因为不能移动,被困在了湖边。
湖水越来越涨,蚌被水淹没了,最终遇难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鹬和蚌因争食而起了争执,最终却因为贪食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故事中的鹬和蚌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婪和狭隘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如果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共同合作,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心而伤害了别人。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度过困难,实现美好的未来。
这个寓言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心而伤害了别人。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度过困难,实现美好的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这个故事中的鹬和蚌一样,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愿我们都能懂得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友爱和合作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干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你就会饿死。
”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这时一个渔夫走来,于是渔夫便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山鸡武镜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
曹操特别宠爱他,想立他为继承人。
有一年,南方献给曹操一只极美丽的山鸡,可是它在殿堂上不肯鸣舞。
众人束手无策,认为请曹冲来也许有办法。
为什么这五六岁的孩子受人器重呢?前不久,孙权送来一头大象,北方人从未见过,很想知道它的重量,就是没法称。
曹冲在边上如此这般说了一通,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就吩咐按曹冲的办法去称。
曹冲命人把大象牵到空船上,看船吃水有多深,在船舷两边刻上记号。
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去,再拿粮包、石头装到船上,装到刻记号的地方为止。
曹冲再让人把船上的粮包、石头分别点数,过称。
这些东西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现在曹冲被请到殿堂上,他一看到山鸡,就命人取一面铜镜来。
山鸡在铜镜前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
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
朝三暮四:《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他对猴子说:“生意越来越差了,为了不让你们挨饿,从今天开始,一律按照朝三暮四的标准供应栗子: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
”猴子听了都生气了。
猴子们乱成一团,强烈反对主人的做法。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猴子们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耍猴人朝四暮三的供应方案。
其实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每天结果都一样,猴子的态度却迥异,这群猴子真是一群傻蛋!也许,我们都会嘲笑猴子当初为了“朝三暮四”而激愤,后来却又为了“朝四暮三”而高兴,我们会笑它们分不清3+4和4+3都是一样的结果。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精选4篇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精选4篇《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文字简约,通俗易懂,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鹬蚌相争》课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鹬蚌相争》课后反思一《鹬蚌相争》是我到实小后准备的一节汇报课。
为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再加上面对的是一班完全陌生的学生,所以上课前心里多少有点紧张。
还好,踏上讲台后,人忽然轻松多了。
个人感觉上得不是太好,有点乱。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引入部分太长,有同事帮我算了一下时间,差不多花了8分钟,教师口述后再观看动画,不仅内容重复。
而且浪费了时间,造成后来时间不够。
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师的点评还不到位。
(这也正是我苦脑的地方)3、对于重点词“毫不费力”处理得不太好,未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4、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这环节放在课本剧的表演后显得有点脱节。
科组建议再读课文后即引导学生说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来。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二《鹬蚌相争》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
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
在备课时我回忆起了孙老师执教的《学弈》一课,也是一篇文言文,教学效果很好,我也进行了尝试。
文言文语言简练,有着特殊的魅力。
因此应该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美。
本节课我也大量地安排了读的环节,比如:理解之前的听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断句停顿,读出语气,学生练读,读流畅。
表面看来学生会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读出了一点“古味”,但仔细再学生的读中缺少点什么,那就是语气。
学生朗读的语气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感悟,在正式讲课后我让学生理解了意思之后再指导读,那么读的语气就鲜活多了。
所以要把读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尤其注意不要把对读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应培养学生自悟自读的能力,这样学生读的能力才会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对话话题
1、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影片)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段影片播放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寓言------《鹬蚌相争》。
(齐读课题)
2、交流认识“鹬”与“蚌”:
师:同学们真能干,“鹬”和“蚌”字读得都很准,你们见过“鹬”吗?
生答。
师:来看看鹬,(看图画)长什么样呀?它生活在哪里?爱吃些什么呢?(嘴细长,腿长;浅水边和水田里;小鱼、贝类、昆虫等。
)生答。
师:蚌见过吧,它用什么来保护自己?(观察图画)
3、教学“争”
师问:“争”是什么意思?
生答:争吵、争斗等。
(板书:斗、吵)
师述:这是会意字。
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像两人
争一样东西。
(板演)这个争除了行动上的争斗,当然也有语言上的争吵。
4、课文中有一句话就说出了“鹬蚌相争”的意思,迅速浏览课文,看谁第一个
找到。
“争”在这一句中的意思就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鹬和蚌因什么而争?怎么争的?结果怎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力争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出示字词:课文中词语能正确读出来吗?试试看。
指读,正音
强调儿化音:壳儿
多音字:夹、禁
集体读
3、课文能读好吗?同座位你听我读,我听你读,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三、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师引: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鹬蚌争斗时的情景吧!请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
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个读)
2、出示:“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思考:此时此刻,河蚌正在
想什么?
3、出示:“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壳儿合上,
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
(1)猛地:动作迅速,非常干脆。
(谁来读一读)
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猛地、急忙、牢牢)你还从这三个词里感受到什么?
(动作迅速,非常干脆、毫不示弱、互不相让)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互不相让。
(2)师引:鹬出嘴如此之快,情况万分紧急,蚌来不及说任何话,马上作出反击。
(观察图画):
(3)指导朗读:呵呵,此时的鹬和蚌已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二)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师引:还从哪里看出它们互不相让?再读课文第二、三段。
生答:他们还在争吵!
2、出示: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师引:是呀,瞧这两位,行动上互不相让,语言上也互不相让。
谁能说说,什么叫威胁?
生答:用武力恫吓他人。
师问:鹬用什么来威胁蚌?(生答:干死)
指导朗读:确实,河蚌离开了水是活不了多久,这个威胁够厉害的。
谁来读出威胁的语气?(生读:个别读,齐读)
师问:鹬以此相威胁,原指望什么?
生答:河蚌会松口。
没料到----
4、出示: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引:河蚌肉在鹬的嘴里,鹬又以干死河滩相威胁,面对这双重威胁,河蚌为何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生答:你干死我,我就饿死你。
师问: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作者为什么在这加上“也”字?
(如答不上来,再读鹬的话,听了这话,河蚌是否清楚自己如果不松开壳儿,结果会死去?那这儿用“也”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看来,河蚌也是孤注一掷,不顾一切,决定以---死相争了。
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5、师引:这二位毫不示弱,互不相让,它们都威胁着对方,可唯独忘记了谁?
再读二、三段,好好思考一下。
生答。
(只顾争斗,忘记了自己的利益)
6、出示: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课件)
(1)交流。
(2)小结:死到临头了,还是互不相让。
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鹬和蚌还有力气吗?它们已经筋疲力尽,可仍然不愿服输。
鹬蚌如此相争,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指读第四自然段。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出示插图:渔夫是什么表情?
谁让渔夫说句话。
鹬是在天上飞的,蚌是在水中游的,平时要抓住他们可不容易,而渔夫轻而易举就全抓住了,这就是因为鹬和蚌互不相让,拚死相争啊!难怪书上说:(齐读)这就是它们相争的结果。
看看渔夫手中的鹬和蚌,你们认为他们傻不傻?啥在哪里呢?(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
)此时的鹬和蚌,听了你们的提醒,会说些什么呀?
出示填空:鹬说:“————————————————————。
”4、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5、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师:你怎么知道的?师:你真聪明。
能从故事中就知道这一成语。
6、介绍八字成语:这个成语就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阅读。
1、师述:那你们知道吗?在2000多年前,就是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呢!哟,看大家的表情,还有很多同学不相信。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这本书,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看一看这件真实的历史事件。
(看动画)
2、这篇课文不长,只有200多字,而西汉的刘向在《战国策》中只用了59个字,就把意思全表达出来了。
这是原文,读一读吧!教师带领学生读,初步感受古文的精炼。
出示:鹬蚌相争《战国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注释:曝—晒太阳。
钳—夹住。
喙—鸟嘴。
谓—告诉。
3、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老师向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有一本是外国的《伊索寓言》。
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趣味,读出智慧。
4、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