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呼吸作用》word教案一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生物的基本特征”中,第2节“呼吸作用”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知识点。本节主要介绍了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理过程,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呼吸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等。
2.详细讲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课本插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运用生物学术语解释呼吸作用的关键概念,如细胞呼吸、线粒体等,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
2.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参与度
案例中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这些手段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的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问题导向,培养科学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学会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呼吸作用的相关概念,如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具体表现,如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产生等。
4.掌握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2节呼吸作用(第1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植物的生命活动使用。
有机物的分解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完成的,因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本节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演示实验来研究植物的呼吸现象,认识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本节内容应联系以下知识: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里的能量也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这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
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
这一部分既是对前面探究性活动的拓展和提高,也为学生在后续活动中参与其他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光合作用的多个验证性实验的讨论分析,已经对实验的设计有了初步认识,并对化学知识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已有知识将相关方法迁移到本节实验设计中。
对于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引导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核心素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本节内容即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在生物体内细胞通过分解糖类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形成呼吸作用的概念,并能够知道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各个探究活动与生活实例相联系,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时安排成两个课时完成。
第1课时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呼吸作用的存在,并明确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作用场所,初步建立呼吸作用的概念;第2课时通过对呼吸作用的深入分析,明确呼吸作用存在的广泛性,并通过对呼吸作用的总结,尝试用公式表现呼吸作用原料和产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从而认识到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对植物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2. 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引导 students 提出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共同学习和进步。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呼吸作用的可能作用。例如,提问“呼吸作用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3.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让学生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 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实质。使用清晰的PPT或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呼吸作用的相关概念。
5. 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方式下学习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能够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 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呼吸作用》word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呼吸作用》word学案年级:七科目:生物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学习目的1、观看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明白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重点1、植物的呼吸现象。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学习方法实验法,观看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结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自主学习活动1、种子萌发时吸取氧气讨论:1、说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2、什么缘故将实验装置放到温顺环境中?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活动2:种子萌发时开释二氧化碳讨论:1、说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活动3:种子萌发时开释能量讨论:1、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2、煮熟种子什么缘故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活动4: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1、结论:用新奇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时,都能观看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说明:。
2、呼吸作用的原理:。
3、呼吸作用的概念:。
4、呼吸作用的意义:。
小结:课堂自测:1.有机物的分解是通过(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取作用2.取甲、乙两个瓶子,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两瓶分别用橡皮塞塞严,放在温顺的地点。
一天后把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内,观看到( ) A.甲瓶火焰熄灭,乙瓶不熄灭B.甲、乙两瓶火焰都熄灭C.甲瓶火焰不熄灭,乙瓶熄灭D.甲、乙两瓶火焰都不熄灭3.把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会较快熄灭,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吸取了氧气B.光合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吸取了氧气 D.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4.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人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5.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与甲瓶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2022年北师大版生物七上《呼吸作用》教案
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二、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演示实验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演示实验三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介绍活动的原理提出设问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
因此,课文中提出三个讨论题。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引导学生判断出甲瓶里缺少氧气,但不能得出“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
为什么不能得出“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如何验证种子呼吸必然释放二氧化碳呢?都是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演示“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实验时,在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引导思考甲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热量从何而来?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打下基础。
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前先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的质疑性问“谁也离不开谁!”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帮助学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d.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提到学生在运动后为什么会感到呼吸急促,植物在夜间为什么会释放二氧化碳等,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
2.通过展示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对呼吸作用产生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2.了解呼吸作用中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的原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呼吸急促、为什么植物晚上会释放二氧化碳等。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环保和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呼吸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呼吸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3.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呼吸作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化学过程中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讲义、课本;2.定义卡片、图片、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定理卡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呼吸作用:生物体将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人类呼吸系统结构和技能。
2. 学习本轮课内容讲解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呼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在呼吸作用中,氧气与食物中的糖进行了反应,产生能量同时也产生了二氧化碳,此时二氧化碳和血液中的碳酸在肺部呼出体外。
吸气:呼吸道中的空气含有较高的氧气浓度。
呼吸作用中,人体会吸入空气,氧气进入血液,在体内与食物中的糖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 案例解析通过案例解说,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呼吸的重要性。
4. 归纳总结通过讲解和讨论,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五、课堂练习解题思路:1.人的呼吸方式是什么,与无机物质的关系有哪些;2.什么是呼吸作用,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3.熟悉人类呼吸系统结构和技能;4.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六、作业布置通过考查测试,评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分析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诊断通过登记档案,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问诊方案。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次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积极的准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理解细胞内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掌握常见呼吸肌的分布与功能;•能够简单地识别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教学重难点:•呼吸作用的细胞内过程;•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识别。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首先给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呼吸?有什么意义?一般会有同学回答:呼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新鲜;呼吸可以让我们把氧气带进来,把二氧化碳排出去。
然后教师给出合理解释。
第二步: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将空气中的氧气和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一项基本生命活动。
人类和动物需要呼吸来获得氧气,以进行细胞呼吸(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同时,也需要将旧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三步:呼吸作用的过程1.外呼吸:氧气从口鼻进入体内,进入肺泡,然后被血液吸收。
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从血液中排出,进入肺泡中,最后从口鼻呼出体外。
2.内呼吸:氧气通过血液和红细胞进入各个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被带到肺泡中排出体外。
第四步:呼吸肌与运动•呼吸肌主要包括肺部周围和腹部的肌肉;•颈部和腹部的肌肉运动会影响呼吸,可以用这种影响来诊断呼吸疾病。
第五步:讲解呼吸道疾病及处理方法这一步需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里只列出部分比较常见的疾病:1.哮喘: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用药器给药等。
2.肺炎:咳嗽、胸闷、胸痛、发热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3.慢性阻塞性肺病:气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戒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第六步: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关系在最后一步,可以让学生对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一点进行讨论。
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与空气污染相关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讨论这种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能量的释放,以及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
3.学会运用所学的呼吸作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运动后的呼吸加快、植物在光照不足时生长缓慢等。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呼吸作用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呼吸作用的关键步骤和产物。
-简答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2.设计一项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温度、光照强度等)植物或小动物的呼吸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呼吸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呼吸急促,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呼吸有关的知识。”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些植物在光照不足时长势缓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光照不足时长势缓慢?这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3.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短文要求:内容真实,语言流畅,能体现出呼吸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针对课堂讨论的内容,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5.总结反思,拓展提高:在课堂尾声,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此外,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2《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参与作的布置,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运动后会感到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运动中获取能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吸作用。接着,我会简要回顾光合作用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4.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和反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呼吸作用知识的学习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呼吸作用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喘气、为什么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生物:5.2《呼吸作用》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
第2节呼吸作用《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肺通气的过程,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组制作呼吸运动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2、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科学探究形式,通过模拟制作的探究活动,构建平等、愉快、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引导探究,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
3、学法:亲身体验、讨论、交流、模拟制作。
4、通过学生演示、测量、提问、抢答、合作、游戏等活动,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1.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
2.引导探究,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
教学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力图将教材资源(呼吸作用概念,呼吸运动模型);生活资源(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亲自经历过的);媒体资源(网上下载的录像,杂志和书中获得的知识);再生资源(课堂上随机产生的,老师根据学情拓展的,根据教材创生的模拟探究)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快乐人生三句话。
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出新题通过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课题。
二、观察质疑探究发现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录像]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根据画面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呼吸作用教案
呼吸作用一株植物,在不断的进行光和作用,产生有机物、放出氧气的同时,组成植物体的细胞也要不停的吸收氧气。
因为,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进行呼吸是生物体“活着的”一个标志,所以,不止是动物,任何植物体为了进行正常的功能,也都要呼吸。
教学衔接本部分内容应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有关物质、能量的变化;使学生加以区分,最终形成一个辨证统一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言的设计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做好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
可提问:(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可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
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
为了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教师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1)选择什么材料做实验好?一棵树,一株小草或是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种子。
(2)选择实验场所:在开放的空间(如教室)做实验,还是在密闭的容器里(如广口瓶)做实验?为什么?(3)怎样才能检测02含量的变化?(O2可助燃,缺02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4)怎样才能检测CO2含量的变化?(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教师可演示:口含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混浊)(二)教学过程一.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实验一】植物呼吸时吸收O2取两个广口瓶,甲瓶内放入活的萌发的玉米种子,乙瓶内放人用开水烫死的玉米种子,密封后放到黑暗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想一想,为什么要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另取一个空瓶为丙瓶,密封后也同甲、乙瓶一样处理。
新北师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节 呼吸作用
第2节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2、能区别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
3、能说出呼吸作用和意义,分析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呼吸的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以导学、自学、助学为基本模式的问题解决为主的参入式教学法。
2、以多媒体辅助的小组内观察、探究式学习法。
四、设计思路
呼吸作用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过程。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总体思路是以导学提纲导学,以提供给学生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材料让学生来实验为途径,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点拨,多而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
在“导学、助学、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5.2 呼吸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2节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2.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教学难点】1.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2.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
考虑到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实验、对比、讨论和综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1.提前2天浸泡种子,用于演示实验;2.两杯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一个注射器,一根洁净的玻璃管,2个保温瓶,烧杯、漏斗、烧瓶、蜡烛等;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呢?为什么冷藏的蔬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为什么花盆的底部要有洞呢?为什么卧室里不宜摆放植物?为什么人下到储存蔬菜地窖有时会晕倒?绿色植物除了光合作用以外,为了自己的生长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引出本节课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二、讲授新课、传授知识。
植物的呼吸作用虽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亲自做几个实验,就一定能揭开呼吸作用的奥秘。
在学生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引入第一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出示实验材料,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请各组推荐代表报告本组的设计方案,选出最佳方案实施实验。
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1.请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2.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从而得出结论:植物呼吸要吸收氧气。
(板书)在进行第2个演示实验前进行一个有趣的铺垫实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杯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请两名学生上台操作,甲用玻璃管向A杯吹气,乙用注射器向B杯打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阐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模仿完成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爱惜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探究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习平台。
让大多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做、讲、听、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
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感受呼吸作用的存在,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及知识处处和生活相联系的道理。
但要注意,在新教材和新课改中,学生对探究实验缺少基础培训,要确保课堂内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要事先进行实验操作,以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一定的了解,加之上节课有种子呼吸实验的基础,教师采用课前指导实验的方法都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配以课件的动画效果,激发兴趣竞赛的方式引起竞争,必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假如我们把嘴闭上,把鼻子捏紧,会有什么感觉?生:上不来气儿。
生:很难受。
师:这说明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如此呢?本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板书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种子的呼吸是在细胞中进行的,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的细胞是否也能进行呼吸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上节课自己设计的实验,准备好材料进行实验,让事实来说明吧!(屏幕出示:祝你成功!)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实验。
(学生兴致勃勃,气氛热烈)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如实地展示给大家。
小组汇报交流:第一小组发言人:我们组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菠菜叶,要证明的是叶的细胞能进行呼吸,分三个试验。
实验一: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新鲜叶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叶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发现燃烧的火柴在甲瓶中熄灭,在乙瓶中燃烧正常,说明甲瓶中缺少氧气。
由此证明叶的细胞呼吸时吸收了氧气。
实验二:我们将等量的新鲜绿叶和煮熟的叶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黑色的塑料袋内密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夜后,用塑料吸管将袋内的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甲塑料袋中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乙不变,由此证明叶细胞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三:将等量的新鲜绿叶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叶子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插有温度计的保温瓶中密封一夜后观察,甲瓶温度达到28C,乙瓶是25C,说明叶子呼吸时释放了热量。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组的结论是叶细胞能进行呼吸(学生鼓掌)。
师:非常棒!将你们的结论写到黑板上。
第二小组发言人:我们组要证明花的细胞能进行呼吸,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菊花。
我们也是通过三个实验来完成的,把新鲜菊花花瓣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花瓣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密封(三组实验中每个实验都包括甲、乙两个瓶子),在温暖的地方保存一夜后,通过与第一小组方法相同的第一个实验,甲火柴熄灭,证明花的细胞呼吸时吸入了氧气。
第二个实验与第一小组的不同,我们是用两个输液瓶作容器,用注射器抽取输液瓶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结果是甲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没变,说明花的细胞呼吸时释放了二氧化碳。
第三个实验与第一小组的方法相同,甲的温度是27??9C,乙是25C,甲比乙高,说明花细胞在呼吸时释放了热量。
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组的结论是花细胞能进行呼吸。
第三小组发言人:我们组要证明根细胞能进行呼吸,选用的是大葱的须根。
同第二小组的方法相同,同样是通过三个实验来完成的,第一和第三个实验均获成功,只是我们的第二个实验出现了问题,甲、乙两瓶石灰水都变浑浊了,但我们发现注射同样多的气体,甲比乙更浑浊,说明甲瓶内二氧化碳的气体浓度大。
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可能是乙瓶内的须根没有被沸水完全烫死的缘故。
但我们也可证明根细胞呼吸时释放了二氧化碳,课下我们会重做这个实验。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第四小组:证明茎的细胞能进行呼吸(略)。
第五小组:证明果实的细胞能进行呼吸(略)。
师总结:这几个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家做得这样成功是老师没有想到的,这都是我们团结合作的结果,我在这里对各组同学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师生鼓掌)师导:通过各组的努力,我们得到如下的几个结论(教师指黑板),从这几个结论中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生: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
师引伸:很好!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如果某一个器官的呼吸受到阻碍,必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应用:老师这有两盆花一直生长不好,一盆土壤板结,一盆浇水过多,为什么这两种情况花都生长不好呢?应该怎样挽救他们?(教师出示两盆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 A :土壤板结或浇水过多都会影响根的呼吸,所以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学生B:板结的应该浇水松土,让土壤中充满空气,这样根才能正常地呼吸。
学生C:浇水多的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处,让水尽快蒸发。
学生D:用吹风机吹,干得快。
(学生笑)师: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这两盒花就交给你们四个同学,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精心培育下,他们一定会健康生长的。
过渡:植物呼吸时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吸入体内的氧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总结。
师播放一段自制的动画(重复播放:手枪中射出的氧气在击中有机物后,有机物发生爆炸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有机物中间红色的能量块释放出来)。
学生总结: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师: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请大家仿照光合作用的公式,能否将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后,在投影下展示确认。
师导:那么我们根据公式和动画用语言描述一下,究竟什么是呼吸作用呢?生: (呼吸作用的定义)略。
师讲: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一部分用于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如根吸收水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我们讲完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A :我知道了植物和人一样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学生B :呼吸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学生C:我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学生 D :从几个小组的实验中,我发现果实的呼吸现象最不明显,最微弱,所以也最能长时间保存。
师:你很善于发现问题,你愿意用实验来证明,并把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吗?(学生点头)学生E:老师,我觉得不是绿色”的植物也能进行呼吸,所以呼吸作用”的定义中“绿色”应去掉。
(学生对此发生争执,师引导辩论)师:我很欣赏你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也赞同你的观点,我们一起把这个建议寄到编辑部好吗?师:老师也有个问题,白菜长在地上能够呼吸,砍下以后还会不会呼吸呢?生:砍下后也会呼吸,因为它的地上部分还没有死。
师:呼吸就会消耗有机物,所以我们在贮藏的时候要尽量减慢它们的呼吸,减少营养消耗。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感到你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就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做一些练习。
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拓展延伸(大屏幕)简答:白菜为什么要散开而不成堆摆放?(配合图片)讨论1: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贮藏蔬菜会更好?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例子推理:甲、乙两地生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经调查, 在甜瓜生产季节,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详见下表: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甲地的甜瓜为什么比乙地的甜?师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竞赛得分画的笑脸完整程度评出优胜组。
结束语: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对植物更加了解,希望同学们要爱护它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和我们人类共呼吸!〖教学反思〗从本学期开始,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重新定位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向科学素养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本着新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中发扬合作精神,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探索;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在探究中学会质疑。
看到学生准备实验时积极的热情、匆忙的脚步、认真的神态,听到课堂上成功时那忘形的欢呼,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是课改让“薄弱生”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萌生学习的渴望,使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使我的课堂更热闹起来。
新课改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有的同学说:“不是绿色的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应把呼吸作用概念中的,绿色?去掉。
”我引导学生辩论,对他的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表示欣慰,并鼓励他把这个意见寄到有关部门。
还有人提出证实植物六大器官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果实最不易成功,由此认为果实的呼吸最微弱,最好保存。
我说:“你愿意用实验来证实,并把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下课后,很多同学问我:“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再做这样的实验?”从他们那渴望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可,学生的这种热情更增强了我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信心。
但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以后改进和完善。
比如说:课堂时间有限,一些充分展现学生才华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受到限制,课堂不能充分放开;对课堂时间控制不准;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教学点评〗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和潜能,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自己的实验,认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且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教师善于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和勇气,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调动所有的感官协调运作,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东西。
此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STS 教育,教师不但端出两盆花(一盆土壤板结,一盆浇水过多)让学生分析生长势不好的原因,如何解决,还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