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体系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养老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养老金不足、养老医疗保障不完善、养老机构不足等。

本文将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老金不足是中国养老问题的一个普遍现象问题分析: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养老保险体系的漏洞和养老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这些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有限,并且离退休人员可以领取的养老金金额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对策建议:为了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

此外,应该增加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的保障。

政府可以推行退休后的就业政策,盘活老年人的劳动力,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二、养老医疗保障不完善,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问题分析:在中国,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不够公平,导致老年人看病困难,医疗费用负担重。

健康的老年人也存在着长期护理的需求,这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对策建议:在养老医疗保障方面,政府可以提高养老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增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让老年人在医疗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

另外,可以大力发展日间照顾、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有效的长期护理服务。

政府还可以推出医养结合的模式,促进医疗和养老的有机结合,提高服务水平,解决老年人养老医疗难题。

三、养老机构不足,缺乏合适的养老场所问题分析:中国的老年人口增多,但是养老机构的供应短缺,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数量急需更多的适老化住宅和养老机构。

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这使得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的居住体验和服务质量较差。

对策建议: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号召银发产业建筑,引入社会管理企业。

通过政府和社会混合模式,建立具有中华特色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这些设施应该集住宿、医疗、养老、康复等于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住宿、饮食、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最新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最新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国内几大养老模式研究和利弊分析摘要: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老年抚养比为14.3%;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17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16.9%。

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一、居家养老1、定义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

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

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2)子女在护理方面的负担很重,加上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照顾老年人,因此老人精神上难以获得慰藉,健康上得不到有效护理。

(3)现在的空巢老人将近一半,很多居家养老基本处于老人自我养老的窘状。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养老体系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期为解决养老难题做出贡献。

二、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1. 养老金缺口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步入退休年龄。

然而,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却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长期以来缴费不足以及退休人数增加等原因,导致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

这给许多退休人员带来了经济困境和生活压力。

2. 养老服务不足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建设和发展社区养老机构,但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城市地区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象。

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连基本的养老设施都缺乏,给特殊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带来极大的困扰。

3. 养老制度分割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多层次、多种形式等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不同城市、不同职业甚至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的退休人员享受的待遇差距很大。

这给公平性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4. 养老观念与传统文化冲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变革,子女独立意识增强,养儿防老思想逐渐淡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独立生活或离开家乡发展事业。

这使得许多年长者失去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加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负担。

三、工作建议1. 增加养老金缴费比例和期限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建议适当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和期限,以保证养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对未缴费职工的追缴力度,避免制度漏洞导致恶意逃避责任。

2. 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与覆盖面,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务。

在农村地区建设家庭式或小型养老院,满足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

3. 优化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均等化,建立统一而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养老现状备受关注。

以下是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

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面临养老问题的挑战。

二、养老财务保障问题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现行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赖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然而,由于职工工资低、就业不稳定等因素,许多人的养老金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日常开销。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养老金收入普遍较少。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在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但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

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护理院等设施不足,致使广大老年人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和关怀。

此外,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四、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传统的三代同堂结构解体,中国家庭对养老责任感的压力加大。

在过去,子女们通常会照顾年迈的父母,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子女们独立生活的趋势,许多老人面临被抛弃、孤独和贫困。

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五、养老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体现了敬老、孝顺、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正在逐渐衰退。

许多年轻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逐渐冷淡,导致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情感上的压力增加。

六、政府对养老的关注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中国政府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养老金水平、建设养老院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等。

然而,由于问题庞大且复杂,政府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养老财务保障、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和养老文化缺失等。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共同构建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

中国养老金制度和结构分析及建议

中国养老金制度和结构分析及建议

UAN ZHUO LUN TAN圆桌论坛Y- 17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

主要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

①基本养老保险。

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最为重要的支柱,是按国家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②职业养老保障,又称企业年金。

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③个人养老保障。

是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分析(一)第一支柱占比过高我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发展不均衡,养老重担绝大部分要由第一支柱承担。

截至2018年末,第一支柱规模79441亿元,占比79.19%;第二支柱规模20870亿元(其中职业年金规模源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艺在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9上海峰会的发言),占比20.81%;第三支柱规模约7000万(2019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太保集团周燕芳表示,2018年共有16家保险公司开展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累计实收保费约7000万),占比甚微。

(二)社会老龄化严重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开始下降,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

由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公共养老体系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实施的是现收现付制,目的是通过养老保障基金在在职和退休职工之间的调剂来做到社会的再分配。

我国各个省份的抚养比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看到,随着年份的增加,抚养比持续下降,截止201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中抚养比已下降到2.65,如果具体到省份可以看到在2016年就有9个省市的抚养比低于2,这也就意味着该地区收支不平衡的压力进一步扩大。

(三)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小,收益率低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可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参与境内与境外的投资,资产配置的范围非常广泛,自运作以来,过去19年间年化收益率达到了8.4%。

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资源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国养老资源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养老资源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现状1. 养老设施不足:目前,中国的养老设施总体而言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

养老院、护理院等公共养老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

2. 人才缺口严重: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是当前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的一大问题。

专业护工、康复师等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养老金制度亟待完善: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养老金待遇偏低、制度不够灵活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同时也影响了养老资源的发展。

二、未来趋势分析1. 家庭养老模式的兴起:随着家族结构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未来中国将出现家庭养老模式的兴起。

这意味着养老服务将更多地回归到家庭,家庭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养老资源。

2. 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随着老年人人口规模的增加,养老服务需求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未来的养老资源发展应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社交交流等方面。

3. 科技与养老资源的融合:未来,科技将在养老资源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化养老设施、远程医疗、虚拟现实技术等将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4. 社区养老的重要性:社区养老将成为未来中国养老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设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更周到的关爱和服务。

三、养老资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推动养老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2. 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加大对养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养老市场现状分析1.1 人口老龄化加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

1.2 养老服务需求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养老服务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

1.3 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养老市场潜力巨大,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养老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二、养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1 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养老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并存。

2.2 互联网+养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养老将成为未来养老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养老服务。

2.3 品质化养老服务未来养老市场将趋向品质化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包括专业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

三、养老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机构建设滞后,面临着服务不足的问题。

3.2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权益保障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风险。

3.3 养老服务费用高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费用相对较高,部份老年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四、养老市场发展建议4.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养老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4.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4.3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养老市场未来展望5.1 养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几年内,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在设计混合体系方面是用 w 来作为工资收入,其中的税率是 θ,分成两个部分的费用交纳体系,其一为统筹账户的进入;其 二为个人账户的进入。统筹比率以σ来表示,当δ=1 时,说明现
- 26 -
[2]
收现付制是纯粹的,当σ=0 时,说明现收现付制是基金制体系 。 将现收现付制作为基本点,人们交纳的所有保险费是退休时
2011 0.477 9.60
9.10
1.60
2012 0.474 7.20
8.30
1.30
二、建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模型 养老保险供给方面处在较大规模报酬的时期下,在供给的曲 线方面是以水平形势为主。因为没有规定参保率的要求,供给曲 线是以纵轴相交的形式来展现,是图 1 中的 S0曲线,并与纵轴相 交在 E 点处。
养老金的体现,需要拥有一定的预算约束: B t (1 n ) w t 。
在此公式中,B 表示养老金水平,w 表示工资的平均水平。设定工 资的每期增长率为 g,并设定 r 为利率、n 为人口增长率,其中人 口增长率和利率是外生参数,与此同时要让全部的参数都显示出 常数中的稳定形式。
总之,若人口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相加之和远远大于投资的 收益率,说明现收现付制拥有较高的相对收益。若很多人的工资
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险 体系改革 福利经济学分析
一、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达 到了 9.8%,并且也逐渐增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中国居民收入的 基尼系数在 2003 年是 0.479,直至 2012 年变为 0.474,表 1 为国 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分析数据,这些数据证实了中国降低收入 差距以及加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在表中还能 够看出,人口增长率普遍高于 1%,此增长局势促使现收现付制收 益额远远大于 1,因此目前的最佳选择是现收现付制。在表 1 中能 够看出,在分析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时,需要顾虑到将来的 增长趋势,而不是只分析之前的涨幅状况。因此,如何选取养老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分析
业 ;湖 南 , 沙 , 1 0 4 长 4 0 0
企业年金规模仅 11 元 , 20 9亿 到 0 5年 底 达 到 6 0亿 元 , 长 了 8 增 2 6 ,0 6年 上 半 年 , 国 又 新 增 年 金 计 划 2 0个 , 金 积 累 5 2 0 全 6 年 基 金 增 加 1O多 亿 元 , 示 出 企 业 年 金 良好 的 发 展 势 头 。然 而 1 显 从 覆 盖 范 围 来 看 ,0 0年 全 国建 立 企 业 年 金 的企 业 约 有 1 6 20 . 万
家 , 加 职 工 50万 人 。 到 20 参 6 0 1年 企 业 数 为 1 7万 家 , 加 职 . 参 工 65 人。20 5万 0 5年 底 , 国建 立 企 业 年 金 的 企 业 达 到 2 4 全 . 万
家 , 加 职 工 94万 人 。 同期 , 国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覆 盖 的 职 工 人 参 2 全 数 分 别 为 1 ,4 0 4 8万 人 、0 8 2万 人 和 1 ,2 1 ,0 3 10万 人 , 业 年 金 企 覆 盖 职 工 人 数 分 别 只 占 当年 基 本 养 老 保 险覆 盖 人 数 的 5 3 、 .6
( ) 业年 金 的现 状 。 纳 的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费 率 过 高 、 纳 的 年 缴 金 费 用 纳入 税 前 成 本 过 低 以及 对 企 业 年 金 基 金 投 资 的 限 制 过 多
等 问题 。我 国应 该 采 取 压 缩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比例 、 加 企 业 年 金 增 缴 费 纳入 成 本 比例 和 修 订 企 业年 金 基 金 投 资政 策 等 措 施 , 快 加 企 业年 金 发 展 , 缓 解 当前 养 老 保 险 支付 水平 低 的 矛 盾 。 以

中国养老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发展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养老发展现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养老机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养老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养老服务发展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

政府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养老机构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建设。

二、养老机构中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院、托老所和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院作为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提供居住、饮食和医疗等基本服务。

托老所则主要针对失能老人,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则是指在老人家中提供相关的服务,如上门护理、家政服务等。

但三、养老保障体系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等多个层面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覆盖了绝大部分劳动者。

企业年金则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障措施,由企业为员工提供。

个人储蓄则是在个人意愿下进行的养老储备。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企业年金发展不平衡等。

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是养老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在医疗护理方面,养老机构需要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

在精神慰藉方面,养老机构应提供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服务,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和失落感。

在文化娱乐方面,养老机构应提供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然而,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养老服务的质量不高,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此外,养老服务的费用也是老年人和家庭所面临的一大压力。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现状与问题:我国养老制度的挑战和困境1.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养老需求不断增加2.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3.基金缺口日益扩大,可持续性受挑战二、原因分析:导致养老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2.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导致资源分配不均3.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有待提升三、建设性措施:改进和完善中国养老制度的建议1.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普惠化覆盖a)扩大参保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b)加强个人账户管理与监督,确保公平公正c)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满足生活需求1.现状与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在面临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问题愈发凸显。

目前,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但养老保障机制却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

尽管我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城镇居民中推行个人账户积累制,但仍然存在许多人口群体未能纳入保障范围。

特别是农村居民、自由职业者和部分服务业从业者等边缘群体,他们往往面临更大的养老风险。

另外,基金缺口日益扩大,给我国养老保障可持续性带来压力。

由于工作年限相对较短、制度待遇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养老金发放存在很大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基本养老金无法支付、拖欠甚至停发的情况。

2.原因分析造成中国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复杂而多样。

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只覆盖城镇职工而忽视其他群体的养老需求。

这为当前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其次,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养老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有待提升。

尽管政府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和政策调整,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境。

例如,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广方面的进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对于资金使用不当、监管不力等问题。

我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阶段,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接近18%,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亿。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需矛盾尖锐。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相比之下供给能力滞后。

目前我国仅有一小部分城市拥有完善的养老机构和设施,而绝大多数地区缺乏专业机构和护理员工。

其次,地区差距明显。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地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养老问题。

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等原因,更难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再次,待遇标准低下。

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养老金制度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仍然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尤其是农民工、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居民中的下岗职工,他们的养老金金额较低,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二、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待解决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远未达到完善和覆盖全面的程度。

首先是养老机构建设不足。

当前中国拥有的正规养老院比例相对较低,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城市,地域覆盖范围有限。

许多老年人家庭缺乏经济条件和空间来提供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居住环境,因此需要依赖养老院等机构。

其次是护理员不足。

现有护理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并且由于护理员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这导致在一些地区,护理员普遍缺乏专业化和持续化的培训,无法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第三是社区养老体系亟待加强。

在我国,大部分老年人是生活在家庭中,并希望能够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获得帮助。

然而,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包括医疗保健、护理照料、康复训练等方面。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支持力度,提高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水平。

三、养老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养老观念和理念也应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调整。

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分析

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分析

保险学题目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分析姓名骆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012212108学号 2012212476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与分析姓名:骆雨班级:2012212108 学号:2012212476摘要: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在经历了不断地改革和变迁之后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

然而,在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基金来源单一、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管理效率低下、覆盖范围狭窄等成为当前养老体系改革的后遗症。

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运行发展,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政策,拥有广袤土地和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国比起大多数国家,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老龄化危机。

联合国1999 年公布的中生育率和中死亡率预测结果显示:65岁及其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上升到20%所需要的年份中国为20年(从2017—2037年),日本为23年(从1984—2007 年)美国为57 年(从 1970—2028年),德国、瑞士则分别为61年(从 1951—2O12年)和64年(从1947—2011年)。

这意味着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将远快于其他大部分国家。

对于一个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和风险性。

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大国和体制转轨进程中的国家,中国需要保持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是中国企业界与世界竞争的有力武器。

加速的老龄化则随着年轻在职人员数量和比例的下降,有可能使中国失去这种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事业对财政投入有着广泛的需求。

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

老龄化趋势使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正处在一个旧制度变革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养老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相对不健全。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距较大等。

2.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相对不完善。

养老院床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寻求医疗保健等难度较大等。

3. 养老观念转变缓慢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注重家庭支持和孝道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观念也需要相应的转变。

但目前来看,养老观念的转变速度较慢,很多人仍然选择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而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准备去参与养老制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完善养老制度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将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养老院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并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推动养老观念转变未来,需要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对养老知识和养老意识的宣传力度。

引导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养老制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感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结: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逐步提升。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

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现状分析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

一、基本养老保险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

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养老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养老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养老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养老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本报告将对养老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以便为开发和完善养老系统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相对滞后,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不足、服务内容不完善、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存在较大的困扰。

因此,建立一套养老系统来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迫在眉睫。

三、需求分析1. 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各异,有些老年人希望能够享受身心健康的养老生活,有些老年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娱乐休闲。

因此,养老系统需要提供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生、社交互动、文化娱乐等多方面服务。

同时,养老系统还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差异进行差异化服务。

2. 养老服务人员需求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养老系统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这些服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

同时,养老服务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关爱老年人的情感,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 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系统还需要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养老中心、康复中心等。

这些养老设施需要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如舒适的住宿环境、各种康复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等。

同时,养老设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量和规模,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入住需求。

四、功能需求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养老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养老需求等进行管理和记录,为后续的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养老服务预约:老年人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养老服务的预约,包括医疗、康复、社交等各类服务。

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改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事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乃至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改革,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和建议。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推动全面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可靠、舒适的服务。

在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机构养老服务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1. 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指针对老年人所设置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团体活动。

通过社区养老中心、老年俱乐部等设施及社会组织,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目标。

2. 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在养老服务机构里对老年人进行的养老活动和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进入养老院,优质的养老机构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 家庭养老服务:家庭养老服务是指在家庭中对老年人进行的养老活动和服务。

随着中国“一孩化”政策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照料问题逐渐变得复杂,需要社会和政府给予更多关注。

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尽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缺陷。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现有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深化改革。

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将社会和政府资金投入机构养老,逐步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2. 推进社区养老:加大各级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完善社区养老建设。

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基于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

3. 加强家庭养老服务: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帮助和扶持。

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支持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提升。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

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事业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我国养老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养老金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人才短缺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养老金不足的问题1. 养老金制度存在的漏洞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然而,目前仍有大量企业违法行为逃避支付养老金。

此外,由于职工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只能按最低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导致其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无法满足需求。

2. 养老金投资收益不稳定目前我国养老基金主要通过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进行投资。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固定收益低迷,导致投资回报较低。

同时,其他高风险高收益投资也面临监管限制和市场波动等问题,给养老金增值带来困难。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1. 养老院缺乏数量和质量我国养老院数量与日俱增,但大多数养老院设施简陋,管理不善,缺乏专业化护理人员。

这些问题导致了很多老年人对入住养老院存在疑虑和担心。

2.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薄弱在我国很多地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缺乏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的支持,使得许多年迈的居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照料和关怀。

四、人才短缺的问题1.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医学类专业相对较少投入,导致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培训体系存在严重不足。

很多护理院校教学质量不过关,培训出来的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低下。

2. 护理人员收入待遇较低目前护理行业普遍存在工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

这导致许多优秀的医护人才选择离开养老服务行业,加剧了护理人员短缺问题。

五、解决方案1. 改革养老金制度应当加强对企业养老金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并鼓励提高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

此外,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方式,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2. 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院设施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提高标准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养老金占工资比重连降9年跌破国际警戒线2013年11月01日00:12 人民网编者按:假如一个人退休前工资为5000元,退休后养老金为2000元,那么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工资的百分比)就是40%。

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在国际警戒线以下,养老金替代率过低是何种原因?怎么消除这种差距?今后改革路径如何设计?人民网11月1日电(记者常红)近四年的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显示,“养老保障”连续居网友关注度之首。

养老问题为何关注如此之高?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养老金制度不完善有极大关系。

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采用不同的养老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

尽管国家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但与机关事业单位差距仍大。

问题在于,随着我国养老金占工资比重逐年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社保制度亟需整体改革。

今年以来,关于养老金改革更是呼声日高,人社部牵头的养老金改革方案正在修改完善。

10月中旬,10部委将就养老金委托投资增值及制度的顶层设计展开座谈。

10月25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透露,将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顶层设计。

单位养老与社会养老之别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较为复杂,一类分法是分成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五种养老保障制度,另一种观点是把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并一起,分为四种,无论五种还是四种,几种制度差异大,且互不相通和流转。

“我服从上级安排,从机关调入企业工作,现在每月退休金是2000多元,但原先我在的机关单位同级别的同事退后每月却能拿到6000多元,是我的三倍。

”广州一位有着42年工龄的企业退休老职工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制度养老金的差距越来越大,公务员事业单位能比企业高2到3倍,不过最少的是农民养老金,有的地方新农保,60岁以上老年人一个月仅领60元养老金,企业大概是农村的的30倍。

公务员平均工资4000多元,差别就更大。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被访者2011年8月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

而且月养老金低于2615元平均水平的占到总人数的77.3%。

加入参保险种这个变量后发现,造成养老金待遇悬殊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全国大概一千万人,包括中央机关、省级机关,目前仍是退休制度而非养老制度。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指出,比如工作30年发给80%,工作40年发给90%,按照工龄计发,严格说这不是社会保障,而是单位保障。

只要工资调,养老金就调,工资上涨10%,养老金也要跟着上涨10%。

而这种比国家为企业涨社会保险的养老金往往更高,更确切地说,这是单位养老与社会养老之别。

“网上50倍,30倍的差距数字太离谱,城市与农村没有可比性,”人民日报记者白天亮说,“机关的退休金相当于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相当于企业的1.8倍,虽是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比较可信。

”替代率低原因分析:缴费年限少、基数低以专业名词“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工资的百分比)分析,假如一个人退休前工资为5000元,退休后养老金为2000元,替代率就是40%。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初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75.4%的职工养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却都高于4000元。

差距两倍多。

“差距大不是绝对的大,差距大小首先和现在企业制度本身的内在因素有关。

缴费年限低、缴费基数低,总体养老金水平就要低。

”褚福灵解释,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一些影响养老金差距的因素。

第一,缴税年限偏低,有的交15年就不交了,甚至还有提前退休,个人帐户积累很少,自然就低。

第二,缴费基数低,现在北京平均工资五千,缴费基数如果能达到80%或者70%,就很不错。

缴费有一个区间,即60%到300%,大部分是就低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养老金必低,何况现在计算的是全国的平均数,这是一个需要理解的现状。

“调查发现,一些企业老总养老金,甚至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交的基数高,还有补充养老金,”褚福灵说:“不能一概而论企业养老金就低,尽管养老金高的人是极少数,但是如果都按时交,都交了20年、30年,企业养老金也不一定低。

”企业职工养老金成倍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加之一些企业为职工缴费基数低,甚至按最低标准交够15年就停止,这是导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之一。

尽管企业养老金在逐年增长,但相较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还是追赶不上,进而导致替代率在持续下降。

导致国内外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原因并不相同。

发达国家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主要缘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负担,迫使政府不得不降低养老金待遇。

而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却是产生在企业职工养老金“九连增”的背景下,主要在于养老金提高幅度没有赶超过职工工资增长率。

这一现象将养老金调整机制本身的缺陷暴露无疑。

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低于警戒线从2005年开始,尽管国家连续第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社会各界并不“领情”,相反,却是对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下降的不满和质疑。

在广州,同样是2000年退休,机关干部退休工资从2000元上涨到现在的8000元并不罕见;而企业退休工人退休金仅从500元上涨到2000元左右。

两者之间的退休金数额差距从十年前的1500元扩大到现在的6000元。

由此看来,退休差距似乎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之势。

国际上,养老金替代率不仅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且同整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密切相关。

替代率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关键点,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个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即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55%为最低标准。

2012年由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了测算。

数据显示,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

而褚福灵测算出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

相比而言,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80%至90%的高水平,其中,公务员的替代率水平要更高。

褚福灵计算,1995年至2002年中国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总体维持在92%-107%水平。

由此看出,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要远远高于按当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二者差距还在扩大。

对此,齐传钧分析,主要是因制度的碎片化。

只要不在一个制度下就不会公平,未来如果两个制度打通,通过这次顶层设计,纳入一起建立一种制度,如果一个同样工资的公务员和企业,一个交了28年,一个交了40年,最后交费年限短退休金低的也心服,因为这是在一个制度下。

“并轨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一针见血,“不能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觉悟低,也不是国家决心不够大,而是待遇降低的改革肯定难以推行。

”无制度设计,双轨制下养老金替代率差距难缩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目标为55%,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最初制度设计的替代率目标为58.5%。

有学者分析,目前制度平均替代率(制度平均养老金水平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已下降到50%之下,说明“保基本”的目标正在受到威胁。

据社科院的统计,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占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称作替代率),全国平均水平是49.79%,最低的是重庆44.24%、江苏45.70%、吉林45.75%,最高是山东的70.74%、新疆65.22%和青海的64.06%。

出现差距之后就会出现公平性问题,最高比最低的高出2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认为,在目前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实际企业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现行的养老金政策迫切需要改革,以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当水平。

“保基本”是目前制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最初制度设计的替代率目标为58.5%。

由于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维系于单一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在退休支柱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下降更加彰显了养老保障不足问题的严重性,“保基本”目标难以实现。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认为,当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未来应该大体维持在这个水平。

另外,货币发行权在中央政府,这是社会财富在退休者和就业者两大群体之间分配的隐性工具,换句话说,这也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相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所在。

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为了保障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不变,参加企业年金或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也是不可少的。

双轨制下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是存在的,这一差距源生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部门所用的两套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若要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做法是破除双轨制,重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如无完善的总体制度设计,解决双轨制下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将愈发艰难。

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认为不符合中国国情2013年11月01日00:04 人民网受访者对“延迟退休”的态度编者按:据媒体消息,当前各方讨论养老保障热点仍聚焦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上,退休年龄的延迟或将纳入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中。

市场化运营的增值、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统筹层级等问题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

此前,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或将为改革方案定调,人社部也力争在年内向国务院提交部门方案。

本篇报道从调查入手,分析全国民众对改革的重点期待。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贾玥)人民网近年推出的全国两会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障问题最受关注,连续四年居网友关注度首位。

近期本网联合专业第三方调研机构——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外,还有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