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掌门1对1

合集下载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课堂教学设计-掌门1对1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课堂教学设计-掌门1对1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课堂教学设计-掌门1对1§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掌门1对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移项的概念,学会移项;2.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3.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4.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方程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2.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及移项法则;2.正确去括号解方程;3.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三、教学难点:1. 利用等式性质来解释方程的变形;2. 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3. 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解方程: 5x-2=8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 -2 +2=8+2即: 5x= 8+2观察知道原方程和变换后的方程是等价的。

(二)知识探究1.观察前面方程的求解过程进行思考: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2.移项: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三)例题讲解例1、解方程:(1)2x+6=1 (2)3x+3=2x+7 解:(1)移项,得 2X=1-6合并同类项,得 2X=-5 两边同除以2,得 X=-2.5 (2)移项,得 3X-2X=7-3合并同类项,得 X=4例2、解方程:(1) (2)注意:分数系数的方程、方程中多于三项的方程如何处理?5x -2 =85x=8 +2 -2+232141+-=x x 53231-=-x x(解方程让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较复杂的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建平县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邹晓敏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富山中学的邹晓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的分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课先让学生对多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逐步过渡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观察再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到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用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二、教法确定与学法指导: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效果。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论述。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在方程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多种实际问题,尝试建立方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与此同时了解方程、方程的解得概念,并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建立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也正是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新课标对本节指出:“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据此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

对于方程模型七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解方程的能力。

但与初中要求相比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理解还比较浅显。

加之算术解法的熟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部分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2)找出等量关系后,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依然不会列方程。

(3)学生初学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时,往往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二、说教法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

为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本节课,我“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 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 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过程,充分 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 课堂活动中.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为有效的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活动提出一个 又一个启发性的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讨论、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借助 电教演示让学生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较 深的印象。
教学程序
1
2
3
复习
自主
巩固
旧知
探索
练习
引入
合作
当堂
新课
交流
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如果代数式8x-9与7x的值相等,则x的值 为。
3、小明在解方程2x-3=5x-3时,按照以下步骤: 解:①方程两边都加上3,得2x=5x;
②方程两边都除以x,得2=5; 以上解方程在第 步出现错误,为什么? 4、解下列方程:(1)x - 9 = 8;
(2)0.5x - 1 = 5
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 (即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解(1) x-2=6 (2)3x= 10+2x
两边都加2得 X-2+2=6+2
X=8
两边都减2x得 3x-2x=10+2x-2x
X=10
目的:在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1以后,能运用 它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再次设疑,深入验证 让学生观察课件: 1 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相同
堂 (2)、如果x-3=2,那么x-3+3=5 ,
根据 等式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加3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变高了》教学设计1-掌门1对1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变高了》教学设计1-掌门1对1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变高了教学设计-掌门1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数学思考:体会利用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利用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3.解决问题: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开发思维,积极思考,注意联系问题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利用图形引入情境,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紧扣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引导学生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熟悉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课是方程运用的第2课时,学生还不善于发现题中隐含的相等关系,而且方程中第一次介入几何图形。

因此,上好这节课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该班学生水平比较整齐,来自家庭条件较差但力图改进的城市家庭,对新教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具有浓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幻灯、橡皮泥、一根细铁丝。

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小时候,大家玩过橡皮泥吗?(展示准备好的模型)这是用橡皮泥捏成的高为10厘米的圆柱,现在要将它改捏成高为3厘米的圆柱,但不能剩余橡皮泥,哪位同学愿意试试(不要求很准确)?你能描述一下它的外形变化吗?(课题:我变胖了)在这个过程中,圆柱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在工业上,许多零件的制造都运用了这个原理,称为“锻压”。

(二)探索1.(幻灯)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1)你能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吗?(2)锻压前后圆柱的什么量是相等的?(板书)相等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3)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如何设?你能用所设的“x”表示锻压后的体积吗?填写163页的表格并完成解答过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做如下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种基本的代数方程,在方程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尝试建立方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这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与此同时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作为起始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方程的实际意义至关重要,这也是在为本章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会找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从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进而完成知识能力目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讨论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找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后续内容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根据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

2在观察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目标解析:1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

2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几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掌门1对1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掌门1对1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掌门1对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明确有关分配问题中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合理选元的重要性.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分配问题的应用题.过程性目标:能借助图表分析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会用图表分析数量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教学难点: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学生活动〗举手说一说自己有关“希望工程”的知识,〖教师活动〗讲解“希望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引入课题。

二.1.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了解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售出了多少张?(成人:8元;学生:5元)想一想:上面问题中包含哪些等量关系?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000张成人票款﹢学生票款=6950元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票款(元)2设所得的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票款(元)〖学生活动〗读题,思考,找等量关系,填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示题,组织交流。

出示范例.解答(略)3.看一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较为简单?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三.集体探究1.在以上问题中,如果票价和票的总数不变,票款能不能是6930元或6932元?为什么?如果可能,成人票比学生票多售出多少张?〖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解答。

〖教师活动〗示题,辅导矫正,组织讨论交流.3.小结:解答的结果一定要代入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如果与实际问题不符,则要检查是否解答有误或是不可能发生.四.试一试:小明用172元钱买了两种书,共10本,单价分别为18元、10元.每种书小明各买了多少本?〖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解答〖教师活动〗辅导,组织交流评价五.课堂小结:本课时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回顾,举手回答〖教师活动〗指名口答,补充完善【要点】1.图表法分析应用题.2.结果代入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六.布置作业:P171 习题5.9 第1.2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课《一元一次方程》,本课采用“135”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活动掌握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增强课堂上民主意识的体现。

一、说教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有一些了解。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小节通过两个具体问题,有学生自主解决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为此,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做好三方面:一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提供探索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是在解决问题情境时注重对引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从而选择正确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代数知识,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一元”和“一次”的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理解不透,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学习动机
2.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性结构,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关键词、公式和步骤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同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标题为“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学生解决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更简便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一元”和“一次”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2.形式推导: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强调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VIP专享]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套教案-掌门1对1

[VIP专享]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套教案-掌门1对1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掌门1对1§5. 1你今年几岁了(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面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刻画出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互相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DAI课件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寻求学生的帮助:“有道题把我难出一道有趣的、可以用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例如:日历的游戏)2、温故知新上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探讨后,联想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程解答,这时,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总结方程的描述性定义,并引导学生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3、巩固新知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问题(1)模仿教科书第149页中的内容,让两名同学表演“小明”和“小彬”的游戏.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问题(2):通过CAI课件动画展示教科书第149页中“小颖”种的树苗的生长过程,并同时给出书中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问题(3):通过投影仪展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和第150页中的相关问题.问题(4):通过CAI课件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足球场地的简介图片,教师同时做适当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足球场地的整体设计、座位的安排和容量等方面都和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然后给出第150页中关于足球场的问题4、总结归纳让学生将上面列出的方程放在一起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要求学生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掌门1对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掌门1对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掌门1对1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流程并讲授的:1、复习提问: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小学中学过了方程的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1回答:解方程,列方程学生2回答: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的概念学生3回答:使方程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

教师总结: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指出小学中大家学过了方程,但是从本章开始我们仍然比较系统的再来学习方程的有关知识,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小学中基础不不好的现在开始学习仍然为时不晚。

2、同桌两人互相猜对方的年龄的小游戏,师生一起参与,并也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

教师:把你的年龄的2倍加5的得数告诉你的同桌,让你的同桌计算出你的年龄,看看你们计算的对吗?同桌两个学生一起回答:教师:你是怎么计算出的?学生回答: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出呢?学生基本上都是用的小学中学过的算术的方法算出结果的。

教师:那么从本章开始我们将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中小彬与小明的对话,注意他们两个是谁说的什么?学生回答列出代数式和方程。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填空题。

4、得出结论教师:象刚才大家列出的式子还有马洁同学已经回答的,叫做方程。

同学一起说方程的概念。

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习:举例说明几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补充了几个判断是否是方程的式子,进一步加深对方程这一概念的理解。

提问学生回答。

5、师生合作交流练习教师:请大家作练习,打开课本,完成课本中关于树苗长高、人口统计和足球场地的几个列方程的题目。

找学生读题,并提问学生列出方程的意义。

6、学生探究发现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所列出的几个方程,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一说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1回答:都含有一个未知数。

学生2回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学生3回答:它们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同学发现的很好,就是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4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三、知识与技能: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到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用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五、教法确定与学法指导: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收获学习,挑战自我——拓展学习,总结评价——提升学习,作业布置——巩固学习”这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参考教案2-掌门1对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参考教案2-掌门1对1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门1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2.数学思考:经历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3.解决问题: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模型。

4.情感与态度:经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材分析〗本课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到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经历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一)情境猜年龄的游戏。

教师仿P130说出规则,学生报出得数。

教师迅速说出结果,连续几次激发学生好奇心。

师:你的年龄现在是不知道的,因此设你今年x岁。

“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就是2x-5,因此得到等式2x-5=21。

学生对照等式解释其意义:某人的年龄x的两倍减去5等于21。

(二)自主探索1.小树慢慢长高展示图片,并出示题目:小明栽了一棵小树,开始时树高40厘米,栽种后每周小树约长高5厘米,大约几周后小树长高到1米?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树原高+长高=1米。

设x周后小树长高到1米,得到方程:40+5x=100。

(注意:1米=100厘米)2.黑板的长与宽教室里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是11.4米,长与宽的差是3.3米,黑板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师生共同分析题中已知和未知:设黑板的长为x米,则宽为(x-3.3)米,根据2(长+宽)=周长,得到方程:2[x+(x-3.3)]=11.4。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

(三)辨析与研讨教材P130的第4个例子的内容,学生阅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已知2010年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它比2000年增长了147.30%,求2000年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设2000年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则增长的人数为147.30%x,相等关系:“2000年每10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增长人数=2010年每10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或简单说成:“2000年大学生人数+增长人数=2010年大学生人数”(明白是指每10万人中)即x+147.30%x=8930。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套教案-掌门1对1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套教案-掌门1对1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掌门1对1§5. 1你今年几岁了(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面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刻画出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互相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DAI课件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寻求学生的帮助:“有道题把我难出一道有趣的、可以用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例如:日历的游戏)2、温故知新上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探讨后,联想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程解答,这时,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总结方程的描述性定义,并引导学生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3、巩固新知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问题(1)模仿教科书第149页中的内容,让两名同学表演“小明”和“小彬”的游戏.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问题(2):通过CAI课件动画展示教科书第149页中“小颖”种的树苗的生长过程,并同时给出书中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问题(3):通过投影仪展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和第150页中的相关问题.问题(4):通过CAI课件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足球场地的简介图片,教师同时做适当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足球场地的整体设计、座位的安排和容量等方面都和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然后给出第150页中关于足球场的问题4、总结归纳让学生将上面列出的方程放在一起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要求学生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并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说教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方面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本节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归纳总结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体会到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美。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索方程的定义,了解方程的相关特点;②、初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方程含义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让学生对实际模型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情感目标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摸思想。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使整个数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内容。

二、说教法本堂课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从学习列简单的方程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还有方程的解,着重锻炼学生怎样列一元一次方程。

三、说学法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堂上随老师的引导逐渐进入新课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要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解决方法,会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准备: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鸡兔同笼的问题情境导入。

实现从算式到方程的过渡。

(二)探索通过多个问题情境的探索,感受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思考(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相互交流。

(2)方程8930+2==5=x有什么共同点?x-x+40.3021147%),1(,5100(四)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解。

(五)训练1. 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x+3=17; (2)x-7y=21;(3)m=5m+11; (4)n-5m=2;(5)xy+9=2x; (6)3-5m=mn.2.2=x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20)10(3=-+x x(2).7622x x =+(六)小结1.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七)布置作业:习题5.1第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掌门1对1
一、说教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方面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本节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归纳总结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体会到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美。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索方程的定义,了解方程的相关特点;
②、初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方程含义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让学生对实际模型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情感目标
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摸思想。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使整个数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引入新课(3分钟)
这里有一个月的日历,你们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横行)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做了这个游戏后,学生一定会想为什么老师说的这么准确,我会告诉学生我是用方程的知识来解答的。

这一章我们就重点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学习了这一章以后,比老师算的还快。

体现了教师合作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讲授新课:
(1)、小游戏(我来猜猜你的年龄)(4分钟)
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看我猜的对不对。

(例子:学生:得数21.师:谁说一下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用方程2X-5=21或用小学学过的算术方法
教师点评:这两个学生说的都很好,一个同学认为用小学列算式的方法得到结果,一个同学认为设出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能反映题意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2X-5=21,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看来,同学们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我们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才能找到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由刚才的“日历中的问题”和“猜年龄”大家已能体会到用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际问题,看大家能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方程吗?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表达,教师点评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