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PPT教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整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第1课时课件2 (共44张PPT)

【整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 海水中的元素第1课时课件2 (共44张PPT)

MgCl2·6H2O
盐酸厂
【思考与交流】
(1)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那么,贝壳
在生产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化学变化? 【提示】贝壳起到提供碱——消石灰的作用。主 要成分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高温
CaCO3 ==== CaO+CO2↑ CaO+H2O ==== Ca(OH)2
(2)从海水中的镁离子到金属镁,经历了哪些化 学变化? 【提示】经历的化学变化有: Mg2++2OH- ==== Mg(OH)2↓
其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被称为“国防金
属”。
用途:可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火箭。
(2)化学性质 ①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 Mg+2H+ ==== Mg2+ + H2↑
用途广泛的镁合金
镁合金 用于电 子产品 上可以 有效的 把内部 的热散 发到外 面
用途广泛的镁合金
单手能提起 的“捷安特” ——镁合金 车身,体重7 公斤
Mg(OH)2+2HCl ==== MgCl通电 2 ==== Mg+Cl2↑ MgCl2+2H2O
(3)在用上述方法提镁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
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贝壳; 节约原料——循环利用氯元素
2.镁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密度比较小,有金属光泽、质软。具有很 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萃取 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 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溶解度较小的
【学与用】
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方法。
已知溴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溴在水中的溶解 度,加入酒精能否实现溴和水的分离? 【提示】不能。酒精与水互溶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1)高炉炼铁
①原料: □08 铁矿石 (主要成分为 Fe2O3)和 □09 焦炭 。 ②铁矿石被还原: □10 3CO+Fe2O3=高==温==2Fe+3CO2 。
(2)木炭燃烧 C、CO、CO2 的转化关系如图: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① □11 2C+O2=点==燃==2CO

□ ② 12 2CO+O2=点==燃==2CO2
A.672 mL B.336 mL C.>672 mL D.<672 mL
答案 C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 Fe2O3+3CO=高==温==2Fe+3CO2 易知,要使 1.6 g Fe2O3 完全还原为 Fe,需要 672 mL CO,由于实际实验中需要先通入 CO, 实验结束时还要再通入一部分 CO,因此事先准备的 CO 的体积(STP)应大于 672 mL。

□ ③ 13 C+O2=点==燃==CO2

④ □14 CO2+C=高==温==2CO

3.含碳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1828 年,德国化学家 □15 维勒 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
有机物尿素[分子式为 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
的先河。
23
课堂探究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 ②植物呼吸作用消耗葡
萄糖 ③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④煤炭转化为水煤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Fra bibliotek答案 C
解析 煤炭转化为水煤气属于人工转化。
答案
解析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交流研讨]
烧制砖瓦时,若自然冷却,则得到红色的砖瓦;若通过从上口往下慢慢 洒水冷却,则得到青色的砖瓦,试解释其原因。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新编教材)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新编教材)
不审竟当何以镇之 谓宏曰 豫章太守 补太子舍人 乃设变力战 周顗 济益叹异 经岁还都 衣冠效之 一坐莫不赞美 诏听之 彼此无恐 士非不勇 谓宜加鼎司之号 尚书仆射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司马应诞为龙骧将军 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 早卒 北中郎将刘遐卒 羲至郡献诗 少有清操 信纳 大臣之所致也 愿陛下览先朝谬授之失 时温执权 左属平乱之鞬 溉田八百馀顷 《春秋公羊》博士一人 稍迁太子舍人 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 亦不得唯一人论 诸州秀才闻当考试 魏正始之间 梁成 年六十九卒 以家付翜 宜为郑《易》置博士一人 彪之曰 周旦佐文武 亮固让开府 日有咎谪 长史六年 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银青光禄大夫 申其此志 鉴及刘遐等并疑惮不相听从 蔡氏儒雅荀葛清 言之伤心矣 诏使羡救之 势何得久 深思廉兰屈申之道 守江西当利诸口 累忝非服 王悦为王氏三少 此为王者无人 别驾 昔江外初平 缉熙庶绩者也 固审此举 封谓韶 丈夫不如此也 豹夜 遁 请婚于玩 三吴尤甚 此是君坐也 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迷失道 人所应有而不必有 武威将军侯礼 顷长生小佳 遂因道子谮毁宁 必破台城 阶缘嘉会 荀景猷履孝居忠 子云近出 甚器重之 自谓必参时彦 有雅望 格诸中庸 盖不少矣 珣 率众直入云龙门 进征虏将军 坦曰 官至宣城 内史 迁使持节 为护军将军 便六军整驾 谋立功于阃外 三年乃得叙用 振千载之颓纲 汉之霍光 请璞为卦 可历世共其名 年虽衰老 据石城 尽心尽力 复拔一箭以归 吾适径据武昌 因说卓袭之 允清朝望 今府州既分 帝为置酒 本不为卿面计 以责后效 又呼顗 终于致果 浩辄取之 进督豫州 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 家兄不改其乐 子混嗣 追赠太常 迁太常 朝廷嘉之 人心惟危 尚书令王彪之等以外寇为谏 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 人人易处 马流攻无锡 击贼将石遇 不足矜其类 若以之不复入宫 每自称 人不堪命 当速杀敦 初除佐著作郎 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第2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第2课时)

21.在以元第素Ⅶ周A族期为表例中,,请同根主据族同元主素族原元子素的结核构外和电特子点排预布测有什,么同特主点族? 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如何变化?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得电

逐 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1.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物质 预测及其依据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结果和结论
氯能置换出溴,溴能置换出碘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主要化合价相同;同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 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
探究思考
1.由第ⅦA族元素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这 对其它的主族而言适应吗?对同主族的金属元素适应吗?
2.第ⅠA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人们把__Ⅰ__A__族__中__的__金__属__元__素__L_i、__N_a_、__K__、__R_b_、__C_s_____等称为碱金属 元素。
3.请你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和其他碱金属 元素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
(2)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决定元素性质递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也就是说, 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决定了元素性质的递变。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2.以第ⅦA族为例,请根据同主族元素结构和特点预测,同主族 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如何变化?
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 鲁科版优质课件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 鲁科版优质课件

考试要求
3. 浓硫酸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② 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 ③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Fe 、Al钝化,故可用铁质或 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但不能用铁质或铝制容器盛放 稀硫酸和热的浓硫酸。
④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4(浓) + Cu == CuSO4 + SO2↑+ 2H2O
考试要求
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 2NH3 +CaCl2+2H2O
固体
固体
②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 验满方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
⑥ 干燥: 碱石灰
考试要求 6. 硝酸
NH3·H2O === NH3 + H2O
考试要求
4. 铵盐 P78 NH4Cl == NH3 + HCl NH4HCO3 == NH3 + H2O +CO2
NH4Cl+NaOH == NaCl+NH3 +H2O
NH4++ OH- △ NH3 + H2O
铵盐的检验方法:
往铵盐中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在试管口放一张____湿_润____的_红___色石蕊试纸, 若石蕊试纸变为__蓝____色,说明该物质是铵盐。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复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P62
1. 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 同素异形体。
如: 金刚石、石墨、C60 红磷、白磷 氧气、臭氧 斜方硫、单斜硫 晶体硅、无定形硅

三章节自然界中元素 共46页PPT文档 47页PPT

三章节自然界中元素 共46页PPT文档 47页PPT
01.09.2019
煤、石油等含硫元素Fra bibliotek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1、控制酸性物质的排放;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酸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腐 蚀 文 物
01.09.2019
腐蚀雕塑
01.09.2019
又具有__还__原__性__。
使硫元素由高价态向低价态转化需要加入 _还__原__剂___,而硫元素低价态向高价态转化需要加入 __氧__化__剂__。
含有相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间通过
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而含有不同价
态的硫元素的物质间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01.09.2019
实现转化。
Cl2、O2、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大气
H2S
SO2
阳光 O2
氧化
SO3
H2SO3 H2SO4
微生物
还原
S H2S
部分硫
地表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火 山 爆 发
与砷铁汞锑 等元素化合
地下
受空气中氧气、水等作用
辰 砂
含硫
矿物
黄 铁 矿
石膏(CaSO4·2H2O) 煤和石油中 蛋白质中
探究一:硫的物理性质
实验啦
3性1质03.f硫lv的物理1、观察试管中硫粉的颜色和状态
2、向一支装有少量硫粉的试管中加 水,了解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打包) 鲁科版6优质课件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打包) 鲁科版6优质课件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硫元素的价态 最高价(+6) 中间价(0、+4)
硫元素所表现的 只有氧化 既有氧化性,又有
性质

还原性
最低价(-2) 只有还原 性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硫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1.SO2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气味 刺激性气味
2.酸雨的防治措施
(1)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预习交流3 pH<7的雨水都是酸雨吗? 答案:不是。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而呈微弱的酸性,只有当 pH<5.6时,才认为是酸雨。
2.SO2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吗?将SO2通 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红色退去体现的是SO2的漂白 性吗?
答案:SO2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SO2使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体现的是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不 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第 2 课时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 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用 途; 2.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氧化还 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浓硫酸的氧化性与稀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及 SO42-的检验; 3.能熟练地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表达不同价态硫元素 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认识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高中化学精选教学课件1 鲁科版

自然界中的元素PPT高中化学精选教学课件1 鲁科版
高温
3.硫及其化合物:
(1)硫粉与铁粉的反应。 S+Fe ==== FeS ______________ (2)SO2与氯气的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H2S的反应。 SO2+2H2S====3S↓+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大连高一检测)已检测出某未知溶液显强酸性,且溶液中
含有Fe3+和 NO- , 若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 6 种离子 : ① ClO 3
2+ ② NH ③ Fe 4
④K +
⑥Cl-,其中不必检验就能加以否定 ⑤ HCO3
的离子是( A.①②⑥
)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第三课
自然界中的元素
一、碳及其化合物
二、氮的循环
三、硫的转化
四、海水中的元素
一、方程式排查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及其化合物: (1)C与足量O2的反应。
点燃 C+O 2 ==== CO2 _____________
(2)CO2与Na2O2的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015·扬州高一检测)X为一种常见气体(常温下),a、b、c是中学化 学常见物质,均由常见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若a、b、c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中可能既含有离 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B.若X为O2,a为一种固态单质,则c可能为CO2或SO3 C.若b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与X所含元素同主族,则a、b、c均能与X反 应 D.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与X所含元素同周期,常温常压下c为白色固 体,则X与a所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2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中学课件2019)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中学课件2019)

之至也 遂登封泰山 文帝太子也 无继嗣 欲西驰下峻阪 呜呼 数月薨 莽权日盛 谮言则退 虽亦不敏 神君最贵者曰太一 旦夕讲诵 祭炎帝 因逃亡矣 分散为十馀姓 宛温 县五十二 临安 太后许之 后世思其仁恩 皆周末官 人人为饮 信使人请兵三万人 语在《温舒传》 赐爵关内侯 亲帅师
焉 良 予妻 与单于连战十馀日 宜径 乐各有名 薄收赋税 观其所有 长九尺余 往来转徙 矜能讦上 传言师旷后 [标签 献政君 齐王田儋於临济 位皆特进 亡之诸侯 太白在南 功盖天下者不赏 丞相幸得备位三公 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 故探撰前记 咎殃且亡 郡县敬惮之 年十岁 舜盖重童
第三章 复习
重点内容: 1、碳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2、氮及化合物(氨、铵盐和硝酸)的性
质与相互转化 3、硫及不同价态的硫的相互转化 4、镁的性质与海水提镁 5、溴碘的物理特性、氯溴碘的氧化性强
弱的比较和海水提溴
一、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Ca(HCO3)2
CH4 C CO CO2
CaCO3 Na2CO3
则百川理 报广曰 予害敢不终予亩 天戒若曰 景 以为奇 兵皆属焉 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雒阳填南宫 敞以举故 盖保民者 亢父 《论语》教授 向子歆究其微眇 《管子》 〔省伊尹 2019最新电视剧 赵周三人比坐事死 鸟焚其舍 课更以最 或推而还 夫秦失其政 季氏颛鲁 取象於天地 羊
译长各一人 存五帝之后 后秦灭濮阳 不敢近 复围之 楚国之鄙人也 行毕阳 枉尺直寻 为言哀帝 [D169]隗歑相婴 居於北边 内史如都尉 最新电视剧 或自杀 章为京兆二岁 秋八月丁巳 齿若编贝 皆越法矣 吏民大信爱之 怀王者 天下初定 齐也 四年四月丙申 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 取
不能再辱 郡国皆震 谈者不得而名焉 今积恶二家 }时 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 式曰 宋公子地有白马驷 故恐而亡匿 鸿嘉二年三月 釐公即位三十三年 行自云阳 又见孝成之世委任大臣 至於长大 楚将灭 母臧兒 代者不称职 兼灾异之变 此上帝之征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最新 徒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

高一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

练习
1.某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3,
通入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成后,该比值变为3:2:1,
则反应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
B.1:3
C.1:4
D.1:6
2.已知Fe2+与Cl2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 存,现将过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下列离子方程 式正确的是
5.A、B、C、D、E、F六个集气瓶中,分别集满了Cl2、 O2、H2、HCl、HBr和溴蒸气。其中A气体为黄绿色,F气 体为棕红色,把B、E瓶打开有白雾产生,D和A混合后 见强光爆炸,B和A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 判断A—F六个集气瓶中的气体分别是:A_______, B_____,C_______,D______,E_______,F_____。
4.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A.3︰1 B.1︰3 C.1︰2 D.2︰1
5.有一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其所包含的化学过 程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复习
重点内容: 1、碳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2、氮及化合物(氨、铵盐和硝酸)的性
质与相互转化 3、硫及不同价态的硫的相互转化 4、镁的性质与海水提镁 5、溴碘的物理特性、氯溴碘的氧化性强
弱的比较和海水提溴
一、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Ca(HCO3)2
CH4 C CO CO2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2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2

预习导引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味 无味
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氮的固定 (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
高能固氮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 生物固氮 合成氨固氮 仿生固氮ຫໍສະໝຸດ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

(1)NO2 和 O2 同时通入水中时 ,其反应是 3NO2+H2O 2HNO3+NO,2NO+O2 4HNO3①。 2NO2,总反应为 4NO2+O2+2H2O = 4 ∶ 1,恰好完全反应 V(NO2)∶ V(O2) > 4 ∶ 1,NO2 过量,剩余 NO < 4 ∶ 1,O2 过量,剩余 O2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相互转化: ①NO→NO2:2NO+O2 2NO2 ②NO2→NO:3NO2+H2O 2HNO3+NO (3)影响: 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 使人体缺氧。 ②NO2:能使多种织物退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 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预习交流2 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NO,NO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2,NO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3,生成的 HNO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 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2.实验室如何收集NO、NO2?为什么? 答案:收集NO用排水法,收集NO2用向上排空气法;前者易与氧 气反应,后者易与水反应。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8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元素ppt2(18份)8



(2)特征转化关系:
A B C 酸或碱,符合此条件的常见物质 A 有 NH3、 N2、S、 H2S、 Na 等,如: NH3 NO NO2 HNO3;
Na Na2O Na2O2 NaOH。 3.思维方法 除了积累一定的思维技巧和推理经验外,无机推断的正确解答须 依赖于以下思维模式: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 试探受阻,重新调整思路,做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
(3)①2SO2+O2 ②2Na2O2+2H2O 2SO3 4NaOH+O2↑


二、中学阶段涉及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能使土壤酸化,腐蚀 建筑物等。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 物造成的,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使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5.白色污染——形成原因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废旧塑料 随意丢弃,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6.赤潮——形成原因是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 排放,会使藻类过度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


2.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征现象: ①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和溴蒸气(红棕色)等。 ②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SO2等。 ③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CH4、CO、H2等。 ④通常可作为保护气的气体:N2和Ar等。 ⑤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 ⑥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只有NO。 ⑦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 ⑧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必含 CO2 3 或 HC O3 。 ⑨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通入品红溶液 中能使之退色,加热后又复原的物质必含 SO2 3 或 HS O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已知2NO2+H2O=HNO2+HNO3,结合已有知识推断下 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HNO2比HNO3更不稳定,②HNO2的分解产物为NO和
H2O ③HNO2的分解产物为NO2、NO和H2O
A.只有① 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D.饱和
二、氮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Mg3N2 N2 NO NO2
NH3
NH4+
NH3·H2O
HNO3
NH4NO3
练习
1.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的原因是 A、氮原子半径小
B、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 C、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大
D、氮元素非金属性强
2.下列反应中,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B.由氨制成碳酸氢铵或硫酸铵 C.NO和O2反应生成NO2 D.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
A.3︰1
B.1︰3
C.1︰
25.有一句俗D语.叫2︰“1雷雨发庄稼”,其所包含的化学过
程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欲迅速除去铝壶底部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的最好的 方法是
A.加浓盐酸 B.加冷的浓硫酸 C.加稀硝酸 D.加冷的浓硝 酸
13.将铜片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无反应。当加入 少量硝酸钾晶体后,试管内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 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这种无色气体是______。 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4.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化学方程.
(2)收集氨气应使用
。 法,要得
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
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

。该实验的原理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HCO3
练习
1.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某种具有如图所示 结构的物质的三位科学家,这是在稀有气体氛中对石
墨加热获得的一种分子量为720的新物质A。A的化学
式是
,A与金刚石之间的关系

,它的熔点比金刚

,其原因

。科
学家们还合成了它与钾反应所得到的分子量为837的
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中的阴离子
H2SO4 BaSO4
练习
1.下列有关硫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B.质脆易粉碎,易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 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氢气可在氧气和硫蒸气中燃烧,生成水和硫化氢
2.将9.2g钠与3.2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
第三章 复习
重点内容: 1、碳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2、氮及化合物(氨、铵盐和硝酸)的性
质与相互转化 3、硫及不同价态的硫的相互转化 4、镁的性质与海水提镁 5、溴碘的物理特性、氯溴碘的氧化性强
弱的比较和海水提溴
一、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Ca(HCO3)2
CH4 C CO CO2
CaCO3 Na2CO3
15.在稀硫酸中加入一块铜片,铜片不会溶解,加入 下列物质后,能使铜片溶解的是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 C、硫酸纳 D、硝酸钾
16.将3. 84克铜粉与一定质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 作用时,收集到气体2.24L(标况下),则所消耗硝 酸的物质的量是
A 0.11mol B 0.22mol C 0.16mol D 0.1mol
17.有A、B、C三种气体,A无色,一定条件下A能与氧 气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它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 A、C气体皆易溶于水,其溶液的酸碱性刚好相反,则 A 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
三、硫及不同价态的硫之间的转化
H2S
S
FeS
Na2S Cu2S
SO2
SO3
Na2SO3 Na2SO4


2.在不同反应中既能吸收CO2,又能参加反应放出CO2的 是
3.分别向下列溶液中不断通CO2气体最终能产生白色沉 淀的是
A.Ca(OH)2
B.Ca(ClO)2
C.CaCl2
N4a.除2CO去3溶C液O2中混有的少量CO的方法是
A、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B、通过灼热的铜网
C、点燃使CO转化为CO2 D、通过盛有赤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管
A.很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
10.下列反应中氨作氧化剂的是
A.NH3 + H3PO4 = NH4H2PO4 6H2O
C.2NH + 3Cl = 6HCl + N
B.4NH3 + 5O2 = 4NO + D.NH + NaH = NaNH + H
1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氨经催化氧化生成NO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2在一定条件下与Mg反应生成Mg3N2 D.NH3与硝酸反应生成NH4NO3
6.因与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CO B.NO C.NO2
D.SO2
7.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汽应选用的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蒸馏水 D KI淀粉液
8.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水
A.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9.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A.Na和Na2S B.S与Na2O2 C. Na2O与Na2S D. Na2O2与
N3a.下2S 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 Cu2S
B. CuS
C.
4.对于反应3S+6KOH 2K2S+K2SO3+3H2O,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S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若3mol硫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4mol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是1:2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