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的思路和诊断

失效分析的思路和诊断
失效分析的思路和诊断

失效分析的思路与诊断

第二章失效分析的思路

第一节常用的几种失效分析思路

一、“撤大网”逐个因素排除法

二、以设备制造全过程为一系统进行分析

任何一个设备都要经历规划、设计、选材、机械加工(包括铸、锻、焊等工艺)、热处理、二次精加工(研磨、酸洗、电镀)和装配等制作工序,如果失效已确定纯属设备问题,还可对上述工序逐个进一步分析,包括以下容:

1.设计不当

(1)开孔位置不当造成应力集中;

(2)缺口或凹倒角半径过小;

(3)高应力区有缺口;

(4)横截面改变太陡;

(5)改变设计,没有相应地改变受力状况;

(6)设计判据不足;

(7)计算中出现过载荷;

(8)焊缝选择位置不当,以及配合不适当等;

(9)对使用条件的环境影响,未做适当考虑;

(10)提高使用材料的受力级别;

(11)刚性和韧性不适当;

(12)材料品种选择错误;

(13)选择标准不当;

(14)材料性能数据不全;

(15)材料韧脆转变温度过高;

(16)对现场调查不充分,认识不足就投入设计;

(17)与用户配合有差错。

2.材料、冶金缺陷

(1)成分不合格;

(2)夹杂物含量及成分不合格;

(3)织组不合格;

(4)各种性能不合格;

(5)各向异性不合格;

(6)断口不合格;

(7)冶金缺陷(缩孔、偏析等);

(8)恶化变质;

(9)混料。

3.锻造等热加工工艺缺陷

(1)折叠、夹砂、夹渣;

(2)裂缝;

(3)锻造鳞皮;

(4)流线分布突变或破坏;

(5)晶粒流变异常;

(6)沿晶氧化(过烧);

(7)氧化皮压入;

(8)分层、疏松;

(9)带状组织;

(10)过热、烧裂;

(11)外来金属夹杂物;

(12)缩孔;

(13)龟裂;

(14)打磨裂纹;

(15)皱纹。

4.机械加工缺陷

(1)未按图纸要求;

(2)表面粗糙度不合格;

(3)倒角尖锐;

(4)磨削裂纹或过烧;

(5)裂纹;

(6)划伤、刀痕;

(7)毛刺;

(8)局部过热;

(9)矫直不当。

5.铸造缺陷

(1)金属突出;

(2)孔穴;

(3)疏松;

(4)不连贯裂纹;

(5)表面缺陷;

(6)浇注不完全;

(7)尺寸和形状不正确;

(8)夹砂、夹渣;

(9)组织反常;

(10)型芯撑、冷铁。

6.焊接缺陷

(1)错口超标;

(2)咬边超标;

(3)焊肉过凸或过凹;

(4)焊道深沟;

(5)焊趾、焊缝或根部有裂纹;

(6)熔化不全;

(7)打弧;

(8)焊接深度不够,未焊透;

(9)夹渣、夹杂或疏松;

(10)接头尺寸不合格;

(11)热输入不适当;

(12)焊前预热不足;

(13)焊后消除热应力不够或未消除;

(14)显微组织不合格;

(15)焊接裂纹。

7.热处理不当

(1)过热或过烧;

(2)显微组织不合格;

(3)淬火裂纹;

(4)淬火变形、翘曲;

(5)奥氏体化温度不当使晶粒粗大;

(6)脱碳或增碳;

(7)渗氮;

(8)回火脆化;

(9)淬火后未及时回火;

(10)热应力。

8.再加工缺陷

(1)酸洗后或电镀后未除氢或除氢不够;

(2)酸迹清洗未尽;

(3)镀前喷丸清洗不全;

(4)电镀电极打弧引起硬点;

(5)镀Cd、镀Zn的液态金属脆化;

(6)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致脆;

(7)碰伤、标记压痕过深或位置不当;

(8)校直引起残余应力;

(9)镀铬碎屑划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