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币知识及要点大全
硬币收藏:长城币收藏赏析,我国流通币的开山鼻祖,附各年价格
硬币收藏:长城币收藏赏析,我国流通币的开山鼻祖,附各年价格长城币可谓是当代中国流通币与流通纪念币的开山鼻祖。
最早发行于1980年,到1986年结束。
每年发行一套4枚硬币,面值分别是一角、二角、五角和一元四种币值。
因为一元硬币,正面是国徽,背面图案为万里长城,长城币名称由此得来。
长城币发行的7年中,一元、五角和一角硬币只有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这四年对社会公开发行,在流通领域可以看到。
1982年、1984年和1986年这三年没有公开发行,仅有少量用于装帧成册,用于国际交流,出口赚取外汇,流通领域基本见不到。
二角长城币只有1980年、1981年和1983年三年对社会公开发行,其他四年仅少量发行用于装帧成册。
一元长城币材质为铜镍合金,俗称白铜;五角、二角和一角长城币材质是铜锌合金,俗称黄铜。
长城币由于发行数量少,年代久远,流通时间短,估计很多藏友都没有见过。
一、长城一元从长城一元公开发行四年的发行量来看,1980年(177万枚)、1981年(7545万枚)、1983年(240万枚)、1985年(1680万枚),我们就能看出各年份珍惜程度:1980 年最贵,次之是1983 年,1985 年和1981年价格稍低。
直接甩干货,流通长城一元硬币市场价格。
因为长城币因为品相的不同,价格差异很多。
下面的价格是普通品相的流通品价格。
如果是全新、光品、包浆币,价格会比这个价格贵不少。
很多好品长城币都是一币一价的。
1980年长城一元 320-380元1981年长城一元 42-48元1982年长城一元未公开发行1983年长城一元 240-280元1984年长城一元未公开发行1985年长城一元 45-52元1986年长城一元未公开发行二、长城五角从长城五角公开发行四年的发行量来看,1980年(405万枚)、1981年(1967万枚)、1983年(290万枚)、1985年(1273万枚),我们就能看出各年份珍惜程度:1983年最贵,1980年次之,1985年和1981年价格稍低。
长城币介绍
长城币可谓当代中国流通硬币与流通纪念币的开山鼻祖,又可称之为试机币。
长城流通币包括:1角,2角,5角,1元四种面值。
长城币共发行了7年(1980-1986)。
其中对社会公开发行只有四年(1980、1981、1983、1985),2角币对社会公开发行仅三年(1980、1981、1983)。
长城麦穗币包括80、81、83、85年号的公开发行进入流通的长城麦穗币品种,总计15个年版号,17种版别。
收集全这部分长城币的爱好者即视为入门级收藏水平。
长城币年号小全套包括两部分:一是1980年到1985年公开发行进入流通的15种年版号硬币,即80、81、83年1元、1、2、5角,85年1元和1、5角;二是公开发行进入流通的两枚特殊版别币,即上海版大类下唯一的子版别币无砖版801元,和上海版851元;长城币爱好者,一般经过较短时间即可集全这17种年号小全套。
初学者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流通硬币里,稍有难度的是8302、8301、801无砖版和8002。
目前除了83年1角出现改刻币之外,其它1角币尚未见到重铸假币和改刻币,而其他品种均出现重铸版假币或者改刻币,收集时一定注意,自己把握不住一定要请资深藏家把把关掌掌眼以免走眼。
流通长城币发行量:一元:1980年177万;1981年7545万;1983年240万;1985年1680万。
一角:1980年240万;1981年4260万;1983年53万;1985年3727万。
贰角:1980年248万;1981年524万;1983年55万。
五角:1980年405万;1981年1967万;1983年290万;1985年1273万。
也就是说,公开发行的版本套装,只有80年版本,81年版本,83年版本,还有85年版本(没有两角)1980年一角两角五角一元长城币套装价格为680元/套1981年一角两角五角一元长城币套装价格为480元/套1983年一角两角五角一元长城币普制币套装价格为3000元/套1983年一角两角五角一元长城币精制币套装价格为6500元/套。
长城系列流通硬币简介
长城系列流通硬币简介“长城系列流通硬币”,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二套流通硬币,按中国人民银行的划分属于第三套人民币范畴。
该套硬币包含1角、2角、5角、1元共四枚面额,最早由沈阳造币厂设计生产,于1980年4月15日开始发行流通。
1981年以后,上海造币厂也开始制造该币。
因该系列硬币中的1元硬币背面图案取自北京八达岭长城的景色,因此被收藏者称为“长城币”。
1980年是长城系列硬币第一个年份,发行数量不大。
由于当时央行视长城币为拓展流通硬币面额种类的新尝试,因此对发行工作比较重视。
对下属基层网点下达严格的规定:仅在储户大额取款时,按每提取一定数额纸币,搭配一两套长城币,不能单独兑换。
严禁银行内部人员私自兑换留存。
所以1980年长城币发行流通得十分彻底,整盒整卷币现在十分难寻。
目前,1980年长城币1、2、5角加1元的一整套。
另外,沈阳造币厂还生产了1980年度的套装硬币,含1、2、5分,1、2、5角,1元七种1980年硬币,蓝色或黑色塑胶封皮包装,有资料说产量是80000套。
这种套装币中包含2分和5分两个珍稀天王币。
1981年,沈阳造币厂和上海造币厂均开模生产长城系列流通币,产量很大,各面额均常见,只有2角面额稍少。
另外,沈阳、上海两厂均生产了1981年度的套装硬币。
沈阳厂生产的是普制币套装,红色塑胶封皮包装,形式与1980年套币类似,发行量不详。
上海厂生产的是精制币套装,白色纸卡包装,除7枚81年精制硬币外,另有一枚生肖鸡年精制铜章。
精制套装发行量有资料说是23400套。
这两种套装币均包含未流通品种:1981年1分、5分天王币,价值不菲。
1981年普制红皮套币目前市价约2200元左右,由于包装较粗劣,所以氧化现象很普遍,铜角币90%以上均有绿色铜锈,好品难寻。
1982年,沈阳造币厂没有生产长城流通币,上海造币厂也只生产了20000套精制套装硬币,包装形式与81年精制套类似,但塑料薄膜包装较严密,品相状况较好。
长城币一元收藏讲解
长城币一元收藏讲解
长城币是中国银行发行的一系列纪念币,其中一元版是其中之一。
这一系列纪念币共有十种不同的设计,每种都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不同方面。
长城币一元的正面图案是中国长城,背面则是一只巨鹰,象征着中国的振翅高飞。
长城币一元的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保存状态和发行量。
如果币面没有明显的划痕、磨损和锈迹,那么它的价值就会相对较高。
此外,如果该纪念币的发行量非常有限,那么它的珍贵程度就更高,收藏价值也更大。
长城币一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是其收藏价值的重要组成
部分。
这枚纪念币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特别是中国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因此,长城币一元不仅仅是一枚有价值的货币,更是一件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值得人们收藏和传承。
- 1 -。
长城币1角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1角真假鉴定方法
1、首先要熟悉铸造的特征,了解造币历史,门面平整精致,图案无
痕迹,外形规整,完好严谨,刻字秀美,内容准确,比表正确,表面光滑,保存完好,背面印图,无褐黄痕迹等。
2、检查正面是否字体锐利,字口洁净,字模清晰,分级变化明显,
字距一致,书写清晰,刻线界限清楚,刻制线条流畅,对称规律,形成天
行直线,环纹平整,道路环绕,具有规律节奏。
3、打磨珠宝镜头,将假币置于珠宝镜中,检查锻造的厚薄,五点的
面积,面色均匀,正面图像权威,质感真实,重量具有金币标准,字体清晰,宽度细腻,边缘圆润,不存在拉伸或压缩等。
4、利用磁铁检查,特别是铜钱金属具有磁性,质地硬挺,而假币是
由塑料制成的,无磁性,当把磁铁放在钱币上时,真币不会受磁吸,而假
币会受磁吸。
5、通过测量外形尺寸,真币的尺寸准确,且上环内环比例不大于
1:1.3,形状无拉伸,正反面筋划纹一致,质地硬,分级棱度明显,形状
规整,外部质感光滑,表面有磷化处理。
长城币1角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1角真假鉴定方法要鉴别长城币1角的真假,我们需要对照一些先验知识和注意一些细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方法。
1.重量:长城币1角的标准重量为4.12克。
使用精密电子秤,将待鉴别的长城币1角与真品进行重量对比。
如果重量有明显差异,那么很可能是假币。
2.目测鉴别:仔细观察待鉴别的长城币1角。
真币的图案应该十分清晰,有明显的层次感,而且具有镜面效果。
另外,真币上的字母和数字应该非常清晰,没有模糊不清的情况。
如果发现图案模糊不清,没有明显的层次感,或者字母数字不够清晰,可能是假币。
3.声音测试:轻轻敲击待鉴别的长城币1角,观察其发出的声音。
真币应该发出清脆而深沉的声音;而假币则声音往往显得低沉和空洞。
这是因为真币是由贵金属银制成的,其声音会有明显的区别。
4.磁性测试:利用常见的磁铁对长城币1角进行测试。
根据历史上的常识,真币并不具备磁性,而假币通常是由铁或其他有磁性的材料制成的。
因此,如果待鉴别的长城币1角吸附在磁铁上,很可能是假币。
5.边缘齿轮:真币的边缘齿轮应该是整齐且连贯的。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待鉴别币面边缘的齿轮图案,如果发现有断裂、不连贯的情况,则很可能是假币。
6.金属质感:长城币1角是由银质制成的,所以真币会有一定的质感。
用手指轻轻触摸待鉴别的长城币1角表面,如果触感与实物银相似,则可能是真币;而如果触感比较平滑,可能就是假币。
7.辨别年代:长城币有多个版别和年代,根据发行时间和设计变化,在鉴别长城币1角真伪时,要确保其符合相应年代和版别的特征。
通过查询专业的硬币鉴别资料或请教专家,对比币面图案、图案位置和纹饰等细节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辨别长城币1角是否为真币。
长城系列硬币知识介绍
长城系列硬币知识介绍提起长城硬币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是由沈阳和上海两家造币厂分别铸造的,发行期是1980年至1986年。
由于该系列硬币的铸造成本较高,又不属于是流通中必需的货币品种,所以发行量极为稀少,很多人从没有见过。
在这期间,有些年份只发行了少量的精制套装硬币,主要是用来作为纪念和收藏品赠送或者出售给外宾,十分珍稀。
长城系列的硬币全套包含1、2、5角和1元共四枚硬币,据华夏国礼网收藏专家介绍,根据各年份来说,具体介绍如下所示:1、1980年:没有生产过精制的套装币,只生产了少量的普制套装,大约为2万套左右,市场价为600元左右。
散装了80年的各面额长城系列硬币,它的发行量略少于81年和85年的,全套4枚价格在25元左右;2、1981年:共生产了2.34万套精制套装币,市场价为1500元。
另有少量的普制套装币,具体数量不详。
81年属于是长城系列普通流通硬币中发行量最大的年份之一,全套4枚价格在20元左右;3、1982年:没有发行普通的流通硬币,只生产了2万套精制的套装币,市场价为1100元左右;4、1983年:共生产了2万套精制的套装币,市场价为800元。
另有少量的普制套装币,具体数量不详。
83年属于是长城系列普通流通硬币中,批量发行最少的年份,全套4枚价格在35元左右;5、1984年:没有发行普通的流通硬币,只生产了5750套精制的套装币,市场价为1200元左右;6、1985年:共生产了4825套精制的套装币,市场价为2500元。
但是普通85年流通的硬币中除了85版的2角除外,发行量都比较大,1元、5角、1角三枚总共只值十几元而已;7、1986年:没有发行普通的流通硬币,只生产了660套精制的套装币,属于是极为稀缺的品种,市场价已超过3万元了。
相关人民币收藏资讯,中国钞王人民币收藏网特此推荐流通纪念币大全套珍藏册网站:/product-854.html。
长城币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是中国第一套纪念币,也是全球第一套纪念币。
因其珍贵
与稀少,市面上也有一些假冒伪劣的长城币。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长
城币真假鉴定方法,以防受骗。
首先,正版长城币上的图案线条清晰,字迹清晰,颜色鲜艳。
假
冒的长城币图案模糊不清,字母错乱,颜色不鲜艳,质量较劣。
其次,正版长城币的材质、重量、直径都是固定的,切勿轻信商
家说这是特殊版本,否则可能是假币。
正版长城币上面的文字,行文
通顺,没有错别字和印刷痕迹。
而假冒的长城币上的文字很可能是模
糊的、不清晰的和看不懂的。
另外,正版的长城币都是有编号的,而假冒的长城币通常没有编号。
长城币的外观设计及铸造加工技术水平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该记住不同时期的版本、规格、质量标准,了解历史的
背景和其藏品背后的故事。
总之,鉴定长城币真伪的时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查,并且具
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历史知识。
在市场上购买长城币时,应该尽量避免
盲目跟风,购买正规、有信誉的藏品商的产品,对参考市场行情等方
面信息进行深入了解,以避免上当受骗。
长城币真伪鉴定方法
长城币真伪鉴定方法以长城币真伪鉴定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定长城币真伪的方法。
长城币是中国的一种纪念币,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收藏价值,成为了许多人的收藏品。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的假冒长城币。
因此,了解长城币的真伪鉴定方法对于收藏者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从长城币的外观特征入手进行鉴定。
真正的长城币质地坚硬,重量适中,具有明显的质感。
而假冒的长城币通常使用劣质材料制作,手感较轻,质地较差。
此外,真正的长城币的图案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而假冒的长城币通常模糊不清,细节处理较差。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长城币的图案来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长城币通常具有精美的图案设计,图案中的长城、人物形象等细节处理精细。
而假冒的长城币由于制作工艺不高,图案通常模糊不清,细节处理差。
此外,真正的长城币的图案通常具有立体感,而假冒的长城币则显得平面化。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长城币的字体和文字来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长城币的字体清晰、规整,字迹流畅,没有明显的笔画断裂或模糊现象。
而假冒的长城币的字体通常模糊不清,字迹粗糙,存在明显的笔画断裂或模糊现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长城币的包装和证书来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长城币通常配有精美的包装盒和防伪标识,内附有详细的证书。
而假冒的长城币的包装通常简单粗糙,没有防伪标识,证书内容也较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或专家来进行长城币的真伪鉴定。
专业的鉴定机构通常具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经验,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长城币进行鉴定。
而专家则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通过观察长城币的各个方面来判断其真伪。
总结起来,鉴定长城币的真伪需要综合考虑长城币的外观特征、图案、字体、包装和证书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帮助收藏者辨别长城币的真伪,避免购买到假冒的长城币。
同时,建议在购买长城币时选择正规渠道,并保留好购买的证据和收据,以便日后的维权和鉴定。
希望本文对长城币的真伪鉴定提供了一些帮助。
1983年长城流通硬币收藏知识
1983年长城流通硬币收藏知识
核心提示:1983年长城币流通硬币的发行数量不多,1983年长城套装硬币的发行数量就更少了,因此,1983年普制长城套币的收藏价值还是非常高的,目前其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3、4千元。
198
1983年长城币流通硬币的发行数量不多,1983年长城套装硬币的发行数量就更少了,因此,1983年普制长城套币的收藏价值还是非常高的,目前其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3、4千元。
1983年长城币套币,可以说,虽然我国在1980年到1986年都发行了长城币套币,但是,1983年长城币套币的版本之多,是其他年份的长城币套币无法比的,仅1983年精致长城套币就有3个版本:其中最常见的是纸卡绿本,第二个是白皮本,内装七枚硬币,没有生肖章,它属于一种礼品装,第三种也是礼品装,是红皮本,里面也是7枚硬币,没有生肖章。
1983年普制长城套币的版本就更多了,如果按照包装来分可以分
为两大类:塑盒装和纸卡装。
其中我们常见的纸卡装长城套币有两种,一种是猪章版,里面的硬分币的年份都是1983年,另一种是鼠章版,里面的硬分币是1980年1分、1981年2分和1976年5分。
其中塑盒装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7枚装,里面没有生肖章,并且颜色有数种。
另一种8枚装,7枚硬币加一枚生肖章,其中的生肖章有多种,有龙章、马章、鼠章等。
因为塑盒装长城币套币可以打开改配其他年份的长城币和硬分币,现在有没有相关的厂志和资料作为参考,因此我们无法查证塑盒装长城币套币的数量。
长城币2角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2角真假鉴定方法
长城币2角是中国近代两元大铜币之一,采用满、汉文字体汇集,反面布满卥钱、山
水图案而在古钱币收藏界深受藏家青睐。
从成色、规格等方面进行、鉴定真假长城币2角
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长城币2角的正面印章看真假:
正面图案长城币2角标准字体,“两”字应楷书书体,上半部“两”字不能有任何偏差,“元”字字体规整,中文字节及锱圈深浅均匀,应有整齐清晰的上下范字,按照罗马
文字书法法则,里的字体细节应清楚可见,且可以从正面看出带有发卡的纹路,有轻微模
糊甚至无,有密码及不密码的,有钢印的,色泽应整体上均一。
反面图案以八个大小比例相同的宝珠相结合,每一颗宝珠不仅拥有完整的圆满外形,
而且还有若隐若现的钻石文,珠边细腻清秀,珠上山水错综复杂,塑纹饱满圆润、技法娴熟,长城币2角表面有自然细小表纹,如果是假币,表面也会有模糊或者钢印痕迹,不会
自然表现那么细小而又娴熟的纹路。
真假长城币2角体重在7.2g-7.6g之间,如果体重偏低,可以判断这枚币是假币,但
偏突的事情不仅是“体重”,一枚钱币的真假及伪劣程度有多个因素在衡量,体重只是其
中一个指标而已。
四、正面与背面印制的字体、图案、表面的三维度进行比较:
正面与背面印制的字体、图案、植被、表面起伏应完全对称,字纹及图案锐利,表面
光泽应一致,里面高低变化到位且有层次感,尤其是小细节要求极高,如果是拙劣的伪币,则粗糙、模糊且字纹错乱,画面不会连贯、有多处偏差,以上是判断长城币2角的整体参
照要求。
以上就是判断真假长城币2角的方法,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购买长城币
2角时,要从其本身及包装等方面做好全面考察,以确保购置之真假及品相。
长城币
龙源期刊网 长城币作者: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26期在人民币的流通硬币中有一个独特的币种——长城币。
由于其发行量少,发行时间短,材质、面值、币体和图案独特,加之发行的时段在流通纪念币发行的前夜,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流通纪念币的开山鼻祖和试机币。
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令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长城流通币。
同年12月6日长城币正式发行。
长城币发行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流通领域1元和1角纸钞短缺,因其壹元币面镌有长城而得名。
长城币有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
从1980年到1986年,7年间共制造了7套长城币。
其中公开发行只有1980到1985年4年,2角币公开发行仅有1980到1983年3年。
除了1980年、1981年、1985年大批生产外,其他年份的长城流通硬币生产量较少,1986年以后长城币就停止生产了。
除了普通长城币外,沈阳造币厂还生产了5个年度的精制套装长城硬币,这些精装套币主要是用于国际交流,大部分都流往海外,国内很少见到。
市场上还有上海造币厂生产的1981年版、1982年版、1983年版8枚精制套装长城币。
长城币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材质材独特。
壹元币合金成分为铜81%,镍19%,角币合金成分为铜70%,锌30%。
3枚角币呈黄铜色是人民币发行史上的首创,而壹圆币用的镍铜合金也是独特的币材。
二是面值独特。
在长城币发行之前,人民币硬币只有分币没有角币,而在长城币中人民币第一次出现了角币硬币,而且有3枚。
尤其是2角的硬币,是迄今人民币中唯一的2角硬币。
三是币体独特。
币体直径和厚度别致。
特别是长城主币壹圆硬币,比其他1元硬币厚重,又是首次将长城题材注入人民币硬币,显得十分大气。
四是发行量独特。
长城币的发行量多在400万至460万枚之间,1980年版1元币为250万枚、1981年版1元币为410万枚、1983年版1元币为320万枚、1985年版1元币为410万枚,而1982年、1984年、1986年版1元币发行量更少,只有区区6.6万枚。
第二套流通硬币“长城麦穗硬币”的版别分析
第二套流通硬币“长城麦穗硬币”的版别分析在流通人民币中有一个硬币版块,其发行量很少,流通时间也很短,是迄今为止唯一正式退出流通的一套硬币,即1980 年起发行的铜锌、铜镍合金币。
该套硬币有主币一元和辅币伍角、贰角、壹角四种面额。
一元主币背面主图是雄伟的万里长城图案,角币是麦穗图案,收藏界习惯上称“第二套流通硬币” 或“长城麦穗币”。
从1980 年至1986 年,该套流通币一共发行了7 个年份。
由于其铸造、流通时间短,加之材质等因素铸造量少,使得这套币的收藏价值较高。
而由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行和装帧的“中国硬币” 套装,数量更加稀少,成为现代流通硬币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品。
除限量装帧发行未进入流通的品种之外,即使是进入流通的长城麦穗币品种,其发行量也不多。
在八十年代,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没用过甚至没见过普通的长城币。
这在中国人民银行一份文件里得以证实:长城麦穗币是为了丰富中国硬币品种而铸造,发行量很少。
第二套流通硬币中很多品种都很珍稀,其中不仅包括中国现代硬币王“四大珍” 86 年长城币,还包括如81 年上海版、82、84 年全套长城币, 85 年2 角等中国当代最稀少、最珍贵的流通硬币珍品,而即使是普通的长城币,现在百姓手中或一般钱币市场也已经少见。
目前,伴随着长城币收藏和研究热的兴起,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甚为可喜。
但另一方面,流通硬币的商业炒作之风也越来越浓,导致长城币所谓“新版别” 层出不穷。
有的人把因造币工艺、生产质量不同所致的初铸币、类镜面币,滚边工艺差异所致的边齿长短,模具压印力度不均以及工作模工差所致的字体、图文细微的“粗、细” “平、圆” “大、小”等区别独立成版,这在学术上是否严谨值得商酌,其结果会导致长城麦穗币版别确立标准和逻辑的模糊。
“新版别” 层出不穷,是否会引发类似四、五版纸币“荧光油墨品种大混乱”的炒作乱局让人担忧,长期看将不利于长城币收藏研究的发展和市场的良好秩序。
从本质上说,以上现象每种硬币都会存在,而且千差万别,无穷无尽,没有标准。
长城币的鉴别方法
长城币的鉴别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长城币的鉴别方法,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长城币那可是咱国家硬币里的宝贝呀!要是不小心收到了假的,那不就亏大啦!所以学会鉴别那是相当关键的。
先来说说这材质。
真的长城币拿在手里是有一定分量的,沉甸甸的感觉,就好像它在告诉你:“嘿,我可是真家伙!”要是那币轻飘飘的,你就得多个心眼儿啦,难不成它是想“飞”呀!
再看看这图案和细节。
真的长城币上的长城图案那叫一个清晰,那砖头啊,就跟真的似的,仿佛能感觉到当年修建长城的艰辛呢!还有那些文字呀,也是工工整整的。
要是图案模糊不清,文字歪歪扭扭的,那肯定有问题呀!这就好比你去看一个人的脸,五官都不清楚,那能是真人吗?
还有这色泽。
真币的色泽是很自然的,不会过于鲜亮或者黯淡。
就好像一个人的气色,健康的人面色红润有光泽,要是病怏怏的,那脸色肯定不正常啦。
要是那币的色泽看着就不对劲,你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咱还可以听听声音。
把长城币往地上一扔,听听那清脆的响声,“叮”的一声,好听吧!假币的声音可就没那么好听啦,要么沉闷,要么奇怪。
这就像听音乐,好听的音乐让人陶醉,不好听的音乐那可就刺耳啦!
咱平时得多摸摸真的长城币,熟悉熟悉它的感觉。
就跟认识一个朋友似的,时间长了,一见面就知道是不是本人啦!要是突然来个“冒牌货”,你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不一样。
哎呀,可别小瞧了这些鉴别方法,这都是经验之谈呀!要是咱都能掌握这些小窍门,那在收藏长城币的道路上就能少走好多弯路呢!咱可不能让那些假币给骗了,得好好保护咱们的宝贝呀!长城币可是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咱得好好珍惜它们,让它们在我们手里绽放光彩!。
“长城”币始铸于1980年
“长城”币始铸于1980年《收藏》总第90期“商海篇”栏目中,刊登了上海曹杨的文章―《“长城”币不具有投资价值》(以下简称“曹文”)。
曹文在第4和第7自然段中分别写道:“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1979年版、1980年版、1981年版、1982年版、1983年版、1984年版、1985年版和1986年版8种版别的‘长城’币”。
“‘长城’币的画面处理极其简单:在1979年~1986年间,除了每年的年号略作变动外,其长城的图案一成不变”。
曹文认为“长城”币始铸于1979年,有8种版别。
笔者不敢苟同,却认为“长城”币始铸于1980年,有7种版别。
其理由是:一、两个通(公)告为证。
①1980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签发了发行四种金属人民币通告,称“自一九八○年四月十五日起陆续发行面额为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四种金属人民币”。
其中壹元币“1.图案:正面正上方有国徽图案,下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和公元年号。
背面图景为长城,下方有‘壹元’字样。
2.色泽:银灰色。
3.直径:30毫米。
”②1999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签发了关于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公告,公告中称:“第三套人民币停止在市场上流通的具体券别:(一)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色枣红色一角券;……(十)1980年版,直径分别为20毫米、23毫米、25毫米、30毫米的硬1角、硬2角、硬5角和硬1元币”。
第一个通告说明了发行时间,第二个公告说明为“1980年版”。
二、钱币专著为证。
笔者看到有关的钱币专著有6本,均指明“长城”币始铸于1980年。
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余榴梁等编著的《世界流通铸币》一书,写到“1元币(1980年版),正面国徽图像下为国名和年铭;反面中为万里长城,下有面值。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柳忠良编著的《中国流通硬币》一书,这样写道:“1980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1角、2角、5角和1元4种金属币。
长城币上因为少了几道价值就能差出好几百!不知道你收藏对了吗?
喜欢收藏人民币的玩家应该都知道这长城币的收藏价值,作为我国的第一套具有纪念意义的
硬币,它的收藏价值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不过在这第一套长城币,也就是1980年的长城币中,也有价值区分!在这套长城币中的1元有两版,很多玩家都不知道,收藏的时候也就忽略了
其价值!
这套长城币有刚一开始的试验币,但是也发行了少数,所以相对来说,收藏价值比较高,而
这刚开始发行的80长城币一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被我们称为时“无砖版”,收藏价值很不错,而这后来发行的80长城币一元长城币被称为是“有砖版”价值比“无砖版”的价值要低一点!
而它们的区分其实就是要看长城币背面的城墙上,第二版的长城币上能看到很整齐的砖线,
而第一版的则是镜面,在发行了第二版长城币之后,这第一版的长城币就被称为是“试验币”。
因为它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收藏价值上也比第二版的贵出了几百块!
玩家们在收藏的时候可以多多的关注这样的长城币,因为这一点点的差距而价值相差几百,
在未来的收藏市场上,价值差距只会更多!而且这样的长城币只有在80版的长城币一元中才能见到,其升值潜力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不知道你收藏了没有呢?。
长城币收藏1980年起发行的长城币的历史
长城币收藏1980年起发行的长城币的历史长城币开创了新中国货币发行史上,元、角币采用金属铸造的先河。
发行之初,长城币既担当着货币领域改革开放的重任,也负有进入国际钱币收藏市场、为国家创收外汇的职责。
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令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面额分别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共四种流通硬币。
同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金属元、角币投产,由沈阳造币厂和上海造币厂2个厂同时分别制模生产,元币为铜镍合金,角币为铜锌合金,铜材为智利进口精铜,这批币的角币因生产过程中上海造币厂比沈阳造币厂所用铜材比例相对高些,币色偏红,也称红铜版;而沈阳造币厂所用铜材比例相对低些,币色偏黄,也称黄铜版,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的元币区别是上海厂的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而沈阳厂的则没有;角币区别除了色彩外还有就是上海厂的角币边缘较单薄,沈阳厂的角币边缘较厚实。
这批沈阳造币厂生产的黄铜币主要装帧成80-7枚套天蓝本和黑本共80000套),作为与国外友人的交流币和赠送纪念品;而上海造币厂产的红铜币主要装帧成80年四枚套装小黑本(20000套),作为样币于1980年4月13日开始下发各银行。
样币通过后,中国人民银行指令上海造币厂按原模生产80年版的国内流通币,而沈阳造币厂则改为生产81年版的国内流通币,沈阳造币厂只是把原模80改成81便开始生产,由于用智利进口精铜造价过于昂贵,从这批币开始长城系列币均改用国产铜。
不久,便发现主币长城1元城墙无砖,中国人民银行指令停止生产,经请示上海造币厂在原模上添上砖纹继续生产,而沈阳造币厂则重新制模生产,这时沈阳造币厂已生产的20000多套,而上海造币厂生产多少无据可查,主要原因是它与样本币1元一模一样。
沈阳造币厂重新制模时不但改成有砖,且还把楼梯台阶改成平行,币面处理的更加精细,便是81年凝霜版,由81年版发行量过大,又制作比凝霜版更好的模具,为81年单镜面版,以后还制作技术更加完美的双镜面模具,就是81年双镜面版,后来的普通版其实就是原来用久了的旧模具生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币知识普及1980年4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含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共4种面额,属于第三套人民币范畴的金属币。
壹圆的正面图案为国徽,国名及发行年号,背面为长城和面额;伍角、贰角、壹角三枚角币的正面均为国徽与国名,背面均为面额,麦穗、齿轮、发行年号。
壹圆材质为铜镍合金,角币材质均为铜锌合金。
第三套人民币金属币于1986年停止发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套退出流通领域的硬币。
壹圆是第三套人民币金属币的主币,因其图案为长城,被收藏者称之为长城币,并泛指整套第三套人民币金属币。
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设计精美、材质独特、铸造精良,具有浓厚中国色彩元素的长城币,逐渐进入泉友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泉友喜爱和收藏。
但是,由于7个年份的壹圆长城币分别由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铸造,且有些年份的壹圆长城币生产周期跨度达5年之久,使壹圆长城币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在壹圆长城币版别分类上起到怎样的决定性作用,至目前也无来自官方的界定。
虽然有不少资深藏家及学者对长城币版别分类进行过研究,但由于所持观念不同,导致在壹圆长城币版别分类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壹圆长城币究竟有多少个版别,老泉友们很难说清楚,而新泉友更是摸不着头脑。
因此,如何科学的、合理的对壹圆长城币版别进行分类、界定,就成为摆在广大泉友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学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此文,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泉友的高度重视,吸引更多的泉友参与到壹圆长城币版别分类的研究中来,共同找出正确的答案。
一、壹圆长城币特征差异及成因分析长城币开创了新中国货币发行史上,元、角币采用金属铸造的先河。
发行之初,长城币既担当着货币领域改革开放的重任,也负有进入国际钱币收藏市场、为国家创收外汇的职责。
因而,基于不同的发行目的,长城币采用了精制、普制两种铸造工艺。
1982年、1984年、1 986年3个年份只铸造了精制币,其他年份既铸造了精制币,也铸造了普制币(1985年普制贰角币未铸造)。
各年份精制币以精制套装的形式,用于对外交流(1980年的精制币非常罕见,本人也只见于孙克勤老师的《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目录》一书中)。
目前国内见到的精制长城币套装,多数是国外回流的(不排除国内积存)。
用于国内流通的,只有19 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4个年份,共计15枚普制长城币(含角币)。
因铸造工艺、铸造年份、生产厂家、成分含量、生产周期的不同,长城币(含角币)单一外在特征存在诸多明显的差异,1980年角币有黄铜、红铜两种视觉效果,便是很好的例证。
但本文只着重对各年份的、工艺不同的壹圆长城币,进行特征及成因对比分析、研究。
(一)精制币与普制币。
精制币采用的是币坯冲切抛光、模具喷砂处理、币面凹部抛光至镜面、单一操作包装等特殊工艺,其外形完整无暇,图案及文字轮廓清晰。
币面凸出部分(模具凹入喷砂部分)呈凝霜面效果,凹入部分(模具凸出抛光部分)呈镜面效果的特征,是鉴别“精制币”的最主要标志。
普制币除工作模图纹底面精磨外,坯饼光饰处理和压印等主要生产工艺与现行流通硬币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因此,生产工艺不同是导致精制币、普制币两者特征不同的根本原因。
(见图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精制币与精制币。
即便都是采用了精制加工工艺,但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在各年份的精制壹圆长城币中,也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喷砂程度不同上,即:有“重喷砂”、“轻喷砂”之分(见图2)。
经实物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喷砂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不同。
上海造币厂生产的精制币喷砂密度相对较大,属“重喷砂”(但上海厂铸造的精制币也有轻喷砂现象,只是在量上相对而论);沈阳造币厂生产的精制币喷砂密度相对较小,属“轻喷砂”。
这种差异在两个厂家生产的1984年精制币上,得以最直观的体现。
至于“重喷砂”、“轻喷砂”两者孰优孰劣,只能由广大泉友自己去评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三)80无砖与80有砖。
1980年壹圆是长城币的首发币和龙头币,由上海造币厂生产。
它的生产,实际上带有试验性质。
1980年壹圆长城币有前后两个生产阶段:前期生产的1 980年壹圆长城币,卷币为蜡纸全封闭手工包装,币的背面长城图案前面左侧城楼上方的箭楼部分,无砖的缝隙痕迹,整个箭楼墙面呈一个平面;币的正、背两面凹入部分,镜面效果较强,无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色彩一致、清新整洁、美观大气。
后期生产的1980年壹圆长城币,卷币为白纸两头见币机械包装,币的背面长城图案前面左侧城楼上方的箭楼部分,布满了砖的缝隙痕迹,凹入部分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无镜面效果;背面凹入部分,有轻微的片状铸造纹理。
形成“无砖”、“有砖”两大特征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厂家对后期铸模进行了修正。
因此,1980年有砖版也可说是壹圆长城币的定型版,而无砖版也可称为“试验版”或“错版”。
(见图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四)81年凝霜、81年镜面与81年普通。
在7个年份的长城币中,1981年壹圆长城币的特征最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周期最长,已发现的盒装封签日期就有1982年、1983年、1985年、1986年4个年份(不排除有其他年份);二是卷币包装用纸种类最多,有蜡纸、白亚光纸、白高光纸3种;三是币的外观特征差异最大,有凝霜效果、镜面效果和普通币3种。
1、凝霜版(或称初铸币,见图4):沈阳造币厂生产,卷币为蜡纸全封闭手工包装。
币面凝霜效果明显,凹入部分均无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色彩一致、清新整洁;币边直、齿长呈直角状,币身较厚,凸显大气(见图5);币正面“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号及“1980”年号的字体,笔划宽平、粗细一致、尽显稳重(见图6),币的整体特征与1980年无砖版基本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镜面版(或称镜面版初铸币,见图7):沈阳造币厂生产,卷币为蜡纸全封闭手工包装。
币的凹入部分镜面感强,无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清新整洁;币的边齿形状、币身厚度及国号年号字体特征,与凝霜版完全一致,与1980年无砖版壹圆长城币的整体特征更为相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普通版(见图8):沈阳造币厂生产,卷币为亚光白纸或高光白纸两头见币机械包装。
币的整体金属质感较强,缺少柔和感;凹入部分有较多的线状铸造纹理,币面显得较为凌乱;国号字体笔划“竖”粗“横”细,年号字体细窄、凸起感强;币的边缘滚边处理程度较大,币身厚度较凝霜版、镜面版要小;整体品质与凝霜版、镜面版相差甚远(见图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81年壹圆长城币的以上不同特征,是客观现实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而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模具受损程度、模具不断更新造成的,是非主观性和随意性的,也是偶然性的,就像三版币中出现平水伍角一样。
(五)83年壹圆长城币。
1983年壹圆长城币由上海造币厂生产(见图10),卷币为牛皮纸全封闭手工包装。
币的背面长城图案上方的凹入部分,也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背面凹入部分的片状铸造纹理较轻,无镜面效果,币的特征与1980年有砖版基本一致。
1 983年壹圆长城币继承了上海厂的风格,可谓是1980年有砖版壹圆长城币的翻版(见图1 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六)85窄距与85宽距。
1985年壹圆最后发行的普制长城币,分别由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生产。
上海厂生产的1985年壹圆长城币,有两种内包装:牛皮纸两头见币机械包装和覆塑膜牛皮纸全封闭手工包装。
上海厂生产的1985年壹圆长城币有3个主要特征(见图12、图13):一是正面的年号字体较小、字间距较窄;二是背面长城图案上方的凹入部分,也有国徽透打形成的彩虹状痕迹,但较1980年有砖版的程度要轻;三是背面长城图案中右起第二个城楼下方的第二个台阶,与第一个台阶呈夹角状;币的凹入部分没有杂乱的铸造纹理,币面显得较为整洁清气。
沈阳厂生产的1985年壹圆长城币(见图12、图13),亚光白纸两头见币机械包装;正面的年号字体较大、字间距较宽;背面长城图案上方凹入部分无彩虹状痕迹,长城图案中右起第二个城楼下方的第二个台阶,与第一个台阶呈平行状;币的凹入部分有杂乱的线状铸造纹理,金属质感较强,与普通版的1981年壹圆长城币风格基本一致,但品相更差。
另外,上海造币厂生产的极个别1985年壹圆长城币,有少砖的特征,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形成同一年份、不同特征的现状,是两家造币厂分别生产的使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钱币版别分类方法及长城币版别区分争议纵观中国近代钱币收藏史,对钱币进行版别分类研究,一直是一项伴随着钱币收藏活动的研究性、发掘性行为。
而正是由于人们不懈地对钱币版别进行研究分类,才使得钱币收藏活动更趋知识性、趣味性,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并使越来越多的新人参与到钱币收藏活动中来,极大地促进了钱币收藏活动的发展。
而伴随着版别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版别的价值不断显现,通货和版别的价格差距明显分化。
因篇幅原因,本文在此只列举三个实例:“袁大头”是泉友们耳熟能详的近代钱币,前后铸造发行了30多年(1914-1951)。
由于铸造地多、发行量大、铸造时间长、模具数量多、特征差异大,导致的版别也很多。
通过版别分类研究,收藏界依据不同的特征,将“袁大头”进行了版别区分,共细分出“O”记版、开口贝版、签字版、鹰洋边、连口版、无口心版等1000多个不同的版别。
而正是通过版别的研究,人们才发掘出了大S版、小S版等珍品,并有力促进了民国钱币收藏活动的开展。
在第三套人民币纸币的版别研究中,除了红壹角、背绿为两种不同特殊版别之外,人们依据冠号字数不同、冠号字迹颜色不同、纸张水印不同、印刷方式不同等特征,将同一券种的版别又进行了细致分类,细分出了“3罗马”、“2罗马”、“五星水印”、“古币水印”、“红冠”、“蓝冠”、“凸版”、“平版”等不同版别,从而使10种面额的第三套人民币纸币扩延至27种版别。
而这种版别分类,较全面的总结归纳了三版币的现实特征,提升了三版币的收藏价值。
在对现代流通纪念币的版别研究中,人们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分类方法。
如按照铸造工艺的不同,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俗称老西藏)分为精制币和普制币;依据边齿形状及外包装形式的不同,又将老西藏普制币分为直角边、圆角边两种版别。
再如生肖纪念币,依据铸印在币的边缘上的字母朝向,把同一年份的生肖纪念币分为正版和反版。
而区分的结果得到了泉友们的认可,直角边老西藏价格远远高于圆角边老西藏是最好的例证。
综合以上在三个钱币板块进行版别分类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就是:依据钱币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来进行。
现实中,依据钱币特征进行版别分类的方法,也早已得到钱币收藏界的广泛认可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