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养生功》 丹胎图
丹成九转图
![丹成九转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c0ce73336c1eb91a375de1.png)
丹成九转图2013-02-12 20:15:59| 分类:丹道类|举报|字号订阅丹成九转图(文字说明)人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
背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
从尾闾沿脊骨而上有一条髓路,号称漕溪,又叫黄河。
这是阳升之路。
沿此路上行至两肾应相对的中点为夹脊关,再上至脑为玉枕关。
这就是背后的三关。
人体又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
泥丸是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是人藏神的所在。
泥丸在两眉心入脑的正中央处。
两眉中心叫天门,由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内一寸是洞房,再入内一寸即是泥丸宫了。
眉心的下面是鼻柱,又叫雷霆府。
人口中有两窍通入咽喉,此有舌,舌内有金锁关,与舌相对,又名为鹊桥。
鼻下的人中穴与舌内金锁关相对。
其间有督脉循行,这是人体的根本,名为上九窍,又名性根。
人的口又叫玉泉,也称华池。
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二窍通肾为津,此处可称为人体的神室。
泥丸宫九窍是天皇之宫,形状如鸡子,似蓬壶昆仑。
佛教中人称此处为须弥山。
练功之人不可不知。
玄帝丹成九转歌诀一、一炁登真筑得元阳真土,取来混炼金波,山泉倒会玄壶,真意同归无我。
二、土脉迎阳阳炁初浮海上,春光潜动园中;试看枝头玉果,葆真固蒂垂红。
三、地天交泰鼎中飞白雪,炉内发黄芽;怱烛春窗影,坤乾会本家。
四、日月同衡捉得日乌归鼎,擒来玉兔分炉;会合先天真水,玄珠同照虚无。
五、子母同归配合乾坤正气,收会离坎金精;神入玄关一窍,其中水底生金。
六、回光返照(台光反焰)采取三华满树,回风上下分开;光透帘帏宝相,一轮明镜无埃。
七、太极分符两窍又称鹊桥。
喉是人体内外气出入的通道。
喉中有软喉人称之为咽,它是饮食入肠胃的通道。
喉的通道有十二节,号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
心上有骨,人称为鸠尾。
心下有穴,名叫绛宫。
这是龙虎交会的地方。
由此而下三寸六分处,名为土釜黄庭穴,这就是三田中的中丹田。
中丹田处,左有明堂,右有洞房。
元英居于左,为肝。
白元居于右,为肺。
中间还空一寸二分之地,是藏气的所在,练气的场所。
内丹功??心识相依简单练法
![内丹功??心识相依简单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aca3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内丹功心识相依简单练法最近又有一些道友加我,其中有两个很有礼貌,人也好学,基本符合我认定的新人标准,我突然发现写了那么多东西,竟然没有最简单小白的入手的东西.这篇文章就写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最简单的一种,这篇文章,专门写给新人和道一的兄弟姐妹.愿大家都有所成,也希望你们珍惜,这篇文章真的值得你们珍惜,基本算是对丹经最简单白话的讲解和功法了.希望都有所成.在这篇文章看完了以后,就这样练,这是直接丹道入门,不同于真法那种先通任督二脉的方法,每个人适合的不一样,资质不一样,看每个人的选择,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真正看明白了,也可以改到你自己的修行中去.这个文章入手,其他时间,有空读我的辑录,看我写的总结页面,还有群谈话页面,再有时间,看白话文丹道页面,修行经历页面,再没有事情了读下古丹经页面,还有空,也可以读读我写的修行日记.基本上,把总结和群谈话看了,如果认真仔细的,算是让你们最少少走了几年的路,然后一部分丹经,你们都可以看懂了.我前几天看<<fontface="宋体">太乙金华宗旨>,才发现,原来我悟的那么多东西,里面都有,包括吕祖的七篇灵文,我一看,我写的那么多东西,完全可以算是对这些丹经的白话翻译和验证.真心希望,我花费了那么多心血,不求名利钱财,但是遇见的人,能珍惜,因为这代表着对我付出的尊重.我也没有什么要求,你能有这点品质,我就基本认定你是新人,那么以后无论我站在多高的位置,就像我的大愿第十三,只要有新人闻我名者,求于我者,问道于我者,必不藏私,尽力以助.这篇文章是,直接丹道入手,走其他路的也可以借鉴.一.静坐:一一,法诀:神显,息自归,神入气中,心息相依,元神抱元气,真种乃生,全靠神气交媾,只凭阴阳造化.一二,功法:1.全身放轻松,无拘无束,无论坐卧站,均可,只要形无所拘,形无所碍.2.心情舒畅,面带微笑,心似白云般悠然,棉花般轻柔安静,心无挂碍.3.舌头轻轻的抵在上颚,牙齿后的软腭就可,这是初步的舌抵上腭,后面有通任督的舌抵上腭和提肛.4.这样全身放松,心情无碍的情况下,一点意念和注意力,轻轻的安放在肚脐后一寸三分到三寸左右,基本上就是安放在肚脐后面的,小腹中央的位置附近,就可以了.5.就这样全身轻松的,微微一点注意力和意念在气穴,轻轻的闭上眼睛,待身心安定,眼睛像探照灯一样,轻轻的移动到气穴,微微的观照在那里.如果实在做不好,不做此项.关键是放松,不用力,不影响入静和身心安在.6.就这样轻轻的全身放松的去感知气穴,轻轻的感知着你那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全身都是轻松安静舒服,心里也没有什么念头.就那样静静的感知着.就那样静静的守着这种轻松安在的妙境.7.一点注意力和意念,就是像是定海神针一样,轻轻的,牢牢的安放在气穴,心神安静,微弱的,轻轻的,执着无拘的,感知着这种感觉.就这样静静的守着这种妙境.8.如果有杂念,心里要清楚,在杂念来了,不要顺着他,继续轻轻的,静静的,一点意念和注意力,感知气穴,继续守着这点意念和感觉,静静的守着.9.慢慢的,这种全身放松,身心安在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呼吸好像在慢慢的停止,慢慢的有粗糙的呼吸,变成听不到呼吸,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这时候不要动念头,继续安静的守着,轻轻的守着,轻轻的感知着,等气穴出现了微微的温暖感觉,这就是初步的真息出现,继续守着,轻轻感知着这种温暖,感知这种宁静安在,守着这种妙境.10.在以后,会经常出现丹田温暖安静舒服的感觉,不要动念头,继续就轻轻的守着这种感觉和妙境.11.在这样的妙境中,突然间好像轰的一声,刹那间进入了一个未知的状态,脑袋一片空白,整个间,哑巴有口难言,突然间呼吸没有了,世界整个人,都已经全部消失了,这不像初步呼吸停顿的胎息,一动念头就退出来了,这种即使动些微微的念头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不要去动你的心神,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守着这种妙境,让你的心神成长壮大吧,这是天人合一,寻到气根,重新又投入了老天的温暖怀抱.12.这种天人合一的活玄关状态,就是无何有之乡,就这样安静的,要不了一两次,你的体内就已经有了真种子,初期微弱的小丹就已经结了,以后继续这样练下去,就会经历下玄关开,真气足,一气冲三关,第一次玉液服食等等等等.一三,旨要:这里说一些关键的地方.第一,放松,无论身心.第二,安放气穴,一点意念和注意力,用意不用力,放松是前提,贯穿整个修行过程.第三,初步感知气穴,在气穴温暖微息出现后,感知温暖,以后就继续守着这种温暖.第四,念头不动,杂念不起,是关键,但是不用强制,杂念起了,心神跑了,继续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来就行了,养成习惯了,训练稳定了,自然就会入静.第五,胎息是关键,天人是最终目的,只有这种状态下,真种子才成,小丹才结.一四,原理:这详细讲解原理,让你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的内容,可以和丹经对照,看我讲的真假.1.身心放松,这叫形神无拘,也就是,忘守,忘形.2.安放气穴,这叫种田.田者,丹田,成丹之地.于丹田,产生真种子,成丹,称为种田.3.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安放气穴,轻轻的感知,安静的守着,这叫勿忘勿助.4.选择此处为气穴,因为这是上下玄关的下玄关,古人常取的下玄关之一,先天真息,先天阴阳,胎中与母腹链接处,也是气根之地.上玄关常取,眉心或者鼻骨根开窍,这后面是月窟,神居之地,是神根之地.上玄关,神根,叫复命处.下玄关,气根,叫生身处.初期守心神,微微一点意念和注意力感知,后期轻守温暖,这就是神气相抱,也就是于气穴,神气合一,也是神入气中,也叫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也叫复命归根,坎离交媾.5.详细讲总法诀.人心喜动(识神),元神喜静,人一静,元神就出,识神就退,这是先天神(元神)主位,后天神(识神)主隐,也是后天返回先天,由先天主生,也就是初步有为方法,进入无为,其中识神的活跃程度,也就是你念头多少,念头的活跃程度是关键,必须有万念到一念,一念也无.这个无思无想的状态,就是元神态,也是心神真意态,也叫自性,无思无想,而心里又有个清清楚楚的感知在,又叫一灵独觉.初步轻轻的,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安放气穴,轻轻的感知,轻轻的安静守着,这其实就是一念代万念 ,由微弱的心神,过渡到元神真意态.这也就是识神退,元神显.性命本是一家,识神退,元神真息显以后,就是慢慢的进入到了先天状态,元神是自动的牵引元气,进入神气相抱的入静胎息状态.这也就是神显,息自归.息,外呼吸是表现和外显,真息和内呼吸是先天状态,也是其本来实质,外呼吸是钓出真息的引子,外呼吸停,真息内呼吸起,粗息调,细息现.在神的先天状态下,识神退,元神真息显,元神自然会牵引元气,因此,也会,粗息调,细息现,,外呼吸停,真息内呼吸起,感觉不到口鼻的呼吸,而进入到胎息的先天状态.此种先天状态中,包含了性命,丹道是返还,修子类,返还父类,因此此处就是神气,也就是先天神,先天气息.如果动了念头,就不再是返还,先天为主,就退回到后天状态了,这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不能动念头的原因.继续下去,神气,心息,进一步的融合交媾,打成一片,真种子就成了.神是一点先天灵光投入人身,受轮回所限,是为阴.而上半身,督脉到上颚结束,是属于阳,神是阳中阴,如同女子.气是阳气中生,先天阳气是属于阳.而下半半,任脉下行,是属于阴.气是阴中阳,如同男子.只要阴阳造化,如同男女交媾,才有新生命,我们人身自己的阴阳,也是如此,自身的阴阳,神气交媾,也会孕育真种子,从此神气这个太极旋动,造化从此生,从此有了成佛做仙的根基.而天人合一,这种活玄关,跟老天大道连接,如同重新回到母腹,这是最好的孕育环境,真种子产生的环境.此时回到了大道的母胎,所以神气相养相壮,就是轻微的动念头,都没有什么关系,不同于初步胎息.而进入天人合一,最好最快的状态,就是善于利用阴阳造化,我写的各种活子时的时刻,就是最容易的时刻,水火相济的瞬间,神气相抱,就进入了天人合一,很容易真种子就产生了,产生的具体景象,看我写的结小丹,但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要以为我发生的景象就是权威,有时候要相信自己.我期待,你们的喜讯.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方法很多,明白我上面写的了,你自己都可以创造你自己的功法.对了,具体的采药和火候,自己去看总结里面文章.二.采气,壮神:采太阳精华和凝神盯太阳等,目的为了壮神,元神归位,开上玄关等。
丹道宗师黄元吉内丹法门概述及精要
![丹道宗师黄元吉内丹法门概述及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41af33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0.png)
丹道宗师黄元吉内丹法门概述及精要传统丹法历来有两家三元之分,其中能够大众化而普及者,唯清静独修之法。
此法子自己基本能作主,没有诸多的外界条件限制。
中国清静独修修丹法中,亦有几派,此皆是由于各人所处自身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其实是筑基阶段相异而已。
真正的丹法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凡最适于自己修炼者,即可称为上乘法。
如专就丹法而论丹法,则有高底、上下、巧拙之分。
最上一乘法子,能使行动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所行所事,无不暗合丹法之妙机,所谓行、住、坐、卧皆是丹法,“玩玩耍耍”皆是功修,而以内外交感、天人合一之玄关窍为总持门。
上乘者,以玄关一窍为总持门,而行功与日常多有脱节处,还不能完全悟丹法丹功丹理于日用平常之间。
中乘者,亦以玄关为总持门户,但无日常运用心法,修功时丹法,而停止做功时则不时丹法矣!下乘者,不但修功与日常完全脱节,且不是以玄关窍为总持门。
然,由下方能渐达上,直修最上一乘也是不乏其人。
黄元吉先生讲道于清道咸年间,继陈邵三丰一脉之真传(今有称其为隐仙派者),发明阐述清修丹道最上一乘心法,其所著《乐育堂语录》、《道德经精义》、《道门语要》等内发前哲之未发,揭前贤之所未泄,且言言朴实,在在真诠,凡稍有文学功底者,皆可读懂。
清修丹道之理法的完善与发明,至先生已是大成。
学丹道者,首先必要穷理,而穷理就需彻知大道之根源,此乃关键。
若大道根源不明,就去行修,可谓盲修瞎炼。
学人如果彻了大道根源,则自然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彻底之改变,亦知道人为什么要修炼,更重要的是在正式修炼之中,难被外魔侵扰,在功中亦容易辨别真假。
否则,“见底行多阻”,甚或入于旁门邪道,永无翻身之日。
何谓大道根源?即天地之源,性命之根也。
有关大道根源,在黄元吉先生所阐述之《道德经精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中有朴实而彻底的论说,如《道德经精义》中言:“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无可闻”、“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此皆实际之言,并非象征形容之语,后一句乃是从功修证验上言;前一句则又是从功修境界上而论。
一部非常详细完整的丹法(3):-炼精化炁-凝结圣胎炼气化神-圣婴胎圆
![一部非常详细完整的丹法(3):-炼精化炁-凝结圣胎炼气化神-圣婴胎圆](https://img.taocdn.com/s3/m/16c37ad3783e0912a3162aa4.png)
一部非常详细完整的丹法(3):-炼精化炁-凝结圣胎炼气化神-圣婴胎圆一部非常详细完整的丹法(3):炼精化炁,凝结圣胎炼气化神,圣婴胎圆法语坎离相交圣胎圆,金液玉露育灵芽珠落黄庭三华悬,日月合璧气朝元七返九还丹光灿,神证六通神通现上迁天谷至内院,阳神出壳是天仙(1)化神之理炼精化炁之功已毕,身心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丹基已结,内丹还未成熟,因小周天是小还丹,大周天才是大还丹。
法身还未纯阳,阳神“真吾”还未尽现。
身中元始祖炁,亦如婴儿在母体子宫内气血养成,不同的是凡躯婴儿顺生,阳神是修炼者在丹田中神炁合一,交媾而成灵胎仙体,十月胎圆,随化而出。
婴儿出生,阳神而成的灵胎仙体出壳,皆是自然之理。
此乃元炁成法身,法身纯阳,出壳之后已达中乘神仙之果。
然后再行炼神还虚之功,大罗天仙已定。
(2)化神之法下田筑基炼精化炁之功毕,应重新换炉设鼎,行大周天炼炁化神之功。
小周天是借后天口鼻呼吸行真气运行天机,进行炼精化炁,将后天浊精化为先天元炁(阳精)。
小周天有度数,大周天无度数,是借先天真息(胎息)孕育圣胎。
此步尽管不讲周天度数,然而神不离炁,炁不离神,相依相一体,结成金丹大药。
自然丹田火热,两肾如汤煎,眼内吐金光,耳后若生风,脑中鹫鸣,以及身涌肢战,……大药生矣”。
大药过关是中丹田鼎炉已完备,药物人中田养育圣胎的主要环节。
有鼎炉无药物是煮空铛,如沸水无米怎成良粥。
过关自有真妙诀,丹经各说一理。
笔者认为,纯阳真人吕祖之传较真。
吕祖曰:“当大药过关之际,金丹在气穴,复动三次,当用真意引圣胎,自尾闾穴上升,如蛆行,似火熏,又似热气盘旋,自腰而起,拥上夹脊,此时要想夹脊有红黑二气,分拥丹走。
自然火龙护右,水龙护左,慎勿开关,竖起夹脊默守圣胎,直待热甚气壮,渐次开夹脊,放气过关。
一意想就,水龙护左,火龙护右,青龙、白龙、黄龙拥丹上行,五龙捧圣,以意引过,直抵玉枕,乃仰面脑后,掩闭玉枕上关,默守玄珠,慎勿开关,待热极气壮,忽然开关,以意引入脑宫,以补泥丸髓海。
大西江派仙学述要 《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序
![大西江派仙学述要 《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序](https://img.taocdn.com/s3/m/842c86dc360cba1aa811da62.png)
李 涵 虚 以 後 ,徐 颂 竞 天 集 集 ·道 派 捐 :“李 祖 傅 陕 西 吴 天 秩 ,吴 太 傅 湖 北 柯 葆 真 及 我 断 汪 醴 真 山人 ”。汪 氏 叫 人 勿 蘸 丹 耆 ,但 寅 是 要 人 勿 乱 葫 ,在 髓 真 山人 教 外 别 傅 ))中 他 就 髑 了 一 大 张害 罩 , 初 入 朗 的 ((金 仙 输恙 (《慧 命 经 朗 始 ,列 了 古今 典 籍 敷 十 桓 ,并 :
轻 傅 於 非 其 人 ”,可 是 接 着 就 推 销 自 己 的 著 作 :“所 歌 咏 大 丹 檠 物 火候 细 微 之 旨 ,燕 不 悉 借 。 倘 好 事 者 夙有 仙 骨 ,觏之 则智 庶 自明 ,可 以寻 文 解 羲 ,蚩 须 伯 端 匾 叵 之 口授 丹 经 壹 可 赓 乎 ?所 谓 口款 ,大 抵 即 寓 成 韵 文或 短 耦 摘 要 的 文字 ,取 便
其 中 李 涵 虚 黄 庭 经 注 、汪 柬 亭 三 教 一 贯 、魏 竞 一 贯 天 械 直 蒜 、徐 海 印 天 集 集 等 , 或 僮 行 於 海 外 ,或 焉 罕 秘 之 本 ,挖 掘 整 理 ,殊 爵 不 易 ,葫 束 颇 钦 辑 者 之 劳 。
深入浅出话内丹——养胎及五炁朝元(一)
![深入浅出话内丹——养胎及五炁朝元(一)](https://img.taocdn.com/s3/m/129b34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2.png)
18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May 2021 Vol.21 No.9深入浅出话内丹—— 养胎及五炁朝元(一)在大周天过后,以任督二脉为纲领的全身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全部打通。
内气在全身巡行不息,腠理各处的浮络、孙络全数扩张,肢体末端血气充沛,畅行无阻、暖信随生,达到了周身融融,遍体阳和的状态。
打坐中但觉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
古人在达到这种状态后,必定要进山闭关修炼了。
实际上,很多古人在大药之前就这样做了。
“择地入室……必要僻静鸡犬不闻之处……不要一个闲杂人来到,恐惊散元神……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做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
他们要杜绝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内丹的世界里面,一天十二时辰,昏昏默默,绵绵不绝,如鸡抱卵,如龙养珠。
钟离权:“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
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但是作为现代人养生修炼,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绝大部分人都要工作,为生计奔波,没办法全心修炼,仍然有精气神的消耗,仍然需要化精来补充,从而出现功境徘徊反复,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修炼不如古人的原因。
比如在我常常在工作劳累的时候,精气神消耗太多,就容易出现退转,忙过去后加紧练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心调养,六根震动的某些现象会再次出现,在真气经过口鼻的时候,强烈的刺激使得口鼻搐歪,华池甘露如蜜,真炁在体内氤氲盘旋,出现身体涌动的现象,幻觉更是家常便饭,到最后都见怪不怪了,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更有时火候掌握不好,功感全无,进进退退,其中艰辛,难以尽言,这就是实修,并非书上说的一帆风顺。
纵使南宗五祖白玉蟾,亦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更何况我等寻常人?尽管如此,到了这个阶段,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避免工作的劳累,养精蓄锐,保证练功的时间,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精气神的消耗,就像电池欠电一样,身体会产生“内气饥渴感”,提醒你该练功了。
龙虎丹法
![龙虎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310a2be2bd960590c677e6.png)
龙虎丹法龙虎取象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闭精恐基、体得无漏,天地自然分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人体亦分五行,体内五行之气造化,与自然的造化相同。
肝属木,为东方龙,生火,为火龙,火龙之气存于心中。
肺属金,为西方龙,生水,为水虎,水为水之夫。
水火相交,为龙虎交媾。
肾间动气,上冲至心,形成乾坤颠倒。
称为虎入龙宫。
水火既济之象。
心液下行至肾,称为龙入虎穴,亦为水火既济之象。
所以,龙虎不只是肝肺,而是水火木金的总称。
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九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
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
全身放松,双目垂帘,毫无杂念,安神祖窍。
五分钟后,缓下丹田。
意守下丹田,约二十分钟。
如此百日功成,名为筑基。
九转第二层:安神祖窍,性光现前。
双目垂帘,意守祖窍,一念不起,内外两忘,翕聚先天。
如此,则性光自然现前。
性光现前为功夫。
此层功夫须在第一层百日筑基地基础上进行修炼。
下丹田命宝充足,再安神祖窍,使性光现前,方不至损耗生命能源而引起短命。
如此方为性命双修之正途。
九转第三层: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面向东南,吐故纳新,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双目垂帘,回光返照,双耳敛神,内听观音。
先听呼吸,再听心声。
至静无声之时,集神祖窍之内。
将天地间正真之气,从两眼角内的睛明穴吸入,与大脑相接。
舌下生津,意随津液与真气一同咽下丹田,藏于祖气穴(祖气穴位于下丹田,在会阴穴上3寸处)百日功成。
九转第四层:通小周天,炼精化气。
这里所讲的小周天为丹道周天。
丹道小周天有两步功夫。
即活子时功夫与正子时功夫。
这里所讲的正子时并不仅仅是时辰,而是于子时之时,体内也有子时之象与之相应。
如此方称为正子时。
1.活子时:外阳无意而举。
此时回光返照,心随目光下注丹田祖气穴。
意念把鼻子延长,鼻孔在祖气穴中,猛一吸气,微微提肚缩腹,心意领元气,通过脊椎骨髓腔,由下向上运行到泥丸中闭气。
闭极再一吸气,闭极再一呼气,从任脉中运行。
由上往下,进入丹田祖气穴。
如此一呼一吸,真气在任督二脉之中旋转,名为小周天。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a34b1e581b6bd97f19ea64.png)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第一讲动功引导我们要学养生,必须要明白一些养生的道理。
不然,你不知道它的本质和内涵,只能落在皮毛的形式之上。
那么,可能你一生追随了很多师傅,练了许多许多的功法,到头来却没有多大的养生效益。
顶多也不过象其他练体操和舞蹈的一样,有一些因为肢体长期活动,而取得的“活动”性强身健体之效,但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和消除疾病。
而还有不少人,却因为不知养生的本质和内涵,盲目地学功练功,练的功越多,受的害越大,反而把身心练坏了:精神上,大脑不是变成偏执,便是精神分裂和成了精神病。
生理上,往往没病得练出一些病来;有小病反而练成多病和重病。
有鉴于此,所以儒、释、道门的正统功法传授,必须要采取和经过“穷理尽性,以致于命”的手法和实践过程。
也就是先学道理,把理论搞明白,然后再去练功,这样就会避免盲目性,就会少走弯路少出偏。
道家的仙学内丹养生功法,最终目标追求的返老还童、长生不死、飞身成仙,永远无限享受生命的自由和幸福快乐。
但这种远大目标,却要从最基本的现实做起。
比如攀登天梯,第一步要从地面迈起。
同时,道家修炼最高最神奇的证果,却也要从最初最低最平淡无奇处入手。
这也如同修造高楼大厦,不仅要先打基础,打基础之前还要平整场地。
总之要从最基础一步一步修炼,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浮躁轻慢。
步步讲实修实证,不能自欺欺人。
道家养生的功诀是性命双修,动静兼练,以这种不二的原则为指导,曾在历史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众多门派。
然而门派再多,性与命,都要从基础修起,即都要从动功着手。
性功的动功,就是要从平时断杂念,断烦恼做起。
这个专题不是本课的专题,留待以后再讲。
明功的动功,是要先从伸拔筋骨,开关展窍、调节五脏六腑、舒活经脉气血做起。
而动静兼练,有两层意思:一是培育元气、滋养生命本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从内气而言:内气的萌发、锻炼都是倾向于动;内气的收敛、封存、保养都是倾向于静的。
因后者属于静动的形式,外部形体看不到动,而内里的元气却在动静循环。
内景图
![内景图](https://img.taocdn.com/s3/m/ab02a610f12d2af90342e61e.png)
内景图《内经图》,为北宗气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筑基之秘要。
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纯根入无从领悟,是我国底蕴深厚的古文化中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是以罕传于世,实属罕世之瑰宝。
《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图》则明显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内经图》与《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图》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清代宫廷如意馆绘。
内景,即人体内部精气神变化的景象。
此画为气功内功图解,对练功者有指导意义。
画长16.8厘米,宽97厘米。
中国医史博物馆藏。
其中以诗的形式来说明人体内脏的生理关系和如何养生。
“我家自种自家田,内有灵苗千万年。
花似黄金色不异,籽如玉粒果皆圆。
栽培皆赖中宫土,灌溉皆凭上谷泉。
功课一朝成大道,逍遥陆地水蓬仙。
”(诗位于心前,说明了内丹的修炼过程)“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江山。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拖天。
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该诗位于图中一人赶牛前,相当于肚脐生门部位)“复复连连步步周,机关拨转水东流。
万丈深渊应见底,甘泉涌起南山头。
”(诗位于小腹,说明修炼者应持之以恒,一般人只是顺凡境,向外耗损,如水东流不复反,而内修者则志在拨转机关,改变这种状态,而达长生目的。
)诸种版本《内经图》《内经图》,又名《内景图》,此图以图画的形式,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内容:丹道周天的路径、修炼方法等,将道家丹道修炼的千古秘诀隐喻其中,各个关窍路径都以人物和动物的形式做了隐喻,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伟大结晶,实属罕世之瑰宝。
金兰观修真讲义—内经图祥释有些时候用万语千言来描述,不如以图像来表达。
盖以图像来显示情况,能使人一目了然、按图索骥;若图文并茂,更能令人会意。
'内经图'描绘在人身之内,内炼'精气神' 的途径;以不同的人物进行各式的动作,喻示人身不同部位的奥秘以内炼精气神而言,及其相互之作用;以流水代表人身'精气' 运化之渠道,以'城门、桥梁、重楼'代表精气之关窍;内经图更以精妙诗句,吟咏出修真的重点。
丹功修炼程序述要
![丹功修炼程序述要](https://img.taocdn.com/s3/m/62ba28074a7302768e993952.png)
虚 元 中来 。龙 生 于离 , 生 于坎 , 虎 当虚极 静笃 之 时 ,将 元 神沉 于 熏 穴。 听其 白呼 自吸 , 有 气无 质 之 采 壬 水 ( 中真 阳) 以 真 意摄 人 中 坎 , 宫 , 离 中真 阴会合 。 与 三 、 离 交靖 。 功 法要 心息 坎 其 相 依 , 心 不 动 , 暴凝 结 , 身 神 于虚 极 静 笃 中 ,忽 觉海 底蠕 动有 光透 出, 似初 三新 月 。或如 粟 如珠 , 照 在 腹部 , 金 初 现之 象 。 乃 而后 以
为筑 基人 手 功夫 ,称 为 道术 筑 基
阶段 ,主要 是 补足 全 身 生理 机 能
光 , 应 常 静 , 年 三 年 , 久 益 常 二 积
善 , 开玄 关 一 窍 。 促
声 轰轰 透 过三 关 , 翁聚 泥丸 宫 。 此
时月 窟风生 , 宫月 明 , 眉 间 内 绛 两
的亏损 ,同 时初 步打 通 任督 和 三 关 的径路 , 至气 通 、 身经 络 通 直 全
窒 , 寂 诚 扫 后 之 穴 行 复 ,胎 入 功 。 大 之 ,然 发 玄 一 大 - 欲虚恒 ;除天 习 ,归 法 为 息 手 夫 定 中勃 机 ,关 窍 i _
染 ,独露先天之真体 ;使识神退 位 , 神 呈 现 ; 断俗 缘 , 藏 于 元 息 退 四、 采药 归鼎。 丹家于虚寂杳
神 , 为 中关仙 术 ( 月 关) 这段 称 十 。 功 法先 要经 过 “ 大死 七 日” 的入 圆 ( 称 坐关 或 闭关) 过 渡 步骤 , 释教 随之 “ 采大 药 ” “ 胎 ”进 入 无 为 、养 , 的人定 功夫 。第 四阶段 为炼 神还 虚, 称作 上 关仙 术 ( 年 关) 炼神 九 。 还 虚纯 为性 功 , 九年 , 三 年神 约 前 超 内院 、 乳温 养 ; 六年 调 神 哺 后 壳 , 至虚 空粉 碎 , 直 合道 成仙 。 、 下 中 、上 j 关 仙 术 各 约 需 百 日、 十
李谨伯老师-丹道十三步功
![李谨伯老师-丹道十三步功](https://img.taocdn.com/s3/m/232d71d333d4b14e852468a2.png)
李谨伯老师:道家养生十三步功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玄门修行秘宝——《修真内外火候全图》
![玄门修行秘宝——《修真内外火候全图》](https://img.taocdn.com/s3/m/f5f7a33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2.png)
玄门修行秘宝——《修真内外火候全图》对金丹大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金丹真传最重口诀。自古圣真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惟有通天之志者,乃可作为载道之器而接承之。故《悟真篇》有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而口诀之外,另有三秘,一曰关窍部位,二曰火候次第,三曰内景隧道,属秘中之秘,是丹道中的核心内容,如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金丹大道无此三秘则不能行,如同鼎无三足不能立足一样。其中,火候之秘,又贯通三秘,因为欲知火候,须知关窍;欲行火候,须知内景。可以说,火候的准确运用和把握,是丹道修炼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金丹火候,历代丹经道书都有涉及,但多藏头露尾,以种种譬喻隐语阐释,反而令人有莫衷一是、云里雾里之感。那么,什么是金丹火候呢其中内涵究竟是什么这里,我们要向大家推荐一幅玄门修行秘宝图——《修真内外火候全图》,并以此图为线索,概括揭示一下金丹大道至秘的火候秘诀。一、《修真内外火候全图》内容介绍《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以下简称《火候图》),是玄门内部准确完整揭示火候功程次第理论体系的一幅图。它以图文形式,囊括天人性命大道,详细阐述了道家秘传性命双修金丹大道修行过程中的全部火候功程。既然称为《火候图》,则以火候为环节,贯通天人性命,成就金丹大道无上正果,在千百年的丹道传承中,这种表述形式可谓非常独特。要说《火候图》,先要知火候。那么,什么是火候呢《火候图》注文中有一段话,对于火候的描述非常恰当,可谓点破玄关,直指本质。文曰:“天人正道,金丹大法,以火为枢,以候为机,以火候为功也。盖火候十八股,各有妙用;候有六候、三十六候及七十二候,则见机而用事。须经千锤百炼,始可成就天人之正功也。先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修真火候最隐微,必假象以示之,以显乾坤之机、圣真之垂范也。故修真内外火候,以河、洛为枢,以干支为脉,以八卦象数为机,法天象地以成其体,而金丹大道之次第功程,亦法天象地,各有其候,环环紧扣,以成其径也,盖火候者,天地之真息,造化之枢机,金丹成败之关键也。因其难言而亦难精,非口传心授而不能明,故从来少人知其机也。修士须知火明候,循序渐进,方能步步有景,层层有验也。”其实,火候正是对修炼中秘传修行方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是见机行事,是当机立断,是天地造化之真息。故龙门派第八代伍冲虚真人有诗云:“火候难云不可传,随机默运入玄玄。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火候图》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文化的核心,其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凡天文、地理、人文、物理,无不囊括其中。其上层为天文星象神化之境,最下为地理九宫明堂图,而其中为乾坤交结而成之人文,以及天地杂物撰德所成之时物。以五行生化、周天火候二图为二足,以禅杖、慧剑为二手,以丹炉、金鼎定乾坤,以烟壶、葫芦分虚实,以青龙、白虎为股肱、以灵鹫、凤凰为超脱。其中人体又分三才,以应三花三境。胸腹之中,则以洛书九宫居中心,十二月将、十二辰配以十二次,外包八八六十四卦以应周天火候,再以河图贯通六十花甲,二十八宿以定阴阳消息十二卦,以黄白二道贯通其外,以成大体。又以日月而分居乾坤上下,以成水火匡郭之势,周流天下六合之中,环环紧扣,错落有致,而天文、地理、人文、物理无不了然于一图之中矣。圣人治世之道备于明堂地道,圣真修身立命之道则备于人道,而神化之道则备于天文星象之天道也。诚可谓:一图可涵万卷书,囊括天地无穷极。圣人之心法,无不周备其中矣。二、《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与丹道其他诸图比较在数千年的道脉传承、实践中,历代先祖口口相传,亲身实证,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理法兼备、系统完整、结构严谨、行之有效的天人合一性命文化体系,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其理论体系中,又以秘藏于名山大观之中的碑刻及道门珍藏诸图最具特色,一度作为镇观法宝,门内独有,秘不外示。因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对丹道修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亦为历代修行者所重视。自古至今,丹道理论中各种图大约有数百幅之多,可谓形形色色,风格各异。我们曾经搜集了三百多幅相关的图,并准备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在这些图中,《修真图》、《内经图》、《火候图》、《武当山修性心法图》及《卫生性命法诀全图》,是经过几千年不断发展修订,在明清近代所形成的、体系最为完备的几幅丹道修行理论体系图。它们是流传了数千年的道门秘宝,丹道修行的理论规范,也是道家性命双修天人合一文化体系的高度提炼和完整表述。其中,《修真图》以《黄庭经》为依据而侧重于对身体脏腑及关窍的揭示,《内经图》侧重于对金丹修行所历天人之境的揭示,而《火候图》则详示金丹大道的内外火候功程。所以说,丹道三秘,已尽泄于这三幅图之中矣。这三幅图均以修命为基础,兼及性功修为之法,体系完备,直指修行实径,对指导实修意义非常重大。《武当山修性心法图》则侧重于修性,对性功修行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并作出别出心裁的描述。可以说,前三幅图以道为核心,而后一幅则以德为核心,对丹道修行理论进行阐释。所谓:道不离一身,不远一身,不执一身,不私一身;德不离一心,不远一心,不执一心,不私一心也。道德者,身心之规范,金丹之根本也。诚如儒门经典《中庸》中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易》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以说,道家丹道理论中其他林林总总的示图,都可以归入这四幅图的体系之中,不能出道德所囿。而《卫生性命法诀全图》,则是以上丹道理论的具体化和落实之处,是天地道德落实到人的实修秘法,乃亲身实践修行中详细的法诀明指,是千峰老人所传丹道十六步功程的完整图示。明清以后,《修真图》、《内经图》及《武当山修性心法图》相继面世,金丹大道理论体系日臻完美。而《火候图》的面世,更使丹道理论体系完备无缺,天衣无缝。《火候图》与《修真图》及《内经图》相互印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金丹大道命功部分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以前忽视的核心问题。如我们以《火候图》来印证《修真图》,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刻写失误;再以《火候图》来理解《内经图》,又会发现其中许多极其隐秘的天人内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火候图》与千峰老人所传《卫生性命法诀全图》,是这几幅图中面世最晚的两幅图,这两幅图,异曲同工,合辙同轨,关系犹为密切。《火候图》侧重于理论阐述,而十六步功法图则是对方法的概述,两者配合起来,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兼备,可谓相得益彰。三、《火候图》之来龙去脉《火候图》,与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可谓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相互印证,严丝合缝。此图原秘传于玄门内部,历代祖师代代相传,自古未显于世,即便在明清之后,丹道中其他三幅集大成之图(《修真图》、《内经图》、《修性图》)相继问世之后,此图仍一直以手抄笔绘的形式秘密授受于玄门内部,而不轻示于外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千峰派二代掌门弟子妙春子席春生先生因天缘所凑,获得此图,发现其中错误甚多。为正本清源,他带领弟子耗时数年时间,对此图重新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正,并对不少内容作了脱胎换骨的改动,重绘此图,始成今日之貌。如今,为了弘扬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他们又将此图无偿献给了北京桃源观。此图的来龙去脉,可从其后跋中略知一二。文曰:“盖闻古有《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为道中修仙秘宝,几代寻觅,无缘得见。余自闻后多方搜求,幸得天缘,终获至宝。然反复玩索,细究参悟,惊喜之余犹有所憾。图中字体错杂,鱼鲁亥豕,洛书、卦象、关窍等处,错漏颇多,疑为年久代远传绘所致。为正其原本,余苦心推敲,按道中秘传正要,——更正,重绘此图,使之完整达意。如后学能精研悟意,有缘得遇明师指点性根命蒂,行知黑守白颠倒之术,参透图中所述先天后天药物火候,脱病魔苦海,超凡入圣,免受旁门之害,吾愿足矣。龙门后学千峰二代妙春子席春生后跋,时壬午年壬子月。”《修真内外火候全图》这幅道家至宝,经千百年来的秘密授受,今日得以重现于世,大放光芒,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如今,这幅图经过精雕细刻成碑,已正式矗立在京城西北凤凰岭的桃源观吕祖殿中,气势非凡,蔚为大观。丹道修行及爱好者若有缘前往玄门宝地,亲眼目睹此碑,当知吾言不虚。留心此碑,亦必自当不虚其行,心有弋获。。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https://img.taocdn.com/s3/m/afb6cc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7.png)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
”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
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
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
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
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
”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
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
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
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丹道分上中下三品,你修哪一品!
![丹道分上中下三品,你修哪一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87d3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7.png)
丹道分上中下三品,你修哪一品!内丹修炼按照功法的深浅以及达到的程度,可以区分为三品。
南宋白玉蟾祖师《修仙辩惑论》中说到。
上品丹法指的是“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晌之间,可以凝结。
十月胎成。
”这样的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可以修成天仙之道。
中品丹法指的是“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
”这样的丹法“以肝心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以抱元守一为运用”,可以修成水仙之道。
下品丹法值的是“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为心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
”这样的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想升降为运用”,可以修成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
三品丹法,修炼方法和时间不同,因此,与道合一的程度也不同,故定为上、中、下三品。
----------------一日一道:你的丈夫,决定了你的长相!1对于女人来说,相貌长成什么样,自己只能负一半的责任,另一半则应由男人来负。
未出嫁的姑娘,就像苗圃里的树苗,一个个俏丽挺拔。
出嫁了,与一个男人终日厮守,男人就成了女人的气候、土壤。
如果男人脾气暴燥,整日不是狂风暴雨,就是“零下一度”,女人一定憔悴无光;如果男人修养高,日照朗朗,和风细雨,女人一定被滋润得面若桃花,热情奔放。
养颜乃养性,好男人让女人心境好,心态好,心灵好。
我们总是追求我们所爱。
一个女人爱上什么样的男人,她往往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跟好人学好人”。
所以,女人如果不够美丽,男人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
2一个本来温顺的女人越来越泼辣,一定是她的男人不争气,逼得她不得不出头。
一个本来纯情的女人越来越妖艳,一定是她的男人太窝囊,她只好移情别恋。
一个本来清高的女人越来越恶俗,一定是她的男人档次不高,她“近墨者黑”。
相反,一个本来很一般的女人,相貌越来越可爱,眼睛越来越灵光,说话越来越文雅,举手投足越来越有风度——不用说,她有一个好男人。
第十八章丹功主要特征与炼功姿势
![第十八章丹功主要特征与炼功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39f4be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9.png)
第十八章丹功主要特征与炼功姿势辛清源心悟道德经(丹功篇)一,丹功的主要特征:(一)丹功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工夫。
炼化精气神是丹功的本质特征。
丹功有小周天、大周天之分,小周天又叫小还丹、玉液还丹,大周天又叫大还丹、金液大还丹。
小周天为坎离交媾,亦为心肾相交的工夫。
大周天为乾坤交媾,是强化人体任督经脉的工夫。
(二),丹功是凝神调出胎息的工夫。
通过入静调息,特别是凝神自然调出胎息,是丹功的绝活和最拿手的功夫,胎息是不入静的功法炼不出来的工夫。
胎息是高功夫的象征,丹功的胎息是静功调息中的珍宝,是丹功的明显特征。
胎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人在提高人体健康呼吸领域的一大贡献,是老祖宗留给当代中国人的宝贵的财富。
(三),丹功是逆修阴阳,颠倒五行的工夫。
张三丰说:“顺为人、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在思维方式上,炼丹者,平时既有老子说的“常有欲而观其微”的平常的思维”;炼丹时,则采取“常无欲而观其妙”的非常规的思维炼功。
龙虎交媾的“五行颠倒术”,则是道家逆修阴阳、颠倒五行的典型的炼功方法。
逆修阴阳、颠倒五行的炼法,能够有力促使人体中的阴阳二气,五脏六腑之气相交、相合,促使人体中相克、对立、矛盾的方面相互转化,形成机体阴阳之间新的平衡和统一,让五行更顺,身体更健康。
逆修阴阳、颠倒五行,可以实现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的返本还元之道。
炼丹的过程就是从有为炼到无为,从太极☯炼到无极〇的过程。
(四),丹功是神气合一的工夫,神气合一,贯穿炼丹的始终。
所以,唐施肩吾说:“万卷丹书离不开神气二字“。
神气合一了,才能凝神聚气,才能结丹,才能形成胎息。
我们平常所说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就是凝神之意。
凝神在炼丹中意义重大,正如白玉蟾在《紫清指玄集》所说:“炼形之妙,在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张三丰说:"神入气成胎,气归神结丹"。
(五)丹功,是性命同修的静气功。
《太极十三丹功》的心法口诀,附李派太极十三丹功演练珍贵视频
![《太极十三丹功》的心法口诀,附李派太极十三丹功演练珍贵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fac4203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0.png)
《太极⼗三丹功》的⼼法⼝诀,附李派太极⼗三丹功演练珍贵视频太极拳⽓功太极拳是⾼级⽓功,因为练太极拳,需要注重内功,内劲的修炼,讲究练⽓,练功,练神,修的是精⽓神!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正⽂说到原始太极拳,我们⼀起看⼀下太极拳的起源,虽说太极拳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墨缘还是⽐较认同下⾯这个。
拳谱记载:“黄帝偶⾏于坡前,看见蛇鹊相⽃紧相连,鹊攻尾,⾸来救;鹊攻⾸,尾相连;鹊攻中,⾸尾援。
黄帝见到⾮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
”也就是说最原始的太极拳是由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所创。
这是⼀套仿⽣拳,然后到了张三丰⼿上,结合了各种动物形态,以及把技击、养⽣、丹道融⼊其中,最后有了真正的太极拳,这个时候都是原汁原味的道家拳法。
当然没有谁是凭空创拳的,古今流传都是经过⼀代⼜⼀代⼈的磨炼传承,都有先辈智慧的结晶。
不过也会有传承遗失断层的现象,现在很多古拳法都没有了传承,即便是打者古拳法的旗号也未必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古拳法,⼤部分是按先辈留存的⼀些招数,结合古拳法的⼝诀⼼法整理出来的。
所以⼀会分享的,视频和招数类的都要有⼀种探索求知的⼼态。
太极⼗三丹法,是模仿13种动物的独特本领和形体动作⽽编制的操练⽅法。
这13种动物是: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故⼜称“仿⽣⼗三形”。
太极⼗三丹法也叫⼗三式太极拳,因为它是融武术、⽓功于⼀体的仿⽣功法,讲究易筋、易⾻、易⼒,练精、练⽓、练神,内功和外功俱练,并且遵循道家修真图的丹功修⾏,所以也叫太极⼗三丹法。
不过话虽如此,这⼼法⼝诀以及太极拳理应该是真传,在以前是绝对看不到的,估计花重⾦也未必能求⼀见,可贵⾄极,墨缘先贴出来,⼤家⼀起揣摩⼀番。
⼀、狮⼦摇头滚珠丹狮⼦欣然⼤张⼝,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柔)⼆、长蛇串珠扭腰丹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体轻,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宗。
另⼀处作:尾能(获头头获尾),柔软功夫第⼀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欢。
泥丸宫——精选推荐
![泥丸宫——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65f380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a.png)
泥丸宫(转载)泥丸宫:泥丸宫即丹田宫。
居九宫之中央。
近于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于泥丸宫之边缘区域之四宫,称为四隅。
前文曾称“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宫。
道家对泥丸宫之称颇多,有天脑、黄庭、昆仑、天谷等几十种之称。
所以《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泥丸宫有上元真君居之。
上元真君古代医籍中多称为泥丸君,亦有称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
今多称元神和脑神。
如张景岳《类经》注道:“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
”所谓“太乙”,即一身之祖宫,位居至尊无尚,是诸阳之会,万神总会之都。
所以《修真十书》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
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
泥丸者,形之上神也。
”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
泥丸君统帅诸神,为脑中之脑,脑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各宫神泥丸宫:泥丸宫即丹田宫。
居九宫之中央。
近于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于泥丸宫之边缘区域之四宫,称为四隅。
前文曾称“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宫。
道家对泥丸宫之称颇多,有天脑、黄庭、昆仑、天谷等几十种之称。
所以《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泥丸宫有上元真君居之。
上元真君古代医籍中多称为泥丸君,亦有称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
今多称元神和脑神。
如张景岳《类经》注道:“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
”所谓“太乙”,即一身之祖宫,位居至尊无尚,是诸阳之会,万神总会之都。
所以《修真十书》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