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31讲旅游活动与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课时3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时3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作用(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思考 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2.聚落规模⎩⎪⎨⎪⎧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耕地破碎地区:聚落的规模相对较小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分布。
(2)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3)河流中下游:城市较密集。
1.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在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与周围耕地面积和人们到最远耕地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密切相关。
以我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河网密度对耕地及聚落规模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度 稀疏 密集 耕地 集中连片 破碎 聚落规模较大较小2.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冲积平原山区河谷自然灾害洪水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22·湖南地理)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高考地理复习—— 旅游地理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针对训练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有关地区,红军行军线路已成为我国一 条热点旅游线路。
23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重点红色旅游区,说明其共同 的旅游资源价值。“西柏坡—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洋 淀—冉庄地道战旧址—狼牙山”是重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之一,包含了多个旅游景点。简述此旅游线路采用“以线 串点”的主要目的。 (2)简要分析遵义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解析 第(1)题,红色旅游区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 迹。第(2)题,从资源价值看,旅游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 的集群状况好,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好。从地理位置与交 通条件看,位置相对闭塞,交通通达度不高。从客源市场 看,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从基础设施看该地区的公共设 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人文旅 游资源 中的人 文景观
可创 造性
包括文物古迹和现代 为发展旅游而有目的、 有计划地主动建造的 景观
太空游,乡村游,海 底探险游等应人类需 求而生
14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针对训练
2.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分类上它属于________;从 旅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 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旅游资源中的 __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 类;C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 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区别回答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 (1)人文旅游资源 可创造性 (2)地文 生物 遗址遗迹(古迹古建筑) 水域风光 (3)多样性 非凡性 永续性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修性必修3 第1章 第31讲 考点三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8.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
②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冬季温和多雨,水汽充足,更易发生
“光化学烟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345678
解析 洛杉矶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坐落在三面环山、 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 夏半年阳光辐射强,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环境问题受到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生产 和消费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不同,高技术水平赋予人类更大的自然环境开发 人为 技术 能力,人类可能会开采更多的自然资源,造成更大的资源 原因 水平 危机和环境问题,而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可能会规避环境问 题的发生,使可持续的友好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成为 可能
12345678
叶绿素a是藻类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高低与该水体中藻类
的种类、数量等密切相关,也与水环境质量有关。因此,通过测定水体
中叶绿素a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下图为“某年杭州西湖
水体中叶绿素a与水环境质量关系图”。读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推测甲要素是
A.降水量
B.光照强度
环境 过了那个地方的正常值导致 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 生的“八
污染 环境无法承受而造成的危害,不能降解,造成较严重的环境 大公害事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 污染,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影 件”
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响人类生活质量
自然系统的生态功能偏离正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
第31讲 │ 考点整合 31讲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 国际合作
第31讲 │ 要点探究 31讲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时期 采猎文 明时期 农业文 明时期 生产力水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 采集和渔猎。 环境的能力微弱, 环境的能力微弱,与环 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 资源, 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 明显增强 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部 生物资源遭破坏, 分物种灭绝。 分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 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环境遭到破坏。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 地开垦耕地, 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 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 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 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 弱等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 展到全球 低下且发 人类听天由命, 人类听天由命, 依赖和崇拜自然 展缓慢 很大提高 人类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天命观和有神 论主宰着人们的思 想,但有了科学的 萌芽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 适度的人口规模, 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 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境的关系 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共同性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原则 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整体的协调 和利益的基础上, 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 球性目标和政策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专题之欧洲西部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英国畜牧业发展的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和科技发达,畜牧 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交通便利,机械化 水平高。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分析英国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推理 英国种植业最可能分布在哪里,并说明理由。
波河(Po,River),意大利最大河流。发源于意大利与法国交界处科蒂 安山脉海拔3841m的维索山,注入亚得里亚海。河流全长652km,流域面 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 231.8亿立方米。
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 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试评价莱茵河的航运价值, 并分析其原因。 该河流的航运价值较高 原因是该河流流域内降水量 较大,河流流量大;河流流 量的季节变化小;最冷月月 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 冰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 流水流平稳;沿途国家经济 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 大。
•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 长780公里,包括支流在内 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 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 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 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 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 ,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 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 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 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 分离的。
阿尔卑斯山脉及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系地区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非洲 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使古地中海的海底受到挤压、 产生强烈的褶皱,形成了许多高大的山脉。
(2) 冰川地形广布
挪 威 西 海 岸 的 峡 湾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课时31 喀斯特地貌
明确 命题方向
考向预测
考向1 通过“地表喀斯特地貌”考查“综合思维”
岩溶台地是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类似于平顶山的一种
岩溶地貌。受地质构造和地形高差的影响,岩溶台地之间多为深切峡谷,峡谷的绝壁
上发育悬挂式洞瀑,形成相对独立的岩溶景观。下图示意岩溶台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与台地、峡谷形成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工程建设 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 下河,地质条件复杂,不利 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FAST望远镜正好利用盆地和地下河,大大 地减少了工程量
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
地表崎岖,土壤贫瘠、缺乏地表水,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
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和生物
溶洞为洞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甚至作为人类居住的场所
①地表水沿断裂或节理溶蚀石灰岩 ②峡谷拓宽,台地面积
缩小发育为峰脊 ③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④悬
溶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漏斗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形成漏斗(天坑)
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岩溶盆地或平原)
天生桥
坡立谷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天生桥和坡立谷
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干谷
石林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形成干谷和石林
1.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讲义
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________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水中保护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作为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读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2)洞庭湖萎缩 ⎩⎪⎨⎪⎧原因: 严重,大规模影响: 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问题增多4.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________。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________。
(3)措施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 1.沼泽湿地成因(1)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多凌汛,河水泛滥。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发达 国家
知识梳理
一、 环境问题
11、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森林面积减 少、湿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 重等。 ②华北平原: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 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 生盐渍化等。 ③黄土高原: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 土流失。 ④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⑤东南丘陵: 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 ①东北地区: ⑥西南地区: 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生物 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问题等。
二、 可持续发展
分析:
1、提取信息:“共同但 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
2、调动知识:“共同但 有区别的责任,表述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信念, 责任应共同承担,体现 公平的观念。
知识梳理
三、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性的原因分析: (1)人口问题 (2)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 (4)经济发展问题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转变消费模式 ③转变发展模式 ④国际合作 计划生育 适度消费 循环经济 《京都议定书》
知识梳理
一、 环境问题
5、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后果: (1)资源枯竭 ①成因: 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 ②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③后果: 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 (2)生态破坏 ①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 ②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③后果:生态恶化 。 (3)环境污染 ①成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有害物质 。 ②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 ③后果: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 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3 第1章 第31讲 考点一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第31讲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和价值,综合看待人地关系;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说明自然资源的属性与特点。
2.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如何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考点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等。
森林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森林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是通过对其他自然要素的作用来实现的,主要包括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必要性①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②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③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一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
(2)原则①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②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1)有利影响: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服务);能生产廉价的水电,为农田提供相对稳定的灌溉用水,库区可促进渔业的发展(供给服务);减少下游的洪灾(调节服务)等。
(2)不利影响:损害支撑服务,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通过蒸发损失大量的水,下游的农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阻断某些鱼类洄游(供给服务);库区的水会淹没森林和农田,水库蓄水可能引发地震(调节服务)等。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加强班)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
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洲 名 亚 洲 欧 洲 非 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南北范围 100S----800N 360N----710N 350S----370N 70N----720N 120N----540S 300N----550S 620S以南 东西范围 260E----1690W 100W----660E 170W----510E 1700W----200W 790W----350W 1130E----1200W 所有经线交会于 南极洲
600W 1350E. 1600E.1800 跨经度3600
三、四大洋
北冰洋 4
大
3
1
太平洋
洋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印度洋
2
西
9300 7500 18000 1300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四大洋面积的比较
(单位:万平方千米)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太平洋:面积最大,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 “S” 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海底有呈“人”字形的海岭 北冰洋:最小最浅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大部分海域被冰雪覆盖。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S” 型的大西洋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1、各大洋的分界线
大西洋、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世界主要海峡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等高线的判读”
F
E
H
H
重难点突破8:等高线与区位选择
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2)疗养地: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地势较缓、气候 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600 (3)交通线路的选择: ①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 疗养院 400 500 坡度平缓的地区,一般在 300 ② 丙 200 乙 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 100 甲 N 或沿河谷分布;翻山时 D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H F (4)选择引水线路: 黄庄 600 G 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 400 300 700 200 E A 1100 B 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 C 100 800 1000 600 500 往低处自流。
等高线的特点
4、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 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 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 陡崖。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x-1)d ≤ΔH< (x+1)d
据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 山顶(峰):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高于四周 盆(洼)地: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低于四周
等值线图
等高线
等压线
等温线
。。。。。
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海
拔相同的各点 连接而成的线 段投影到平面 上所形成的水 平线叫等高线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学科网
山谷 山脊 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B线为山谷线, C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中间高两侧低——山脊; 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山脊:等高线从高处往低处凸出(常形成分水岭) (凸高为谷) 山谷: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常形成河流) (凸低为脊) 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位置: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阿拉伯海 国家:伊朗—阿曼 沿岸气候:北岸—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岸—热带沙漠 气候 重要性:石油海峡 洋流:密度流
位置:黑海—地中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 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 国家:土耳其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 亚欧分界线 洋流:密度流
四周高,
中间低
刚果盆地、
塔里木盆地
(2)七大洲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 起伏很大, 亚洲 中部高、 沿北纬 40°附近 主要剖面线
四周低,
高原、山 地面积广大
沿东经 80°附近
大洲
地形特征 “高原大
主要剖面线
沿赤道
附近
陆”,以
非洲 高原为 主,地势 起伏较小
沿东经
20°附
近
大洲
地形特征 沿北纬
主要剖面线
三大地形,
北美 纵列分布; 西部山地,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40°附
近
沿西经 80°附 近
洲
大洲
地形特征 沿南纬
西部山地, 20°附 近
主要剖面线
南美 东部平原、 洲
高原相间排 沿西经
列
60°附 近
大洲
地形特征 沿北纬 以平原为
50°附 近 沿东经 10°附 近
主要剖面线
陆地39%
海洋61%
陆地19%
海洋81%
洲界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红海、曼德海峡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欧分界: 乌拉尔山脉、乌拉 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红海、曼德海峡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Word版含答案
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生用书P219]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微点1“水资源”“水力资源”与“水利资源”的区别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来说的。
水力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又叫水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来说的。
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
微点2世界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美国北水南调: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
通过调水,使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西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侧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学生用书P220](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A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精编版
德干高原Βιβλιοθήκη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 高原读图观察,判断德 干高原地势东、西部 的地势高低,你的判 断理由是什么?
德干高原地势大致 是西高东低。发源于 高原上的几条河流流 向均为自西向东流。
三条河流
1、印度河: 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 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 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 水源。 2、恒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 注入孟加拉湾。 3、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 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 注入恒河下游。 思考:恒河的水文特征?
西北部是什么气候?它 是怎样形成的?
①自然原因:冬 季受副高控制,干 燥少雨;夏季受西 南季风影响小,降 水少; ②人为原因:古 代的原始森林遭到 破坏,地面缺乏植 物保护 。
读图,比较安 拉阿巴德和孟 买两地的气温 和降水量,对 照两地气候统 计图,说一说, 形成两地气候 差异的主要原 因。
南亚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西北 部干旱少雨地区。
南亚的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南亚是黄麻主要产区,以恒河下游地区种 植面积最广。
南亚是世界上出产茶叶较多的地区,是茶叶主要 出口地区。茶叶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和印度东北部。
(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 的总体分布特点。
自西向东增多; 沿海多、内陆少
(2)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分 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分布: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 普特拉河河谷、西高止山西 侧沿海地区。 原因: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
气流在山地、丘陵的 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 形雨。
(3)分析德干高原东西 两侧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 原因。
泰姬陵
斯里兰卡佛教建筑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目前佛教主要流传于 斯里兰卡和不丹。
(二)农业特征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加强班)世界地理
3. (2013·四川卷·6)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 (1)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 月累计曲线图。加 B.甘蔗制
工 答案:C;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 影响及工业的区位选择。难度中等 解析:从题设材料可知该区域为亚 热带冬雨区,即地中海气候区,该 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橄榄 等。 易错警示:注意审清题设中“典型 ”二字,棉花在该地区也能生长, 但不是典型的农产品。
7. (2012·上海·18~20,6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 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西伯利亚地区 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读图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有丰富 的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人口方面, 只有部分城市稍微多些,整体上来看,地 广人稀,故D项正确。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读图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由于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适宜资源丰富,开发历史 较早,经济相对发达,导致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故C项正确。 (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 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读图文材料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思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消费 能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该地区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因开发北部资源引 起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故B项正确。人口密度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 图中无法看出交通条件的变化;北部地广人稀,市场狭小。
陈仓高中地理必修一3[1].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课件
读一读: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 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 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 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 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 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 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 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 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 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 地灰尘,极地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 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 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 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 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㈠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 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淹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植 被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大 气 气 候 变 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水 海 平 面 上 升 没 沿 海 低 地 地 貌
裸子植物 时代
陆上孢子 植物时代
海生藻类 时代
原始生命体
太古代
太古代是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 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 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剧 烈,火山活动频繁。后出现了类似于 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
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 式演变为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元古代结束 前,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如海绵等低等无脊椎动物。“元古代”的意思, 就是原始时代。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31讲 旅游活动与环境)[考纲要求](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知识精讲]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概念:是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三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 旅游业:旅游媒介 (2)旅游活动的发展古代旅游:个体需求,前产业化阶段。
少数人、无组织、短距离、事务性。
近代旅游:群体需求,初级产业化阶段。
普及程度、活动范围、规模有限。
大众需求,高度产业化阶段。
发展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旅游欲望增强,交通改善,距离“缩短”。
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娱乐性。
娱乐、消遣性,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 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3)旅游活动的作用满足人类需求:休息生息、弥补消耗、恢复体力、脑力;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交流。
(4)旅游业的特点: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资金需要量少,劳动力需要量大,以及技术限制较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
2、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本质属性分)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景观: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教育性意义大。
(2)旅游资源的特性多样性:自然事物、自然现象、文化遗产、生产和生活是多样的。
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长存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①美学价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
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形象美是核心。
②科学价值: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喀斯特地貌、泰山、庐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
③历史文化价值。
④经济价值。
3、旅游景观的欣赏(1)选择观赏位置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山水组合景观——乘船观两岸风景(2)把握观赏时机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
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才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湖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
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要再现自然,与自然相协调。
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情观景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发挥想像: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6)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欣赏过程中注意节律安排,保持饱满情绪。
风景区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
4、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①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
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旅游设施;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
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化古迹受到损坏。
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①游览价值:首先是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②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③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④地区接待能力: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5)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池、“天涯海角”。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
革命纪念地: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民族风情: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
十大风景名胜: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3)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中国部分名山高度表中国23处世界遗产目录(截止2007年7月)[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埃及金字塔、深圳“锦绣中华”作为旅游资源,其所表现的共同特性是:A.多样性、可变异性B.地域性、可移动性C.非凡性、可创造性D.季节性、可观赏性2、欣赏自然景观时应当“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这样才能做到:A.抓住景观特点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中国“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春城昆明举行,这是由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有悠久历史和较大影响的非交易性的展示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试根据会议内容,回答3-4题:3.该会的主题是A “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B 科技军事力量的展示C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标志D 21世纪国际流行服饰与颜色4.会议选址昆明是因为A 国际声望极高,知名度很大B 经济水平较高,交通非常发达C 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能“花开四季”D 风景秀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展区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地区的室外园林,园艺特点和风格,成为会展中的“锦锈中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园艺的特点,回答5-6题:5、我国园林、园艺的精髓是A 小巧玲珑,独具特色B 品种繁多,包罗万象C 宏伟壮观,历史悠久D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又高于自然6.这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A 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B 显示参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D 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削弱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7.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曾经对古迹泰姬陵进行过一次整修,是因为A 泰姬陵年久失修需重新装饰B 泰姬陵的许多处都被游客乱刻乱画,形象不佳C 泰姬陵上风向有化工厂排放有害废气,使它受到酸雨危害,面目全非D 泰姬陵的开放,对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了冲击8.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
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然而,那儿游人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游览价值欠缺B 市场距离太远C 地区接待能力尚差D 交通通达性不便9.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生态)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日趋恶化的A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问题B 环境污染问题C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问题D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10.风景区有不少摊贩在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A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B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 生态结构失调、资源枯竭D 环境污染11.下列旅游景点中既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是A 黄山B 西湖C 故宫D 泰山12.四大佛教名山中位于浙江省的是A 九华山B 普陀山C 峨眉山D 五台山13.下列旅游景观中属于同一组的是①泰山②黄山③西湖④日月潭⑤九寨沟⑥秦始皇陵⑦故宫⑧华山A ①②⑧B ③④⑥C ③④⑤D ①⑤⑦14.宁波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只有一处属国家级风景名胜A 天一阁B 奉化溪口C 招宝山D 天童寺15.“五岳”中位于宁波以南的是A 衡山B 华山C 嵩山D 恒山16.宁波是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浙江省另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是A 杭州B 温州C 南通D 福州17.与宁波隔杭州湾相望的海盐县建有我国著名的核电站之一是A 大亚湾核电站B 连云港核电站C 秦山核电站D 南澳岭核电站18.宁波东面是我国最大的舟山群岛,其中的舟山岛在我国所有岛屿中居A 第一位B 第二位C 第三位D 第四位二、综合题19.某单位要在海边建一疗养所,如下图所示,有A、B、C三个区域可供选择。
结论是疗养院最好应建在区域,理由是20.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的建筑奇迹之一,请完成回答(1)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遗址是。
A 燕长城B 秦长城C 明长城D 韩长城(2)从地理角度看,万里长城和我国哪些自然或人文的分界线大致重合?(3)由于历史变迁和人为原因,古长城一带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近几十年来,我国政府在古长城一带大力植树种草。
试分析古长城一带植树种草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21.2001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开幕式9月27日在浙江省宁波举行。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是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一个国际性纪念日。
2002年9月27日是全球第22个世界旅游日,其主题为“旅游业——为和平与文明之间的对话而服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