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的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书笔记
梁衡散文读书笔记【篇一:《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
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
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
”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
”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
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好像我已经失踪??”读到此处,就不禁笑了起来。
想起原来老师和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问:“知不知道梁衡是谁?”生答:“不知道!”师问:“怎么会不知道,初一学过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还是不知道。
”师问:“知不知道朱自清的《春》?”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师晕了??读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晋祠》,他细腻的描摹令我羡慕。
例如写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用了多种修辞,把树的姿态写的具体生动,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绝。
读晋祠的另一感受是读书要多积累,多背诵。
正如梁衡所说“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1500字《梁衡散文》是一本集合了梁衡先生的众多散文作品的选集,其中包含了他平淡而真挚的文字,以及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梁衡先生的散文笔触细腻而真实。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击人心。
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洞察力。
他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之处。
例如,他在《落叶归根》一文中写道:“秋天是最有情调的季节。
在飒爽的秋风中行走,你会感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道路是那样的畅通。
”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
其次,梁衡先生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
他的文字中流露出对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社会的爱和关怀。
他的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庭的关爱。
他在《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了。
她始终是你无法割舍的家人。
”这样的观点让我思考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带给我了温暖和力量。
此外,梁衡先生的散文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以幽默的笔触,传递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见解。
在《人生的延伸》一文中,他写道:“人生如同一场旅行,你可以选择悠然自得地游玩,也可以选择仓皇匆忙地奔波。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梁衡先生的散文中还蕴含着关于人性、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使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梁衡散文》,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也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和启发。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激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热情。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成为了我心灵的指南。
总而言之,读完《梁衡散文》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入的思考和富有启发性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读这本书是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阅读之旅,也是一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希望梁衡先生能够继续创作更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_读后感作文_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梁衡读后感1000字1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梁衡的创作态度求“真”务实,宁缺毋滥。
一起来看看XX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梁衡的文章一开始我并不喜欢,那篇《晋祠》虽然写得真的不错,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冗长的文章,所以,对于这个作者也没太大的印象。
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依旧是没什么太大感觉。
直到他写的三篇散文作节选为课外读物发下来,《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课之后,当时就被他笔下的三个人物所深深折服。
这三个人物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风范,感觉他们在梁衡的笔下都鲜活了起来,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开始找梁衡的文集,却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
我也买过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文风。
总觉得他写的文章不够大气,有点优柔寡断的感觉。
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种很明显的被吸引被点拨,霎时有一片清明的感觉。
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栏杆拍遍》看完。
辛弃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轻时血气方刚,奔走沙场,却在南归之时被夺去手中的钢刀,只能以羊毫软笔写下一首首悲愤、无奈、自嘲的词。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首《永遇乐》。
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是我第一次看到,却被其中所隐藏的无奈嘲讽所深深震动。
他该有怎样的失意才会觉得自己的姓氏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是诞辰百年之时所写。
那些冗长的历史在梁衡的笔下一点不显繁复,反而,每一件都令周无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深被这个自己无缘亲眼见到的所感动。
诸如此类的写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觉作者笔下的人是个鲜活、生动、立体的伟人,并不是一个个已经归为历史、素不相识的不相干的人。
读梁衡散文《夏感》后感600字_读后感作文_
读梁衡散文《夏感》后感600字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梁衡《夏感》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读梁衡散文《夏感》后感600字篇一梁衡的文章一开始我并不喜欢,那篇《晋祠》虽然写得真的不错,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冗长的文章,所以,对于这个作者也没太大的印象。
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依旧是没什么太大感觉。
直到他写的三篇散文作节选为课外读物发下来,《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课之后,当时就被他笔下的三个人物所深深折服。
这三个人物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风范,感觉他们在梁衡的笔下都鲜活了起来,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开始找梁衡的文集,却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
我也买过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文风。
总觉得他写的文章不够大气,有点优柔寡断的感觉。
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种很明显的被吸引被点拨,霎时有一片清明的感觉。
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栏杆拍遍》看完。
辛弃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轻时血气方刚,奔走沙场,却在南归之时被夺去手中的钢刀,只能以羊毫软笔写下一首首悲愤、无奈、自嘲的词。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首《永遇乐》。
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是我第一次看到,却被其中所隐藏的无奈嘲讽所深深震动。
他该有怎样的失意才会觉得自己的姓氏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是诞辰百年之时所写。
那些冗长的历史在梁衡的笔下一点不显繁复,反而,每一件都令周无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深被这个自己无缘亲眼见到的所感动。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第一篇:《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
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
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
”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
”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
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好像我已经失踪……”读到此处,就不禁笑了起来。
想起原来老师和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问:“知不知道梁衡是谁?”生答:“不知道!”师问:“怎么会不知道,初一学过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还是不知道。
”师问:“知不知道朱自清的《春》?”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师晕了…… 读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晋祠》,他细腻的描摹令我羡慕。
例如写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用了多种修辞,把树的姿态写的具体生动,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绝。
读晋祠的另一感受是读书要多积累,多背诵。
正如梁衡所说“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范文(2篇)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___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在第一单元的阅读中,我觉得自己似乎乘坐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作者笔下那个人物的时代,似乎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在《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中,作者再现了一个一生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辛弃疾。
使我对辛弃疾这个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教科书中看到他的诗,那是对他的了解,还只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伟大的诗人上,在阅读过《把栏杆拍遍》后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
他拥有着炙热的爱国之心,他空有一片忠心痴情,却不被重用,这一切的辛酸,辛苦,辛辣,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在阅读时,内心万分惆怅。
短短的一篇散文,却浓缩了辛弃疾悲惨的一生。
在《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散文中讲述了李清照从欢乐世界迅速跌向愁苦深远的人生。
她出身官宦人家,也拥有过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的快乐到了她的后半生就停止了,一切的磨难便从她的后半生开始了,但她并没有选择消极地流泪哀愁,而是不惜两败俱伤的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她甘愿承受外界的种种压力,只为了与命运做抗争,她的坚持和坚强令我尤为钦佩!梁衡先生笔下的李清照是那么的美艳动人!她的超群脱俗让我敬佩不已。
尽管只是读了第一单元的几篇散文,但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他将这些人的精神,人格生动形象地描绘在笔下。
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活了起来,引领我走进他们的人生,并使我被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范文(2)《梁衡散文集》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梁衡所撰写的散文作品集。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嘛“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会便是,他干嘛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认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别人论功行赏,他依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平,为林则徐喊冤。
有时我还觉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则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则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不会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心国事,他依然为国效力,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褒奖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凭合法职位,贪赃营私的官员,无论大奸巨贪都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林则徐与“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韩愈,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梁衡经典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经典散文读后感3篇梁衡经典读后感1《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内容简介:该书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意境宏阔,既有理性与大气,又有哲理与形式之美。
书中既赞颂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有关民族革命建设的一些大事件,如虎门销烟,改革开放等,又挖掘了那些于平凡朴素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细小事件,如绿化植树,乡村教育等。
书中既评议了一些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如韩愈,辛弃疾,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并从他们为人所熟悉的事件中阐述出更多的新鲜而深刻的道理,令读者耳目一新,也有大量篇目是在为劳动者做传,为无名者立名,如喊冤到底的桑氏老人,为了植树而忍辱负重的薛明老师。
该书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的大散文,主张将个人的政治抱负,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化作一种美好的文学意境,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感化效果。
该书既积极追求篇章辞藻的文学之美,又大力颂扬人格品德的求真务实之美,力求在政治爱国教育上通过情感的共鸣来达到“资政育人”的效果。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初翻此书的时候,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写韩愈、林则徐、辛弃疾的文章收入红色经典散文之中,看完全书之后才慢慢理解作者的用意。
作者写作红色经典之意不在记叙革命历史中的革命精神,而在解读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承至今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文死谏,武死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人报国之志古已有之。
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历史上总有那么些人秉承了这些精神,并执着地、勇敢地践行着。
这种精神才是经典。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文中大部分是对青史留名的伟人的描述,但是几篇介绍普通民众的散文也非常感染人,比如《青山不老——红与绿之三》。
晋西北一个小山沟中的无名老者,20xx年来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他不记得失,屋内放着一口棺材,只等哪天干不动了,悄然离世,便躺进那棺材。
用自己的生命换一座青山,这样的人虽不是伟人,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收入红色经典之中,值得我们用心阅读,铭记。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1梁衡笔下的辛弃疾有着与众人眼中不同的精神与性格,在他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梁衡独具一格的赏析,他认为,辛弃疾是一个刚毅的军人,是一个爱国的政客,是一个有才华的词人。
不光是辛弃疾这个人,他的词也在梁衡的笔墨下,更加有声有色,就如破阵子一词,梁衡写到:“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瞧,他将辛弃疾的这首词所表达的铮铮铁骨,用简洁深沉的笔触从内之外的为读者展现。
梁衡的构思很是巧妙,他把大部分重点笔触放于辛弃疾的“愁”,写他应贬而愁,应国而愁,应姓而愁。
其实,也不能说他应姓而愁,只能说应“辛”而愁,无数的“艰辛”、“酸辛”、“悲辛”、“辛辣”,在他的人生中绘制出一幅令人概叹的画。
辛弃疾他刚毅、辛弃疾他柔情。
但说到底,他也只能说是一个由武从文,由文从政的政客兼词人。
辛弃疾他爱国,但就是被“国”所局限了自由,在20多年间他有37次频繁调动,可到了最后,都是因为他的过于尽职,导致了皇帝忌用他,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开始无数的作词,表现他的愁,表现他的哀,表现他的喜,表现他的愤慨,他将自己胸腔里的所有激昂、慷慨、悲愤,全部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融合了千千万万的情感,倾注于一首词中。
梁衡说:“辛弃疾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这句话说得着实有道理,的确,在命运的折磨下,辛弃疾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2《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题目,它就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
读者题目,就让人产生一片联想:一位壮志未酬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怀着复杂的心情。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三篇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三篇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三篇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梁衡散文集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篇一: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精选7篇)《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1青春易逝,容颜易老,每每念及自己的中学时光,惆怅不免占据心房。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与这些略带稚气的张张面孔擦肩而过,校服和书包是你的名片。
但今天,久违的你,可还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我能否接受你的改变?80后、90后,问题似乎越来越多,看似提供了更多答案的社会,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迷惘。
但我想:你可以特立独行,但你应常怀进取之心;你可以玩世不恭,但你心底应存有一份坚持;你可以桀骜不驯,但你应立足社会体现价值;你可以以凡夫俗子自居,但你心底应留有一方纯净。
海比陆大,天比海高,心比天阔,你拥有怎样的一颗心呢?珍惜吧年轻人!时间是冰冷却又公平的,你无情,它就无义,可你有心,它就会给予。
去做一只发更多光和热的蜡烛,留给自己最少的泪滴;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回望自己一年的收获,留给自己最少的悔意。
把握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拂去身上的灰尘,除去脑海的杂质,寻觅那个最纯粹的自己!读书吧同学们!读那些不仅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还能创造艺术和塑造美感的作品,读那些与时代旋律共舞,能抵达你灵魂最深处的作品!《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之幸甚,感之如上。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2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以散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入人心,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迪。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便是一本以散文为主的读本,其中所收录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启示和智慧,读后令我深受触动。
这本读本中的散文作品,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也有抒发情感的;既有关于生活的琐碎,也有批判社会现象的;既有对人性的思考,也有对历史的回望。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与表达方式,同时又贯穿着梁衡的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在读过《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之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几篇作品所打动。
其中一篇名为《秋,那只蝉》的散文,通过对一个蝉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蝉在枯叶上的孤冷,以及一树落叶与蝉的共处,融入了对生命与季节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深沉且细腻,使我感受到了对生命细微之处的关注与启示。
另外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散文是《跨过米开朗琪罗的暗视界》,作者在散文中以对米开朗琪罗才华的赞叹作为开头,随后引出自己的一次视力障碍经历。
通过对自己视力的丧失与米开朗琪罗创作过程的对比,作者表达了重新找回眼光的重要性,以及对艺术与美的追寻。
这篇散文带给了我极大的感悟,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每一个小瞬间都蕴含着无限的美与可能。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中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比如《蓝色的微笑》,该作品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揭示了贫困与歧视的存在,让人们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以及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一个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从而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这篇散文让我意识到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给予了我极大的思考与启发。
每一篇散文都独立而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独立见解和深刻思考,让读者从中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
同时,散文的优美与流畅让我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了整本书。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300字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300字
读完梁衡的散文《中学生读本》后,我深感其文字之优美、思想之深邃。
这本书不仅是中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优秀读本,也是我们每个人理解生活、感悟人生的宝贵资源。
书中,梁衡以他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广阔。
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观察,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人生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会对我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学生读本》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
我强烈推荐同学们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篇)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弹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文章也不少。
比如《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巩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这两部散文集,不仅体现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梁衡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散文家,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2024年梁衡散文集所包含的作品也不负众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散文集中,梁衡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自此,我开始找梁衡的文集,却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
我也买过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文风。
总觉得他写的文章不够大气,有点优柔寡断的感觉。
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种很明显的被吸引被点拨,霎时有一片清明的感觉。
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栏杆拍遍》看完。
辛弃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轻时血气方刚,奔走沙场,却在南归之时被夺去手中的钢刀,只能以羊毫软笔写下一首首悲愤、无奈、自嘲的词。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首《永遇乐》。
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是我第一次看到,却被其中所隐藏的无奈嘲讽所深深震动。
他该有怎样的失意才会觉得自己的姓氏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是诞辰百年之时所写(:梁衡散文读后感)。
那些冗长的历史在梁衡的笔下一点不显繁复,反而,每一件都令周无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深被这个自己无缘亲眼见到的所感动。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现在的人们太浮躁,不会真正的静下心来去真正的感受我们的生活,更别谈去发现美,人们只会麻木的照相取景,不会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华灵魂。
正如梁先生在晋祠的感受: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抬级登山都清悦神爽。
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区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华了灵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赏者,是我们都应该做到的。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精选
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局部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那么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局部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比照,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x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x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文章也不少。
比方?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稳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这两部散文集,不仅表达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10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那么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精选《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10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在第一单元的阅读中,我觉得自己似乎乘坐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作者笔下那个人物的时代,似乎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在《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中,作者再现了一个一生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辛弃疾。
使我对辛弃疾这个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教科书中看到他的诗,那是对他的了解,还只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伟大的诗人上,在阅读过《把栏杆拍遍》后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
他拥有着炙热的爱国之心,他空有一片忠心痴情,却不被重用,这一切的辛酸,辛苦,辛辣,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在阅读时,内心万分惆怅。
短短的一篇散文,却浓缩了辛弃疾悲惨的一生。
在《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散文中讲述了李清照从欢乐世界迅速跌向愁苦深远的人生。
她出身官宦人家,也拥有过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的快乐到了她的后半生就停止了,一切的磨难便从她的后半生开始了,但她并没有选择消极地流泪哀愁,而是不惜两败俱伤的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她甘愿承受外界的种种压力,只为了与命运做抗争,她的坚持和坚强令我尤为钦佩!梁衡先生笔下的李清照是那么的美艳动人!她的超群脱俗让我敬佩不已。
尽管只是读了第一单元的几篇散文,但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他将这些人的精神,人格生动形象地描绘在笔下。
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活了起来,引领我走进他们的人生,并使我被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读《梁衡散文》有感2
读《梁衡散文》有感1500字《梁衡散文》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散文集,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和散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体裁。
《梁衡散文》通过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感人的故事,打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对于生活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梁衡散文》中的文章大多以生活为主题,描写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中的平凡而深刻的故事。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引发读者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触动。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作者将普通的生活场景变得异常动人。
在《梁衡散文》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是《一个坐高铁的女孩》。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社会习俗的故事。
女主人公是一个乡村的女孩,她通过在高铁上结识了一个城市的男孩,两人相互吸引,彼此相处也非常愉快。
然而,随着高铁行驶途中,女主人公在男孩面前的举止逐渐变得拘束和不自然,因为她按照社会习俗的规矩来判断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最后,当男孩主动向她表白时,她选择了拒绝并离开了高铁。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常规对人的束缚和人们在情感面前的无奈。
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如何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和影响的。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是《董桥》。
这是一篇讲述作者童年时代的文章。
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和父亲一起去董桥办事情的经历。
董桥是一个乡村的地方,那里的环境简陋而贫困。
然而,作者却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努力和幸福。
通过描写父亲的一颗善良和慈爱的心,作者传达了对于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
这篇文章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光中的美好和感动,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真正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感恩。
除了以上两篇文章,整本《梁衡散文》中的每一篇都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和启发。
作者以生活为素材,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暖。
他用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我体验到了普通生活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情感。
通过阅读这本散文集,无论是面对困境和挫折,还是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感动,我都更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的读后感
青春易逝,容颜易老,每每念及自己的中学时光,惆怅不免占据心房。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与这些略带稚气的张张面孔擦肩而过,校服和书包是你的名片。
但今天,久违的你,可还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我能否接受你的改变?80后、90后,问题似乎越来越多,看似提供了更多答案的社会,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迷惘。
但我想:你可以特立独行,但你应常怀进取之心;你可以玩世不恭,但你心底应存有一份坚持;你可以桀骜不驯,但你应立足社会体现价值;你可以以凡夫俗子自居,但你心底应留有一方纯净。
海比陆大,天比海高,心比天阔,你拥有怎样的一颗心呢?珍惜吧年轻人!时间是冰冷却又公平的,你无情,它就无义,可你有心,它就会给予去做一只发更多光和热的蜡烛,留给自己最少的泪滴;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回望自己一年的收获,留给自己最少的悔意。
把握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拂去身上的灰尘,除去脑海的杂质,寻觅那个最纯粹的自己!读书吧同学们!读那些不仅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还能创造艺术和塑造美感的作品,读那些与时代旋律共舞,能抵达你灵魂最深处的作品!读之幸甚,感之如上。
以为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