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完整)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基本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甫,了解其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2 课文解读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2.3 重点词句解析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经典句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杜甫称阿房宫为‘赋’?”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5.2 辅助材料相关资料、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句理解。

杜甫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6.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正确理解。

杜甫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和寓意。

《阿房宫赋》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七章:教学方法与手段7.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2、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3、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而、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题解:赋体特点,作者简介及本文目的2、熟读课文,理解“兀、构、缦、霁、杳、逦迤”等词语重点:理解词语难点:内容理解内容及步骤:一、解题: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铺采文,体物写志”。

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阿房宫及作者:见课本注释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后,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牡牧也加入到其中来。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正音:兀骊缦霁冥嫔媵嫱荧椒剽逦迤砾呕哑铛锱铢椽槛妍2、问题:①课后思考与练习一②本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A、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B、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C、用排比名式,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奢靡结果D、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三、指导、结合注释理解一二段。

补充注释: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

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2.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对“夫”、“盖”、“岂”等虚词的运用,以及骈文的对称结构。
3.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4.能够独立进行文本解读,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论述。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小组合作任务中,分工明确,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文言文基础知识、文本理解、翻译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历史价值和人生哲理。
2.分层教学:
-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采用“预习-讲解-练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逐步巩固。
-对于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如从对词句的解读到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再到对全文主题的提炼。
3.互动式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和辩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实践性活动:
-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人,模拟古代文人赋诗论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文言文小短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文言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5.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生动的比喻、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配乐朗诵等形式,体味文赋的语言表现力。

③课程思政目标: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感受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感受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设计依据①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指出:“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②教材文本《阿房宫赋》所在单元的核心任务是“倾听理性的声音”,主要选择了中国古代散文中辞赋策论类的文章。

文章主要描写了阿房宫建筑的华丽堂皇,探讨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赋”的文体特点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家国天下的担当情怀,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③学生情况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文言文语体特点的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于“赋”这一文体的分析鉴赏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基于此,我确立了“体味文赋的语言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重点教案片段(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阅读理解-《阿房宫赋》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本主旨,把握文章整体结构;2. 掌握词汇:寿昌、辽西、浮图、盖世、咸阳、悠然、堂皇;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文本主旨的理解;2. 文章结构的把握;3. 词汇的掌握与应用;4. 文章细节的分析与推理。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小组合作学习;3.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繁华与荒凉的对比,然后引出《阿房宫赋》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2. 学习文本:(1) 教师向学生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背景。

(2) 教师诵读全文,学生先听后读,感受整篇文章的整体意境。

(3)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3. 独立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4. 语言学习与实践:(1)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词汇:寿昌、辽西、浮图、盖世、咸阳、悠然、堂皇。

学生做词语练习,掌握词汇的用法与意义。

(2) 学生运用词汇,改写一段文章,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

5. 文章剖析与推理:(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细节和修辞手法,讨论诗人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推理,分析诗人使用“寿昌”二字的意义。

6. 课文鉴赏与写作:(1) 教师与学生一起品味诗中描绘的宫殿景色,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理想宫殿的写作,运用刚刚学过的修辞手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阿房宫赋》这篇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归纳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做到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1《阿房宫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笔势雄健又不失精妙绝伦,华丽铺陈又不失犀利批判,光彩四射又不失异样的光辉。

品读《阿房宫赋》就如同与中国文化做一次高层次的对话,如同与杜牧做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对于这样的经典之作,教学目标拟以杜牧的“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铺,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抓住“诗人之赋丽以则”赏析__的艺术特色,分析__借古讽今的思想意义。

故而理读和品味应该成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1、淡化畏难情绪,突破作品古文形式高一的学生一看到如此长的古文,便有看不下去的畏难情绪,__词语丰富生疏,学生理解颇觉困难,但由于教材注解十分详细,因此必须用生动的导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注释诵读全文这一环节必须认真落实,教师不可替代,使学生首先进入到课本中去,这样才有品味鉴赏的基础。

2、从__的“兵卫”入手,逐步品到作者为主的“意”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丽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韵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阿房宫赋》是代表之一,《阿房宫赋》除了这一“丽”之外,还有一个借古讽今之“则”,故而细品词藻文气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文意,使学生既能感其华丽又能明其“意”气。

教学实施步骤一、导入兴趣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度,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总和,中国的吃穿用度自成一格。

就住就五花八门,楼、阁、轩、榭、台、宫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宫殿有哪些?(多媒体投影图片,大明宫、阿房宫、故宫、布达拉宫、未央宫等)其共有的特点是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其中阿房宫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议论它的机会,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看看杜牧又因何而议论它。

二、自读疏通1、运用多媒体展示后人通过想像绘画出来的阿房宫及阿房宫的地埋、历史等知识,引起阅读兴趣。

2、投影阅读要求:(1)__哪些段描写,哪些段议论,写了什么,议了什么?(2)阿房宫的特点。

阿房宫赋(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牧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探讨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会杜牧对秦始皇的批评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结构;杜牧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对杜牧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将《阿房宫赋》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自行查阅字典;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写作风格;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教师详细解析杜牧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与拓展: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加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阿房宫赋》;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深入研究杜牧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房宫赋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三、教学方法赏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1、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阿房宫赋教案黄厚江

阿房宫赋教案黄厚江

阿房宫赋教案黄厚江【篇一:阿房宫赋教案完整版】《阿旁宫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完整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靡、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味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彩。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起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示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末,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味。

二、了解作者(学生讲解)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经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经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浮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特点;2、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3、文言词语的活用。

重点难点:文中“议论”所包含的意思,四个“后人”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型:课内自读课第一课时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二、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阅读课文,反复朗读。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四、结合“自读提示”和“注释”,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指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奢靡。

开首十二个字用两组偶句,极省简地待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文中“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接着,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用骈散间杂的句式来写。

五、作业熟读1-2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学生自学3-4段,教师点拨。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小结:文章两大部分铺事写志,层次极其分明,铺事是写志的基础,而写志才是铺事的目的,结构严谨。

因此,文章铺陈虽含夸张,却不显浮靡;议论虽纯属言理,却不显拘谨。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状况,主见施行仁政。

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消失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颖漂亮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肯定的诗意。

(二)解说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分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分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2.让同学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文学成就和本文的背景、特点。

2.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3. 感受本文铺陈描写的手法,体会杜牧的讽喻意图和本文的主旨。

4.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 感受本文铺陈描写的手法,体会杜牧的讽喻意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杜牧的讽喻意图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作者杜牧及其文学成就。

2. 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3.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或全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5.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三)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并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4.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四)赏析文章,体会讽喻意图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讽喻意图。

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作者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哪些?4.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学生互评练习题答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堂小结,激发学习兴趣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阿房宫赋优秀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优秀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优秀教学设计阿房宫赋优秀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是一篇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的古文。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阿房宫赋的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处理和分析。

在前面文言散文学习的基础上,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教学基本可以在课文注释和随堂练习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学完成,我觉得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两处:教学重点:1、内容上:深刻体会作者撰写此赋的根本目的,即借揭露秦灭之因,阐述天下兴亡之理,暗中劝戒当时唐朝的皇帝应清明政治,爱民如子。

2、形式上:充分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即赋的体裁特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

教学难点:散文的精义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本篇中,依然有着很典型的表现。

怎样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形神之间的联系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1、品位文章语言:从具体描写中极尽华彩的形,影射出繁华背后荒淫、奢靡的神。

2、分析文章结构:从宫殿规模到宫中生活到秦的灭亡的形,得出族秦者秦也的神。

3、挖掘作者思路;从六国自灭秦自族的形,推出后人哀而不鉴必复使后人哀之的神。

二、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必然会导致覆灭的道理。

教导学生以浪费为耻,以节约自律为荣。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积累“爱”、“取”“族”“一”等文言实词,掌握“焉”“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美育目标:品位本文骈句散行,错落有致的语言美,鉴赏本文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审美基础,语文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所确定三: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阿房宫赋》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探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我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阿房宫赋【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关于“阿房宫”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4.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三、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四、文章研析(一)明确结构问题一:《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可见赋就其内容看,主要包括几部分?明确:包括“体物”和“写志”两部分。

“体物”:摹写事物,“写志”:抒发情志。

“体物写志”即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问题二:由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哪些是“体物”,哪些是“写志”?明确:本文明显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是“体物”:描写阿房宫。

第二部分(3、4)是“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

(二)文章研析问题:描写阿房宫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由外到内,由物到人。

第一段是写阿房宫本身是什么样的,是外部。

第二段是写阿房宫内住的是什么人,是内部。

那么阿房宫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分析每一段。

研析第一段1、疏通文章(PPT展示)2、思考赏析问题一:开头一句话写什么,有何特点?写阿房宫的来历。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

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多么劳命伤财呀。

这12个字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问题二:体会各句写阿房宫的什么特点?“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阿房宫的“大”、“高”。

此句是总写。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阿房宫的宫殿之“多”。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巧”。

利用自然、巧夺天工。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外形与“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建筑之“美”。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写阿房宫的宫殿的布局之复杂。

“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写阿房宫内的歌舞之盛,问题三:概括一下阿房宫的特点?宏伟壮丽第二课时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二、研析第二段(一)引入本段:问题:第二段写阿房宫内部,主要写了哪几类?(二)那么,“人”和“物”具体各指什么?疏通文意。

(三)问题研讨问题一: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人”,有何特点和用意?写了阿房宫里的美人。

这些美人来自六国。

宫内的美人的特点是:“多”: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美”: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悲”: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里写了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十分高明。

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

宫车天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悲惨的同时,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

问题二: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物”,有何特点?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这些六国的珍宝,在秦人眼里,却不爱惜,这里由写人的被欺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四)总结:本段写阿房宫的美人、珍宝(五)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

(六)总结第一部分:在这两小节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议论,却已寓议于叙中。

研析第三段(一)疏通文意。

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二)解析结构本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第二层: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第三层:最后四句是,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

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三)总结:由描写转为议论这里概括写出了秦始皇的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毁,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

“可怜焦土”中的“可怜”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土崩瓦解下,迅速灭亡,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唐朝当时正处在秦的景况之中,杜牧目睹现实,感慨万千,不安和忧愤溢于言表第三课时一、学生自读二、研析第四段(一)疏通文意。

(二)探究问题一:“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问题二:“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问题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

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问题四: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三、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一)文章的结构特色1.问题一: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明确:两段之间不可对调。

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

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

“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2.由以上分析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一)文章的语言特色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

明确: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

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

充分体现了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赋”的跳跃性特点。

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

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