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群体事迹心得5篇精选

合集下载

2023年学习樊锦诗事迹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学习樊锦诗事迹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学习樊锦诗事迹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

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

如今这方土地,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的青春。

而守护这里的女儿,现在已是一位81岁的老人。

她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里,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

她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白底衬衫,红色毛衣,黑色休闲裤;花白头发,银框眼镜,瘦小的身躯……樊锦诗的举止身形已让人分明感受到,她温婉柔弱的外表下,有一种戈壁荒漠赋予的简单与坚毅。

她的笑容格外具有感染力,如孩童般天真烂漫,让人感觉发自内心的舒服。

从青春梦想和新时代下的价值观,到敦煌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不禁让人与“敦煌女儿”一起,共赴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樊锦诗曾说,“我的命就在敦煌。

”与敦煌冥冥之中的缘分似乎可以追溯到她的中学时期。

一篇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课文,虽然不长,却深深打动了樊锦诗,不仅让她对敦煌、考古产生了兴趣,更为她以后的人生留下了长足的印记。

由着喜好,樊锦诗来到北京大学的考古系求学。

1962年,她报名到敦煌研究院实习。

樊锦诗坦言,选择去敦煌,可以说是“目的不纯”。

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她想借此机会去看看向往已久的莫高窟。

在那里,樊锦诗看了一个又一个洞窟,琳琅满目、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让她既满足又震撼,全然忘记了洞外的一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樊锦诗中学时就爱逛博物馆。

1958年填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时,她以为自己以后成天“挖宝贝”。

不想此后大半生待在了大漠,成了莫高窟的守护人。

下面小编整理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1在樊锦诗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设,使袭击千年的黄沙,远远地停在摩根山后面。

但防砂只是缓解了壁画病害的影响,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当时,摩根壁画和彩色中,已经出现了一半以上的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樊锦诗也日趋中心。

为保护石窟,樊锦诗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率先实行限流,没想到,这个先例却导致游客怨声载道。

很多人说樊锦诗太傻,有钱不赚。

然而,外界的争议,并没有扰乱樊锦诗的步伐。

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敦煌?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电脑,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窗。

与此同时,范锦诗决定通过恋人彭金章的建议拍摄全面介绍敦煌的海报。

工夫无心人,十年的探索与坚持,樊锦诗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发表了010-3010和立体球幕010-3010两部电影。

从那以后,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观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一举两得。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2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

梳历史、理保护、讲开放,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为深广的世界。

“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和公约原来没听过,保护涉及法律和管理从前不知道,怎么处理保护与旅游开放的关系也不清楚。

这给我莫大的刺激。

”樊锦诗说,在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后,她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莫高窟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莫高窟全部符合。

我想,一定要把莫高窟保护好,让它的保护管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和理念。

”她说。

一幅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巨大图景,在樊锦诗心里悄然铺开。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范文】.doc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范文】.doc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那你知道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新时代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忘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莫高窟的保护乃至全国文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樊老师的事迹让人热血沸腾,她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无私胸怀令人敬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樊锦诗事迹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樊锦诗事迹观后感(一)1月6日,“改革先锋进校园”甘肃省专场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改革先锋”樊锦诗以“永远在路上”为题目,与现场师生畅谈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感谢我们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好政策,让敦煌研究院的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樊锦诗感慨地说。

结合自身经历,樊锦诗与大学生们分享了她眼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敦煌莫高窟。

她说,初到敦煌,条件艰苦,风沙漫天,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离开。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敦煌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今年80岁,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樊锦诗详细介绍了一代代莫高窟人为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在全国文博系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进入了科学保护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敦煌研究院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每个洞窟的数字化保存,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樊锦诗说,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并且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实现了旅游开发和保护管理的创新,使保护和利用得到平衡发展。

“我有幸成为100位改革先锋中的一员,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几代莫高窟人的,是给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的,是给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也是给我国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我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报告最后,樊锦诗动情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敦煌事业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

学习樊锦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5篇

学习樊锦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5篇

学习樊锦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学习樊锦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1敦煌莫高窟的传承永不停息贾正:从“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到“艺术导师”段文杰,再到“敦煌女儿”樊锦诗,可以说,敦煌研究院75年发展背后,凝聚着你们三代掌门人的心血。

因为你们,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敦煌。

樊锦诗:常书鸿先生是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他是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他克服人员和资金短缺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手起家,一手抓保护,一手抓艺术。

对石窟做了力所能及的初步整修,阻挡了人为破坏和偷盗,使莫高窟得到初步保护。

常书鸿先生所做的各种努力为后来敦煌文物研究所各项工作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段文杰先生是上个20世纪80年代初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

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段先生为第一任院长。

他在任内大力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和引进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敦煌学专业期刊《敦煌研究》,并带领全院努力奋斗,把敦煌保护、研究、弘扬的各项事业提升到了新高度。

我是1998年60岁时接受敦煌研究院院长任命的。

我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管理工作,直到2015年才离开管理岗位,这期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975年到1983年,是我在敦煌搞管理工作的第一个阶段。

初到管理岗位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是继续做常书鸿先生以前做过的保护管理工作,以前辈为榜样,尽自己之力将工作开展起来。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1997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在段文杰先生的带领下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保护、研究创新、弘扬创新的新阶段,为敦煌研究院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到2014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力度,国际上也对莫高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旅游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逐年攀升,社会对莫高窟提出了各种想法和要求,给保护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和压力。

2020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心得【篇一】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品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

大家纷纷表示,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积极投身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孙景坤、徐振明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

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孙景坤亲属代表、徐振明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

辽宁省、吉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退役军人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在本地云发布现场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心得【篇二】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

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伟大领导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xx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20xx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我们为您整理《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那你知道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一“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1963年,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至今仍在继续做着贡献。

樊锦诗为敦煌莫高窟保护作出重要贡献,是文化领域、文物战线的杰出代表。

在宣讲中樊锦诗介绍了敦煌文化灿烂辉煌的成就,强调了敦煌保护的重要意义,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讲述她与敦煌之间的“情缘”以及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研究、保护、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

她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办法、建设数字敦煌档案。

通过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了莫高窟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积极利用现代技术真正做到了让莫高窟走出去、火起来。

樊锦诗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敦煌研究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付出。

樊锦诗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成绩。

时代楷模典型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

时代楷模典型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

时代楷模典型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时代楷模典型事迹及感悟篇1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

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照鉴情怀。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向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问起这个问题。

对于一个在国外生活优裕、事业骄人的“海漂”来说,要抛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并不容易。

是一种什么样的召唤,让黄大年义无反顾回国效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牵挂,让他念念不忘父母之邦?“祖国高于一切”——这是黄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

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

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

这是一颗为祖国跳动的赤子之心。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

在黄大年身上,人们可以深刻感知一个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他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追求,“为国担当”就是人生信条。

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情,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是一颗为中国梦澎湃的奋斗之心。

从“海漂”到“海归”,不只是黄大年个体命运的转折,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时代进程的一个折射。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黄大年自觉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他洞察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发展大势,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勇于攀登创新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倾尽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只要大家努力和坚持,一定能实现强国梦”。

黄大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启示我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

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

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作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获得过很多荣誉。

那你知道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樊锦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想5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1窦兰英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

6年前,窦兰英的大女儿患病离世后,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

年过花甲的她毅然决定替女还债。

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记在本上、装在心里。

为了还债,60多岁的老人当保姆、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

6年时间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积极还债。

截至目前,12万元债务已全部还完。

窦兰英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

今年9月,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2019年国庆前夕,樊锦诗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学习樊锦诗事迹心得体会2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冬冷夏热。

樊锦诗一天只吃两顿,喝的是盐碱水,住土房、睡土炕、用土桌。

每天这里拍拍,那里拍拍,都是土,她拍拍左右胳膊,比划着当时的情景。

白天去洞窟,必须要爬蜈蚣梯。

什么是蜈蚣梯?就是一根棍子上分出不同的短叉,通过攀爬这些短叉上下的梯子。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梯子,还那么高,81岁的樊锦诗一边比划一边往脚下看,宛如当年站在梯子上那个心惊胆战的小姑娘。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感悟大全5篇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感悟大全5篇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感悟大全5篇大家认识被誉为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吗?她的事迹非常感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一)在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的过程中,始终有几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为什么在戈壁荒漠里产生如此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什么在严重缺水的地方生长出“李广杏”这样甘美的水果;为什么在西北荒漠里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样一群坚守大漠的“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所以这本书的写作,是一次关于人生大美的探寻。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几代莫高窟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的正是一种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崇高精神。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来到敦煌,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

当我2014年第一次到敦煌,见到老一辈文物保护研�咳嗽本幼」耐练孔邮保淅崃恕K蔷烤故窃跹朔绱思杩嗟奶跫岢�壁画临摹和学术研究,并成为一群“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樊锦诗说,70多年来,莫高窟之所以能够在一切艰难的历史条件中得以保存,就在于莫高窟人的这种奉献精神。

这本书的终篇是“敦煌人的墓地就在宕泉河畔”,宕泉河边安葬着包括常书鸿、段文杰在内的27位,他们是第一代坚守敦煌的文物保护研究人员。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心归敦煌。

晚年的常书鸿说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假如还有来生,他仍旧愿意做一个莫高窟人。

段文杰为敦煌艺术临摹和研究,为推进敦煌学,为推动敦煌石窟保护和弘扬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说,只要进了洞,就全然忘记了烦恼,“一画入眼里,万事离心中”。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1“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

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

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

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_樊锦诗事迹感想相信大家都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表彰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直播,其中,樊锦诗的名字再度被提及,那么,樊锦诗是谁?又有哪些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呢?下面是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樊锦诗。

学习樊锦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2017年4月8日晚,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迎来“勇气”的主题,节目现场,与樊锦诗同奋斗在敦煌的研究人员们朗读了余秋雨的《莫高窟》、季羡林的《在敦煌》、冯骥才的《人类的敦煌》(均为节选),献给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

提起樊锦诗,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可说起敦煌,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63年,刚从北大考古系毕业的25岁上海姑娘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此后54余年樊锦诗以敦煌为家,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她领衔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被称为“精致绝伦、佩服之至”,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她为“永远的敦煌”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她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五十余年扎根大漠,倾全力保护、研究与利用敦煌石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与人民不会忘记,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面对戈壁黄沙,她无怨无悔;面对荣誉掌声,她不骄不躁。

2020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10篇

2020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10篇

2020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10篇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传承弘扬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也被人们所传唱,那你知道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都有那些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10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75年,他们无畏坚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被 ___ ___誉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的敦煌研究院。

为保护人类文化瑰宝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始终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子。

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先后出版了各类学术专著5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800余篇,整窟临摹 ___洞窟15个,单幅壁画临摹2000多幅、彩塑50多身;创办的敦煌学期刊《敦煌研究》,入选第二、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第三任院长樊锦诗历时十年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xx年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自1979年莫高窟正式对外以来,敦煌研究院在保护好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完善的开放服务,建立了“总量控制、线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洞窟”的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有效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博物馆。

说到底,还是“,牢记使命”我们的广大人民也同样坚守着初心,牢记着使命,为更美好的将来砥砺前行着农民伯伯说,初心和使命就是和脚下的土地、自己的汗水 ___在一起。

是春天里播下去的绿油油的水稻苗,瓜果苗;是夏天里已长出穗的稻,已结出来的瓜,已盛开的花;是秋天里透露着丰收喜悦的成片金黄色;是冬日暖阳里的欣慰以及为来年做的打算与计划。

2020“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2020“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2020“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这是一支忠诚履职、赴汤蹈火、敢打硬仗、竭诚为民的队伍。

建队71年来,他们冒着随时发生的危险,始终战斗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多次在千钧一发时刻化险为夷,成功打赢2008年冰灾救援、2016年长江永安堤管涌等百余场大仗硬仗,一次次在战斗中砥砺了指战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血性胆气。

今年7月以来,鄱阳湖突破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被长江和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同时夹攻的九江告急,面对上百万受灾群众,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千余名指战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先后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战斗336起,营救疏散群众万余人,创造了无一群众落水、无一群众遗漏的零伤亡奇迹,保障了长江大堤安全、保障了九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后,在九江社会各界、省内外乃至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他们英勇顽强,是一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的队伍,他们是信仰如山、信念如磐的忠诚卫士,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过硬铁军,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消防尖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践行典范。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廖俊波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廖俊波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政和县从全省倒数第一成为“经济发展十佳”,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

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赶路。

廖俊波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时刻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有感800字5篇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有感800字5篇

2020观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有感800字5篇樊锦诗,被人们亲切尊称为“敦煌女儿”,了解她先进事迹,向她学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一)樊锦诗,女,汉族,80岁,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1963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怀着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

55年来,樊锦诗扎根大漠,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被誉为“敦煌女儿”。

樊锦诗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注重加强文物保护,积极推动《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的颁布实施,使敦煌石窟走上科学保护之路;最早提出“数字敦煌”,策划实施了敦煌莫高窟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积极谋求敦煌石窟的国际交流合作,开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极力倡导并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国内外多次成功地筹办了敦煌艺术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培养和造就人才,为敦煌石窟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解决保护文物和开放利用的矛盾,提升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被誉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

80岁的樊锦诗作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倡导者和模范践行着。

2018年12月,樊锦诗同志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二)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的樊锦诗先生在一次发言时称:“我这辈子‘守一不移’,用毕生的精力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莫高窟。

”人们从她的匠心精神中领略到了“择一业,终一生”的执着风骨。

“守一”是古老的法门,这个法门比佛教还要早,因为人要修炼,一定得有一个调整身心的根本方法。

最新最新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

最新最新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

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1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

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

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

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衷心感谢。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

比如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