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破阵子综合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 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
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
以他“壮岁旌旗拥万夫”这样的豪语,抒写英雄之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雄浑豪放、脍炙人口的词章。
尤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安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为最著名。
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共有六百多首。
【背景】此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他先后书《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主题思想】追忆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2020中考古诗文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河中石兽》真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共计6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分)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句如何理解?(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共计16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黑体字词的意义(4分)(1)阅:___________啮: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6分)9、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中考语文 古诗词一本通 2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练习 新人教版
2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
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中心思想】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但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破阵子练习题
破阵子练习题破阵子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咏史长诗,描写了楚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首古文诗歌,破阵子以其优美的辞章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是一个关于破阵子的练习题,以检验读者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在破阵子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楚国的历史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楚国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表达了灿烂文化因战争而凋零的主题。
他通过描写楚国的兴衰历程,表达了对战争和权力争斗的深切忧虑,呼吁人们珍惜和维护美好的人文环境。
2. 诗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答案:诗中提到了楚庄王、春申君、聂政等历史人物。
楚庄王是楚国的君主,代表着金戈铁马的战争与权力。
春申君是楚国春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代表着智慧与政治谋略。
聂政是春申君的朋友,他勇武善战,代表着勇气与忠诚。
3. 请简要解释以下诗句的意思:“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这句诗描述了四月时节,人间的花朵和山寺的桃花盛开的情景。
它通过对比四月芳菲落尽与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人间世界的春天已经结束,而人们渴望花开的美好时光才刚刚开始。
4.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两个例子。
答案: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比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共剪西窗烛”比喻为两人共同分享美好时光,增强了诗中情感的抒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对仗和反复形成了音韵的对比和节奏的变化。
5. 请问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感叹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楚国历史的兴衰和文化的凋零,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权力争斗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文环境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6. 请简要描述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
答案:破阵子是一首七言古文诗,全诗共18首,每首两句,共36句诗。
整体结构呈现明显的对仗和反复的韵律感。
诗中以楚庄王和楚国历史为线索,通过描写人物的兴衰和楚国的战乱,展示了作者对命运和历史的思考和疑惑。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自测 九下 古诗文 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 新人
word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时间:8分钟满分:12分)
一、诗歌鉴赏。
(7分)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2018某某第三十四中学模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分)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战士们欢欣鼓舞分食牛肉、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热闹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二、名句默写。
(5分)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子是“”。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5.(2018某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 / 1。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33个阅读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003年仙桃市题)6.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6.可怜 7.D2.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5分)(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答:(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3.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答: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分)答:【参考答案】3、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破阵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破阵子》含答案[2023全国乙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解析]“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下片写词人作诗、听歌、饮酒,均为闲居隐逸之事,词的结尾处应是表达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乐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
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
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
【诗歌鉴赏】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
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
“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
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
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
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菱歌遥闻,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平和、闲适喜悦。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破阵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上阕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急切地想要杀敌报国的情感。
2.根据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天空。
⑴全词描写了闻角、(点兵)、奏乐、(分炙)、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勾勒了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
⑵下阕中“(可怜白发生)”这一句,与上阕中的“(梦回)”一词相呼应,表明又回到了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悲愤)的感情。
3.本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并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诵读本词,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有渲染出战士们出征时的肃杀气氛。
5.本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壮”字,请探究一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个“壮”字的。
(应从内容、情感、语言风格三方面来谈。
)⑴词中表现了豪放的军旅生活,设计听角声和塞外曲、连营分炙、沙场点兵等军营场景,骑快马、挽强弓等战斗情景;⑵表达了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⑶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词风豪放,不纤巧。
6.认真阅读这首词,概括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示例]虚实结合。
实写“醉里挑灯看剑”,虚写梦里军营的情景。
8.有人说这首词既有“壮阔”的景,又有“豪壮”的志,还有“悲壮”的情,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示例一]“壮阔”的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给我们展示的是将士们在军营里饱餐烤牛肉,奏起战斗乐曲,个个斗志昂扬、整装待发的壮阔场景。
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2.古诗阅读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③航:小船。
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
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
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1)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 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
“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 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 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全在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 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
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2023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练(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1)古诗词鉴赏古诗阅读,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
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阕,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6.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
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请发挥想象,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所呈现的画面。
8.本诗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阅读选择题(附答案解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阅读选择题(附答案解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壮词”说明了本词是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C.“秋”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D.“醉里”“梦回”能看出作者对当时朝廷已经失望,有了醉生梦死的消沉意志。
2.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实表现了作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壮烈情景。
B.选择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下笔。
C.表达了作者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渴望。
D.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可怜白发生!”一句笔锋陡转,与前面的文字不同。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面写的基本上是理想的,而最后一句是现实的。
B.前面写的基本上是雄壮的,而最后一句是悲壮的。
C.前面写的基本上是畅快的,而最后一句是忧伤的。
D.前面写的基本上是豪放的,而最后一句是委婉的。
4.统观全词,下面对本词内容及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
B.抒发了作者渴望效力于朝廷的雄心壮志。
C.回味当年的战斗生活,作者为早生华发伤怀。
D.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
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开头两句写军营中的事情,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
B.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C.作者作词用典丰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D.“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怎样理解?【答案】1.A2.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最后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解析】1.A“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分析不正确。
开头两句写军营生活情景,这也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失去的生活情景。
2.“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曾有的凌云壮志,此时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一定要把诗句所抒发的情感答出来。
2.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贼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关于这首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阵子”是词牌名,这是辛弃疾寄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一首词。
B.开篇第一句,将“挑”与“看”两个动作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两个对仗极工、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D.“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用得极好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2.“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不矛盾,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沙场秋点兵”中的这个“秋”字用得好,既交代了出征的时间,又暗含是在“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表达的是一种豪壮,并不是“渲染了战争的悲凉气氛”。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可怜白发生”一句正是这一情感抒发的集中体现,所以也是“壮”词,只不过是由开始的“雄壮、豪壮”变成了“悲壮”。
但表达的“爱国”情怀并没有改变。
所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标题中的“壮词”并不矛盾。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1.第一、二句,诗人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写黄溪之景。
2.《三峡》中写道,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三、文言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闻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复原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例如: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方、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焦灼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盼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剧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方、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的情感人手。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串始终。
依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受和他矢志复原中原的抱负,适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画面。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客。
下片“马作的卢飞速”两句写自己盼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
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愤慨。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份量,正是对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
出处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资料1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文积累与运用〔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3 《关于《经典咏流传》的主题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4 罗兰《想到就做》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5 曹文轩《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7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8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必考古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综合训练及答案
诗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阙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连贯,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突现词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
8、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
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10、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1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
1、A
2、该句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马快弦急的激烈战斗图景,表现人物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形象。
3、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4、“可怜”是全词感情抒发的转折点,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表达了词人年岁渐老而又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5、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豪放词:本词写的是军中的生活情景,骑马狂奔,沙场点兵都是豪壮之举,风格雄浑、豪放;婉约词: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
、示例一: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塞外曲,分烤牛肉,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景都极其勇猛、雄健。
示例二: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示例三: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作“赋壮词”。
9. 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勇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10、D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