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完全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完全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文献资料法1.2 生物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三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3.2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 生物圈的定义-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的边界第四章植物的生活4.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的分类- 绿色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2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五章动物的生活5.1 生物圈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的行为5.2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作用-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六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1 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特点6.2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药物制作中的应用第七章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7.1 生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7.2 生物的发育-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7.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第八章生物技术8.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的分类8.2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第九章健康的生活9.1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 运动锻炼- 心理平衡9.2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9.3 药物的使用- 药物的分类- 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安全用药的原则以上是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一、A 、水螅:1、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淡水中。
2、有口无肛门。
3、触手。
4、辐射对称(有多个切面对称,只能分出上下)(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
5、身体由内、外两个胚层和中间的胶质构成。
6、消化腔。
7、刺细胞(刺丝、毒液)攻击和防御。
B、肠腔动物的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2、刺细胞3、有口无肛门C、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二、A、涡虫:1、背腹扁平2、两侧对称(只有一个切面对称,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运动准确、迅速、有效)3背面褐色4、眼点感光5、有口无肛门,有咽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背腹扁平3有口无肛门C、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tao)虫(寄生)三、A、蛔虫:1、寄生,消化管结构简单,吸食半消化食物2、圆柱形3、有口有肛门4、体表角质层保护5、生殖器官发达6、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B、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细长,圆柱形2、体表有角质层3有口有肛门C、如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四、A、蚯蚓:1、长圆筒形2、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3、环带:离身体前端近4、肌肉产生动力,刚毛配合运动5、以有机物为食6、黏液使体表湿润,呼吸:1、身体圆筒形2、许多环状相似的体节构成3、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如沙蚕、水蛭。
五ⅰ、A、河蚌:1、贝壳保护2、外套膜分泌3、足运动4、鰓呼吸B、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2、有外套膜3、大多有贝壳4、足运动C、如扇贝、文哈、缢yì蛏chēng石鳖、蜗牛、乌贼、牡蛎、鲍(bao)、钉螺。
六、A、蝗虫:1、身体分为头、胸、腹部2、触角1对、单眼3个、复眼1对感觉功能3、口器摄食4、前足1对,中足1对爬行,后足1对跳跃。
5、翅两对飞行6、气门10对,气体进出7、外骨骼:保护,防止水分散失B、昆虫的特征:1、触角1对2、足3对3、一般两对翅C、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外骨骼2、足和附肢分节D、如鼠妇、蝉、蟋蟀、蝴蝶、蜈蚣、虾、蟹、蚊、蝇、螨、蜴。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 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 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4、学习行为的意义: 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 环境的变化。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 的结合。
10、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 11、鱼与人类的关系: 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 保护。 12、海马,娃娃鱼,章、墨、鱿鱼,美人鱼 学名儒艮分别是什么动物? 鱼类、两栖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的形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青蛙的眼 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青蛙的头部前端, 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 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的阻力。
2、鸟的前肢变成 翼 ,生有大型的 羽毛 。 3、鸟的骨骼轻而薄 ,长骨 中空 ,具有高耸的 龙骨突 。胸肌 非常发达。 4、鸟类的消化: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 随时排出体外,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5、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 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 的场所仍然是肺。
温度不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 6、恒温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 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3)兔:体表:被毛(保温)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体系复习学习资料上下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其它知识点: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其它知识点:1、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4、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5、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四、鱼类1、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结构特点:外形:体形梭形减小阻力;体色上深下浅有利于觅食避敌;体表有黏液减小阻力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口鳃丝鳃盖后缘用鳃呼吸鳃是鲜红的是因为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密,大大增加了与水接触的面积用鳍游泳:维持身体平衡:背鳍一个,臀鳍一个,腹鳍一对,胸鳍一对;尾鳍一个: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3、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4、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8、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9、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全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型1、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柱可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和植物的显著区别是:动物不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取现存的食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等,它们的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的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是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
3、扁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是一类扁形动物,形状像柳叶,有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4、线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如蛔虫。
5、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7、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20万种。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8、鱼类生活在水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鱼类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其中四大家鱼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带鱼、大黄鱼等。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9、被称为田园卫士的青蛙,幼体蝌蚪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器官的变化依次是外鳃——内鳃——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生物的共同特征a.组成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b.新陈代谢:生物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c.遗传信息: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实现的2.生物的分类a.生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b.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分类与进化分类c.生物界的划分:五界分类系统- 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植物界二、生物的组成和结构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特点: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c.细胞器官的协同工作:细胞的功能分工与互补配合2.细胞的分裂与增殖a.细胞分裂的意义和目的: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基础过程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与特点c.细胞分裂的过程:间期、有丝分裂期、质体分裂期、细胞膜分裂期三、生物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1.光合作用a.光合作用的意义和过程b.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2.呼吸作用a.呼吸作用的意义和过程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特点c.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物质循环a.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b.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和过程c.环境污染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a.生态位和生态位利用的原则b.生态因子和生态平衡的关系c.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转化的关系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a.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b.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和保护策略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生态危机的发生原因和后果b.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五、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规律a.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b.基因的概念和作用c.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2.进化的理论和证据a.达尔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b.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证据c.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证据3.进化的过程与模式a.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和效应b.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作用c.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原因和过程六、人体的生殖与发育1.人体的生殖系统a.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体的生殖a.生殖细胞的形成:精子的生成和卵子的生成b.受精和胚胎的发育3.人体的发育与生长a.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的过程b.青春期和各器官系统的发育c.生长和发育的调节机制参考资料:1.《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2.生物学教学参考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动物(第一章至第三章)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4.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6.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7.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8.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9.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10.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1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1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②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③骨坚而轻,多气质骨,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完善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 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类,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哺乳动物,如蓝鲸、海豚等、爬行动物,如龟、鳖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 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其外形呈流线形,作用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 _躯干部 _和尾鳍 _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排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统称为腔肠动物。
115、像河蚌、田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也都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属于节肢动物门)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一、各种动物的特征: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二、常考的典型动物:1.蚯蚓(1)前后、背腹面的区分:前端有环带,而后端没有;背面颜色较深,腹面的颜色较浅。
(2)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因为腹部有刚毛,可以与肌肉配合运动。
2.蝗虫(1)全身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1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口器),胸部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气管为呼吸器官)。
(2)身体和附肢分节,好处:运动更加的灵活、精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
(3)体表有外骨骼,好处:①保护体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具有三对足,两对翅,好处:扩大了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对于昆虫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十分有利。
3.鱼(1)鱼的结构:鳃盖、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1个)、臀鳍(1个)、尾鳍(1个)(2)鱼的体型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覆盖,可以减小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P5.(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伸出体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消化,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预防血吸虫病:消灭钉螺;强化粪便管理;个体防护(三)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预防蛔虫: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粪便要处理后做肥料)(四)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3)蚯蚓的外部形态:长圆柱形,身体分节(使身体更灵活),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体壁有发达肌肉(4)蚯蚓的运动:刚毛与肌肉配合,肌肉提供运动的动力,刚毛增大与土壤的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钻行。
身体变化: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段锚定后,身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
(5)蚯蚓的呼吸:体壁毛细血管里的气体可与溶于体表黏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气体交换示意图)。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锦集7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锦集7篇)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1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2一、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①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②、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
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
动物只有通过取食这种方法,于能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
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 鱼类,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 软体动物,如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哺乳动物,如蓝鲸、海豚等、5爬行动物,如龟、鳖等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 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② 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 !=青,^鱼、.■^鱼、鲢■^鱼 和鳙■^鱼。
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8、 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 躯干部 和 尾部 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 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
9、 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10、 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 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6、鱼体分三大部分: 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外形呈流线(梭)形,作用是:减少游泳时水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乌贼、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的阻力。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排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主要特征有: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统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田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也都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属于节肢动物门)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属鱼类,鲸、海豚、海豹等属哺乳动物,龟、海龟属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蚯蚓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性: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女口: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蚯蚓例外,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来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即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可根据刚毛来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即有刚毛的一面为腹面。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9、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此外,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动物自身的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被毛,有保温的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有助于对植物纤维的消化;大脑和四肢都很发达,能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腿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草)食性。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羽(主要用于保温)),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点,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③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④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的运动;⑤食量大消化快,不断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调节身体的比重,又能辅助呼吸。
⑧有喙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等共同特征的一类动物。
4、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散热;减少内脏摩擦。
5、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经咽、食管进入嗉囊(俗称食袋,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进入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有100多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和一对触角。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同属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和关节连结而成。
3、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并且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即一组肌肉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4、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所分泌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
七、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即动物的语言。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常用方法有:1 )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