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孔乙己》
孔乙己高考优秀作文7篇
孔乙己高考优秀作文7篇孔乙己高考优秀作文篇1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孔乙己,鲁迅笔下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用文中的话来说:“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迂腐不堪,好逸恶劳而又自命清高,爱慕虚荣,可谓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但从某些细节中,我们又不难看出他内心中温存的那一丝善良,这一点让人们不禁感慨:孔乙己要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估计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了!故事的开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这个出场的环境直接将我们带入到了封建的南方小镇,掌柜的无情无义,麻木不仁,连十几岁的小伙计也浑身充斥着麻木的神气,作者塑造“我”这个形象,就是为了强调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我”正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者。
正当孔乙己站在一边喝酒时,人们又开始调侃他,说他又偷别人家的东西了。
这一句句充满鄙视意味的语言,似乎是当时社会对像孔乙己这样的“入坑之人”的蔑视,就很像当今社会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却以此为荣为傲的人。
字里行间也不缺鲁迅对封建社会的讽刺,也正是因为这个,他才选择了弃医从文。
而酿成这一切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这些麻木不仁的人的原因,还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
他在教孩子们写茴香豆的茴字时,嘴里不停地说着些什么之乎者也之类的话,可以看出,孔乙己自身就有问题,他自命清高,自欺欺人,他自身就是个懒惰的人,明明身上有不少钱,却不给自己买些饭吃,而是去买那些对他来说是奢侈品的酒;明明有劳动能力,而且身体条件好,却不为自己的生活而打拼,每天苦苦等死。
也正是因为这些,才让他的结局如此悲惨。
这么看来,孔乙己的的确确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出了它对读书人的毒害,还对本心地善良的老百姓造成了心灵与精神方面的伤害。
最另人气愤的是,这项制度伤害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自己遭到的毒害,更没有几个人道出它的悲惨之处,是身处惨中而不知其惨,这才是最惨痛的一点。
回首从前看未来,我们更要学会对这个世界抱有质疑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存在从众心理,要保持心里的初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小说《孔乙己》人物形象赏析 毕业论文(另两篇)
小说《孔乙己》人物形象赏析内容摘要: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生活在清朝末年,深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又没有进学,是一个既不幸又很不争气的人.小伙计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也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小说以一个12岁的孩子的口吻叙述故事,反映生活,更能体现情节内容的真实性.围绕在孔乙己身边的一群人中,掌柜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以取笑孔乙己为乐,把孔乙己的遭遇当做笑料,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制造孔乙己悲剧的还有残忍狠毒的丁举人,他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在科举考试的阶梯上,他爬上去了,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就肆意毒打没爬上去的孔乙己,以致”打折了腿”,所以笔者认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归罪于封建科举制度,诸如当时社会,国民对孔乙己的不接纳,孔乙己自身鄙视劳动,不会营生等.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形象《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是一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
小说以清朝末年鲁镇的咸亨酒店为背景,成功的塑造了孔乙己,“我”,掌柜,丁举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斑斓多姿的<孔乙己>人物画廊,一睹他们的风采.一,可悲又可叹的孔乙己小说以”孔乙己”为题,无疑,孔乙己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清朝末年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由于深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后来无以为生计,越来越穷,以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咸亨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诸如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社会的人情冷漠,等等.为了孔乙己的出场,作者在一开始就为他搭起一个”表演的舞台”:鲁镇的咸亨酒店.你可不要小看这酒店,它可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宿影,真可谓小酒店,大社会.光临酒店的酒客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短衣帮,一类是穿长衫的.喝酒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是”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靠柜台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而穿长衫的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这不但显现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巧设悬念:孔乙己属于哪一类人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孔乙己出场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承上启下,也揭示了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的说明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阔绰的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标志”.唯一的”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在这一段里作者集中笔力描摹孔乙己的外貌:”……..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作者为他画像,旨在叫这个年岁已老,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的孔乙己走出来,好让观众先睹为快.从这里我们初步能感受到孔乙己的不伦不类.总之,初见孔乙己,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邋遢,懒散.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还有一次就是在他被打折了腿之后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时候,两相对照,更见悲哀.另外,作品还通过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主要是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写的.小说共有四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第一次是在第四段,”孔乙己”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困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加之好喝懒做,(也不愿去以劳动求生存)致使其生活连温饱也不保,穷的”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满面红光”,只能是”清白脸色”.这”清白脸色”的描写,再配之以”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的刻画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清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取笑他,揭他短时,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遭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第三次描写”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脸上为什么呈”灰色”?如果说孔乙己因偷东西被打的鼻青脸肿,那是肉体上的伤疤,那么没有考取功名,便是他精神上的伤疤.酒客取笑他偷东西时,他还与之争辩,可酒客取笑他”捞不到半个秀才”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就充分表现了孔乙己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的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第四次描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侯:”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走”来,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他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宿,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品的悲惨画面.孔乙己的脸色由清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的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同时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作用.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喜爱,还因为对他独特的语言,动作的描写.顺便讲一下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通过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即:(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孔乙己都说了哪些话.当酒客取笑他偷东西时,他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君子固穷”……可是,当人们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这时他嘴里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即使跟孩子说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后来,被丁举人打折了腿,酒客取笑他,他却说是”跌断,跌,跌……”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自欺欺人,并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可见,封建制度无情的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他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我们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中也能看到他诚实的一面.总之,”小说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是一个苦人形象.他穷困迂腐,满口”之乎者也”,卖弄自己的一点知识,以致被人嘲弄.同时他又染上了一些恶习,好喝懒做,偶尔干些偷窃的事,以致被人打折了腿,贫苦寂寞而死.作者对他是寄予同情的.孔乙己的悲剧理应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归咎于他生活的那个社会,(国民对孔乙己的态度:取笑,冷漠,没有丝毫的同情,还把他是为笑料,从大人到孩子都不接纳他.)但笔者认为孔乙己本人也难辞其咎.试想,当时在封建科举考场上名落孙山者,何止孔乙己一人也,虽然说,封建思想宣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做不了劳心者,还可以回过头来做个劳力者嘛,凭着孔乙己”很高大”的身材,完全可以实现自食其力,可他就是不争气,口头上说”君子固穷”背地里却干起偷窃的勾当.难怪作者在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动作神态描写方面,如通过孔乙己手酒客戏弄时动作神态的先后变化,极传神的刻画了他始终吧往上爬,追求功名当做人生第一要义的思想.通过描写孔乙己教”我”识字和给孩子们茴香豆吃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心地善良的本质.二,穿针引线的小伙计--------“我”据鲁迅先生的同学孙伏园回忆说,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片小说里,你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孔乙己>的作者,把创作的镜头,放在一个小酒店学徒的身上,凭他来摄取一个酒店顾客(孔乙己)的肖像.”(孙伏园<鲁迅回忆录>) 小说选取的视角独特,以第一人称”我”------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使情节内容显得真实可信,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俗话说:”童言无忌”,又曰:”小孩嘴里讨实话”,以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和顾忌,因而行文比较自由,便于表达作者冷峻而又热烈的思想感情.文中的”我”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通过”我”的见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围绕在孔乙己周围的是一片嘲弄的笑声,没有丝毫的同情和关心.你看,当孔乙己受尽成人的嘲弄之后,”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当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时,小说是这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小伙计的心理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另一方面作者是用少年的心态反映社会,更显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连”我”这个12岁的孩子的幼小心灵都受到等级观念的侵蚀,可想而之当时社会的冷漠何等严重.这里多少也寄托着作者的悲和叹.三,一副凶脸孔的掌柜. 这个咸亨酒店的掌柜,虽然不是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人物,但作品通过他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社会风情画:第一幅:卖酒羼水.文中写道:”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这事”就是指在酒中羼水一事.由此可见,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人心何等势利冷酷啊.第二幅:和顾客谈起孔乙己.时间是中秋前的两三天,因结账看到粉板上写着孔乙己的名字,引出这一番对话,掌柜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才想起他,掌柜和顾客之间一连串的问答中,可见丁举人的凶残,更见掌柜的冷酷,这一段最后写道:”…….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他念念不忘那十九个钱,孔乙己都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了,而掌柜却用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语气谈到孔乙己,这不禁令人气愤和悲哀,当孔乙己用手爬到酒店要酒喝时,掌柜依然向他要欠下的十九个钱如同掉进钱眼里.在掌柜的眼里,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值十九个钱呢.之后掌柜又调侃取笑说道: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接着,掌柜又说:”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折腿?”………掌柜不但不给一点点的关心,还要抹杀孔乙己最后一丝尊严.在掌柜的眼里.孔乙己是如此不幸,掌柜又是何其冷漠.第三幅: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此时的孔乙己腿被打折,爬到酒店,已经穷途末路,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他多么需要同情和关心,他最忌讳的是偷,窃一类的字,然而掌柜全然不顾,不但如此,还以此拿孔乙己开心,以博得店内外阵阵笑声,这阵阵笑声,进一步反映了掌柜和酒客们的冷漠,麻木.这简直就是魔鬼的笑声,它敲响了孔乙己走向死亡的丧钟.语气事不关己的谈到孔乙己,这不禁令人气愤和悲哀.凶狠毒辣的丁举人丁举人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阶梯,爬上统治阶级宝座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丁举人和孔乙己,他们都是读书人,或许当年他们曾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呢,若干年后,考取功名的丁举人仗着封建制度赋予他的特权,随意拷打落榜的孔乙己,既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也不承担打折腿的后果,小说将这两个人物彼此对照,相互补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绝妙讽刺,从而强化了作品反封建的思想意蕴.参考文献:1,黄中海<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2,孙伏园<鲁迅回忆录>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多,除了写作前的指导,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以外,文章写成后的修改也很重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目的是使学生在批改中认识到自己本次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寻找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古人云: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我曾做过如下尝试,感觉效果很好--------作文课上,我先明确的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批改作文,之后,介绍一些批改的方法,诸如:修改作文主要指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段,使文章在原来基础上更好些.(以下板书)增,即添加上必要的字,词,句,使文章通顺,明确,充实,生动;删,即删除多余的不必要的字,词,句,段.使文章简练精要.调,就是调整改动字,词,句,段的排列次序,使句子通顺,段落连贯合理;换,即更换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句,段.然后我出示一张作文批改评价表(准备好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后,把全班44名同学按前后相邻两排4人为一组,分组修改(原则上本组成员不改自己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与本组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现象,可直接在原处修改,同时按表中的要求进行分项打分,并将总分填入下表中(准备好的材料):说明:姓名,指作文的作者.1,2,3,4,是本组成员编号.在小组同学批改作文的同时,我穿行于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批改,我手拿一支红笔和一张备课纸,以备在批改时记录一些典型问题.当时,同学们改作文的热情特别高, 有互相讨论的,有查阅字词典的,还有举手问老师的……随着批改的深入,问题也越发多起来,尤其是问老师的问题多起来了,这时,我内心窃喜,可四面八方都在举手提问,我焦急了,有:”虽有百口,口有百舌,难名一处”的感觉.更有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一阶段的批改完成了.接下来,我进行总结引导,分两步:第一步,要求各组选出优秀作文或文中的优美文句,准备朗诵,目的是让全班同学学习.当然,对文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指出,以便今后纠正.第二步,在各组学生发言后,我对刚才的记录进行梳理归纳,作总结.最后,布置作业:主要是订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如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调整句段等.当然,让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自改.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批改的原则,要求,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改,学生自改后,教师要及时收回自改习作检查,讲评.还有一种:师生共改.具体做法是:从学生作文中挑出一篇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上课前先抄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也可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同时准备一些彩色粉笔.之后引导学生发表修改意见,并分组分批到黑板前进行修改.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参与讨论,与学生一道修改,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整篇文章改好后,指名同学朗诵修改文,让学生感受修改的效果.老师要抓住机会,适时总结,强调一点:修改作文至关重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不厌其烦的修改,要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参考文献:(1)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2)李宇新<语文教学与研究>(3)普通话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现在,”说普通话光荣”,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人们还是认为,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在学校.而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尤为突出.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普通话教学,必须解决一下几个问题.一是创设良好氛围.说普通话要从我做起,教师身体力行,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活动中,都要坚持说普通话,并向学生宣传说普通话的作用,意义等,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说普通话的好处,端正态度,从而有所行动.由于教师的有意为之,时间长了,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就形成了.第二,定期开展说普通话比赛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诗文朗诵,模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国旗下讲话……也可以通过黑板报,画廊等形式展示优秀者说普通话的风采.把推普工作渗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每当教到语言文字时,我就结合地方方音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教学,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激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比如,我们家乡方言中F,H不分无F声母,飞机FEIJI。
论文 简析《孔乙己》中的“笑”意
简析《孔乙己》中的“笑”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理应受到人们同情,因为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摧残了他的身体,还毒害了他的灵魂,然而对于他如此悲惨的命运,不仅没有一个人去同情,相反,周围的人无不在“笑”他!那么,众人为何都“笑”他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剖析一下他们各自的“笑”意吧。
一、短衣帮无聊麻木的笑咸亨酒店里的短衣帮实则也和孔乙己一样,都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被统治者,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孔乙己既然是读书人,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自然是不中用的人。
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左右着人们对读书人的评价,于是孔乙己一出场,短衣帮就拿孔乙己脸上的伤疤来取笑,这无非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
接着短衣帮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想清白做人而事实上却清白不了,事实上清白不了偏要争清白的面子,迂腐、自欺欺人的辩驳显得十分荒谬可笑。
孔乙己就睁大眼睛、涨红了脸辩解,又故意卖弄斯文,说什么“窃书不为偷”,借此为自己开脱,而短衣帮不但不把他放在眼里,还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的穷酸,拿他寻开心、逗乐子,最终短衣帮从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的话中得到了快乐。
可见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是不觉醒的、无聊的笑,更是病态社会中病态人们的麻木、愚昧的笑。
二、掌柜的自私卑劣的笑咸亨酒店的掌柜的笑不仅仅是寻开心的嘲笑,更是一种没有人性的卑劣自私的讥笑、幸灾乐祸的冷笑、狰狞恐怖的奸笑。
当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人样,用手“走”到店里来时,掌柜的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掌柜的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
当孔乙己带着恳求的神情希望掌柜的不要再刺他的痛处时,换来的却仍然是众人的哄笑,这种笑声既反映了孔乙己的可怜和荒谬,又进一步反映了众人的冷酷。
此时,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三、小伙计解脱附和的笑文中的“我”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终日在酒店里做些“无聊的职务”,因“掌柜的一幅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而活泼不得。
浅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指导教师:张亚君学生姓名:欧孟麟班级: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2004级汉语言文学学号:0410300731内容摘要《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旧知识分子的生活。
他塑造孔乙己这一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看不起劳动者。
他的行为语言都是封建旧知识分子的典型表现,与他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不协调。
孔乙己一次次受到嘲笑,在别人的嘲笑中孤独地生存,而又不觉悟,最终在肉体的毒打和心灵虐杀中孤独地死去了。
然而他并未醒,还不如临杀头之前想喊救命的阿Q。
本论文浅析了《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此形象特征表现为三方面:一、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孔乙己热衷功名利禄,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时刻不愿脱下标志自己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二、身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而麻木不仁——在别人的嘲笑中孤独的生存,但却自欺欺人,执迷不悟。
三、身受双重摧残,至死仍不觉悟——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身心,最后将他推向死亡,但他至死仍对这黑暗的社会心存幻想。
2浅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他塑造孔乙己这一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作文最新7篇
孔乙己作文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孔乙己作文最新7篇作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乙己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孔乙己的毕业论文正稿
浅析《孔乙己》写作手法《孔乙己》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四号上,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
他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孔乙己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
他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
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
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
孔乙己还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
他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在孔乙己身上有许多的不足,但他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
如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不拖欠酒钱等。
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简要分析一、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具体生动,绘声绘色地再现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一)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1、外形描写孔乙己一上场,就让人忍俊不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下层劳动人民的“短衣帮”们喝酒只能靠柜外“站着”,穿长衫的上层地主阶级喝酒则是“踱进隔壁的房子里”“坐喝”。
而孔乙己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是“唯一”的人,这说明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客,与他们都有一定的距离。
孔乙己作文(优秀5篇)
孔乙己作文(优秀5篇)孔乙己作文篇一今天是星期日,当我把繁重杂多的学习作业一一解决掉后,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吹着轻快的口哨,漫步在鲁镇的街道上。
转眼间,我就走到了有着百年历史的鲁某某镇大酒店,鲁镇酒店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格局,一进门就是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子里面有一个大酒箱,里面装满了自酿的白酒,只要有客人来喝酒,服务员只需轻轻一按,白酒就会被自动加热到适宜的温度,注入酒杯,入口甘醇甜香,而且酒精浓度低,不会伤害身体器官,对成年人来说这酒可谓是最好的饮料。
我点了一杯自己最爱喝的红茶,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望着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看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的穿梭着,也颇有一番趣味。
服务员,给我温两杯白酒。
成熟稳重的男声腔调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回头定睛一看,这不是孔乙己吗?心中的疑惑使我脱口而出,眼前的这个男人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脸上的皱纹夹杂着岁月的磨砺,孔乙己眼中反射出社会精英所具有的目光,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以前那个有着乱蓬蓬的胡子,穿着又破又脏的长衫的孔乙己已经不复存在了。
孔乙己走过来,坐在我的对面,我们寒暄了一会儿,互相询问着各自的生活状况,接着就谈到了孔乙己的职业。
我了解过孔乙己曾经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所以在言谈之中就有意地避过这些事情。
孔乙己好像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便面露笑意,毫无保留的对我说:我以前替人抄书是为了来换一碗饭吃,但那时我好吃懒做,又有些坏脾气,所以每天都是艰难度日,孔乙己停了一下,又喝了一口白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又接着和我说:现在的我可谓是风生水起了,我开了一家印刷厂,而且还在一家报社当编辑,月入过万。
我每年都会给贫困学生捐赠学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助他们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孔乙己说完后,脸又涨得通红,脸上溢满了笑意,很是骄傲,他仰头把少半杯白酒一口喝下,对我说:我打算在20某某末投资一个规模更大的印刷厂,专门为咱们国家贫困地区的孩子印刷书籍,你觉得怎么样?我点头表示赞同,带着赞许的目光对他说:你的做法我很肯定,这不论是对你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个决定可以实现你的个人价值,还能为国家做贡献。
孔乙己的作文600字五篇
孔乙己的作文600字孔乙己的作文600字五篇孔乙己的作文600字篇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是夹在短衣帮和穿长衫之间的不伦不类者。
他经济地位低下,是穷苦的劳动者,但却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又没有资格与穿长衫的平起平坐,只好穿起了他那破旧不堪的长衫,摆出一份读书人的臭架子,一出场就排出了九文大钱,使他无不透露出一股虚荣,穷酸气来,反映了他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长衫中有着孔乙己辉煌的过去,放弃了它就等于放弃了读书人的架子,尊严,气节和思想,孔乙己虽然没有中举,但他可能认为自己只是像没中举的范进一样,就继续穿着长衫。
尽管长衫又脏又破又烂,这依然是孔乙己受过教育的体现,当他在别人面前出现时也好体现他是个读书人,虽然没人把他当人看。
长衫还寄托着孔乙己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成为举人。
孔乙己可谓还算乐观,积极向前看。
他认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中举,就经常闲的没事跑到别人家偷点东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丁举人家偷,但偷的是啥?是书。
偷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中举,不枉费自己的长衫。
所以,孔乙己的长衫体现了孔乙己白日做梦的幻想,是阴魂不散的。
被孔乙己当成宝贝似的长衫终于还是没有逃离被脱下来的下场。
脱下的第一种可能:长衫太长,打折了腿后会拖在地上,拖个一两天可能就被地上的小石子撕得支离破碎,还有种斯文扫地的感觉,无奈之下孔乙己脱掉了长衫。
第二种可能:孔乙己腿折了,这辈子再也不可能站起来了,他就像一根倒塌的柱子,随之倒下的还有他的梦想,尊严,看到长衫就会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而自己却已无法实现梦现,就怀着莫大的悲伤,遗憾脱下了长衫。
孔乙己的长衫,作为对孔乙己性格描写的点睛之笔,不仅充分体现了孔乙己迂腐无能,自欺欺人的特点,还成功反映了当时思想的麻木腐朽以及世态的炎凉。
孔乙己的作文600字篇2他们几乎同处于一个时代,他们几乎有着一样的人生道路,功名似乎成了他们所有的人生目标,唯一的差别大概就是范进那略带讽刺的中举罢了,一季繁华,却注定了他的一生苍凉,是悲哀吗,还是只是命中注定。
孔乙己脱下长衫申论作文
孔乙己脱下长衫申论作文孔乙己是《孔乙己》这部短篇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底层的社会边缘人物, 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中国。
他是一个穷苦的酒保,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
尽管孔乙己的外表十分狼狈不堪,但他内心深处有着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
在这个故事中,孔乙己被客人们戏弄,欺凌和嘲笑。
尽管他饱受百般屈辱,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态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始终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善、关心和宽容。
直到某天,一位同样与孔乙己一样沉迷于酒色的绅士来到了酒馆。
看到孔乙己那破旧不堪的长衫,这位绅士十分不屑地嘲笑孔乙己,以此来愚弄他。
然而,孔乙己对于这位绅士的嘲笑却丝毫不予理会。
他只是轻轻地脱下自己那件黑色长衫,礼貌地递给了绅士,并微笑着说道:“请您穿上,说不定能当一件好西装。
”这段小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孔乙己表现出了一种内在的高尚和高尚品质。
他没有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愤怒或报复,反而从心底里对别人保持了一种真挚的好意。
他的行为表现出了一种乐观、宽容和善良的精神,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品质。
其次,孔乙己的行为也凸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知道绅士的嘲笑只是出于自傲和傲慢,因此他没有回应敌意,而是以温和和友善的方式回应。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和宽容也是我们当代社会所缺乏的,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的不同。
最后,孔乙己脱下长衫的举动也暗示着他对自己的超越和放下。
长衫不仅仅代表着孔乙己的贫穷和卑微,更是他放弃过去生活方式的象征。
他愿意摆脱那些与他生活不相干的东西,以更自由和纯净的方式面对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从孔乙己脱下长衫的行为中汲取到许多的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保持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并且理解和尊重他人。
我们需要摒弃那些束缚我们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以更加自由和纯净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孔乙己那种超越现实的、纯真而纯粹的美好。
关于孔乙己论文
小说《孔乙己》悲剧价值初探2010年春汉语言文学专业许金涛内容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重要小说,它有着广博而深厚的思想内容:它是科举制度的一曲壮丽悲歌,是窥探封建社会群体意识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有着积极深远的时代意义。
在艺术风格上,作者匠心独运,采用了广泛的对比手法和喜剧其表悲剧其里德小说格局。
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是作者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孔乙己》初探悲剧价值《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选入中学课本二十余载,在历次的课程改革和篇目遴选中,它始终捍卫着传统篇目的独特地位。
中学语文课本把它定位为“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主题。
笔者认为这还有待于商榷。
不仅如此,文学史大都把目光投向《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大部头作品,对于《孔乙己》这篇精品较少垂青。
这种待遇是不公正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孔乙己》的悲剧价值将随着人们对它的重新审视而得以进一步开掘。
鲁迅小说《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深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
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小说的题目呢?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
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孔乙己》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7篇)
《孔乙己》范文800字〔精选7篇〕《孔乙己》范文800字〔精选7篇〕《孔乙己》800字1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提醒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提醒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肖像描写提醒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提醒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提醒的非常深入,让我想到当时社会的恶劣。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提醒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性格。
屡次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白,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仁慈的心地。
孔乙己教小孩子们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仁慈的心地。
放眼21世纪这个社会,不正之风无时无处地不在如传染病似地肆意传播。
而这一类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因此,全社会更应该结合起来,扫除一切不正之风,排除一切隐患,净化空气,净化人类的心灵。
既来之,那么安之。
来到世界上就要奋斗,奋斗就要精彩,精彩了才会感到幸福。
人生道路何其漫长,而又何其短暂,时有“飞来横祸”阻挡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奋斗向前了,争气了,心中的梦想也就触手可及了。
鲁迅《孔乙己》的个人观后感5篇孔乙己读后感议论文
鲁迅《孔乙己》的个人观后感5 篇孔乙己读后感议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孔乙己》的个人观后感 5 篇孔乙己读后感议论文,供大家阅读。
鲁迅《孔乙己》的个人观后感 1《孔乙己》这篇小说上我体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人舍得阴暗面。
他讲述了孔以己多次考试却多次落榜,最好贫困潦倒,悲惨死去。
封建科举考试落榜的人很多,历史较有名的就是蒲松龄。
数次落榜后,他不甘于这样读死书去参加科考,就索兴去民间收集传说故事。
最后成功的写成立《聊斋》。
这就说明蒲松龄不是没有真才实学,而是碍于八股文的死板模式,才学无法发挥出来。
由此可想像,因科举制度而没摸了多少人才。
再看一看今天中国的教育也不容乐观。
考试也只是不断重复前人的知识,没有丝毫想像力和创造力。
现在的语文试卷连大学教授也做不出吗。
不是有人说现在学生的作文已成为古代“八股文”的翻版吗?的却如此,学生要知道那些在“大纲”内容里,那些不在。
对知识死记硬背,别无他法。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他的教育息息相关。
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是最刻苦,最努力的。
可中国学生想要赶超他们去不容易,这是为甚麽呢?中国教育跟不上中国快速发展的步伐就是诸多因素之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的绝不是没有想象与创造,只能重复前人的知识经验的人。
时代的发展需要实力与创造,我们呼吁:中国的教育迫切需要革新!鲁迅《孔乙己》的个人观后感 2作为经典,很多大师在各个级别上过《孔乙己》示范课,有人拉着《孔乙己》的长衫,有人瞄准《孔乙己》的笑,还有人咬住《孔乙己》的“半”字大做文章……于是,一般的教师便视这些经典如“洪水猛兽”不敢触碰,以免遭遇“被比较”的尴尬。
初三的团队课,上课的老师居然大胆的选择了它,令我十分吃惊。
她向“大师”发起了挑战!或许,她更注重于将它作为挑战自己教学能力的对手,希望在这样的课文中创设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我不禁感叹于她挑战他人,挑战自己的勇气。
在阅读文本中她细心地发现了一个解读《孔乙己》的全新的入径,并成功的锁定它——《孔乙己》的“手”。
分析孔乙己言简义丰的叙事艺术文学艺术论文
分析孔乙己言简义丰的叙事艺术文学艺术论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言简意赅的叙事艺术著称。
通过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描绘和表达,鲁迅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悲剧境遇。
本文将以孔乙己的言简意丰的叙事艺术为切入点,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学艺术价值。
首先,孔乙己作为一个小人物,通过言简意赅的叙事方式,使读者体验到他内心世界的哀艰和无奈。
文中的描写并不啰嗦,通过简单的叙述,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孔乙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痛苦。
例如,作者描写孔乙己说话时经常犹豫、含糊不清的语气,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思维迟缓,又充满自卑的心理。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孔乙己作为一个社会边缘人的无奈和生活的艰难。
其次,孔乙己言简意赅的叙事艺术还通过饱含哲理的描写,赋予了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在描写孔乙己的同时,也描绘了其他人物对他的态度和对话。
通过对话情节的展示,鲁迅传递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例如,当主人公孔乙己被打时,在场的人们并没有真正关心他的遭遇,反而以嘲讽和调侃的口吻对待。
这种冷漠和无情的态度使读者深思人性的善恶,并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探讨。
孔乙己言简意赅的叙事艺术还使得整个故事紧凑有力,情节环环相扣。
鲁迅通过精心的叙事结构和描写细节,使得读者感受到小说中的紧张和扣人心弦的情节。
无论是孔乙己与人发生争执的情节,还是他因为喜欢酒而丧命的结局,都通过简明扼要的叙述,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在孔乙己这个小说中,鲁迅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提高了叙述的艺术效果。
通过孔乙己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读者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主人公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和困境。
例如,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袁四难兄难弟,与孔乙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袁四拥有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条件,而孔乙己却是社会底层的弱者。
这种对比使得孔乙己的形象更加鲜明,也凸显了社会中的阶级固化和不平等问题。
总结起来,孔乙己言简意赅的叙事艺术是鲁迅先生作品的亮点之一。
《孔乙己》毕业论文
《孔乙己》毕业论文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题目论《孔乙己》的文学艺术学生姓名 XXX 学号入学时间 2011年春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指导教师 XXX试点单位酉阳电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 5月 18 日材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 1-2 )2(指导记录表.....................................................................( 3 ) 3(写作提纲........................................................................( 4 ) 4(论文提要........................................................................( 5 ) 5(论文正文........................................................................(6--9) 6(参考文献........................................................................(10)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11) 8(答辩记录表.....................................................................(12) 9(审查意见 (13)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孔乙己》的文学艺术学生姓名张千凡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指导教师吴长润职称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可附另页)另附毕业论文资料一.资格审查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学分的80%以上, 教学实习在市电大教务处注册且成绩合格,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撰写。
孔乙己的形象分析的论文
孔乙己的形象分析的论文【摘要】《孔乙己》是中国现代小说最优秀的典范之一,小说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而又形象具体地反映中国社会乃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士人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了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
小说主人公善良、儒雅,但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
本文力图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对孔乙己的毒害和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
【关键词】孔乙己形象分析性格特点我一直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怀有很浓厚的神秘感,这种感觉一直跟随我到上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不断加强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丰富我对鲁迅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做出的种种伟大贡献的了解。
但总的来说,并没有打消我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隔膜,我仍然是敬而远之。
当然,先生的不少作品却带来了我心灵的震撼,其中《孔乙己》为最。
我初读《孔乙己》,已记不清是在中学几年级了,只记得主人公可怜可笑,他那一身破旧的长衫,长长的指甲,还有那些半文不白,迂腐得让人听了便发笑的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如今再读《孔乙己》,其带给我的心灵震撼是无法言语的。
也许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对孔乙己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知识群体中不幸的典型人物之一。
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善良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忠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统治阶级为了笼络广大知识分子,总是竭力向他们灌输“读书至上”“读书致仕”的思想,这些迷魂汤把多少知识分子灌得神魂颠倒。
同时,为了引诱知识分子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从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就成为取士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封建社会里,许多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士”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视科举为进身的阶梯。
他们用悬梁刺股,映雪囊萤的精神饱尝几十年寒窗之苦,一年又一年地把自己的命运押到科举考试这个巨大的赌博上,在封建统治阶级所划定的死胡同里不顾一切地奔跑。
孔乙己论文
孔乙己论文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生活在庙街上的无业游民孔乙己的一段悲惨人生,展现出了社会对底层人物的无情压迫和对他们的歧视。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孔乙己以一个无依无靠的游民的形象存在于社会的底层。
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每天只能靠做些零七八碎的活计勉强糊口。
在庙街上,孔乙己只是那么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存在,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
这种社会对底层人物的冷漠和忽视使得孔乙己的生活更加孤苦无依。
其次,小说中通过孔乙己与人们的互动来展示了社会对底层人物的歧视和嘲笑。
孔乙己个子矮小、相貌丑陋,还有点傻傻的样子,使得他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嘲笑和戏弄的对象。
他所受到的歧视和嘲笑从他教授别人念诗时的反应可以看出来:“但众人直嘲,不容分说;从这一点来看,倒也可以看出小说中社会对底层人物的漠视和轻蔑。
最后,小说通过孔乙己与敦敦教授的交流揭示了社会对底层人物的无情压迫。
孔乙己向教授请教如何念诗,结果遭到了教授的有意回避和拒绝。
教授不仅没有给予他任何指导,还以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嘲笑孔乙己的愚昧和无知。
这种对底层人物的压迫使得孔乙己感到无尽的灰心和绝望。
综上所述,孔乙己这个形象化的底层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对
底层人物的冷漠、歧视和压迫。
这种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并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3)一、《孔乙己》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3)(一)《孔乙己》背景及来源 (3)(二)《孔乙己》主题思想 (3)三、《孔乙己》塑造人物的方法 (3)(一)典型环境突显人物复杂性格 (3)(二)采用第一人称对“我”复杂化处理 (3)三、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白描” (4)四、幽默讽刺的手法 (5)参考文献 (7)[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性。
鲁迅先生从小说艺术特色展现作品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深挖孔乙己艺术技巧的成功,是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突显人物复杂性格,运用第一人称写作方式再现“似乎真实的画卷”。
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白描”勾画孔乙己的形象,幽默讽刺逗弄的手法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时代背景,使一个鲜活的受封建科举和封建制度残苦迫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充分显现出来,不仅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控诉,也对类似孔乙己的读书人的奴性进行无情的批判。
[关键词]:《孔乙己》;塑造人物;幽默讽刺;白描浅谈《孔乙己》的艺术技巧高源鸿[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性。
鲁迅先生从小说艺术特色展现作品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深挖孔乙己艺术技巧的成功,是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突显人物复杂性格,运用第一人称写作方式再现“似乎真实的画卷”。
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白描”勾画孔乙己的形象,幽默讽刺逗弄的手法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时代背景,使一个鲜活的受封建科举和封建制度残苦迫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充分显现出来,不仅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控诉,也对类似孔乙己的读书人的奴性进行无情的批判。
[关键词]:《孔乙己》;塑造人物;幽默讽刺;白描一、《孔乙己》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一)《孔乙己》背景及来源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九年写了《孔乙己》,最初发表在194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现收编于《呐喊》中。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写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
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
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里所有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
就是这些新的东西给了青年作者们以极大的影响,暗示青年抛弃“旧酒瓶”,努力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在当时提倡“文学革命”方面无情地猛攻中国传统思想,继《狂人日记》以来的是笑中含泪的短篇讽刺小说《孔乙己》,于此他们第一次遇到鲁迅爱用的背景——鲁镇和咸亨酒店,这和《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都是旧中国的灰色人生的写照。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檄文。
(二)《孔乙己》主题思想鲁迅的小说算得上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
之所以能这么说,那就是鲁迅把他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并且还能够以时代先知的眼光跳出这种格局,站在历史和时空的高度,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与责任,以满腔的热血和悲愤,无情的批判社会上落后的迂腐的吃人的以及一切不合理之种种,进而希望达到某种疗救、启发、激励和使整个社会清醒和振作的效用。
《孔乙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孔乙己这个备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有力的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的暴露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沉痛的提出了一个改变群众身上昏沉、麻木的精神状态的严重问题,反封建是鲁迅小说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作品用典型的环境和特定的背景、典型的事件来突出人物复杂的性格;巧妙运用第一人称以及精练深刻的语言揭示人物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地位;运用讽刺幽默的“笑”和“被笑”创造出被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毒害极深的牺牲品——孔乙己。
二、《孔乙己》塑造人物的方法(一)典型环境突显人物复杂性格鲁迅在典型场面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才能,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
在《孔乙己》中,鲁迅巧妙地安排人物活动的场面,构成了孔乙己的大半生,让读者看到孔乙己的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喝懒做以及心底善良的性格,也让读者在阵阵笑声中和令人窒息的冷漠中深刻认识小说的主题。
鲁迅善于简短地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种巨大的事变,在某一个别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这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种突出的艺术技巧——能深刻地通过简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孔乙己》中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当中。
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到孔乙己,而是从鲁镇酒店的特点写起,顺带写到酒客的不同行为和风度。
这些人无名无姓,但在小说中却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这是因为:第一、孔乙己有好喝成性的陋习,在这里有利于“我”这个酒店小伙计来直接叙述和感受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及其在酒店中的种种窘况;第二、咸亨酒店又是众人频繁出入的场所,这里既有“长衫一族”,也有贫穷的“短衣帮”,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咸亨酒店这个“小社会”和影射当时的整个社会,这对于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揭示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鲁镇镇口咸亨酒店,这就是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样也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酒店的特殊格局:“曲尺形的大柜台”,温酒的方法,短衣帮长衣帮不同的吃酒方式,透过它相互地展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
富与穷的对比(掌柜和学徒,短衣帮和长衣帮);腐朽奸商的思想(卖酒掺水);冷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没有好声气,以取笑孔乙己的不幸为快活),在这里作者仅用了不满五百字的篇幅,就把整个封建社会的特征集中压缩在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里。
这一典型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两种不同主顾所表现出的穷富的界限,点出了孔乙己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处境;深刻地揭示他的身份和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他轻视劳动,不会营生而好喝懒做的癖性,同时,为后文短衣帮与孔乙己之间的对话作了铺垫,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二)采用第一人称对“我”复杂化处理《孔乙己》艺术表现手法上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鲁迅先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写法。
“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伙计,鲁迅先生实际并没有在咸亨酒店里做过小伙计,也没有在别的店里做过伙计,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从头至尾都是通过“我”的眼光和感受来表现。
这就是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的一面,鲁迅选用侧面描写,体现了他匠心独运,因为孔乙己好喝懒做,嗜酒如命,常来咸亨酒店喝酒,他的身世、性格及不幸遭遇,最容易被“我”所了解。
所以鲁迅借小伙计“我”的口和眼这一侧面去描写孔乙己,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而且增加了故事悲凉的意蕴。
另一方面,作品中用第一人称“我”,当作作者直接感受的事情来回忆,容易表达清楚,并且读者对于作者亲身经历到的事情,总比对于作者站在第三者地位写的事情容易感受。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从回忆中描绘起来,是从一个小伙计的眼睛中写出来的。
这个“小伙计”,在《孔乙己》中是个“线索”,在表现手法上固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篇小说的内容上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也是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非人生活的学徒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由鲁迅先生首先在《孔乙己》上这样提出的。
三、精炼深刻的语言技巧——“白描”鲁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把个性带入小说语言,并且形成独特语言风格的艺术大师。
20年代,茅盾对鲁迅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笔者认为,鲁迅不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也是创造“新语言”的先锋,其语言风格就是极其多样的。
鲁迅小说中“白描”手法的应用,则体现了作者将价值判断悬置化的自觉意识,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差异。
而鲁迅小说尽管借鉴了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但是追求的艺术效果,却恰恰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姿态,是作者的“退场”和读者反思空间的极大释放。
作品通过对话来记叙事件的故事情节,用精炼深刻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如:顾客挑逗孔乙己来取乐的一段对话,记叙了孔乙己偷何家的书被吊打因而受到嘲弄的事件。
孔乙己对小伙计及孩子们的说话态度又说明了他生活中的两件好事,突出了他善良的本质。
从顾客和掌柜的对话突出说明了孔乙己被打断腿这一事件,孔乙己和掌柜的最后一次对话,生动地记叙了事件,发展了情节,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
在对话中孔乙己的白话夹文言是性格化的语言,这样就准确、深刻、生动、有分寸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他爬不上去,又下不来,时刻以“之乎者也”作聊以解嘲的精神武器,而又不得不用现代人的语言以哀怜的声音要酒要菜,求别人不要取笑他,这是以他性格化的语言揭示他典型的思想性格。
又如: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其中用“而”字一转折,有力地揭示了孔乙己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
“唯一的”又进一步点明了他那够不上长衫派又不甘心参与短衣帮的尴尬处境及封建科举对他的毒害之深。
本来孔乙己来店喝酒时,还曾“排”出九文大钱来,这“排”字便含蓄地表现了他既珍惜又炫耀他那有限的钱的心情。
而后来他最后一次来喝酒时,却仅能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来时,这数字和动作的变化就清楚地说明了他濒于绝境。
又如“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回”实在只有三样写法。
曾经有人去问鲁迅先生,究竟有哪四样写法,他回答,这是孔乙己说的,可惜当时不耐烦,没有看孔乙己写明白。
这种幽默的艺术技巧显得新颖,能引人深思。
四、幽默讽刺的手法讽刺艺术是笑的艺术。
它往往通过对写作对象的夸张描写或揭示其外在的表现和人物内在的本质矛盾使读者禁不住发笑,收到讽刺的效果。
鲁迅是一个善于运用讽刺手法的艺术大师,而《孔乙己》就成功的运用了这一讽刺手法。
《孔乙己》中的讽刺手法首先表现在孔乙己奇特的外貌上。
孔乙己一出场,作者就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不能享受“长衫主顾”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站着在柜台外喝酒,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这种矛盾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其次,还表现在他的语言上,如: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是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就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当别人指出他“偷书”时,他把“窃”和“偷”、“读书人的事”和别人的行为区别开来,在字面上做辩解,其实是苍白无力的,只是玩弄概念,这种孔乙己式的逻辑,正是他表里如一荒唐可笑之处,鲁迅抓住这种矛盾,通过酒客对他的追问予以辛辣的讽刺,读来让人不禁笑出声来,鲁迅对孔乙己弱点的讽刺,是对他的腐朽思想的否定,而对于他的善良与被封建地主豪绅的迫害,则带有一定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