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题,用于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如,展示两份相同的糖果,一份有3个糖果,一份有6个糖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两份糖果的糖果数量是否相同,从而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的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的教案活动目的: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

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

书中包括:封面、序言、图片、习作、书画作品、摄影作品、荣誉等内容。

成长报告册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成果的积累,反思,回忆的重要工具。

它既重过程,又重发展;既重引导,又重评价。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过程,促进自己不断的发展。

活动形式:收集、实践、操作,整理活动准备:空白册一本,学生平日里的照片,证书,特色的作品。

活动过程:1、明确要求: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

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

2、资料搜集:①我们这本《成长的足迹》里面的需要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

文字包括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等。

图片资料包括同学们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你的生活照等。

而这些作品可以是大家在小学中的你最满意的作品,再邀请你的同学、师长帮你指点。

②把收集的所有作品集体挑选优秀作品自己编入《成长的足迹》之中。

3、分类整理:对这本书的栏目的设置。

可以设童年足迹、五彩的世界、我们的荣誉,我的作品等栏目。

(童年:童年中的学习生活的照片;五彩的世界:书画摄影作品;我们的荣誉:大家过去所得到的荣誉。

)4、交流修改:初稿出来以后相互交流欣赏,再请师长、家长等一起征求意见,以便把记录册建得更趋完美。

活动建议:1、召开家长会,为每位家长和孩子介绍讲解报告册的作用及制作的须知。

2,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必须得到家长的鼎力支持,争取家长的支持。

3、经常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完善,在过程中不断补充,记录自己的足迹。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方面,可能存在方法不灵活、测量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成长脚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脚印的大小不同,引发学生对长度和面积的兴趣。

2.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脚印的形状,发现脚印可以看作是一个正方形,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学期: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的理解。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吗?谁能来说一说?二、新课学习1. 讲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讲解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学会了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附: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为学生搭建起与新知识联系的桥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正”和“负”的初步认识展开。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和“负”的相对性,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和“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展示“正”和“负”的相对性,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成长的脚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应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准确记录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运用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特别是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以及在实际测量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教师准备卷尺、米尺和一些待测物体,如书本、铅笔、桌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测量工具,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换算过程。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直尺测量教师准备的物体,记录数据,并进行单位换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6.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实际测量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含以下内容:-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测量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实际应用: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完成两道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 写一篇关于测量活动的日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单位换算和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收集与整理: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并整理成图表,以便分析。
2.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月份的天数不固定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日期计算方法,解决如生日、节假日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对成长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分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
举例解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年、月、日的换算关系以及日期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长记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记录一个月内的阅读书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学生们可以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历,通过操作来理解月份天数的不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记录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管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来记录和规划自己的成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自我管理成长的意愿;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5.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自身成长过程的能力,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日期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成长的脚印》。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分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案例,比如小明的体重增长、小华的钱包减少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例问题,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比如白板、黑板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例问题,比如小明的体重增长,来引入分数增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增长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分数增长和减少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运用所学的分数增长和减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板书设计:我会通过板书,将实例问题和计算方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所学的分数增长和减少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1. 小明的体重原来是30千克,今年比去年重了1/5,去年重多少千克?答案:去年重25千克。

2. 小华原来的钱包里有30元,今天花去了1/3,还剩多少元?答案:还剩20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增长和减少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复杂运算和空间想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数的运算,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能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相应的笔记本和学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怎样花?”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数的运算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教材内容,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形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3. 同步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学生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观察图形的变化。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平移、旋转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图形的平移、旋转。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对称轴。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对称轴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对称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对称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 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快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同时,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认知,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和情境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反思成长的意义。

但是,他们对于成长的深层次含义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和情境体验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深化对成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体验法、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图片和情境让学生感受成长的过程;引导法通过教师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成长。

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过程。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挑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巩固对成长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5.拓展(5分钟)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和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数一数,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求平均分,以及平均分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求平均分,并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分糖果,分水果等。

2.准备一些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糖果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平均分。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求平均分,并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学的方法来求平均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和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2023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2023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 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A man can't ride your back unless it is bent. 你的腰不弯,别人就不能骑在你的背上。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 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问题:有阳光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 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一棵 树有大约10000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 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 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怎么计算一片树叶的面积呢?
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不够半格的记0格。 大于半格的记1格。
大约有43格。
约5cm
约8cm
约11cm 大约有50格。
归 纳 小结
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利用数方格的方法。 (2)把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规则图形,应用 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面积。
问题:用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 的面积是多少。
自己动手做做看!
►1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件

新知导入
每个人一出生,医院里 就会采集脚印做档案, 记录我们的成长。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这个脚印的形状不规 则,怎么计算呀?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大于 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 记为0,大约是12cm2。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分别数了整格有4 格和半格有16格,面 积大约是12cm2。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把脚印看成长方形, 面积大约是3×6=18( cm2)。
新知讲解
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把脚印看成长方形。
11×5=55(cm2) 答:面积大约是55cm2。
新知讲解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 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我把脚印看成梯形。
(9+11)×5÷2 =20×5÷2 =50(cm2)
答:面积大约是50cm2。
新知讲解
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
新知导入
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剪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量一量。
( 5 )平方厘米
大约( 6 )平方厘米
新知导入
方格纸上的图形面积是( 8 )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
这个图形有4个整格,8 个半格,4+8÷2=8(平 方厘米)。 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整格数+半格数÷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脚印,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创作。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图形成对称性知识的巩固,也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做铺垫。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他们对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对称性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对称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对称性的概念,能够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2.难点:运用对称性质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脚印,发现其中的对称性。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对称性的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4.创编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设计和创作对称性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脚印图片或实物。

2.准备对称性设计的范例,如剪纸、贴画等。

3.准备画图工具,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4.准备展示用的黑板和白板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脚印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脚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称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对称性设计的范例,如剪纸、贴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对称性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画对称图形、剪对称形状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首先,我要感谢评委和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探索活动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脚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图形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理解图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探索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的关系,理解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图形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规律。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²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 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 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50÷25=2(人) 答:能满足2人呼吸的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小组实践活动:估计一棵树的全部树叶的总面积。
(4)将你在这项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
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这次 实践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还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具体的自然现象 中。我们还结合数学估算,探索了树木对生态环境的贡 献。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 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浓厚 兴趣。与同伴们的紧密合作,更是让我们在数学的海洋 中共同航行,享受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
34 5 6 7 8 9 10
11 12
(12+2)×4×4=224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圆的面积约 是 224 cm²。
2.请你估计下面三个圆的面积。 4×4 = 16格
6×6 = 36格
(36+16)×2×2=208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2㎝,圆的面积约 是208 cm²。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
我把脚印看成梯形,大约是 一个上底为5cm,下底为6cm, 高为3cm的梯形。
(5+6)×3÷2
=11×3÷2
=16.5(平方厘米)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
我还用数格子的方法。
48 49 43 44 45 46 47 34 35 36 37 38 39 40 414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的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了解不同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并用统计图表进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3. 通过对不同学科学习情况的调查,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统计图表模板、彩色笔等。

2. 学具:调查表、统计图表模板、彩色笔、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学长过程中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手册中的相关任务,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不同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

4. 数据整理: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填写统计图表模板。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分享调查成果。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评价。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成长的脚印2. 板书内容:调查方法数据整理统计图表制作数据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并写一篇关于各学科学习情况的短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在这一节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图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难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来发现图形的特征。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

3.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材料。

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的共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课本92-9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能力目标: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入学前、一年级和现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照
片、作业用品等,供课上交流。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一同学的成长照片,先出示婴儿照)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师:(出示幼儿照片),这位小朋友现在就在我们中间,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争先恐后猜)
师:(出示…同学现在的照片),这个小朋友呀就是他,这回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发表意见。

师:你们看时间过得可真快,赵明同学长大了!
师:同学们,不光赵明长大了,你们都长大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成长袋,看看自己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脚印,然后我们来召开一个“我长大了成长展示交流大会”好吗?(板题)
二、展示交流大会。

师:本次大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特邀嘉宾“…同学”。

请他先来为大家展示他的成长袋。

(放课件:…出场,说:我叫…,今年…岁了,
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我学习认真,看!这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的试卷,每次都是“优”。

现在,我的知识丰富,能自己读课外书了,会背50多首古诗呢!我还喜欢讲故事,在班里还获得过讲故事比赛第一名呢。

这是上幼儿园的我,个头只有115厘米,现在我长高了,130厘米了。

我跑得比以前快了,我的朋友也更多了,我在一天天地长大,我真快乐。


师: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同学们在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成长变化。

(生在各小组汇报。


师:大会进行第三项,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成长袋,并把自己成长的足迹讲给大家听。

(学生代表讲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展示自己的成长袋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你们的确长大了。

大会进行第四项,读读两年来自己的成绩册,看看老师、家长写给你的评语,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家长说的吗?
生:……
师:是啊,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各位老师对你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生谈自己的打算)
三、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你们还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吗?本星期里,同学们好好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以后做得更好,大会到此结束。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汇报在家里的表现。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激动人心的我长大了成长交流大会,同学们两年来在学校获得很多成绩。

(师板贴课题标志)那在家庭生活中,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生讲自己在家的表现)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真高兴,因为你们真的懂事了,能体贴关心父母了。

为了了解每个同学在家的表现,请同学把你的进步写在课本73页的空格里,不想写的也可以画出“自己懂事了”的故事,好吗?
二、活动二:写或画自己“懂事了”的故事。

1.生或写或画自己“懂事了”的故事。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懂事了”的故事
3.将学生写或画出的故事板贴在黑板上
三、活动三:我们班级也进步了。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努力,你们的懂事,我们的班级这两年来取得了很多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

(出示班级集体的合影、运动会、体操、合唱比赛等活动留下的照片以及奖状等资料。


师:同学们,你们谁还记得我们班体育比赛时的事情?
师:我们班里的这些成绩凝结着同学们的汗水,老师为有你们这样出色的学生而感到欣慰,在这里,老师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