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大全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药方剂大全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24种中药方

24种中药方

24种中药方1:调经养血丹【久春堂、有30年历史】处方:益母草、广皮、阿胶、熟地各二两、杜仲、白芍、白术、椿皮、续断、川芎、艾炭、茯苓各一两。

制香附、当归各四两、延胡六钱。

炼蜜为丸。

主治:妇女气血两亏。

、行经腹痛、虚寒白带。

用法:每服二钱。

用黄酒和白开水送下。

2:妇女调经丹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一钱。

肉桂、阿胶、陈皮、丹参、甘草、红花、砂仁、川芎各一钱二分。

白术、茯苓、沉香、元胡、乌药、黄芪、、益母草各一钱六分、香附、白芍、熟地、当归各二钱、水泛为丸。

主治:调经养血、舒气散寒。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

3:胃病和中丸仁义堂祖传处方:人参、甘草、茣蓃、良姜、丁香、肉桂各一钱。

砂仁、白术、厚朴、柿蒂、茯苓、陈皮、藿香各二钱。

水泛为丸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用法:每服一钱五分、日服二次、白开水送下。

禁忌:孕妇忌服4:追风散寒狗皮膏【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全当归、白芷、乳香、桂枝尖、广木香、生川乌、白芥子、生草乌、大黄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夜梦遗精、久泻肚痛、腰腿疼、四肢麻木禁忌:生冷食物5:妇女调经养血狗皮膏药【仁义堂祖传、有30年历史】处方:主归、草乌、桂枝、川芎、木别子、大黄、肉桂、白芷、连翘、附子、川乌、苦参、乳香各三钱。

樟丹六斤、麻油十斤、、熬成膏药。

主治:经血不调、子宫寒冷。

禁忌:生冷食物6:一品膏【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龙骨、莵丝子、柴胡、甘草、芍药、川芎、防风、防已各一两五钱、虎骨、鹿角、牛膝、羌活、木瓜、益智仁、陈皮、茯神、续断、独活、黄芪各三两、樟丹九斤、麻油25斤。

熬成膏药主治:筋骨麻木、风寒湿痹、腰腿疼、四肢麻木7:利湿解毒丸【天合堂、有20年历史】处方:泽泻、川乌、滑石、车前子、木通各三钱、黄苓、金银花、生地、桅子、瞿皮、竹叶、赤芍、甘草各五钱、连翘、地丁、浮萍草、白萍皮、茵陈各一两。

薏木二两、水泛为丸主治:湿气疥癣、黄水疮、各种湿毒。

140味中药方子(值得收藏)

140味中药方子(值得收藏)

140味中药⽅⼦(值得收藏)1.清理⾎管壁的好⽅⼦:丹参、天⿇、三七、⼭楂、西洋参、⽠娄壳、何⾸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起打成粉,每天早晚⼀⼩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

2.调节虚寒体质⽅⼦:⼲姜,⾁桂,蜀椒。

1:1:1的⽐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两层(袜⼦,⼿套,帽⼦)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了。

3.各种⾻刺:⽤⼲皂⾓捣碎加最好的⼭西⽼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半⼩勺多,后固定好,上⾯⽤热宝加热。

4.预防⾎脂的升⾼和缓解轻度⾎脂⾼代茶饮⽅⼦;养⽣堂⼁⼭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15克,开⽔冲泡,代茶饮。

5.⼩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葱。

碎粉⽤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胶布固定,贴2-3⼩时,每⽇2次。

6.治⼼肌缺⾎⽅:同仁堂⼁五味⼦,桂圆⾁,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阴虚失眠,⼿⾜热:天王补⼼丹,六味地黄丸合⽤很好的。

8.⼩⽶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碗⼩⽶粥,要煮的⼲⼀点,⾥⾯放点核桃仁,枸杞⼦,⼜补脑,⼜补肾,⼜不升糖。

9.强筋壮⾻茶:枸杞10克,⼤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猪蹄2-4个煮烂,沾⽩胡椒⾯(⼏岁就⽤⼏粒,研成⾯,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次,⼤约7天。

11.肾⽓不⾜阴虚⼿⾜热、盗汗:⼥贞⼦,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能祛⽕,⼀滴⼊脐,正好对付暑天之⽕和⾷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有⼀张⼈体⽳位图。

当觉得⾝体那⾥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红花,栀⼦,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很是神奇。

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条经络不通的缘故。

临床常用中药四十名方的基本处方

临床常用中药四十名方的基本处方

临床常用中药四十名方的基本处方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

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

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

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

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

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4.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

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

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6.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为发散风寒主方,用于寒热无汗,脉象浮紧。

挟外湿者,可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表邪内陷,肺热气喘。

7.银翘散银花、连翘、豆豉、荆芥、薄荷、牛蒡、桔梗、甘草、竹叶、芦根。

为风温初起主方,用于发热、口渴、脉象浮数。

咳嗽者可加杏仁、象贝,宣肺化痰;热重者,可加山栀、黄芩清气。

8.六一散滑石、甘草。

为清暑主方,用于身热烦渴,小便短赤。

清心可加辰砂,名益元散;散风可加薄荷,名鸡苏散。

9.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

为化湿主方,用于满闷、呕恶、舌苔白腻。

痰多者可与二陈汤同用,名平陈汤;泄泻溲少,可与五苓散同用,名胃苓汤。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01【方名】: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02【方名】:旋覆代赭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处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03【方名】:竹叶石膏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04【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宜麻黄汤。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5【方名】:吴茱萸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剂配方比例:
1. 四逆汤:炙甘草(3),乌药(3),生姜(3),附子(1)
2. 三黄石膏汤:石膏(6),黄连(3),黄芩(1)
3. 小柴胡汤:柴胡(6),黄芩(6),黄连(3),人参(6),半夏(3),生姜(3),大枣(12)
4. 茵陈蒿汤:茵陈蒿(3),黄芩(3),黄连(2),芒硝(2)
5. 五子衍宗丸:巴豆(12),大黄(12),芒硝(8),矾石(8),黄连(8)
6. 加味半夏石膏汤:半夏(6),石膏(15),人参(3),黄芩(6),黄连(3)
7. 大黄蜜丸:大黄(5),黄芩(5),黄连(3),川楝子(3),巴豆(3)
8. 柏子仁丸:柏子仁(5),麝香(1),没药(1),郁金(1),麦冬(1),玄参(0.5)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具体的配方比例
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使用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中药。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1.四物汤:益血安神,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2.寒凉消痛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

3.茵陈蒿汤:清热解毒,适用于胃肠炎、急性结膜炎等症状。

4.逍遥散:祛风湿、消肿止痛,适用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5.扁豆散: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溃疡性口炎等症状。

6.補中益氣丸:补中益气,适用于乏力疲倦、气虚内伤等症状。

7.回春丸:滋补强壮,适用于体弱多病、养颜美容等症状。

8.逍遥丸:安神定志,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状。

9.薏苡仁散:利湿消肿,适用于水肿、排尿困难等症状。

10.四神丸:安定心神,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症状。

11.茯苓健脾丸: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2.治疗乙肝:黄连上清丸、护肝片、核仁肝片等中药配方。

13.治疗慢性咽喉炎:慢喉宁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中药配方。

14.治疗脱发:养生脱发汤、益毛丸等中药配方。

15.治疗消化不良:大力神胃康片、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配方。

16.治疗痛风:活络消痛酊、通淋颗粒等中药配方。

17.治疗感冒: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配方。

18.治疗便秘:大承气丸、红豆薏苡仁汤等中药配方。

19.治疗高血压:复方丹参片、降压草本颗粒等中药配方。

20.治疗糖尿病:降糖胶囊、龙胆降糖片等中药配方。

21.治疗失眠:安宁神静胶囊、安宫牛黄丸等中药配方。

22.治疗便血:血府逐瘀片、止血宝合剂等中药配方。

23.治疗子宫肌瘤:原发逐瘤丸、红花逐瘤丸等中药配方。

24.治疗痛经:桃仁红花丸、茵陈蒿汤等中药配方。

25.治疗冠心病:血脉通胶囊、养心安神胶囊等中药配方。

中药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毒性较大或者功效不确定的药物,请务必遵医嘱,并在合格的中药店购买正规的中药。

同时,在使用中药时也应该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不要盲目追求疗效,而忽视身体的变化。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中医药处方大全

中医药处方大全

中医药处方大全中医药处方大全一上散【来源】兰室秘藏,李杲, 1251前【处方】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肾蛇床子(炒)熟硫黄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主治】疥癣一丸春【来源】丹台玉案,孙文胤, 1636【处方】天麻僵蚕天花粉各10克全蝎甘草各6克象皮光乌各9克礞石朱砂狗宝各3克牛黄1.5克麝香1克【用法】上为末,元米饭为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

每服1丸,临卧时用酒浆化下【主治】痘疹顶陷不贯者。

一甲煎【来源】温病条辨,吴鞠通, 1798【处方】生牡蛎60克(研细)【用法】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一甲煎【方论】温病用下法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甚,是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

方中牡蛎,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有三用,对本证极为适宜。

一扫光【来源】万病回春,龚廷贤, 1587【处方】细茶9克(口嚼烂)水银(入茶内研)3克牙皂花椒各6克【用法】上为细末。

香油调搽。

【主治】小儿头上肥疮。

一字散【来源】杨氏家藏方,杨炎, 1178【处方】乳香(别研)延胡索盆消(别研)各3克川芎6克雄黄9克(别研)【用法】上药为末。

每用少许,左侧头痛搐左鼻,右侧头痛搐右鼻。

【主治】偏头风,疼不可忍者。

一字散【来源】杨氏家藏方,杨炎, 1178【处方】雄黄0.3克(别研)蝎梢7枚猪牙皂角7锭白矾(生研)3克芦荟3克【用法】上药为细末。

每用0.3 ̄0.6克,吹入鼻中,即时吐出顽涎,立愈。

【主治】喉痹气塞不通。

一阴煎【来源】景岳全书,张介宾, 1624【处方】生地黄芍药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功用】养阴清热。

【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加减】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

特效中药方72个中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药方是指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具有特效疗效。

本文将介绍72个特效中药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疗效和应用。

特效中药方1: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特效中药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9克,牡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应用:主治寒凝无痛期经、痛经、产后腹痛。

特效中药方3:逍遥散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苏子10克,牡蛎10克。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应用:主治胃脘疼痛、胸闷、腹胀。

特效中药方4:百草煎组成:山楂15克,蒲公英15克,郁金15克,决明子1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黄连5克,川贝母5克,浮萍5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烦温不思饮食、水肿。

特效中药方5:三七煲鹿尾组成:三七1克,鹿尾血30毫升。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消肿。

应用:主治外伤后疼痛、肿胀,疼痛无碍。

特效中药方6:参芪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10克。

功效:补气养血。

应用:主治气虚血瘀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特效中药方7: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10克,石决明2克,鳖甲5克,山茱萸10克。

功效:活血化瘀,明目强心。

应用:主治心绞痛、视力减退。

特效中药方8:川贝牛黄清心丸组成:川贝母10克,牛黄10克,冰片5克,石菖蒲10克,丁香3克。

功效:清心安神,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心悸、健忘、多梦、咳嗽。

特效中药方9:黄芪蜜糖膏组成:黄芪30克,蜂蜜100克。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

应用:主治气虚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特效中药方10: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巴戟天10克,鹿茸10克,肉苁蓉10克。

功效:益肾壮阳。

应用:主治男性性功能障碍、肾虚性阳痿。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中药组成的配方,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配制而成的药物。

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以及它们的功效和应用。

1.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调经方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四味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调经、补血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口感甘甜,易于服用,是妇科常用的调经药物。

2. 桂枝汤。

桂枝汤是一种温经解表的方剂,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温经解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风寒表邪侵袭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

桂枝汤口感辛甘,可促进汗液排出,有助于解表散寒。

3.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是一种温阳散寒的方剂,由茯苓、干姜、附子、甘草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温阳解表、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阳虚引起的寒热错杂、腹痛腹泻等症状。

茯苓四逆汤口感辛温,可温中散寒,适用于寒凝内伤的病证。

4. 逍遥散。

逍遥散是一种疏肝解郁的方剂,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胁痛、情绪不畅等症状。

逍遥散口感苦甘,可缓解肝郁气滞的不适症状。

5.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是一种通窍散结的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通窍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风痰阻络引起的头痛、眩晕、偏瘫等症状。

通窍活血汤口感苦涩,可通窍散结,有助于改善脑血管循环。

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医药学中还有许多其他方剂,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

在应用中药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调配。

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了解中药方剂的同时,也能够正确使用它们,发挥出最大的疗效。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方剂大全

中医养生方剂大全

中医养生方剂大全
1. 五味调和汤
配方:
- 甘草 5 克
- 黄芪 10 克
- 白术 10 克
- 人参 10 克
- 当归 10 克
用途:
调和脾气、益气血、提高免疫力。

2. 清肝明目汤
配方:
- 桑叶 10 克
- 菊花 10 克
- 地黄 10 克
- 川贝母 5 克
- 熟地黄 5 克
用途:
清肝明目、滋润肝阴。

3. 补肾调经汤
配方:
- 熟地黄 10 克
- 川穹 10 克
- 当归 10 克
- 茯苓 5 克
- 枸杞子 5 克
用途:
补益肾气、调理经血。

4. 清热解毒汤
配方:
- 荆芥穗 10 克
- 金银花 10 克
- 黄连 5 克
- 石膏 20 克
- 生地黄 10 克
用途: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5. 安神助眠汤
配方:
- 丹参 10 克
- 酸枣仁 10 克
- 茯苓 5 克
- 龙眼肉 10 克
- 酸枣仁 10 克
用途:
安神助眠、舒缓神经紧张。

这些方剂只是其中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剂。

但在使用中药方剂前,请务必向中医师咨询,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替代医学建议的依据。

中药方子

中药方子

备妇科5号(盆腔炎)外洗
柴胡1og 陈皮5g 黄柏10g 桃仁10g 当归10g 地鳖子10g 红花6g 黄芩10g 甘草5g 赤芍12g 茜草12g 川木柬子10g 黄氏10g
败酱草10g 香附10g 鳖甲15g
备妇科7号(药流益母化汤)口服
黄氏10g 甘草6g 当归10g 川弓6g 益母草15g 地碳10g 虫草1g
桃仁10g
子宫肌瘤1号
黄芪20g 穿山甲5g 泽兰10g 水蛭2g 地龙5g 川芎10g 丹参10g 荔枝核15g 桂枝10g 当归10g 夏枯草15g 青皮10g 黄柏10g 川断10g
宫糜1号
银花10g 连翘10g 丹参10g 赤芍10g 败酱草15g 泽泻10g 黄柏10g 炮甲5g 鱼腥草10g 川楝子10g 川断10g 杜仲10g 香附10g 五倍子10g
卵巢囊肿
当归15g 红花152g 枳壳5g 牛夕15g 桔梗10g 猪茯苓15g 生地10g 赤芍15g 柴胡5g 三棱10g 细辛3g 穿山甲5g 桃仁12g 甘草6g
川芎5g 莪术10g 鹿角片10g
盆腔炎2号(日久气虚,湿热兼淤)
银花10g 连翘10g 升麻10g 红藤10g 鳖甲10g 川栋子10g 琥珀10g
菌陈15g 桔梗10g 党参10g 黄芪15g 菟丝子10g 桑寄生10g。

治虚劳的中药方子

治虚劳的中药方子

虚劳是指由于体力或精神过度消耗,导致身体虚弱、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虚劳的症状,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子:
主方: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5克)
辅助方:六味地黄丸
组成:
●黄耆(15克)
●党参(15克)
●熟地黄(15克)
●巴戟天(10克)
●山药(10克)
●桑椹(10克)
使用方法:
1.将主方和辅助方的中药材分别加水煎煮30分钟,然后将两个煎剂合并。

2.每日分2次服用,每次半量,温热服用。

这种中药方子具有益气健脾、补虚止泄的作用,适用于因虚劳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子,并确保没有个人对中药过敏或禁忌症状。

65种单方大全,一味药也能治病

65种单方大全,一味药也能治病

65种单方大全,一味药也能治病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65种单方大全,希望对报考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1.独参汤(《医方考》)根据患者素质,偏热者用西洋参或生晒参,偏寒者用别直参或大力参、红参。

以较大剂量(10~15克),水煎浓汁,顿服或分服。

有益气固脱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创伤后的虚脱,重危病人,元气虚弱之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肢冷腹泻,汗多气喘,或血崩不止,脉微细者。

近代许多制剂,系从独参汤剂型改革而成,例如人参酒、人参精、人参口服液。

参主含皂苷,已知有20多种,对人体的多方面机能(尤其是神经、体液、免疫、代谢等)及体力(包括肌力、组织修复力等)有增强与调节的功效。

2.天然白虎汤(《温热经纬》)大西瓜1个,剖成两半,加入白糖或蜂蜜混合成西瓜汁,频频服下,功能清暑益气,主治夏日身热口渴,汗多气粗者。

3.茅根汤(《类证活人书》)原方系用茅花,功能止血,后世多改用茅根。

茅根性甘寒,既可清热又可止血,故对血热妄行之衄血、咯血、吐血、血尿等均可应用。

茅根又可利尿消肿,对于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发热、血尿等皆有疗效,故十分常用。

每用15~30克,鲜品加倍。

4.甘草汤(《伤寒论》)生甘草10克左右水煎服。

甘草性平而味甘,仲景用之治少阴病初起无他症之咽痛。

近代多用散剂,每服2克,日2次,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浸冷水外敷治扭挫伤。

5.大补丸(《丹溪心法》)黄柏100克,细研为粉末,水泛为丸。

每次服2克,日2次。

本品苦寒,既清湿热,又泻相火,还能坚阴,故朱丹溪单味用治湿热下注,阴虚火旺之痿蹙重证。

其称大补者,为坚阴也。

朱氏善滋阴,于此可见其变法。

6.参芦饮(《丹溪心法》)人参芦3~6克,研粉,水调服,或加竹沥10~20毫升和服。

主治虚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泛泛欲吐者。

痰涎上壅,须用吐法。

病人体虚者,非瓜蒂、藜芦等药所能适应。

本方取参芦性缓和,宣而带补,既可吐其痰涎而又不伤正气,是为两全之法。

近代研究,参芦治冠心病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三丹 (经验方) 熟石膏21g 升药9g 共研细末。功用:提脓祛腐。用于流痰、附骨疽、瘰疬、有头疽等证,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用法:掺于疮口上,或用药线蘸药插入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方歌:
人参养荣汤 (《和剂局方》) 党参 白术 炙黄芪 炙甘草 陈皮 肉桂心 当归各30g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22g 远志15g 白芍90g 大枣8g 生姜6g。功用:补益气血,宁心安神。用于疮疡溃后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用法:上锉散。每服12g,水500ml,加生姜6g,大枣8g,煎至300ml,去滓,空腹服。方歌: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生大黄(后下)12g 枳实12g 厚朴24g 芒硝(冲服)6g。功用:泻热攻下。用于疮疡、皮肤病、急腹症里热实证。用法:水煎服。方歌:
大分清饮 (《类证治裁》) 茯苓 猪苓 泽泻 木通 山栀 车前子 枳壳各9g。功用:清利湿热。治疗精浊、溺浊、水疝。用法:水煎服。方歌:
十全流气饮 (《外科正宗》) 陈皮 赤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各3g 香附2.4g 甘草1.5g 青皮1.8g 木香0.9g 生姜6g 大枣8g。功用:疏肝解郁,健脾理气。用法:水煎服。方歌:
三画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黄柏 知母各120g 熟地黄 龟板各180g。功用:养阴清热。用于红斑性狼疮、阴茎癌肝肾阴虚者。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每服6~9g,空心盐温水送下。方歌:
千金散 (经验方) 煅白砒6g 制乳香 制没药 轻粉 飞朱砂 赤石脂 炒五倍子 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15g 共研细末。功用:蚀恶肉、化疮腐。用于一切恶疮顽肉死腐不脱者,以及干日疮、鸡眼、痔瘘等证。用法:将药粉掺入患处,或粘附在纸线上,插入疮中。方歌:
三黄洗剂 (经验方) 大黄 黄柏 黄芩 苦参各等份 共研细末.上药10~15g,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石炭酸1ml。功用:清热,止痒,收涩。用于急性皮肤病、疖病等有红肿焮痒渗液者。用法:临用时摇匀,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每天4~5次。方歌:
土茯苓合剂 (经验方) 土茯苓180g 银花60g 连翘30g 生甘草30g功用:清热解毒。用于梅疮解毒治疗。用法:上药为1剂,分5天煎服完,25天为1疗程。方歌:
土槿皮酊10% (经验方) 土槿皮粗末10g 80%乙醇100m1 按渗漉法制成即可。功用:杀虫止痒。治鹅掌风、脚湿气、紫白癜风等病。用法:搽擦患处,每天3~4次;手足部糜烂或皲裂者禁用。方歌:
九一丹 (《医宗金鉴》) 熟石膏9份 升药1份 各研极细末,和匀。功用:提脓祛腐。用于溃疡、瘘管流脓未尽者。用法: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方歌:
七宝美髯丹 (《邵应节方》) 制首乌1000g 牛膝400g 补骨脂400g 茯苓400g 菟丝子400g 当归身400g 枸杞子400g 分制后,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功用:补肾元,乌须发。用法:每天3次,每次9g,空腹,淡盐汤或开水送下。方歌:
二号癣药水 (经验方) 米醋10000g 百部 蛇床子 硫磺各240g 土槿皮300g 砒石6g 斑蝥60g 白国樟36g 轻粉36g(或加水杨酸330g,冰醋酸100ml,醋酸铝60g) 先将砒石、硫磺、轻粉各研细末,再同其余药物和米醋浸在瓶中或缸中,俟1周后使用。功用:杀虫止痒,用于鹅掌风。用法:外搽,每天1~2次,也可浸用,约浸20分钟。有糜烂者禁用。方歌:
八正散 (《和剂局方》) 木通 瞿麦 车前子 萹蓄 滑石 炙甘草 山栀子 大黄各500g。功用:清利湿热,通淋排石。用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属湿热者。用法:为散,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方歌:
丁桂散 (经验方) 公丁香 肉桂各30g 共研细末。功用:温化痰湿,散寒止痛。用法:掺膏药或袖膏内敷贴患部。方歌:
三石散 (经验方) 制炉甘石 熟石膏 赤石脂各90g 共研细末。功用:收涩生肌。用于皮肤病滋水浸淫者。用法: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方歌:
十全大补汤 (《医学发明》) 党参6g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3g 当归9g 川芎6g 熟地黄12g 白芍9g 黄芪12g 肉桂3g。功用:补气补血。用于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者。用法:上锉散,每服9g,加生姜6g,大枣8g,水500ml,煎至300ml,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方歌:
一画
一号扫风丸 (经验方) 大枫子1750g 苡仁240g 荆芥240g 苦参 白蒺藜 小胡麻 苍耳子 防风各120g 白花蛇30g 苍术 白附子 桂枝 当归 秦艽 白芷 草乌 威灵仙 川芎 钩藤 木瓜 菟丝子 肉桂 天麻 川牛膝 何首乌 千年健 青礞石(制) 川乌 知母 栀子各60g共为细末,水泛成小丸,干燥后待用。功用:祛风,利湿,杀虫。治初期轻型麻风。用法:成人初用6g,每天2次。3天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反应,可每次加1.5g,至第8天后每天服3次。方歌:
八二丹 (经验方) 熟石膏8份 升药2份,各研极细末,和匀。功用:提脓祛腐。用于溃疡脓流不畅,腐肉难脱。用法: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瘘管,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方歌:
八珍汤 (《正体类要》)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地黄 川芎各30g。功用:补气补血。用于疮疡、皮肤病属气血两虚者。用法:水煎服。方歌:
九华膏 (经验方) 滑石600g 月石90g 龙骨120g 川贝18g 冰片18g 朱砂18g 共研细末,放凡士林油中调匀使成20%的软膏,冬季可适当加入香油。功用:消肿止痛,生肌润肤。用于内、外痔发炎及内痔术后。用法:外用。方歌:
九黄丹 (经验方) 制乳没各6g 川贝6g 石膏18g 红升9g 腰黄6g 朱砂3g 炒月石6g 冰片0.9g,各研极细末,和匀。功用:提毒拔脓,祛瘀祛腐,止痛平胬。治一切痈疽已溃,脓流不畅,肿胀疼痛者。用法:将药粉掺于患处,用膏药或抽膏纱布盖之。方歌:
一扫光 (《外科正宗》) 苦参 黄柏 烟胶各500g 枯矾 木鳖肉 大枫子肉 蛇床子 点红椒 樟脑 硫磺 明矾 水银 轻粉各90g白砒15g 共研细末,熟猪油1120g,化开,入药搅匀,作丸如龙眼大,瓷瓶收贮。功用:杀虫止痒。治白秃疮、疥疮、白屑风等证。用法:搽擦疮上。方歌:
二画
八宝丹 (《疡医大全》) 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 琥珀 龙骨 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研极细末。功用:生肌收口。用于溃疡脓水将尽者,阴证、阳证都可用。用法:掺于患处。方歌:
小金片 (经验方) 马钱子(制)216g 地龙234g 全蝎117g 制附子234g 姜半夏225g 五灵脂225g 制没药117g 制乳香126g 共研细末和匀,加辅料(贴合剂)轧制成片,每片含生药量0.3g。功用: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用于流痰、瘰疬、瘿、附睾结核、肿瘤等疾病。用法:成人每天2次,每次4片,温开水送下;儿童减半。孕妇忌服。方歌:
一号癣药水 (经验方) 土槿皮300g 大枫子肉300g 地肤子300g 蛇床子300g 硫磺150g 白鲜皮300g 枯矾150g 苦参300g 樟脑150g 50%乙醇20000ml 将土槿皮打成粗末,大枫子肉捣碎,硫磺研细,枯矾打松,用50%乙醇温浸,第1次加8000ml浸2天后,倾取清液,第2次再加6000mI,再浸2天,倾取清液,第3次加600Oml,去渣取液,将3次浸出的药液混和,再以樟脑用95%乙醇溶解后,加入药液中,俟药液澄清,倾取上层清液备用。功用:杀虫止痒。治鹅掌风、脚湿气、圆癖等病。用法:搽擦患处,每天3~4次,有糜烂者禁用。方歌:
千捶膏 (简易制法) 蓖麻子油90g 嫩松香360g 轻粉30g(水飞) 铅丹60g 银朱60g 。功用:有消肿止痛,提脓祛腐之功。用于一切阳证,如痈、疽(有头)、疖、疔等。用法:先将蓖麻子油和嫩松香一并入砂锅内,炖烊后,离火,以木棒不断撞匀,约5分钟,稍冷,再缓入银朱。铅丹,揽匀,最后缓入轻粉,搅匀成膏,用文火保温,摊于纸上,当时一次摊好备用。方歌:
三妙丸 (《医学正传》) 苍术180g 黄柏120g (酒炒) 牛膝60g 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功用:清热化湿。用于湿疮、臁疮等,属于湿热内盛者。用法:每次9g,淡盐汤送下。方歌:
三品一条枪 (《外科正宗》) 砒石45g明矾60g 明雄黄7.2g 乳香3.6g 将砒、矾两物研成细末,入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生火,放置一宿,取出研末,约可得净末30g。再加雄黄、乳香两药,共研成细末。厚糊谓稠,搓条如线,阴干备用。功用:腐蚀。用于瘰疬、痔疮、肛瘘等。用法:将药条插入患处,外以膏盖护之。方歌:
万灵丹 (《医宗金鉴》) 茅术240g 何首乌 羌活 荆芥 川乌 乌药 川芎 甘草 川石斛 全蝎(炙) 防风 细辛 当归 麻黄 天麻各30g 雄黄18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9g。功用:解表发汗,驱风理湿,温通经络。用于附骨疽风寒湿邪型初起,恶寒发热,筋骨疼痛,以及麻风初起,麻木不仁等证。用法:每次1丸,葱头、豆豉熬汤或温酒送下。方歌:
二妙散(丸) (《丹溪心法》) 苍术180g(米泔水漫) 黄柏180g(酒炒) 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功用:清热化湿。用于湿疮、臁疮等,肌肤焮红,作痒出水,属于湿热内盛者。用法:每天9g,淡盐汤送下。方歌:
二仙汤 (经验方) 仙茅 淫羊藿 当归 巴戟 知母 黄柏各10g。功用:调摄冲任。用于瘾疹属冲任不调者。用法:水煎服。方歌:
马勃膏 (经验方) 马勃20g 凡士林80g 马勃研末高压消毒后,用凡士林调成油膏。功用:生肌收口。用法:敷贴患部方歌:
马齿苋合剂 (经验方) 马齿苋30g 大青叶15g 紫草10g 败酱草10g 桃仁l0g 红花l0g 赤芍l0g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法:水煎服。方歌:
千捶膏 (经验方) 蓖麻子肉150g 嫩松香粉300g (在冬令制后研末) 轻粉30g(水飞) 铅丹60g 银朱60g 茶油40g(冬天需改为75g)须在大伏天配制。先将蓖麻子肉入石臼中捣烂,再缓入松香末,俟打匀后,再缓入轻粉、铅丹、银朱,最后加入茶油,捣数千捶成膏。功用:有消肿止痛,提脓祛腐之功。用于一切阳证,如痈、疽(有头)、疖、疔等。用法:隔水炖烊,摊于纸上,盖贴患处。方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