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哪些情绪――七情六欲

合集下载

情态篇——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

情态篇——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

情态篇——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今天咱聊聊情态,情态大致可分为,喜、怒、哀、乐、懼(惧)、憂(忧)、恶、怨、羞、欲十种。

而在佛经中则以【喜、怒、忧、惧、爱、憎、欲】为七情。

既然说到这就提一下六欲,六欲分别为由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生理需要与愿望,分别对应,色、声、香、味、触、法。

喜人遇到惬意的事情便易心生善念,此时心胸也会愈加开阔舒畅,精神由此奋发,待人接物均易表现出喜悦爽朗之情,这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

但也易因喜而得意忘形,失去忧患意识,就容易乐极生悲。

又或者如范进中举,高兴的举止发狂,这大概是中医中所讲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吧!怒人一旦遇到令不合于自己心意的事情,容易表现出怒的状态,心中有强烈的不满,怒,心上有奴是为怒,所以就会有怒发冲冠,怒不可遏种种状态出现。

表现出好的一面,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以励志。

如果表现出怒的状态为时常出现,为怒逞一时之气,就容易招致祸患。

憂人心中有百般纠结待解之事,应期为当前有或者未来的之事,自己也比较看重,故心生急切。

引发愁思,坐卧不安,一旦处于憂的状态时间过长,就容易心中郁结,饮食也没味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憂能伤人吧!此时我们应该迅速的找到解决方法,以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去止损。

懼表示一种害怕的神情,神色,敏感的人,有自卑感的人,为积威所劫者,也就是说长时间待在威严势力下,天性得不到舒展,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懼,神色惨淡,惶惶不可终日。

一般通过眼神状态就可以观察出来。

爱爱,有情爱,有亲情之爱,有友情之爱,有喜物之爱等,不论何种?均是有内向外发散的,同时也带有一直热力,勇敢,冒险的意味在里面,以爱为源。

情感方面的爱,一旦挑动心神,往往无法自制,情不自禁,理智者少,男女之间,每多痴爱;母子之间,每多溺爱;声色货利之间,每多贪婪。

憎憎,恶也,旧恨添新仇,带重复不好的意味在里面,由心而出。

其心过者就容易走极端,所以在男女多在感情上表现有自杀倾向,心神不调。

七情六欲哪个最难

七情六欲哪个最难

七情六欲哪个最难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理论中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东汉哲人高诱对六欲作的注释:生、死、耳、目、口、鼻。

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怎样理解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怎样理解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怎样理解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简介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佛学大词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六欲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后人总结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七情

七情

七情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

这世上的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即七种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舒适欲、爱恨欲、优越欲、求知欲、表达欲。

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

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

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的关系。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

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

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

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

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

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

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

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

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愤怒是一种激烈的情绪的表现,他可以有一些好处,人是可以愤怒一下的,笔触我们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他不是怒发冲冠吗,有一种气势,有一种震撼作用,但是经常发怒就不好的。

第二个要克服紧张情绪,压力、矛盾,冲突,风险,危机,很容易使我们紧张,过多的紧张对工作对身体对生命都没有好处,那克服紧张的情绪方法是什么?有正确的目标,沟通协调,学会享受,参加一些文明的娱乐活动。

七情六欲的真正含义

七情六欲的真正含义

七情六欲的真正含义
1、《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
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
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2、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

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3、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

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
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

4、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

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
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
各种欲望。

5、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
避免的。

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

七情六欲的力与困扰

七情六欲的力与困扰

七情六欲的力与困扰人类是情感的动物,我们会在生活中经历七情六欲的力量和困扰。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惧,而六欲则包括欲望、爱欲、贪欲、食欲、性欲和睡欲。

这些情感和欲望的力量可以推动我们前进,但也可能成为我们困扰的根源。

1. 喜喜,是生活中的一种积极情绪,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当我们经历一场成功,取得一项成就时,喜悦会如泉涌般充盈全身,激发我们更多的干劲和动力。

然而,过度沉溺于喜悦中,可能会导致骄傲和自满情绪的产生,影响我们进一步的成长和进步。

2. 怒怒是一种负面情绪,通常是由不满和挫折引起的。

当我们受到委屈或遭遇不公平待遇时,怒火会在心中燃烧。

适度的愤怒可以激发我们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推动我们为正义和公平而奋斗。

然而,过度的怒火容易导致冲动和激烈的言行,给我们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3. 忧忧,是由心中不安和担忧引起的情绪。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忧虑。

适度的忧虑可以促使我们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然而,长期的忧心忡忡会使我们陷入无尽的恐惧和迷茫之中,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4. 思思,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思索情感。

当我们面临重大抉择或需做重要决策时,思考会占据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通过深入思考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然而,沉迷于思考中,可能会陷入纠结和无法决断的困境。

5. 悲悲,是由失去和分离引起的一种消极情绪。

当我们失去亲人、朋友或是经历分离时,悲伤会深深地侵袭我们。

适度的悲伤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和情绪,从而慢慢愈合内心的伤痛。

然而,持续过久的悲伤可能会使我们陷入绝望和沮丧情绪中,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6. 恐恐,是面对不确定和危险时的一种负面情绪。

当我们感到威胁或面临风险时,恐惧会使我们产生逃避或保护自己的冲动。

适度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警惕和保护自己,避免潜在的危险。

然而,过度的恐惧可能会导致恐慌和不合理的行为,使我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文化百科】“七情六欲”是指哪“七情”?和哪六欲呢?

【文化百科】“七情六欲”是指哪“七情”?和哪六欲呢?

【文化百科】“七情六欲”是指哪“七情”?和哪六欲呢?
中国有一句俗语:人皆有七情六欲。

何为七情?什么是六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

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因此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黄帝内经》的说法有一点区别,七情指:喜、怒、忧、思、悲、
恐、惊。

中医学没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否则就会形成各种病。

那什么是六欲呢?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可见六欲是泛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但佛家的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指的是,七情:喜、怒、哀、乐、惧、爱、恶。

六欲: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我国中医学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与生俱来的情志称为“七情”。

六欲则出自《吕氏春秋》,最初是指:“生,死,耳,目,口,鼻”所产生的欲望,后来更加详细的说法是: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简介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对我们行为表现影响很大。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我们的感情也都是与世俱来的。

所以,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与我们的“七情六欲”息息相关。

人类到底有多少种情绪表达?

人类到底有多少种情绪表达?

⼈类到底有多少种情绪表达?⼀,古⼈说,⼈有七情六欲。

1,普遍的说法是⼈们⼤致有七情六欲,就是七种情绪和六种欲望,⼈的欲望在古⼈看来不过也是⼀种⼈的⾃然情绪之⼀。

⾷⾊性也,再正常不过了。

最早的出处见于《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能”。

说的就是这七种⼈的基本情绪,是与⽣俱来的⼈的本能,不⽤学就会的情绪表达。

⼈的欲望是七情之⼀。

六种欲望是指眼⽿⿐⾆⾝意,指的是⼈的⽣理需求或欲望。

⼈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嘴要吃⾆要尝美⾷,眼要观景,⽿要听声,⿐要闻味,⾝⼦要满⾜⽣理欲望,还要允许意马⾏空胡思乱想。

这样的⼈⽣才是活⾊⽣⾹,才有味道。

表情2,巧合的是,佛学智慧⾥也有七情六欲的说法。

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同⼩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佛家讲的六欲指俗⼈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欲、形貌欲、威仪欲、⾔语⾳声欲、细滑欲、⼈相欲;或指眼、⽿、⿐、⾆、⾝、意等六欲。

3,国外以前普遍被认可接受的有六种情绪幸福,悲伤,惊恐,愤怒,吃惊和厌恶(happy, sad, frightened, angry, surprised, and disgusted)。

七情也好,六情也好,每⼀种情绪在各种⽂化背景⾥都有特定的⾯部表情和⾝体姿态来表达(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y posture)。

管理学⼤师马斯洛在⼈的需求理论中认为,⼈的欲望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分为⽣理,安全,感情,尊重和⾃我实现。

这五个层级交叉存在,层级递升。

他认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类是沿⽣物谱系上升⽅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理需要。

⼀类是随⽣物进化⽽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级需要。

有的⼈后来分为⽣理安全需要,社交尊重需要和⾃我实现需要。

情绪表达每种欲望需要,对⼀般⼈来说,都会对应⼀定特征的⾯部表情和肢体语⾔,慢慢形成⼀个⼈的标记。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精选阅读(1)】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今所用‘’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

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

【精选阅读(2)】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的定义稍有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就应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构成各种病。

佛教中的说法与《礼记》中的说法基本一致。

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的定义稍有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是不可避免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概述《佛学大词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现代对七情六欲的理解

现代对七情六欲的理解

现代对七情六欲的理解引言:七情六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提出的人类情感和欲望的分类,它们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七情六欲的概念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发展。

本文将从现代角度出发,对七情六欲进行重新解读。

一、七情的现代理解1. 喜乐情:喜乐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代表着人们对快乐和幸福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快乐的追求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事业,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自我实现。

2. 怒火情:怒火情代表着人们对不公平和不满的愤怒情绪。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愤怒情绪更加强烈,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争取自己的权益。

3. 忧愁情:忧愁情是人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消极情绪。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多,因此忧愁情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常见。

人们通过寻求支持和采取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忧愁情。

4. 恐惧情:恐惧情是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未知和变化更多,因此恐惧情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普遍。

人们通过增加知识和寻求安全感来减轻恐惧情。

5. 爱慕情:爱慕情是人们对他人的喜欢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爱慕情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亲情和爱情,而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尊重。

6. 愤恨情:愤恨情是人们对伤害和不公的愤怒情绪。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不公和违法行为的愤恨情更加普遍,通过法律和公正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7. 恶心情:恶心情是人们对恶劣和不道德的反感情绪。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不道德和丑恶行为的恶心情更加强烈,通过舆论监督和道德教育来抵制和改善这种情况。

二、六欲的现代理解1. 色欲:色欲是人们对性的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性的认知和态度更加开放和多样化,追求个体的性自由和平等。

2. 声欲:声欲是人们对声音和音乐的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音乐和声音的追求更加多元化,通过各种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 味欲:味欲是人们对美食和味觉的欲望。

内心的七情六欲

内心的七情六欲

内心的七情六欲人类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其中蕴藏着七情六欲的力量。

七情指的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

这些情感和欲望是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内心的力量。

喜,是人们面对美好事物时产生的情感。

它是一种愉悦、满足和快乐的表达。

当我们得到自己期望的东西时,喜悦会从内心涌现出来,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喜悦激发着我们积极向上的努力,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怒,是人类面对不公平、冲突或挫折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怒火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

然而,过于频繁或过度的怒火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学会控制和释放怒火是平衡内心情感的重要一环。

哀,是人们面对失去、悲伤或痛苦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它是一种对不幸的反应,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哀伤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更加深刻。

倾听和安慰哀伤的声音,是关怀他人的首要义务。

乐,是人们感受幸福和快乐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对于那些善于发现生活中小小快乐的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会充满阳光和希望。

通过培养和分享快乐,我们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受益。

爱,是人类最本能和纯粹的情感之一。

这种情感表达了我们对他人的关心、理解和接纳。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爱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爱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和温暖,让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和谐。

恶,是人们面对不公与邪恶时常常产生的情感。

当我们目睹或经历邪恶行为时,愤怒和厌恶会在我们的内心涌现。

这种情感激励着我们去改善现状,推动社会的正义和平等。

欲,是人类内心中常常产生的一种渴望或需要。

这种渴望可以是实质的需求,如食物和住所,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如知识和成就感。

欲望的存在使我们不断前进,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境界。

七情六欲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行为。

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和特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和六欲分别指什么?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和六欲分别指什么?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和六欲分别指什么?■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佛学大词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五大三粗”“七情六欲”是什么

“五大三粗”“七情六欲”是什么

“五大三粗”“七情六欲”是什么一、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二、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三、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在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四、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陆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说∶胡人说讲。

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

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简作“胡说八道”。

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

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五、五大三粗:“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六、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七、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人的五毒是吃、喝、嫖、赌、抽。

八、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

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

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

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

“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

【精选阅读(1)】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

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

【精选阅读(2)】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就应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构成各种病。

佛教中的说法与《礼记》中的说法基本一致。

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

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概述《佛学大词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情六欲佛教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七情六欲名词解释

七情六欲名词解释

七情六欲名词解释
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那么何谓七情?何谓六欲呢?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中医理论: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后人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我来给你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乐、惊、恐、思。

六欲指: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

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

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质量、道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控制程度。

逐项分析七情:喜:包括喜爱、喜悦、喜好、喜欢、高兴、快乐等情感;怒:包括愤怒、恼怒、发怒、怨恨、愤恨等情感;哀:包括悲伤、悲痛、悲哀、怜悯、哀怜、哀愁、哀悯、哀怨、哀思等情感;乐:指欢乐,身心愉悦,充满幸福的一种情感;惊:指惊咤、惊愕、惊慌、惊悸、惊奇、惊叹、惊喜、惊讶等情感;恐:指恐慌、恐惧、害怕、担心、担忧、畏惧等情感;思:指思念、想念、思慕等情感。

六欲:食欲:生理本能由于饥饿而产生的想吃东西的欲望加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想吃好、吃多、吃巧、吃奇、吃美的欲望;性欲:生理由于发育成熟而本能地产生的一种想与异性触摸接触、发泄能量的欲望加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想猎奇探幽、排遣郁闷寂寞、甚至为了达到一些数目而想往异性的欲望;情欲:七情导致的欲望。

比如喜欢就能导致想与人朝夕相处交朋友的欲望;愤怒可导致想打击报复的欲望;悲伤可导致自虐、自杀的欲望;惊奇可导致探险的欲望;恐惧害怕可导致求安全的欲望,如装防盗门、找靠山、请保安、结婚生子女等;思念可导致想回家、想重逢的欲望。

占有欲:本能地为扩充活动范围、排除干扰、争取自由而产生的想据为己有的欲望,如殖民地、私有财产、夫妻等是占有欲导致的一种结果;求知欲:好奇心引发的对未知领域和未知世界向往探索、想弄清究竟的一种欲望;出类拔萃欲:这是想得到社会承认的欲望。

人人都不愿默默无闻,不愿被社会遗忘在一些角落,人人都想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出人头地,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羡慕。

于是就有了出类拔萃欲。

出类拔萃欲对人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看看消极方面导致的一些人可笑的表现:"我爷爷当年是......""我在国外访问期间......""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已经......""你知道吗,我这只手表是国外亲戚送的,可贵哩。

七情六欲(简要说明)

七情六欲(简要说明)

七情六欲(2012年5月27日)七情六欲,人之本能,七种情绪六种欲望。

(一)七情七情在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指挥人与外界的互动,情绪受到外界影响而易改变。

人往往会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的情绪。

七种情绪:喜怒哀惧爱恨怜。

1、喜,即快乐、愉悦。

2、怒,即发怒、气愤。

3、哀,即忧伤、悲痛。

4、惧,即害怕、担忧。

5、爱,即喜欢、钟情。

6、恨,即讨厌、憎恨。

7、怜,即怜悯,同情。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医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佛教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

(二)六欲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但在具体时间里,欲望有重点,分主次。

一个欲望实现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获得另一些欲望的满足。

在某一时期,人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能会暂时放弃另一些欲望。

六种欲望:求生、求知、表达、表现、舒适、情色。

1、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等。

2、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

与此相关的词有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开创等。

3、表达欲,即想要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诉说、倾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4、表现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面子、荣耀、名声、威信、权势等。

5、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痛痒等。

此欲望着重于身体各感官。

6、情欲,即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等。

东汉哲人高诱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后人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佛家《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三)情与欲的关系1、区别。

情毕竟不等于欲,情主要是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生活中有没有心情好的时候,比如看到什么都开心,什么都是美好的?而有时候又会厌恶一切,哪儿都会得罪你?有时候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至不受控制?有时候恐惧得很,就像被电击到一样全身战栗?有时候忧思就像扯不断的线缠绕着你,挥之不去?这些都是情绪的表现,都是情绪的内容。

正文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

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
喜,怒,哀,惧。

再把它们细分还有很多,基本包括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所有,比如通俗的七情六欲,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小A周一在公司里开会,会议总结上周的销售业绩,小A排在第一位,这个是进入公司以来的第一次啊。

领导的表扬,同事的羡慕,小A可是喜上眉梢,遇到同事打招呼时的喜悦简直像是吃了蜜糖。

下午,经理把小A叫进办公室,小A以为又要接受表扬了,没想到披头就是一顿臭骂:
“拿个第一,尾巴就翘上天了?,还真以为自己变凤凰了?”业务总结没有完成哦。

此时一股愤怒生气,拳头都攥得紧紧的。

走出经理办公室后,想想也是自己怎么那么粗心呢,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再想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想想那月月的房贷,忧伤慢慢爬上小A的脸。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种情绪伴随着生活,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才会更好地把握情绪,调节情绪,是情绪在一个恰当的状态,生活会更美好。

专家指导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是记录法,以情绪类型、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项目为自己列一个情绪记录表,连续地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

第二是反思法,利用你的情绪记录表反思自己的情绪。

第三是交谈法,通过与你的家人、上司、下属、朋友等进行诚恳交谈,征求他们对你情绪管理的看法和建议,借助别人的眼光认识自己的情绪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