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连续系统分析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光电⼦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的1.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测试⽅法。
2.了解线路编解码(CMI,HDB3)的原理和特性。
3.设计并搭建⼀个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可传输的最远距离4.将EDFA⽤于光纤传输系统,了解EDFA的功率补偿在系统中的作⽤⼆、实验原理见后附预习报告三、实验装置“光纤传输实验系统”、EDFA、误码测试仪、双踪⽰波器、光功率计、光纤、可调光衰减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四、实验内容1.使⽤光纤传输系统,利⽤伪随机码作为信源,观察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形及眼图、接收端波形及眼图;学会使⽤眼图评价信号波形的⽅法。
2.学会误码仪使⽤⽅法,了解ITU-T误码测试指标的规定和测量⽅法。
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传输距离。
3.研究EDFA对光传输系统的功率补偿作⽤,将EDFA⽤于中继放⼤,经过研究测量得到最优的线路设计,使得总传输距离尽量长。
五、原始数据后附原始记录数据。
六、数据分析处理1.激光器P-I曲线测量根据原始测量的数据,绘制P-I曲线如下(原始数据及系统连接图见原始数据):可见斜率突变点I约为10mA,因此取⼯作点为16.0mA,以保证⼯作在合适th区段。
2.测量传输距离系统图及各部分连接关系见后附原始数据。
通过测量误码刚出现时(误码仪显⽰或⽰波器眼图闭合)时信号功率衰减,从⽽计算传输距离i.眼图眼图刚闭合时如下图:此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8.47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74.15km ii.误码仪误码仪刚刚开始接收到误码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7.52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69.90km对⽐误码仪和眼图测量结果,个⼈认为计算传输距离应以误码仪结果为准,理由如下:误码仪同时接收输⼊信号和输出信号,因此对误码的计数准确⽆误,能较准确的发现出现误码的临界点;但通过⽰波器观察眼图则较难判断临界点,分界模糊,受⼈眼主观性影响较强,因此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
实验五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精)
实验五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1、稳定性分析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 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 MATLAB 中的 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 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 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2(2.5 ( (0.5(0.7(3s G s s s s s +=+++, 用 MA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 MATLAB 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0.2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dc=Gctf.dendens=poly2str(dc{1},'s'运行结果如下:dens=s^4 + 4.2 s^3 + 3.95 s^2 + 1.25 s + 0.5dens 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 MATLAB 程序代码:den=[1,4.2,3.95,1.25,0.5]p=roots(den运行结果如下:p =-3.0058-1.0000-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p 为特征多项式 dens 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 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 MATLAB 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0.2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z,p,k]=zpkdata(Gctf,'v'pzmap(Gctfgrid运行结果如下:z =-2.5000p =-3.0058-1.0000-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k =0.2000输出零极点分布图如图 3-1所示。
信号与系统实验五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项目名称: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连续LTI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和任意激励对应响应的求解方法。
2.掌握连续LTI 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3.掌握连续LTI 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连续LTI 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分析方法的相互转换。
二、实验原理1.连续LTI 系统的时域分析(1)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设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激励为)(t e ,响应为)(t r ,则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可表示为()()00()()n mi j ij i j a r t b e t ===∑∑ 为了在Matlab 编程中调用有关函数,我们可以用向量a 和b 来表示该系统,即],,,,011a a a a n n -=[a ],,,,011b b b b m m -=[b这里要注意,向量a 和b 的元素排列是按微分方程的微分阶次降幂排列,缺项要用0补齐。
(2) 单位冲激响应单位冲激响应)(t h 是指连续LTI 系统在单位冲激信号)(t δ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因此)(t h 满足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5.1)及零初始状态,即()()00()()n m i j ij i j a h t b t δ===∑∑, ()(0)0, [011]k h k ,,,n --==按照定义,它也可表示为)()()(t t h t h δ*=对于连续LTI 系统,若其输入信号为)(t e ,冲激响应为)(t h ,则其零状态响应()zs y t 为()()()zs y t e t h t =*可见,)(t h 能够刻画和表征系统的固有特性,与何种激励无关。
一旦知道了系统的冲激响应)(t h ,就可求得系统对任何输入信号)(t e 所产生的零状态响应()zs y t 。
Matlab 提供了专门用于求连续系统冲激响应的函数impulse(),该函数还能绘制其时域波形。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五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校正作用。
2. 对给定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并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仪器1.EL-AT-II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串联超前校正(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4-1,图中开关S 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超前校正。
图4-1 超前校正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如图4-2图4-2 超前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 Gc1(s )=31005.01205.02++=s s Gc2.串联滞后校正(1) 模拟电路图如图4-3,开关s 断开对应未校状态,接通对应滞后校正。
图4-3 滞后校正模拟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4-4图4-4 滞后系统结构图图中 Gc1(s )=516152++=s s Gc四、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运行“自动控制实验系统”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确保实验箱与计算机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相位裕量)相角裕度γ定义为180°加开环幅相曲线幅值1时的相角。
对应于1)()(=g g j H j G ωω时的频率c ω称为增益穿越频率,又称剪切频率或交界频率。
(c ω称为系统的截止频率)在c ω处,使系统达到临界稳定状态时所能接受的附加相位滞后角。
即)()180c c j H j G ωωγ(∠+︒= 式中)()c c j H j G ωω(∠是开环频率特性在c ω处的相位。
不难理解,对于开环稳定的系数,若︒<0γ,表示)()c c j H j G ωω(曲线包围)0,1j -(点,相应的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反之,若︒>0γ,则相应的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一般γ越大,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也就越好。
因为系统的参数并非绝对不变,如果γ太小,而因参数的变化而使奈奎斯特曲线包围)0,1j -(点,因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幅值裕量g K )幅值裕度h 定义在开环幅相曲线上,相角为-180°时对应幅值的倒数。
SCADA 实验
五、连续反应过程(一)、概述本连续反应过程是工业常见的典型的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 CSTR)系统,同时又是高分子聚合反应。
本实验是当前全实物实验根本无法进行的复杂、高危险性实验,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反应动力学实验和反应系统控制实验内容。
此外,全实物实验还面临物料消耗、能量消耗、反应产物的处理、废气废液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上各项问题比间歇反应更严重,因为连续反应的处理量大大超过间歇过程。
现有的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实际上都是水位及流量系统,根本没有反应现象。
在本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上除了进行常规控制系统实验外,还可以进行模糊控制、优化控制、深层知识专家系统(例如SDG法)故障诊断等高级控制实验。
(二)、工艺过程简介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以液态丙烯为单体、以液态已烷为溶剂,在催化剂与活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温度70+1.0℃下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产品。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常用两釜或多釜串联流程。
由于在每一个反应釜中的动态过程内容相似,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特将多釜反应器简化为单反应器连续操作系统。
丙烯聚合反应是在己烷溶剂中进行的,采用了高效、高定向性催化剂。
己烷溶剂是反应生成物聚丙炜的载体,不参与反应,反应生成的聚丙烯不溶于单体丙烯和溶剂,反应器内的物料为淤浆状,故称此反应为溶剂淤浆法聚合。
见图1-7所示,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包括:带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
反应器为标准盆头釜,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必须减小时间常数,亦即缩小反应器容积,缩小后的反应器尺寸为:直径1000 mm,釜底到上端盖法兰高度1376 mm,反应器总容积1.037 m3,反应釜液位量程选定为0-1300 mm (0-100%)。
反应器耐压约2.5MPa,为了安全,要求反应器在系统开、停车全过程中压力不超过1.5 MPa。
反应器压力报警上限组态值为1.2 MPa。
丙烯聚合反应过程主要有三种连续性进料(控制聚丙烯分子量的氢气在实验中不考虑),第一种是常温液态丙烯,F4为丙烯进料流量、V4是丙烯进料双效阀;第二种是常温液态己烷,F5己烷进料流量、V5己烷进料阀;第三种是来自催化剂与活化剂配制单元的常温催化剂与活化剂的混合液,F6为催化剂混合液进料流量、V6催化剂混合液进料阀。
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基于matlab)
fr=real(f);%描述函数实部
fi=imag(f);%描述函数虚部
fa=abs(f);%描述函数幅度
fg=angle(f);%描述函数相位
subplot(2,2,1)%将当前窗口分成2行2列个子窗口,并在第1个子窗口绘图
plot(t,fr)
title('实部')
ty=t0:dt:(t0+(t3-1)*dt);%确定卷积结果的非零样值的时间向量
subplot(3,1,1)
plot(t1,f1)%绘制信号f1(t)的时域波形
title('f1')
xlabel('t1')
axis([-0.2,10.2,-0.2,1])
gridon
subplot(3,1,2)
plot(t2,f2)%绘制信号f2(t)的时域波形
1、将方波信号展开成三角形式Fourier级数并分别采用频域矩形窗和Hanning窗加权
方波展开的三角式傅立叶级数为:
采用频域矩形窗加权,则展开式变为:
采用Hanning窗加权,则展开式变为:
程序代码如下:
clearall
closeall
clc
t1=-2:0.01:2;
t2=-2:0.01:2;
K=30
xlabel('t')
axis([-0.5,20.5,-0.8,1.2])
gridon
subplot(2,2,2)%将当前窗口分成2行2列个子窗口,并在第2个子窗口绘图
plot(t,fi)
title('虚部')
xlabel('t')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 电科122
学号: 124633224
姓名: 纳扎尔·库尔曼别克
2015年10月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 已知{}{}12()1,1,1,2,()1,2,3,4,5f k f k ==,求两序列的卷积和>> a=[1,1,1,2];
>> b=[1,2,3,4,5];
>> g=conv(a,b);
2.利用ifourier( ) 函数求下列频谱函数的傅氏反变换
22()16F j j ω
ωω=-+
已知下列系统函数H (s),求其频率特性。
已知系统函数H (s),求其频率特性和零极点图。
t
已知信号的拉氏变换如下,请用MATLAB画出其三维曲面图,观察其图形特点,
.已知下列单边离散序列的z 变换表达式,求其对应的原离散序列2121()2z z F z z z ++=+-
syms k z
3. 已知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H (z)如下,请绘出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统的作用
122344()()()
z H z z z +=++。
利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
【实验1】利用matlab 进行信号的时域分析 (1)指数信号 >>A=1; >> a=-0.4;>> t=0:0.01:10;>> ft=A*exp(a*t); >> plot(t,ft); >> grid;>> axis([0 10 -0.1 1.1]; >> xlabel('t') >> ylabel('ft')(2)正弦信号 >> A=1; >> w0=2*pi; >> phi=pi/6; >> t=0:0.01:3; >> ft=A*sin(w0*t+phi); >> plot(t,ft); >> grid;>> axis([0 3 -1.1 1.1]); >> xlabel('t') >> ylabel('ft')()t f t Ae α=()sin()f t A t ωϕ=+>>x=linspace(-20,20); >> y=sinc(x/pi); >> plot(x,y);>> grid; >> axis([-21 21 -0.5 1.1]); >> xlabel('x') >> ylabel('y')(4)矩形脉冲信号 >> t=0:0.001:4; >> T=1;>> ft=rectpuls(t-2*T,2*T); >> plot(t,ft); >> grid;>> axis([-1 5 -0.1 1.1]); >> xlabel('t') >>ylabel('ft')t t t Sa t f )sin()()(==)]()([)()(10τετετ+-+==t t A t G t ffunction ft=heaviside(t) ft=(t>0); >> t=-1:0.001:3; >> ft=heaviside(t); >> plot(t,ft); >> grid;>> axis([-1 3 -0.1 1.1]); >> xlabel('t') >>ylabel('ft')(6)复指数信号的时域波形 >> t=0:0.1:60;>> f=exp(-0.1*t).*sin(2/3*t); >> plot(t,f); >> grid;>> axis([0 60 -1 1]); >> xlabel('Time(sec)') >>ylabel('f(t)')⎩⎨⎧<>=)0(0)0(1)(t t t ε)32sin()(1.0t e t f t -=(7)加入随机噪声的正弦波>> t=0:0.001:50;>> y=sin(2*pi*50*t);>> s=y+randn(size(t)); >> subplot(2,1,1);>> plot(t(1:100),y(1:100)); >> grid;>> subplot(2,1,2);>> plot(t(1:100),s(1:100)); >>grid;(8)周期矩形波>> A=1;>> t=0:0.0001:5;>> y=A*square(2*pi*t,20); >> plot(t,y);>> grid;>> axis([0 5 -1.5 1.5]);(9)信号的基本运算>> syms t;>>f=sym('(t/2+1)*(heaviside(t+2)-heaviside(t-2))');>>subplot(3,2,1),ezplot(f,[-3,3]);>>grid;>> y1=subs(f,t,t+2);>> subplot(3,2,2),ezplot(y1,[-5,1]);>> title('f(t+2)');>> grid;>> y2=subs(f,t,t-2);>> subplot(3,2,3),ezplot(y2,[-1,5]);>> title('f(t-2)');>> grid;>> y3=subs(f,t,-t);>> subplot(3,2,4),ezplot(y3,[-3,3]);>> title('f(-t)');>> grid;>> y4=subs(f,t,2*t);>> subplot(3,2,5),ezplot(y4,[-2,2]);>> title('f(2t)');>> grid;例1求系统y ”(t )+2y ’(t )+100y (t )=10f (t )的零状态响应,已知f (t )=(sin2πt ) ε(t )。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实验类型:冋组冋学: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内容的理解,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从实验中观察到系统失步现象和掌握正确处理措施3. 用数字式记忆示波器测出短路时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波形图,并进行分析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扰动之后,各发电机能否继续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
在各种扰动中以短路故障的扰动最为严重。
正常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E°U 0 sin r . "X1 ;短路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E0U 0 sin - 2 -X2;故障切除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二E o U o Sin、3 ;3X3对这三个公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决定功率特性发生变化与阻抗和功角特性有关。
而系统保持稳定条件是切除故障角S c小于S max, S max可由等面积原则计算出来。
本实验就是基于此原理,由于不同短路状态下,系统阻抗X2不同,同时切除故障线路不同也使X3不同,S max也不同,使对故障切除的时间要求也不同。
同时,在故障发生时及故障切除通过强励磁增加发电机的电势,使发电机功率特性中Eo增加,使S max增加,相应故障切除的时间也可延长;由于电力系统发生瞬间单相接地故障较多,发生瞬间单相故障时采用自动重合闸,使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这二种方法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主要仪器设备(1)WL-04B微机励磁调节器;(2)HGWT-03B微机准同期控制器;(3)TSG-03B微机调速装置(4)微机保护装置;(5)模拟实验台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单回路稳态非全相运行实验首先按照稳态对称运行实验中运行方式1的线路开关状态进行线路开关的合闸和分闸,调整发电机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与稳态对称运行实验时一致,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比较其运行状态的变化。
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
实验一 基本信号的产生一、实验学时:3学时 二、实验类型:验证性 三、开出要求:必修 四、实验目的学习使用MATLAB 产生基本信号、绘制信号波形、实现信号的基本运算,为信号分析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五、实验原理及内容MATLAB 提供了许多函数用于产生常用的基本信号:如阶跃信号、脉冲信号、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和周期矩形波信号等。
这些基本信号是信号处理的基础。
1. 连续阶跃信号的产生产生阶跃信号的MA TLAB 程序如下:t= -2: 0.02: 6; x=(t>=0); plot(t,x); axis([-2,6,0,1.2]);图一 连续阶跃信号2. 连续指数信号的产生产生随时间衰减的指数信号的MATLAB 程序如下:t = 0: 0.001: 5; x = 2*exp(-1*t); plot(t,x);图二 连续指数信号 3. 连续正弦信号的产生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cos 和sin 可产生正弦和余弦信号。
产生一个幅度为2, 频率为4Hz, 相位为p/6的正弦信号的MATLAB 程序如下:f0=4;w0=2*pi*f0;t = 0: 0.001: 1;x = 2*sin(w0*t+ pi/6);plot(t,x); 图三 连续正弦信号4.连续矩形脉冲信号的产生函数rectpulse(t,w)可产生高度为1、宽度为w 、关于t=0对称的矩形脉冲信号。
产生高度为1、宽度为4、延时2秒的矩形脉冲信号的MATLAB 程序如下:t=-2: 0.02: 6;x=rectpuls(t-2,4);plot(t,x); 图四 连续矩形脉冲信号5. 连续周期矩形波信号的产生函数square(w0*t)产生基本频率为w0 (周期T=2p/w0)的周期矩形波信号。
函数square(w0*t, DUTY)产生基本频率为w0 (周期T=2p/w0)、占空比DUTY= t/T*100的周期矩形波。
τ为一个周期中信号为正的时间长度。
实验报告五_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 10 日内。
f t
F
0
t
(a) 连续信号的频谱
m
0
m
f s t
Fs
1 TS
s
(b) 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
f s t
Fs
1 TS
0
0 Ts
t
s
m
m
s
(c) 低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混叠)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学院:
信息工程
专业:
电子信息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学号: 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 2、验证抽样定理。
实验内容:
1、观察抽样脉冲、抽样信号、抽样恢复信号。 2、观察抽样过程中,发生混叠和非混叠时的波形。
采样信号 1
恢复信号 1
采样信号 2
恢复信号 2
采样信号 3
恢复信号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由实验原理理论得当选用
fs>2 fmax 采样频率对连续信号进行
采样,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但实验中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 效果。 如实验中对频率为 500hz 的正弦波信号采样并通过低通滤波 器恢复时,当 fs=4 fmax=1968hz 时,信号采样后能不失真地还原。 2.若原信号为方波或三角波,可用示波器观察到离散的采样信 号,但由于本装置难以实现一个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以及高频窄脉 (即冲激函数) ,所以方波或三角波的离散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只 能观测到它的基波分量,无法恢复原信号。实验结果 2 和 3 验证了 这一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方波采样后的信号是一系列谐波的合成, 从细节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方波没有完全恢复,而是转变成一系列 谐波的合成波。 因为方波或者三角波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后存在频率 很高的谐波分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无法还原成原信号,只能是低频 波的合成,还原后图像是原信号的大致波形。 3. 实验中由于采样信号不是标准的冲击信号,低通滤波器也 不能达到标准理论值,所以非标准的正余弦信号恢复不到原信号。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五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毛倩学号201423020526 班级自动1405 同组人景瑞德、任滨川左留通火利冬实验六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综合)一、实验目的1. 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设计校正器模型。
2. 通过仿真实验,理解和验证所加校正装置的结构、特性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 通过模拟实验部分进一步理解和验证设计和仿真结果,进而掌握对系统的实时调试技术。
二、实验内容(4学时)1. 对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根据性能要求,进行校正器模型的理论设计(要求课下完成)。
2. Matlab仿真。
(1)观测校正前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
(3)对比(1)、(2)中的结果分析校正器性能,在保证校正效果的前提下并根据实验台实际参数进行校正器模型调整。
最终确定校正器模型。
3. 模拟实验(1)根据给定的系统模型和实验台实际参数搭接校正前的系统模拟电路。
(2)根据最终确定的校正器模型搭接校正器模拟电路。
(3)用上位机软件观测系统时频域性能进行分析,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对仿真实验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三、实验题目:Go(s)=K/s(0.02s+1)要求:(1)相位裕度大于或等于60°;(2)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不小于100;(3)截止频率不小于10rad/s。
四、实验结果: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如下:校正前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可见上升时间=0.0478,调整时间=0.146由系统的要求,计算出校正系统为1+s/1+10s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校正后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中可以看出:上升时间=0.148 调节时间=1.65模拟实验电路图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加入校正系统后的电路图:校正后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性能指标ts=2.256 δ%=50.4%实验结果分析:对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绘制的阶跃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加入校正装置后,牺牲了系统的快速性与稳定性。
实验五 用MATLAB判定系统的能控性
实验五 用MATLAB 判定系统的能控性1、实验设备MATLAB 软件2、实验目的① 学习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能控性判定、掌握MATLAB 中关于该模型判定的主要函数;② 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行模型判定。
3、实验原理说明对于连续的线性定常系统,采用代数判据判定状态能控性需要计算能控性矩阵。
Matlab 提供的函数ctrb()可根据给定的系统模型,计算能控性矩阵Q c =[B AB … A n-1B]能控性矩阵函数ctrb()的主要调用格式为:Q c = ctrb(A,B)Q c = ctrb(sys)其中,第1种输入格式为直接给定系统矩阵A 和输入矩阵B ,第2种格式为给定状态空间模型sys 。
输出矩阵Q c 为计算所得的能控性矩阵。
基于能控性矩阵函数ctrb()及能控性矩阵Q c 的秩的计算rank(),就可以进行连续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能控性的代数判据判定。
也可用函数Judge_contr()通过调用能控性矩阵函数ctrb()和计算矩阵秩的函数rank(),完成能控性代数判据的判定。
4、实验步骤① 根据所给状态空间模型,依据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计算能控性矩阵,采用MATLAB 编程。
② 在MATLAB 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习题1:试在Matlab 中计算如下系统的状态能控性。
u x x ⎥⎥⎥⎦⎤⎢⎢⎢⎣⎡+⎥⎥⎥⎦⎤⎢⎢⎢⎣⎡=1-1-1112310020231Matlab 源程序如下:A=[1 3 2; 0 2 0; 0 1 3];B=[2 1; 1 1; -1 -1];sys=ss(A,B,[],[]);Judge_contr(sys);函数Judge_contr()的源程序为:function Judge_contr(sys)Qc=ctrb(sys);n=size(sys.a);if rank(Qc)==n(1)disp('The system is controlled')elsedisp('The system is not controlled') end表明所判定的系统状态不能控。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 常见信号的MATLAB 表示及运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信号的意义、特性及波形2.学会使用MATLAB 表示信号的方法并绘制信号波形 3. 掌握使用MATLAB 进行信号基本运算的指令 4. 熟悉用MATLAB 实现卷积积分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根据MATLAB 的数值计算功能和符号运算功能,在MATLAB 中,信号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向量来表示,另一种则是用符号运算的方法。
在采用适当的MA TLAB 语句表示出信号后,就可以利用MA TLAB 中的绘图命令绘制出直观的信号波形了。
1.连续时间信号从严格意义上讲,MATLAB 并不能处理连续信号。
在MATLAB 中,是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上的样值来近似表示的,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的样值就能较好地近似出连续信号。
在MATLAB 中连续信号可用向量或符号运算功能来表示。
⑴ 向量表示法对于连续时间信号()f t ,可以用两个行向量f 和t 来表示,其中向量t 是用形如12::t t p t =的命令定义的时间范围向量,其中,1t 为信号起始时间,2t 为终止时间,p 为时间间隔。
向量f 为连续信号()f t 在向量t 所定义的时间点上的样值。
⑵ 符号运算表示法如果一个信号或函数可以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前面介绍的符号函数专用绘图命令ezplot()等函数来绘出信号的波形。
⑶ 常见信号的MATLAB 表示 单位阶跃信号单位阶跃信号的定义为:10()0t u t t >⎧=⎨<⎩方法一: 调用Heaviside(t)函数首先定义函数Heaviside(t) 的m 函数文件,该文件名应与函数名同名即Heaviside.m 。
%定义函数文件,函数名为Heaviside,输入变量为x,输出变量为y function y= Heaviside(t)y=(t>0); %定义函数体,即函数所执行指令%此处定义t>0时y=1,t<=0时y=0,注意与实际的阶跃信号定义的区别。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共9篇)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共9篇)信号与系统实验五__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实验名称: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报告人:姓名班级学号一、实验目的1、熟悉傅里叶变换的性质;2、熟悉常见信号的傅里叶变换;3、了解傅里叶变换的MATLAB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运行结果1、编程实现下列信号的幅度频谱:(1)求出f(t)=u(2t+1)-u(2t-1)的频谱函数F(w);请与f1(t) u(2t+1)-u(2t-1)的频谱函数F1(w)进行比较,说明两者的关系。
%(1)f(t)=u(2t+1)-u(2t-1)与f(t)=u(t+1)-u(t-1) syms t w t1 w1Gt=sym('Heaviside(2*t+1)-Heaviside(2*t-1)');Gt1=sym('Heaviside(t1+1)-Heaviside(t1-1)');Fw=fourier(Gt,t,w);Fw1=fourier(Gt1,t1,w1);FFw=maple('convert',Fw,'piecewise');FFw1=maple('convert',Fw1,'piecewise');FFP=abs(FFw);FFP1=abs(FFw1);subplot(2,1,1);ezplot(FFP,[-10*pi 10*pi]);axis([-10*pi 10*pi 0 1.5]);subplot(2,1,2);ezplot(FFP1,[-10*pi 10*pi]);grid;axis([-10*pi 10*pi 0 2.2]);不同点:F1(w)的图像在扩展,幅值是F(w)的两倍。
(2)三角脉冲f2(t)=1-|t|;|t|=1;ft=sym('(1+t)*Heaviside(t+1)-2*t*Heaviside(t)+(t-1)*Heaviside( t-1)');Fw=fourier(ft);subplot(211)ezplot(abs(Fw)); g2)');ft=ifourier(Fw,w,t)ft =exp(-4*t)*heaviside(t)-exp(4*t)*heaviside(-t)(2)F(w)=((i*w)+5*i*w-8)/((i*w)+6*i*w+5)syms t wFw=sym('((i*w)+5*i*w-8)/((i*w)+6*i*w+5)');ft=ifourier(Fw,w,t)ft =dirac(t)+(2*exp(-5*t)-3*exp(-t))*heaviside(t)三、讨论与总论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以及方法,对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有进一步的提高。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 2016(五)
一个 Simulink 仿真模型的基本模块包括信源、信宿以及系统三个部分。其中,信源 可以是常数、正弦波、阶梯波等信号源,信宿可以是示波器、图形记录仪等,系统则 是被研究系统的 SIMULINK 方框图。系统、信源、信宿,可以从 SIMULINK 模块库中 直接获得,也可以根据用户意愿用库中的模块构建而成。
2
2、 连续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连续系统指的是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系统。用于建模连续系统的模块:
Simulink 模块组中的 Continous、Math 以及 Nonlinear 模块库中。 利用 Simulink 进行系统仿真的步骤如下: (1)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这包括添加模块、设置模块参数以及进行模块连接等操
作。 (2) 设置仿真参数。 (3) 启动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四、实验内容
1. 建立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的 SIMULINK 仿真模型,当输入信号源分别为阶跃信号、 斜坡信号、正弦信号时,给出系统输出的波形图。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3
2. 利用 SIMULINK 仿真下列曲线并给出结果,取 2 ,
MATLAB 与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 实验报告
(五) 2015- 2016 学年第 2 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 年 5 月 18 日
实验五 SIMULINK 系统仿真设计 一、实验目的
第五次实验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做的实验是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 变换分析, Z 变换分析法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重要手段, 实验前我书上和资料上了解到Z 变换它是由拉氏变换而来的, 属于一种线性坐标变换, 它将差分方程化为代数方程, 是分析采样系统的主要数学工具。
在离散系统分析中为简化运算而建立的对函数序列的数学变换, 其作用与拉普拉斯变换在连续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很相似。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Z 变换是主要的数学工具。
Z 变换还在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平滑、数字滤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MATLAB 语言中有专门对信号进行正反Z 变换的函数ztrans( ) 和itrans( )。
离散信号f(k)的Z 变换定义为:()()k k F z f k z ∞-=-∞=∑反Z 变换的定义为:11()()2k f k F z z dz j π-=⎰(1)求离散序列的Z 变换:1122()()cos()()k k f k k πε=程序:syms k zf=0.5^k*cos(k*pi./2);Fz=ztrans(f)运行结果: Fz =4*z^2/(4*z^2+1)(2)离散序列:3()()(5)f k k k εε=--程序: syms k z f=('Heaviside(k)-Heaviside(k-5)')Fz=ztrans(f)运行结果:f =Heaviside(k)-Heaviside(k-5)(3)但在离散序列:[]4()(1)()(5)f k k k k k εε=---程序: syms k z f=k*(k-1)*('Heaviside(k)-Heaviside(k-5)')Fz=ztrans(f)运行结果: Fz =2/z^4*(z^2+3*z+6)在两个离散序列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前者直接输出原来的函数, 猜想是不是因为后者系数K (K-1)有关。
执行下列程序: syms k zf=k*(k-1)Fz=ztrans(f)运行结果: Fz =z*(1+z)/(z-1)^3-z/(z-1)^2(4)而3()()(5)f k k k εε=--的z 变换为: Fz=(z/z-1)-(z^(-5)*z/z-1)=(z-z^(-4))/z-1 和用MATLAB 仿真的f =Heaviside(k)-Heaviside(k-5)显然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深刻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掌握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设计简单的滤波器的方法。
掌握利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响特性和零极点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原理
MATLAB 提供了许多可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函数,主要包含有系统函数、系统时域响应、系统频域响应等分析函数。
1. 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连续时间LTI 系统可用如下的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 )()(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a n n n n ++++-- )()( )()(01)1(1)(t x b t x b t x b t x b m m m m ++++=-- 。
已知输入信号x (t )以及系统初始状态)0(,),0('),0()1(----n y y y ,就可以求出系统的响应。
MATLAB 提供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的函数,可以计算上述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的响应,包括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在调用MATLAB 函数时,需要利用连续系统对应的系数函数。
对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 变换即可得系统函数:
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X s Y s H n n n n m m m m ++++++++==----
在MATLAB 中可使用向量和向量分别保存分母多项式和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011a a a a a n n -=],,,,[011b b b b b m m -=
这些系数均按s 的降幂直至s 0排列。
(1)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的计算
impulse(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其中:],,,,[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h=impulse(sys, t): 计算并画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冲激响应,向量h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冲激响应的输出值。
(2) 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 (t )的计算
step(sys): 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其中: ],,,,[011a a a a a n n -=],,,,[011b b b b b m m -=
g=step(sys, t): 计算并画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阶跃响应,向量g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阶跃响应的输出值。
(3)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t )的计算
lsim(sys, x, t) 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参数: 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x 为输入信号,
t 为定义的时间向量。
2.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零极点分析
连续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H (s )可以表示为部分分式形式:
)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D s N s H ------==
设n m ≤,且H (s )的极点pi 全部为单极点,则:
∑=-=n
i i i p s k s H 1)()()(1t u e k t h t p n i i i ∑==
系统函数H (s )的极点pi 决定了冲激响应h (t )的基本形式,而零点和极点共同确定了冲激响应h (t )的幅值i k 。
MATLAB 中提供了roots 函数计算系统的零极点,提供了pzmap 函数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3.连续系统的频率响应
若连续因果LTI 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H (s )的极点全部位于S 左半平面,则系统的频率响应可由H (s )求出,即
)(j j e )j ()()j (ωϕωωωH s H H s ===
MATLAB 中freqs 函数可以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响,格式如下:
H=freqs(b,a,w): 计算系统在指定频率点向量w 上的频响H ;w 为频率点向量。
[H,w]=freqs(b,a) : 自动选取200个频率点计算频率响应。
三.实验内容
1. 已知描述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10d )(d t x t y t
t y =+,输入)()(t u t x =,初始状态1)0(=-y ,计算该系统的响应,并与理论结果比较,列出系统响应分析的步骤。
实验代码:
a=[1 10];
b=[2];
[A B C D]=tf2ss(b,a);
sys=ss(A,B,C,D);
t=0::5;
xt=t>0;
sta=[1];
y=lsim(sys,xt,t,sta);
subplot(3,1,1);
plot(t,y);
xlabel('t');
title('系统完全响应y(t)');
subplot(3,1,2);
plot(t,y,'-b');
hold on
yt=4/5*exp(-10*t)+1/5;
plot(t,yt,':r');
legend('数值计算','理论计算');
hold off
xlabel('t');
subplot(3,1,3);
k=y'-yt;
plot(t,k);
k(1)
title('误差');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理论值y(t)=*exp(-10t)*u(t)+。
程序运行出的结果与理论预期结果相差较大误差随时间增大而变小,初始值相差最大,终值基本相同。
2. 已知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为s
s s s s H 2314)(23+++=,求输入)(t x 分别为)(t u ,)(sin t tu ,)(t u e t -时,系统地输出)(t y ,并与理论结果比较。
实验代码:
a=[1,3,2,0];
b=[4,1];
sys=tf(b,a);
t=0::5;
x1=t>0;
x2=(sin(t)).*(t>0);
x3=(exp(-t)).*(t>0);
y1=lsim(sys,x1,t);
y2=lsim(sys,x2,t);
y3=lsim(sys,x3,t);
subplot(3,1,1);
plot(t,y1);
xlabel('t');
title('X(t)=u(t)');
subplot(3,1,2);
plot(t,y2);
xlabel('t');
title('X(t)=sint*u(t)');
subplot(3,1,3);
plot(t,y3);
xlabel('t');
title('X(t)=exp(-t)u(t)');
实验结果:
结论分析:
理论值:
y1(t)=5/4+*t*u(t)+7/4*exp(-2*t) *u(t)-3*exp(-t) *u(t);
y2(t)=+*exp(-t) *u(t)*exp(-2*t) *u(t)*cos(t) *u(t)+*sin(t) *u(t) y3(t)=*exp(-t) *u(t)+7/2*exp(-2*t) *u(t)+3*t.*exp(-t) *u(t);
误差计算:
可见误差小于,计算值与理论值几乎重合。
3. 研究具有以下零极点的连续系统:
(a) 1个极点s=—,增益k=1。
(b) 1个极点s=0,增益k=1。
(c) 2个共轭极点5j s ±=,增益k=1。
(d) 2个共轭极点55.0j s ±-=,增益k=1。
(e) 零点在5.0=s ,极点在51.0j s ±-=,增益k=1。
(e) 零点在5.0=s ,极点在51.0j s ±=,增益k=1。
完成下列任务:
(1) 利用zpk 和tf 命令建立系统的系统函数,画出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若稳定,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3) 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波形。
(4) 详细列出根据零极点分析系统特性的过程。
结果分析
(a)~(e)均为因果稳定系统,他们的极点都在jw 轴左侧。
当且仅当H (s )的全部极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时,一个具有有理系统函数H (s )的因果系统才是稳定的。
4. 根据连续系统零极点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设计下面系统。
在S 平面上配置零极点,并使用freqs 命令绘出相应的扶贫特性曲线,重复该过程直至找到满足下面指标的零极点。
(1) 设计一个具有2个零点,2个极点,实系数的高通滤波器,满足。
;
πωω100,2.1)(8.00)0(>≤≤=j H j H
(2) 设计一个具有实系数的低通滤波器,满足。
;πωωπωω10,
1.0)(,
2.1)(8.0>≤<≤≤j H j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