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重点浙江中医药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在学习病理学时,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以下为详细内容:第一部分:细胞损伤与适应1. 细胞损伤的类型1.1 物理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创伤、烧伤)1.2 化学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药物、重金属中毒)1.3 生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病毒、细菌感染)1.4 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伤2. 细胞的适应性变化2.1 肥大与萎缩2.2 良性与恶性增生2.3 组织化与纤维化第二部分:炎症与免疫反应1. 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1.1 血管反应与炎症介质释放1.2 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吞噬1.3 炎症细胞的趋化与激活1.4 炎症的局部与全身反应2. 免疫反应与炎症2.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节2.3 免疫反应与炎症的关系第三部分:肿瘤学1. 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2 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的概念1.3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 癌症的发生与发展2.1 癌症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 2.2 癌症的细胞周期与增殖2.3 癌症的侵袭与转移第四部分:循环系统病理学1. 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硬化1.1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2 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1.3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2. 心脏瓣膜病与心肌病2.1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2.2 心肌病的类型与病理特点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病理学1.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1 胃肠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2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1.3 胃癌与肠癌的病理特点2. 肝脏疾病与肝硬化2.1 肝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2.2 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机制第六部分:肾脏病理学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1 肾单位的组成与功能1.2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与病理变化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机制2. 肾小管功能障碍与血管性肾病2.1 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2.2 血管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第七部分:神经系统病理学1.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1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1.3 脑肿瘤的病理特点2. 神经变性病与脊髓损伤2.1 神经变性病的分类与病理变化2.2 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总结:通过本篇完美版的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我们了解到细胞损伤与适应、炎症与免疫反应、肿瘤学、循环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肾脏病理学和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这门学科就像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身体内部的秘密。
今天,咱们聊聊那些病理学复习的重点,帮助大家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别担心,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真实的例子,让你更容易理解。
一、病理学基础1.1 细胞损伤细胞损伤就像一颗苹果,外表看着光鲜,里面却可能腐烂。
很多因素能导致细胞损伤,比如缺氧、化学物质和感染。
细胞损伤的结果有时是可逆的,有时却是不可逆的。
想象一下,一个细胞受到强烈的压力,开始肿胀。
就是这种状态叫水肿。
没多久,如果得不到救治,细胞就可能死掉。
这时候,身体的组织就像失去了支柱,整座大厦随之崩溃。
1.2 炎症反应炎症就像一场小型战争。
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发现入侵者时,立刻就会派出战士。
这些战士是白细胞,它们奔向受感染的区域。
肿胀、红肿、疼痛,都是这场战争的结果。
这种反应是自然的防御机制,旨在清除病原体和修复损伤。
但有时候,战争打得太激烈,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发展成慢性炎症。
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战斗。
二、肿瘤病理2.1 良性与恶性肿瘤肿瘤就像是个不请自来的客人。
它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像是那种温和的朋友,通常不会扩散,只是在原地长大,偶尔给你带来点小麻烦。
相反,恶性肿瘤就像个暴徒,疯狂地生长并侵袭周围的组织。
恶性肿瘤不仅仅是在生长,更是在摧毁。
2.2 癌症的发生机制癌症的发生,就像一部悲剧的电影。
有时候,基因发生突变,就像一本书的字被涂改,细胞失去控制。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几十年。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都可能是诱因。
吸烟、饮酒、肥胖,这些都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2.3 病理分级与分期病理分级和分期是评估肿瘤的重要工具。
分级就像给肿瘤打分,决定它的恶性程度。
分期则是看肿瘤扩散到哪个阶段。
这个过程复杂,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待肿瘤,越早越好,毕竟,时间就是生命。
三、感染与免疫3.1 感染类型感染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绪论1.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化归律,阐明疾病的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任务:研究疾病的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轨结局;3.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尸体解剖检查、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名解):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1.概念(名解):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类型:生理性萎缩(ex:青春期胸腺、更年期性器官萎缩)病理性萎缩(全身性萎缩、局部性萎缩)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细胞器退化,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二、肥大;1.概念: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
. 2.分类:代偿性肥大:高血压病左心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妊娠子宫平滑肌肥大三.增生:1.概念: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2.分类◎生理性:女性青春期乳腺◎病理性:如乳腺增生病四、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2.分类1)鳞状上皮化生:假复层柱状上皮—鳞状上皮(慢性支气管炎)2)肠上皮化生:胃上皮——肠上皮(慢性胃炎)3)间叶组织(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变性(名解)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由于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1细胞水肿(水样变性)①机制:缺氧、感染、中毒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
②病变:肉眼观: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光镜下:颗粒变性、气球样变2脂肪变性概念:脂肪细胞细胞质出现明显脂滴。
部位: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病理变化:1)电镜下:出现胞质小体,合成脂滴2)光镜下:HE染色下,脂肪滴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脂肪被有机溶剂溶解),苏丹Ⅲ染色为橘红色,锇酸染色呈黑色;※肝脂肪变1)发生机制: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合成过多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使脂肪输出受阻2)病变•光镜下:细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球形脂滴•肉眼观:体积增大,呈淡黄色,有油腻感。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
对于医学学生来说,病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他们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份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细胞病理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结构、分子运输以及细胞器的功能。
2. 细胞增殖与凋亡:学习细胞的增殖方式、凋亡机制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3. 细胞损伤与适应:掌握细胞损伤的类型,了解细胞适应的方式和机制。
4. 细胞与免疫:研究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反应过程。
二、炎症与修复1. 炎症的基本概念:了解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和发展过程。
2. 炎症反应的组成:掌握炎症反应中各种细胞和分子的参与。
3. 炎症的类型与特点:学习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
4. 炎症后修复:了解炎症后修复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和分子的参与。
三、肿瘤学1. 肿瘤的基本概念:研究肿瘤的定义、发生机制和分级。
2. 肿瘤的性质与特点:了解肿瘤的生长模式、浸润性和转移能力。
3. 肿瘤的分类与命名:学习各种肿瘤的分类标准和常见肿瘤的命名规则。
4. 肿瘤的病理变化:掌握不同类型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病理变化。
四、循环系统疾病1. 心脏病理学: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病理变化。
2. 血管病理学:了解动脉和静脉疾病的病理特点和病变过程。
3. 血液系统疾病:学习血液病理学中各种疾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
五、消化系统疾病1. 口腔和食管病理学:掌握口腔和食管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
2. 胃肠病理学:了解胃和肠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病变过程。
3. 肝胆胰病理学:学习肝脏、胆囊和胰腺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标志。
六、呼吸系统疾病1. 鼻咽和喉病理学:研究鼻咽和喉部疾病的病理特点和病变过程。
2. 肺病理学:了解肺部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影像学特点。
3. 胸膜病理学:掌握胸膜疾病的病理特点和诊断标志。
《病理学》复习纲要讲解学习

《病理学》复习纲要精品文档《病理学》复习纲要绪论1. 病理学的概念 (或研究重点、目标、主要任务)2.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角度3. 人体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研究、实验病理学研究)第1章疾病概论1. 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1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1. 适应的类型(4种)2. 萎缩的概念、常见类型和原因、褐色萎缩的成分3. 肥大、增生的概念(骨骼肌、心肌有无增生?)4. 化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原因(重要的2种:慢支炎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肠化生第2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细胞水肿的概念,好发脏器,电镜下见细胞器的变化如何?2. 脂肪变性的概念,好发脏器,脂肪肝、虎斑心是什么脏器的何种变性?3. 玻璃样变性的概念,血管壁玻变又称为什么?发生在何种动脉?4. 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胞核的3种变化),细胞坏死时细胞膜的变化?干酪样坏死是什么病的特征性病变,脑软化属于何种类型坏死?第3节损伤的修复1. 肉芽组织的概念?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静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2. 肺淤血的常见原因,何为心力衰竭细胞?3. 肝淤血的常见原因,槟榔肝是何种病变?4. 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些部位最易出现血栓?为什么?5. 栓塞的概念,栓塞的重要类型,肺动脉栓塞的栓子和体循环动脉栓塞的来源6. 梗死的类型和器官第4章炎症1. 炎症的概念,其中心环节2. 炎症最常见的原因3. 炎症的3种病理变化,最具特征性变化是什么?炎症防御反应的重要环节4. 炎症的3种类型,渗出性炎的类型,那种最常见?5.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分别以那些病理变化为主?6. 急性炎症的全身和局部表现第5章肿瘤1. 肿瘤的概念2. 肿瘤的命名原则3. 异型性、分化程度、恶性程度三者关系4. 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途径,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5. 良性与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区别6. 致癌化学物质主要有哪些?第15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1节动脉粥样硬化1. 动脉硬化最常见和常见的类型,涉及何种血管?2. 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主要和心梗危险因素3.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典型病变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5. 动脉瘤的概念,动脉瘤是否是肿瘤?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心肌梗死常见部位7. 冠心病根据病理特征重要分型第3节高血压1. 国际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 高血压是何种血管受累?4. 细动脉玻变硬化和小动脉硬化发生在良性高血压的那期5. 高血压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第4节风湿病1. 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第16章呼吸系统疾病第1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2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 慢支炎的外因和内因2. 慢支炎的病理变化3. 慢支炎发生何种化生、腺体和管壁病变特征4. 肺气肿的概念5. 肺气肿严重者特有的临床体征6. 引起肺心病的最常见原因7. 肺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第3节肺炎1.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可用图表表示)第20章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第1节结核病1. 结核病特征性的病变2. 结核结节或结核肉芽肿的特征细胞3. 原发综合征4. 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类型第17章消化系统疾病第1节慢性胃炎第2节溃疡病1. 导致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重要因素2. 慢性胃炎的类型,好发部位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为癌前病变,其病变特点4. 引起溃疡病的2个关键因素5. 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和组织学结构第3节病毒性肝炎第4节肝硬化1. 甲肝和乙肝病毒的性质,其分别在我国的主要传播方式。
《病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三大方法——ABC法)①尸体解剖检查(尸检);②活体组织检查(活检);③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两大方法)①动物实验;②组织和细胞培养。
3四大观察方法:①大体观察(肉眼观察);②光镜观察;③电子显微镜观察;④免疫组化观察。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细胞适应的四种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常见局部性萎缩的五种类型】:(原因、发病机制)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化生的三种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②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③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脂褐素:萎缩细胞胞质浓缩,胞质中见褐色颗粒,电镜下为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细胞器残存体,称脂褐素。
(在心肌细胞及细胞内多见,常位于胞核的两端或周围。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概念、病理变化)*变性: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
【变性五大类型】:*①细胞水肿:细胞质内水分增多而致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肝、心、肾)*②脂肪变性:或称脂肪变,指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肪滴。
(肝、心肌、肾小管上皮)*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构成形似虎皮的斑纹。
*③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指在细胞内、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在HE染色切片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一、病理学基础知识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这个词听上去有些生疏,但其实它就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简单来说,它帮我们理解生病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各种疾病,像癌症、心脏病,都是通过病理学来解析的。
医生通过观察组织样本、细胞形态,来揭示潜藏在身体深处的秘密。
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它就像是解开谜团的侦探。
1.2 细胞的变化想象一下,细胞就像小工厂,正常运转时井然有序。
但一旦生病了,工厂就乱了套。
细胞开始变形、增殖,甚至死亡。
这些变化被称为“细胞变异”。
比如,肿瘤细胞常常无节制地增殖,结果就像失控的机器,最终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细胞的变化就像一幅变幻莫测的画,让人惊叹又感到无奈。
二、常见病理现象2.1 炎症反应炎症就像身体的警报器,遇到问题立刻发出警告。
身体的免疫系统像警察一样赶到现场,试图消灭入侵的敌人。
这时候,红肿热痛都成了常客。
不过,炎症也可能是双刃剑,过度的炎症反应会损伤正常组织,反而导致更多的问题。
就像一场火灾,虽然是为了扑灭敌人,却可能把周围的房子烧得焦黑。
2.2 组织坏死组织坏死,简单说就是细胞的死亡。
想象一下,一座城市被孤立,断水断电,最终一片死寂。
这种情况下,身体某个部分的细胞失去活力,导致组织功能丧失。
比如心肌梗死,心脏的某个部分缺血,细胞无法获得氧气,最终只能“退休”。
这样的过程让人痛心,生命在这一刻仿佛被无情地抽离。
2.3 肿瘤的形成肿瘤,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紧。
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良性肿瘤像个乖宝宝,生长缓慢,不会扩散。
而恶性肿瘤则像个魔鬼,疯狂扩张,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地方。
肿瘤细胞的行为就像一群不听话的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完全不顾后果。
早期发现肿瘤,就像及时发现了问题,能够尽快“叫停”。
三、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3.1 诊断疾病病理学在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生通过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
比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能够看出是良性还是恶性。
病理学考试重点(考前) 浙江中医药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脂肪变性:或称脂肪变,是指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指在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等处,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玻璃样变性: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2.细动脉玻璃样变性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
#病理性钙化;1.营养不良性钙化2.转移性钙化*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特殊类型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类型: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
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病。
坏死的肢体干燥且呈黑色,腐败性变化较轻,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湿性坏疽:多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和淤血的四肢等。
腐败菌感染严重使局部肿胀,呈黑色或暗绿色,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线。
有恶臭,坏死组织腐败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性物质被机体吸收,可造成毒血症,威胁生命。
气性坏疽:常继发于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病区严重肿胀,棕黑色,有奇臭,按之友、有捻发声。
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和毒素大量吸收,可致机体迅速中毒而死亡。
*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性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组织的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分:1.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粘膜上皮,淋巴,造皮组织,间皮细胞)2.稳定细胞(肝,胰,延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间叶细胞)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病理学复习材料重点.docx

病理学复习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①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②试验病理学研究和方法(1)动物试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3、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⑴ 肉眼1) 体积或实质缩小; 2) 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 重量减轻; 4) 颜色变深; 5) 质地变硬。
⑵光镜1)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 2) 间质增生。
⑶电镜1) 细胞器退化、减少; 2) 自噬小体增多; 3) 脂褐素。
4、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答:⑴ 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 病变特点:1) 肉眼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 光镜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 电镜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5、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答: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 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 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 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 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 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6、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答: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 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 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 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 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7、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答:①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 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 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是病理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原因。
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理解其机制。
增生:了解增生的原因和常见例子。
化生:重点掌握常见的化生类型,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脂肪变:好发部位和病变特点。
玻璃样变: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等:了解其概念。
3、细胞死亡坏死:重点掌握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等)及结局。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的形态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干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成分、作用及形态特点。
瘢痕组织:形成过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充血的类型和原因。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出血出血的类型: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出血的后果。
3、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4、栓塞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栓塞的后果。
5、梗死梗死的原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及病理变化。
四、炎症1、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急性炎症炎症介质:了解常见炎症介质的作用。
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4、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芽肿性炎:概念、类型及病理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述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形态大体形态: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浙江省考研医学复习资料病理学重要知识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医学复习资料病理学重要知识点解析一、导言在医学领域中,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对于准备参加浙江省考研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病理学的重要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医学复习资料中的病理学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和梳理,旨在为考生提供复习指南和学习参考。
二、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变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病态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2. 病理学的分类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变的特点,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专科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常见病变,专科病理学则侧重于某一特定疾病类型的研究,实验病理学则是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病理学研究。
三、病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1. 细胞增生与凋亡细胞增生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凋亡则是指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
细胞增生和凋亡在机体维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组织渗出和组织细胞的炎症反应。
了解炎症反应的机制和分型对于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 肿瘤基本概念和分类肿瘤是机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聚集,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了解肿瘤的形成机制、生长规律和转移过程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4. 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应用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免疫系统。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免疫反应的机制,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5. 器官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各个器官的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心脏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肝脏的功能异常可导致肝病等。
理解器官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四、结论通过解析浙江省考研医学复习资料中的病理学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也为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病理学》要点复习总结.doc

病理学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棊础学科。
病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例转化和转归。
2.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肥大是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有时肥大也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
(3)增生是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4)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3.变性是指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
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
(1)细胞水肿好发于肝、心、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
①肉眼观: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颜色苍白而浑浊,②镜下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淡染、清亮。
(2)脂肪变性多发于肝、心肌、肾小管上皮等实质细胞。
肝脂肪变,①肉眼观:肝体积增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软、切面油腻感,称为脂肪肝,②镜下观:肝细胞核周围见许多圆形小空泡。
心肌脂肪变,①肉眼观: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I'可排列,构成形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②镜下观:脂肪滴常位于心肌细胞核附近,较小,排列呈串珠状。
(3)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细胞内、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在HE染色切片屮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①肉眼观:呈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质坚韧,②镜下观:形成均质、淡红染的索状、片状结构。
(4)黏液样变性是指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
(5)病理性钙化是指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
①肉眼观:灰白色颗粒状或团块状坚硬质块,②镜下观:在HE染色时,钙盐呈蓝色颗粒状、片块状。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它的复杂与深邃。
病理学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描述,更是对生命现象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探讨病理学复习的重要性和重点内容。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涉及到从细胞、组织到器官层面的变化,帮助我们了解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界限。
通过观察病变,我们可以追溯到疾病的根源。
这种探索不仅是医学科学的基石,也是我们理解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领域:宏观病理学和微观病理学。
宏观病理学关注的是大尺度的结构变化,比如肿瘤的形态、器官的肿胀等;而微观病理学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变化,揭示了很多疾病的细微特征。
两者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疾病的本质。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2.1 炎症的病理机制炎症是机体对伤害的反应,病理学中炎症的研究尤为重要。
当组织受到感染或损伤时,体内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从而引发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
了解炎症的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进程,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2.2 肿瘤的病理特征肿瘤的发生是病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区别。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而恶性肿瘤则侵袭性强、转移能力高。
通过病理学的观察,医生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进而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肿瘤的深入理解,是我们打击癌症的重要一环。
2.3 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理特点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病理变化,常常表现为特定的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
理解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病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3.1 病理学与诊断在临床中,病理学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病理复习重点

1、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任务是:①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②发病学,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
③病理变化,即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
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
2、病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验、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病理学常用观察方法: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
3、萎缩的概念和举例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4、肥大的举例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增粗肥大属于生理性的代偿肥大;高血压病时引起的左室心肌肥大属于病理性代偿性肥大;妊娠期由于雌、雄激素及其受体作用,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属于生理性内分泌性肥大;垂体嗜碱性细胞腺瘤分泌促肾上腺激素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细胞肥大属于病理性内分泌性肥大。
5、化生的概念和好发部位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一般只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即上皮组织之间和间叶组织之间,前者是可逆的,后者是不可逆的。
6、细胞水肿脂变好发部位。
水肿:多见于心肌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脑神经细胞等。
脂变:常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7、玻璃样变性的类型和举例。
①血管壁玻璃样变:常发生于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肾、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②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见于增生的结缔组织,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常发生在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纤维性增厚的浆膜等。
③细胞内玻璃样变:常见于肾小球肾炎伴有大量蛋白尿时,酒精性肝病、慢性炎症。
8、细胞坏死的镜下和大体改变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疾病概论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条件下,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机体必须物质缺乏/过多、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因素)诱因:在疾病条件中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损伤/抗损伤、因果关系、局部/整体关系疾病发生发展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时期、转归期脑死亡标准:自主呼气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放大、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管灌流停止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人体病理学研究(ABC):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常用)、3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病理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子病:由于DNA遗传物质改变,使蛋白质结构和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细胞适应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生理性(代偿性、功能性)、病理性原因:营养不良、压迫、废用、神经、内分泌】1心脏:心壁变薄,心尖锐,冠状动脉弯曲明显2大脑:脑沟深,脑回窄平3脂褐素:在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两端或周围存在的未被自噬泡分解的富含磷脂的褐色颗粒肥大: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1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2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3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不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质、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加。
·颗粒变性:细胞弥漫性肿胀,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气球样变:重度水肿的胞质淡染、清亮,常见于肝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锇酸——黑色,苏丹Ⅳ——橘红色)·肝脂肪变:(脂肪变)胞质空泡、空泡边缘整齐、胞核推向一侧·虎斑心:脂肪变的心肌,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或胞内,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结缔组织:灰白色、均质半透明、坚韧的索状、片状·细动脉壁: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内膜基质增多·胞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肝病干细胞的Mallory小体4黏液性样变:间质出现黏液蓄积5病理性钙化:骨、牙以外的组织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磷酸钙、碳酸钙),肉眼白色块状颗粒,HE染色成蓝色颗粒·营养不良:代谢正常,局部变性坏死组织·转移性:代谢障碍,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钙化死亡:细胞遭受严重损伤,代谢、结构、功能不可逆性改变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标志性改变: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凝固性坏死:心、肾、脾、肝蛋白质变性凝固,灰白、黄白色,质地硬,干燥无光泽,有暗红色边缘区分健康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外形组织轮廓依旧液化性坏死:脑等,富含磷脂少蛋白的组织器官,溶解形成脓液特殊类型坏死: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特征性标志),微黄,质地松软,细腻,原有结构消失,呈红染无定形颗粒状物坏疽:继发性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呈黑褐色·干性: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导致干燥呈黑色的缺血性坏死,如动脉粥样硬化、冻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湿性:由于坏死组织水分多,腐败菌易于增生,呈黑绿色,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区分,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和淤血四肢·气性:特殊的湿性坏疽,继发于深部肌肉开放性创伤,呈蜂窝状,有大量气体·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组织呈丝状、颗粒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形似纤维素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过程,最后形成瘢痕组织2凋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出发细胞渔村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的主动性的死亡形式·过程:凋亡信号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凋亡细胞的清除·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胞核溶解、胞浆突出、细胞器脱落成而的有包膜包被的小体心、肝、肺、肠、脑坏死的类型?修复:组织缺损后邻近健康组织的细胞分裂、增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细胞再生能力分类:1不稳定细胞:不断增殖——表皮细胞、粘膜上皮、淋巴、造血组织、间皮细胞2稳定细胞:受伤、受刺激才再生——腺体器官实质细胞、原始间叶细胞3永久性细胞:缺乏再生能力——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影响细胞再生分化分子机制:1生长因子、2抑素与接触抑制、3胞外基质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增长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构成的幼嫩结缔组织,结局老化为瘢痕组织·镜下特点:1)新生毛细血管的皮肉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增生形成细胞索和毛细血管,垂直创面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形成毛细血管网2)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态多样,具有合成胶原纤维的功能,肌成纤维细胞,胞浆含细肌丝,有平滑收缩功能3)肉芽组织中常含有大量渗出液及炎细胞,炎细胞中以巨噬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辅,肉芽组织中无神经,故无感觉·作用:抗感染、保创面,填补创口,机化包裹坏死组织等异物瘢痕组织:纤维细胞少,毛细血管少,水分少,大量平行交错分布胶原纤维,色苍白半透明,缺乏弹性,呈收缩状态愈合:机体受外力,组织出现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包括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创伤愈合类型:1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缝合后对合严密2二期愈合:组织缺损大,对齐困难,伴有创口感染骨折愈合: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再塑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年龄、营养、激素药物局部因素:异物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动脉性充血: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的血量增多。
静脉性充血(淤血):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导致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加。
病理变化:1淤血器官体积增大,2组织颜色暗红,皮肤粘膜处有紫绀,3局部组织温度降低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慢性肺淤血:常见于左心衰竭,(肉眼)肺实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质地实变;(光镜)1肺泡壁淤血水肿变厚,2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巨噬细胞,3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成为吞噬含铁血黄素“心衰细胞”。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肺间质或痰中可见胞浆中含有的棕黄色颗粒的巨噬细胞慢性肝淤血:常见于右心衰竭,(肉眼)肝实变,表面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条纹状结构,似槟榔切面,称之为“槟榔肝”;(光镜)1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窦高度充血扩张,2淤血区干细胞缺氧而受压萎缩,3肝小叶周边细胞缺氧发生黄色脂肪变性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高度扩张充血呈红色,肝小叶周边地区的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肝表面及切面红黄相间的条纹结构,似槟榔。
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血液形成的固体质块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损伤内皮细胞的促凝集作用,血小板的活化2血流缓慢涡流形成3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过程形态:1白色血栓:血小板富集,堆积增大;少量纤维素存在形成灰白色、质地硬的血栓2混合血栓:白色血栓后下游血液产生涡流,新血小板堆积形成不规则突起的血小板小梁,小梁间纤维素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红细胞和白细胞3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增大阻塞血管,下游血流停滞,血液迅速凝集形成红色凝块4透明血栓:微循环血管内,由纤维素和少量血小板血栓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未完全机化形成静脉石、动脉石静脉石(动脉石):陈旧的血栓未完全机化时,可发生钙盐的沉积。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并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栓子运行途径:1来自右心、体静脉,随血液进入肺主动脉,形成肺栓塞2来自左心、肺静脉、体循环动脉的栓子阻塞器官小动脉:脾、肾、脑、下肢栓塞3来自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内,形成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4交叉性栓塞,房室间隔缺损者,栓子从高压处进入低压处,在动静脉中交叉运行5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血栓,在胸腹腔压力升高下,逆行至肝、肾、等处栓塞栓塞的类型:1血栓:血栓脱落引起栓塞2脂肪: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并阻塞血管,常见于长骨粉碎性骨折、严重脂肪组织挫伤3气体: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溶于血液的气体迅速游离成气泡阻塞血管腔·空气栓塞:空气和血液搅拌成泡沫血阻塞右心、肺动脉出口·氮气栓塞:大气压降低,溶于血液的气体(氮气)迅速游离出无数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减压病”4羊水:分娩过程中,羊水(羊膜破裂、胎盘早期剥离、胎儿脱落角化上皮、胎毛、胎粪)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栓塞梗死:局部器官、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缺血性坏死。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1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器官(脾、肾、脑,心)动脉阻塞后,动脉分支反射性痉挛,将原有血液挤压至周围组织;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体积增大,颜色灰白(白色梗死形成)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见暗红色的充血出血带凝固性坏死特点·早起梗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胞浆红染(坏死特征),炎细胞浸润·晚期梗死:机化形成瘢痕2出血性梗死:疏松组织、淤血严重阻碍侧枝循环建立、具有双重循环的器官(肺、肠)梗死结局:·小病灶: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不能完全被机化,形成钙化·脑梗死:液化形成囊腔第四章炎症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临床上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