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概述(通)

合集下载

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

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

近来东北亚形势出现了既往罕见的紧张升级与对抗加剧。

但与此同时,停滞许久的对话与合作也呈现探路重启迹象。

形势发展走向扑朔迷离,但能使各方均避损获益的出路仍是和解合作。

美韩新政府先后上台,将给东北亚大国博弈和朝韩关系带来何种契机,取决于域内各国的互动方向。

焦点问题的升级与转机并现多年来,半岛无核化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形势的导向性焦点。

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地区形势一直围绕朝鲜核试和导弹试射问题,呈现出周期性的紧张与缓和的交替。

但近一年多来地区形势持续紧张,时间长度和危机严峻度均超过以往。

一方面,朝鲜在2016年年中进行两次核试验和二十多次导弹试射,不断搅扰地区稳定。

进入2017年,美国等国家监测显示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的准备工作时断时续,虽然第六次核试未在舆论猜测的时间节点进形势迷离 出路清晰——东北亚形势的变化与前景东北亚形势正处在空前复杂节点,多种动向并现,走势又多不确定。

围绕朝核导计划的武力解决舆论和军事准备均超出历史强度。

虽然形势的变化方向扑朔迷离,但解决问题的出路清晰,本地区现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应该最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对抗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虞少华/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5行,但在2月12日和5月14日,朝鲜又先后成功发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按外界分析和朝鲜自称,前者表明朝鲜已具备“攻击驻冲绳和关岛美军基地的能力”,而后者标志朝鲜“已有能力攻击美国本土”。

与此同时,朝鲜不断强调将拥核确定为“永久战略路线”,致使其同有关国家在无核化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性加大。

特别令外界不安的是,在承受史上最严厉联合国制裁同时,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举措言辞亦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美、日、韩等国以朝鲜核导威胁为由不断升级相关军事部署和应对准备,也使东北亚火药桶离燃点越来越近。

3月13日起,“关键决断”和“鹞鹰”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先后启动,规模和烈度均为史上之最。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路径探析【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合作区域之一,但当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从历史渊源、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和关键因素等方面探析了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

通过对未来展望和推动建议,呼吁东北亚地区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赢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形势、挑战、历史渊源、机遇、路径选择、关键因素、展望、建议。

1. 引言1.1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路径探析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合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东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和地缘政治重要性较高的地区之一,其合作关系对于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地区内部矛盾的加剧,东北亚地区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历史上,东北亚地区合作有着悠久的渊源。

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近现代的政治互动,都为东北亚地区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东北亚地区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日益显现。

一方面,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地区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地区内部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矛盾等也给合作带来了困难。

在新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如何平衡各国利益、化解地区矛盾、推动多边合作,将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地区合作的关键因素也需要深入分析与探讨。

不同国家的政策取向、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都将影响到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走向。

展望未来,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建议有:加强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合作、深化文化交流、推动共同安全。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当前东北亚地区合作面临的挑战当前东北亚地区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政治因素是制约地区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

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政治矛盾,难以建立起真正稳定的合作关系。

安全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东北亚地区存在着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台海局势紧张等安全威胁,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地区合作的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发展困境》2023-10-30CATALOGUE目录•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01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定义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旨在促进区域内的贸易、投资、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和冷战的结束,东北亚各国开始探索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2001年,首届东北亚经贸合作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实施,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1992年,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经济合作宣言》,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起步。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提高。

有助于加强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02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该地区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中日钓鱼岛争端、朝韩关系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国家间的信任和合作。

地区领导权争夺在东北亚地区,各国都希望在区域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竞争和分歧。

政治制度差异东北亚地区政治制度多样,包括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威权主义等,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

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合作中存在不平等现象和利益冲突。

经济结构差异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可能阻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

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

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东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北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东部地区。

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复杂地缘政治的区域,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全球的焦点。

贸易往来近年来,东北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三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不断加深。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依然存在许多挑战,如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随着东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逐渐增多。

例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也比较多,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

然而,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仍存在投资环境不够完善、投资政策不够透明等问题。

东北亚经济论坛是推动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各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对话,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亚经济论坛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仍存在参与国家有限、议题设置不够广泛等问题。

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

各国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

例如,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投资协定的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加强东北亚地区金融合作,建立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提高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各国之间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例如,加强跨境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信息化发展。

经贸合作是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

各国之间应加强经贸往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例如,加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

21世纪以来东北亚大国结构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变化

21世纪以来东北亚大国结构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变化

21 世纪以来东北亚大国结构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变化关于21 世纪以来东北亚大国结构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的新变化,欢迎阅读借鉴,谢谢观赏。

巴里·布赞和奥利·维夫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是解释和预测地区安全的重要理论,以朝核问题为代表的朝鲜半岛问题和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安全结构问题都可以通过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视角得到清晰的阐述。

一、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视角下的朝核问题。

布赞和维夫将安全符合体定义为"一组单位,它们的主要安全化进程、去安全化进程或两者如此紧密地相互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不能把他们的安全问题彼此分割开来合理的进行分析或解决。

"地区安全复合体是一种国际体系的次结构(substructure) ,在这个次结构中各行为体之间存在着较高强度的安全相关性,而周边地区的行为体对此却表现出安全上的漠不关心。

地区安全复合体有边界、无政府结构、极性、社会性构建等四个独立变量。

"极性"是指单位之间的权力分配。

"社会性构建"是指单位之间的友好和敌对模式。

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认为"极性"和"社会性构建"是决定地区安全结构的最主要变量。

在无政府结构中,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内核结构和特性是由两种关系界定的,即权力关系、友好和敌对模式。

朝鲜半岛(或者说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结构。

整个冷战时期,围绕朝鲜半岛的权力分布关系(主要是指朝韩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和社会构建关系(主要是指中美苏日四大国与半岛国家关系变化)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剧烈的、颠覆性的变化。

得到盟国军事支持、安全承若及占据合法性优势的朝鲜没有必要独立发展核武器。

二战以来,东北亚国家围绕朝鲜半岛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独立的体系和结构,也就是以三八线为边界和前沿的冷战对抗结构。

具体来说,是以中朝军事同盟、中苏军事同盟、朝苏军事同盟结成的全方位北方同盟集团为对抗一方,以美韩军事同盟、美日军事同盟、日韩军事协作结成的南方准同盟集团为对抗另一方。

东北亚

东北亚
2.朝核问题等使半岛保持适度紧张,符合美国的利益
东北亚地形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尤其是核问题,是冷战后关系朝鲜半岛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谢谢观看
政治格局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复兴,日本走向“正 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这 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东北亚地区
东北亚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从西部向东北部递增。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工农业和科教文化 医疗相对发达。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工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发达。汽车、高新电子、机床、 造船、石化、精密仪器仪表、手机、摄像机和数码产品、平板显示器、飞机零部件等高层次高技术产业发达。
中国的航天技术产业和军工产业接近世界高等水平。该地区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近 半数。主要有日本丰田、本田汽车工业及日本电子工业,韩国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中国华为、联想、海尔, 等等。
东北亚
亚洲的东北部地区
01 政治格局
03 具体介绍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02 经济文化 04 区域安全
东北亚(Northeast Asia)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东亚东北部地区,为东亚所属的二级区域,日本韩国称为北东 亚,其范围可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定义,东北亚包 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美日同盟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扮演隔岸平衡手的角色,一方面把日本拉入其同盟体系,为美国战略利益服务, 另一方面也要把日本力量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利用日本遏制中、俄,同时又利用中、俄维持在日本的军事存在。

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概述 通

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概述 通
这一设想的主要特点,一是非东北亚国家——美国在 其中占有了重要一席,二是它与“东盟地区论坛” (ARF)等迄今为止由东盟主导的各种东亚安全合作 对话机制区别开来,反映着西北太平洋地区安全问题 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
从地区局部经济合作的角度 :
其“东北亚”的地理范围界定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 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的实际上参与该地区经济合作 的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为范围。
以台北为中心,2000公里航空半径之间,包括 了朝鲜半岛、菲律宾、冲绳、日本的九州岛、 四国和本州岛的一部分,4000公里航空半径之 间,囊括了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等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从海上看,台湾处于从北起千岛群岛,中经日 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至南部 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西部的西太平洋航道所形成 的一条弧线的中枢,成为扼守太平洋航道的中 心,是北太平洋与北印度洋之间的战略要冲。
❖ 主讲教师:王晓波,教授
❖ 国际政治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政治系主任, 系党总支书记,国际政治学科主任
❖ 主要讲授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 本质及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东北亚各国关 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产生、发展、范围和研 究方法等。
对远东的解释通常有两种:
①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 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 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②原苏联远东经济区 的简称。北起北冰洋, 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包括哈巴 罗夫斯克(伯力)、滨海边疆区、雅库特自治 共和国、阿穆尔、马加丹、堪察加及萨哈林州。
▪ 在东北亚地区,中美日俄韩五国之间
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 多个三角组成的多面立体几何体,我 们把它称之为东北亚地区五大国之间 的利益交叉体。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五、“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分析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密集区域,其各国经济关系的紧密度不断提升。

随着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愈加明显。

本文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相关案例加以说明。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朝鲜、南韩国、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

这些国家作为对世界经济产出、贸易额和合计GDP有巨大贡献的主要经济体,其经济合作的深入程度一直是亚洲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无限制地域性,贸易活动主要是“地区内贸易”,即东北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侧重于地域内部或邻国之间的贸易。

在当前全球贸易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该经济区域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东北亚区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缓解贸易依赖倾向,提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

通过不同贸易协议和机制的签署,区域经济合作渐成规模,异质性和更高质量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体在全球舞台上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

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

其他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 除上述机制外,东北亚地区还存在其他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如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日韩三国合作等。这些机制在维护 地区和平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3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朝鲜半岛核问题
总结词
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加强合作
通过深入了解现有机制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加强 参与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推动多边安全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为 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02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机制现状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组成,旨在通过 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维 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
打击跨国犯罪
加强各国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活动,维护地区 安全和稳定。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发展是必要的 ,因为该地区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如朝鲜半 岛的核问题、地区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
现有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在解决地区问 题、促进各国间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 察
2023-11-05
目录
• 背景介绍 •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现状 •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 结论与建议
01
背景介绍
东北亚地区概况
1 2 3
地理位置
东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北部,包括中国、俄罗 斯、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六个国家,地缘 政治关系复杂。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湖南罗石文一、背景资料: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分析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分析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分析金融合作是中日韩三国之间高端合作,这包括三个国家各自证券、银行金融现状,还有中日韩三个国家的证券、银行金融合作,以及三个国家同世界的证券、银行联系。

标签:证券;银行;金融绪论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阶段取得了人类巨大的成功。

现在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我们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并且向着制造业强国努力。

金融行业在以前为国家、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应该如何更加适应新的发展是应该提前考虑的。

研究中日韩三国的金融行业目的就是通过合作促进发展。

降低三个国家贸易成本、提高三个国家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从中日韩三个国家区域合作现状看,在贸易层面上合作一直积极进行中并且。

然而,任何二个国家之间的,甚至三个国家之间的更高层面的金融行业之间的合作还处在观察中。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中日韩三国金融市场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中日韩各自金融市场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

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了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理论及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

一.中国金融行业分析证券市场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市场作用的竞争优势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进行开放贸易交往,走出去和请进来,整个社会的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再有,政府使得通货膨胀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减少了失业率等,因而,政府在主导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些机会成本的付出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合理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市场、商业的时候,在处理两者之间关系时要懂得市场、了解市场,这是两者关系的基础,而最终的目的是要管理好市场和商业,这又是通过制定并颁布法律来实现的!我们国家《证券法》是1999年颁布的,是经历了连续的多次修订,且随着情况变化需要再次修订。

而另一个市场经济重要的法律《期货法》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空白。

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发展资本市场得到的改革红利也得到了共识。

然而,我们没有法律的社会成本也很大,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市场发行等机制不健全都阻碍了市场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

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

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

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认识

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认识

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认识
东北亚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三省、俄罗斯远东等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欧美地区的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日本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它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亚洲重要的军事大国。

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举足轻重,其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近年来,日本在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上与中国关系紧张,同时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其次,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备受关注。

朝鲜核问题一直是全球焦点之一,影响了东北亚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安全。

朝鲜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繁荣发展,但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关系则紧张。

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双方关系依然复杂。

再者,中国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重要产业基地。

中国和韩日等邻国的经贸关系繁荣发展,但也存在着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密,两国在经济、能源等领域有协作,并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

最后,俄罗斯远东作为俄罗斯的门户,对整个东北亚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

俄罗斯与中国等邻国的经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
存在着历史、领土等争端。

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也备受关注,两国一直在争夺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主权。

总之,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情况多种多样,存在着协作与竞争两种不同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需要把握历史机遇和地位,积极地推进互利合作,加强互信,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东北亚区域各国关系

东北亚区域各国关系

(二)朝鲜核问题透析
由朝鲜核问题引发的“六方会谈”,目前已成 为朝美之间“鸡和鸡蛋”问题的会谈,是一场 永不终结又长久落幕的大戏。 从半岛的战略局势上看,美国迟迟不肯与朝鲜 对话其实是在搞拖延战术,他的目的是不想解 决朝鲜核问题,因为,如果朝鲜核问题彻底解 决了,他就没有在韩国驻军的理由了,那么他 对半岛的控制力势必会大大下降,这是他不愿 看到的。
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的战略得 失分析
第四,钓鱼岛事件让日本在经济上付出 了惨重代价,日本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最 直接的后果,必然是更多的人抵制日货, 无疑这是继奥巴马打击日本制造后,日 本自己又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方式打击了日本制造,这种影响将是长 期的,而且恢复难度极大。 第五,在亚洲经济整合主导权上,日本 很难再和中国竞争。亚洲国家不可能再 接受以日本为圆心的所谓东亚共同体。
新时期东北亚各国关系
从四个岛谈起: 从四个岛谈起:
一、朝鲜半岛—朝韩关系 二、钓鱼岛——中日关系 三、北方四岛—日俄关系 四、黑瞎子岛—中俄关系
一、朝鲜半岛上的朝韩关系
(一)朝核问题—地区局势紧张的
关键问题
朝鲜半岛自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 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认为, 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 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为解决 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 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 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 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日本制造钓鱼岛事件的原因和 目的
钓鱼岛事件是美日韩同盟总体策略的一部分, 是美日测试中国的战争意志和战略底线的一环。 是日本试探中美底线的战略需要,试探的结果 是:中美完全可以拿利益交换掉日本。 选举的需要。最终,抓人扣船表现强硬的结果 是菅直人胜选,小泽败北。 日本试图通过钓鱼岛争端来确定钓鱼岛和琉 球群岛属于日本的事实。对中国来说,钓鱼岛 是和琉球连在一起的大问题,而非钓鱼岛单独 的小问题。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蕴含潜力不断释放,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推动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更与东北亚各国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贸合作水平,改善地区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然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东北亚国家已经在区域合作及局部合作中实现突破,但仍需要改善和加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包括俄国、韩国、朝鲜、日本、中国、蒙古六个国家,作为热点地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地缘区位的相邻优势、经济发展的互补优势、互利共赢的合作优势,决定了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历史、领土以及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家间互信程度较低、局部矛盾不断、加之美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区域形势诡谲多变。

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阻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一)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韩的贸易额为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

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325亿美元,中国继续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韩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小企业对策对话、自贸协商、环境领域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

中蒙贸易额为6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东北亚区域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

(二)东北亚地区次区域合作生机勃勃目前,东北亚地区虽然没有形成规范的国际组织,但是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历史国际关系的前沿问题

东北亚历史国际关系的前沿问题

东北亚历史国际关系的前沿问题东北亚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动荡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又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重要焦点。

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前沿问题,或许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日本对东北亚的影响当提及东北亚历史国际关系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最常被提及的是日本。

因为在近代史上,由于日本的扩张政策,导致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为紧张。

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先后侵入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和北加里曼丹等地,并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些行动引起了当时各国的强烈反感和不满,日本也因此成为其他国家眼中的东亚魔鬼。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在东北亚的殖民扩张不仅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局势,而且还改变了东北亚的地缘格局。

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殖民统治中,东北亚的地缘格局被彻底打乱,各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被迫臣服于日本,并对政治、社会暴力、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面积清洗和调整。

尤其是日本所采取的爆发性扩张政策,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尽管在历史上,日本的扩张行为不断激化了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但也对于该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日本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和技术创新,也对东北亚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朝韩彼此之间的关系当前,在东北亚的国际关系中,中朝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尽管这三个国家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良好。

对于中国来说,与朝鲜的国家领导层建立合作、协议和联盟等多种关系是微不足道的。

在毛泽东时期,中国支持##朝鲜##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但后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友谊并没有得到平衡的发展机会,尽管中国一直在帮助朝鲜经济发展,但近年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仍不少。

我国与韩国之间发展关系至上的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活动,轻视了历史韩日战争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蒙古地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本身又是中
俄历史关系的产物,中国和俄罗斯对于蒙 古的独立和安全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蒙古强调在中俄之
间奉行等距离睦邻友好关系的政策。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于战略需要,也主动
发展与蒙古的关系,表示愿做蒙古的“第三大邻 国”,美国想在中俄两大国间找立足点,“插到 熊嘴和龙爪之间去”。
▪ 在东北亚地区,中美日俄韩五国之间
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 多个三角组成的多面立体几何体,我 们把它称之为东北亚地区五大国之间 的利益交叉体。
东北亚主要国家关系有:
▪ 美、中、日、俄四个主要大国间的美日、美中、 中日、中俄、俄日五大双边关系起核心性的、支 柱性的作用,而七个国家所同构的其它双边关系 则依其影响力的强弱,分别构成重要的和有影响 的双边关系。
二战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远 东”等带有欧洲殖民色彩的词汇使用频率日趋减 少。如今,人们通常把俄罗斯的东端称作“远东 地区”,而对其他亚洲部分则很少再以“远东” 一词称之。
之后,地区性称谓逐渐细化,“东亚”、“东北 亚”、“东南亚”等概念逐渐具有专指属性,但 这种属性仍很模糊,所包括地域范围并没有明确 界限。
❖ 该课程以东北亚各国(中、美、日、韩、朝、俄、 蒙)相互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全面地论述有关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 点问题的全貌和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 析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其规律和政策建议,以及地
2、讲授范围和主要内容:
❖ 第一讲、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概 述(2学时)
由此看来,台湾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既是南 北航向的必经之路,又是陆上势力与海上势力 发展的必经之路,不愧为战略走廊。
(2)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背靠 大陆,三面环水。东临日本海,东南 隔朝鲜海峡与日本列岛对峙,西濒黄 海与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相望, 北界中国,东北端与俄罗斯相接,它 介于中国、俄罗斯、日本之间,地处 东北亚核心,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 位。
对远东的解释通常有两种:
①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 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 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②原苏联远东经济区 的简称。北起北冰洋, 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包括哈巴 罗夫斯克(伯力)、滨海边疆区、雅库特自治 共和国、阿穆尔、马加丹、堪察加及萨哈林州。
这一设想的主要特点,一是非东北亚国家——美国在 其中占有了重要一席,二是它与“东盟地区论坛” (ARF)等迄今为止由东盟主导的各种东亚安全合作 对话机制区别开来,反映着西北太平洋地区安全问题 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
从地区局部经济合作的角度 :
其“东北亚”的地理范围界定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 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的实际上参与该地区经济合作 的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为范围。
东北亚各国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
主讲:国际政治导师组 2009年9月
第一讲、东北亚授 •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政治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本讲带有绪论的性质,其核心是阐明东北亚 各国(中、美、日、韩、朝、俄等国)相互关系 和地区热点问题;阐明相应的基本概念、东 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东北亚各国关 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 阐述处理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 重要性,较完整地概述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 区热点问题的全貌等基本问题。
“远东”: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在二战前一直是以欧洲为中心 的历史,从欧洲的角度看,西北太平洋这一位于遥远 的东方尽头的地区一直被冠以“远东”(Fareast)这 一称谓。
“远东”这个词本身就与欧洲有天然的联系,因为所 谓的“近东”、“中东”、“远东”正是根据与欧洲 的远近来称呼的。翻开近现代史册,随处可见“远东” 一词:1946年初期成立的同盟国对日管理机构叫做 “远东委员会”;1960年新《日美安全条约》中有一 个“远东条款”;美国国务院有个“远东司”……
▪ 这些双边关系总体上形构了东北亚区域政治与安 全上的立体的蜘网结构。
东北亚的热点问题主要有:
• 东北亚安全问题、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朝鲜核问 题、六方会谈问题、和平统一问题、南北合作问 题、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问题、东亚经济一体 化问题、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中日东海能源之 争问题、住韩、日美军问题、日本政治右倾化和 军事大国化问题、领土纠纷问题、军事同盟问题 等等。
❖ 学习这一讲,要重点学习和把握东北亚各国 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本质及研究对象等基 本问题,了解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 题的产生、发展、范围和研究方法等。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讲授、讲授法教学 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主要讲授内容:
一、东北亚的地域范围和地缘特点; 二、东北亚各国关系及主要的地区热点问题; 三、东北亚各国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的研究对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界定方式:
从自然地理角度: 以“东北亚”概念专指西北太平洋地区,但在
内涵上则把“东北亚”作为狭义上的“东亚” 和“北亚”两个地理区划单元的统称,前者指 中国、蒙古、朝韩双方和日本,后者指俄罗斯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这种界定方式基本上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划分 方式。
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比较多,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东北亚地区局势:
一是朝鲜核问题,已经上升为影响地区稳定的安全问题
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军事大国化问题,近年来日本社 会日趋保守,政治右倾化越来越明显,引起亚洲邻国的 担忧;
三是东北亚地区的领土纠纷问题,如中日钓鱼岛争端, 韩日独岛(日称竹岛)问题、日俄北方四岛问题等,这 些领土纠纷如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地区稳 定的重要因素;
本课程为了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对东北亚进行理 论探讨,必须事先对这一概念做出明确界定, 以免造成概念与所研究的问题脱节。
从地缘政治学学科特性出发,我们将东北亚的 地域范围界定为: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 韩国、蒙古六国。
中国地图
2、东北亚的地缘特点:
东北亚是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和海洋战略的结合部, 历来受到各大国的重视和觊觎。
❖ 主讲教师:王晓波,教授
❖ 国际政治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政治系主任, 系党总支书记,国际政治学科主任
18世纪以前,东北亚的重要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 而那时的日本与中国比较起来也显得相对弱小得多。
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中国国势日益衰微,西方 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入中国,尤其是日本进行资本主 义性质的“明治维新”后,东北亚成了大国势力角 逐的竞技场,但其中最重要的格局是中、日、俄三 国利益争夺。
二战后,以美国染指东北亚为契机,这一地 区形成了“四角(美日中苏)七方(美日中 苏朝韩蒙)”的地缘战略格局。
近代以来,东北亚先后经历过中日对抗,日 美与俄对抗,美苏中与日对抗、中苏与美日 对抗(冷战前期),美中日与苏对抗(冷战 后期)等不同类型的对立格局。
东北亚地区倍受各国注目,其原因还在于这 一地区有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缘环境。
(1)、太平洋岛链
太平洋岛链是以美国为首的海洋力量控扼欧亚 大陆陆上力量的重要基地。
“东亚”:
亚洲国家对该地区冠以“东亚”的称谓是从近 代开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曾以“大东亚” 一词称呼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并提出了臭名昭 著的“大东亚共荣圈”,企图永久吞并这一地 区,从而使这一概念带上了浓重的负面色彩。 至今,一提到“大东亚”一词,人们也很容易 把它与日本军国主义联系起来。
• 蒙古与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接壤,边境城市
札门乌德据北京直线距离仅600公里;
• 蒙古又是俄罗斯乌拉尔重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大铁
路的南北屏障。
• 美国在蒙古立足,可以观察、探测两个主要战略
对手,这个极有利的地理位置能使美国达到“北 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战略目的。
二、东北亚各国关系及主要的地区热点 问题
具体而言,这种“东北亚经济合作”涵盖蒙古、中国 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韩双方以及日本西海岸 地区。
迄今为止,这一地区各国出现了多种局部经济合作的 设想和概念,如日韩双方针锋相对地提出的“日本海 经济圈”设想和“东海经济圈”设想,其它的有“西 太平洋经济合作”设想、“黄渤海经济圈”设想等等, 此外还出现了“图们江开发计划”等更狭义的局部经 济合作方案。
❖ 虽然“东北亚”的上述演变过程已基本为各 界所接受,但人们只是在“东北亚”一词的 地理意义上基本达成共识,并不意味着围绕 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运用已不存在任何差异。 相反,从地缘政治、安全与经济概念来看, “东北亚”一词的实际运用强烈地反映着西 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以及地区合作 发展的历史阶段。
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特殊性和 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朝鲜半岛是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 缘地带”。
• (2)朝鲜半岛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
• (3)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的“桥 梁”。
(3)蒙古
• 蒙古虽只是一个仅有200多万人口的夹在中
俄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但其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二战后,美国以条约的形式在西太平洋地区构 筑起了北起千岛群岛经日本列岛、琉球群岛, 台湾,菲律宾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弧形的防 线。
在这条太平洋岛屿链中,日本因为与苏联地理 上最接近而成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向外渗透的 “防波堤”。
在这条岛屿链中,台湾是另一个引起 广泛关注的热点。
台湾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频太平洋, 南接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以台北为中心,2000公里航空半径之间,包括 了朝鲜半岛、菲律宾、冲绳、日本的九州岛、 四国和本州岛的一部分,4000公里航空半径之 间,囊括了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等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从海上看,台湾处于从北起千岛群岛,中经日 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至南部 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西部的西太平洋航道所形成 的一条弧线的中枢,成为扼守太平洋航道的中 心,是北太平洋与北印度洋之间的战略要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