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方配制

合集下载

“冬病夏治”,食疗有方

“冬病夏治”,食疗有方

“冬病夏治”,食疗有方

名词解释: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好发的疾病可以在夏天进行防治,是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

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因此,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防治,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近年来,“冬病夏治”对孩子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

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门诊量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到底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又有哪些治疗和调理方法呢?

这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小儿哮喘、婴幼儿风湿病、胃病、慢性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遗尿、肾虚等,如果“冬病夏治”,都有很好的疗效。

冬病夏治的4大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内服汤药(中成药)、内服药茶(药酒)、食疗、药膳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

药浴疗法、膏药疗法、药熨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熏蒸疗法、推擦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耳压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体育疗法等。其中,以敷贴、中药、按摩及食疗最为常用,下面重点谈谈在家庭中更易操作的通过药膳、饮食结合来“冬病夏治”的方法。

药膳、食疗方推荐

红枣粥

食材:红枣10枚,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粳米加水煮粥,再加冰糖调味。

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的孩子。

山楂麦芽饮

食材:山楂12克、炒麦芽15克、红糖适量。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寒哮的护理体会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寒哮的护理体会

脑穴是经气汇聚之处, 选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 故 贴药前先把参加贴敷的人员培训好, 最好请针灸室医师指 教, 并在同事中示范。
3.2 贴敷时间的掌握
贴敷时间既有一定要求, 又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 说, 第一次贴敷时间可适当短一些, 以后则可根据患者的耐
受程度而酌情调整。对个别敏感 的患者要隔 5- 10min 观察 一次局部情况。 达到既不烧伤皮肤又能发挥药物、 脑穴的双 重功效 。 ( 收稿 日期:2005- 05- 03)
1.1 药物组成及 配制
2.3 贴敷后的局部护理
炒白芥子、 延胡索各 2 份, 甘遂、 细辛各 1 份, 烘干粉碎
过80 目 装瓷桶中密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按每穴 3g 筛,
计算) , 用鲜生姜汁适量调膏。
1.2 贴敷 方法
去掉药膏后局部微红稍有温热感则无需处理, 皮肤颜 色很快就恢复正常;若大片潮红、 热痛, 或有米粒大小红疹 者, 立即用 75%酒精棉球擦洗可减轻疼痛, 防止起疙。个别 体质特别敏感的患者或贴药时间过长者,揭去药膏后局部 掀红、 灼热、 疼痛 , 停半天或一天后即起水疤 , 局部消毒后 , 用注射器抽取疙液或无菌剪刀剪破疙壁, 放出疙液, 涂炉甘 石洗剂, 使其干燥结痴。 或用生肌玉红膏薄涂于消毒敷料上 盖贴, 换药 1 次, 1 周可愈。 日 一般
2 护理方法
2.1 贴药前的情志护理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三伏贴要用姜汁、蜂蜜调和。取姜汁时,将生姜洗净粉碎,用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关节痛则不用姜汁,用蜂蜜调和,然后就可按药方进行制作。

关节痛:肉桂、炮姜、白芷各10克,研成粉末,加一些蜂蜜进行调和(因为蜂蜜可驱寒祛湿),药膏就好了。将一小勺药物放在药膏上,如果是胳膊疼,就要找曲池穴(屈肘,在手肘窝外横纹尽头的窝里),如果是膝关节痛,贴在两个膝眼上(有内膝眼和外膝眼,在膝盖的两个窝眼处),用胶布固定,贴10个小时,10天1次。

鼻炎:取白芷3克,细辛1.5克,白芥子3克,苍耳子3克,辛夷花1.5克,捣碎弄成粉末,用姜汁调和。贴在大椎穴(低头,后颈颈椎最突出的高骨下的凹陷处)、肺腧穴(大椎穴下往下数三个突起,定住,再往两边约一个大拇指直径宽的地方)。贴2个小时就要取下来。10天贴1次,连贴3次。如果经常流鼻涕,导致头痛,则说明鼻炎较严重,应用蝉衣1.5克,蛇衣3克,全蝎2克,诃子3克,乌梅肉3克,磨成粉用姜汁调和,贴风池穴(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手指宽的凹陷处)、大椎穴、肺腧穴,贴4个小时,7天贴一次。

便秘:取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磨碎加生姜汁

少许,贴在肚脐、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气海穴(肚脐正下两个手指宽处),每次贴6小时,每7天一次,连贴3-5次。

驱寒升阳:取吴茱萸10克,磨成粉,用姜汁搅拌均匀,取麝香壮骨膏贴在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肚脐和脚心,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可祛寒升阳,治疗老寒腿、手脚冰凉。(整理/快乐老人报记者李仲文)

“冬病夏治”,两味药,温阳气、健脾胃、排寒湿,补养气血

“冬病夏治”,两味药,温阳气、健脾胃、排寒湿,补养气血

“冬病夏治”,两味药,温阳气、健脾胃、排寒湿,补养气血

文/杰哥讲坛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理论

让中医贴近生活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盛夏。每当这个时候杰哥都会给大家推荐一款养生饮品“姜枣茶”。

因为姜枣茶在夏季喝,不仅能助阳气发散,还能温中健脾、补气养血、排湿气。

中医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民间说法。

夏季虽然天气很炎热,但其实我们体内却是空虚的。因为这时候气血会随着阳气向外发散,气血都集中到体表,反而肠胃是比较虚寒。

在加上大家都习惯躲在空调房里,吹空调、喝冷饮,容易导致寒气一步步的进入人体,造成胃里虚冷、心烦口渴、闹肚子等…腹痛腹泻一些症状。

这时候吃生姜,一可温补体内阳气,温养脾胃;二可助阳气的升发,排出体内的寒邪湿气。

其二,《黄帝内经》不是说,“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吗?

那怎么来冬病夏治呢?夏季属火,人体在夏季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要借助夏季,自然界阳气的顶点,和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祛除一些寒性,虚证的疾病是最好的时机。

试想一下,在夏季,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啤酒、饮料,放在外界一会,外壳是不是会凝结一些水气水珠之类的。

其实这就是排寒湿的结果,寒气湿气从里面排出来,如果是冬天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在经历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和一个多湿的春天,体内或多或少也会聚集一些诸如寒气、湿气之类的“病气”。

这时吃生姜,不仅能温阳健脾,还就可以把一整年的寒邪、湿气等排出体外。

但生姜这味药是辛温发散的,长期单独喝可不行,容易辛散耗气,所以要配合红枣。

红枣吃起来是不是黏腻的,粘腻性质的药,有一种本领,就是守护的作用,能牵制生姜的辛温,让其不至于过度发散而耗气。

冬病夏治 中药内服方

冬病夏治     中药内服方

冬病夏治中药内服方

“哮喘夏治”方

制附子9g 党参12g白术12g 茯苓12g陈皮9g 半夏7.5g炙琵琶叶15g 炙款冬花15g甘草3g

每天或隔天一剂,水煎服。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益气固本汤”夏季连服3个月

制附子9g 黄芪20g 党参10g白术12g 茯苓18g 淫羊藿16g 杜仲12g 菟丝子15g 鹿角胶10g 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 炙甘草10g

每天或隔天一剂,水煎服。

冬病咳喘膏

潞党参120g 炙黄芪120g 焦白术120g 青防风45g 大熟地120g 山萸肉90g 淮山药120g 天冬90g 麦冬90g 五味子30g 黑附块90g 川桂枝30g 云茯苓120g 炙甘草45g 净麻黄45g 紫苏子90g 苦杏仁90g 淡干姜24g 北细辛24g 益智仁90g 西砂仁45g 广陈皮45g 上沉香15g 银杏肉60g 胡桃肉60g 西晒参50g 蛤蚧1对驴皮胶300g 制膏内服,冬夏皆宜。

肾虚蛤蚧酒

熟地50g 何首乌50g 黄精50g 肉苁蓉50g 巴戟天30g 杜仲30g 川断30g 鹿角胶30g 菟丝子30g 枸杞子30g 附子15g 淫羊藿15g 肉桂15g 蛤蚧1对狗鞭2条麻雀4只广西米酒3.5千克。浸泡50天,从夏至日开始,每天早晚各15毫升,具有补肾壮阳,固经止泄的功效。

参黄降糖方主治糖尿病

大黄6-12g 桂枝6-12g 桃仁9-12g 玄明粉3-6g 甘草3g 玄参12-15g 生地12-15g麦冬12g 黄芪30-45g

每日一剂,水煎服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

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

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进入夏天以来,就有不少人向我们咨询冬病夏治的事,关心什么时候开始贴膏药?其实,除了贴膏药,冬病夏治配合食疗更能相得益彰,有些对膏药过敏的人也可单独使用食疗的方法减轻疾病,而且,每年伏天有40天,天气相对较热,非常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朋友调治疾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

1.白胡椒公鸡汤:公鸡一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

3~5克,空腹食用。治疗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的朋友。

2.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

3.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

3~5克,空腹食用。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养生之本,必资于食;救急之速,必凭于药。以上食疗处方,大家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果食后身体温润舒泰,不必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冬病夏治饮食上大家需注意,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

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黏腻,不可过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由于冬病夏治治疗对象都是畏寒怕冷喜热的朋友,因此寒性水果是要禁止的,以免损伤到脾胃。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

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

一、贴敷一号

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

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5寸.

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

2、腰椎间盘突出。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

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5寸.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

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

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 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 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 甘遂、细辛、生姜作 为基本处方,可结合 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 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
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 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
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 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 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 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
取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
谢谢聆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三伏贴1 冬病夏治I 三伏贴再搭配这些中药花茶,效果会更好

三伏贴1 冬病夏治I 三伏贴再搭配这些中药花茶,效果会更好

伏天养生I 三伏贴再搭配这些中药花茶,效果会更好

摘要:三伏天,吃对了,健康才会多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主要由细辛、元胡、干姜、白芥子、肉桂等刺激性的中药制成,共研细末,每次用1/3的药面,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将药面放在6块直径5cm的油纸上,使用时固定敷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6个穴位上,保留约4~6小时后,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气贯通,从而系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每于初伏、中伏、末伏共贴三次,连续贴治3年。

另外,要非常注意的是,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上要有所克制,以配合治疗,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1、陈皮+茯苓

配料:陈皮2g,茯苓5g。

作用:健脾、祛湿、化痰。

2、陈皮+山楂

配料:5g陈皮,10g山楂。

作用:健脾消食,抗衰老。

3、陈皮+茯苓+甘草

配料:陈皮15g,茯苓9g,甘草5g

作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注意事项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冬病夏治药物配方

冬病夏治药物配方

冬病夏治药物配方

药物配方:

1、哮喘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取穴神阕涌泉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省中医院、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药大学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门医院、省中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院、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省中医院、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冬病夏治的简便方法,13种食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冬病夏治的简便方法,13种食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冬病夏治的简便方法,13种食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夏季入伏以来,进入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许多人到医院贴膏药,即三伏贴,其实,贴敷只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还有中药内服、艾条灸、艾柱灸、脐疗、穴位注射、穴位拔罐、刮痧、药膳等,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疗效的重要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寒腿、冻疮等,利用夏天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进行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规津,人体阳气及自然界生物的阳光,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天人相应,人体也受到自然界节津变化的影响。

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适合哮喘、肺气肿等内科疾病,事实上,颈椎、腰椎、骨关节等方面疾病也适合冬病夏治。凡是在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因此,夏季除治疗咳嗽、老慢支、哮喘,还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时光。

下面介绍一些自己在家就可以试一试的简便方法,记得收藏转发哦。

经常性感冒卫表不固,易犯感冒者,可在夏季服用玉屏风散,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一次。连服40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冻疮冬季易发冻疮者,可在三伏天取独头蒜适量,捣烂,中午放在太阳下晒热(约晒1小时),然后涂敷于冻疮易发处,待1小时后除去,连续涂敷3天。治疗时患处忌着水。或用生姜60克,捣烂,加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后,每天3次外搽患处,连续一周。或取白中稍带红的鲜西瓜皮,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连续5天。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贴疗法的诊疗常规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贴疗法的诊疗常规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贴疗法的诊疗常规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敷贴。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而赋型剂是根据病情的性质与阶段的不同而分别采用醋、酒、水或葱、姜、蒜等捣汁。一般以醋调的取其散瘀解毒之功,以酒调的取其助行药力,而以葱、姜、蒜作为赋型剂者,则取其辛香散邪之效,以菊花汁、丝瓜汁、银花露调的取其清凉解毒,亦可以冷开水或冷茶水调制。现临床多以蜂蜜或饴糖调制.其优点是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能保持敷药的粘性和湿润.作用持久。

【诊断】

一.支气管哮喘

1.中医诊断: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辨病辨证:1.辨病位凡因外邪、痰浊、肝郁气逆等致邪壅肺气,

宣降不利而喘者均实属,病位在肺;而久病劳欲,肺

肾出纳失常而致喘者多属虚,或虚实夹杂,病在肺、

肾两脏。

2.辨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

有痰鸣咳嗽,脉象有力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

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者为虚喘。

2.西医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

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

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

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叙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三伏贴配方与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与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与贴敷方法

三伏贴的配方和贴敷方法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根据《素问.

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穴位上敷贴药物,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可以在夏季缓解时进行辩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冬季主要是收藏,而夏季主要是升发。冬天汗毛孔闭塞,会锁住元气。到了春夏季节,汗毛孔开始张开,使用冬病夏治

的方法,可以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从而排除疾病。因此,对于一些表现明显为寒症的疾病,如在这个季节进行艾灸,会感觉更加寒冷,寒气重的人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上时,会有这种感觉。

现在即将到来的是三伏天,有网友问,能否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因为有些人买不到这些中药,也加工不细。这是个好问题。我曾经在一家小的加工店买过药粉,但很粗糙,粘不到一起。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就好得多。他们使用120目箩,加工得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用姜汁调制而成,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制作姜汁,可以使用蒜臼。把生姜切碎,放在蒜臼里捣碎,挤出汁液,再加入10克药粉,制成一毛钱银币大小的膏药,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也有卖现成的姜汁,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如果你对伤湿膏或胶布过敏,请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冬病夏治的几种常见食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几种常见食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几种常见食疗方法冬病夏治配合药膳食疗更能相得益彰,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事半功倍。有些对膏药过敏的人也可单独用食疗减轻疾病,每年伏天有40天,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下面介绍几款常见食疗方法。

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

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夏季三伏天,应四种理疗方式,在“冬病夏治”期间发挥了作用

夏季三伏天,应四种理疗方式,在“冬病夏治”期间发挥了作用

夏季三伏天,应四种理疗方式,在“冬病夏治”期间发挥了作

展开全文

体质差的人,如果长期在寒凉的冬季环境工作生活、吃着寒凉食物,容易受风寒湿的侵入,使得某些病在冬季发生,统称冬病。比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胃寒脾虚、阳虚、宫寒妇科等病症,尤其是容易患呼吸道系统病。

这些病在夏季会有所好转,因夏季阳气旺盛,尤其是三伏天,皮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运行达高峰,利用“以热驱寒”的原理,通过穴位、经络、皮肤的吸收直达病处,所以夏季三伏天是治疗冬病的好时机。

去年7~8月份,笔者在长沙诺丹养老服务公司出任理疗医师,就是应用以下四种理疗方法给患者理疗,取得了些小成绩。

一、“冬病夏治”期间,用“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病

①“三伏贴”来源:一家正规中医院提供;②贴伏时间和次数:从7月14日~8月24日共40天,分头伏、中伏和晚伏三次贴,每次6张“三伏贴”;③哮喘病贴的部位:肾俞穴、大椎穴、肺俞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④贴后效果:患者有热烫痒的感觉,撕掉贴处起小水泡,刺破有黄水,表明湿毒排出,经过夏天三次贴“三伏贴”,哮喘病患者明显气喘减轻,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二、“冬病夏治”期间,用“拨阳罐”调理胃寒胃痛①用具:“拔阳罐”一个,配制经络油一瓶;②胃寒胃痛理疗部位:中脘穴、上脘穴、胃俞穴、脾俞穴、三阳交穴、足三里穴;③时间和次数:7~8月份共调理54天,每天一次,每次用时30分钟;④操作方法:先在每个穴位处擦上经络油,再用“拔阳罐”每个穴位摩擦5分钟,以皮肤微红潮热、患者能承受为度;⑤夏天调理后效果:胃痛症状不明显了,能正常饮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冬病夏治”而治疗易感疾病的“三伏贴”也开始闪亮登场了,那么“三伏贴”都有什么组成的呢?一般什么时候贴为好呢?

一般是在三伏天的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为,此时阳气开始生发而能振奋阳气。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针对哮喘的三伏贴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膻中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孕妇禁用),生姜汁适量。

2、针对虚寒性便秘的三伏贴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孕妇禁用)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三伏贴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大柱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针对高血压的三伏贴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三伏贴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2010年三伏天“天灸治疗”时间:

伏前加强:2010 年7月09日星期五

初伏:2010 年7月19日星期一(农历六月初八)

中伏:2010 年7月29日星期四(农历六月十八)

末伏:2010 年8月08日星期日(农历六月二十八)

末伏加强:2010 年8月18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初九)(注:以上药物的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