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方配制

合集下载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寒哮的护理体会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寒哮的护理体会
1.1 药物组成及 配制
2.3 贴敷后的局部甘遂、 细辛各 1 份, 烘干粉碎
过80 目 装瓷桶中密闭备用。临用时取药末(按每穴 3g 筛,
计算) , 用鲜生姜汁适量调膏。
1.2 贴敷 方法
去掉药膏后局部微红稍有温热感则无需处理, 皮肤颜 色很快就恢复正常;若大片潮红、 热痛, 或有米粒大小红疹 者, 立即用 75%酒精棉球擦洗可减轻疼痛, 防止起疙。个别 体质特别敏感的患者或贴药时间过长者,揭去药膏后局部 掀红、 灼热、 疼痛 , 停半天或一天后即起水疤 , 局部消毒后 , 用注射器抽取疙液或无菌剪刀剪破疙壁, 放出疙液, 涂炉甘 石洗剂, 使其干燥结痴。 或用生肌玉红膏薄涂于消毒敷料上 盖贴, 换药 1 次, 1 周可愈。 日 一般
2006 年 7 月第 3 卷第 20 期
现代护理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寒哮的护理体会
杨冰 刘天骥(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 介绍消喘膏在三伏天贴敷背部愉穴治疗寒哮的护理方法, 着重指出贴敷前的情志护理、 贴敷中的观察护理 及贴敷后的局部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提示中医护理在冬病夏治中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 消喘膏; 寒哮; 中医护理; 冬病夏治 我院根据“ 冬病夏治” 理论, 三伏天贴敷脑穴治疗寒哮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由于护理方法得当, 避免了贴敷后 烧伤起疤的现象, 现把护理方法简介如下, 供同道参考。 1 消喘膏贴敷方法
2 护理方法
2.1 贴药前的情志护理
汽水等生冷之品。贴敷期间勿洗冷水澡, 避免雨淋、 露宿在 外等寒冷因素, 注意休息, 节制房事, 戒烟酒, 勿忿怒。加强 体育锻炼, 提高抗病能力, 如做气功、 呼吸操、 慢跑、 散步等。
2.5 贴敷期间饮食护理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二)
“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灸疗多在夏 季7—9月进行,尤以三伏天为佳。 每年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 天各贴一次,连贴三年。
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 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 勿用。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
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
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
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
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
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
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免风
寒湿气蓄积于体内。

头痛,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 头风病”,每遇风
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此外,还应禁止直接
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

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生冷
顾名思义,“冬病”即为某些好发于冬 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 病。
阳气不足
生活中的冬病夏防
上述种种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 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
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冬病夏治---隔姜灸

冬病夏治---隔姜灸

• 悬枢 •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 中。 •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 疾。 • 脊中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 疾,脱肛,便血,癫痫。
• 中枢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 振,腰背痛。
• 风府 •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 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 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 • 脑户 •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 ,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 ,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
• 筋缩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 ,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 至阳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 疼痛,脊强,身热。
• 灵台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 • 神道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 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 腰阳关 •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 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 命门 •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 凹陷中。 •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 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 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 足逆冷。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精品文档
51
精品文档
52
• 肾俞穴 shèn shù 〖定位〗 该穴位于腰部,正坐或俯卧位取穴
,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 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冬病夏治(三伏贴) 技术操作规范
常州市中医医院 张建明
精品文档
1
文件依据
ZYYXH/T176-2010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
精品文档
2
概述
1.“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特色疗法,它根据《黄 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 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内服外敷、 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反映了人 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 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 生肌。
精品文档
31
• 透皮剂
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 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 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类,为无 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 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 想的促透剂之一。
精品文档
14
2.适应病种
• 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

冬病夏治的学问

冬病夏治的学问

中,人 的精 气 神有着 张 力和 透 因左 手腕脉 象要 在小 臂才 可摸 似 阉割 ,悲哉 !
劲 。白芥 子 、细 辛等 药物 的辛 到 ; 眼 白有 青 蓝色 ,乃肝 精 且 姑妈 服药 后 ,每天身 出大
温 、香窜 , 向内通 过穴 位 、经 外射 ,就是肝的精华收摄不住 , 汗 ,汗打 透 了身下 的褥 子 。出 脉影 响脏 腑 ,而穴位 的红肿 热 从眼 睛浮 越而 出。姑妈 体格 本 汗 后 ,周 身舒 坦 ,能沉 睡 。父 痛 ,甚至 起水 泡 ,犹 如 打开 了 来强 健 ,冬 季受 寒 ,外 寒 一层 亲 煎 了 1 的药 ,再 摸脉 象 , 0天
涤 伏痰 。这样 ,人体 就 清清 爽 凝聚在肝 肾,中宫脾 胃有 阻塞 , 服 。某 日,又 去探 望 ,其 自述
爽 了。
清 阳不升 ,浊 阴不 降 ,能 不 出 服 药后 ,腰部 大痛 如折 ,像要
辛 久煎 ,药性会 由辛 散 向外转 变 为温 透 向内 ,搜 寒祛 寒 。制
冬病 ,一 是 受寒 ,二是 元 附 片更是 大辛 大热 ,通行 十二
大 约要 一个半 小 时 ,才 可 以把 气收 藏不 利。而 今 ,所 遇 疑难 经 脉。制 附片 ,药典 规定 用量 药 饼去 掉 ;在头 伏 、中伏 、末 杂症 ,多是 为寒所 困。2 0 0 8年 是 1 5克 ,超量用 医师签字 ,承 伏的第一 天午 时贴敷 ,共三次 , 7月 中旬 ,父 亲来 京探 望 笔 者 担风险 。 药之 毒性 , 乃药之偏性 ,
东方养生 1 07
养 生 堂 ・ 症 对
古 药方 是用 白芥子 净末 一

会 儿 是 酷 暑 ,一 会 儿 清 凉 , 物 。父亲 上 门亲 自熬 药 ,每 服

冬病夏治讲稿

冬病夏治讲稿

夏治 当夏季“冬病”处于缓解期或相对稳定期,应用中 医内治、外治疗法,以补益阳气,调畅气血,祛除 体内伏邪(宿根)为目的,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 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冬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疗法理论渊源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古人顺应四时气候的养生之道。 春夏---阳长阴消,顺应阳长的气化趋势养阳 秋冬---阴长阳消,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
穴位贴敷—辩证选药
1号药+化痰药
温阳 益气
2号药+益气药

白芥子 元 胡 细 辛 甘 遂
化痰 通络

3号药+活血药

+
益气活血药物
穴位贴敷--药物组方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利气,止痛 细 辛:辛温,散寒。 温肺祛痰,驱风通窍。 甘 遂: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为炒白芥子,比例为总药量的13%左右
穴位贴敷--药物制备

场地要求: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清洁、常温环 境下进行,或在医疗机构专用制剂室完成。 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 过80~120目筛,备用。选用生姜,洗净,粉碎, 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备用。应用时加适量蒸馏水 使其浓度在50%~80%之间。贴敷时取药粉与姜 汁调成膏状,药物最好在使用的当日制备。
注意事项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或用绷带 固定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 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 低温保存。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 物。 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不宜过久, 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有无不良 反应。

痹症冬病夏治120例

痹症冬病夏治120例

我院自 2 0 1 0年 至 2 0 1 2年连 续 3年对痹 症患 者采 用 三伏 天穴位 贴敷方 法治 疗获得 较好效 果 , 报道 如下 。 临床 资料 根 据 我 院 临 床 研 究 方 案 , 2 0 1 0年 至
及肌肉, 再次 及脉 络 , 更 次及 于筋 , 最 深 至 于 骨 。尤 以 病在关 节 , 羁 留不 去者治 之最 难 。故 病浅 者易治 , 病深
痊愈 ; 主要 症状 减轻 或基本 消退 , 关节 功能 基本恢 复 或
有 明显进 步为好 转 ; 关 节 疼痛及 肿胀 无变化 为无 效 。
治 疗结 果 ’ 1 2 0例 患者 中 , 仅 1例 因皮 肤 过 敏 严
重 退 出治疗 , 余 l 1 9例 患 者 均 完 成 3年 疗 程 的治 疗 。 其 中痊 愈 1 6例 , 好转 6 9例 , 无效 3 4例 , 总有 效 率 达
1 4 8 4
陕 西 中医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1 I期
痹 症 冬病 夏治 1 2 0例
章 玲 江苏省 扬州 友好 医院 中 医科 ( 扬州 2 2 5 2 6 1 ) 摘 要 目的 : 观 察冬 病 夏 治 穴位 贴敷 疗 法 对痹 症 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 1 2 O例 痹症 患者 连 续 3年 1 0 次在 6月- - 8月穴位 贴敷 ( 白芥 子 、 细辛 、 延 索胡 、 威 灵仙 、 吴 茱萸 ) , 用粉 碎 机 打成粉 末 , 姜 汁
短, 无 副作 用 , 具有 “ 简、 便、 验、 廉” 的特点 , 改 善 了痹 症
患者 的症 状 , 同时对 于痹症 的复发 有较 好 的预 防作 用 ,
≤ 3年 , 每 年三伏 天贴 敷 3 ~4次 , 连续 3年 。 治 疗 方法 贴 敷药 物 : 贴 敷药 物 均本 院 自制 。主 要 成分 : 白芥 子 、 细辛、 延胡索 、 威灵仙 、 吴 茱萸, 以1 O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保健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意即利用夏季的气候优势来治疗因冬季所致的疾病。

而三伏贴则是一种重要的夏季养生方式,可以通过贴敷药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并防病。

本文将结合三伏贴的操作规范,介绍冬病夏治和三伏贴对人体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一、冬病夏治对人体的好处1.增强体质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流汗。

同时,夏季也是食物丰富的季节,人们可以更多地摄入蔬果、鱼类等食物,有利于身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

因此,利用夏季的气候优势来治疗因冬季所致的疾病,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调节体质。

2.预防疾病大多数疾病都与体内的气血淤滞有关,通过三伏贴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

夏季的气候和饮食也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能够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调理身体夏季炎热,人体易出汗,容易引发脱水、中暑、疲劳等问题。

冬病夏治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缓解体内的寒气,有益于身体的调理和保健。

同时,在夏季也可以适当地运动和散步,增强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二、三伏贴的技术操作规范1.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材料三伏贴的药物和材料应基于个人的体质和具体病情,不能随意选择。

一般来说,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消肿等功效的草药进行配方。

贴敷材料应选择具有透气性和舒适性的贴材,如纱布、空气透明贴纸等。

2.准备好贴敷区域三伏贴的贴敷区域一般是在胸腹部、后背、颈项等处。

在贴敷前应将贴敷区域清洗干净,擦干水分,以免影响贴敷效果。

3.调制药膏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配方和比例进行调制,不得随意更改和添加药材。

调制好药膏后,应在清洗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以免生物氧化对药效的影响。

4.贴敷药膏将药膏抹于贴材上,并均匀涂开。

药膏薄薄的一层即可,不要过厚或过薄。

药膏敷好后,应将贴材放在清洁的手掌心中揉搓,以使药膏更好地吸附在贴材上。

冬病夏治知识

冬病夏治知识

冬病夏治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医疗法。

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以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最为普遍,此外还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泡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

冬病为何要夏治冬病之所以夏治,是因为冬病的产生多为寒湿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

只有夏天才能除去此类病人体内的“病根”。

以慢性咳喘病为例,其病根就是寒和痰,寒痰一日不除,咳喘一日不愈。

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毫无解冻的可能。

所以在冬天治寒病,就像是雨天晾衣服,很难晒干。

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

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进行综合治疗,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基本原理冬病夏治的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四诊”后实施辨证论治,使得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疗效。

在每年农历夏季三伏的开始,连续治疗效果更好。

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冬病夏治治疗护理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冬病夏治治疗护理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3 护 理 方 法
3 1 贴敷 时 间 .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治疗护理4 0例 , 0 均为本院耳 鼻喉科患者 , 中男 20例 , 其 7 女 10例 ; 3 年龄最大者 6 , 小者 8岁 ; 9岁 最 病程最 长者 3 5年 , 短 最 者半年。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 、 照组各 20例。 对 0
治疗期 间禁食生冷 、 海鲜 、 辛辣肥腻刺激性食 物; 另外 , 贴后
6—1 时 内不 能 洗 澡 。 0小
21 0G年 1 O月第 3 第 1 2卷 O期
O t2 1 V0. 2. o 1 c . 0 0. 13 N . 0; 注意 防止药 膏污损 衣物 ; 应尽量避 免食 物寒凉 、 过成等可 能减弱 药效 的食物 ; 应尽 量避免 烟酒 、 味及 海 辛辣 、 牛羊肉等食物 , 以免 出现 发泡 现象 。
最后 , 如背部有红 、 、 、 肿 刺 痒等症 状 , 背部贴 药处 出现针 或
柱 。配穴可酌加 足三里 , 阳陵泉 , 天突 , 定喘等穴。 药物组成和使用方法 : 根据清 ・ 张璐《 氏医通》 张 所载的 白芥 子散 , 采用生 白芥子 、 细辛各一份 , 甘遂 、 延胡索各半 份, 烘干磨粉 共研细末 , 用鲜生姜汁调和 , 分做成直径 lm大小的药饼备用。 c 于每年初伏 、 二伏 、 三伏 进行治 疗。每次选 一组 穴 , 用风湿 膏药将药饼贴 于穴位上 , 可敷贴 1— 3小时 , 如病人感 觉灼热难 忍, 宜提前将药饼 除去。小儿贴 药半 小时即 可。部 分病人 贴药 后 出现水疱 , 可涂以龙胆 紫药水并盖上消毒敷料。 上述三组穴位轮换选用 , 3次为 1 个疗 程 , 每年完成 1个疗
喷嚏 , 伴大量 的清水样鼻涕 , 痒等症状 。 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 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织了全国13家医 院参加,做疗效的评价研究,研究分为三 步。
• 第一步,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报道的一些 文献,进行回顾的研究,来看影响穴位贴 敷疗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从现在的文献报 道来看主要有四个因素:药物的构成、穴 位的选择、贴敷的时机、刺激量的大小, 把这四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固定下来。
•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 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 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 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 “伏”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的 确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 开始计算,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 “初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 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 的叫三伏。
•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4.对于残留在皮ຫໍສະໝຸດ 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 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三伏贴疗效的评判是有难度的,金标准应该 是随机对照实验,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要具 备条件。对于疾病的干预措施是不是固定, 疾病的影响因素是不是特别的清晰,人群、 观察的指标、测量等等是否一致,有一系 列的要求。所以从现在来说,对冬病夏治 的疗效,主要还是一种感觉性的,从病人 的自我感受来说,认为它是有效果的,为 什么呢?因为病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要 去证明这个效果,还是有难度的。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何为“冬病”?所谓“冬病”,即在冬季容易发生或者容易加重的、属于虚寒性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以下几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肌瘤、囊肿、不孕症等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为何要“夏治”?一般而言,夏季虚寒性疾病的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四季的生长化收藏之中,夏季主“长”。

此时阳气偏旺,气候炎热,因此能借“外力”以助人体阳气,祛寒外出。

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腠理开泄,因此体内的寒气易随随汗而出。

另外,夏季“寒邪”相对较弱。

因此夏季正是两阳相合,而寒邪最弱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治”的常见方法“夏治”主要的是扶阳,并注意谨防“避暑伤阳”。

常用的扶阳方法有食补、药饵、灸疗、膏贴、药物熏蒸、运动等,其中灸疗和膏贴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灸”和“三伏贴”。

三伏灸(贴)的作用①局部的刺激作用。

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

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四季汤——精选推荐

四季汤——精选推荐

四季汤⼈与⾃然是⼀个统⼀的整体,⼈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运⾏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必顺四时⽽适寒暑”的养⽣要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原则,并论述了春养⽣,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具体养⽣⽅法。

只有顺应四时规律变化养⽣才能养得五脏安和,⽓⾎⽣⽣不息。

宋代医学家陈直、邹铉提倡⽼年药物保健应以护持为主,制⽅贵在中和的原则,“⼤体⽼⼈药饵只是护持之法,只可⽤温平、顺⽓、进⾷、补虚、中和之药治之”,并制订出⽼年⼈四季汤⽤药。

古元⽼师⼜在古⽅、名⽅基础上针对现代⼈的⽣活⽅式与饮⾷习惯的改变做出适当加减调整⽽成如今造福⼀⽅百姓的“四季汤”。

春季养⽣⽅剂——春汤配⽅乌梅6克、黄⾖20克、⿊⾖15克、绿⾖15克组⽅特点以春秋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的著名处⽅”三⾖饮“为基础加乌梅,春季养⽣发之⽓,主养肝脏。

⽅中绿⾖补肝主⽣发、疏泄⽓机,黄⾖补脾胃健脾益⽓、⿊⾖补肾扶助正⽓,乌梅,酸,涩、平,归肝经,助绿⾖主⽣发,使体内⽓息畅通⽆阻。

春汤的功效1固摄⽓⾎⽅中绿⾖补肝,肝主藏⾎;⿊⾖⼊肾,补肾固精,扶正⼈体的正⽓;黄⾖健脾和胃,⽓⾎⽣化有源;乌梅味酸,性平,能将体内的⽓⾎收起来,助肝藏⾎之功。

对腹泻,尿频尿失禁,出虚汗,出⾎疾病等⾝体亏虚、⽓⾎不固的⼈群有改善效果。

2疏肝排毒绿⾖补肝主⽣发、疏泄⽓机,避免⽓滞,疏肝解郁。

肝脏是⼈体内重要的排毒器官,绿⾖能助肝脏排毒,肝主疏泄,绿⾖还能助肝脏疏泄体内的垃圾毒素。

黄⾖补脾胃,⿊⾖补肝肾,扶助⼈体正⽓,避免疏泄太过。

2扶正祛邪春季是传染性疾病⾼发季,⽽春汤恰好能够扶助正⽓,提⾼机体免疫⼒,避免邪⽓。

⽅中绿⾖清热益⽓、解毒利⽔,针对性解决流⾏性感冒。

加黄⾖补脾胃,⿊⾖补肾⽓,扶助正⽓,乌梅助绿⾖补肝,藏⾎。

整个⽅剂配合能够显著地提⾼⼈体免疫⼒,调养传染性疾病。

夏季养⽣⽅剂——夏汤配⽅⼭药6克、⼲姜3克、⼤枣6克、薏苡仁9克、芡实9克、橘⽪6克、⽢草3克、菊花6克组⽅特点夏季养长。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58例哮喘的体会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58例哮喘的体会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 5 8例 哮喘的体会
杜诗 玲
( 开封县半坡店 乡卫 生院 河南 开封 4 52 ) 7 1 l
【 摘要 】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使用的一种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 冬病 夏治疗法是我 国 传统 中医药疗法 中的特色疗法, 它是结 合 天灸疗
法 , 人 体 的穴位 上 进 行 药物敷 贴 , 在 以鼓舞 正 气 , 增加 抗病 能 力 , 而达 到 防 治疾 病 的 目的 。 文 结 合笔 者 的工作 实 践 , 讨 了冬病 夏 治穴位 敷 贴 法 从 本 探
54 9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 e M e i l n s h Me i n 2 1 年第 1 卷 第 5 ek dc A dA kT e dc e 0 2 a i 0 期
2 治疗结果 服药12 . 2 月显效2 例, O 好转6 总有效率达7 .%; 例, 4 3 服药23 " 月显 效2 例 , 转7 , 效率9 . ̄。 5 好 例 总有 140无效 3 。 / 例
法 , 人体 的穴位上 进 行药物 敷贴 , 在 以鼓舞正 气 , 加抗 病能力 , 增 从而达 到 防 治疾病 的 目的 。冬 病” 是 在冬 天易发 的病 , “ 就 此种病 的 易发人群 多为 虚
寒I 生体质 , 也就是 俗话说 的没有 火力 。 其症状通 常为 : 手脚 冰凉 , 寒喜暧 , 畏
治 疗 哮 喘 的 功效 。
I 关键词 】 冬病 夏治 ; 治疗 ; 喘 ; 效 哮 功 【 中图分类号 】 4 R2 8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5 0 9 — 2 1 7 — 5 3 2 1 0 — 5 4 0
1 临床 资料

中医冬病夏治

中医冬病夏治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 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 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体外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 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 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 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 啤酒、凉茶、冰水果,整日又在空调房间里生活、工作,那真是陈寒 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再者身体被寒气侵袭的 地方,必会气血瘀阻即“寒凝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见关节痛,寒气停留在脏腑,久滞则瘀就易致“积、 聚”也就不能排除“肿物”产生的可能。寒气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 堵塞,气血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 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 就又会内外交加、病情加重。
2 .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过敏所致慢性咽喉炎、梅核气而致的咽异感症、体虚鼻炎 发作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知道气管炎、哮喘、 慢阻肺等可以冬病夏治的人很多,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 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多清 涕、鼻痒、喷嚏等寒症为特点,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 变时更加明显。三伏天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 疗,可起到“四两拨干斤”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 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 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 “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 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 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 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如由于寒 凉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的患者,移居到四季 如春的南方生活,疼痛定会有一定程度的 缓解。这就是祛除诱因改变生活环境所致 。 因为此时人的体质并没有增强。也无需象 以往用药物维持

冬病夏治完整ppt

冬病夏治完整ppt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一些方药或中医外治,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
内服还是外治。 其症状。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 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 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冬病何以夏治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 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 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 微妙的影响。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 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 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关节炎、风湿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夏季在采用 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的治疗后,冬季可以减 轻发病或彻底根治。
谢谢观看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一些方药或中医外治,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
兼治的效果。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 其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灸疗法,在人体
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 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冬病夏治”而治疗易感疾病的“三伏贴”也开始闪亮登场了,那么“三伏贴”都有什么组成的呢?一般什么时候贴为好呢?
一般是在三伏天的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为,此时阳气开始生发而能振奋阳气。

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针对哮喘的三伏贴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膻中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孕妇禁用),生姜汁适量。

2、针对虚寒性便秘的三伏贴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孕妇禁用)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三伏贴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大柱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针对高血压的三伏贴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针对过敏性鼻炎的三伏贴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还有很多寒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2010年三伏天“天灸治疗”时间:
伏前加强:2010 年7月09日星期五
初伏:2010 年7月19日星期一(农历六月初八)
中伏:2010 年7月29日星期四(农历六月十八)
末伏:2010 年8月08日星期日(农历六月二十八)
末伏加强:2010 年8月18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初九)(注:以上药物的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