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_人教版_知识点总结修改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S—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0V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t t s +=+=+=12m/s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例3】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 ,0~100km/h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6s ,0~200km/h 的加速时间仅需9.9s ,试计算该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和0~200km/h 的加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識考點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の關系述,能夠正確理解。
如: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の關系量。
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の大小..等於路程。
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の大小..。
考點五: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の關系,所以在解題の過程中被廣泛應用。
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の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の含義:(1)x -t 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v —t 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 明確圖象斜率の含義:(1) x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加速度考點一:勻變速直線運動の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時間關系式:at v v +=0 (2) 位移—時間關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關系式:ax v v 2202=-三個公式中の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 、v 、a 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の是方向の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の規定。
2. 常用推論:(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時間中間時刻の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の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の中間位置の瞬時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の時間間隔(T )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點二:對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1. 研究運動圖象:(1) 從圖象識別物體の運動性質(2) 能認識圖象の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の交點坐標)の意義 (3) 能認識圖象の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の正切值)の意義 (4) 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の物理意義 (5) 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の物理意義2. x -t 圖象和v —t 圖象の比較:如圖所示是形狀一樣の圖線在x -t 圖象和v —t 圖象中,考點三: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の特征:“追及”の主要條件是: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xx,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 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2)位移—时间关系式:(3)位移—速度关系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2)一xx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xx内的平均速度:(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3. 物体受力平衡和力的性质
4. 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5. 重力和运动上的应用
6. 弹力和弹簧的性质
7. 惯性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8. 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作用面积
9. 热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10. 温度和热平衡
11. 热传导和热辐射
12. 内能和热量
13. 热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14. 热机和热功
15. 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荷的性质
16. 电流和电路
17. 电压和电阻
18.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19. 电流和电量
20.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21. 磁学基本概念和磁场的性质
22.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
2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4. 电磁感应与电流的关系
25. 安培力和磁场的能量
26. 光学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
27. 材料的透光性和光的反射
28. 光的折射和光的成像
29. 单色光的光谱和光的干涉
30. 光的衍射和波粒二象性。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作用效果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2. 力的平衡- 条件:物体上所有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平衡是物体平衡的必要条件。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常见的力学现象1. 重力-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
2. 弹力-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 弹力的计算:弹力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乘以形变量。
3. 摩擦力- 摩擦力的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受到的阻力。
-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滑动,动摩擦力作用于物体滑动过程中。
四、机械能1. 功与功率-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 机械能- 机械能的分类:动能和势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课学。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特定的力、合力或分力提供,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
(2)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等于合力,向心力只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的动能不变,但动量是不断变化的。
2.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1.物理实验与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方法与步骤
-测量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仪器的使用与读数的处理
2.力学
-质点及其运动
-直线运动学
-曲线运动学
-弹性力和力的合成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3.力学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行星运动规律
-行星与卫星
4.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的概念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冲击与碰撞
-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
5.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功与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
6.力学中的机械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动力学模型与能量守恒定律-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
-机械波的传播与性质
7.声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的特性与参数
-声音的强度与音量
-声音的音质与声音的合成8.物态变化与热学
-相变与相变点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功与功与功率的转换-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定律
9.静电学
-带电体的电荷与电场
-静电场的构成与性质
-电场中的电势能与电势
-电容与电容器
10.电学
-电流与电路
-电阻与电阻器
-欧姆定律与分压定律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率与电能的计算。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归纳总结1. 物理量及其测量•物理量:物理现象所特征的量称为物理量。
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国际单位制:采用米、千克、秒等作为基本单位,通过加前缀或名称表示更大或更小的单位。
•物理量的测量:使用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的数值。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间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以及指数运算等。
2. 运动及运动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质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所描述的现象。
•参照系:用于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标准。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多少。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平均加速度 = (末速度-初速度) / 时间3.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征: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的模型: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分开考虑,常常利用平抛运动模型进行分析。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凡物体,均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系:在惯性系中,物体受到的力才能够保持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参考系: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合力 = 质量 x 加速度。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合力等。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为相互作用的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等的大小、相反的方向。
7.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物体运动的量度,动量 = 质量 x 速度。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篇一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2.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篇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篇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3)摩擦力的大小: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tx vtv av vv单位m/sm/s2m/s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m 决定。
v 由v 与v 0决定,而且t a v ,也由a 与△t 决定方向与位移x 或△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 方向一致由0v v v或t a v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 -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 —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v v v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笔记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物理量:能够用数值表示的物理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2. 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变化-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之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弹力:物体恢复形状的力,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滑动或滑动的力。
5. 引力与运动- 引力: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的力。
地球引力是物体受重力的重要例子。
-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的运动。
6. 功、能与机械能守恒-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量,等于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 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引起的物理状态,包括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机械能总量恒定,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产生或消失。
7. 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由一两个部分组成的机器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 机械效率:机械输出的功与机械输入的功之比。
机械效率小于1时,表示有能量损耗。
8. 热与能量传递- 热: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 能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9. 物质的内能和热量- 内能:物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热量:物体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10.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固态转液态、液态转气态等。
- 相变热: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
..大小)
......斜率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
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
....)
...表示减速
.....a<0
...表示加速,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0V)
........t=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
..。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
.........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
.....V.都增大
...。
..a.如何变化,
....时,不管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
.....V.都减小
...。
..a.如何变化,
....时,不管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