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儿时的春节
童年春节印象
童年春节印象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过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了。
在物质生活还很匮乏的时代,春节不仅有各种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还有新衣服和压岁钱。
做馍在我的老家,一般腊月十几就陆续开始做馍了,在童年的我看来,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头天晚上提前和好面,大盆小盆的要和好几盆面,因为天气寒冷,农村没有取暖的设施,要把面盆放到厨房里用麦秸铺好的地铺上,再盖上被子,等待面发酵好。
第二天四五点钟,父亲、母亲就悄悄起床,母亲先在大门口撒一道柴草灰,据说是辟邪,而邻居看到谁家门前有一道灰,在这一天就不会来串门儿。
撒好灰后,就开始煮豆馅儿(用红薯、豇豆、红枣、红糖等)、准备菜包子馅儿。
六七点钟,母亲喊我和哥哥、妹妹起床吃饭。
吃完饭后哥哥就出去玩了,一般是燃放各种鞭炮。
妹妹也出去玩,她喜欢把胡同里的同龄小伙伴召集起来,让她们坐在小板凳上,她拿着自制的教杆,站在墙边,在墙上写写画画当老师,而现在,她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但这一天,我总会留在家里,帮母亲干活,母亲总会夸我“懂事、勤快”,其实那时的我并不是真的想干活,一来,我是好奇那一盆盆的面是怎样变成各种美味的馍馍的,二来是怕别家的小孩子吃我家美味的豆馅儿。
八点过后,母亲请来帮忙做馍的婶子大娘们陆续都来了,洗洗手,然后到堂屋根据各人擅长,每人负责一个工序,包豆馅儿馍、包菜包子,做圆圆的馒头,被称为“长有”的盘蛇状的馍(寓意粮食老是富余),小燕子馍,嘴里衔一分或二分硬币,屁股上放五分或一毛硬币的屙钱猪,要供奉给老天爷、老灶爷的约十寸左右的圆形“花糕”和“花山”等等。
我的工作就是心不在焉的学做各种馍,或者数谁拧的菜包子褶子多,想各种借口向母亲讨要豆馅儿或菜馅儿吃。
做馍的过程中说话也很有讲究,比如,面盆里的面用完了,不能说“没有了”,要说“满盆了”,这一点,经常参与做馍的我一向记的很准的。
仿写儿时的春节作文
仿写儿时的春节作文英文回答:During my childhood, the Spring Festival was always the most exciting time of the year for me. I remember how my family would clean the house from top to bottom, and we would put up red decorations and couplet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We would also make dumplings together, which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ish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atmosphere was always filled with joy and laughter, and I couldn't wait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with my relatives.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we would stay uplate to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TV. It was a tradition for us to watch the show and enjoy the performances together. The next morning, we would wake up to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and exchange red envelopes with lucky money inside. It was such a special time, and I have so many fond memories of celebrating the SpringFestival with my family.中文回答:在我童年的时候,春节总是一年中最令我兴奋的时刻。
童年春节的作文
童年春节的作文童年春节的作文五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童年春节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春节的作文篇1说起春节,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节!说起小时候的春节,我便好似回到了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记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春节了,过年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压岁钱了。
每到除夕,妈妈都会早早的叫起我,催促我还上新衣服和爸爸去贴春联。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白面糊糊来贴春联,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妈妈的给我一碗熬好的面糊,那面糊的味道让我蠢蠢欲动,父亲看我那馋猫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便催我快点来帮忙。
我端着面呼应声跑过来,一边右手往门上抹一边用手指往嘴里弄,一般都是春联没贴完面糊就被我吃完了,妈妈无奈的擦擦我脸上的面糊,又端过一碗来,说:“这次别吃了,吃坏肚子呀!”我顺手接过碗,伺机行动。
现在想起来还怪乐的!贴完春联,抄起一鞭大地红一溜烟跑没了影。
去邻居家把小伙伴们都找来,我们蹲在一起,开始我们的浩大工程。
先把红纸皮拆开,在找到捻子头,把炮拆成一个一个的,按事先画好的路线摆炮,把炮从中间掰开,把火药洒在路线上,最好摆上一些响炮。
大家都站起身来,我伸了个懒腰说:“啊!大功告成,大家退后,接下来艰巨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我便拿起香吹了吹,侧着身子,一手捂着耳朵,一手伸过去点,“咝”“着了着了”我飞快的跑开,看着它,先是呲花,然后是噼里啪啦的一阵乱响。
我们高兴的欢呼雀跃。
大年初一家中来了不少人,这时才华横溢的我便开始我的“巡回演出”,双手抱于胸前,用没调的曲子唱新年歌!“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你明年多票票,你要吃好,你要喝好,走时不忘留票票。
最新怀念儿时的快乐春节的文案说说
1.大概是有点怀念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重庆大街小巷乱窜的日子吧2.忙忙碌碌,并没有快要过年的感觉,只能从点滴仪式感和小时候的回忆中去寻找年味3.真怀念小时候过年总把新衣服偷偷拿出来试好几遍的年龄!4.今年过年回不去了,想念那个出生长大充满回忆的城市,想念那里的人,想念......5.好怀念小时候过年啊。
6.农村几乎没人了,父母一定要去农村过年。
只剩下他们一辈人聚在一起回忆过去。
父亲80岁了,终于变的和蔼了一些。
7.新衣服一定要留着大年初一那天穿,买好吃的糖。
8.新衣新鞋压岁钱。
瓜子花生捡鞭炮。
阖家欢乐年夜饭。
9.好怀念小时候,那时过年都是满怀期待的心情一天天数着日子,现在都不知道过年还有多久了,要不是别人提起我还以为早着呢。
10.过年了,过年了,要过年了,被提醒好像遗忘的回忆都回来了11.每次过年都会回忆小时候的情景,还记得有一次忍不住想先穿新衣新裤,所以就在除夕夜睡觉时偷偷穿上,结果因有尿床习惯竟然大年初一早上睡醒时发现新衣新裤全泡在夜尿中,哭了半天也改变不了事实,那是第一次过年穿旧衣裤,之后再也不敢在除夕夜穿新衣新裤上床了。
12.小时候,年是盼望,是惊喜,是热闹。
小时候过年,杀鸡宰羊,鞭炮不断,走亲串门,真心拜年。
13.突然好怀念我小时候过年啊,小时候的快乐真的很简单14.多年以后突然回到家乡,你会发现,你一直思念的不是故乡,而是童年。
15.尽管现在的春节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也不喜欢回老家过年,可是一听到那几首过年的曲子,还是会有想哭的感觉,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最喜欢最期待过年了16.心底早早期盼过年,会有新衣服穿,会有红包拿。
地上会有很厚的雪,踩上去很深还咯吱咯吱的响。
会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迎接新年。
满脑都是回忆里的幸福画面,现在已经没有人情味,没有年味了。
17.小时候,在挨近过年时,随着父母去街上赶集,买上一些吃的、小风筝等玩具,那时候便已觉得是最大的快乐。
18.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家门口挂满腊肠咸肉的日子,老人们晒着太阳,外婆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
冰心童年的春节
冰心童年的春节
那年的春节,冰心还是一个年幼的小女孩。
整个家里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
妈妈早早地开始打扫房间,将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
爸爸则忙着堆放鞭炮,准备为来年驱赶霉运。
姑姑和表姐手牵手,一起去挑选年货。
我欢快地跟在妈妈身后,打开柜子,拿出一大袋子糖果和礼物。
忽然,门外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我一下子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
外头传来了喜庆的声音,一个又一个亲朋好友前来拜年。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门口,与他们一一握手,说着恭喜发财的祝福。
晚上的年夜饭,我们围坐在一起,桌上丰盛的菜肴让我垂涎欲滴。
大家每个人都拿起筷子,开始享受美食。
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映出的联欢晚会。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兴高采烈地叫着,收到了一个个红纸包裹,心里简直开心得要飞起来。
夜晚渐深,家里的灯火通明,耳边隐约传来远处烟花爆裂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眯起眼睛,想象着明天一早醒来后,红红的“福”字就挂在门前,那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好运降临。
这是冰心童年里一个难以忘怀的春节。
年复一年,春节的喧嚣和祝福,成为了我永远的回忆。
童年的春节的作文
童年的春节的作文童年的春节的作文(通用6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春节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童年的春节的作文篇1最近走在城市中,五颜六色的灯光点亮了人间。
去广场看灯,那么多种多样的灯,那么拥挤的人群,可我就是感受不到我小时候年的味道。
我记得,小的时候每每到了腊月的最后几天,都会一步一步按照习俗来,姨家的弟弟会早早的从北京回家过年,几个小孩儿聚一头,没时间观念的在一块儿玩,避免不了打打闹闹。
大的烟花鞭炮我们小孩碰不到,但是晚上的时候可以看烟花绽放在空中的美景。
小的.摔炮总归是我们的吧,不都是几盒几盒的囤。
在许多地方这种小玩具都有。
各式各样需要点火的炮,一般我是不会碰,可只要见其他小孩玩儿的不亦乐乎,我也会渐渐大胆起来,尽情的投入在鞭炮当中,听那美妙而富有生机的声音,是他们,让整个年的到来都欢欢喜喜。
印象深刻的还有。
大年三十的晚上,自春晚结束后的夜晚,从半夜会有一直放到早晨不间断的烟花和鞭炮,从窗口就能够看到烟花在空中“砰”的一下,开出一朵灿烂的小花。
那种噼里啪啦的热闹氛围,伴随着我进入梦乡。
至今想起来好像那欢欢喜喜,红红火火的感觉仍在。
到了今年,我看到有人在广场买到了一支可以点燃的小烟花,握在手里的。
激动的不得了,在广场嘈杂的人群里,找了又找,再也没能找到那样的烟花棒。
一种看着自己喜欢的事物离去,却再也没有办法重温,只能回忆的那种空落落,让我再次询问自己。
真的喜欢过这样的年吗?真正的年让人欢喜让人怀念,是曾经的人们对于年有一种尊重和期待。
它们可以是扰了好梦的烟火气味儿,是在电视机前围坐一起的笑声,是和小伙伴比压岁钱的玩玩闹闹。
而并不是现在多少华丽的灯,多少不必要的装扮,多少年味的“包装”。
童年的春节 阅读理解
童年的春节阅读理解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
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竭尽全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节更是意义非凡。
在我小时候,春节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节日。
从进入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进入了“迎春节”的状态。
腊月里,大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打扫房屋,贴窗花、对联和春联,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丰富,但人们对春节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我记得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餐桌上的菜肴虽然不算丰盛,但每道菜都蕴含着浓浓的年味。
饭后,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包饺子,一边包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中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而在春节期间,最让我期待的就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了。
每到过年三十的晚上,我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等待那个熟悉的声音宣布“新的一年开始了”。
随着零点的钟声响起,我会迫不及待地跑到父母面前,向他们鞠躬拜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当然,最让我激动的还是收到压岁钱那一刻的喜悦。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童年的春节还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比如和家人一起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简单,但却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烟花和花灯,它们在夜晚绽放的那一刻,仿佛把整个世界都点亮了,让人感到无比的惊喜和喜悦。
如今,虽然我已经长大成人,但童年的记忆依然清晰。
每当春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虽然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春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却永远不会改变。
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和希望,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欢乐。
总之,童年的春节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时刻。
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美好的回忆,让它在我心中永远熠熠生辉。
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
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最新版)目录1.迷糊的妈妈简介2.妈妈的过年计划3.妈妈的迷糊表现4.家人的反应和应对措施5.结局:妈妈找回过年的感觉正文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讲述了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春节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角是一位迷糊的妈妈,她负责筹备家里的过年活动。
1.迷糊的妈妈简介这位妈妈非常热爱家庭,关心子女,但有时会犯迷糊。
在春节期间,她负责家里的年夜饭、拜年、贴春联等传统活动。
然而,她却常常忘记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家人哭笑不得。
2.妈妈的过年计划妈妈为了过一个完美的春节,提前制定了详细的过年计划。
她计划在除夕夜为家人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初一早晨带领子女给长辈拜年,还要给家里贴上喜庆的春联。
然而,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迷糊的妈妈开始闹出了不少笑话。
3.妈妈的迷糊表现除夕夜,妈妈开始准备年夜饭。
她把菜谱放在冰箱上,却忘记了要买的食材。
当她去买菜时,又迷路了,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
初一早晨,妈妈带着子女去拜年,却忘记带红包,结果又回家拿红包。
在贴春联时,妈妈把上下联贴反了,引来家人的笑声。
4.家人的反应和应对措施面对迷糊的妈妈,家人一开始觉得好笑,但随着妈妈不断犯迷糊,家人开始担心她能否顺利完成过年的各项活动。
家人决定一起帮助妈妈,提醒她不要忘记细节。
在子女和丈夫的支持下,妈妈逐渐找回了过年的感觉。
5.结局:妈妈找回过年的感觉在除夕夜,妈妈终于为家人烹制了一桌美味的年夜饭。
初一早晨,她带领子女顺利给长辈拜年。
当妈妈看到家里贴着正确的春联时,她开心地笑了。
童年的春节读后感
童年的春节读后感童年的春节,记忆中的温暖与欢乐。
春节,一个承载着团圆与喜庆的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些年的春节,虽然物质匮乏,但亲情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却让它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
记忆中,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
母亲一大早就起床,用自家包的粽叶和糯米制作香气四溢的粽子。
粽子煮熟后,母亲会用红绳将它们捆好,寓意着新年团圆美满。
父亲则负责贴春联和福字,一声声“开门大吉”“福气临门”的喜庆叫卖声,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圆桌上吃团圆饭。
饭菜虽然简单,但每一道都饱含着母亲的爱意。
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鸡寓意着“大吉大利”,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
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为这个寒冷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温暖。
吃完团圆饭,大人们开始守岁。
他们围坐在火炉旁,一边聊天,一边守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我们这些孩子则在一边看热闹,听着大人们讲古时候的故事,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意味着新年的到来。
我们兴奋地跑出去放鞭炮,五颜六色的焰火在空中绽放,点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就向长辈们拜年。
每拜完一位长辈,我们都会得到一个红包,里面装着一元或两元的压岁钱。
虽然钱不多,但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它代表着长辈的祝福和关爱。
我们拿着红包,欢呼雀跃,装进口袋里,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拜完年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玩。
正月里的天气虽冷,但街上的气氛却异常热闹。
人们穿着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小贩们在街头摆摊,卖着糖葫芦、炒板栗、炸元宵等各种过年小吃。
我们买上几串糖葫芦,一边吃着,一边在街上疯跑。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这天,我们一家又会围坐在圆桌上,吃上香甜可口的元宵。
元宵寓意着团圆美满,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春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节日庆祝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童年的春节》阅读答案
《童年的春节》阅读答案《童年的春节》阅读答案童年的春节冰心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
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
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
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
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70后童年的春节,年味醇厚浓郁
70后童年的春节,年味醇厚浓郁史实02-25 21:33人生,一本书。
过年了,翻翻,儿时的年味,竟然是如此的醇厚、浓郁...为何怀旧?这年头,你送礼,他未必记着;不送礼,不得了,牵扯到,站队问题,不是小事。
送礼,一门心理学的大学问,年年学,年年考、不退休,毕业不了。
这年味,越过越没有人味。
圣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
这个圣人,你骗了我,好多年。
衣食无忧了,人与人之间,咋就如此的冷漠、势力、官僚...钱多了,没文化了。
七零后童年的春节,物质不富裕,但,年味丰富多彩,过的是文化年,醇厚、浓郁。
山东,过了腊八就是年。
那时候,冷,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子)”,看来解放前的冬天,冻死的人不是少数。
那时,屋檐上的凌锥能有七八十公分,但,过年的热情却越来越高。
新衣服,看了一遍又一遍,必须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
咱干啥?没寒假作业,闲不住,造枪,火柴枪。
和小伙伴们,溜进生产队里找8号铁丝(紧俏货),然后,再找自行车旧链条、内胎。
叮叮当当,不出48小时,枪就造好,寻来彩布条,修饰一番,齐活。
偷盒子弹(火柴),枪往腰间一插,和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
这不是最好的,厉害的,找民兵要打靶的枪弹壳,装在前面,填充鞭炮里面的黑火药,放一枪,震耳欲聋。
那是一个“谁敢侵略我们,就叫他灭亡”的时代。
玩的游戏也“抓特务”。
当然,还有弹珠子、踢毽子、跳大绳等游戏。
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爷;二十四,家家户户,弹尘扫屋子。
母亲把头发围起来,用竹竿绑上扫帚,尘土、蜘蛛网一扫而空。
家具、用品洗刷干净,焕然一新。
过年,蒸馒头,有一部分上面要点个红点,这部分要带到姥姥家去;年糕,花花面食也是必备品。
有四五个角,放上红枣,漂亮。
炸藕合、炸鱼...,我和姐姐会偷吃几块,美。
有人说,那时候很穷,吃不饱。
我不认可,至少我们村温饱不是问题。
我家也不算差,父亲在城市工作,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我记得,当时5名干部下乡到我们小队,因为,我们村大队就数我们小队最穷。
童年的春节赏析
童年的春节赏析《童年的春节》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抓住春节这一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儿时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文章开头,作者先交代了自己写作的背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为春节做了充分的准备,到处弥漫着过节的喜庆气氛。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家过春节的情景,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春节期间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如“打扫房屋”、“做新衣”、“办年货”等。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春节的热闹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接着,作者通过描述儿时过春节的趣事,展现了孩子们在春节期间的欢乐与期待。
其中,“做灯笼”这一细节描写尤为出彩,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以及灯笼点亮时的美丽景象。
这一段文字充满了童真童趣,让读者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除了描绘儿时过春节的趣事,作者还通过与上海过春节的比较,凸显了故乡春节的独特之处。
上海虽然也有春节,但与故乡相比,却少了许多过节的氛围和传统习俗。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故乡春节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故乡春节的怀念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和童年都已经远去,但春节这一特殊的传统节日却永远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
作者用“魂牵梦绕”这一词语来形容自己对故乡春节的眷恋之情,使得整篇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语言特色方面,《童年的春节》用词简练、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此外,作者通过儿时过春节这一题材,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童年的春节》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佳作。
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儿时过春节的欢乐与纯真,还能够领略到故乡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篇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受其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珍贵记忆。
《童年的春节》
《童年的春节》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七八岁的样子。
除夕那天一大早,我就被妈妈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
“哎呀,宝贝儿,快起来,今天咱们要忙一整天呢!”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给我套上厚厚的棉袄。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着:“妈,再让我睡会儿嘛。
”“睡什么睡,过年啦!”爸爸在一旁笑着说,“咱们得赶紧把家里打扫干净,贴上春联,准备年夜饭。
”我不情愿地跟着爸妈开始打扫房间,一会儿擦擦桌子,一会儿扫扫地。
中午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始贴春联。
爸爸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正,嘴里还念叨着:“左边高一点,右边再低一点,好嘞,完美!”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兴奋地喊着:“爸爸,你贴得真好看!”贴完春联,妈妈就钻进厨房开始准备年夜饭。
我呢,一会儿跑到厨房看看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一会儿又跑到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耍。
“吃饭啦!”妈妈的一声呼唤,把我们都叫回了屋里。
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有红烧鱼、糖醋排骨、饺子……看得我口水直流。
“宝贝,多吃点饺子,能交好运。
”妈妈夹了一个饺子放到我碗里。
“我要吃排骨,我要吃鱼。
”我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着。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温馨极了。
吃完饭,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等着晚上放烟花。
终于,夜幕降临,爸爸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烟花。
“嘭”的一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美丽极了。
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又蹦又跳,兴奋地尖叫着。
那个春节,充满了欢乐和温暖,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如今,我长大了,童年的春节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春节来临,我都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仿写儿时的春节作文
仿写儿时的春节作文小时候,最盼着的就是过春节啦!一进入腊月,那股子兴奋劲儿就藏不住喽。
大人们开始忙活着准备各种年货,我呢,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瞅瞅这个,摸摸那个。
家里会买上好多好吃的,什么花生、瓜子、糖果,那可都是我的最爱。
每次我都忍不住偷偷抓上一把,塞到嘴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却美得不行。
过春节,新衣服是少不了的。
妈妈总会带着我去集市上挑,我就像个小模特似的,试了一件又一件。
有时候,为了选一件自己满意的,能在那磨蹭半天。
等到终于买好了,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盼着赶紧到过年,好穿上新衣服出去显摆显摆。
到了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
这一天,妈妈会在灶台前摆上一些好吃的,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概是求灶王爷保佑我们家来年顺顺利利的。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想:这灶王爷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接下来就是大扫除啦,全家齐上阵,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也拿着个小扫帚,这儿扫扫,那儿划拉划拉,其实就是捣乱,还经常被大人说越帮越忙。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要数贴春联和挂灯笼了。
爸爸站在梯子上贴春联,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拿春联,还不停地指挥着:“左边高一点,右边再低一点。
”等贴好了,我就站在远处看,心里那个美呀,觉得我们家一下子就变得喜气洋洋的了。
挂灯笼的时候,我总是争着要去拉开关,看着红彤彤的灯笼亮起来,感觉整个院子都亮堂了。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可热闹了。
满桌子的菜,都是我爱吃的。
我吃得肚子滚圆滚圆的,还不忘往兜里揣上几块糖果。
吃完年夜饭,就等着看春晚了,虽然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是第二天早上还是会兴致勃勃地跟小伙伴们讨论昨晚的节目。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妈妈叫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
一圈下来,口袋里装满了红包,那可真是收获满满啊!儿时的春节,充满了欢乐和温馨,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真希望还能像小时候那样,过一个热热闹闹、无忧无虑的春节啊!。
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
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摘要:一、引言:介绍迷糊妈妈过年篇的背景和意义二、妈妈的年货准备:详述妈妈在年前准备年货的趣事三、除夕夜:描述一家人团聚共度除夕的情景四、新年期间:介绍新年期间走亲访友的传统和趣事五、元宵佳节:讲述元宵节赏灯、猜灯谜的欢乐时光六、尾声:总结过年期间的温馨回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正文:迷糊的妈妈过年篇:国小六年级改编过年,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浓厚的喜庆氛围之中。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家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团圆时光。
一直以来,妈妈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尽管她有时迷糊,但过年期间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快乐。
年前,妈妈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
她逛遍了大街小巷,选购了丰富的食材、精美的礼品和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在妈妈的巧手下,家里摆满了五彩缤纷的糖果、坚果和零食,仿佛变成了一个甜蜜的世界。
而我们孩子,则迫不及待地品尝着各种美味,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前时光。
除夕夜,在外工作的家人都回到了家中,我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着妈妈亲手准备的丰盛晚餐。
餐桌上,红烧肉、鱼、蔬菜等菜肴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边品尝美食,边畅谈着一年的点点滴滴。
欢声笑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妈妈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年期间,我们按照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妈妈总是带着我们,一家家地拜访亲朋好友,送上年货和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识了更多的亲戚朋友,妈妈也用她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元宵节,我们来到了热闹的庙会,欣赏五彩斑斓的灯笼,猜趣味盎然的灯谜。
妈妈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虽然有时猜不对,但她的乐观和开朗,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过年期间的点点滴滴,犹如一幅幅美好的画卷,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妈妈的那份关爱和付出,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如今,春节已过,我们又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
然而,那些温馨的回忆,仍让我们心生感慨,对家人充满思念和祝福。
1990年春节
1990年春节
1990年春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
春节,因为它给了我很多难忘的回忆。
那一年,我和家人一起回乡过年。
早早地,爸爸就带我们去集市买年货。
那个购物的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们欢声笑语的声音。
妈妈挑选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我则爱不释手地看着彩灯和各式各样的年画。
在回家的路上,我捧着新买的年画,欣喜地思考着如何粘贴在墙上。
一回到家,我急不可待地拿出了刷子、布、糖水等工具,开始了粘贴年画的过程。
我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张年画剪开,再用糖水轻轻地刷在墙上。
最后,我再用布轻轻擦拭,让年画贴的更牢固一些。
春节的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和亲人的欢笑。
我们一起包饺子,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快乐。
火爆的鞭炮声和喜庆的音乐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幸福的世界里。
除夕夜过后,我和姐姐一起搭起了烟花,准备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当烟花绽放时,整个天空都变得绚丽多彩。
我仰望着,仿佛在世界的尽头能够触摸到幸福的边缘。
整个春节期间,我们还去亲戚家拜年,一起分享着快乐和温馨。
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新的笑声和新的美味。
回想起那个春节,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件美好的记忆,更是我
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尽管岁月荏苒,但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怀念小时候的年味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怀念小时候的年味盘点不同年代的春节,小时候过年真的很开心,满满都是回忆儿时盼过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精神生活也非常单调,过年,就是我们小孩最大的期盼。
儿时盼过年,是因为过年能穿上新装。
我在家排行老幺,平时都穿哥姐穿后改装的旧衣服,只有到了过年,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新装。
所以,除夕那天,我便早早起床,急不可待地穿上新衣服,美滋滋地约上几位同样穿新装的小伙伴走街串巷,在邻里街坊面前显摆。
虽然新衣服有些肥大,色彩也不鲜艳,但我们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快乐、幸福的笑意。
儿时盼过年,是因为过年能吃上肉。
小时候我家穷,平时,饭桌上肉不常见,只有大过年才可以尽情吃肉。
每年腊月廿六过后,我家便宰年猪,俗称'围猪',也就是四户人家平分一只猪。
年猪宰好后,父母便忙开了,把分到手的肉切成大小不一的片或块,分别用盐、糖腌起来,留到过年自家吃或走亲戚用,猪头肉、猪内脏等处理干净后,与咸菜或者白菜干一起焖成一锅,过年前家里人先享受。
那时侯,每年春节前后几天,天天都有香喷喷的肉吃,真是大快朵颐。
如今想起,肉香余韵尚留唇齿之间。
儿时盼过年,是因为过年可以玩鞭炮。
我家在农村,家家户户在除夕夜都有燃放开门炮的习俗。
在我记忆中,从上小学开始,每年的除夕夜,我在家等开门炮放毕,便急忙拿起手电筒跑出去,与小伙伴一道四处寻找未燃尽的鞭炮,把一枚枚完好的鞭炮装进口袋里。
因为拾炮的小伙伴很多,有时还要争,还要抢,场面相当激烈有趣。
天大亮后,小伙伴们便聚在一起,快乐地玩起放鞭炮。
那时,放鞭炮的花样也很多,有时一手拿香火,一手拿炮,点燃后立即扔向空中,看爆后的大红炮纸纷扬飘落;有时用破面盆、旧水桶盖住点燃的鞭炮,听听炮响带来的音效;有时把鞭炮埋进泥土里,只留炮芯,点燃后看其威力有多大。
不管是哪种玩法,小伙伴们都乐在其中,一声声炮响也就成了儿时过年最欢快、最开心的乐曲。
儿时盼过年,是因为过年有压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儿时的春节
51中七年级六班:丁晗玥
二十三儿,祭灶官儿;
二十四儿,扫房子儿;
二十五儿,割豆腐儿;
二十陆(六),杀头猪;
二十七儿,插柏枝儿;
二十八,剔“西瓜”;
二十九,蒸馒头;
大年三十儿,贴对子挂花门儿;
大年初一儿,撅屁股作揖儿;
伴随着这首童谣,童年时的妈妈在期待中,迎来了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刻——春节。
那时家庭贫困,家里孩子又多,孩子们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
每到春节前夕,外婆总是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许多布,每天晚上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孩子们缝制新衣新鞋。
终于在年前赶制完成,孩子们却只能叠好,小心翼翼地放在枕边,等待着春节的到来。
初一早上,妈妈和其他孩子们被鞭炮声从梦中叫醒,他们匆忙穿上新衣新鞋,向着有鞭炮声音的地方跑去,人家的鞭炮声还未完全停止,孩子们已经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拢起一堆炮花,细细地翻找那些未被点燃的鞭炮,装进新衣兜里,留着自己放。
可是普通家庭都只放一百响的鞭炮,一群孩子去抢炮花,谁又能有幸捡到漏燃的鞭炮呢?
鞭炮声逐渐隐去,妈妈和那些孩子们才想起一年才吃得上一顿的美食——饺子,赶紧撒腿跑回家中,外婆已经为他们盛好,一碗一碗冒着热腾腾的蒸汽,他们自然是狼吞虎咽一番,这顿饺子,够他们回味一年的……
这时,街上的锣鼓响起来,妈妈和那些小伙伴们又追着这喧闹的声音拥到村子那条尘土飞扬的“交通要道”上,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衣服扣子被挤掉了,兜里的糖挤丢了,脚被别人踩疼了,几个小伙伴挤散了,都无暇顾及,只是争相观赏划旱船、舞狮子、踩高跷、挠杆、敲大鼓……一直到表演的队伍散去,妈妈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中。
相邻的几个村庄,总会在春节期间,轮流请来戏班子唱戏,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全家出动,戏班子搬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甚至背个布袋子,装着馒头,来享受这一年难得的“文化大餐”。
孩子们总是坐不住的,也听不懂戏文,看不懂那些优美的动作,为的只是父母能给些零花钱,去买个小糖人、米花糖,甚或是冰糖葫芦。
有些淘气包,会悄悄地溜到戏台子后面,一不小心从幕布后面探出一颗小脑袋,搞得台下一片爆笑。
大年初二开始,孩子就开始乐此不疲地走街串巷了,为的是去亲戚家赚取那可怜巴巴的“五分、一角、两角”的压岁钱了,最终也不过是攒下一两元而已,还得交给家长,填补家里春节的亏空,用作来年全家人的生活开支。
妈妈老家的习俗是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过完年。
元宵节前,外婆会用她那双巧手,用竹篾和废旧纸张,为几个孩子扎形式各样的灯笼,或是鱼形、或是花瓣形、或是船形、或是星形……不一而足。
妈妈他们在灯笼底部放上一块用白萝卜做的灯座,倒上一点猪油,放进一小段用线捻成的灯芯,点亮,用竹竿挑上,几个小伙伴结伴走进深深的夜幕,身后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欢笑。
待到灯油燃尽,这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就算过完了。
我仿佛闻到了妈妈童年时那浓浓的年味,他们那时物质极度溃乏,但正是如此,让她们对春节充满了渴望。
一年的等待,一年的期盼,家庭的和睦、邻里的融洽、传统的习俗,给妈妈童年的春节涂上了浓重的喜悦和欢庆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