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

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6): 951−960 /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70, 31070447, 31070403, 3047102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5045, 2010J05045, 2011J05045)和福建省教育厅A 类科技项目(JA11087)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林文雄, E-mail: wenxiong181@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11-0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3-01-15;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3-22.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322.1738.011.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0951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2摘 要: 当前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遗传生理与分子生态特性和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过程与机制两方面。

水稻化感作用是个可遗传的数量性状, 控制该性状的QTL 主要定位在第2、第3、第8、第9和第10染色体上, 并存在显著的QTL 上位性作用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但未见控制化感作用性状的QTL 遗传信息与何种化感物质的产生紧密相关的研究报道。

从现有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结果看, 水稻化感物质可分为三大类, 即酚酸类、萜类和黄酮类物质。

这三类物质对靶标植物(稗草)均有抑制作用, 但酚酸类物质起化感抑草作用的有效浓度较另两类物质的高, 且从土壤中检测到的浓度比室内测定的化感抑草作用有效浓度低得多。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植物的起源、进化、结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与理解的深化,植物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与演进。

本文将探讨当前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植物学研究的现状1.1 植物分类学的进展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形态分类学逐渐向分子分类学转变。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植物进化关系的解析变得更准确和清晰。

在广泛应用的系统发育学中,DNA测序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同时,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容易和高效。

1.2 植物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是其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近年来,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加深了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理解。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植物的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代谢过程,揭示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

此外,植物生理学还研究了植物的营养需求、水分利用和逆境适应等问题,为植物生长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1.3 植物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植物生态学已经发展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气候学、地理学、物种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通过研究植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和相互作用等,可以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二、植物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2.1 基因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在植物学研究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测序完整,为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同时,基因组学的发展也有助于了解植物的进化历史和适应策略,为植物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2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学研究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_图文(精)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_图文(精)

6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第15卷分泌物在介质中的存留形式与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土壤环境的不同。

根系分泌物在土壤环境的滞留、转化、迁移等过程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水合、质子化以及微生物分解,所以未经土壤环境的根系分泌物中的物质并不一定就是最终起到化感作用的物质。

化感作用是各类物质和环境各因子如土壤、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可能同时存在着拮抗和协同作用。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植物化感作用潜力的高低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非化感水稻“ Lemon t ” 虽然也存在许多前人认为是化感物质的萜类、酚酸、酯类等,但总体并未显示化感作用,这点也证明了化感作用是多种物质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期望从中找出一种特征物质是不现实甚至是不可能的。

当前许多研究是用水稻根系的水浸提液对受体生长影响来判定物质的化感作用强弱,该方法在化感物质种类的前期筛选中简化了环生变化的存留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对真正起到化感作用之物质判断的准确性。

Inderjit 等[6]境影响因子,从而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但忽略了化感物质经土壤后,最终影响受体植物的物质可能是已发[34]的研究表明酚类化感物质在土壤中会失去化感作用。

孔垂华等发现胜红蓟的类萜化感物质在土壤中会发生聚合反应。

鉴于土壤是根系分泌物影响其他植物的必经途径,因此研究经土壤环境后的对受体植物产生作用的化感物质更具有实际意义,而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化感作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植物能依据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合成、释放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次生代谢物质,以抵御环境胁迫和生物侵害[1,35]火山灰土壤中,前者抑制活性大于后者。

这表明化感物质的化学特性易受受体植物的诱导,但受到土壤环境因素影响更大。

然而,化感物质在土壤中是如何运转并影响受体植物的生长发育,至今仍是一个难题。

前人研究认为化感物质进入土壤能对受体植物起的作用,只有它落于泥水中后被受体植物根系所吸收才会发生,并运用加石碳酸于土壤泥水中来模拟测试得到了验证取决于其浓度而不取决于数量[38,39][37]化合物,但二者的化感作用差异却很大,说明化感水稻品种能根据环境变化来调节自身分泌化感物质的种[7][36]研究也发现,当把 L唱3,DO P A 分别加入到“ M asa” 和类和数量,以达到抵御外来之敌的目的。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植物化感作用是指在植物之间或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发生的信息化合物交互作用。

这种作用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植物化感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抵抗害虫和病菌的攻击、诱导防御反应等方式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究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识别模式以及信号传递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植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是基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的生物体内被合成和储存,当植物受到攻击时会被释放出来,作为与其他植物或者害虫等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

其次,识别模式是指植物化感作用的受体与配体之间具有特异性的互作模式。

植物化感作用的受体通常是一类感受器蛋白,它们能够通过结合化学信号物质来识别攻击源并启动防御反应。

这些受体的表达水平和空间分布情况往往是植物应对环境和攻击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信号传递网络是指植物化感作用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信号分子和相应的信号通路。

植物化感作用的信息传递过程涉及到多个细胞层面,包括细胞膜、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通过分泌信号物质和介导产生一系列的信号层,调控一系列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实现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在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面,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技术和工具来探究这些生物学特性,包括生物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等。

总的来说,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在与外部环境和害虫、病菌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特性。

对于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同时,对于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也可以为其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在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的学科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的学科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的学科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其他生物行为和生理功能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在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植物通过释放挥发性化感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光合产物等,来引诱或抑制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这种化感作用对于维护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化学、动物行为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交叉。

在这个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其他生物对植物化感物质的感知和响应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

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利用各种实验手段来模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条件,并通过观察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来判断化感作用的强度和效果。

例如,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中,科学家会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和实验,确定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是否对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产生了影响。

同时,研究人员还会探究这些化感物质的化学成分和释放机制,以及昆虫感知和响应这些化感物质的生理机制。

除了在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中,植物化感作用也在其他生物组合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区和植物根系中的活动情况,来研究植物根系释放的化感物质对微生物的选择和诱导作用。

此外,植物对于大型动物的化感作用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对于植物化感物质的行为反应来揭示植物与大型动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对于农业、生态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方面,通过研究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对害虫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植物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植物的发育、代谢、生殖、适应性、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环保越来越高的需求,植物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植物生物学研究现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然而现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起于19世纪。

19世纪中叶,德国的法鲁尔和普鲁士钦费尔特等人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这种研究手段为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初期,穆勒、季什明和摩尔根等人通过杂交和突变培育出了新的作物品种,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植物生物学的进步。

1953年,库珀和哈佛通定序了DNA分子结构,这也为植物的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目前,植物生物学研究范围涵盖了诸多方面。

基础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于植物基因、基因调控、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和进化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在适应环境上的机理。

应用研究方面,研究者则致力于开发新型作物品种、探索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研究植物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物质等。

二、植物生物学研究发展趋势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植物生物学也逐渐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1、遗传改良技术的发展目前,植物遗传改良主要依赖于杂交、突变、遗传工程技术等方法。

然而,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为植物改良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遗传改良的精度和可控性,有望成为新的主流技术。

2、寻找新型作物的基因资源现有的作物种类虽然繁多,但仍然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

因此,在现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中,研究人员需进一步探索和利用未利用的野生或免疫生作物的遗传资源,以寻找新型作物品种。

3、植物适应性研究如今,全球温度升高、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植物作为最基本的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对周围生物产生的影响。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吸引或驱逐其他生物,同时也可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和行为。

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将对其现状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许多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对其他生物的作用。

例如,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以吸引或驱逐其他生物。

一些VOCs可以吸引有益的昆虫,如传粉媒介和捕食性昆虫,帮助植物的繁殖和防御;而其他VOCs则可以驱避害虫和牲畜等植食性生物。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释放物质对周围土壤微生物进行影响,例如植物根系释放的根分泌物能够吸引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增加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

其次,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植物化感作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野外观察,已经发现植物化感作用可以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例如,一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非本地物种的入侵,破坏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格局;而其他化学物质则可以抑制入侵物种的扩张,维护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了解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害虫、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的作用机制,可以开发出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和生物控制方法。

例如,已经有研究证明一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生物农药,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植物化感作用涉及复杂的化学生态网络,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方法。

其次,植物化感作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化感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研究,理解其多样性和可塑性。

此外,植物化感作用还受到植物基因的调控,因此也需要深入研究植物基因与植物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

总之,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对生态学、农业生产和生物控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作用展望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作用展望

综述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作用展望叶协锋1,邵惠芳1,李琰琰1,杨宇熙2,陈秀华2,刘国顺1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郑州市文化路95号450002;2河南省烟草公司,郑州450003摘 要:从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理、表现形式等角度概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原理。

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分子水平、土壤生态系统水平上和环境胁迫下化感效应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植物化感作用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

关键词:化感作用;研究现状;烟草;展望doi:1013969/j.issn.100425708120091061016中图分类号:S57210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425708(2009)0620075206Rese arch advances on allelopathy of plants a nd prospects of itsapplication in tobacco cultivationYE Xie 2feng 1,SHA O Hui 2fang 1,LI Yan 2yan 1,Y A NG Yu 2xi 2,C HE N Xiu 2hua 2,LI U G uo 2shun 1*1Tobacco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ional Tobacco Cultivation and Physiology &Bioche mistry Research Centre,Zhengzhou 450002,China;2Hen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Z hengzhou 450003,C hinaAbstract :Principle of the allelopathy in plants w as reviewed with regards to allelochemical type,release pathways,func tion mechanism,and behaving f orms.Advances in allelopathy rsearch was summariz ed from perspective of molecule,soil ecosystemand at environmental stress.The application of allelopathy in tobacco cultivation w a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allelopathy;research advances;tobacco;prospects 作者简介:叶协锋,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E 2mail:yexiefeng@1631co m刘国顺(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E 2mail:li ugsh1851@1631com基金项目:河南省烟草专卖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HYKJ200703)收稿日期:2008212225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由奥地利科学家M olish 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指各种植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化学相互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1

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1

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1(2008-06-09 19:20:22)摘要:近年来有关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作物上。

本文将从禾本科化感作用的现象、化感物质、研究方法、化感作用的机制、遗传性状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并探讨今后禾本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化感作用;禾本科植物;研究现状;前景展望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控制农田杂草技术被视为21世纪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物工程技术之一。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供体)产生并通过挥发(Volatilization)、淋溶(Leaching)、分泌(Exudates)和分解(Decomposition)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周围其它植物(受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1]。

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称为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

当化感物质释放到环境时,对同种或不同种的植物群落中相同等级的植物或不同水平的植物、同时期生长的或晚期生长的植物产生抑制或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广义的化感作用还包括植物对周围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由于植物残株的腐解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2]。

近年来众多科学家对水稻、小麦、白三叶、毛竹等禾本科植物有深入研究,由于研究手段的不断改善和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使化感作用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1 禾本科植物的化感现象禾本科植物的化感现象通常表现为禾本科植物活体或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它既表现出有利的一面又表现出有害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如作物对杂草产生抑制作用。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直接通过根分泌或水淋溶的方式释放对杂草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的化感物质,或通过作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毒性物质,达到对杂草的抑制作用[3]。

自毒作用是作物化感现象所表现出的有害的一面,它是指作物的活体植株、残株或残茬的水溶物不仅仅只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有时还抑制自身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植物化感作用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植物化感作用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植物化感作用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在植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生活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古菌等,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了共生关系。

植物根际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调节植物免疫系统、抵御病原菌的侵袭等,因此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根际微生物主要依靠植物的根泌出物为生,其中包括多种化学物质,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取决于植物品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等。

植物根泌物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与根际微生物发生化感作用,即化学物质通过与微生物表面结合来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化感作用对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感作用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促进作用植物根泌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促进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形成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根泌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够为植物根际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量。

一些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能够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例如,玉米根系泌出的淀粉能够促进土壤中放线菌的生长,从而提高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氨基酸是另一种常见的植物根泌物成分,它们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碳源。

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植物品种和生长阶段,植物根泌物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氨基酸能够促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有机酸是植物根泌物中含量较低的一类化学物质,但它们能够促进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有机酸能够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出有益元素供微生物吸收利用。

此外,有机酸还能够促进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化感作用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植物根泌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抑制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

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包括苯酚、酚类物质和甾体化合物等。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这使得植物化感作用得到更为深入的理解,并拓展了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与其他生物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植物可以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化学信息素等化学信号物质来诱导或抑制周围的生物活动。

这种作用不仅包括了植物与其他植物、昆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涉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动。

二、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1. 植物的化感物质鉴定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鉴定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

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确定了许多化感物质的成分和结构,这为深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

例如,一些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能够干扰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一些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还能够吸引益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功能植物化感作用不仅对于植物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能够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发现,植物通过化感作用与其他植物、昆虫等生物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其生态位,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植物化感作用的应用前景1. 农业领域的应用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开发出具有防治害虫能力的化感剂,用于替代传统的农药;同时,通过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来吸引益虫,可以实现生物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医药领域的应用植物化感作用在医药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一些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候选物。

植物与根系生物学的前沿研究

植物与根系生物学的前沿研究

植物与根系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植物与根系生物学的前沿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对于植物与根系的生物学特性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目前植物与根系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内容,探讨其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的意义。

一、根系形态与生长调控植物的根系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的养分吸收、水分蒸腾和稳固植物体起着重要作用。

根系的形态和生长调控一直是根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根系的生长模式和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根系的形态受到植物基因表达和营养环境的调控,并与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对根系形态的调控,进一步探索了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为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根际互作与微生物共生根系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

根系通过分泌物质和形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进行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影响着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

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微生物学手段,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根系微生物共生对于植物的养分吸收、病害防御和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试图提高植物的产量和生长质量,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系信号传递和逆境响应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根系起着关键作用。

根系通过感知外界信号,调控植物基因表达和信号传递,使植物对逆境有针对性的响应。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许多与根系信号传递和逆境响应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

他们发现,植物的根系在逆境条件下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抗逆酶和激素等物质,从而提高植物对逆境的忍耐能力。

这些发现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综上所述,植物与根系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正在不断推动着植物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论文素材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论文素材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论文素材一、植物化感作用介绍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影响周围的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生长和行为。

这种相互作用十分广泛,它涉及植物界与其他生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从而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植物化感作用的特点1. 多样性:植物化感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根系分泌物等。

2. 选择性:植物化感作用通常只对特定的植物或昆虫等生物体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3. 持续性: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在环境中存在一段时间,从而持续影响周围的生物体。

4. 响应性:植物化感作用往往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响应机制,可以改变自身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三、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1. 挥发性有机物:植物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干扰周围的植物和昆虫。

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从而影响远离释放植物的生物体。

2. 根系分泌物:植物的根系可以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包括根泌素和次生代谢物等。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其他植物生长。

3. 信号通讯:植物之间可以通过化感物质进行信号通讯,从而传递与生长、防御等相关的信息。

四、植物化感作用的影响1. 植物间竞争:植物通过化感作用来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从而获得更多的生长资源。

2. 昆虫互动:植物通过化感作用来吸引有益昆虫,如传粉者,以增加自身的繁殖机会,同时排斥害虫的入侵。

3. 生物防御:植物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侵袭。

4. 生态平衡:植物化感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五、植物化感作用的应用1. 植物保护:了解植物化感作用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生态修复:植物化感作用对重建受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潜力,可以加速土壤恢复和植被演替。

3. 生物防治: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传播和危害。

作物根际研究展望

作物根际研究展望

作物根际研究展望一、作物根际研究现状1.1 根际微生态及其基本属性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微界面,其范围通常只有几个μm到几个mm。

根际环境深受根系及其所关联的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因此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与非根际土壤存在很大的差异。

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复杂整体―根际微生态系统。

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包括:(1)特异性;(2)由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等多种成分组成,并且具有整体的功能性;(3)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4)有序性和层次性;(5)空间区域性;(6)动态性。

特异性体现在植物的主导方面,具有生命活力的植物通过系统的生理代谢作用产生了根际相应,同时也决定了根际生态系统的特点。

另外,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也受土壤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土壤结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pH等)决定了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微生物群落的差异。

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表明其研究对象从超微观的分子基因水平一直跨越到个体、群体甚至生态系统水平,因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由于植物和微生物不断与其生长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任何环境条件的改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因而整个根际微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根际动态性。

1.2 根际微生物多态性与养分有效性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土壤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和植物营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参与多种反应过程如矿化-同化、氧化-还原等,是植物养分转化、有机碳代谢的驱动力,是土壤活性大小的标志。

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而不断地矿质化,为微生物本身和作物提供有效的N、P、K、S等各种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矿质化过程中的产物也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有效养分转化为有机态保存下来,同化作用也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分布密集、活性强,并与养分循环、植株生长和根系健康密切相关。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根际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根际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由于化感作用是利用作物自身的防御或抗逆作用,没有向环境中引 入外源的、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 等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田间杂草被认为是21世纪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2、水稻化感物质及作用 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主要是 通过莽草酸途径或异戍二烯 途径产生的一些次生代谢产 物,这些物质结构比较简单, 分子量多在100-300Da之间。
低钾胁迫下,化感水稻除了酚类代谢途径关键酶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外,光合作用关键酶基因、钾 利用相关基因等的表达也会出现明显的上调。 Kim等的研究表明,化感水稻经低剂量UV-B处理 后,其合成酚类物质的关键酶基因启动提前,酶 活性峰值更高,化感作用明显增强。 徐涛等研究发现,受斜纹夜蛾伤害的水稻,其挥 发物的含量和种类比健康水稻都更高。
水稻化感物质使细胞膜通透性变大,影响杂草对营 养物质的吸收。酚酸类化感物质能有效抑制受体植 物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并能使细胞质膜去极 化,改变质膜透性,使大量离子外渗。
(5)降低杂草的呼吸作用
化感物质能干扰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ATP合成,从而 改变受体杂草的呼吸作用。水稻化感物质通过抑制 ATP酶活性,使细胞呼吸速率降低。肉桂酸及其衍生 物能有效抑制ATP酶活性,从而影响杂草的呼吸作用。 在低浓度时,某些萜类物质就能干扰杂草的呼吸作用 和ATP合成。
3)培育具有化感作用的水稻新品种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或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将化感抗 草性状转移到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中,培育出既具有水分、养分竞争力,又具有化 感抗草作用的水稻新品种,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 除草剂的投入和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的轮作、套种和间作制度 利用合理的轮作或间作制度,可以有效地利用水 稻的化感作用来控制田间杂草以及降低作物之间 的负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的年产量。

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和应用前景

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和应用前景

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和应用前景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生长和发育。

这种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药物开发和生态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植物化感作用的机制植物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合物(VOCs)来实现化感作用。

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影响周围的生物体。

植物释放的VOCs可以分为两大类:诱导性挥发性化合物和拮抗性挥发性化合物。

诱导性挥发性化合物是植物为了吸引其天敌来捕食植食性昆虫而释放的化合物。

诱导性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引起昆虫的注意,并吸引它们靠近植物。

而一旦昆虫靠近植物后,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还会发生改变,进而适应昆虫的捕食需求。

拮抗性挥发性化合物则是植物为了抵御植食性昆虫、真菌、细菌等的侵袭而释放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具有抑制昆虫的嗅觉、干扰其发育或直接致死等效果。

通过释放这些拮抗性挥发性化合物,植物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二、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1. 生物防治植物化感作用可以用于生物防治,通过释放拮抗性挥发性化合物吸引天敌来控制害虫。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2. 增加作物产量植物化感作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诱导性挥发性化合物吸引有益的农业有害昆虫,同时释放拮抗性挥发性化合物来避免植物遭受害虫的侵害,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3.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植物化感作用也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反应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植物释放的化合物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氧化酶和抗逆性相关的基因,提高作物对逆境(如高温、干旱等)的抵抗能力。

三、植物化感作用在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1. 发现新的药物组分植物化感作用可以用于发现新的药物组分。

通过筛选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而研发出新的药物。

2. 药物传递系统植物化感作用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药物传递系统。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作者:周光良专业:林业硕士班级:林业硕士2014级1班学号:S2******* 指导老师:郝建锋摘要:近年来,化感作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化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

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有关化感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主要化感物质的生物和化学鉴定方面,在化感作用的机理以及应用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

笔者综述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并从化感物质种类、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化感物质产生和释放的因素详细的介绍了化感的研究进展,同时还综述了化感作用的应用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化感作用;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llelopathy research statusAuthor: Zhouguang Liang Major: Forestry Master Class: Master of Forestry 2014 1 classstudent number: S2******* Instructor: Hao Jianfe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lelopath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llelopathic phenomenon widespread in the plant kingdom. Allelopathic effects on ecosystems between plants would have a negligible impact, but research on allelopathy has just started, still remain in terms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in allelochemicals in allelopathy mechanism and the application is still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Factors author reviews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definition and released from the way allelochemicals species, allelochemicals,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of allelochemicals allelopathic substances produced and release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nse, but also Allelopathy application reviewed and made outlook.Keywords: allelopathy; species; release pathways; mechanism; Advances1 引言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由Molish在1937年提出[1],不同的学者因为研究侧重点的不同,给出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

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

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

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植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它们会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还具有多种抗病和防御机制。

其中,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是两项非常重要的机制,能够保护植物免受多种病原体以及害虫的侵袭。

这篇文章将会着重讨论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植物化感机制植物化感机制是指植物通过感知一些外部非特异性的信号,如机械伤害、低温、淋浴等,转化为内部具有化学活性的物质并释放,使其周围的细胞也处于一种特定的状态下。

举个例子,当叶片受到侵害时,植物会释放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会被周围的细胞感知,从而使它们更容易受到侵害。

目前,植物化感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对这一领域进行了非常重要的研究。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植物化感机制与许多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植物化感机制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等过程密切相关。

二、化感防御机制化感防御机制是指植物通过感知一些外部特异性的信号,如病原体、害虫、寄生物等,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对付这些攻击者。

化感防御机制是植物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

目前,研究发现,植物可以依靠不同的化学物质对抗不同的攻击。

例如,酸性氨基酸可以对抗虫子,而次生代谢产物则可以对抗病原体。

同时,特定的化学物质还可以为植物提供一种旅行方式。

例如,烟碱酸可以帮助植物躲避攻击者,使它们能够更安全地生长和繁殖。

三、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持续不断地发展着。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植物化学物质和信号通路,这些发现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和发展以及植物与外界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的研究将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植物的秘密,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可能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例如,在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这些成果将有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总之,植物化感和化感防御机制是植物最为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也是植物最为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

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药用植物在我国的医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综述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逐渐受到。

通过对中药材、调料、绿化植物等各类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许多药用植物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能够抑制或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运用,通过分离、鉴定和提纯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其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

在化感作用研究成果方面,我国科学家发现许多药用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例如,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

化感作用在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和连作障碍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然而,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药用植物,而对其他未知领域的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尚待深入;在研究方法上仍有待创新和完善,例如加强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提高研究效率;对于药用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以便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对中药材产地生态及药用植物化感作用方面,科学家们研究了中药材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发现化感作用在中药材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黄芪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其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研究化感物质对中药材生长的影响,为优化中药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调料及绿化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应用方面,研究者们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花椒中的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入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 北京农业概述 | 京郊农村经济 | 京郊区县农业 | 成果推广 | 北京农业专家 | 北京农业机构 |
京郊土特产 | 京郊农产品价格
altissima)根系分泌出的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能抑制莴苣(L actuca
sativa)种子的萌发;此外,西方豚草(Ambrosia
psilostachya)根际土壤对Amaranthus
1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1.1 供体根分泌物对受体植物的化其邻近植物根系持续保持着联系,并通过化学信使迅速识别和阻止其他植物根系的入侵。植物根系分泌物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这些物质对受体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Tang等研究了Bigata
农业要闻 | 决策参考 | 农业科技进展 | 数据发布 | 领导论坛 | 外省市农业 | 信息广场
| 新农村建设 | 农村与法
种植参谋 | 养殖顾问 | 贮藏加工 | 市场动态 | 咨询热线 | 农业与生活 |
maculosa和新生境植物Festuca
idahoensis的种间关系研究中也发现,入侵杂草C.maculosa和新生境植物F.idahoensis两者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但C.maculosa能从根部分泌化感物质,并利用其较强的资源竞争能力和化感作用特性最终排挤了新生境的F.idahoensis。若在两种混合植物群落的土壤中,用活性炭吸附由C.maculosa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则其入侵能力明显降低,表明化感作用在C.maculosa入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前人研究也发现野燕麦(Avenafatua)根系分泌物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素等对春小麦胚根与胚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山牛鞭草(Hemarthria
作者:林文雄 熊君 周军建…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1-7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3
供求天地 | 致富经 | 农机世界
标题 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农业信息网 >> 农业科技进展 >> 国内 >> 种植业 >> 正文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limpograss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指出供体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对受体植物生长呈抑制作用的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并采用GC2MS分离检测出苯甲酸、苯乙酸、肉桂酸等16种酚酸类化合物。最近Bais等对矢车菊(Centaurea
maculosa)的研究表明:入侵杂草C.maculosa根系分泌的儿茶素(+)Catechin和(-)Cate2chin对其成功入侵起到决定性的化学生态学作用,生物测定表明,(+)Catechin具有强抗菌功能,而(-)Catechin则对其他作物和外来杂草有很强的化感作用。(±)Catechin对土壤植物能产生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约为100μg/mL。(±)Catechin对拟南芥和Centaurea
diffusa具有毒害作用,当把100μg/mL(-)Cate2chin加入到拟南芥和Centaurea
diffusa根部时,出现细胞质浓缩、细胞死亡和C.diffusa根尖细胞质Ca2+离子浓度([Ca2+]cyt)升高。而当用相同条件处理C.maculosa时,没有发现[Ca2+]cyt有明显升高。总之,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已经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得以论证,这使得通常认为入侵植物主要是资源竞争的观点受到挑战。已有研究显示,植物的竞争和化感作用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可截然分开的两种干扰植物种群的方式,在排除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后,一个植物群落中何种植物形成优势种群往往是植物种间的化感和资源竞争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然,在外来杂草的入侵过程中,竞争和化感作用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曾提出一种旨在有效区分资源竞争与化感作用的生物测试法,并用此测试法研究了水稻和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认为植物的化感抑草作用现象的确存在,化感水稻与稗草共生时,化感水稻对稗草所施加的生物干扰(Interference)等于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和资源竞争之和,特别是在资源有限时(如低N条件下)化感作用能力增强,是资源竞争的415倍;在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小麦共生时,在低N条件下,该入侵植物对小麦的影响增强,化感作用是资源竞争的117倍。最近,Ridenowr等在对北美入侵杂草Centaurea
Cateto”(441.0mg/kg)>“IAC47”(389.7mg/kg)>“PI312777”(333.2mg/kg)>“Lemont”(283.8mg/kg)>CK(129.3mg/kg),相应土壤的呼吸作用强度高低依次为:“PI312777”[11404μg(C)/g·h]
retroflexus等7种植物的生长都有较强的促进效应,即其根系分泌物对一些植物也可能有促进作用。
1.2 供体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当前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自毒作用即连作障碍及其形成原因主要集中在茄子、黄瓜、茶树、花卉、蔬菜等园艺植物和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等方面,总体而言,研究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现象观察及描述上。已有研究认为,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有3种可能:一是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肥力下降。由于连作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同一种植物的长期连作,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亏缺,而这些元素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时,将直接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植物抗逆性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二是植物活体向环境特别是土壤中分泌出一些自毒物质,并因此而产生自毒作用。因为植物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会向环境释放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分泌物在土壤中积聚,对植物自身会产生毒害作用,即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Autotoxicity)。化感植物分泌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会破坏膜的功能,化感物质抑制受体植物的SOD和CAT酶活性,导致体内活性氧增多,启动膜质过氧化,破坏膜的结构;有研究证实,化感物质会降低受体中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水平,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还有研究发现,化感物质明显抑制受体ATP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受体的光合与呼吸作用,产生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现象;有研究报道,自毒物质还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如苹果酸、肉桂酸会抑制大麦根磷酸盐和钾离子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自毒物质抑制呼吸作用和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质膜ATP酶的活性。可见,化感自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三是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严重。同种植物的连作生长,造成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导致植物病虫害加重,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植物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供体,Donor)产生并以挥发(Volatilization)、淋溶(Leaching)、分泌(Excretion)和分解(Decomposition)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而影响邻近伴生植物(杂草等受体,Receiv2er)的生长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Rice,1980)。根系在其生长过程中向土壤释放的渗出物、分泌物、植物黏液、胶质和裂解物被许多学者统称为根系分泌物。这些物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具有直接影响,对土壤养分有效性、腐殖质及微生物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根分泌物中的许多物质能够产生自毒作用,或对他种植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化感作用。并且在生态系统或农业生态系统中,化感作用在植物的优势种群形成、群落演潜及作物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
repens)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与根的长度和密度高度相关。本实验室为揭示化感水稻根际微生物与水稻化感潜力的关系,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氯仿熏蒸法,结合BIOLOG分析,探讨了不同化感潜力水稻苗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细菌、真菌、放线菌间的组成比例差异较小,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58.4%-65.6%,放线菌占3212%-3914%,真菌最少,占212%-218%。不同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依次为:“Iguape
2 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在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过程,植物的根系通过分泌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谢物大约有10万种,属于天然低分子物质。然而由于生境的异质性,致使植物不得不时常面对各种逆境,同时还要防御各种微生物、土存昆虫、入侵植物的侵扰。在这些胁迫条件下,植物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量大大增高,对周围其他生物产生不利或有益的影响。尽管根际的生物多样性导致很难用常规的分子或遗传的方法来阐明植物的防御机制,但通过检测模式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和基因表达,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及其信息传递。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入侵植物根部化感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如果想更ZY/200712/5149站的即时页面。)
根系分泌物定性和定量地影响其周围的微生物,例如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根系分泌物的增加,根际环境中反硝化细菌数明显增加;白三叶草(Trifol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