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_2008年和2008_2009年夏季南大洋以及普里兹湾POC的分布与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2014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卷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下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3年11月5日,印度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发射升空。

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木星的是A.甲B.乙C.丙D.丁2.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完成3~4题。

3.“天宫一号”发射时,位于智利(西四区)的航天测控站当地时间为2011年9月A.30日9时16分3秒 B.29日17时16分3秒C.30日17时16分3秒 D.29日9时16分3秒4.“天宫一号”发射当日,山东省各地A.昼短夜长,黑夜将逐渐增长B.昼长夜短,白昼将逐渐增长C.昼长夜短,黑夜将逐渐增长D.昼短夜长,白昼将逐渐增长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更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D.昼夜更替6.如图所示,此时应为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冬至日D.秋分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B.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8. 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A.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B.区时相同C.地方时相同 D.线速度不同读图回答问题9.当地球公转到M位置时,北京的季节为 ( )A.秋季 B.冬季C.春季 D.夏季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

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湖海,运筹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演绎着褶皱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南极普里兹湾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南极普里兹湾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普里兹湾 颗粒有机碳 海冰 浮游植物 南极 降解 耗氧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生物硅 溶解态镉 海冰生消发展 浅海地区 桡足类 有机质 微量营养元素 影响因素 夏季 叶绿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浓度 叶绿素a 南极科学考察 南极磷虾 南极洲 南极普里兹湾 南大洋 南半球 分布 冰间湖 冰-海耦合模式 丰度
推荐指数 7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普里兹湾 表层沉积物 碳氮比 碳循环 碳埋藏 生物标志物 生物地球化学 生态环境 物源 孢粉 南极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科研热词 普里兹湾 夏季海冰 古菌 南极 16s 锗 耗散率 湍流耗散 湍流动能 混合 海水 沉积物 氟氯烃 气相色谱 扩散率 垂直结构 吹扫捕集 南极普里兹湾 南大洋 分布范围 丰度 rrna丰度 rrna 推荐指数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电磁感应探测 海冰厚度 气候变化 南极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科研热词 海冰密集度 测高回波波形 南极海冰 ssmr ssm/i ers-1/gm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3
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 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 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 1 架“雪鹰”号直升机、1 艘黄河艇以及 1 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建造命名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 雪世界。 二、船舶性能参数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雪龙”号总长 167.0 米,型宽 22.6 米,型深 13.5 米,满载吃水 9.0 米,自重 11400 吨,总吨位 14997 吨, 满载排水量 21025 吨,最大航速 17.9 节,续航力 19000 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 13200 千瓦*1 台,副机 880 千瓦*3 台、载重量 10225 吨。“雪龙”船属 B1*级破冰船,能以 1.5 节航速连 续破冰 1.2 米(含 0.2 米雪)前行。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洁净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 多平方米扩大到 580 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 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 Ka-32 直升飞机的机库和 1 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
4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1985 年 2 月 20 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 年 3 月 30 日至 1987 年 1 月 2 日,由 12 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行科学考察和 观测。 1989 年 1 月 26 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 月 26 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 20 人的越冬队首次 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1999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搭载着 124 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 71 天,航行 14180 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 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 75 度 02 分; 2002 年,中国第 19 次南极考察历时 121 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但科考队首次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 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 年 7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 名考察队员远征北极,破冰 挺进北纬 80 度,全程历时 74 天,航行 12600 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雪龙”号在中国航 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 80 度; 2005 年 3 月 24 日,中国第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胜利归来,150 天中,南极考察队完 成了 27 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 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威德尔海 4000 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 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2007 年 11 月 12 日上午 10 时,“雪龙”号首次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雪龙”号已从上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 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 装载任务。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 A 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 A 冰芯钻探、地球物理探 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 A 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在冰穹 A 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 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 站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在 2008 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 85 度 25 分。随着“雪龙”号航 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 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 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 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 度(北纬 80 度),前进到北纬 82 度至 85 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南极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3 月 9 日 15 时 30 分,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撤离中山站,踏上归程。雪龙 号极地考察船驶离满布冰山和浮冰的中山站近岸海域,这意味着在顺利完成昆仑站建设和各项度夏任务 后,第 25 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 扩建。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4 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经历 182 天考验,第 26 次南极考察队由 249 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59 项、后勤保障工程 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 32000 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察船先后 6 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 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 4093 米的冰穹 A 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 130 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 地区浅冰芯钻 探的新纪录。 2010 年 06 月 25 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25 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摘要】1 引言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被分为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两部分,生命部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体,而非生命部分也被称为有机碎屑,主要是陆源输入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和粪便.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POC通过沉降向海洋底层输送,为底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1-2],并将真光层的生物生产和底层生物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4].【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6页(P181-186)【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浮游植物;生物硅;普里兹湾;南极【作者】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28.2;P736.41 引言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被分为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两部分,生命部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体,而非生命部分也被称为有机碎屑,主要是陆源输入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和粪便。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测试地理(海南卷)一、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 题, 共计 40 分)1、(10分)请在下面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选做1 宇宙和地球)最近,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颗140年前形成的超新星,这是迄今为止在银河系发现的最年轻的超新星。

完成下列要求。

(1)这颗超新星的质量(大、小)于太阳。

(2)简述超新星在恒星演化过程中处于的阶段及其前身和归宿的名称。

(选修3 旅游地理)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图9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

表4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

完成下列要求。

图9表4 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和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选修5 自然灾害和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

完成下列要求。

图10(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选修6 环境保护)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

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

”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2、(10分)图6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

完成下列要求。

图6(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

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的路径研究

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的路径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促进国家极地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城市。

未来,“极地元素”的深度融入将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是上海城市发展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新方向。

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有着有利条件:上海是中国极地科学研究的重镇;上海是中国发起极地国际组织的最主要城市;上海在极地医学、破冰船设计建造和负责任极地旅行等方面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上海建有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澳大利亚霍巴特和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打造南极门户城市的实践也为上海带来了启示。

上海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首先是将其融入强化“四大功能”和深化“五个中心”建设进程中;其次是加强极地协调,并建立“上海极地网络”;最后是制定和实施《上海的全球极地门户战略》。

关键词:上海;极地;门户城市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3.01.010一、引言上海是中国进出南北极的门户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促进国家极地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城市。

如今上海处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征途上,强化“四大功能”和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可谓正当其时,“极地元素”的深度融入将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极地语境下的门户城市有三类:南极门户城市、北极门户城市和其他新兴极地门户城市。

其中国际公认的是南极门户城市——阿根廷乌斯怀亚(U s h u a i a)、澳大利亚霍巴特(H o b a r t)、智利彭塔阿雷纳斯(P u n t a A r e n a s)、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C h r i s t c h u r c h)和南非开普敦(C a p e T o w n)。

南极门户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人类在南极的探险和旅游等活动相关,深深打上了“地理决定论”的烙印。

然而,上海和德国不莱梅哈芬(Bremerhaven)等城市在参与极地事务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优势,成为突破“地理决定论”打造全球极地门户城市的潜在对象。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06级5月份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06级5月份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06级5月份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1—5 BDDDB 6—10 DDDBD 11—15 CBBAC 16—20 ADABA
21 (1)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2)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出的酸性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汽变成
酸雾,随雨雪等降落,形成酸雨。

(3)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腐蚀建筑物
(4)欧北美亚(5)B
22 (1)无机氮(2)工业污水海运事故溢油航运压舱水和机舱水
(3)杭州湾农业化肥和工业污水
(4)海口湾人们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工业含磷污水化肥
(5)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即而又使得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分解,水中氧气被耗,大量鱼类死亡甚至导致赤潮。

23 (1)大气降水农作物牧草家畜
(2)可吸入颗粒物酸雨
(3)硫酸厂水泥厂
24 (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产业结构,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25(1)干旱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中东
(2)④热带雨林地峡人稠、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
(3)季风水质CDE
(4)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农业方面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方面提高用水效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06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卷(艺术)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06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卷(艺术)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2.造成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仓”地位下降的相关原因是()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②农村也以发展工业为主③稠密的水网导致较为破碎的耕地④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低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3.下列经纬度与地区匹配不相当的是()A.长江三角洲-22°NB.珠江三角洲-20°NC.松嫩平原-45°ND.黄土高原-110°E4.下列哪项不能正确表述全球定位系统(GPS)()A.GPS就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静态导航和定位的系统B.GP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C.GP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D.GPS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5.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简要程序是()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6.遥感的主要装置是 ( ) A.航空器B.航天器C.卫星D.传感器7.雨林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①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②土壤贫瘠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8.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是指()①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海洋②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雨林本身③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④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高达34亿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下列不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区的是()A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 B中美洲加勒比海C非洲刚果河流域 D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0.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人工多层经济林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什么因素?A降水 B地形 C热量 D光照1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12.图中最大城市(北京)今后应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钢铁、石化、建材B.电子、印刷、食品C.石化、海洋化工、煤炭D.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纺织1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06级9月份月考(地理)试卷(艺术)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出题人:C .电—西电东送D .煤—西煤东运1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5.下列不属于山西省资源开发的条件有 ( ) A.煤炭资源丰富 B.开采条件好 C.市场广阔 D.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16.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B .汽车工业C .石化工业D .钢铁工业17.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 ) A .劳动力因素 B .内部交易成本 C .市场D .国际间的友好援助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8—19题:18.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 A .草原 B .苔原 C .硬叶林 D .针叶林19.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土地沙化D .臭氧层破坏20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 )A 重化工基地B 综合性工业基地C 商品棉基地D 热带作物基地21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B 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C 气候变得干旱D 大量放牧牲畜 2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 便利的航运条件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23.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对航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坝的修建隔断了河流,不利于通航B 水坝的修建使河流水位保持平稳,有利于通航C 梯级开发使田纳西河可通过航运到达美国本土所有的州D 梯级开发使通航里程增加,但使通航船只吨位下降24.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的异常变化B 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C 战争频繁发生D 地形的隆起25.下列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水能B 风能C 生物能D 天然气26.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流域的 ( )A .流向B .矿产的开发程度C .开发方向D .交通运输方式27.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水源不足B 地形崎岖C 热量不足D 土壤贫瘠28.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 .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 .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 .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29.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B 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C 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D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重30.年降水量200MM 线是 ( )A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B 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分界线C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D 湿润和干旱地区分界线图1二、综合题:(40分)31.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跟踪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实...

跟踪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实...

跟踪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取得瞩目成就——中国极地科考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剪影口编辑/黄莹供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编者按:在科学界,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一起被称为“地球三极”。

在如此神秘的地方,人类从未放弃探寻其奥妙的梦想。

在今年举办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展会现场,观众和南极科考工作者进行了视频连线,互致问候,在这些声音和视频中,我们似乎也亲自感受到了南北极科考所带来的别样魅力。

极地考察展现国家综合国力,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地科学考察有几乎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个国家参与,她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倍受各国高度重视,令全球科学家向往。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开始于1984年的南极科学考察,如今,我国实现了“登上南极洲、挺进北冰洋、问鼎冰穹A”的壮举,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开展南北极科学考察的国家之一。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极地领域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强。

我国在短短的20多年中,已经成功开展了27次南极科学考察和4次北极科学考察,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

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的实施,极大提升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后勤支撑能力。

极地考察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大大提升了国家公众服务的能力。

我国已经成为四大国际极地组织(A TCM-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SCAR-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COMNAP-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IASC-国际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中国在极地政治、外交、科学研究、资源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取得和维护了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2007年中国首次组织参与“国际极地年”活动,中国极地科考跨入世界行列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科学家先后组织过4次“国际极地年”活动。

南大洋海-冰-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南大洋海-冰-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南大洋海-冰-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前言随着人类对于南大洋研究的不断地深入,南大洋在全球气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也不断地得到认识。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吸收太阳辐射并用于加热大气,有力地驱动了大气环流。

南大洋是地球上生物生产量最大的海域,在过去气候变化以及当前和未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中都起着关键作用。

南大洋是世界上盐度最高和最冷水团的生成地,这些水团对于全球的环流变化、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团之一,位于南极底层的南极底层水是全球热盐输送的一个重要引擎,而且与北大西洋底层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两半球温盐的跷跷板(Didier 等,2009)。

在南极西风带的控制至之下,南大洋产生了南极绕极流,有研究证明它是全球海洋翻转流的主要驱动力。

国内研究的现状借助观测和模拟,唐建成(2005)认为南极冰雪范围、表面特征(主要是反射率)的年际变化对全球水汽环流的强度、全球热平衡和气候变化如温度、降水分布都有明显的影响,是全球变化最重要因子之一。

南大洋不仅可以通过影响越赤道气流改变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南极底层水和南极绕极水可以有力地调节着全球的热量和能量分布。

南极冰雪区是地球系统的最大冷源和全球水汽环流热力发动机的主要冷极之一。

南极海冰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下垫面的反照率,而且阻隔海气热量的交换。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一旦南极海冰融化,将会降低下垫面的反照率,海洋吸收更多的能量,海冰进一步融化。

但南极海冰的变化与北极逐渐减少不同的是逐年增加,然而对增加的成因却无定论。

进入20世纪30到50年代,极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

海冰模型的不断进步也推进南极研究的不断前进。

早期的海冰的热动力空间一维模拟浮冰内的垂直热量输送过程,Parkinsion et al 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南北极区域,以此来计算大气-海冰的相互作用。

Stossel et al 对南极的海冰研究发现,南极底层水的形成速率取决于海冰的过程,尤其是盐分的排放。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水与绕极深层水年际变化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水与绕极深层水年际变化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水与绕极深层水年际变化吴成祥;李丙瑞;左菲;Jia Wang;李院生【摘要】极利用中国第27、28、29和3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水团分布、夏季表层水年际变化及其原因和绕极深层水涌升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第27和31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的温盐范围较大;第27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温度相对较高,可达1.22℃;第29航次观测期间海冰较少,夏季表层水的厚度约为50 m(73.00°E、75.50°E和67.25°S断面),第31航次观测到的夏季表层水最深达到100 m;第28和29航次观测到较为明显的绕极深层水涌升,在73.00°E断面尤为突出;观测到的绕极深层水在第28航次向上涌升到90 m,在第29航次向南延伸较远,达到67.67°S;湾内气旋性环流对绕极深层水的涌升有明显的输运作用.%Based on the hydrographic data obtained from four CHINARE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cruises (27th, 28th, 29th, 31st) in Prydz Bay, we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masse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SW (summer surface water)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upwelling CDW (circumpolar deep water). It is found that SSW has wide r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especially duringthe cruises of 27th and 29thand higher temperature up to 1.22℃in the 27th cruise. Due to less sea ice cover, the area of the SSW during the 29th cruise was much larger. 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SSW was 50 meters (in the sections of 73°E, 75.5°E and 67.25°S) during the 29th cruise, the depth of the SSW during the 31st cruise was 100 meters. The upwelling of CDW is clearly depicted es-pecially in the sectio n of 73°E in the cruises of 28th and29th.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CDW upwells to 90 m in the cruise of 28th and extends southward to 67.67°S in the 29th cruise. Cyclonic circulation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upwelling of CDW in the bay.【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12页(P378-389)【关键词】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绕极深层水涌升;动力高度;海冰密集度【作者】吴成祥;李丙瑞;左菲;Jia Wang;李院生【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 200136;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 20013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Inter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Fairbanks AK, 99775, USA;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 200136【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普里兹湾位于南大洋印度洋扇区, 面积约为6×104 km2, 是南大洋的第三大海湾。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2地理中图版巩固辅导二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2地理中图版巩固辅导二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2地理中图版巩固辅导二第1题【单选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5年~1927年使用回声测深法发现了北大西洋中脊,它将大西洋从中央一分为二。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底岩层的地磁进行了大量测量,1963年瓦因与马修斯提出了地磁条带分布成因与大洋中脊形成的假说。

以上事件表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处于( )A、“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时代B、海洋探险时代C、科学研究时代D、大航海时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世界海洋水温最高值出现在北纬5—10度洋面,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陆地广、南半球海洋广B、北半球极昼长、南半球极昼短C、北半球海洋水体比热容大D、赤道附近蒸发量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的下列海域潮汐能最丰富的是( )A、辽东湾B、渤海湾C、北部湾D、杭州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关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纬度海区向低纬度海区递减B、自南北纬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C、受沿岸地形、气候、洋流等因素的影响D、南半球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区水温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图中该岛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A、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乙处可以填海造陆B、丙海湾适合建跨海大桥C、甲处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D、为了保证环境质量,适宜在丁处建化工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

据此回答小题。

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深度较浅B、渔业资源丰富C、海面风浪较小D、海水周期涨落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 A、B、C、D、石沪捕鱼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捕鱼产量增加B、资源持续利用C、避免海岸侵蚀D、有利水体净化【答案】:无【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B、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D、海洋的价值已被人类充分认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A、黑暗B、低温C、无氧D、海冰破坏【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优良港口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B、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C、有足够的岸线D、可以不考虑当地城市的发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对海岸范围的调查,下列手段中最合理的应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步行观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2008-2009学年云南玉溪一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云南玉溪一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度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45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45分。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来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时0分(北京时间)。

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点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我国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底圈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回答4-6题。

4.甲和乙两地的地理纬度分别是()A.23°26′N和90°N B.66.5°N和90°SC.22°N和68°N D.90°N和68°N5.该日南半球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是()A.22°S B.68°S C.70°S D.66°34′S 6.开普敦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A.东北B.东南C.正东D.正北下图为某地区太阳高度的等值线图,ad为经线。

据此回答7-9题:7.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则a地的地理位置是()A.45°N,90°E B.45°26’N,90°WC.21°34’N,90°W D.68°26’N,90°E8.设b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c地此刻的地方时为T。

则下列不等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H>60°,T>13时B.H<60°,T<13时C.H>60°,T<13时D.H<60°,T>13时9.此日,北京(40°N,116°E)比广州(23°N,113°E)白昼长1小时26分,则北京比广州()A.日出早43分B.日出早1小时26分C.日落晚31分D.日落晚12分读四幅岛屿图(下图),回答10-11题10.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四个岛屿的气候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①B.温带大陆性气候—②C.亚热带季风气候—③D.温带海洋性气候—④读下图,回答12-13题:12.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回归线附近,有关三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都是热带荒漠带B.①②是热带荒漠带,③是热带雨林带C.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①②③都是热带季风气候13.①②③三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差异B.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的差异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差异D.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大气环流的差异读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回答14-17题。

2007年高考最新信息汇编(综合题)

2007年高考最新信息汇编(综合题)

2007年高考最新信息汇编(综合题)1.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们开展了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的活动,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读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以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高投入、高收益、综合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云南和四川西部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拥有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成了云南和四川西部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2003年,云南旅游业总收入达300多亿元。

(1)、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地形区有 丘陵、 高原、 山区、 高原等。

(2)、滇北、川西为中心的地区雪山、草甸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3)、红军长征时被称为“绿色陷阱”的松潘草地,目前草地沙化不断加剧,湿地面积锐减。

试分析其原因。

(4)、滇北、川西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意义?2.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高原列车开通后,将促进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请从地理角度列举进藏的游客需克服和注意的环境问题。

(不少于三条)(2)图中L1河谷地是我国西藏的重要农业区。

其生产的小麦穗大、粒满,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至少说出两点)(312(5)L1河大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1800米)和秘鲁科尔峡谷(深3200米),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从地质作用角度,简析其谷深的主要成因。

(2分)、(6)H山峰是 ,其南北两侧雪线较低的是侧,原因是。

(1)在图中填注莱茵河和多瑙河。

分析莱茵河航运业发达的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的交通运输网主要由___和___构成。

(3)用图例A在图上圈出鲁尔区。

城市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

(4)完成下表的比较。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入夏以来,高温干旱在重庆和四川延续了近两个月。

重庆素来有“火炉”之称,可是这次50年不遇的高温干旱,让习惯了酷暑的重庆人也热得受不了。

山东省淄博市备战中考地理 实战演练 六下 第七章 第十课时

山东省淄博市备战中考地理 实战演练 六下 第七章 第十课时

第七章第十课时(2017·威海中考)截至2017年5月28日,斯里兰卡因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滑坡已造成146人死亡,受灾人数达到100多万人。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斯里兰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B.是亚州南部的一个岛国C.位于中纬度地区D.与印度隔海相望,东临阿拉伯海2.关于斯里兰卡的此次灾害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正值雨季,多暴雨B.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了此次强降水C.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季节变化小D.此次灾害的发生地位于山区3.(2017·威海中考)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该产业的特点是( )①信息技术含量高②利润高③资源消耗小④不需要劳动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17·日照中考)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读印度示意图、印度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4~6题。

4.该气候的特点是( )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B.全年高温多雨,季节变化小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5.下列措施,利于减轻该国气象灾害的是( )A.修建水利设施B.完善交通设施C.种植耐寒作物D.开拓国际市场6.印度人口的优势是( )①消费市场大②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③人均耕地多劳动生产率低④青少年比例高,老龄化程度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17·临沂中考)印度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水稻和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读下图完成7~8题。

7.印度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B.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C.气温较低的平原地区D.年降水量多于1 000毫米的地区8.目前,印度粮食生产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 )A.耕地面积少B.粮食单产太低C.生产方式落后D.人口多且增长过快9.(2017·滨州中考)下列对俄罗斯地理环境特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空间是厄洛斯灵魂的工程师”——面积大B.“距离是俄罗斯的大不幸”——东西相距遥远C.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俄罗斯的地理特征,这个字应该是“平”——地形以高原为主D.在西伯利亚,-40 ℃不能算冰冻,饮料中含40%的酒精也称不上是烈酒——冬季寒冷10.(2017·东营中考)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东西半球和亚欧大陆。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吉会峰;邓小东;曹兵;徐常三;邬惠明【摘要】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区的表层海流以沿南极大陆的逆时针沿岸流为主。

普里兹湾东部海流呈现先向南再向西或先向南再向北的流动,普里兹湾西北部海流呈现向南的流动。

8个浮标平均流速在0.02—0.20 m· s-1之间,最大流速为1.57 m· s-1,流速>1.0 m· s-1的大流速区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达恩利角外侧海域,流速>1.5 m· s-1的大流速区只出现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两处海域。

%Based on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29th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from 8 Argos drifting buoys near Prydz Bay ,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urface current features of the sea and compared them with previous findings.The results revealed a surface current flowing westward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Prydz Bay , show-ing that in this region , the surface current was a counterclockwise flow along the coast of Antarctica .In eastern parts, the current direction was first south and then west or north , and in the northwest , the current direction was south.The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8 buoys was 0.02–0.20 m· s-1 and the maximum velocity w as 1.57 m· s-1. Areas with velocity >1.0 m· s-1 were concentrated in Prydz Bay and beyond Cape Klose and Cape Darnley .Are-as with velocity >1.5 m· s-1 were found only in Prydz Bay and the outer region of Cape Klose .【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7页(P80-86)【关键词】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海流流速;大流速区【作者】吉会峰;邓小东;曹兵;徐常三;邬惠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 226002;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 200081;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226002;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 226002;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通 22600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南极普里兹湾位于印度洋扇区,是南大洋中深深嵌入南极大陆的一片水域,是除威德尔海和罗斯海之外凹进南极大陆最深的海湾,位于70°E—80°E,66°45′S—69°30′S区域范围内,西与达恩利角相临,东毗澳大利亚南极戴维斯站,湾北部为凯尔盖朗海台,湾底西南部与埃默里冰架相接。

2025年高考地理练习与答案 (6)

2025年高考地理练习与答案 (6)

2025年高考地理练习与答案(6)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主要是因为()A.大气降水多B.土壤保水性好C.地表蒸发弱D.空气湿度大3.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A.保土B.增湿C.防风D.降温近年来,湖南省立足自主创新,研发了有序抛秧机、油茶采收机、红薯收获机等新装备,推动湘字号农机不断升级,缓解了山区的土地撂荒现象。

与北方农机“大而强”相比,湘产农机的魅力在于“小而美”。

完成下面小题。

4.与北方农机“大而强”相比,湖南省农机“小而美”主要是因为其()A.地形更崎岖B.降水更丰富C.光热更充足D.土壤更贫瘠5.湖南省山区推行“小农机”有利于()A.提高农田的单产B.增加农产品的类型C.提高农产品品质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广东自古以来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面对国际国内行情下行状况,某镇开展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下图为升级后桑蚕产业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相对于传统桑蚕产业,该地升级的桑蚕产业的发展措施是()A.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B.扩大林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C.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D.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形象7.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改善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示意图。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沈晓盛1,韩小龙2,张海燕1,蔡友琼1,陈雪忠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提要:本文就我国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研究、捕捞情况、加工利用研究、开发制约因素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重视程度,推动南极磷虾产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南极磷虾;开发研究;产业化文章篇号:1673-9078(2013)5-1181-1184Research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Utilization of Antarctic Krill in ChinaSHEN Xiao-sheng1, HAN Xiao-long2, ZHANG Hai-yan1, CAI Y ou-qiong1, CHEN Xue-zhong1(1.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Fisheries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Shanghai 200090, China)(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Abstract: In this review, the resources investigations, fishing situation, processing and industrial utilization situation of antarctic krill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antarctic kril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tarctic krill industry.Key words: antarctic krill; research; industrialization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动物之一,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磷虾目磷虾科,是磷虾科中较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50mm(最大个体60 mm),体重约为1 g。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大洋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研究南大洋中 POC 的 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对认识南大洋的碳循环过程 有着重要意义,对更 好 地 评 估 南 大 洋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量的观测数据和模 式 研 究 结 果 显 示,作 为 全 球 最 大 化中的地位及反 馈 作 用 有 着 重 要 贡 献。 基 于 此,南
POC 的测定:量取一定 量 的 海 水 (0.5—3L,视 颗粒 物 含 量 而 定),使 用 预 先 在 450 ℃ 下 灼 烧 过 的 GF/F 玻璃纤维滤膜(47mm,0.7μm)过滤,滤 膜 于 -20 ℃下保 存 ,带 回 实 验 室 进 行 分 析。 分 析 前 用 浓盐酸熏蒸12h以去除 无 机 碳,50 ℃ 恒 温 烘 干,用 岛津 SSM-5000A 型 TC 仪 进 行 分 析。 叶 绿 素 a、营 养盐及悬浮颗粒物等物理化学参数均参照海洋调查 规范 的 [15] 方法进行测定。
363.73μg·dm-3和24.38—446.40μg·dm-3,表层分布主要表现 出 湾 内 高 、湾 外 低 的 特 点 。湾 内 陆 架 区、陆 坡 区 和 湾外深水区的 POC 与 Chl a 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 值分别为0.8248,0.8049和0.6989,说明 POC 主 要来源于浮游生 物 的 贡 献。并 且,在 POC 的 垂 直 分 布 上,受 到 光 照、营 养 盐 及 海 流 等 各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在 物 理 和 生 物
12
极地研究
第 23 卷
中国第25次南极考 察 中,“雪 龙”号 从 上 海 出 发,经 澳 大 利 亚 远 赴 南 极 大 陆 ,几 次 往 返 穿 越 西 风 带 ,并 且 于南极普 里 兹 湾 及 其 邻 近 海 域 进 行 了 定 点 断 面 调 查 ,为 南 大 洋 的 走 航 科 学 观 测 提 供 了 条 件 ,对 了 解 南 半球不同地理区域的水域以及南大洋的不同海域的 POC 分布及其与所在环境的关 系 提 供 了 依 据,为 南 大洋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资料。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走航表层 POC 浓度的区域分布 南大洋的水文结构复杂多变,Gordon[16]和 Em-
ery等 通 [17] 过 南 大 洋 的 温 盐 特 征,将 南 大 洋 海 区 划 分为亚南极区、极锋区、南 极 区,高 郭 平 等 利 [18] 用 中 山站至澳大利亚弗 里 曼 特 尔 港 之 间 的 温 盐 数 据,讨
105.8μg·dm-3,要略高于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的49.36,59.39和71.54μg·dm-3,南大洋表层 POC 的年季变 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第24次 和 第 25 次 南 极 科 学 考 察 中 普 里 兹 湾 及 其 邻 近 海 域 POC 的 浓 度 范 围 分 别 为 12.78—
1 样 品 采 集 与 分 析 方 法
中 国 第 24 次 南 极 科 学 考 察 (2007.11—2008.4) 和第25次南 极 科 学 考 察 (2008.10—2009.4)中,在
航渡期间进行了走 航 式 表 层 海 水 采 集,并 在 普 里 兹 湾及其北面邻近海域站区进行了定点多层次采样。 走航采样点及普里兹湾站区采样点如图1所示。 样品采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采用 Seabird 911Plus CTD 采水器采集海水。
而使该海区表层 海 水 的 POC 平 均 浓 度 比 亚 热 带 海 区略有提高,为 (116.59±11.16)μg·dm-3。 南 极 辐合带 以 南 的 南 极 水 样 品 采 集 于 2007 年 12 月 至 2008年1月,正值南极夏季,水温升高使海冰融化,因 而 海 水 中 光 辐 射 强 度 明 显 增 强 ,海 冰 底 部 的 藻 类 休 眠 孢子被释放并萌发于水中,并且海水中存有冬季时积 累的丰富营养 盐 可 供 生 物 利 用 ,因 此 ,与 东 印 度 洋 的 亚热带海区相比,该海区的 Chl a平均浓度有所增加, 为(0.61±0.86)μg·dm-3,POC 平均浓度也相应有 所升高,为(105.85±35.46)μg·dm-3。
图1 第24航次走航采样站位图(a)、第25航次走航采样站位图(b)、第24航次普 里 兹 湾 布 点 站 位 图(c)和 第 25 航 次 普 里 兹 湾 布 点 站 位 图 (d)
Fig.1.Underway sampling sites of CHINARE-24(a)and CHINARE-25(b),and spot sampling sites of CHINARE-24(c)and CHINARE-25(d)in Prydz Bay
POC 的含量与营养盐和叶绿素a有着明显的相关 分 布 趋 势。 南 极 水、亚 南 极 水 的 表 层 POC 浓 度 明 显 高 于 亚 热 带 水
和热带水,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亚热带和热带水、亚 南 极 水 和 南 极 水 的 表 层 POC 平 均 浓 度 为 78.03,116.59 和
而 国 内 关 于 南 大 洋 POC 通 量 研 究 的 报 道 相 对 较 少 ,与 [13,14] 国际上相关研究水平差距仍较大 。
海域之一。
在2007/2008 年 中 国 第 24 次 和 2008/2009 年
[收 稿 日 期 ] 2010 年 9 月 收 到 来 稿 ,2010 年 12 月 收 到 修 改 稿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6134,41006118)、国家支撑计划重 点 项 目 (2006BAB18B04)、中 国 极 地 科 学 战 略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论了南极极锋线的 变 化,指 出 在 南 大 洋 印 度 洋 扇 区 极锋的纬度在不同 的 经 度 断 面 上 是 不 同 的,主 要 受 到陆地和海洋地形的影响。然而这种水文条件的差 异,也对南大洋的不 同 区 域 的 生 化 过 程 产 生 一 定 的 影响。
第24 次 南 极 科 学 考 察 走 航 观 测 中,表 层 POC 的浓度 分 布 范 围 为 45.80—1073.75μg·dm-3,平 均 浓 度 为 (136.73±132.10)μg·dm-3 (n=108)。
0 引 言
制着海水中其他形 态 碳 的 行 为,是 生 物 摄 食 和 代 谢 过程中的主体,也是 海 水 中 碳 固 化 和 迁 移 输 出 的 主
大气中 CO2 等 温 室 气 体 的 快 速 增 加 及 其 引 起 的全球变暖是人类 面 临 的 一 项 重 大 的 环 境 问 题,由
要 形 式 ,对 整 个 南 大 洋 碳 循 环 和 生 态 系 统 影 响 巨 大 。 因此,虽 然 海 水 中 POC 的 总 量 仅 是 DOC 总 量 的
第1期 韩正兵等: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夏季南大洋以及普里兹湾 POC 的分布与变化
13
POC 浓度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特 征,高 值 区 域 主 要 集 中 在 中 国 东 海 、南 美 洲 东 部 近 海 和 南 极 近 岸 海 湾 。 低 值 区 域 主 要 有 中 国 南 海 、澳 大 利 亚 西 海 域 (亚 热 带 锋以北)和德雷克海峡。2007年 11 月,“雪 龙”号 跨 越赤道进入 亚 热 带 锋 (38°S 左 右[19-22])以 北 的 东 印 度 洋 海 区 (澳 大 利 亚 西 北 ),该 海 区 呈 现 出 水 温 高 、营 养盐贫乏和低 Chl a 的特征,由于硝酸盐、磷酸盐和 硅 酸 盐 浓 度 很 低 ,制 约 了 浮 游 植 物 的 生 长 ,从 而 导 致 该海区 POC 浓度较低,平均浓度为(78.03±18.28) μg· dm-3,Chl a 平 均 浓 度 为 (0.31 ± 0.09) μg·dm-3。与亚热带海区相比,位 于 亚 热 带 锋 与 南 极极地锋 (即 南 极 辐 合 带 )(53°S 左 右 )之 [19-22] 间 的 亚南极表层海水由于受南极水渗透与交换的影响, 水 温 、盐 度 明 显 下 降 ,营 养 盐 浓 度 显 著 提 高 。 但 是 南 大洋是 公 认 的 高 营 养 盐 低 叶 绿 素 (HNLC)海 区 之 一,由于铁元素的限制[23],该海域 Chl a 的平均浓度 仍较低,为(0.27±0.11)μg·dm-3。 而 西 风 带 的 强烈风浪使该海区 表 层 和 次 表 层 海 水 混 合 均 匀,从
在 第 25 次 南 极 科 学 考 察 的 走 航 观 测 中 得 到 ,表 层海 水 POC 浓 度 的 分 布 范 围 为 23.47—131.59 μg·dm-3 ,平 均 值 为 (66.21±26.83)μg·dm-3 (n =102),略 低 于 第 24 次 南 极 科 考 的 结 果 。 其 区 域 性 特 点 与 第 24 次 队 所 观 测 得 到 的 结 果 相 似 ,高 值 区 域 主 要 集 中 在 中 国 东 海 、南 极 近 岸 海 湾 ,低 值 区 域 主 要 有澳大利亚西海域。在澳大利亚西北及西南的东印 度 洋 热 带 及 亚 热 带 海 域 ,虽 然 营 养 盐 贫 瘠 ,在 一 定 程 度上制约了浮游植 物 的 生 长,但 由 于 多 数 采 样 点 离 澳大利亚西海岸较 近,受 陆 源 输 入 影 响,Chl a 浓 度 仍 较 高 ,平 均 浓 度 为 (1.50±0.78)μg·dm-3,POC 的平均浓度为(49.36±18.42)μg·dm-3。 从 澳 大 利亚 Fremantle至 南 极 中 山 站 的 走 航 途 中,南 极 幅 合带以北的亚南极水与低温高营养盐的南极水发生 交换,水温明显下降,营养 盐 浓 度 显 著 提 高,POC 的
(1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
提 要 在 中 国 第 24 次 和 第 25 次 南 极 科 学 考 察 期 间 ,利 用 航 渡 表 层 水 观 测 和 普 里 兹 湾 定 点 观 测 ,对 颗 粒 有 机 碳 (POC) 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 大 洋 表 层 水 体 的 颗 粒 有 机 碳 分 布 具 有 明 显 的 区 域 性 特 征 ,表 层 水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