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B辅导资料
01《内经》概论
五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思维方法
人体观 疾病观 疾病防治观
独特的认识方法论和逻辑学
重视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重视从整体认识和研究生命 重视研究动态的生命现象 强调对变化的全面把握与有效调控
二 《内经》的沿革
(西汉) (东汉)
《内经》 《素问》《九卷》(《针经》) 《素问》 佚第七卷(晋、南北朝)[全元 起《素问训解》8卷] 唐· 王冰整理注释并 增入七篇大论 宋· 林亿《新校正》 《九卷》(《针经》) 《九灵》(《九墟》) 唐· 王冰整理并取名《灵枢》(佚) 北宋 哲宗时高丽献来《针经》(佚) 南宋史 崧校正并献出家传旧本《灵枢》
《黄帝内经》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内经》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 2、了解《内经》的沿革、主要整理经过、 主要注家及其著作。 3、掌握《内经》的基本内容。 4、掌握《内经》学术形成的基础。 5、掌握《内经》的学术特点。 6、理解《内经》学术的价值。
一 成书年代及作者
1.书名及构成 《内经》 《素问》81篇 《灵枢》81篇 2.成书年代 先秦:零散篇章 西汉:系统整理成编,形成理论体系 3.作者:托名黄帝、岐伯. 非一时一人之作,经某一佚名Βιβλιοθήκη 家于西 汉中后期整理成编(医学总集)
独特的诊断治疗方法
四诊与辨证 丰富的治疗方法 自然、合理、科学(超前科学)的疾病防治思想
六 《内经》理论体系的价值
对生命规律的较全面认识 理论较为完善 现代中医学发展、创新的基础 针灸、推拿等成为全世界自然疗法的热点 未来医学向无害化、科学自然发展的希望
复习思考题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导论《素问?生气通天论》1(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2( 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 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1( 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素问?五藏别论》1(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
2(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素问?太阴阳明论》1( 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
2( 四肢皆禀气于胃……不得主时也。
《素问?经脉别论》1( 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灵枢?本神》1( 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志。
2( 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灵枢?营卫生会》1(人受气于谷……至阴而止。
《灵枢?决气》1( 两神相搏……令无所避,是谓脉。
2( 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第四章病机《灵枢?百病始生》1( 风雨寒热,不得虚……大病乃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1( 背诵“病机十九条”原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1( 春生,夏长……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素问?举痛论》1( 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2(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素问?调经论》1( 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
2(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第五章病证《素问?热论》1(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
2( 帝曰: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1( 人所以汗出者……虽愈必死也。
《素问?咳论》1(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素问?痹论》1( 风寒湿三气杂至……内舍于其合也。
2(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素问?痿论》1( 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
2( 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内经背诵!!!演示教学
内经背诵!!!内经选读《内经》成书年代:《内经》内容既有战国的,又有秦汉时期的,跨越的年代很长,非一时作品。
最后成书在西汉末年。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从七略摘编而成),已亡佚书名的由来与作者:《内经》非一个医家所著,可看作是一部医家经验的论文汇集,亦有说成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的各家学说”。
《内经》的“经”,是经典的意思。
这里的“经”,就是常道、规范、门径的意思。
《内经》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典范,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门径。
《素问》的含义: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人的平素问答。
《灵枢》的含义:“灵枢”之名,系唐王冰所加,蕴涵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现通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是经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宋林亿等校正。
(两批人整理!)《素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体部分)成编汉以前第二部分(运气七篇)乃唐王冰增补。
第三部分(遗篇:刺法论和本病论)为宋刘温舒补入。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灵枢又称“九卷”,“针经”)宋•刘温舒又补上二篇《本病论》《刺论》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经南宋史崧校正刊行的版本,刊行流传至今。
第一章宝命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背诵内容:(解释文理医理,见笔记本和书上注解)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肾者主水的医理:肾的主要功能之一。
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1、强调整体的观点2、肾精来源于先天,培育于后天3、肾以闭藏精气为主,有藏也有泻女子月经与肾气、天癸、冲任相关。
各个七、八的生理变化(选择题)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基础理论B》辅导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资料一、选择题型题、中医学首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诸病源候论》、著《温疫论》,创“戾气”说的医家是:.王清任.吴又可.巢元方.王孟英.叶天士、《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言“善病痹厥”的季节是:.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动极者镇之以静”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动态平衡、“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五脏分阴阳,肝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阴中之至阴、“壮水之主,以治阳光”是指:、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中求阴、五音之“宫”属于五行之:A.木.火.土.金.水、五行中,“金”的“所胜”之行是:.火.水.土.木.以上均非、肝火犯肺的传变属于:.母病及子.相乘.子病犯母.相侮.相克、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母气有余传及子行.子行亢盛累及母行.某行之气有余侵及“所胜” .某行有余侵及“所不胜”.以上均非、以下不属相克规律的治法是:.泻南补北.抑木扶土.滋水涵木.佐金平木.培土制水、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与肾关系密切的是:.神.魂.魄.意.志、称“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依据是:.心主血脉.心主神.心为生之本.心为君主之官.以上均非、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吸入清气.宣发卫气.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呼出浊气、具有调畅情志功能的是:.肝.心.脾.肺.肾、称为“胃之关”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具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特点的是:.肝.心.脾.肺.肾、气血两虚的病变多见于哪两脏:.心与肺.心与肾.肺与脾.心与脾.肺与肾、“主气之枢”指的是:.肝.心.脾.肺.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的医家是:.刘完素.张元素.李杲.朱震亨.张从正、《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言“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从冬至到夏至的阴阳变化,体现着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升降之道路是:.寒与热.水与火.上与下.左与右.动与静、《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脾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阴中之至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动态平衡、“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阴虚、阳虚、阴胜、阳胜、阴阳两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中求阴、木火刑金属于.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上均非、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某行亢盛传及子行.某行亢盛传及母行.某行亢盛传及“所胜”.某行亢盛侵及“所不胜”.以上均非、按五行规律,肝病及心为:.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传变.相侮传变、以上均非、精神活动分属五脏,与肝关系密切的是:.神.魂.魄.意.志、具有肃降功能的是:.心.肺.肝.脾.肾、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吸入清气.宣发卫气.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呼出浊气.肝.心.脾.肺.肾、称为“华盖”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具有调畅情志功能的脏是:.肝.心.脾.肺.肾、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震亨、张元素、《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所说“善病胸胁”的季节是:.春季.仲夏.长夏.秋季.冬季、“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交感.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属于“阴中之阴”的是:.上午.中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称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以上均非、“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平衡、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客色胜主色.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以上均非、面见赤色,脉见洪象的是:、肝病、心病、脾病、肺病、肾病、“水之上源”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肝.心.脾.肺.肾、“气血两虚”是哪两脏的病变:.心与肺.心与肾.心与脾.脾与肝.肺与肝、“乙癸同源”指的是:.心肺关系.肺肝关系.肝脾关系.肝肾关系.心肾关系、与内脏位置相对恒定有关的是:.肝升于左.心主行血.脾主升清.肺主宣发.肾阳升腾、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传化糟粕.主持诸气.受纳腐熟.运行水液、“州都之官”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具有“以降为和”特点的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孤府”指的是:.膀胱.三焦.大肠.小肠.肾、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精.气.血.津.液、《医林改错》的作者是:.王清任.吴又可.巢元方.王孟英、吴鞠通、“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对立制约.交感互藏.互根互用.消长平衡.阴阳转化、“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分阴阳,称为“阴中之至阴”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属于阳的脉象是:、沉、小、细、涩、洪、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基础是:.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心在五行属火.心开窍于舌.心为君主之官、五脏阴阳的根本是:.心.脾.肝.肾.肺、“清虚之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肝主疏泄中最重要的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对月经的影响、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具有调节血量功能的脏是:.肝.心.脾.肺.肾、有“乙癸同源”之称的是哪两脏:(肝肾).心与肺.心与肾.心与脾.脾与肝.肺与肝、在气机调节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心与脾.脾与肾.肾与肝.肝与肺.肺与肾、肺之门户是:.鼻.齿.口.喉.以上均非、心的“外华”是:.发.爪.毛.唇.面、具有泌别清浊功能的腑是:.胆.胃.小肠.大肠.三焦、“主津”的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齿又称为:.筋之余.骨之余.血之余.脉之余.以上均非、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是:.心、肝、脾.肺、肝、肾.肺、脾、肾.肝、脾、肾.心、肺、肾、元气的功能是:.推动脏腑功能.保卫人体.防止出血.化生血液.调节腠理开合、《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所说“善病鼽衄”的季节是:.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虚热证病理基础是:.阴偏胜.阳偏胜.阴偏衰.阳偏衰.阴阳两虚、“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适应的病证是:.实热.实寒.虚热.虚寒.寒热错杂、“阴中求阳”的理论基础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以上均非、“肝火犯肺”属五行传变中的:.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乘传变.相侮传变、以上均非、主脉是哪个脏的功能:.肝.心.脾.肺.肾、肺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气.主运化.主疏泄.主藏精.泪.汗.涎.涕.唾、水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纳气.主运化.主疏泄.主升清、“太仓”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难经》七冲门之阑门是指:.唇.齿.会厌.大小肠会.下极、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肝肺.心脾.心肝.肺脾.肺肾、具有喜润而恶燥特点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脾、与心相合的腑是:.胆.小肠.大肠.膀胱.胃、使血液不逸出脉外是气的:.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膻中又称为:.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经脉之海、贯心脉的气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肺气、与气机调节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心与脾.脾与肾.肾与肝.肝与肺.肺与肾、称肾为气之根的依据是:.藏精.化生元气.主纳气.主水.主生殖.水谷精微.肝之余气.肝血.肝气.肝阴、“在窍为二阴”的是:.肝.心.脾.肺.肾、“筋之余”指的是:.发.爪.毛.唇.面、“中精之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主津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作强之官”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封藏之本指的是:.肝.心.脾.肾.以上均非、脾肺的功能活动关系到下述什么气的生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具有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以上均非、手三阴经的走向是:.从足走头.从头走足.从胸走手.从手走头.从足走腹、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躯干部手三阳经的分布是:.胸部.腹部.背部.肩胛部.侧面、起于胞中的奇经是:.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跷脉.阳维脉、阳跷脉.冲脉、任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寒邪.热邪.暑邪.燥邪.风邪、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热邪.寒邪.火邪.湿邪.燥邪、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正气.正气不足.邪气.邪气亢盛.邪气损正、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通因通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以上均非、具有主升清功能的脏是:.肝.心.脾.肺.肾、与脑的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心肝脾.心肝肺.心脾肾.心肝肾.肺脾肾、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心与肺.心与肾.肺与脾.脾与肝.肺与肝、“水火既济”指哪两脏之间的关系:.肺与肾.心与脾.心与肾.肝与肾.脾与肾、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是:.心与肺.心与肾.肺与脾.脾与肝.肺与肝、唇称为:.飞门.吸门.贲门.幽门.魄门、《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精明之府”指的是:.脑.头.心.肾.以上均非、与脾关系密切的是:.喜.怒.思.忧.恐、“血之余”是指:.发.爪.毛.唇.面、“中正之官”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决渎之官”指的是:.膀胱.胃.大肠.小肠.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传化水谷.化生精气.调畅气机.以上均非、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肝.胆.脑.髓.女子胞、“血府”指:.骨.胆.脑.髓.脉、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积聚于胸中之气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气能生津.气能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以上均非、手厥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上肢外侧前缘.上肢内侧中线.上肢外侧中线.上肢外侧后缘、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凝滞.粘滞.数变.重着.升散、对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治标.治本.标本兼治.先治本后治标.以上均非、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以上均非、经脉大多循行于:.头面部.分肉之间.四肢部.躯干部.皮肤、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胸部.腹部.背部.肩胛部.侧面、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上交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经脉是:.带脉.任脉.冲脉.督脉.维脉、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善行数变.重浊粘滞.凝滞收引.升散炎热.生风动血、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暑邪.风邪.火邪.燥邪.寒邪、暑邪伤人出现气短乏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伤人,直入气分.暑多挟湿,阻遏气机.暑性升散,伤律耗气.以上均非、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湿性粘滞,不易祛除.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七情内伤致病多见哪几脏的病变:.心、肝、脾.心、肺、脾.心、肝、肾.心、肺、肝.肺、脾、肾、《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苦,则”.脉凝泣而变色.筋急而爪枯.骨痛而发落.肉胝皱而唇揭.皮槁而毛拔、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正气.正气不足.邪气.邪气亢盛.邪气损正、“至虚有盛候”的病理变化是:.实.虚.真实假虚.真虚假实.虚实错杂、遗留某些后遗症的邪正盛衰变化是:,正盛邪退.邪去正虚.邪盛正虚.邪正相持.正虚邪恋、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卫外不固的病理变化为:.气虚.气滞.气逆.气闭.气脱、与湿浊内生关系最密切的是:.肾的气化功能减退.膀胱失司.脾失健运.肺失宣降.三焦气化失司、塞因塞用适用于:.食滞腹胀.肠热便结.瘀血闭经.脾虚腹胀.湿热内阻、《内经》提出腹胀闭的治疗应:.治标.治本.标本兼治.先治本后治标.以上均非、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扶正祛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治病求本、脉外之气指的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上均非、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气的:.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难经》所说的“原气之别使”是:.经脉.三焦.五脏.胸腔.六腑、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以上均非、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体表.分肉之间.四肢.躯干.头面、足三阴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头部.腹部.背部.肩胛部.腰部、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经相交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处是:.目外眦.鼻根部.小指端.目内眦.目眶下、“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冲脉.任脉.督脉.维脉.跷脉、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着痹是以哪项邪气为主引起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多食苦,则.脉凝泣而变色.筋急而爪枯.骨痛而发落.肉胝皱而唇揭.皮槁而毛拔、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寒性收引,引起经脉拘急.以上均非、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凝滞.开泄.升散.重浊.易致肿疡、脾气虚反见腹胀、腹痛,其病机为:.虚.虚中夹实.真虚假实.由虚转实.真实假虚、“寒从中生”是指:.寒邪伤人.寒邪直中脾胃.寒邪直中少阴.寒邪从肌表而入,影响内脏.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症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其阴阳病机变化为:.阳偏胜.阴偏衰.阳盛格阴.阴盛格阳.阴偏胜、最易出现阴虚证的脏腑为:.心肾.肝肾.肺肝.心肺.脾肾、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气.血.津.液、属于经脉的是.孙络.皮部.经别.别络.浮络、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上肢外侧前缘.上肢内侧后缘.上肢外侧中线.上肢外侧后缘、有“一源而三歧”之称的经脉是:.任脉、督脉、带脉.维脉、跷脉、带脉.维脉、跷脉、督脉.督脉、任脉、冲脉.任脉、冲脉、带脉、主司眼睑开合、濡养眼目的经脉是:.冲脉.任脉.督脉.维脉.跷脉、十二经别的分出部位是:.胸背部.头面部.肘膝以上.四肢末端.以上均非、哪种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的症状:.暑邪.火邪.风邪.燥邪.湿邪、易于困脾的邪气是:.风邪.热邪.暑邪.寒邪.湿邪、痛痹是以哪项邪气为主引起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侵犯人体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的邪气是:.暑邪.热邪.湿邪.寒邪.风邪、饮在肠间的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脉凝泣而变色.筋急而爪枯.骨痛而发落.肉胝皱而唇揭.皮槁而毛拔、实邪结聚于内,阻滞经络,使气血不得畅达于外所导致的病机变化为:.实.实中夹虚.由实转虚.真实假虚.虚实夹杂证、最易发生气逆的脏腑为:.肺肝胃.心肺肝.胆肝胃.肺胃心.以上均非、内寒最易发生的脏腑为:.心肾.脾肾.肺肾.心脾.肝脾、津伤化燥多见于哪几个脏腑:.心肺脾.肺胃大肠.肺脾肾.脾胃.肝肾、以下不属于气机失调的为:.气滞.气虚.气陷.气闭.气脱、汗出过多,导致阳气大量亡失,其生理基础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以上均非、热者寒之属于:.正治法.反治法.治标法.从治法.因人制宜、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应选用的治法是:.通因通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热者寒之型题.刘完素.李东恒.张子和.张元素.朱震亨、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实热证.虚热证.实寒证.虚寒证.寒热错杂、阳偏胜所致证候是:、阳偏衰所致证候是:.木.水.金.火.土、五季之长夏属于:、五官之鼻属于:、“生之本”指:、“罢极之本”指:.肝.心.脾.肺.肾、内风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内湿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目.舌.口.鼻.耳、肝在窍为:、肺在窍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实证.虚证.虚实挟杂证.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正气不足,邪气已尽形成的病理变化是:、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形成的病理变化是:.眩晕欲仆.目睛上吊.手足蠕动.手足拘挛不伸.皮肤瘙痒、肝阳化风可见:、阴虚风动可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先扶正后祛邪.先祛邪后扶正、虚人感冒应选用的方法是:、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木.火.土.金.水、五音之“征”属:、五音之“商”属:.主行血.主藏血.主统血.朝百脉.主生血、肝的功能是:、肺的功能是:.心.肝.脾.肺.肾、“封藏之本”指的是:、“胃之关”指的是:、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水谷之“悍气”是:、贯心脉走息道的气是:.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肢体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经筋的生理功能为:、跷脉的生理功能为:.风邪.寒邪.湿邪.热邪.暑邪、易袭阳位的邪气是:、易袭阴位的邪气是:.气上.气下.气缓.气结.气消、情志为病,过喜则:、情志为病,过悲则:.内寒.内风.内湿.内燥.内火、阳气不足引起的是:、津液不足引起的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治末病.扶助正气、治病时考虑年龄属:、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上午.下午.中午.前半夜.后半夜、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寒者热之.阴中求阳.热极生寒.阳病治阳.寒者热之、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可用阴阳转化说明的是:.角音.羽音.征音.宫音.商音、五音之中属于“金”的为:、五音之中属于“水”的为:.脾胃.肝胆.心肾.肝肾.肝肺、称为气机升降之枢的是:、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脑.髓.骨.脉.女子胞、“髓海”指:、“血府”指:.心.肝.脾.肺.肾、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具有调畅情志功能的脏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主津”的是:、“主液”的是:.心.肝.脾.肺.肾、主疏泄的是:、主闭藏的是:.宗气.水谷之气.卫气.精气.营气、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肺所宣发的气是:.虚寒证.虚热证.实热证.假热证.假寒证、阳偏衰所形成的证候是:、阳偏盛所形成的证候是:.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震亨.张元素、被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被称为“寒凉派”的医家是:.脑.肝.心.五脏.脏腑、有机整体的中心是:、有机整体的主宰是:.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阴阳两虚、寒者热之适用于:、热者寒之适用于:.母病及子.相乘.子病犯母.相侮.制化、肺病及肾属于:、木火刑金属于:.怒.喜.思.悲.恐、喜胜:、恐胜:.神.魂.魄.意.志、五脏藏神,肝藏:、五脏藏神,心藏:.心.肝.脾.肺.肾、“生之本”指:、“罢极之本”指:.心.肝.脾.肺.肾、称为刚脏的是:、称为娇脏的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最易伤肺的邪气是:.气逆.气滞.气陷.气虚.气脱、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证多见于:.心.肺.脾.肝.肾、称为“阴中之阴”的脏是:、称为“阳中之阴”的脏是:.角音.羽音.征音.宫音.商音、属于“金”的音是:、属于“水”的音是:.目.舌.口.鼻.耳、属于“水”的是:、属于“土”的是:.贮藏精气.化生血液.受盛传化水谷.通调水道.运行水液、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为:、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为:.心.肝.脾.肺.肾、“生之本”指:、“罢极之本”指:.心.肝.脾.肺.肾、司呼吸的是:、主纳气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主津”的是:、“主液”的是:.宗气.水谷之气.营气.精气.元气、肾所摄纳之气是指:、三焦所通行的气是:.气上.气下.气缓.气结.气消、情志为病,过喜则:、情志为病,过悲则:.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扶正法则适用于:、祛邪法则适用于:二、解词、辨证: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辅佐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调节的作用。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內經講義》背誦內容第一章導論《素問·生氣通天論》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P39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P40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P4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2. 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P49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
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P55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問·六節藏象論》1.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P68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内经专题讲座资料
1、内经神的三个层次: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三个层次。
精凝而为形,静而有质可及,是最基础、最稳定的层次;精化为气,无形有物,动而不已,是最活泼机变的层次。
精、气互变,概括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神则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层次,意识活动则为人类所特有。
同时,神不单是生物学问题,并涉及社会与思维两界,最为神秘,与精气关系最为复杂。
古代儒家论神与精气是以阴阳形气为鬼神之本,魂魄是精气变化之物。
医家之论精气神,从生化体用言,精化气、气生神。
精质是神志之根柢,气化是神志之发端。
从生理调控言,则神制气、气化精。
从病理变化趋向而言,则病变从神之气之精,循次由浅及深,由轻加重,重至伤五脏精的层次,是伤及根本,难以救药。
《内经》中有论情志为病,已扰神为先,其轻者自复,重者即病,调理气机、补泻五脏是为治疗情志为病乃至神志疾患的基本治则与治法。
2、五神意志系统神的大概念指整个精神活动;《内经》分而为五,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其中的神属小概念,专指心藏之神。
《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
”此神“任物”则有意、志、思、虑、智之认知、思维过程,是形成聪明智慧的意识本源;对外来事物刺激的情感反应即情志,心有调控作用;同时又因其对魂魄的制约作用,故在五神五志中起统领地位,故张介宾说:“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
”故此心神实质是一种自觉意识,唯人类独有之,于动物则无,但却是最后发育而成的、最高级的精神活动,故人为“天地之镇”“万物之灵”。
魂与魄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魂的活动特点,是潜于神之中的,受神的控制,因而它随神生灭往来;魄隐于精之中,精之体为形,因而为形体官窍之用。
魂是比神更基础的本体意识,魄则是与生俱来的、形体本能的感知、运动能力。
意与志思维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由心神活动而生,同时对心神活动有反向调制作用情志是一种内心体验、感情反应,具有内外因素的刺激、神的应答、精气变化的基础;它不将情绪与认知严格区分开,而是以情感为主体、联系认知、意志二种心理过程并进行有机整合的一个中医学概念。
内经复习提要
一、名词术语解释
1.神明之府《阴阳应象大论》
2.湿胜则濡泻《阴阳应象大论》
3.阳道实,阴道虚《太阴阳明论》
4.魄门亦为五脏使《五脏别论》
5.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五脏别论》
6.中焦受气取汁《决气》
7.法于阴阳《上古天真论》
8.天癸至《上古天真论》
9.行痹《痹论》
10.两实相逢《百病始生》
11.相虚相得,乃客其形《百病始生》
12.并乃狂《生气通天》
13.外内合邪《咳论》
14.各传以与之《咳论》
15.伤寒《热论》
16.治之各通其藏脉《热论》
17.肺朝百脉《经脉别论》
18.毛脉合精《经脉别论》
19.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至真要大论》
20.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至真要大论》
二、简答题
1.据《六节藏象论》所述,“藏象”的含义及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
2.谈谈你对《营卫生会》中“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经文的理解。
3.谈谈你对《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经文的理解。
4.结合《汤液醪醴论》谈谈水肿的治疗。
5.谈谈你对《本神》中“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理解。
6.谈谈你对《太阴阳明论》中“脾病而四肢不用”经文的理解。
7.默写《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病机。
8.默写《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的病机。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内经选读》复提纲第一单元宝命全形10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
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
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不妄作劳:不要违背常规的劳作。
妄,乱也,此为违背常规之意。
作劳,包括劳作和房事。
形与神俱:形神健全。
形,形体;神,精神。
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
引申作健全、和谐。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10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XXX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
XXX: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静淡泊。
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103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XXX: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XXX,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XXX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XXX?XXX: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XXX,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1.本科内经概论
三、别具一格的诊治方法
1.诊病方法 四诊方法 2.治病方法 药物(内服 外敷) 针灸 导引按跷 (推拿) 气功 饮食 精神疗法……
第四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价值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价值 1.《内经》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对生命科学具有重 要价值. 2.运用多学科研究医学,构建天地人“三才”医 学模式. 3.独特的医学发明,创建了世界特有的疾病诊疗 体系.
4.掌握中医思维方法
《内经》确立了中医的思维方法 认识论——整体恒动观 方法论——取象比类,格物致知(系统论、信息论、 控制论)(肝左肺右;肝风内动;心主神明…) 独特的思维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人体观和疾病观 和独特的治疗风格 学习《内经》的目的要求:掌握中医的学术观念和 特色,理解中医学术的科学内涵,领会和掌握中医的 思维方法并运用于中医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中, 作一个铁杆子中医,肩负起继承发扬中医、振兴中医 的重任. 认真学习内经理论,领会其深刻科学内涵,促进 中医学术的发展.
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2.掌握《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学术特
色)
3.熟悉《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 4.了解《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
第一节 《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构架,奠定了中医 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特色. [医学理论] 藏象 脏腑 精气神 经络 疾病 病机(病因 发病 病理 传变) 病证 诊法 诊病方法 断病方法 论治 治则 治法(治病理法) 疗法 (治法——治疗手段) 养生 摄生 康复 另: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
三、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 1.天文历法 宇宙观 宇宙演化(生命起源) 宇宙结构 天人相参类比 日月星辰系统(天体) 七曜(日月五星)、北斗七星、 二十八宿 历法、气象学的基础 天象变化 天地关系(气交) 日地关系 月地关系 生气通天 历法 四分历 五运六气历 四季 二十四节气 六十甲子 计时法 2.地理学 五方地理 九州 十二水… 3.气象学 六气 正常气候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 异常气候 五运六气气象
内经选读上篇复习资料
内经选读上篇复习资料《内经选读上篇复习资料》导言:《内经选读上篇》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通过对经文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内经选读上篇》的重要内容进行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华。
一、阴阳学说《内经选读上篇》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方面。
阴阳的产生、变化和相互作用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相对平衡才能维持健康。
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
中医的治疗目的就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内经选读上篇》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不同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用于分析和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
五行学说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生成循环。
而相克循环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通过对五行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三、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内经选读上篇》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气和血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物质,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它通过经络运行,负责调节和维持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它在体内循环,为身体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也是维持器官和组织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血的运行和平衡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当气血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
四、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的又一重要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通过它们可以使气血运行畅通,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分布于全身,连接着各个器官和组织。
《内经》B课件题目
一、成书年代《内经》汇集成书的年代最可能是:BA先秦B西汉C战国D东汉E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书名黄帝实指:BA作者名B伪托之词C上古时期之人D古代帝王E以上都不二、书名的由来了解《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书名含义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元起对《素问》进行注解。
称为内经训解隋。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林亿,高宝衡《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灵枢》名称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叙》九灵,九卷,九墟,针经《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EA《史记。
扁鹊传》B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汉书。
艺文志》A针经B九卷C两者都是D两者皆非张机称《灵枢》书名为 B皇甫谧称《灵枢》书名为 A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首次采用“以类相从”的方法。
2)“深干训诂、依经立训”。
3)保持了《内经》的原貌。
2、张介宾《类经》:1)类分研究《内经》最完整的代表著作。
2)说理深透,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王冰《黄帝内经素问》:1)对五运六气颇有研究。
2)王冰治学严谨。
3)对《素问》原书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
4)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
5)道家思想浓厚。
4、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1)集体编撰。
2)注释重在阐明机理。
3)学术上能集思广益。
不因循守旧。
《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A马莳B吴昆C高士宗D张志聪E张琦现存最早的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DA《读素问纱》B类经C医经读D黄帝内经太素E内经知要A医经原旨B类经C内经类解D医经读E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完整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B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的注本是E简答题:简述《内经》理论形成的基础答:一是医疗实践基础,包括基本解剖知识的了解,长期生命现象的观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二是古代科学技术的渗透;三是古代思想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应象大论1..背诵此条2.掌握1)神明之府2)治病必求于本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4)阳化气,阴成形5)寒极生热,热极生寒6)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瞋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其病机足:(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牌阳衰不能运化水谷C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D肾阳衰而能温运牌土E以上都不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E)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甘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火为阳,水为阴问答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为什什么?阴成形,故寒能生有形之浊物;阳化气,故热能生无形之清气(二)1、背诵“故清阳为天——浊阴归六府;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泄”2、掌握:1)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2)壮火食气,气食少火:3)壮火散气,少火生气;4)气味辛甘发散为阴,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5)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
《内经B》答案
《内经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竭绝B.邪气壅盛C.阴阳相离D.脾气内绝E.正气亡失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的原因是:A.又感受热邪 B.虚火升逆 C.阴精衰竭D.不适应冬夏阴阳消长的变化 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壮火”的本义是指:A.生理病理之火 B.药物气味 C.热邪的微甚 D.阳气的盛衰 E.以上均不是4.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A.阴精之本 B.阳气之本 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 E.罢极之本6.《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独取阳明 B.补其荥 C.通其输D.补益五脏 E.因时制宜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素问·评热病论》中“阴阳交”汗出热不衰所见“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 B.烦躁,失志,不能食C.不能食,脉躁疾,狂言失志 D.脉躁,不能食,气喘E.烦躁,不能食,气喘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10.《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何项属正治法:A.热者寒之 B.结者散之 C.燥者濡之D.损者温之 E.以上都是1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12.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水谷摄入B、肾气盛衰C、五脏精气盛衰D、天癸的至与竭E、三焦气化13.《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始衰的脏气是:A.肝气 B.心气 C.脾气 D.肺气 E.肾气14.《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是指:A、去世离俗B、饮食薄滋味C、安闲清静,排除杂念D、节制房事E、以上都不是15.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B.湿遏土壅 C.气日以衰D.脉道不利 E.筋骨肌肉,无气以生16.《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产生之机理是:A、汗出见风B、汗出见湿C、劳汗当风,寒薄D、营气不从,逆于肉理E、开合不得,寒气从之17.《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毛脉合精”是指:A.细小络脉相合 B.毛脉均受谷气 C.毛脉相会合D.气血相合 E.以上都不是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病性 E.阴阳19.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E.气道通20.《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 E.以上都不是2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一词的含义是:A.精气 B.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C.女性具有的一种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 D.先天精气E.一种生殖机能物质22.《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D.主天癸 E.生殖之精23.《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之“清静”是指: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 E.以上均不是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清阳”是指:A.阳气 B.水谷精微之气 C.卫阳之气D.浓厚的营养物质 E.以上均非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竭绝 B.邪气壅盛 C.阴阳相离D.脾气内绝 E.正气亡失26.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A.涌泄为阴 B.泄肺为阳 C.补虚为阳D.发散为阳 E.泄实为阳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2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2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治法的应用:A.取背部腧穴,治五脏之病 B.取右部穴位,治右侧之病C.取阳经穴位,治阴经之病 D.取上部穴位,治下部之病E.取右部穴位,治左侧之病30.《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3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32.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3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 E.以上均非3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A.竭绝而失生 B.迷惑而不治 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 E.神荡惮而不收35.据《灵枢·天年》,除下述哪项之外均系长寿之征:A.三部三里起 B.骨高肉满 C.使道隧以长D.明堂方正 E.基墙高以方36.《灵枢·百病始生》中“阳络伤”的病证是:A.衄血 B.疼痛 C.便血 D.后血 E.以上均不是37.《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的主要功能是:A.脾主唇四白 B.脾主湿 C.脾主裹血D.脾为仓廪之本 E.脾主为胃行其津液3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属于心的病证是:A.诸风掉眩 B.诸寒收引 C.诸痛痒疮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3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A.饮食之气 B.食物残渣 C.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D.糟粕 E.以上均非40.《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A.热甚而强食之 B.劳作过度 C.又犯房事D.七情刺激 E.复感外邪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A.腹泻如水 B.肠鸣泄泻 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的原因是:A.又感受热邪 B.虚火升逆 C.阴精衰竭D.不适应冬夏阴阳消长的变化 E.以上均不是4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44.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4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A.药食之气 B.人体的正气 C.药物的四气D.天地之精气 E.水谷之精气46.《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独取阳明 B.补其荥 C.通其输 D.补益五脏 E.因时制宜4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太阴D.阳中之少阳 E.阴中之至阴48.《素问·评热病论》中“阴阳交”汗出热不衰所见“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 B.烦躁,失志,不能食C.不能食,脉躁疾,狂言失志 D.脉躁,不能食,气喘E.烦躁,不能食,气喘49.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地 B.地气所生 C.藏精气而不泻D.实而不满 E.藏而不泻50.《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何项属正治法:A.热者寒之 B.结者散之 C.燥者濡之D.损者温之 E.以上都是51.《灵枢·天年》“使道”是指:A.鼻孔或人中沟 B.魄门 C.脏腑相使之道D.经脉 E.神气行使之道52.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水谷摄入B、肾气盛衰C、五脏精气盛衰D、天癸的至与竭E、三焦气化53.《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54.《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是指:A、去世离俗B、饮食薄滋味C、安闲清静,排除杂念D、节制房事E、以上都不是55.《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A.六腑 B.神明之府 C.经脉D.膻中 E.以上都不是56.《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产生之机理是:A、汗出见风B、汗出见湿C、劳汗当风,寒薄D、营气不从,逆于肉理E、开合不得,寒气从之57.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 E.气道通5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病性 E.阴阳59.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阴虚阳亢 B.气血上冲 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60.《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 E.以上都不是6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一词的含义是:A.精气B.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C.女性具有的一种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D.先天精气E.一种生殖机能物质6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E.痰饮等病理产物63.《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之“清静”是指: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以上均不是6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胀”是指:A.胸腹胀满B.皮肤肿胀C.头部胀痛D.胸闷憋气E.以上都不是6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A.阴精之本B.阳气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E.罢极之本6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脾为:A.阴精之本B.阳气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E.仓廪之本6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B.夏C.长夏D.秋E.冬68.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天B.地气所生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满E.泻而不藏6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治法的应用:A.取背部腧穴,治五脏之病B.取右部穴位,治右侧之病C.取阳经穴位,治阴经之病D.取上部穴位,治下部之病E.取右部穴位,治左侧之病7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传化之府:A.胃B.大肠C.小肠D.胆E.膀胱7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应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五体72.《灵枢·天年》概括人生二十岁的心身特点是:A.好趋B.好步C.好走D.好坐E.好卧7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以上均非7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A.脾主长夏B.脾主至阴C.脾不主时D.脾主季夏E.以上都不是75.据《灵枢·天年》,除下述哪项之外均系长寿之征:A.三部三里起B.骨高肉满C.使道隧以长D.明堂方正E.基墙高以方76.《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之“府”是指:A.六府B.奇恒之府C.肺脏D.经脉E.以上都不是77.《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的主要功能是:A.脾主唇四白B.脾主湿C.脾主裹血D.脾为仓廪之本E.脾主为胃行其津液78.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B.平旦C.日入D.夜半E.日西7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A.饮食之气B.食物残渣C.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D.糟粕E.以上均非80.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E.其高者,因而越之8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A.腹泻如水 B.肠鸣泄泻 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82.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A.涌泄为阴 B.泄肺为阳 C.补虚为阳D.发散为阳 E.泄实为阳8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8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清阳”是指:A.阳气 B.水谷精微之气 C.卫阳之气D.浓厚的营养物质 E.以上均非8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A.药食之气 B.人体的正气 C.药物的四气D.天地之精气 E.水谷之精气8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太阴D.阳中之少阳 E.阴中之至阴8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89.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地 B.地气所生 C.藏精气而不泻D.实而不满 E.藏而不泻90.《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91.《灵枢·天年》“使道”是指:A.鼻孔或人中沟 B.魄门 C.脏腑相使之道D.经脉 E.神气行使之道92.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93.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句外均是错误的:A.生之来谓之神 B.所以任物者谓之神 C.两神相搏谓之精D.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E.并精出入者谓之魂9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A.竭绝而失生 B.迷惑而不治 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 E.神荡惮而不收95.《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A.六腑 B.神明之府 C.经脉 D.膻中 E.以上都不是96.《灵枢·百病始生》中“阳络伤”的病证是:A.衄血 B.疼痛 C.便血 D.后血 E.以上均不是97.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 E.气道通9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属于心的病证是:A.诸风掉眩 B.诸寒收引 C.诸痛痒疮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99.《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由于: A.四时之气使然 B.地势使然 C.脏独主其病之故D.人之体质之故 E.五脏气虚使然100.《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A.热甚而强食之 B.劳作过度 C.又犯房事 D.七情刺激 E.复感外邪101.下列哪项属《灵枢·邪客》提出的卫气的循行及分布:A.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 B.贯心脉 C.注之于脉D.出于喉咙 E.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102.下列除哪项外,反映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关系:A.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
内径选读讲稿(可编辑)
内经选读讲稿绪论授课细则表授课对象中医本科授课时数 4目的要求1掌握《内经》的沿革及.领会《内经》的成书。
2.了解《内经》的书名含义。
3.了解学习《内经》的方法4.领会《内经》的学术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内经》的沿革难点:《内经》的成书时代、《内经》的医学模式疑点:五运六气形成的时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思考题例参章节小结之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 ),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第一节《内经》的成书和沿革一、成书年代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学者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①黄帝时代; ②战国时期; ③秦汉之际; ④汉代,主要是西汉,其中有些篇章形成于东汉。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 ? 艺文志》 ,它与《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共为“医经七家”。
而《汉书 ? 艺文志》乃是东汉班固根据《七略 ? 艺文志》摘编而成。
《七略》则是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代(公元前 32 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收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据此证明, 《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 32 年,即西汉末年。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远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收录了包括医史人物及医学著作在内的历代科技文化及人物史料,如《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不仅为名医扁鹊、仓公作传,而且记述了《上下经》《五色》《奇咳术》《奇恒》《揣度》《阴阳外变》等一批医学著作。
但未见((内经》书名,而上述古医籍曾经被《内经》所引证。
《内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不至于被阅历丰富、治学严谨的司马迁所疏漏。
据此分析,说明《内经》的成书当在《史记》成编之后,据史学家考证, 《史记》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以一公元前 91 年)撰成。
内经讲义重点总结
内经讲义重点总结《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石之一,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
其全名为《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医学经典,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本文将重点总结《内经》的讲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述。
一、《内经》的起源和意义《内经》是由东汉末年黄帝医学的总结,其中包含了古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理论研究等内容。
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通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体的生理特点、疾病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内经》的基本内容《内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主要讨论了人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而《灵枢》则探讨了人体的疾病与治疗。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具体的总结:1.《素问》的要点《素问》共有81篇,其中包括了对人体的功能、经络、气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以下是其中几篇的重点总结:•《上下篇》:主要讨论了人体的生理特点,如人体的上下之分、五脏的属性等。
•《阴阳应象大论》:讲述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阐述了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五常政大论》:阐述了五脏五常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五脏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方法。
•《六微旨大论》:探讨了六微(热、寒、风、湿、燥、火)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引起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刺法论》:介绍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主要穴位、操作技巧等内容。
2.《灵枢》的要点《灵枢》共有81篇,主要讨论了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以下是其中几篇的重点总结:•《经络》:阐述了经络的作用和中医按压穴位的原理,以及经络与脏腑病变的关系。
•《营卫生会》:讨论了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和作用,以及营卫失调导致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本神》:介绍了人体的精神活动与心理疾病的关系,以及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竭绝B.邪气壅盛C.阴阳相离D.脾气内绝E.正气亡失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的原因是:A.又感受热邪 B.虚火升逆 C.阴精衰竭D.不适应冬夏阴阳消长的变化 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壮火”的本义是指:A.生理病理之火 B.药物气味 C.热邪的微甚D.阳气的盛衰 E.以上均不是4.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A.阴精之本 B.阳气之本 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 E.罢极之本6.《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独取阳明 B.补其荥 C.通其输D.补益五脏 E.因时制宜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素问·评热病论》中“阴阳交”汗出热不衰所见“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 B.烦躁,失志,不能食C.不能食,脉躁疾,狂言失志 D.脉躁,不能食,气喘E.烦躁,不能食,气喘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10.《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何项属正治法:A.热者寒之 B.结者散之 C.燥者濡之D.损者温之 E.以上都是1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12.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水谷摄入B、肾气盛衰C、五脏精气盛衰D、天癸的至与竭E、三焦气化13.《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始衰的脏气是:A.肝气 B.心气 C.脾气 D.肺气 E.肾气14.《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是指:A、去世离俗B、饮食薄滋味C、安闲清静,排除杂念D、节制房事E、以上都不是15.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B.湿遏土壅 C.气日以衰D.脉道不利 E.筋骨肌肉,无气以生16.《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产生之机理是:A、汗出见风B、汗出见湿C、劳汗当风,寒薄D、营气不从,逆于肉理E、开合不得,寒气从之17.《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毛脉合精”是指:A.细小络脉相合 B.毛脉均受谷气 C.毛脉相会合D.气血相合 E.以上都不是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病性 E.阴阳19.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E.气道通20.《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 E.以上都不是2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一词的含义是:A.精气 B.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C.女性具有的一种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 D.先天精气E.一种生殖机能物质22.《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D.主天癸 E.生殖之精23.《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之“清静”是指: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 E.以上均不是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清阳”是指:A.阳气 B.水谷精微之气 C.卫阳之气D.浓厚的营养物质 E.以上均非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竭绝 B.邪气壅盛 C.阴阳相离D.脾气内绝 E.正气亡失26.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A.涌泄为阴 B.泄肺为阳 C.补虚为阳D.发散为阳 E.泄实为阳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2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 D.奇恒之府 E.五体2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治法的应用: A.取背部腧穴,治五脏之病 B.取右部穴位,治右侧之病C.取阳经穴位,治阴经之病 D.取上部穴位,治下部之病E.取右部穴位,治左侧之病30.《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3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32.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3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 E.以上均非3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A.竭绝而失生 B.迷惑而不治 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 E.神荡惮而不收35.据《灵枢·天年》,除下述哪项之外均系长寿之征:A.三部三里起 B.骨高肉满 C.使道隧以长D.明堂方正 E.基墙高以方36.《灵枢·百病始生》中“阳络伤”的病证是:A.衄血 B.疼痛 C.便血 D.后血 E.以上均不是37.《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的主要功能是:A.脾主唇四白 B.脾主湿 C.脾主裹血D.脾为仓廪之本 E.脾主为胃行其津液3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属于心的病证是:A.诸风掉眩 B.诸寒收引 C.诸痛痒疮 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3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 A.饮食之气 B.食物残渣 C.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D.糟粕 E.以上均非40.《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A.热甚而强食之 B.劳作过度 C.又犯房事D.七情刺激 E.复感外邪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A.腹泻如水 B.肠鸣泄泻 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4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的原因是:A.又感受热邪 B.虚火升逆 C.阴精衰竭 D.不适应冬夏阴阳消长的变化 E.以上均不是4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是指: 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化生的精血津液 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44.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4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A.药食之气 B.人体的正气 C.药物的四气D.天地之精气 E.水谷之精气46.《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原则,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独取阳明 B.补其荥 C.通其输 D.补益五脏 E.因时制宜4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太阴D.阳中之少阳 E.阴中之至阴48.《素问·评热病论》中“阴阳交”汗出热不衰所见“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 B.烦躁,失志,不能食C.不能食,脉躁疾,狂言失志 D.脉躁,不能食,气喘E.烦躁,不能食,气喘49.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地 B.地气所生 C.藏精气而不泻D.实而不满 E.藏而不泻50.《素问·至真要大论》下列何项属正治法:A.热者寒之 B.结者散之 C.燥者濡之D.损者温之 E.以上都是51.《灵枢·天年》“使道”是指:A.鼻孔或人中沟 B.魄门 C.脏腑相使之道D.经脉 E.神气行使之道52.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水谷摄入B、肾气盛衰C、五脏精气盛衰D、天癸的至与竭E、三焦气化53.《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54.《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是指:A、去世离俗B、饮食薄滋味C、安闲清静,排除杂念D、节制房事E、以上都不是55.《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A.六腑 B.神明之府 C.经脉D.膻中 E.以上都不是56.《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产生之机理是:A、汗出见风B、汗出见湿C、劳汗当风,寒薄D、营气不从,逆于肉理E、开合不得,寒气从之57.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 E.气道通5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病性 E.阴阳59.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阴虚阳亢 B.气血上冲 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60.《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 E.以上都不是6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一词的含义是:A.精气B.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C.女性具有的一种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D.先天精气E.一种生殖机能物质6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E.痰饮等病理产物63.《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之“清静”是指: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以上均不是6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胀”是指:A.胸腹胀满B.皮肤肿胀C.头部胀痛D.胸闷憋气E.以上都不是6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肝为:A.阴精之本B.阳气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E.罢极之本6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脾为:A.阴精之本B.阳气之本C.先天之本D.封藏之本E.仓廪之本6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A.春B.夏C.长夏D.秋E.冬68.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天B.地气所生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满E.泻而不藏6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治法的应用:A.取背部腧穴,治五脏之病B.取右部穴位,治右侧之病C.取阳经穴位,治阴经之病D.取上部穴位,治下部之病E.取右部穴位,治左侧之病7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传化之府:A.胃B.大肠C.小肠D.胆E.膀胱7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应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五体72.《灵枢·天年》概括人生二十岁的心身特点是:A.好趋B.好步C.好走D.好坐E.好卧7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以上均非7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A.脾主长夏B.脾主至阴C.脾不主时D.脾主季夏E.以上都不是75.据《灵枢·天年》,除下述哪项之外均系长寿之征:A.三部三里起B.骨高肉满C.使道隧以长D.明堂方正E.基墙高以方76.《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之“府”是指:A.六府B.奇恒之府C.肺脏D.经脉E.以上都不是77.《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脾的主要功能是:A.脾主唇四白B.脾主湿C.脾主裹血D.脾为仓廪之本E.脾主为胃行其津液78.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B.平旦C.日入D.夜半E.日西79.《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A.饮食之气B.食物残渣C.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D.糟粕E.以上均非80.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E.其高者,因而越之8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A.腹泻如水 B.肠鸣泄泻 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82.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A.涌泄为阴 B.泄肺为阳 C.补虚为阳D.发散为阳 E.泄实为阳8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 B.水道中的阴液 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8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清阳”是指:A.阳气 B.水谷精微之气 C.卫阳之气D.浓厚的营养物质 E.以上均非8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A.药食之气 B.人体的正气 C.药物的四气D.天地之精气 E.水谷之精气8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节相通?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太阴D.阳中之少阳 E.阴中之至阴8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 B.六腑 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 E.五体89.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地 B.地气所生 C.藏精气而不泻D.实而不满 E.藏而不泻90.《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受邪的部位是: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阳先受之D.下先受之 E.肝先受之91.《灵枢·天年》“使道”是指:A.鼻孔或人中沟 B.魄门 C.脏腑相使之道D.经脉 E.神气行使之道92.据《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交会的时间是:A.日中 B.平旦 C.日入 D.夜半 E.日西93.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句外均是错误的:A.生之来谓之神 B.所以任物者谓之神 C.两神相搏谓之精D.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E.并精出入者谓之魂9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A.竭绝而失生 B.迷惑而不治 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 E.神荡惮而不收95.《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A.六腑 B.神明之府 C.经脉 D.膻中 E.以上都不是96.《灵枢·百病始生》中“阳络伤”的病证是:A.衄血 B.疼痛 C.便血 D.后血 E.以上均不是97.据《灵枢·营卫生会》,少壮之人不昼瞑的原因除下列哪项外均是:A.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B.气血盛 C.肌肉滑D.肾气充足,水能济火 E.气道通9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属于心的病证是:A.诸风掉眩 B.诸寒收引 C.诸痛痒疮D.诸湿肿满 E.诸气膹郁99.《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为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由于: A.四时之气使然 B.地势使然 C.脏独主其病之故D.人之体质之故 E.五脏气虚使然100.《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A.热甚而强食之 B.劳作过度 C.又犯房事 D.七情刺激 E.复感外邪101.下列哪项属《灵枢·邪客》提出的卫气的循行及分布:A.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 B.贯心脉 C.注之于脉D.出于喉咙 E.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102.下列除哪项外,反映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关系:A.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