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10.杨氏之子 拓展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素材 新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
层次梳理
《世说新语》小故事
王戎不摘李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 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 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 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课件PPT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来。 示:给······看。 曰:说。 孔君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 姓,故意的逗孩子:“你姓杨,它 叫杨梅,你们是一家。”
课件PPT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没有。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孩子应声答道:“孔雀和先 生是一家的。”
课件PPT
字词超市
桥梁
优惠
造诣
乃至
子曰
家禽
课件PPT
课文探究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平君/诣/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件PPT
课文导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很。 惠:同“慧”,智慧。 梁国的姓为杨的孩子九岁, 很聪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件PPT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拜见。 乃:就,于是。 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因为两家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 出了孩子。
课件PPT
为设果,果有杨梅。 ( 儿)为(孔 )设果,果有杨 梅。 设:摆放。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欢迎来参考!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杨氏之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感谢您的聆听
⑤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指的是什么?
解
上面的“今”是它的声旁,下半部分是有长柄的捕
鸟网,这形象的捕鸟图演变成的就是“禽”字。这里的
“禽”指的是孔雀。
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里是两种意思,即“家”和“鸟”;
词
现义: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家里养的那些鸡、鸭、
详
解 省略在古文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古文中常常会省
略一些成分,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如果联系上下文就
很容易明白省略了哪些成分。
④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内
容
。”)
详
解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他的话的意思
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啊!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
世 说
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
新
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书中所
语
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
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
合史实。
我会认
yì
qín
诣
禽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朗读课文,要求:
①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意并说给同桌听;
整
体
②根据句子意思断句;
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如果孩子说:那么孔雀就 人 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 物 分 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孩子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析 体现了他的修养,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
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但又不至于尴尬,答得机
《杨氏之子》文言文
《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文言文篇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篇二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解读篇三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水果来招待孔君平,水果里面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
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举例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
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l {}dquo;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专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2023五下·深圳期末)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
”材料二:钟毓①、钟会小时,值②父昼寝,因③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④,且托寐⑤以观之。
毓拜⑥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⑦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钟毓(yū):钟毓,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的儿子,十四岁即任散骑侍郎,钟会的哥哥。
②值:遇上。
③因:趁机。
④时觉:刚巧醒来。
⑤托寐(mèi):假装睡着,⑥拜:行礼。
⑦何以:为什么。
1.材料一选自。
2.请将材料一补充完整,并写出所填句子的意思。
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的意思写下来。
4.假如你是材料二中的父亲,你更喜欢谁,为什么?5.杨氏子、钟毓、钟会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聪慧儿童形象,请举出你课外阅读中读到的聪慧儿童的具体事例。
(至少一个)(二)(2023五下·光明期末)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④。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⑤之。
元方入门不顾⑥。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约定。
③元方:即陈纪,字元方,舍弃。
⑤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⑥回头看。
6.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回顾以往学习的文言文,还有《》这篇课文也出自本书。
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门外戏:②已去:③则是无信:8.尝试综合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解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9.从客人与元方的对话中,你感受到元方的回答妙在哪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写一写。
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优秀11篇)
杨氏之子文言文《杨氏之子》(优秀11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11篇杨氏之子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主题《杨氏之子》心得体会篇一各位专家和领导,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十课,课题是《杨氏之子》。
本课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没听说孔雀是你们孔家的鸟予以回敬。
中心句便是甚聪惠。
而小杨修聪惠之表现主要有四:1、能听出言外之意。
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杨修能明白这是孔君平拿他的姓和杨梅同为杨字开玩笑。
2、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杨修也以孔君平的姓做文章,来回敬他。
3、反应敏捷。
儿应声答曰,应声即为接着人家的话,不需耽搁地做出回应,可见小杨修的反应之敏捷。
4、措辞委婉,懂礼数。
未闻二字使语气委婉,避免了对长辈的冒犯,做到有礼有节。
另外从为设果、夫子等处也可见小杨修深谙礼数。
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一篇古文。
像这样短小、浅显的古文,小学阶段一共有两三篇,主要的编入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建立一个初步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吧。
当然还为了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
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词学习的基础在,但毕竟是一次接触,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困难。
本文又被安排在第十册的第三组一篇。
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因此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读懂本文,还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人物特别是杨氏子的语言的精妙。
在此过程中还要指导学习方法,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 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禽 家禽。”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shí)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期行: 相约同行。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戏:嬉戏。 不(fǒu):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委,丢下,舍弃。 顾:回头看。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 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 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 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 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 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 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 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果以設父聰梁 雀兒示果不惠國 是應兒果在孔楊楊 夫聲曰有乃君氏氏 子答此楊呼平子之 家曰是梅兒詣九子 禽未君孔出其歲 聞家指為父甚
禽: ⒈ 鸟、兽的总称; ⒉ 特指鸟类:家~,飞~走兽; ⒊ 古通“擒”,捕捉,擒拿。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杨氏之子
杨氏子 孔君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其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君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夫子 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陈太丘与友期扩写!!400字范文
陈太丘与友期扩写!!400字范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我的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扩写一天,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了,要在当日中午时一起出行。
他等在家中,可过了正午,见朋友还是没到,太丘就离开了,等陈太丘离开以后,朋友才赶到。
陈太丘的儿子叫陈纪,小名叫元方,陈纪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陈纪:“你父亲在不在?”陈纪回答他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了,见您还不来,他就离开了。
”朋友十分生气,愤怒地说:“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约好了一起出行,又丢下别人离去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时正午,过了正午,您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我这个儿子骂我父亲,就是无礼!”朋友听了以后十分惭愧,又有歉意,于是,他下了车,想拉元方。
元方却转身进入家门,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陈太丘与友期扩写300字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时间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他离开了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客人就发怒说:“你的父亲不是人啊!与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人家而自己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家父约定时间正午,过了正午您没有到,就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客人很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友好。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精品课件
qín 禽 :鸟兽的总称,特指鸟类。
夫子家禽:先生家的鸟
惠: 同“慧”
智慧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
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 非常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父亲不在,于是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是什么意思?
(摆放,摆设)
意思是: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
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 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 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 里?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 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话 里表达的意思是,你姓杨,它 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1、请把这篇古文背给家人听。( )
2、找一找幽默风趣的故事,读一个分享
给同学听。( )
3、《世说新语》里有很多这样机智幽默
的小故事,《七步成诗》、《孔融让
梨》、《望梅止渴》。(
)
课后作业2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下 课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 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 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 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 我深表感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 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 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 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篇一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篇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文群文阅读
《杨氏之子》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
2、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4、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2、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
从而获得启迪,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杨氏之子》《咏雪》《道旁李树》《陈太丘与友期》四篇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交流回顾,总结学法。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在这篇文言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思维敏捷、机智幽默、不失礼貌的杨氏之子。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读懂文言文的?(生答,师板书)二、拓展阅读,认识智童《杨氏之子》出自于南朝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著的《世说新语》之中。
在这书中还有许多像杨氏之子这样聪慧的孩子。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徐孺子赏月》《咏雪》《道旁李树》《陈太丘与友期行》四篇文言文,在认识几位这样的智童。
(一)指导阅读《徐孺子赏月》《陈太丘与友期》《咏雪》《道旁李树》1、阅读指导。
一读解字意,晓文意二读,学停顿,读正确三读,细品味,悟聪慧2、小组阅读后交流,师指导。
3、小结阅读方法,指导填写阅读表。
(设计意图:用耳熟能详的故事,“扶”着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后面的阅读过程中有章可循,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自主阅读1、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面这文章,并填写阅读表格。
2、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情况,教师写板书。
(设计意图:给足阅读的时间,“放”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五年级语文下册 10.杨氏之子 拓展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素材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过:过了。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元方:陈元方,字元方,陈太丘之子。
时年:这年(那时)。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曰:说。
已去:已经离开。
非:不是。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礼:礼貌。
惭:感到惭愧。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的行为真不是君子所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张彬张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09期[摘要]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
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文言文有效衔接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短小凝练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对话向我们勾勒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童形象。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杨氏之子》一文推开了文言文宝库的大门,它联通了不同时代相同年龄孩子们的心,让人惊叹在那样一个古老年代里人的聪慧机敏,更提起了孩子们探索古人生活的兴趣。
无独有偶,七年级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正直聪慧、守信明理的小男孩——陈元方,他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
文章也通过“陈元芳”与“客”的一段对话,向我们刻画了一个极为方正的七岁小男孩形象。
这与《杨氏之子》内容相近,篇幅相似,可见教材安排已经注意了中小学文言内容和情感的衔接,但是它们的学习要求相同吗,教法一样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呢?一、求同存异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从《两小儿辩日》到《孙权劝学》,从《学弈》到《伤仲永》……中小学文言文教材结合得如此紧密,但学习目标有无差异呢?从以上两篇课文具体来看。
小学《杨氏之子》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小学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考一考
1.期:
约定
2.日中
正午
3.舍去: 不等我就走
4.去后乃至: 才到
5.时年七岁: 当时年龄
6.戏:
玩耍
7.尊君在不: 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
8.君:
您
9.家君: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0.相委而去: 舍弃
11.下车引之: 拉
12.不顾: 回头
想一想:
文章为我们讲述 一个怎样的故事?
论一论
{陈 元方:
太
聪明 大方
丘
明理 懂事
与
友 友人: 期
无信 无礼
少修养
1.以《我与诚信>》为题学一篇200—300 字的小作文。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你认为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相比有什么 特点?
谢谢光临 敬请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和其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南朝宋刘义 庆编写。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 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思想、 生活和社会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 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 肖像、精神面貌。
新鞋穿到马路,张嘴好像老虎; 买了一套西服,一碰扣子全无; 喝下两盅“名酒”,立即酒精中毒;
搬回新式风扇,噪声犹如擂鼓; 空调插上电源,不见降低温度; 急去责问商店,电梯卡壳中途。
货假不要紧,只有钞票真, ‘宰’了他几个, 还有后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过:过了。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元方:陈元方,字元方,陈太丘之子。
时年:这年(那时)。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曰:说。
已去:已经离开。
非:不是。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礼:礼貌。
惭:感到惭愧。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的行为真不是君子所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