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亲脂性有机溶剂:CHCl3、Et2O、Ben、Et2OAc
水(H2O) 甲醇(MeOH)
常用溶剂极性
乙醇(EtOH)
极性大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乙醚(Et2O) 氯仿(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乳化层分离出,长时 间放置
加热破坏乳化层 用滤纸自然过滤
逆流分溶法(CCD)
液滴逆流色谱(DCCC) 液滴逆流色谱
沉淀法
有效成分 + 沉淀剂
杂质
有效成分 杂质溶解 杂质 有效成分溶解
水/醇法(除去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沉淀剂:乙醇 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水不溶性杂质)
醇/醚法(沉淀皂苷成分与脂溶性杂质分离)
100 >β>10 则10~12次分离
β≤2
100次以上分离
β≈1
KA≈ KB,两者性质及其相近无法分离
分离因子β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萃取条件选择:
在一定温度下,两种溶液 不互溶,振摇分层 若所要成分为亲水性物质
水 弱亲水性有机溶剂
若所要成分为脂溶性物质
水 有机溶剂:氯仿、乙醚
乳化现象处理方法:
N + OH OMe
MeO MeO
OMe
N OMe OMe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HO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极性分类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中药化学题——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
中药化学题——北京中医药⼤学精品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效成分3.有效部位4.有效部位群5.单体6.phytochemistry7.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问答题1.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2.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3.举例说明有效成分和⽆效成分的关系。
第⼆章中药化学成分的⼀般研究⽅法⼀、选择题(⼀)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 B.氨基酸 C.苷类 D.油脂 E.蛋⽩质2.⽤⽔蒸⽓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蜡 B.挥发油 C.氨基酸 D.苷类 E.⽣物碱盐3.⽤60%以上浓度的⼄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 B.油脂 C.多糖类 D.单糖类 E.挥发油4.利⽤分⼦筛作⽤进⾏化合物分离的⾊谱是()A.硅胶柱⾊谱 B.离⼦交换⾊谱 C.凝胶过滤⾊谱 D.⼤孔树脂⾊谱E.纸⾊谱5.可以确定化合物分⼦量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E.旋光光谱(⼆)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题均对应同⼀组5个备选答案,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也可不选⽤)A.查尔酮类化合物B.甾类化合物C.⽊脂素类与⾹⾖素类化合物D.⽣物碱类化合物E.醌类化合物1.由复合途径⽣成的是()2.由甲戊⼆羟酸途径⽣成的是()3.由莽草酸途径⽣成的是()4.由氨基酸途径⽣成的是()5.由⼄酸-丙⼆酸途径⽣成的是()A.吸附⾊谱B.排阻⾊谱C.离⼦交换⾊谱D.⼤孔树脂⾊谱E.分配⾊谱6.纤维素⽤于()7.⼆⼄基氨⼄基纤维素⽤于()8.羟丙基葡聚糖凝胶⽤于()9.硅胶常⽤于()10.聚酚胺⽤于()A.l H-NMR谱B.l3C-NMR谱C.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D.异核多量⼦相关谱E.异核多键相关谱11.DEPT属于()12.HMBC属于()13.HMQC属于()14.INEPT属于()15.NOE属于()(三)C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化学第02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6学时中资201103修订
乙醚( Et2O ) 氯仿( 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 CCl4 )
正己烷、石油醚
┊
┊
┊
┊ ┊ ┊ ┊ ┊
极 性 递 减
┊对 ┊称
┊性 ┊增 ┊┊ 加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
┊↓
药 学
↓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 溶剂提取法---(2)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 煎煮法:将中药粗粉用水加热煮沸,保持一定时间,成分即可浸出。 此法提取效率高,但遇热破坏成分要注意。且含多糖多的成分过滤困 难。
广
西
中
水或有机溶剂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冷浸法
高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 溶剂提取法
(5)溶剂提取的方法分类:
③ 渗泸法: 持续保持高的浓度差, 提取效率高
细胞外低浓度
应选择适宜温度。
中 医
学
院
③ 提取时间:一般提取时间长提出量大。但被提成分在细胞 药
潘 为
高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7.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a)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的羧酸。构成蛋白质的多为 α-氨基酸。为亲水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b) 蛋白质、多肽:为20多种α-氨基酸通过肽键首尾相连
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在5×103以下称为多肽 ,而介于5×103~1×107之间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在
广 西
中
医
学
细胞内
院
高浓度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课题。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中药有多种药效,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钱乙。
钱乙是一位药学家和中药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的成分分析和药物研究。
他提出了“以药材考察药性,以药性考察药物”这一观点,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在中医学领域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那时起,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
现在,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研究中药的一项基本方法。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通过对药材、药方、药物等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检测,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药效。
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生物碱、酚类、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和多糖等。
这些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药效的基础。
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可以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病毒、抗氧化、抗菌、降糖、降脂等。
因此,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可以更好地评估其药效和疗效,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采用多种技术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准确的分离和鉴定,同时可以找到新的活性成分,并对现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之一,能够对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高效分离。
UHPLC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峰容量的分析结果,并能实现多成分同时分析。
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多种复杂中药进行分析,如冬虫夏草、三七、石韦等。
在质谱技术方面,飞行时间质谱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并能够对中药提取物中的低浓度成分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因此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药品中准确鉴定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并可作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依据。
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实验报告
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预实验,初步了解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的分离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
1. 中药样品(例如:丹参、黄连、甘草等)
2. 实验试剂: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氯仿等
3. 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薄层色谱板、紫外灯、试管、滴管等
三、实验步骤与观察
1. 索氏提取法:采用索氏提取器,以乙醇作为溶剂,提取中药样品中的脂溶性成分。
观察提取液的颜色和质地,记录提取液中可能存在的成分。
2. 溶剂萃取法:将中药样品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进行萃取,观察不同溶剂萃取后得到的萃取液的颜色和质地,初步判断各萃取液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3. 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样品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初步确定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合物。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初步确定中药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
例如,丹参可能含有丹参酮类化合物,黄连可能含有小檗碱类化合物,甘草可能含有甘草甜素等。
讨论这些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其在中药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预实验,初步了解了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的分离和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和方法,提高分离和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tp:三相点, cp:临界点, G:气相, L:液相, S:固相, SF:超临界流体
温度℃
压力(ATM)
•
G
S
L
SF
t p
5.2
71.5
-57
0
31.3
cp
纯CO2热力学相图
CO2相的物理性质
相 气体 超临界流体 液体
(二)沉淀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密度(g/ml)
扩散系数(cm2/s)
粘度(g/cm•s)
(0.6~2.0)X10-3
0.01~1.0
(0.5~3.5)X10-4
0.2~0.9
(0.5~3.3)X10-4
(2.2~9.9)X10-4
0.8~1.0
(0.5~2.0)X10-5
(0.3~2.4)X10-2
密度:气体<超临界流体≈液体 (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
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进一步经过不同的代谢过程,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等)。并非植物机体中必不可少。不同的植物能产生不同的二次代谢产物。受来源、环境、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药化学第二章
2.水溶性色素:主要为醌类及黄酮类成分。此类成分多与糖成苷,故溶于水、甲醇、乙 醇,不溶或难溶于CHCl3.Et2O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七)鞣质 为一类复杂的可与蛋白质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又称单宁或鞣 酸。植物界分布广泛,一般为无定形粉末(极少结晶),可溶水、EtOH、Me2CO、 Et2O-EtOH、EtOAc,不溶于乙醚,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可与蛋白质、重金属盐、 多种生物碱盐、钙盐等生成水不溶性沉淀。 鞣质有一定的收敛、抑菌、止血、止泻作用,但除提取制革用或某种抑菌用鞣质外, 多作无效成分除去(加明胶,氨水调pH值,聚酰胺吸附等)。 (八)生物碱 为一类生物体(早期主要指植物)存在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多为结晶,多具碱性,多 能与酸成盐。游离生物碱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溶于EtOH、Me2CO、Et2O、CHCl3、苯等有机 溶剂。生物碱盐多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Et2O、CHCl3、苯等有机溶剂。多具有较强的生
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hthway),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 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
(四)
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五)复合途径
许多二次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 物的A环和B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某些萜类生物碱则来自甲戊二 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径。
二、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据有关文献统计,地球上发现的植物有27万种,从中分离出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近10 万个(包括部分合成衍生物),植化学家们在对这些浩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测 定和分类时发现,同科属的植物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结构的化合物,而同种结构类型化 合物的基本碳架中则存在着相同结构单位,例如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药的疗效源自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发挥着药理学效应。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的研究情况,以及它们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是指在中药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多糖、酚类化合物、皂苷、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是中药药效的基础。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
有研究表明,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例如,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罂粟中的吗啡是一种重要的镇痛药物。
2. 多糖多糖是中药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例如,阿胶中的阿胶多糖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灵芝中的灵芝多糖则具有抗肿瘤活性。
3.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作用。
例如,山楂中的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薄荷中的薄荷醇则可用于缓解胃痛等症状。
4. 皂苷皂苷是一类具有两性溶解性的天然化合物,在中药中广泛存在。
研究发现,皂苷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等作用。
例如,当归中的当归苷具有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舒张血管等作用。
例如,青蒿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的萜类化合物;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酮具有镇静和抗菌作用。
二、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是指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发挥药理学效应的化学成分。
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理解中药的药效机制和指导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为了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提取与分离技术。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水萃取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方便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OO
(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 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整理课件
40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OO
HO O
OO
补骨脂内酯
O
O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型
成苷——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旋光性:大多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整理课件
50
O Me
MeO
MeO
MeO
MeO
MeO
MeO
O Me
五味子甲素 (+ )-d e o x y s c h iz a n d rin
C H2O H
C H2O H
O Me O Me
叶下珠脂素 ph yllan th in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是挥发 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多以醇、酮、内酯 或苷、或生物碱的形式存在,是萜类化合物中数目、 骨架结构类型最多的一类。
分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倍半萜等
整理课件
63
1. 无环倍半萜
CH 3
CH 3
CH 3
H 3C
CH 2 OH
金合欢醇 farnesol
整理课件
3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途径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
途径
整理课件
4
(一)生物碱(alkaloids)
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 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外的一类含氮的 碱性有机化合物,能与酸结合生成盐。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习题,借助习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
什么类型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第一章绪论本章复习要点:1、熟悉中药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中药化学成分,在这其中要明确三个概念:①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②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③有效部位—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任务】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的关系等。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第三节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研究概况】1、中国古代医药化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在研究思路上,更加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从单味药的研究向复方方向发展。
从具体研究目标上,多根据临床需要,找出有疗效的有效成分或药物。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引进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中药化学-笔记整理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2.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性、鉴别反应)、合成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方法: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光谱方法:UV、IR、NMR、MS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氯仿,乙酸乙酯)分离极性分子&中等极性分子极性小的先流出反相色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乙腈-水);固定相——弱极性溶剂(十八烷基硅烷/C8键合相)&中等极性分子官能团极性:糖>酸>酚>水>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大(甲醇>乙醇>氯仿>苯)3.凝胶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到达分离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二)质谱MS1.电子轰击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电喷雾店里质谱:大分子&小分子3.化学电离质谱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用频率*106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共轭效应:p-π共轭(孤对电子与双键)移向高场;π-π共轭(两个双键)移向低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叁键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碳碳、碳氧双键移向低场;苯环移向低场;δCH3<δCH2溶剂:形成氢键移向低场浓度、温度3.峰裂分数:n+1 规律——n为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峰面积:质子的数目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数J,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
最新中药化学-笔记整理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2.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性、鉴别反应)、合成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方法: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光谱方法:UV、IR、NMR、MS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氯仿,乙酸乙酯)分离极性分子&中等极性分子极性小的先流出反相色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乙腈-水);固定相——弱极性溶剂(十八烷基硅烷/C8键合相)&中等极性分子官能团极性:糖>酸>酚>水>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大(甲醇>乙醇>氯仿>苯)3.凝胶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到达分离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二)质谱MS1.电子轰击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电喷雾店里质谱:大分子&小分子3.化学电离质谱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用频率*106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共轭效应:p-π共轭(孤对电子与双键)移向高场;π-π共轭(两个双键)移向低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叁键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碳碳、碳氧双键移向低场;苯环移向低场;δCH3<δCH2溶剂:形成氢键移向低场浓度、温度3.峰裂分数:n+1 规律——n为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峰面积:质子的数目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数J,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
苷元与糖或糖的衍生物通过苷键(缩醛键)连接而 成的化合物。苷易水解成苷元和糖。
CH 2 OH O
OH
HO CH 2 OH O O OH
HO
OH
人参皂苷Rb1
(ginsenoside Rb1)
OH
水解
HO HO
HO
糖类(saccharides)
单糖:无色晶体,味甜。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低聚糖:2~10个单糖缩合而成。味甜,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多糖:10个以上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细辛醚 (asarone)
强心苷(cardica glycosides )
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无色,有旋光性、 对粘膜有刺激性。
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
皂苷(saponins)
由螺甾烷类或三萜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低聚糖苷, 前者为甾体皂苷,后者为三萜皂苷。无色,对粘膜有刺 激性,有吸湿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HO
CH 2 OH O
OH
OH
O HO
CH 2 O
OH
OH
O HO
CH
2
OH O
O
OH
HO CH 2 OH O O OH
HO
OH
薯蓣皂苷
(dioside Rb1)
其他成分
有机酸 鞣质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植物色素 树脂 油脂和蜡 无机成分 微量元素
第2节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CH3O CH3O
CH3O CH3O
OH CH3 CH3
黄芩苷
(baicalin)
萜类和挥发油(terpeonids and volatile oils )
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C5H8)n的 衍生物。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色谱法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 • 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 (三)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 • 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 化生成。如由此途径生成的苯丙氨酸,经脱氨及氧化 反应等分别生成桂皮酸。再由桂皮酸、苯甲酸生物合 成各种含C6-C3及C6-C1 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如苯丙素、 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 • 也称为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athway)
•
中药化学成分多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类型众多,结构复杂, 数目庞大,然而其结构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许多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如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C6C3单位,萜类化合物具有重复的C5单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氨
基酸单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单位等。可见,植物在体
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发生着不同的生物合成反应,产生了结构千差 万别的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二次代谢 产物。
一定蒸汽压,当水沸腾时,该类成分一并随水蒸
气带出,再用油水分离器或有机溶剂萃取法,将
这类成分自馏出液中分离.如中药挥发油的提 取常采用此法。
• (三)其他方法 • 升华法: • 对某些具升华物质的化学成分,可用升华 法直接从中药原料中进行提取,如从茶叶中 提取咖啡因,从樟木中提取樟脑等。 • 组织破碎提取法: • 某些对热不稳定成分可溶于水时,可用 此法。 • 压榨法: • 某些成分在新鲜原料中含量较高或新鲜 原料富含肉质可用压榨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 质,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 法来进行提取。其原理是 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 胞膜,溶解溶质,变成溶 溶液 液,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 浓度差,向细胞膜外扩散, 溶剂又通过渗透压的作用 不断进入细胞内,如此反 复进行,直至细胞内外溶 液达到动态平衡,再换溶 剂提取。
• (一) 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 2.酚类: • 这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只发生缩合反应。 乙酰辅酶A直线聚合后再进行环合生成各种酚类化 合物。其特点是具有间苯酚样结构(见图2-2)P15 • 3.醌类: • 在乙酸-丙二酸途径中,由多酮环合生成各种醌 类化合物或聚酮类化合物。如中药决明子中部分 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见图2-3)P15~16
HO
HO
O
O
• 2.木脂素: • 由C6-C3 (二分子) 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游离木脂素为亲脂性, 木脂素苷类为亲水性。
OH
O O O O
H3CO
OCH3 H3CO
• (五)黄酮类化合物 • 泛指具有两个苯环 通过中间的三碳链相 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 学成分。即具C6-C3C6结构。多具酚-OH, 显酸性。游离黄酮苷 类为水溶性。
O
O
O
R1合物 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 合物。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 1. 香豆素:其基本骨架可看作邻羟基桂皮酸形成的 内酯。 在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水解开环,生成能溶于水的顺 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后可环合为原来的内酯。 游离香豆素可溶于沸水、甲醇、乙醇及乙醚;香豆素 苷类可溶于水、甲醇、乙醇。
• 优点:溶剂易得,简便,大部分成分因助 溶作用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取出来 (助溶作 用)。 缺点:挥发性成分和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 宜使用; 含多糖类化合物煎煮后药液粘度较大,难 以过滤。
• •
• (2) 浸渍法: • • 优点:遇热易破坏、挥发性成分和含淀粉 或粘液质多的成分适用。 缺点:但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以水为 溶剂时,应防霉变质。
•
了解生物合成的有关知识,不仅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
分类或者推测中药化学的结构有新的帮助,而且对中药化学
分类学以及仿生合成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对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中药活性物质生产也有实际指导意
义。
• (一) 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 通过该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化合 物。
HO
O O N CH3 OH
O O
OH
(九)三萜类化合物 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 三萜皂苷元具完好结晶,亲脂性。三萜皂苷的水溶 液也多具发泡性、溶血性及鱼毒性。
COOGlc Glc O
• (十)鞣质 • 又称丹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 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透水的化合 物。 • 鞣质大多为无定形粉末,能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 酯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 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其水溶液遇重金属盐如醋酸铅、醋酸铜 等能产生沉淀,还能与蛋白质、多种生物碱盐类形成沉淀。
• (3) 渗漉法:
•
•
优点:可保持浓度差,提取效率高,节约 溶剂。
缺点:操作较麻烦。
• ⑷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热提取
• 优点: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少。
• 缺点: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 (5)连续回流提取法:
• 优点:溶剂消耗量小,提取效率高。
• 缺点:对热不稳定化学成分不宜使用。
出水口
进水口
OH
OH
O OH OH OH
CH3
O
OH
OH
OH
β—D—葡萄糖
α—L—鼠李糖
• (二) 苷类 • 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亦称苷元或配基) 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 苷类多数是结晶性固体,结构中具有糖的结构、 极性大、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极性小的 有机溶剂。 • 苷元则相反,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 提取——就是用适当的溶剂将中药中的化 学成分从组织细胞中溶解出来 • 提取是分离的前提,正确的提取方法及正 确的提取溶剂,对分得单体化合物非常关键。 尤其在近代,随着中药研究的增多,中药中含 量较多成分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含量越 来越微成分的中药。如若提取方法不当,则根 本提不出中药中的微量成分。
OH HO OH HO OH O OH O OH OH OH OH
十一、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氨基酸:R-(CH2)n-CH-COOH NH2 鉴别:茚三酮反应,紫色。 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 沉淀反应: 盐析:无机盐 如 Na2SO4 醇沉:乙醇 沉淀试剂:苦味酸、重金属 酶:有催化能力的蛋白,有专属性,如蛋白酶只能 催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加热、强酸碱可失活, 中药一般破坏其活性,防止有效成分变化。
O-glc
HOH2C
O-glc
H3CO
COCH3
天麻苷(镇静作用)
丹皮苷
(三) 醌类化合物 • 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 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游离醌类多溶 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难溶 于水。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 在热水中也可溶解。
OH
O
O
OH
煎煮法
直火加 热 水浴加 热
—
水溶性成分
回流提取 法
有机溶 剂
—
脂溶性成分
连续回流 提取法
有机溶 剂
水浴加 热
节省溶 剂、效 率最高
亲脂性较强 成分
热不稳定不 宜用,溶剂 量大 用索氏提取 器,时间长
• (二)水蒸气蒸馏法 •
本法适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
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这类成分在100℃时有
OH
OH
OH
• (七)生物碱 • 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 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 有碱的性质,能与酸结 合成盐。游离的生物碱 为脂溶性,生物碱盐为 水溶性。 • (八)甾体类化合物 • 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 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 物。甾体皂苷多有完好 的结晶,具脂溶性,甾 体皂苷具水溶性;甾体 皂苷的水溶液多具有发 泡性、溶血性及鱼毒性。
•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
(一)两相萃取法 1.简单萃取 •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 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溶剂 分配法的两相往往是互相饱和的水相和 有机相。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分配 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 植物在生长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新陈代 谢过程,形成和积累了种种化学物质。 首先对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型及其一般的 理化性质作一简要介绍,详细内容可参 见本书有关章节。
•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酮,分 ⑴单糖:多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味甜,易 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 ⑵低聚糖:通常由2~9个分子单糖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乙醇等 有机溶剂; ⑶多糖:通常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而 形成的高聚物,水解后能生成单糖。多糖已失去 单糖的性质,大多不溶于水,有的即使溶于水, 也只能生成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 一般情况下:
• • • • • • • • 石油醚可提出 油脂、蜡、挥发油、游离的甾体及萜类; 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出 游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香豆素等; 丙酮、乙醇、甲醇可提出 苷类,生物碱或有机酸盐类、鞣质等; 水可提出 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酸等类水溶性成
分。
• 2.提取方法
• (1)煎煮法:水作溶剂热提
• 一次代谢: • 以CO2、H2O、糖等为原料,经不同途径
产生丙酮酸、乙酰辅酶A等,进而产生每种
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
需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叶
绿素等。
•
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 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这一过程 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 称为二次代谢。 二次代谢对植物维持生命活动虽不起重要的作用,但二次 代谢并非每种植物都相同,往往反映出植物科、属、种的特 征,且大多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