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临床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腰大池引流管用3M加压固定胶带“十字”固定的效果观察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腰大池引流管用3M加压固定胶带“十字”固定的效果观察

观察组在 4 8 h内
敷料边缘卷起 、 脱落 , 4 8 h内脱管 , 4 8 h后至拔 管期间敷料 边缘卷起 、 脱落, 4 8 h后 脱管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 ,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结 论 3 M 加压固定胶带“ 十字” 固 定 法 应 用 于 神 经 外 科 躁 动 患 者腰 大池 引 流 术 , 既能有效观察穿刺处敷料 , 又增 加 管

透 明敷料 固定 穿刺 点纱 布 , 为减少 摩擦 导 致 的脱 管 , 再用 3 M 加 压 固定胶 带沿 T 7 一 S , 双侧 腰部 作 “ 十字”
固定 , 最后 用 3 M 通 气 胶带 将 导管 沿 脊 柱 向头 部 方
向延 长 固定 , 从 肩部 伸 出 固定 于床 旁 。 悬挂 引 流袋 至
l 1 . 5 c m 透 明敷 料 固定 穿 刺 点 纱 布 , 最后用 3 M 通 气 胶 带 将 导 管 沿 脊 柱 向头 部 方 向延 长 固 定 ,从 肩 部 伸 出 固定 于 床 旁 , 悬 挂 引 流 袋 至所 需 高 度 , 去 枕
平卧 6 h 。 1 . 2 . 2 观察 组 腰椎 穿 刺成 功 后 .先 用 3 c m x 3 c m 无 菌小 纱 布覆 盖穿 刺 点 ,再 用 3 M 1 0 . 0 c m x l 1 . 5 e m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 果
血3 0例 , 脑积液漏 1 5例 ,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躁 动 欠 合 作 现 象 。按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 将 9 6例 患 者 分 为 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 4 8例 , 两组患者 的年龄 、 性别 、 疾
采用 P E MS 3 . 1 统 计 软件 进 行 分

非计划性腰大池引流管脱管14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非计划性腰大池引流管脱管14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非计划性腰大池引流管脱管14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后并发非计划性脱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腰大池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出现非计划性脱管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由于患者躁动、腰部固定胶布松脱造成脱管5例,患者拒绝治疗自行拔出管道2例,腰椎穿刺点渗漏导致管道胶布松脱造成脱管3例,管道接头处脱开后局部污染不得已拔除2例,搬动患者不当致脱管2例。

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脑脊液是神经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引流期间需要采取有效固定引流管、加强专业培训及指导、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知识宣教、对高危人群及时合理地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和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等措施以降低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

标签: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发症;护理;非计划性脱管;预防非计划性脱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人为因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插管意外完全(半)脱出或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造成的插管未按照计划留置需提前拔出。

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是指将腰段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通过引流管短期内持续引流到体外,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应用CLCFD 治疗168例各种重症神经外科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但治疗过程中有14例发生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占同期应用该方法的8.33%(14/168),与钟弋云等[1]报道的非计划性脱管率9%基本一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清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5年3月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168例重症患者。

治疗过程中发生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2~86岁,平均(54.2±5.6)岁。

巧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留置导管

巧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留置导管

巧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留置导管发表时间:2013-04-28T13:48:26.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燕[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导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留置导管的体外固定也成为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李燕 (河北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透析室河北保定 0710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82-0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导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留置导管的体外固定也成为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固定不仅要保证导管安全,还要尽量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

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用胶布固定,此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如:胶布会随着躯体局部活动而松动,有增加导管外移和脱出的危险;而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局部皮肤会变红、痒感,严重者局部皮肤会形成破损及溃烂,增加患者的痛苦。

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我科室使用弹性绷带固定体外留置导管,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获得了患者好评。

下面以股静脉留置导管为例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1 方法取医用弹性绷带一根(长度以能环绕患者大腿3至5周为宜),股静脉留置导管常规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将其外延部分包裹妥当,用已准备好的绷带将包裹部分在患者大腿上缠绕3至5周,再将两端系一活结即可。

导管再次使用时打开活结便可。

2 注意绷带缠绕松紧适宜,使之即不易滑脱又不影响局部血运。

3 优点①使用方便,方法简单。

②弹性绷带不会因为局部潮湿或肢体活动而松开,增加了护理安全。

③弹性绷带质地柔软,局部皮肤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④专人专用,清洗消毒后可反复使用。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分析及对策作者:胡小吉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对策. 方法将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因神经外科疾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结论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虽操作方便但并发症不少见,应规范管理,积极预防以达到安全、有效引流目的。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引流并发症对策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干出血等疾病,置管时间根据病情最长10-14天,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积水。

在腰大池置管及引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对策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208例因神经外科疾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8例,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10例,10例中动脉瘤开颅夹闭术8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脑干出血2例。

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1.6€?.8岁,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二、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于胸腹部,充分暴露腰椎间隙。

取L3—4或L4—5间隙局麻下穿刺置管,置入引流管5~6cm,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无菌引流器,根据脑脊液压力和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保持引流量在200~300mL/d。

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在外科手术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在外科手术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8期V ol.4, No.18, 2019153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在外科手术患者转运中的应用高建珍,史冬平(淮安市肿瘤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摘要】目的 研究套管针使用一次性透明贴膜与弹力绷带共同固定的方法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使用套管针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透明贴膜单独固定套管针,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透明贴膜和弹力绷带两种材料共同固定套管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留置针针头滑脱和重新固定的情况。

结果 观察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上下手术床和病床、转运过程中套管针滑脱及重新固定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套管针使用一次性透明贴膜与弹力绷带共同固定的方法,显著减少了患者术后上下手术床和病床、转运过程中发生针头滑脱及重新固定的情况,提高了手术患者术后上下手术床和病床、转运的安全性,减轻了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术后上下手术床和病床、转运过程中的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

【关键词】外科手术患者;转运;套管针;弹力绷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8.153.02套管针又名留置针,由于其具有管体柔软光滑、内径大、输液速度快、不易刺破血管,且可以在血管中保留数日的优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手术患者由于术前焦虑和术后麻醉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

极易引起套管针针头滑脱、液体外渗、堵管、甚至导致皮肤坏死[1]。

此外外科手术患者在术中麻醉或转送病房过程中多次需要搬动[2]。

单纯采用透明贴膜粘贴套管针极易发生针头滑脱及重新固定的现象。

为了研究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转运、搬动过程中套管针更适合的固定方法,我科采用一次性透明贴膜与弹力绷带共同固定套管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腰大池引流术 [术后引流管理的体会]

腰大池引流术 [术后引流管理的体会]

《腰大池引流术 [术后引流管理的体会]》摘要:引流物的类型的选择必须根据引流物的性质和引流量而决定,引流物的取出的时间要根据引流出的液体量而定,引流物必须妥善固定,以防滑脱或落入体腔或伤口内,浅部引流物可用安全别针固定,深部引流尤其是体腔引流物,应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亦可用安全别针固定,引流物使用不当,常可发生一些并发症术后引流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治疗措施和基本技术,正确的掌握引流术的适应症,选择适当的引流物进行引流,可避免残腔内积液、积血、以及随之继发的感染,有效的引流还可将残余的脓腔,积液腔逐渐缩小,炎症消退残腔愈合,但掌握不善反会引起出血,肠瘘,粘连,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1 引流的目的 1.1 预防性应用,用于创面渗血、渗液或估计吻合口泄漏,为了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 治疗性应用,用于及时排出积液,积脓,积血,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

2 掌握术后引流的适应症 2.1 在手术中由于广泛剥离之后创面难免继续有血液渗出,而由于手术区未能彻底止血,估计有继续渗血的可能,放量引流可以观察有无继续渗血或避免积血继发感染如甲状腺手术后,巨脾切除术后,阴囊手术后,须放置引流即即属此类。

2.2 在手术中切开积液积脓,为使继续形成的脓液或分泌物不断排出,在残腔内放量引流物,使残腔不断缩小而愈合,如肝脓肿,痈的切开引流。

2.3 在手术中切口污染严重,用冲洗清洁的方法估计不能避免感染的发生,可在切口内置引流物,使反应性渗出物排出,如阑尾脓肿引流术。

2.4 在手术中为了达到减压的目的而置放的引流,如膀胱手术后引流防止或减少尿液的外渗,开胸手术后胸腔引流可排出胸腔内积聚的气体,渗液、渗血、使肺脏膨胀,胆管引流可减少胆汁的潴留。

2.5 在手术中为了引流外漏的消化液,肝胆胰手术后胆汁胰液有可能暂时由吻合口或针孔外漏,引流这些刺激性的消化液可避免腹膜炎,肠瘘和内出血的发生。

持续腰大池引流与非计划拔管干预护理课件

持续腰大池引流与非计划拔管干预护理课件
如果患者处于镇静状态,随着镇静药 物的代谢,患者的意识状态可能会发 生变化,导致对引流管的保护意识减 弱,容易发生非计划拔管。
04
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干预措施
引流管的合理固定
01
02
03
引流管固定方法
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 管,确保引流管在活动或 搬动时不会滑脱。
固定材料选择
选用透气性好、柔软、舒 适的固定材料,如医用胶 带,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
定期检查与更换
定期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 ,如发现松脱或破损,及 时更换。
患者体位的调整与护理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体 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导致不适。
定期协助翻身
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减轻 局部皮肤受压,预防压疮 。
保持肢体功能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 况,保持适当的肢体功能 位,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扭 曲。
目的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减少并发症等 。
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适应症
颅内感染、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02
禁忌症
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颅内肿瘤等。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消毒、麻醉、穿刺、置管、固定、连接引流袋、 观察与记录。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选择适当的引流管和 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脑脊液的性状和 量等。
患者体位改变
患者体位不当
在搬运、翻身或进行其他护理操 作时,患者体位的改变可能导致 引流管的移位或受压。
患者自主移动
患者自主移动时,如翻身、坐起 等,可能不慎拉扯到引流管,导 致其移位或脱落。
患者意识状态改变
意识不清
患者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时,容易无 意识地拉扯引流管,导致其移位或脱 落。

留置腰大池引流管患者非计划性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置腰大池引流管患者非计划性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 实用 神经 疾 病 杂 志 2010年 12月 第 13卷 第 24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Dec 2010,Vo1.13 N o.24 。 77 ·



—Hale Waihona Puke 之 ,血 肿 呈 高 信 号 改 变 。
3 讨 论 3.1 发 病 机 制 外 伤 后 大 脑 镰 、小 脑 幕 硬 膜 下 血 肿 的 发 病 机 制 尚 未完 全 明 了 ,但 目前 普 遍 认 为 是 当 病 发 时 ,该 处 的 桥 静 脉 与 静 脉 窦 连 接部 撕 裂 ,血 液 进 入 硬 膜 下 腔 所 致 l2]。 3.2 影 像 分 析 特 殊 部 位 的 硬 膜 下 血 肿 ,CT 上 表 现 为 纵 裂 池 、天 幕 缘 密 度 增 高 、增 宽 ,出 血 量 少 时 呈 细 条 状 ,量 多 时 呈 宽 带状 (10 mm 以 j一)靠 近 中线 ,天 幕 缘 侧 边 平 直 ,外 缘 模 糊 或 呈波 浪状 ,MRT能清 楚 地 显 示 大脑 镰 硬 膜 呈 线 条 状 长 T 、 短 T 信 号 影 ,如 血 肿 发 生 于 一 侧 时 ,则 表 现 为 线 条 状 低 信 号 影 下 方 见 索 条 状 短 T 信 号影 ,如 血 肿 发 生 于 双 侧 时 ,则 表 现 为 中 间线 条 状 低 信 号 影 、两 侧 为 条 状 高 信 号 影 ,形 成 所 谓 双 轨 征 ,血 肿 近 大脑 镰 缘 表现 为平 直 ,外 缘 则 表 现 为 波 浪 状 ,小 脑 幕 硬 膜 下 出 血 ,在 CT 片 上 表 现 为 大 片 或 扇 形 状 高 密 度 影 .血肿 近小 脑 幕 缘 边 界 清 楚 、而 另 一 侧 部 分 清 楚 、部 分 模 糊 ,在 MRI上 小 脑 幕 呈 长 T 、短 T 信 号影 ,血 肿 表 现 片 带 状 异 常 高 信 号 影 ,血 肿 边 缘 改 变 与 大 脑 镰 硬 膜 下 血 肿 相 同 。 笔 者 曾 遇 1例 小 脑 幕 硬膜 下 血 肿呈 扇 形 状 改 变 ,占 据 小 脑 半 球 ,当时 误 诊 为小 脑 出 血 而 行 手 术 ,术 后 明 确 为 小 脑 幕 硬 膜 下 m肿 ,此 时 进 行 MR榆 查 很 有 必 要 ,MRI的 冠 状 位 能 显示 小 脑 幕 、小 脯 及枕 叶 的 解 剖 结 构 关 系 ,能 对 血 肿 准 确 定 位 ,减 少 不 必 要 的 手 术 ,大 脑 镰 并 小 脑 幕 出血 ,单 侧 形 成 镰 刀 状 ,双 侧 呈 “Y”形 。 由于 MRI三 维 成 像 ,软 组 织 对 比度 高 于 CT.并 能 清 楚 地显 示 血 肿 与 周 围组 织 解 剖 结 构 关 系 ,因 此 MRI对 特 殊部 位血 肿 诊 断 比 CT 更 有 优 势 .为 临 床 的 治 疗 提 供 了 可 靠 影像 学 依 据 。 3.3 鉴 别 诊 断 特 殊 类 型 的 硬 膜 下 血 肿 主 要 应 与 纵 裂 池 、 小 脑 天 幕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相 鉴 别 。 因 硬 脑 膜 与 蛛 网 膜 紧 贴 ,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洪今兰;马国伟;王颖【摘要】目的:观察腰大池引流术后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45例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45例进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腰大池引流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dition as well as nursing effect after lumbar drainage. Method Giving postoperative care for 45 patients who conducted lumbar drainage with careful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es in their conditions.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adopted to make interventions. Result None of the 45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Conclusion The key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uring lumbar drainage is to observe patient’s conditions carefully with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术;观察;护理【作者】洪今兰;马国伟;王颖【作者单位】延吉市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吉市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吉市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延吉 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者,对其运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进行腰大池穿刺引流手术,现将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H”形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H”形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H”形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H”形弹力胶布与普通宽纸胶布对于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具体差异,探索“H”形弹力胶布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形式。

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1年9月-2022年3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共计158名患者之中,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参与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后续疾病调查工作。

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

对照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之时,使用宽纸胶布,观察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之时,使用“H”形弹力胶布。

结果:“H”形弹力胶布的使用天数普遍较长,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H”形弹力胶布具有固定能力强、使用舒适感较为明显、弹力较高等诸多优势,可以采用“H”形弹力胶布固定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管出现位置偏移问题以及其他使用问题。

关键词:“H”形弹力胶布;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方法引言:在医护工作人员开展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患者体内放置引流管,随后采用相应的胶布,固定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管出现位置偏移问题,从而加剧患者身体疼痛,甚至是诱发炎症以及其他感染问题。

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可以选用“H”形弹力胶布或者是宽纸胶布,两种胶布的实际使用原理大致相同,在具体使用方法以及相应使用效果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医护工作人员结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实际治疗需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固定胶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疾病治疗工作主要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部分患者(患者总人数控制为100人),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统一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n=50)。

1.2方法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主要采取对比研究的形式,采用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的研究方式,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之中采取不同的疾病治疗对策以及后续观察对策。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与非计划拔管干预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与非计划拔管干预

如非计划拔管后仍需引流,应重新置 管以维持引流效果。
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04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与非计划拔 管干预的关联
引流护理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引流护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
例如,引流管的固定不牢固、患者体位改变等都可能使引流管滑脱或被拔出。
01
一旦引流管被拔出,患者可能需要重新置管以继续引流护理,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可能影响引流效果。
非计划拔管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
02
在某些情况下,引流护理是治疗的一部分,非计划拔管可能导
致治疗中断或延迟,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非计划拔管可能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03
非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的不满和投诉,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引流护理的原理基于颅脑解剖学和流体动力学,通过引流管 将多余的脑脊液排出,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 肿等症状。
引流护理的方法
01
02
03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手术 情况、准备引流装置和护 理用品等。
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进行引流管的放 置,确保引流管位置正确 、固定牢固。
术后护理
监测引流液情况、观察患 者生命体征、定期记录引 流液量、颜色和性状等。
,以确保其牢固可靠。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技术,成功治疗了一名因车祸导致严 重脑损伤的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和引流,患者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 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案例二
在另一家医院,一名脑出血患者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后,颅内血肿得到有 效清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 。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

《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研究分析》2023-10-27CATALOGUE 目录•引言•腰大池引流术概述•术后观察•护理措施•研究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神经外科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积水、颅内感染等病症。

术后观察以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导管堵塞等。

因此,对术后观察和护理措施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和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回顾、临床试验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其中,文献回顾将重点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临床试验将在医院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案例分析将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02腰大池引流术概述腰大池引流术定义•腰大池引流术是一种通过腰椎穿刺技术,将引流管置入腰大池中,从而引流出脑脊液,达到治疗和诊断目的的临床操作方法。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和诊断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高压等疾病。

禁忌症对于存在腰椎外伤、感染、腰椎畸形、脊柱结核等患者,以及存在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等病情较重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腰大池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方法腰大池引流术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通过腰椎穿刺技术将引流管置入腰大池中,连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固定好引流管和引流袋,避免脱落或移位,同时需要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腰大池引流术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03术后观察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和尿量等。

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临床观察

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临床观察

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防范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固定方式。

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采用可粘贴弹力绷带固定,称常规组,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用3M公司2.4㎝普通棉质胶布固定,称对照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

结果:用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未发生一例脱管。

结论:弹力绷带能有效固定腰大池引流管。

标签:弹力绷带;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自发性(即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有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或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最常见的是颅内动脉瘤或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破裂,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和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256例,按使用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随机抽出两组,每组50例,每组均为男23人,女27人,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胖瘦、病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固定方法:(1)常规组: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50例行腰大池引流置管后用日本爱乐康公司宽7.5 ㎝的可粘贴弹力绷带固定(以下简称弹力绷带)。

(2)对照组: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用3M公司2.4㎝普通棉质医用胶布固定(以下简称普通胶布)(3)两组固定方法均是:把腰大池引流管紧贴脊柱左边或右边至第六颈椎,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也固定在胶布或弹力绷带内。

2 结果两种胶布固定在胶布松脱、接头分离、引流管脱的比较。

見表1。

3 讨论3.1 腰大池引流可加速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一条重要管道,持续头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的重要症状,病人躁动不安,床上辗转翻身频繁,管道的固定是确保治疗的关键。

普通胶布宽度窄,粘性差,不能有效包裹引流管,容易松脱导致引流管脱出;弹力绷带固定应用力学原理使用与反作用力保持固定的压力,并有相互重叠来保持压力恒定和足够的支持[2],而且7.5㎝宽度的弹力绷带有良好的伸缩性和抗张性,弹力来自于无数条致密编织在一起的“橡皮筋”的弹力,同时对其拉长长度的调节而调节对包扎部位的压力,因此,可以调节压力使包扎部位达到很好的包扎效果[3],自身黏合紧密不松散,而且十分牢固,能有效包裹引流管。

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龚丽婷孙敏

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龚丽婷孙敏

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龚丽婷孙敏发布时间:2023-06-21T08:26:29.42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6期作者:龚丽婷孙敏[导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

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神经外科患者需要进行传统约束方法的病例。

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从神经外科病房中连续选择4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包括24名患者,接受弹力约束康复手套的应用;对照组包括24名患者,接受传统的传统的约束方法。

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部活动范围、手指灵活性和手部力量恢复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更好,且弹力约束康复手套能够提供更好的约束力,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具有积极效果。

该手套能够有效约束患者的手部,帮助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防止出现约束并发症。

相比传统的约束方法,弹力约束康复手套提供了更好的约束力,且使用便捷,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然而,进一步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确定其在更大样本和不同病例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弹力约束康复手套;神经外科患者;康复训练;手部功能恢复;随机对照试非计划性拔管具体所指的就是导管意外脱落或病人在未经医护人员许可的前提下私自将导管拔除,同时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非正当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对于患者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从而致使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而且还进一步加大的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60例腹腔引流管应用优力舒固定效果观察

60例腹腔引流管应用优力舒固定效果观察

60例腹腔引流管应用优力舒固定效果观察作者:刘胜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减少腹部穿刺引流管敷料的更换次数,提高固定效果。

方法对120例施行胆道穿刺引流、肝脓肿穿刺引流、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患者使用优力舒弹力粘贴绷带进行体外固定,观察引流管位置及粘贴绷带处皮肤情况。

结果使用优力舒弹力绷带固定患者未出现意外拔管,无皮肤过敏不良反应。

结论优力舒弹力绷带能有效预防穿刺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增加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弹力绷带;引流管;固定方法;更换时间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拔除或脱落,也包括医护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事件,可直接增加患者疼痛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造成患者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并带来医疗纠纷的隐患[1]患者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非计划性拔管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客观指标,高龄患者的增多,意识障碍,病情危重,再加上各种管道和有创操作的刺激,患者若存在不同程度的躁动,导管的意外拔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在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加强年轻护士的规范培训,做好护患沟通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进引流管的固定方法非常有必要[2]。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技术愈来愈多的应用于临床,微创技术的应用对于梗阻性黄疸或腹腔积液的患者来说,能够减轻胆道梗阻,保证积液、脓液引流,有效地缓解症状,减轻病痛。

目前临床常规采用开口纱布对腹腔引流管保护,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此方法虽然能够起到固定作用,但是由于穿刺引流管外径0.3 cm导管较细,外壁光滑,不易固定,普通医用粘膏受潮后容易卷曲脱落,患者活动不方便,不利于临床护士观察护理,这样就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

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采用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腹壁外固定,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现报告如下。

引流管脱出的处理文献

引流管脱出的处理文献

引流管脱出的处理文献引流管脱出的处理方法引流管脱出是指在医学操作过程中,引流管无意间从原本的位置脱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时有发生,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引流管脱出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引流管脱出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操作不当、管道松动、患者活动剧烈等。

当引流管脱出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观察病情当发现引流管脱出后,首先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没有明显不适,可以通过镇痛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来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如疼痛、呕吐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保持引流部位清洁在处理引流管脱出时,应保持引流部位的清洁。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清洁引流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若引流部位有渗液,应及时更换干净的纱布或敷料,以保持引流通畅。

三、重新安置引流管若引流管脱出的部分较长,可以尝试重新将引流管插入原位。

在操作前,需要先将引流管进行清洁,并戴上无菌手套。

同时,可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引流管,以便更容易插入。

在插入引流管时,需要轻柔地将其重新插入原位,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插入后,应固定引流管,以避免再次脱出。

固定引流管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纱布带进行包扎,确保引流管稳定。

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在重新安置引流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红肿、明显疼痛等症状,可能是引流管周围感染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还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如果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出现异常,可能是引流管再次脱出或引流功能受阻的表现,应及时处理。

引流管脱出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病情、保持引流部位清洁、重新安置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处理引流管脱出,并确保引流功能的正常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方法:通过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ICU意外脱管8例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采取胶布贴标示再固定,反复宣教,适当约束、止痛镇静等护理干预措施,ICU 引流管意外脱出明显改善。

结论对留置引流管患者高度重视,对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确实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意外脱管原因分析护理干预摘要 ICU患者由于手术后需在体内留置各种引流管,以保证治疗的需要。

但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 中常见的问题。

充分了解患者意外拔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因分析1.1 宣教不到位 ICU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繁琐,护士忙于技术操作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所带引流管道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活动时不能采取有意识保护。

本组发生2例意外脱管,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被意外拔出。

1例胃管被拔出。

1.2 个别患者主观意识较强,对所置管道引起的不适如恶心,疼痛、刺激感不能忍受,强行将引流管拔出,本组意外拔管者以胃管,尿管者居多。

一旦尿管被强行拔出,将会对尿道造成很大的损伤。

1.3 管道固定方式不妥常用的固定方式有胶布緾绕引流管后与皮肤粘贴、缝线固定等,胶布常被汗渍、分泌物污染失去粘性而致管道易于脱出,缝线过浅过早脱落,患者活动时不慎将导管脱出。

因引流管标示不清,不了解胸腔引流管深度致脱出者1例.悬挂在身体两侧的引流管置于患者手能够到的地方,意识不清的患者无意识将引流管拔出者2例。

引流管过长或者过短也是导致引流管脱出的原因之一。

1.4 ICU特殊的医疗环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在环境陌生、没有家属陪伴,各种治疗操作、有创检查和机械通气等不良刺激下,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谵妄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容易导致拔管的意外发生.{1}1.5 缺乏适当的止痛镇静措施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患者,因伤口疼痛、留置尿管不适等原因出现烦躁未能采取止痛镇静措施,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患者多处于意识不清烦躁状态,不能给予有效的镇静药物,引流管易被拔出。

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

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

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目的:探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150例普外科手术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依手术日期为序分成对照组(72例)和试验组(78例),对照组腹腔引流管固定时使用传统方法,试验组则通过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进行腹腔引流管的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改变体位时有无牵拉痛及有无感觉活动不便,以及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胶布更换间隔时间的差异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9.72%),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无牵拉痛率(89.74%)远超于对照组(43.06%),患者自我感觉无活动不便率(92.31%)远超于对照组(34.72%),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平均胶布更换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普外科手术后的腹腔引流管,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改变体位时的牵拉痛及活动不便的感觉,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并且延长管道固定胶布更换的间隔时间,达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应用。

标签:高举平台;腹腔引流管;固定护理腹腔引流管是一种腹部外科重要、常用的技术之一。

腹部手術后,患者常需要对腹腔引流管进行留置,其可以使得患者更好将体内渗液有效排出,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渗血的情况,或判断其是否存在腹腔腹水、感染、出血等,为其并发症的合理干预提供依据[1-2]。

常规情况下,患者接受引流管的留置,则会增加不适感,对其正常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早期离床活动,而且部分患者甚至会私自拔管,或出现护理不当所致脱管等意外事件,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健康恢复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防范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固定方式。

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采用可粘贴弹力绷带固定,称常规组,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用3m公司2.4㎝普通棉质胶布固定,称对照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脱管的发生。

结果:用弹力绷带固定腰大池引流管未发生一例脱管。

结论:弹力绷带能有效固定腰大池引流管。

【关键词】弹力绷带;引流管;非计划性脱管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88-01
自发性(即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有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或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最常见的是颅内动脉瘤或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破裂,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和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256例,按使用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随机抽出两组,每组50例,每组均为男23人,女27人,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 50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胖瘦、病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固定方法:(1)常规组: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50例行腰大池引流置管后用日本爱乐康公司宽7.5 ㎝的可粘贴弹力
绷带固定(以下简称弹力绷带)。

(2)对照组:对2009年4月—2010
年4月50例腰大池引流管用3m公司2.4㎝普通棉质医用胶布固定(以下简称普通胶布)(3)两组固定方法均是:把腰大池引流管紧贴脊柱左边或右边至第六颈椎,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也固定在胶布或弹力绷带内。

2 结果
两种胶布固定在胶布松脱、接头分离、引流管脱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腰大池引流可加速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一条重要管道,持续头痛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的重要症状,病人躁动不安,床上辗转翻身频繁,管道的固定是确保治疗的关键。

普通胶布宽度窄,粘性差,不能有效包裹引流管,容易松脱导致引流管脱出;弹力绷带固定应用力学原理使用与反作用力保持固定的压力,并有相互重叠来保持压力恒定和足够的支持[2],而且7.5㎝宽度的弹力绷带有良好的伸缩性和抗张性,弹力来自于无数条致密编织在一起的“橡皮筋”的弹力,同时对其拉长长度的调节而调节对包扎部位的压力,因此,可以调节压力使包扎部位达到很好的包扎效果[3],自身黏合紧密不松散,而且十分牢固,能有效包裹引流管。

有效防止因躁动、翻身所致引流管松脱、脱出,减小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腰大池引流时间一般7-10天,普通胶布窄、薄,质量轻,吸湿性差,无弹性,容易被病人汗液弄湿后导致胶布松脱,弹力绷带材质透气、柔软,其弹力特征可加强绷带与皮肤的紧贴度,临床
上也常用于加压止血,不会因病人出汗或床上活动松脱滑落。

弹力绷带对皮肤没有刺激性,撤去后黏贴处皮肤不会出现脱皮、过敏。

3.3 弹力绷带色米黄,透水透气,穿刺点有脑脊液渗出时,可以在弹力绷带表面看到有浅灰色水印,脑脊液渗出或出汗后,弹力绷带不会松脱,由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较烦躁,床上辗转翻身频繁,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也包裹在弹力绷带内固定于第六颈椎上,且背部汗较多,接头分离仍有发生,2011年7月后,我科把接头固定在腹部取得很好的效果。

3.4 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家属、对管道的自护能力,对神志不清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每2小时检查约束的松紧度,在解除约束前评估拔管的风险性,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管道的管理能力,充分评估病人、家属、陪护对管道的认知水平。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效果好,病人易于接受,感觉良好,可以作小范围活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49.
[2]宋敏.一项重要的绷带包扎技术[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67~68.
[3]黄素琼黄维光。

弹力绷带的制作与作用重庆医学2000年3月第29卷第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