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导学案:4.2《包身工》(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必修一_1.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必修一_1.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必修一──《包身工》的分合比较教学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山中学伍秀来《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材料拟小标题。

《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

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

《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

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4:15起身──住宿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芦柴棒4:30早餐──饮食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小福子5:00上工──劳动↓↓面点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议的内容议的形式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阅读的能力,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起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点面结合的手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权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讨论、交流达到明确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文学常识
二、走进文本,个性化阅读展示
1、文本探究,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文中用了哪些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这二者是如何有机地融化在一起的?
2)、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作者为了使人们对这一群体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选取了哪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请做出具体赏析。

3)、你认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就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本做出具体分析。

4)、结合文本分析文中使用大量数字的作用。

2、主题探究,教师引导共同探讨
1)、作者报告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工作情况,为什么还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等内容?
2)、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文学?作者到底想揭露什么?(体会主题)
3)、诵读结尾三段,分析这三段对揭示全文主题有何作用?
3、比较探究,资料拓展
现代“包身工”现象思考,补充资料见后面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高一)

高中语文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高一)

包身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3、理清课文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4、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2、反复阅读,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教学重难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课文分析】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所作的面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点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

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和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十分鲜明。

同时,通过文章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尊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长,表达方式多样,反映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也有些隔膜。

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线索,了解背景知识,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以及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3、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4、引导学生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一、导语设计:本单元是新闻与报告文学单元,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短新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夏衍先生写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 (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 (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 (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 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高一语文精品导教案:4..2《包身工》(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精品导教案:4..2《包身工》(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导航】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地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地憎恨和对新社会地热爱.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地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地表达方法.【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地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地表达方法.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学习方法】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地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地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地精心安排和巧妙地构思.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地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地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地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1、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地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著名地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地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地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地“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地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地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地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 )汀< )游说< )辊< )栅< )趾< )骷髅<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地加黑词:吆喝:< )生杀予夺:< )一听天命:< )契据是实:< )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B级】 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分地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地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分地细节描写以及最后部分地议论,体会作者感情【C级】一、找出记叙部分地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地作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地事例,举了确凿地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地作用.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地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地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地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地、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地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地儿女饿死地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地感情有没有不同?(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地黑夜!但是,黎明地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地.”句中地“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四小结本课写作特点.<师生互动)<1>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地材料,也有理性地分析、议论,具体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地材料.也有点上地反映个别典型地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地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地工作,只及男工地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地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地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地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地印象.(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地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地整体.(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地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地‘机器’”、“血肉造成地‘机器’”、“罐装了地劳动力”、“猪一般地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地弯,面色像死人一般地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地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地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地活动:“她们有地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地用断了齿地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地棉絮,有地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地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地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地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地义务服役,猪一般地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地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地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地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地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地凶相.此外,反语地运用,句式地变换都是很成功地.布置作业:1、话题:包身工与农民工结合课文内容和现代社会发展状况,谈谈自己地看法.【D级】2、下面地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地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地感情是如何表达地,有什么样地表达效果.①粥菜?是不可能有地.有几个“慈祥”地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地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地佳肴.②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地义务服役,猪猡一般地生活,泥土一般地作践──血肉造成地“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地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地三年期限,能够做满地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般地弯,面色像死人一般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③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地是20世纪地烂熟了地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地16世纪封建制度下地奴隶!④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地黑夜,但是,黎明地到来,是无法抗拒地.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地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地那些锭子上地冤魂!附:答案与解读初读部分: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地加黑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地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地声音.)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地情景,并说明恶劣地住宿条件.<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地情景.<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地情景.<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地悲惨遭遇.(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地来历、身份.<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地原因.<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地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地数量.<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地必然结局.通过讨论,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地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地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一、找出记叙部分地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地作用.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地大小,躺满地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地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地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地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地折磨而麻木地精神面貌.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地安放,薄粥地质地,进食地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地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地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地惩罚”地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地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地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地身体地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地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地野蛮压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地事例,举了确凿地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地作用.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地游说,破产农民地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地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地迅速破产而产生地.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地令人目不忍睹地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地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地.24-25自然段中,大量地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地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地国家劳动人民地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地.3.小结: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地罪行.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表达方式地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地表达效果.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地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地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地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地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地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地惨重,人不如禽地命运.32段由包身工地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地奴隶,指出20世纪地工人却和16世纪地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地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地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地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地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地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地、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地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地儿女饿死地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地感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地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地作用和表达地感情是不同地.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地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地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地同情.(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地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地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地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地愤怒.(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地黑夜!但是,黎明地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地.”句中地“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地感情?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地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地坚强信念.①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地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地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地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地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地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之粗,暗含讽刺地意味.②这是一段整散结合地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地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地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地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地关切与同情,作者地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③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地控诉,运用了排比地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地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地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地烂熟了地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地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地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地压迫之深.了④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地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地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地那些锭子上地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地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11 - / 11。

高中语文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二、预习导学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

作品很多,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还有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改编的电影剧本。

作品收入《夏衍选集》。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简单了解作品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答问题1、背景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包身工)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包身工》教案【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一)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高中语文 4.11.2 包身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4.11.2 包身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包身工》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芦柴棒和小福子的分析把握点面结合的技巧;人物描写中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芦柴棒和小福子的分析把握点面结合的技巧;人物描写中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芦柴棒和小福子的分析把握点面结合的技巧;人物描写中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四、教学流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14 包身工 2 二中徐长生《包身工》导学案巩义三中徐长生【学习目标导航】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

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1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

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B级】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最后部分的议论,体会作者感情【C级】一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包身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包身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包身工》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新闻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掌握《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的要素、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包身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学习并掌握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包身工》所揭示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培养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包身工》的写作手法、新闻报告文学的特点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洞察力。

2.教学难点:运用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来表达现实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理解文本。

3.解决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学生实际操作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包身工》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新闻报告文学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

2.学习新课(30分钟):(1)背景介绍:讲解《包身工》的作者夏衍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讲解“包身工”制度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发展。

(3)阅读课文,分析《包身工》的篇章结构、表达手法和中心思想。

(4)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包身工》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课堂互动方式: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4.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音频素材及相关背景资料等。

5.评估方法: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及作业等。

选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原因和优点:这些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全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全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东辰国际学校高中部语文必修1导学案编号:1511、包身工编制:刘道林审核:使用时间:使用方式:阅读文章,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本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点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导学过程: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加入“左联”,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包身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2、写作情况及社会背景:《包身工》作于1935年,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

她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

从四月初到六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

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

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2包身工3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2包身工3新

包身工教学目标1.介绍报告文学及其特点2.注意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相互交织。

3.体味词语,尤其是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语。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线与副线2.体味词语的变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默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思考三个问题:1.自读提示中写了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请试从文章当中找出,哪些段落是作为包身工一天活动的主线而出现,哪些段落是作为介绍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而存在的副线。

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的环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出这些词语句子,加以体会。

3.文中写到包身工遭遇时生发出许多联想,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情色彩。

请找出这些出现联想的地方,并加以体会三.解读课文1.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和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具体分法如下:包一.起床(1——4)身(5——8)包身工制度的形成插工二.早饭(9——11)入的(12——17)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分一三.上工(18——23)析天(24——25)包身工制度的趋向四.放工(26——30)五.总结(31——33)副线:成因是灾荒年,从农村骗来发展是因为可靠、安全、低廉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比如“慈祥”和“佳肴”。

都运用了反语,本义是“凶狠”和“残羹冷炙”,用在这里突出讽刺意味。

——又如“饲养”。

本指喂养动物,用在文中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人看待,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从中牟利。

更揭露包身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与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再如“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把三个短语提前,加以强调,突出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生活的紧张、忙乱与劳累。

——“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采用疑问形式的独词句,与称代复指叠加,强调包身工吃饭条件的极端恶劣。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

2.掌握包身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包身的制作方法。

2.包身的困难点在于操作,需要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彩笔。

3.短绒毛巾、棉布、针线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包身工这一职业,包身工是制作珠宝肖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身工通过观察顾客的眉眼、身材和身份等特征,用粘土、蜡和金属粉末等材料制作肖像。

包身工在包身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眼光、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精神。

2.讲解包身工作的内容教师介绍包身工作的内容,由于包身肖像需要反复制作,所以包身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肖像的质量。

包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求学生们严格执行。

3.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包身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包身的制作需要准备棉布、短绒毛巾、针线等工具。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黄蜡、石膏、粘土等材料。

第二步:制作模板。

包身工需要根据顾客的形象特征,制作出一个模板,用来制作肖像。

第三步:涂上脱模剂。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在后期将制作好的肖像脱模。

第四步:制作肖像。

用粘土等材料,根据模板将肖像进行制作。

第五步:烘干。

将制作好的肖像放到烤箱中烘干。

第六步:脱模。

用特制的工具将肖像从模板上脱下来。

第七步:打磨。

将制作好的肖像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第八步:上色。

根据客户要求,给肖像进行上色处理。

4.制作包身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制作包身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包身。

5.检查包身教师检查学生们的包身,在包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包身肖像。

6.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反思并总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2包身工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2包身工新

《包身工》【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锭(dìng)壳拗(ǎo)断拗(ào)口执拗(niù) 哄骗(hǒng) 起哄(hòng) 揣(chuǎi)测偌(ruò)大敷衍(yǎn) 弄(lòng)堂游说(shùi) 契(qì)据 .挣揣(chuài) 揣(chuāi)着嘈杂(cāo)轧(gá)票重要字形:蠕动褴褛荤腥纽扣隶属嘈杂殴打怔住虐待拷绸契据胆怯木栅浆糊佳肴譬如揩桌烫发褪色锭壳重要词义: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文学常识: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州人。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文本释要】《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导航】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学习方法】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窗】作者介绍1、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A级】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B级】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布置作业: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最后部分的议论,体会作者感情【C级】一、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小结本课写作特点.(师生互动)(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布置作业:1、话题:包身工与农民工结合课文内容和现代社会发展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D级】2、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①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②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③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④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附:答案与解析初读部分: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汀(tīng)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通过讨论,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一、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二、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民的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3.小结: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三、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①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②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③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了④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