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黄连汤-中医课件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浅析苏叶黄连汤在妊娠恶阻中的应用
浅析苏叶黄连汤在妊娠恶阻中的应用第 1388 期作者 / 1姬李岩 2张建伟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编辑 / 段瑞⊙ 校对 / 许红苏叶,性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名医别录》中称其“主下气,除寒中”,《本草纲目》谓其“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黄连,性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两药配伍所成之方,即苏叶黄连汤,选药精巧,药力集中,功效亦彰,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 苏叶黄连汤之溯源溯本求源,最早配伍应用苏叶与黄连两药可追溯到《温热经纬》,该著作是由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所著,在卷四·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曾提到:“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该著作仅仅配伍两药,并未提及苏叶黄连汤之方名。
查阅部分现有文献后发现,苏叶黄连汤这一方名出现于《岳美中医话集》,用于治疗妇女胎前恶阻,直至罗元恺主编的五版《中医妇科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86年4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出版,该方名才得以广泛认知。
此后,由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均继用了苏叶黄连汤这一方名,并用来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
2 苏叶黄连汤之配伍2.1 选药精巧,独运匠心:《温热经纬》选用四川道地黄连即川连配伍上等苏叶,“方成知约”,川连清化湿热且苦以降上冲之胃火,苏叶通降顺气且温以散川连之苦寒,各擅其长,并驾齐驱,共奏成效。
后人临床实践过程中,加味运用,灵活自如:常配伍黄芩以助黄连清热燥湿,且助安胎,配伍沙参、麦冬以养阴,配伍乌梅以生津,兼呕逆痰涎者,配伍竹茹而利化痰止呕,兼妊娠腹痛者配伍白芍缓急止痛,配伍续断、寄生以固肾安胎。
2.2 剂量考究,不失累黍:“苏叶二三分,川连三四分”,仅仅约相当于0.72~1.44g,体现了“轻可去实”的观点:此方药只两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其次,两者的比例基本为5∶7,而在其后用以治疗妊娠恶阻的应用中,苏叶与黄连的应用剂量大大增加,且二者比例亦大幅度改变,逐渐以2∶1、3∶1的比例易之,更有甚者用到4∶1。
黄连汤
黄连汤黄连汤【方药】黄连三两(9克) 甘草三两(炙)(9克) 干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 人参二两(6克) 半夏半升(洗)(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解说】胸中有热,腹中有寒,寒热隔拒,阴阳不调,升降失常。
用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以宣通上下阴阳之气;并加重黄连用量清热于上。
诸凡寒热错杂之吐泻腹痛,均可用本方化裁。
【运用】一、下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刘渡舟医案:林某某,男,5 2岁,1 9 94年4月1 8日就诊。
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
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
两II办疼痛,口渴,欲呕吐。
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上热下寒证。
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
为疏加味黄连汤:黄连1O克,桂枝1O克,半夏15克,干姜1O克,党参12克,炙甘草1O克,大枣12枚,柴胡1O克。
服药7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
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7剂而病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 996:1 04,l 05)按语: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而见腹痛、下利、呕吐、口渴、舌红之证。
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实为正治之法耳。
二、呕吐赵守真医案:陈襄人,男,25岁。
久泻愈后,又复呕吐,医进参、术、砂、半,复进竹茹、麦冬、芦根,诸药杂投无效。
其证身微热,呕吐清水,水入则不纳,时有冲气上逆,胸略痞闷,口不知味,舌光红燥,苔腻不渴,脉阴沉迟而阳浮数,乃上热中虚之证,应用黄连汤。
方中姜、桂、参、草温脾胃而降冲逆、黄连清胸热,伴半夏以止呕吐,为一寒一热错综之良方。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 中医方剂学概述 • 中医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 中医方剂的配伍与变化 • 中医方剂的煎煮与服用 • 中医方剂学经典名方介绍
目录
PART 01
中医方剂学概述
REPORTING
中医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医方剂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及其临 床应用的学科。
剂量的变化规律
在临床应用中,剂量的变化往往会导 致整个方剂功效和主治的变化,因此 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中医方剂的变化规律
药味增减
在原方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以适应病 情的变化。
药量增减
在原方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以 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剂型更换
将汤剂改为散剂、丸剂或膏剂等不同剂型, 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
观察病情变化
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不 良反应或病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PART 05
中医方剂学经典名方介绍
REPORTING
六味地黄丸
总结词
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
详细描述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组成,主治肾阴虚引起的头晕 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
热服
煎好的药液趁热服用,多用于解表药或温补 药。
饭前服用
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汤剂,建议饭前30 分钟左右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
中医方剂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
服用中药方剂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 导使用。
《伤寒论》黄连汤
《伤寒论》黄连汤黄连汤(升降阴阳仲景)治伤寒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寒而腹痛。
(成氏曰,湿家下后舌上有胎者,是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也,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肺中热欲呕吐,与此汤以升降阴阳。
)黄连(炒)、干姜(炒)、桂枝、甘草(三两)、人三(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此足阳明药也,黄连苦寒泄热以降阳,姜桂辛温除寒以升阴,人三助正祛邪,半夏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调中止痛,上中二焦寒热交战,以此和解之。
(喻嘉言曰,湿家下之,舌上有胎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仲景亦用此汤何耶,盖伤寒分表中里三治,表里之邪俱盛,则从中而和之,故有小柴胡之和法,至于丹田胸中之邪,在上下而不在表,即变柴胡为黄连汤,以桂枝代柴胡,以黄连代黄芩,以干姜代生姜,引入胃气之上下敷布,故不问下寒上热,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夫表里之邪,则用柴芩,用生姜之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桂连,用干姜之辣以开之,仲景圣法灼然矣,昂按上下未有不分表里者,大概上焦属表,中下属里,胸中与太阳为近,故用桂枝,嘉言着眼虽高,而立言尚有未尽。
)例一:妹夫(32岁)今年6月份和我讲最近又发作烂嘴角的毛病,而且此毛病已有数年,一年发作3-4次,每次数周至经月不等,而且有时候还会发作口腔溃疡,询知最近饭量比较大,很能吃,以前还有食少便溏的毛病,后吃参苓白术散基本不便溏了,但是偶尔吃的不舒服马上就会便出去。
所以以胃热论治。
方选黄连汤:黄连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擘,一两按照3克取,半夏用了13克。
三副后,迄今未发。
例二:网友某,女(31岁),因为上半年给她治好了咬嘴角,所以她要求给她治疗失眠。
大概有三四年的病程,每到夏天天一热,晚上就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过了夏天天一凉快,马上就没事了。
开始时考虑仲景的治疗失眠的方子:栀子豉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但是询问症状均不符合。
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PPT课件
紫苏传说
• “一定,一定。您快救命!”
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
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
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
“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
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
第50页/共80页
第51页/共80页
第52页/共80页
第53页/共80页
性味归经
微温 辛、 甘,
. 归膀胱、 肝、 脾经
防风能够疏肝行脾升阳止泻,如痛泻要方(白 术、芍药、陈皮、防风)治脾虚肝郁痛泻证。
第54页/共80页
功效与应用
本品微温而不燥,
甘缓而不峻, 为 风药 中之润剂, 故风寒、
2 通窍止痛
① 风邪头痛(善治少阴肾经头痛)
配川芎、 白芷、 防风等,如川芎茶调散
②鼻渊头痛—配辛夷、白芷 风冷牙痛—单用或配伍白芷
③牙痛 胃火牙痛—配石膏、 黄连等 ④风湿痹痛—配独活,桑寄生等.如独活寄生汤 ⑤ 口疮
第67页/共80页
3 温肺化饮----肺寒痰饮
①素有痰饮又外感风寒, 配干姜、 五味子, 如小青龙汤 ②外无表邪而寒痰停肺,配茯苓、 干姜、甘草等,如苓甘五味姜辛 汤
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 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
“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 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 么事吧?” “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 闹!”
黄连苏叶汤治呕吐,寒热皆可用,大黄甘草汤治呕吐速效!
黄连苏叶汤治呕吐,寒热皆可用,大黄甘草汤治呕吐速效!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黄连苏叶汤治呕吐几年来,老刘用黄连苏叶汤治疗呕吐,取得较好效果,感到小方可贵,不可轻视。
黄连苏叶汤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黄连不但苦寒治湿热、且能降胃火之上冲。
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
通降顺气化浊独擅其长,然性温散,与黄连配伍有辛开苦降之功。
胃气以降为顺,湿热蕴阻于胃,而致胃气上逆,故呕恶昼夜不止。
《内经·病机十九条》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故用黄连、苏叶清化湿热,降逆上之火。
此方药简,量轻不及钱,但止呕之力强。
对呕恶不止的患者,以此方煎之少量频服,屡试屡验。
如症状偏寒者,本方加生姜3片,伏龙肝泡水煎药服之大黄甘草汤治呕吐速效呕吐一证,皆为胃失和降而致。
治以和胃降逆为其常法。
临证时,辨其虚、实、寒、热等因,随证施治常能取效。
但有食入即吐一证,以常法治之多不愈。
余用大黄甘草汤,每投辄效。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原文只十二字,药仅大黄9克甘草6克二味,无更多论述,但师其法用之,往往手到病除,所以每叹经方之奇效。
余曾治一杨姓少女。
她患食入即吐证,已九月余,多方求治无效。
经西医检査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呕吐”。
其症状,除饮食即吐外,伴有大便干燥,体弱神疲,脉沉弦细,舌苔薄黄,其他无所苦。
初用降逆止呕药无效,遂考虑用大黄甘草汤治之。
但又虑其久病体弱,恐伤其正,因而有所踌躇。
后思之,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经投此方,竟一剂而愈。
又治一老妪,患食入即吐二十余日,经治疗无效前来就医。
因年事已高,恐有癌变,经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其症状,除食入即吐外,别无不适,二便正常,脉象沉弦,舌质正常无苔。
经投大黄甘草汤治之,取药两剂,嘱其一剂瘥,停后服。
五日后其家属来云服一剂而吐止,未再复发。
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入即吐证,诸家皆以热论之。
“苏叶黄连汤”治打嗝(呃逆)
“苏叶黄连汤”治打嗝(呃逆)“苏叶黄连汤”治打嗝(呃逆)□赵文轩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打嗝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称呃逆。
临床常见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
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饮寒凉或情志抑郁,结于胸膈或胃气亏虚,引起冲气上逆动膈而致病。
我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经验方,治疗打嗝上百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组成:苏叶15克,黄连8克。
用法:上药两味水煎服或沸水冲浸泡少量频服。
该方中苏叶性味辛温芳香,入脾肺经。
功可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善宣上焦之气郁。
黄连苦寒,入心胃肝胆大肠经,功可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治中焦善泻心胃之火。
该方最早源于清代医家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原书无方名。
后《中医妇科学》补其方名。
原方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
两味煎汤,主治肺胃不和、胃热移肺,呕恶不止,昼夜不寐欲死者,咽下即止。
我师刘志群医师曾用此方治疗顽固性呕吐效佳。
据此理,我将其用于呃逆之证。
一般三剂可愈,重者可多服几剂。
打嗝(呃逆)主要为肺胃失畅。
我以苏叶倍于黄连,取苏叶宣散之功宣通肺气,使阻遏之气透达。
轻剂黄连,苦寒清泄心胃之火,使中焦腑气通畅而导下。
两药合之,辛开苦降,如提壶揭盖,肺胃通畅则呃逆自止。
(中国中医药报)针刺内关穴止呃逆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呃声频作,令人难以忍受。
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呃逆症疗效较佳。
方法是让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内关穴(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之间),酒精消毒皮肤后,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深约5分至1寸,待有酸麻胀感后,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针1次,至局部出现酸麻胀为止。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其相表里的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系,三焦功于全身气化,内关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循行上胸膈,遍历胃心胸之间。
故内关穴有调理气机、理气和胃的作用,治疗呃逆显效速捷不容置疑。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作者:山东中医师李祥农和胃降气止呃逆谢兆丰呃逆,俗称打呃,古书称为“口岁”,是以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难以自制的一种症状。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中药方剂学 ppt课件
❖ 方解:
❖ 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 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 而出
❖ 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 身痛
❖ 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 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 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
❖ 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
❖ 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
❖ 7、特殊煎煮法 ❖ (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 ❖ (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
芳香药
❖ (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 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
❖ (4)另煎:贵重药物 ❖ (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 ❖ (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
(二)方剂组成变化
❖ 1.药味加减的变化 ❖ (1)随证加减: ❖ (2)药物配伍的变化 ❖ (3)组方变化 ❖ 2.药量增减的变化 ❖ 3.剂型更换的变化 ❖ 4.合方的变化
四 剂型与用法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 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 雾剂 滴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中药学课件-黄连》
黄连的配伍禁忌
黄连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乙酰唑胺、绗缝氨酸等。以免产生不良反 应。
黄连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黄连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在同时使用时 要谨慎。请遵循医嘱。
黄连在中医经典中的地位
黄连在经典中医文献中被广泛提及,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 它的地位凸显了其重要性。
黄连的药材形态
黄连的药材为植物的根、茎和叶,呈黄色或棕色的块状,质硬而脆,有苦味。
黄连的主要成分
黄连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连素、黄连苦素、黄连酸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连其疗效。
黄连的药理作用
黄连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它还能调节免疫系统、 保护肝脏等。
黄连的临床应用
黄连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以及癌症 等的辅助治疗中。
黄连的化学成分
黄连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龙胆紫素、类黄酮等。这些成分是黄 连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连的药效评价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排脓、抑菌抗炎等功效,被广泛认可为中药材中的 一种宝贵资源。
黄连的采收与贮藏
黄连的采收要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时候,采用整株或切断地上部分。采收后要及时晒干, 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黄连在现代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黄连的活性成分在现代药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研究。黄连相关的新药研发正在不断推进。
黄连的农业栽培与生产
黄连有一定的农业栽培和生产技术,如适宜的土壤要求、种植方法和收获时 机等。这些对于黄连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黄连的国际市场分析
黄连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其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了解市场需求和 竞争情况对于开发黄连资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医临床疗效不佳之分析
第一页,共63页。
• 例 王某某 女 81岁 家住郑州市航海路晨曦小区,原籍河
南省周口市,2006年9月16号来院求诊。患者两月前小暑后出
第三页,共63页。
• 处方:
党参18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云苓12g陈 皮10 桔梗9g 熟地15g 山药12g山萸肉 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苏子15g葶苈子15g 大枣3枚
5付 日一剂 水煎分二次服。
• 医嘱:
慎劳累,忌恚怒,饮食宜清淡。注意防 寒保暖,谨防感冒。
第四页,共63页。
本消失。现症见:纳差,饮食不慎则呕吐,心 烦。察其舌淡红苔薄而中润黄腻,诊其脉沉迟 。病在中焦,病位在胃。故治从益胃清热着手 ,方选大半夏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减 。
• 处方:
党参30g 清半夏30g 乌梅12g 玉竹15g 黄 连6g 苏叶12g 炙甘草10g 大枣3枚
5付 日一剂 水煎分二次服 。医嘱同上。
第二十二页,共63页。
五. 无门墙可立,无家技可承
第二十三页,共63页。
六. 临床不重视阴性症状
• 现代医学有阳性体征与阴性体征之别,在临
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对 中医临床也有借鉴。因此中医在临床上应分 阳性症状、中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主证定病 名,兼证定证型是中医辨证的核心。
第二十四页,共63页。
• 中医的辩证就是有表入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过程。
第二十一页,共63页。
四. 思维僵化
• 中医的思维方式
王建红:黄连苏叶汤治呕3案黄连苏叶汤出自...
王建红:黄连苏叶汤治呕3案黄连苏叶汤出自...王建红:黄连苏叶汤治呕3案黄连苏叶汤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黄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笔者以此方治疗呕吐患者数例,均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试举3例如下。
1 妊娠恶阻黄某,女,26岁,演员,1994年7月29日初诊。
患者妊娠2个月,恶心,厌食,食入即吐,心烦不安,倦息无力,痛苦不堪。
先后请两位妇科专家诊治,服药10余剂而不效。
因与其母为同事,故患者前来咨询。
见舌略红,苔薄膩微黄,脉弦滑路数,偶见咳嗽。
因偶咳令笔者想起薛氏治肺胃不和之法,遂处黄连3g、苏叶6g,嘱煎汤频服,每次只进1小匙,含于口中慢慢咽下,结果3剂减轻,同法继用2剂告愈。
2 胃痛呕吐石某,男,52岁,工人,1995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患慢性胃炎多年,近两周来持续胃痛,自觉胃中灼热,嘈杂不舒,时恶心,甚则呕吐,进食痛剧,异常烦躁,服多种药而胃痛不减。
诊时舌红,苔黄白相兼略腻,脉弦数。
因烦躁明显,恶心,由饮酒诱发,遂想起薛氏之法,为处黄连4g、苏叶10g、郁金10g。
3剂后胃痛止,恶心除,饮食增进,不再烦躁;即将黄连改为3g,嘱继服2剂以善后。
3 无名呕恶张某,女,32岁,干部,1994年8月8日初诊。
患者想不起任何诱因,近月来,每晨起床后干呕恶心,刷牙、饮水、吃饭等均能引起干呕,甚至张口则发,呕出有声且高,口渴欲饮,但饮入即呕,不能进食早餐,心烦,舌红,苔薄膩微黄,脉弦数。
由“水入即呕”一症,想到薛氏之法。
为处黄连4g、苏叶10g、竹茹6g,结果1剂减轻,3剂呕止,后随访再未复发。
体会:王孟英对薛氏此法以很高的评价,认为黄连不但治湿热,乃苦以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独擅其长。
两药分不及钱,但轻可去实,可愈重病,贵在轻清以宣通窒滞。
笔者体验到,苏叶辛温宣达,黄连苦寒清降,两药配伍,既有栀子豉汤宣达郁热之妙,又寓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意,故治疗胃有郁火,气郁不宣,升降失司之呕吐、胃痛、烦躁诸证,堪称合拍。
黄连温胆汤教学课件
黄连温胆汤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医药学教材《中药学》第七章清热药的第二节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是由黄连、黄芩、栀子、胆草、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胁痛、口苦、呕吐等症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和适应症。
2. 能够分析黄连温胆汤的方义和配伍特点。
3. 学会运用黄连温胆汤进行临床辨证施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连温胆汤的方义和配伍特点。
重点: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和适应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药标本、方剂书籍。
学具:笔记本、笔、中药学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湿热黄疸的临床症状,引发学生对黄连温胆汤的兴趣。
2. 讲解黄连温胆汤的组成药物,解释每种药物的作用和功效。
3. 分析黄连温胆汤的方义,讲解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4. 通过实例讲解黄连温胆汤的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5. 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辨别黄连温胆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 讲解黄连温胆汤的制备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黄连温胆汤组成:黄连、黄芩、栀子、胆草、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应症:湿热黄疸、胁痛、口苦、呕吐方义: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胆草、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清热药与燥湿药相结合,泻火与解毒并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和适应症。
答案:黄连温胆汤由黄连、黄芩、栀子、胆草、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胁痛、口苦、呕吐等症状。
2. 请解释黄连温胆汤的方义和配伍特点。
答案:黄连温胆汤的方义是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胆草、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是清热药与燥湿药相结合,泻火与解毒并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和适应症?是否能够理解黄连温胆汤的方义和配伍特点?是否能够运用黄连温胆汤进行临床辨证施治?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清热药的方剂,比较其与黄连温胆汤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方剂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苏叶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苏叶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大家想养生的话不妨通过一些中药方剂来调节,这样既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同时,又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苏叶黄连汤
大家想养生的话不妨通过一些中药方剂来调节,这样既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同时,又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苏叶黄连汤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煎汤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妇科学》补。
【摘录】《湿热病篇》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苏叶黄连汤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实要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还是应该从生活做起。
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比什么都管用。
生活常识分享。
黄连汤医案
黄连汤医案医案一:女,15岁,下嘴唇内侧反复溃疡,伴口腔异味(有点臭)。
睡觉磨牙。
(曾电话授方:封髓丹黄柏9砂仁6炙甘草6二剂,效果明显,但没有痊愈)舌诊:舌淡,舌尖略红,薄白腻苔。
脉诊:浮、数辩证:脾开窍于唇。
病位定位为太阴,溃疡定性为热(多为寒包热,局限性和弥漫性的异同)。
口腔臭为阳明不降。
这些都只是标,标显于外易见,治病当求本,责之何处热何处寒共同作用于太阴。
结合舌诊脉诊,辩为黄连汤证。
方剂:黄连汤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3g 党参4g 半夏6g 大枣12个切二剂煎服经方条文依据:伤寒论17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病人因饮食不当出现低热37.1°、恶心欲呕吐、小腹疼痛。
当时药煎好了还未服用,其母电话询问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调整药方,我思索片刻:完全符合条文所述,遂告知其母,照常服药,第二天,电话询问得知:热退、呕止、腹痛消失,唇内溃疡的事忘记问了。
解“胸中有热”前胸我理解定位为阳明地界,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溃疡为热,口臭即“胃中有邪气”,后出现腹痛欲吐,完全符合“腹中痛,欲呕吐者”补记:患者数月后,再次出现下唇红肿,改用干姜附子白矾各20g蜜调为丸,取效。
心中疑惑:有效但不巩固,显然没有切中要害,黄连黄芩人参干姜汤是否更好?补记:2015-06-14甘草泻心汤更合拍!医案二:春节期间回老家,看一病人,双手麻木为主,伴烧心返酸,脉诊舌诊都忘记了,开了二剂黄连汤加黄芪,后电话告知效果很好,双手麻木减半,返酸烧心未再发作嘱其原方再服二剂。
当时辩证思路是: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烧心返酸即可理解为胸中有热。
黄连清热,半夏干姜去寒饮,桂枝甘草温补心阳,气机畅通,双手麻木就应减轻。
西医的食管烧灼感、返酸、烧心等均可理解为胸中有热。
黄芪的功用是利水退肿,简单说就是清理气道,气的道路通畅了,自然气就足了,而非补气,世人只知其然,不知之所以然。
中医中药PPT课件
辨证
一、 概 念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 法。 一般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 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 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 性质、邪正盛衰情况及其内在联 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举例1: 李XX
男 2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 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肺,皮毛)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 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3、表里同病——表证里证在同 一阶段、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病人 身上。 病例2:王五 男 70岁 今晨起,觉恶寒,发热,自服 “感冒丸”症状未减轻,并觉少 腹刺痛,小便涩痛,短黄,口干 苦,舌尖红,苔黄微腻,脉濡数。
4、寒热错杂——疾病的同一阶段在同一 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 5、寒热真假——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一 些假象。 6、虚实夹杂——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正虚 邪实的病变。 7、虚实转化 8、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病因病机: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 以脏腑证候为主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 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 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脉弦
二、 寒热
1、寒证 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 病因病机: 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 ③素体阳虚阴盛。 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 倦卧,面色 白,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15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二辨普通、时行 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 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浅,症状不重, 多无传变。 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 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 全身症状明显,且可以发生传变。
ppt课件 16
辨证论治
ppt课件 30
简易的食疗
黄芪粥: 黄芪20克,粳米50克。 黄芪20克加水200ml,煎至100ml, 去渣留汁,另取粳米洗干净,再加水300 ml,煮至米花汤稠为度。食时加糖稍 许。
ppt课件
31
简易的食疗
紫苏叶粥: 紫苏叶12克,粳米100克。 薄荷叶粥: 薄荷叶10克,粳米100克。 荷叶绿豆粥: 绿豆30克,鲜荷叶1/4张,粳米100克。
ppt课件 8
容易患感冒的群体
“邪之所凑,其气比虚,”提示正气不 足,或卫气功能暂时地下,决定了人体 的发病。
ppt课件
9
感冒的分类
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 有,人人可患。 其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病毒,随季节 不同,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 其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为特征。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
ppt课件
1
概述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 毒,引起的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 见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 季节为多。
ppt课件 2
概述
中医认为,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 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而且与 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 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均有良好 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 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 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
黄连解毒汤PPT课件
03
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黄连解毒汤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 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的作用,有 助于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黄连解毒汤能够清热解毒、通便排毒, 有助于缓解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如腹 痛、恶心、呕吐等,促进胰腺功能的 恢复。
急性阑尾炎
对于急性阑尾炎,黄连解毒汤可以通 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 阑尾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控制 炎症发展。
未来挑战与机遇
克服耐药性
0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黄连解毒汤在
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黄连解毒汤在全球范围内的研
究和应用。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03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
黄连解毒汤的研发进程。
谢谢观看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毒理学研究
总结词
毒理学研究旨在评估黄连解毒汤的安全性,研究其毒性成分及毒性反应。
详细描述
毒理学研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和致畸胎试验等方法,评估黄连解毒汤的毒性。结果表明,黄连解 毒汤的毒性较低,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腹泻等。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适量使用。
黄连解毒汤可与其他药物 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以 增强疗效或降低耐药性的 产生。
科研发展方向
药效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黄连解毒汤的药效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理 论支持。
药物成分研究
对黄连解毒汤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药效成分或优 化现有成分的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药合用,,一温一寒,一升一降,一阴一阳,辛开苦降,寒热 并用,阴阳相济,气机调畅,故无偏胜之弊,能药到病除。
时振声医案两则
• 例一:
•
陈XX,女, 28岁。患肾病综合征 住院治疗。 1982年12月28日
又受外感,体温 37 . 4° C, 鼻塞咽痛, 误服苦寒药, 致脘腹疼痛, 恶
盂、肾盏扩张积水。 • 肾动态显像示:GFR:左6ml/min 右15ml/min 总21ml/min • 2017年7月华信医院 IPTH:15.86pmol/L • 2017年10月普祥医院尿常规:白细胞 2+; pro 2+; ERY ±;
GLU±;PH:6.0 • 2017年11月3日我院血常规:HGB 100g/L • 肾功能:Cre 362umol/L;BUN 14.3mmol/L;GLU 7.31mmol/L;
• 配方✖️7 西洋参3片煎汤冲服
• 苏叶黄连汤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 经王孟英辑入 《温热经纬》. 原文: “湿热证, 呕恶不止, 昼夜不差, 欲死者, 肺胃不和, 胃 热移肺, 肺不受邪也, 宜用川连三四分, 苏叶 二三分, 两味煎汤, 呷下即止” .
方解
• 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能泄。入肺 脾二经,上宣肺气, 中开胸膈,脾胃, 宣化痰饮, 解郁结而利 气滞。
•
HCO3 18.8mmol/L;UA 374.9umol/L
• 血常规:HGB 106g/L
• BP: 122/70 mmHg
• 舌红无苔,根略少苔浊,舌质较润
• 脉左沉略弦,右沉细略弦,尺弱。
• 诊断:1.同前
•
2.高血压
•
3.酸中毒
•
4.高尿酸血症
•
5.继发性甲旁亢
•
6.尿路感染
处方:
• 沙参 12g 麦冬 12g 石斛 12g 苏叶 9g 竹茹 10g • 酒大黄 3g 生地 12g 玉竹 12g 玄参 12g 生地榆 10g • 槐花 10g 防风 6g 荆芥炭10g 麦芽12g 茜草 10g • 蒲公英 10g 生牡蛎 15g 萹蓄 10g 半枝莲 10g 石韦 10g
继发性贫血, 于 1982 年 5 月 10 日 收治入院。血红蛋白 3 . 8 克 , 纳差, 呕恶, 尿少, 心慌气短, 腰痛乏力, 口干发粘喜冷饮, 舌淡红少 苔, 脉弦细。 曾服大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加减, 呕恶未止, 改用香 砂六君子合苏叶黄连汤6剂,呕恶大减,胃纳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017年11月14日第一次复诊
• 自述服药期间无呕吐出现,嗳气减轻,纳呆,乏力如前。尿频尿热尿 痛,夜尿5-6次/天,大便不畅,夜间偶有皮肤瘙痒,口干,略口苦, 咽部痰多,色白质粘。
• 11月9日复查肾功:Cre 350umol/L;BUN 16.5mmol/L;
•
K 3.27mmol/L
• 舌脉同前
黄连苏叶饮
• 患者王丽清,女,76岁,2017年11月9日就诊。 • 慢性肾功能不全5年,恶心呕吐1月余。 • 刻下:恶心呕吐,无法进食,嗳气,乏力倦怠,尿频尿急,尿热
尿痛,无水肿,寐尚可,夜尿5次/天,近5年减重20kg。 •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未确诊。 • 2016年5月北大医院泌尿系MRI示:左肾萎缩,左侧输尿管、肾
K 3.31mmol/L
• 患者舌光红绛少津且浮苔少苔,舌下脉络迂曲 • 脉沉细弦
诊断
• 慢性肾脏病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肾性贫血 • 阴虚浊瘀 胃气上逆
处方
• 沙参 12g 麦冬 12g 石斛 12g • 黄连 3g 苏叶 9g 竹茹 10g • 法半夏 9g 酒大黄 3g 车前子 9g • 配方✖️6 生姜两片煎汤冲服。
心, 食入即吐, 大便呈黄色稀水样, 口干不欲饮, 舌边红苔黄腻。 脉
沉细。 曾肌注灭吐灵, 内服和胃降逆的生姜泻心汤, 呕泻不止。
次日, 时师用辛苦化湿之苏叶黄连汤, 煎100ml, 频服, 药后呕泻止
腻苔退, 再予益胃汤调理善后, 胃纳增。
• 例二: • 孙x x , 女, 53岁。 患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 尿毒症性心包炎,
• 处方:前方加 生地12g 玉竹12g 玄参12g
•
生地榆10g 槐花10g 防风6g 配方✖️6
• 2017年11月21日第二次复诊
• 恶心呕吐已明显缓解,食欲欠佳,仍有尿热尿痛,疲倦乏力,口 干不苦,夜尿5次/天,大便不畅。
• 11.19复查生化:肌酐 326umol/L ;BUN 18.3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