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播报方式的发展与完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视新闻播报方式的发展与完善摘要:电视新闻是大众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文化水平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正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去对待新闻。这就对我们电视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博览群书,摆正与受众的位置,不断适应受众的需求变化,也就是说要以更丰富多彩的播音语言样式来满足受众,提高收视率。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播音真实性

1.传统“播报”方式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

1.1过去,最常见的播音方式是播报式、宣读式和谈话式。在我国,”播报”一直是电视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这种“播报”方式目前更多地出现在《中央新闻联播》和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新闻联播中。如果我们细细地观察近两年来的新闻联播,我们会发现,尽管播音员采用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播报方式,但是与八九十年代的“黄钟大吕”“高屋建瓴”的高音播报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语言平缓了许多,同时也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这种播报方式多年来一直出现在屏幕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各项体制、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国家政府令性质的稿件还大量存在,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急需规范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用新闻舆论引导百姓生活。新闻播音员良好的播音基础给观众带来坚实

的声音、规范的播报让受众能较清晰的接近新闻事件,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

1.2传统“播报”方式需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加以改进,前面我们提到传统“播报”方式的字正腔圆、语势稳健本来是使语言更流畅、清晰,但往往被某些播音员误以为在屏幕上的状态就是“端起架子”“发号施令”,这种不扎实的基本功也给观众留下了同样的错觉,进而出现了对播音员“播报”方式的否定,以偏概全,认为这种方式呆板、僵硬。我们知道,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新闻信息,如果我们播音员还停留在这样一个心态“播报”新闻,就会瞬间失去我们的“上帝”,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业务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握好播音基调,了解“播报”的真实含义。

由于新闻写作的特点制约,情感的表达极少起伏,语言多是涓涓细流型的。播音员如果语言基本功不过硬,就很容易把稿件播散、播平。要提高新闻播音的水平,必须运用好语言表达技巧。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如果是单调的、无变化的,就会令人生厌。要引起人的兴奋,就要有强弱轻重的变化。要使新闻播音“不平”,就要强调语言的节奏,处理好重音和重要语句。吐字发音要准确规范,收音要干净利落。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还要常跟记者深入基层,或采编或报道或评价,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对社

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播出的新闻才会让受众感到真实可信,心切自然,才会和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强烈的对比

2.1“说新闻”的出现丰富了新闻语言方式

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新闻”的方式也很快被许多其他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效仿,形成了一股“说风”,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等,如果说早期“说新闻”还是星星之火,处于边缘地位,那么今天它已成燎原之势,取得了一种几乎是主流的地位。其实,“说新闻”的存在和扩大就是为了适应受众求异求近的心理和追求综合性、大信息量的需求而产生的。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只有“播”这一种形式,因此,“说”确实让人感到新奇。“说新闻”有其长处,比如对新闻的口语化处理让人感到亲切。以前,我们的电视播音员总是端坐在上,虽然具有了权威性,但总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现在“说新闻”的主持人就像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在和你话家常,这种亲切感很容易赢得观众的喜爱。有人曾经形象地给“说新闻”概括了一个基本的制作模式,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节化。这样制作出来的新闻当然娱乐性强,当然吸引人。

不过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播新闻”也有它的缺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用那种话家常的方式来说,采用“说”的方式

的新闻节目往往更偏爱那些具有娱乐性的新闻。

2.2说“不等于”“戏说”,要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在不断出现的新闻节目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倾向,即新闻“说”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内容越来越微观,主持人也越来越不像播音员。如果说陈鲁豫带代表的“说新闻”风格主要表现为以口语化的播报风格为特点,那么这些新派生出来的“说新闻”节目就不是一个“口语化”能概括的,可以用“戏说”一词来形容它们。它成了目前电视新闻节目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如果说“说新闻”是对传统“播新闻”表现方式的一种改进或替代,那么当前“戏说”的主要问题并不在表现形式上,而是直接涉及到其内容。首先,猎奇化心理占据主角,一档新闻节目选择内容的标准不再是事件的重要性,而是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多选择奇闻趣事以及耸人听闻的东西,这样的新闻节目给观众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表现欲望强烈。在许多新闻节目中没,主持人都迫不及待地加上一些评语,经常有意把观众推倒一个极端。在今天许多“说新闻”的节目,这种个人判断已经成了其招牌,主持人在其中极尽表演之能事。

我们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因而给观众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具体而确定的,应该尽量少掺杂个人的观点或情绪,否则会大大影响节目的可信度。

2.3说“新闻要把握好“度”,不能“为说而说”

在对新闻进行信息加工和语言加工的时候,要注意如何人找出“说”的“由头”,寻找“切入点”。说的范围应该是帮助观众理解

信息,引起兴趣,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必要时加入自己的评议,这个过程不应离开新闻“真实、客观”的本质特征。再一个就是把握好如何“说”。要重新组织语句,用有书卷特色的精练而生动的口语“讲述”消息内容,点到为止,防止罗嗦累赘。

3.新闻播音语言出现了“娱乐化”走向

新闻类节目可不可以走娱乐化道路,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不再成为困扰新闻理论界的一个难题。打开电视,在晚间几乎是22:00之后播出的新闻节目比比皆是。晚间新闻的娱乐化要素,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中央一台的晚间新闻,从每晚22:00开始,分为国外、国内、体育三个版块,从新闻的选题,主持人的风格,均可以看出娱乐化的表现。此外,晚间新闻娱乐化表现较为明显的还有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以主持人刘仪伟和工作人员的“演新闻”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现其“娱乐化”。晚间新闻节目通过表情和语言的改进,加强了主持人与观众的沟通,主持人有了情感的参与,言语充满了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而不像传统新闻播音员那样在播节目时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现在的晚间新闻主持人,脸部的表情丰富了,体态语言也成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得不对晚间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进行思考。

3.1新闻娱乐化不能舍本逐末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具有多种功能,尽管有一部分新闻可以因其趣味性的内容而产生一定的娱乐效应,但并不能因此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