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合集下载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

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李杜诗歌的成就我们比不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要说李杜的诗歌就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

李白,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杜甫,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李白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起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大落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很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李杜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影响。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1).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

1.李白他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才的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很虚的诗句。

2.杜甫他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以他用大笔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

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

如写大棚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

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杜甫《赠李白》原文及赏析

杜甫《赠李白》原文及赏析

杜甫《赠李白》原文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赠李白》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赠李白》原文及赏析 1原文: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赏析: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

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诗作于天宝四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

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在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象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

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

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

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诗,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 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

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

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

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

常听人说,“居士”是佛家的称谓,李白虽号称“太白居士”,却尊崇“道”。

我想,如今对“居士”称号也应该融进现代的涵义,比如:基于恬淡、诗意的精神取向,将人生诉诸为一种对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的追求者,或者,具有某种致力于在心灵中统一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者。

不过,也许我们根本没必要非得对某种称号作“形而上”的意义述求,其实,对于人生性情与修养来说,尽管释、道、儒等传统思想表面上很不相同,但在人格追求意义上根本就是一致的,只是各自作表述的角度、方法、运用的语言,以及由此导致的某些具体的实践取向有所不同而已。

好了,今天该写点什么呢?我本人是从事工程技术专业的,却在博客中发布了很多“诗”一样的东西,并把博客定名为“夸克居士999”,还在新浪网上搞了个博客圈名为“诗性哲学圈”,怎么说呢,这些多少还是有所关联吧。

今天就比较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性”吧,这是自建博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想法,也算是一种创作冲动吧,因为我觉得,做这样的比较思考无论对诗性探索还是对明晰建博思路方面都很有益。

反反复复说来说去,诗性到底是什么呢?诗的意义究竟何在?最终诗又要用来述说什么呢?为此,一度想去对比白居易和李白,但是想来想去还是选择杜甫和李白作比较为宜,因为一则他们同时代,再则二人都曾发表很多“诗论”,目前手头上可作查证的资料也相对更为充分一些。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表面上看,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出入甚远,但是在对诗性的本质追求上却惊人一致,这可以从各自对诗性观念的表述上深刻地揭示出来。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性上的主张也深受屈原影响,“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之《江上吟》),学习屈原的确使李白达到了“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的诗性追求的境界,又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实践和创新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这一目标。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什么呢?关于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大家知道几首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欢迎大家分享。

1、《赠李白》杜甫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2、《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杜甫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3、《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4、《梦李白二首》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5、《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杜甫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的创作主题、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之处。

首先,就创作主题而言,李白的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点,他热衷于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豪迈的英雄人物以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斥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自身情感的内容。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世道之艰难,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抨击。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详细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伤痕,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可见,杜甫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命运的思考。

其次,在修辞手法上,李白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他擅长以夸张、夺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歌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相反,杜甫的修辞方式更加朴实而真实。

他着力于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凭借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用诗歌告诉读者真实的社会状态,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悲欢离合。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的意义,突出了自然界的自发适应,展现出一种隐含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李白的诗歌语言具有豪迈奔放、浑厚洒脱的特点,常常采用句句押韵、音调优美的表达方式。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人相重——杜甫《寄李白二十韵》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人相重——杜甫《寄李白二十韵》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人相重——杜甫《寄李白二十韵》原文、译文及赏析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注释】⑴狂客:指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谪仙:被贬谪的神仙。

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⑵“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

’”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

⑶汩(gǔ)没:埋没。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别的恩惠。

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

⑸“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

“兽锦”句:《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

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

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

⑹“祢(mí)衡”句:才能像祢衡一样好。

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

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

“原宪”句:家境像原宪一样贫困。

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

⑺“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

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⑼“几年”句:耽心李白处境危险。

鵩(fú)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

“独泣”句:叹道穷。

⑽楚筵(yán)辞醴(lǐ):汉代穆生仕楚元王刘交为中大夫。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李白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李白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译文: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秋天到了,你我二人再次相见,仍像飘蓬一样飘忽不定,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主题:这首诗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译文: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主题: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假藻饰,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

《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译文: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杜甫和李白,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他们的友谊与才华一直是文坛的传世佳话。

他们之间的交往如何形成并延续下来?两位天才诗人又是如何面对艺术与生活中的寂寞?通过分析杜甫的《赠李白》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他们的友谊及天才的寂寞。

杜甫的《赠李白》诗以其激扬激昂的词句描绘了杜甫对李白的赞叹之情。

诗中提及李白“豪华烂漫如锦衣,霍如猛虎过涧溪”,形容了李白那奔放豪情和独特的才华。

而杜甫以“岂无天地,哀唉一人”的句子表现出自己对李白天才的崇拜。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李白的称道,同时也是杜甫对李白以及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可以说是自述。

两位诗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他们都在长安的时候。

据史书记载,当时杜甫二十几岁,李白已经四十岁左右,两人年龄相差颇大,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交往。

杜甫对李白的赞美之词中透露出对李白人格魅力的羡慕和敬佩,而李白也对年轻的杜甫表示出支持和鼓励。

尽管杜甫对李白持有如此高度的评价,但在李白逝世后的《赠李白》中,杜甫却表达出了对李白人生道路的怀疑和担忧。

他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用两位诗人的友谊为表达,显得更加深刻。

杜甫对李白天才的崇拜也伴随着对天才的寂寞和孤独之感,正如他在诗中写道:“谁谓坤轴易,直是人阑辔”,表达出了对李白天赋如此出众,但却频频陷入政治、生活困境的惋惜和无奈。

杜甫的友情与李白的才华交相辉映,他们的友谊也成为当时文坛中的佳话,然而,他们对于天才所带来的孤独与寂寞却是不可忽视的。

李白的个性豪放、奔放,常常让他不受重视并引来争议。

而杜甫有着敏感细腻的性格,更加容易感受到天才的寂寞。

两位诗人在相互欣赏和赞美的同时,也从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无奈。

这种天才的寂寞常常伴随着优秀的艺术家。

当李白在酒后对饮太液池时,写下著名的《将进酒》诗,与酒馆里的陌生人同乐,他透露出了对友谊和人类情感的渴望。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第一篇:李白和杜甫的比较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

”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

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杜甫《赠李白》诗别解杜甫和李白有很深的交谊,常有诗作互相酬和。

本文所及是其集中现存最早的《赠李白》诗。

全诗如下。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瑶草。

杜诗向来注本多,诠释异,此诗亦不例外。

该诗作于天宝三载(744),系杜诗集中现存赠李白诗中最早之作。

诗的第一句语意显豁,诸本理解上虽无分歧,亦各显特色。

如赵次公注:周公居东二年。

东都,今之西京也。

周公居东二年和杜甫的东都客留二载有何联系?是不是周公若居东三年杜甫就应该也在东都为客三载?在这句诗里杜甫是否有意将自己比附周公?我认为明眼人一看即知,杜甫根本没有此意。

那么赵注中诸如此类处在引导后学方面究属有益还是无益?注杜本中的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明白如话的原文在理解上也未必没有分歧。

如诗的第二句:所历厌机巧。

所历:凡所经历。

厌:讨厌、厌恶。

机巧:奸刁巧诈的东西。

这些解释都没有错。

但合在一起若理解成:(杜甫客居东都二年)凡所经历的没有例外的都是些令他感到讨厌生恶的奸刁巧诈的人和事。

(见《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这种理解是否有过于绝对之嫌?这句诗是杜甫的牢骚不假,不过还不是太强烈,只能看作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

综观杜诗中的牢骚、气话是有一些,但比例不大,而且也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

“野人”两句应该是紧承上句来具体写其所厌之“机巧”者。

萧涤非先生的解释是:“朱门大户,顿顿鱼肉,杜甫既不习惯,又憎厌这些人。

”从人之常情和对于贫穷交加的人来说,鱼肉之饭应是难得一遇的,怎么会不习惯?吃厌吃俗了“腥”的是那些达官贵人而不会是杜甫。

故我认为此处的解释有商余地。

笔者认为这两句话不妨作为互文来处理。

几组隐性的对比:野人与(贵人),蔬食与腥,吃的不饱与(吃得俗厌)。

野人当然是指杜甫,吃得是蔬食即菜食,甚或连蔬食也不得饱,写出其生活之极贫窘。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形式各有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形式特点、意境特点和题材特点三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从形式特点方面来讨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在诗歌的形式上,偏爱采用对仗形式,喜欢创造琳琅满目的景象,多以抒情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而杜甫则擅长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刻画出人物形象,传达出社会深刻的思想性思考。

其次,我们从意境特点来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善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创造出伫立于云霄之上,离世而又饱蘸着远洋之涛的超然豪迈、神秘而恬静的意境。

而杜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求职的劳作、失意的忧虑中的令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从题材特点来看,李白的诗歌主要以缅怀家乡、寻寻唐代贤臣、表达对宇宙大自然的隐喻及形象的感情为主,或者是描绘世俗的清晨、春天等景色;而杜甫则写作题材更加灵活多变,他写政治和社会,写山水和风景,写传说小说和历史事件。

从上面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他们的诗歌丰富多彩。

它们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机会。

因此,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诗歌背后的文化精髓,更可以丰富我们的诗歌理解,引发我们对文学的趣味,激发我们立足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扬我国美好文化传统。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 (转)「李白与杜甫的文采孰佳?」这个原本看似随口一提的泛问,却引发BBS中文版的论战风暴。

从身世背景、国仇家恨到诗词赏析,每一项都引起激烈论战,接着,另一派的声音出来了:「这样的比法根本毫无意义」。

原因是,这类的问题根本缺乏学术严谨的态度。

平心而论,诗人的确不是青菜罗卜,可以从色泽、形状、口感去秤斤论两。

然而,别其优劣一直都是人的天性之一,这也是促成进步的原动力,事实上,看看哪一首诗好,哪一首诗不好,确实可以扩大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鉴赏力。

谁都比过孔明与周瑜的高下,比过吕布与关公的勇猛,如果诗词可以比,武艺可以比,为什么诗人不可以比?纵然不分轩轾,那也必然是有其难分割下的理由。

黄国彬先生在「中国三大诗人新论」中提到:「比较得越深入越全面,评价实主观的成分就越少……我们一旦判别了作家的高下长短,就可以掌握文学史的脉络。

」因此,不论就人的天性来看,或者从学术性的角度来看,比较,都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一般说来,历代文人对于李白杜甫的比较有四种评价:第一派认为李杜难分轩轾,韩愈就以为李杜「光焰万丈长」;第二派认为李杜两人各有所长,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第三派则认为李高于杜,徐积:「乃知公式真英物,万叠秋山青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鸦。

」;第四派则以为杜高于李,元稹:「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厉其藩翰,况堂奥乎!」〈黄国彬先生在「中国三大诗人新论〉第三派与第四派所持的理由,非不真切,可惜恰巧落入第二派所言,各就其认同的「一二妙处」去评其高下,这样的立场当然不够客观。

而第一派与第二派看起来立场仿佛相同,却有着「比」与「不比」的前提,前者是比较之后确实感到不相上下,那就是说,经过仔细的比较后,综其整体评价,两人是并驾齐驱的!第二派则是以为并驾齐驱必须要有客观的立场及标准,而两人在不同基点、不同风格、不同展现下,只能说各有所长,不能真的拉到同一个标准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对比性分析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对比性分析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对比性分析作者:宁诗绮来源:《祖国》2016年第18期摘要:李白和杜甫在诗歌界可谓是一对模范好友。

一个被后世敬称诗仙,一个誉为诗圣。

兴趣相投,互赠诗歌。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本篇文章就将根据两人的人生经历及对各自写作风格的影响,性格特性、两人诗歌上的文学特点、以及两人文学上的贡献和地位来研究和分析两者诗歌的对比性。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不单单对我们高中生来说是熟悉的,可以说对任何学生都是熟悉的。

从小便伴着两位诗人的诗歌学习。

两人的友情更是让人羡慕。

据统计,杜甫所作赠与李白的诗共十四首。

这个数量真真可见杜甫对李白的仰慕。

两人虽然处于同一个时代并且是好友,但是两人在诗作上的风格和特性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各方面的分析对比一下两人诗歌上的不同和相同。

一、李白与杜甫的生平经历李白和杜甫,诗仙和诗圣。

从后世对两人的称谓亦可以看出,两人在中国唐代诗歌甚至是古代文学中所代表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为代表的诗人。

杜甫呢,则是一位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伟大诗人。

从后世对两者诗歌体系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两者诗歌刻画或者说是风格上,是有相当差异的。

李白不光是一个文学造诣高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者。

存留后世的诗文作品有千余篇。

李白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常常以神话和民间歌谣中取材,描写往往瑰丽梦幻,有其独有的浪漫情怀。

李白生于唐代的全盛时期,青年时期也曾供奉翰林,但因其风骨傲然,不容权贵,仅仅两年半便入道观,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

成为道士后,李白继续飘荡四方。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也正是因此,他的诗歌总是豪放中带着飘逸,胸怀开阔,大气磅礴。

他用诗歌记录了时代的繁华,也记录了时代的腐败。

他蔑视权贵,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他追求自由,当了道士云游四海。

他的思想追求也是浪漫的,他的文学精神也是不朽的。

杜甫赠给李白的诗

杜甫赠给李白的诗

杜甫赠给李白的诗
嘿,你知道杜甫给李白写了好多好多诗吗?那简直就是一场跨越时
空的深情告白啊!
杜甫第一次见到李白的时候,那心情,哇,就好像追星的小粉丝见
到了自己超级崇拜的偶像一样。

他看着李白,眼睛里都放光了,心里
肯定在想:“哇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啊!”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句诗不就是杜甫在描述那
个潇洒不羁的李白嘛!李白在杜甫眼里,那就是个神仙般的存在呀。

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么耀眼,那么让人着迷。

杜甫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这得多佩服李白才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呀!李白喝一斗酒就能写出上百篇的诗,还能在长
安的酒家里呼呼大睡。

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个特别有才华又特别随性
的朋友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看到李白在繁华的京城中,却显
得那么孤独和憔悴,心里肯定特别心疼。

就像你看到你最好的朋友受
了委屈,你也会心疼得不得了一样。

杜甫对李白的这种情谊,真的让人感动。

他不在乎李白是不是有钱
有势,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李白,他就是一心一意地崇拜着、关心着李白。

这就好比不管你变成啥样,都有那么一个人始终在你身边支持你、鼓励你。

杜甫赠给李白的诗,那是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这些诗就像一条纽带,把杜甫和李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我觉得呀,这种纯粹的情谊真的太珍贵了,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回味。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写李白的诗歌

杜甫写李白的诗歌

杜甫写李白的诗歌在古代“诗圣”和“诗仙”两个是好朋友,在李白被贬的时候杜甫为李白写过很多诗歌来表达他对李白的。

下面是由小编为整理的杜甫写给李白的一些诗歌,希望你喜欢!杜甫为李白写过的古诗(一)《梦李白二首·其一》年代: 唐作者: 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作品赏析【译文】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注释】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

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赏析】“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

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什么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什么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什么和都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也是杜甫崇拜的人之一,他曾经怎么评价李白的诗大家知道么?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对李白的诗的评价,希望大家喜欢!杜甫对李白的诗的评价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评价。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颇学阴何苦用心” 。

(《解闷十二首其七》)在这里,杜甫评价李白诗的清新风格近似庾信,俊逸风格近似鲍照。

并且一直用心苦苦的学习齐梁诗人阴铿、何逊的诗作。

对这些诗句的理解、评价,历来具有很大争议,也一直为世人所诟病,但我们仍认为,这里肯定是在对李白诗歌作客观的评价,只不过是从诗歌取材方面得出的不同结论。

在这里,杜甫没有将李白誉为“诗仙”或“独一无二”,也没有像韩愈那样认为李白(包括杜甫自己在内)是“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而觉得自己十分渺。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杜甫在评价李白的诗歌风格时是比较客观理性的,他既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李白诗歌创作,而是就事论事地平实评价。

所以,总上所说,我们认为,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偶像情结”和“不对等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情谊探秘据统计,在传世杜甫诗集中,诗题中有李白之名并以咏李白为主的诗共有10首,内容兼及李白的1首,诗题中没有李白之名而在诗中提到他的有4首,正符合宋人洪迈统计的十四五篇之说。

相反,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就比较少了,仅有4篇,其中有一篇还不确定。

因此,仅就数量的多寡而论就引起很多人猜测议论,认为杜甫与李白之间友谊是不平等的,杜甫似乎对李白有偶像情结,故热情有余,而李白却有天才生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份狂傲,故其诗中很少提到杜甫,因而也不易推出李白对杜甫的态度到底如何。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几个方面做一些合理的推测。

首先,我们从二人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李白当时被皇帝“赐金放还”,肯定相当富有,而杜甫当时却是一个“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落魄儒生,并且,李白还一贯瞧不起“白发死章句”的儒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性的比较解读杜甫写
给李白的诗
常听人说,居士是佛家的称谓,李白虽号称太白居士,却尊崇道。

我想,如今对居士称号也应该融进现代的涵义,比如:基于恬淡、诗意的精神取向,将人生诉诸为一种对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的追求者,或者,具有某种致力于在心灵中统一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者。

不过,也许我们根本没必要非得对某种称号作形而上的意义述求,其实,对于人生性情与修养来说,尽管释、道、儒等传统思想表面上很不相同,但在人格追求意义上根本就是一致的,只是各自作表述的角度、方法、运用的语言,以及由此导致的某些具体的实践取向有所不同而已。

好了,今天该写点什么呢?我本人是从事工程技术专业的,却在博客中发布了很多诗一样的东西,并把博客定名为夸克居士999,还在新浪网上搞了个博客圈名为诗性哲学圈,怎么说呢,这些多少还是有所关联吧。

今天就比较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性吧,这是自建博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想法,也算是一种创作冲动吧,因为我觉得,做这样的比较思考无论对诗性探索还是对明晰建博思路方面都很有益。

反反复复说来说去,诗性到底是什么呢?诗的意义究竟何在?最终诗又要用来述说什么
呢?为此,一度想去对比白居易和李白,但是想来想去还是选择杜甫和李白作比较为宜,因为一则他们同时代,再则二人都曾发表很多诗论,目前手头上可作查证的资料也相对更为充分一些。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表面上看,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出入甚远,但是在对诗性的本质追求上却惊人一致,这可以从各自对诗性观念的表述上深刻地揭示出来。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性上的主张也深受屈原影响,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之《江上吟》),学习屈原的确使李白达到了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的诗性追求的境界,又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实践和创新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这一目标。

李白对诗歌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创作目标,也就是说诗歌的美好意境应无斧凿雕饰之痕,有如自然天成才是。

李白尊崇道,道家追求的是个性的自然率真,这最需要卓越的想象力和审美以及文学功底。

与之相比,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性的舒张上,与李白的着眼点明显不同,所谓文章千古事,就是说诗既要基于国家民族的大义大利,又要从社会众生的切身利益等现实的角度去创作,他本人就一直为此勤耕不息,在其诗歌中表现出了积极而厚重的人本思想,体现的是务实和入世的人生态度。

但杜甫并不因此而缺少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很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写作技巧,重视学习吸纳不同的诗论思想和创作艺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反映出这一点追求。

我为什么说李、杜二人在对诗性的本质追求上又是趋于一致的呢?杜甫对诗性的看法是比较全面的,他赞赏鲸鱼碧海的恢宏气度,比如对孟浩然的清诗和王维的秀句,但更钦佩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雄奇豪迈。

而李白呢?他始终把《诗经》中的风雅作为诗性追求目标,十分重视比兴的创作传统,鄙薄绮丽不足珍的后建安诗风,致力于借鉴风雅的比兴手法,其意也在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正所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以从根本上说,李杜二人在诗性追求的亲风雅和近风骚上本来是一致的。

诗性本质上就是对存在的一种唯美思考和追求,但是任何思考和追求的结果,对于广袤无极的本体世界、错综复杂的因果网、庞乱纷繁的意识和情结来说都是局部性的、短暂的和间歇意义上的,因为真正的思想注定都是朝向那种对存在的无极结构即无限的终极追求意义方向的。

所以,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本身就是诗意生存的,他永远都不会自诩为思想家,为什么呢?因为思想家这样的称呼及其涵义,本质上只是他人在认知和情感方面有意无意赋予的,而这些东西对一个思想者自身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和诗性的意义,我认为诗性以及实践诗性的本质也就在于此。

如此我也就明白了,现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为何把诗理解为哲学的最高形态,同时我自己也愿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因为博客以及博客圈已经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