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井渗析剂增能技术实验的研究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试验研究报告

低渗透油藏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试验研究报告

低渗透油藏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实验研究冯岸洲,张建强,蒋平,仉莉,张贵才,葛际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高的问题,开展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室内实验研究。

以增溶量为指标,通过微乳液配制方法,对阴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和配方优化,得到一种降压效果好的体系:13.3%表面活性剂HEX+2.23%正丙醇+4.47%正丁醇,其增溶量达0.66 g/g。

该体系耐盐性能良好,在1~200g/L含盐量范围内均能形成水外相微乳液。

该体系的矿场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注入的7.5 PV浓表面活性剂体系在岩心中与残余油形成水外相微乳液,降低水驱注入压力35%以上;浓度和注入段塞大小对降压增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注入浓度为100g/L、注入段塞1 PV时便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图8表4参8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微乳液;复配体系中图分类号:TE357.46:TE39 文献标识码:A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水驱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相对渗透率小,加之近井地带由水质问题导致的储层污染等都使得吸水能力变差,注水压力递增[1]。

这将会加大地层配注系统的负荷,增加注水能耗,同时长期高压注水易导致套管损坏。

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探明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为141×108t,占全部探明地质储量的49.2%[2]。

因此,低渗油田的开发成为了目前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低渗透油田增注措施主要有酸化、压裂和补孔等,但都存在有效期短的不足[3]。

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够改善油水渗流特性,增大两相共渗区,特别是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在近井地带遇油形成微乳液,增溶残余油,提高水相渗透率,是降压增注的有效方法。

本文针对胜利油区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进行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室内研究,以增溶量为指标构建了具有较强增溶能力的体系,并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低渗透油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低渗透油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实验研究

低渗透油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实验研究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2)研究现状与进展(3)研究目的和任务二、理论基础(1)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开发挑战(2)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应用(3)降压增注技术原理综述三、实验设计与方法(1)实验对象及样品制备(2)实验设备和工具(3)实验方案及流程(4)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单一剂体系的降压增注效果(2)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剂型的对比试验(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五、结论与展望(1)降压增注实验的主要结论(2)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3)研究工作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附:参考文献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量逐年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油田的产油率都会逐渐降低,尤其是低渗透油田,它们的油层渗透率低、地层压力小、油藏厚度窄等特点使得传统采油技术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降低开采成本,石油工业迫切需要开发创新的措施和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水驱力不足、沉积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含硫高等。

因此,开发高附加值的降压增注技术是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的必由之路,其已经成为油田增油的重要方向之一。

降压增注技术是指使用人为的插层介质改变井内流动环境,降低油藏压力,控制过流方向,增加油层挤出、调节流体分布,提高采油、强化采收量的期望,又称为“辅助开采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善油层内流动环境,扩大可开采面积和提高采收率,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采油。

在油田降压增注技术中,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常用的增油剂。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岩石三相接触面上形成的稳定吸附,可以改变油水的界面张力,提高油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得原本无法采出的残余油得到增采。

双子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降压增注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增油产业中。

本研究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低渗透油田的降压增注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对提高低渗区块油井热洗效果的研究

对提高低渗区块油井热洗效果的研究
下 降 ,一 般 会 挤 入 地 层 洗 井 水 l 0 立 方 米 以上 ,形 成 压 井 效 应 , 洗 井 标 准 不 明 确 导 致 现 场操 作随 意性 强 ,是 洗 井 效 果 差 的 第 一
要因。
1 . 2多功 能罐 加 温受 限 问题

洗井模式 ,即首先用蒸汽蒸2 t J ' , 时 ,再用 中小排量顶替,最后大 排量冲洗三个过程 ,洗井压力严格控制在3 兆帕以下, 每次洗井不 低于4 个小时 ,实现高效清蜡 、高效排液 ,能防止垢在井筒内脱
单井平均 日产液量2 . o u t,是典型的 “ 三低”区块 。油井热洗清 蜡是油井维护的必要手段 ,但该 区块受到地层敏感性强 、压力 低以及偏磨 、结垢 、腐蚀 等影响 ,在热洗后特别容易发生油层
伤 害 等问题 。
1 油 井 热洗 热 洗成 功 率低 的原 因分析
帕 ,6 4 ' 时油井返排 出液体2 . 0 立方米 ,洗井后油井生产正常 ,示 功 图结蜡情况明显改善 ;滨4 2 5 一 斜4 8 供液能力相对 差 ,在放掉
滨4 2 5 区块 位 于 济 阳坳 陷 东营 凹陷 利津 洼 陷 的 西斜 坡 ,西 邻
2 “ 低 伤 害” 洗 井方 式 的研 究
针对标准不明确问题 ,制定 了 《 锅炉车洗井指导书 》,明 确 洗 井 液 水 质 、温 度 、压 力 和排 量 的标 准 ;针 对 多功 能 罐 加 温 受限问题 ,采用专用热洗加热罐或锅炉车升温 ;针对 采出水未
温 点首先将 清水加温至7 0 ~ 8 O 摄 氏度 ,然 后 再 用 锅 炉 车 现 场 升 温 。单 位 调 度 室 每 天 监 控 热 水 加 温情 况 ,保 证 了洗 井 用 水温 度 达标。

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刘晶【摘要】针对传统酸液体系反应速度快、酸化半径小和酸化有效期短等缺点,结合文东油田实际情况,研制了高温缓速、深部穿透的缓速酸主体酸配方,并优化筛选得到酸化液添加剂配方.岩心流动试验表明,该缓速酸使天然岩心的渗透率由0.26×10-3 μm2提高至0.47×10-3 μm2.与纳米聚硅体系复合制备HS-L/WFS复合降压增注体系,解决注水过程中黏土水化膨胀问题,大幅延长酸化有效期.已成功实施16井次,施工工艺成功率100%,累计增油量1 395.4 t,取得了良好的酸化增注效果.【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6(017)002【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文东油田;特低渗储层;酸化增注;缓速酸;纳米聚硅增注体系【作者】刘晶【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原油田有卫81、濮城沙三、文13东、文82、文88、卫42、卫43等7个特低渗透开发单元,平均渗透率6.34×10-3 μm2,采出程度仅占中原油田总产出的很小部分。

其中,文13东平均孔隙度15.4%~18.7%,渗透率小于5.00×10-3 μm2,注水压力37~41 MPa。

特低渗储层存在物性差,近井地带严重污染,污染半径大,不易解堵等问题,多数注水井在接近油藏破裂压力下仍达不到配注要求,严重制约储层的开发,导致大量特低渗透储层未得到充分启动。

因此,研究开发适用于特低渗储层的酸化增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研制了高温缓速、深部穿透的缓速酸主体酸配方,并优化筛选得到酸化液添加剂配方。

1.1 仪器JH-Ⅲ型高温高压岩心流动实验仪,荆州市创联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0型台式干燥箱,濮阳龙兴石油仪器厂;XMTD-4000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FA1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公司;JK99B型全自动表界面张力仪,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胜利特低渗难动用油藏渗吸增效剂研制及效果评价

胜利特低渗难动用油藏渗吸增效剂研制及效果评价

胜利特低渗难动用油藏渗吸增效剂研制及效果评价
王琰琛;肖聪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影响油藏渗吸效果,开展渗吸增效剂研制及效果评价研究对提高胜利特低渗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分析不同表面活性剂类渗吸增效剂优缺点,提出适合目标储层的高效渗吸增效剂的研制思路,并评价渗吸增效剂的效果。

结果表明:相对于地层水而言,渗吸剂溶液与原油能够发生一定乳化作用形成乳状液且乳状液稳定性较差,但优于地层水与原油间乳化效果,对渗吸效果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王琰琛;肖聪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难动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6
【相关文献】
1.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2.低渗难动用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
3.表面活性剂对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的影响
4.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渗吸采油主控因素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5.特低渗砂岩油藏的渗吸采油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关键词 低 渗透 堵塞 化堵 注采调控 油藏 隙 型 。孑 隙类 型 以原 生粒 间孑 为 主 ( L L 面孔率 6 % ), . 4 次为长石溶孔 ( 面孔率0 %), . 3 还有少
11 沉 积特 征 .
1 地质概况
量岩屑粒 内孑 ,平均孔 隙直径4 m,总面孔 L 5
研 究 区主要 以三 角洲 前 缘 亚相 为 主 ,砂
出现 了上翘 ,分析原 因 :一是油井特低渗透 ,
形成低速非达西流造成 ;二是地层非均质性严
重 ,油井处在相对低渗透 区域 ,压力波到达相 对高渗透区域 ,导致压力恢复加快 ,有效压力
系统难 以建立 ,导致油井低产 。
层压 力下 降 引起 的孑 喉 收缩 造成 储层 渗 透率 L
下 降 ,室 内岩心 分析 这 种孔 喉 收缩变 化是 不

率68 .%。具 有孔 隙较 大而 喉道较 小 的孔隙结 构, 即具有相 对较好 的储 集能力 和较差 的渗滤
能力。
体 规模较 大 、连 片性 较好 。砂 体展 布方 向为
北东一南西 向 ,主力油层 长6和长6,砂体分 : 布 范 围较 广 ,厚度 较 大 。其 亚 相可 分为 五个

2 1年 9 00 月



W EL S I LTE T NG AND P R0DUC I E T ON T CHNOL OGY
低渗透油藏 提高单井产 量技术研 究
陈建宏 沈焕 文 王 凯 王高强 王正权 马宏伟 曹 丽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 陕西吴起 7 7 0 ) 16 0
图 l 五 里 湾 两 相 渗 透 率 对 数 曲线
五里湾一区 盘 古 梁

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联合进行 。 2 . 2 解 堵 工 艺 技 术 2 . 2 . 1复合解堵技术 对 于 振 水 击 解 堵 、管 柱 分 地 面 和 井 下 两 部 分 :地 面 为 投 弹 装置 :井下 由振击 器与接 收器组 成 。把振 击器 下到 目的层 中 部 ,在 油 管 内投 弹 ,用 地 面 泵 车 打 压 ,达 到 设 计压 力后 突 然 释 放 ,利用产生 的高压水击冲洗炮眼,使地层表 面吸附的无机颗 粒松动脱落 ,并产生微裂纹 。经多次释放 ,反复冲击 ,达到解 除无机堵塞 的 目的一 振击 后进 行大排量洗井 ,排 出污 染物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0 0
摘要:本文以特低渗透油田为研究对象,分析7水质改造技术和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希望为油田增产提供参考。
2 3 高 压 增 注 技 术 注水压 力一 般不 宜超过 储层破 裂压 力,但 当储层 渗透 率 过 低 , 启 动 压 差 较 大 ,吸 水 能 力 无 法 满 足 配 注 要 求 时 , 可 以 考虑提 高注 水压力. 使注水压力微超 或接 近破裂压力 ,在 近井 地 带产 生一 些张开 的微裂缝 条件下 提高吸 水能力 ,这种情 况 下 ,多数注水 井 的注 水指 示 曲线上 可 以看 到发生 转折 ,吸水 能力增加较大 。
技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
特 低 渗 透 油 田 注水 井 解 堵 增 注技 术
程国 君
吉林 油 田新 民采 油厂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解堵 ;增 注;技术
1水 质 改造 技 术 1 . 1注水系统全程 内防腐技术:为了保证水质,从容器罐 到供水 管线 、井下注 水管柱应 采用 全程 内防腐技术 ,注 水系 统罐和容器可采 用H 8 7 耐温防腐涂料 ,井下采用环氧 酚醛树脂 内外涂层 油管,井 下工具镀 镍防腐,使用 陶瓷水嘴。 1 . 2 注水系统 氮气密 闭技术 :在联合站 水区可设4 0 0 m 。 温 式氮气 柜 ,工作压力 4 k P a ,从注 水站储水 罐到 喂水泵再 到精 细过滤 器和 配水 间,井 口为全密 闭系统 。该系 统与真 空脱氧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Abta t Re e v isi a g igol ed tp cl eo g Ot o ewi o p r a i t ,whc n al trijcin f r sr c : sr or nCh n qn iil y ial b ln st h s t lw e me bl y f y h i ihe ti wae ne t o s o
低 渗 透 油 藏 中高含 水 油 井增 产 技 术研 究 与 应 用
达 引朋 , 任 雁 鹏 , 王 玉 功 , 郭 亮。 赵 倩 云 , 蒋 文 学 ,
( .I 钻 探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钻 采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长 庆 分 院 , 西 西 安 7 0 1 ;. 渗 透 油 气 田勘 探 开 发 国家 工 程 实 验 室 , 1川 庆 陕 10 8 2低
3. angq ng i e d o. 1O i o c i n Fac o y , n ’ Ch i O l N lPr du to t r Ya an Sha xi an 71 00 6 0,P . R.Chi a) n
Re e v d 5 De e b r 2 1 :r v sd 2 c mb r 2 1 ;a c t d 5 Ja u r 0 2 c i e c m e O 1 e ie 7 De e e 0 1 c e e n a y 2 1 p
期 , 井含 水 不 断 上 升 , 油 井 增 产 改 造 带 来 了很 大 困难 。通 过 对 长 庆 低 渗 透 储 层 特 征 、 发 现 状 、 水 原 因 分 析 的 油 给 开 见
基 础 上 , 过 室 内研 究 , 通 形成 了注 水 井 深 部 调 剖 、 井 堵 水 、 水 压 裂 、 缝 深 部 暂 堵 酸 化 等 中 高含 水 油 井 增 产 技 术 。 油 堵 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效井渗析剂增能技术实验的研究
作者:刘伟翔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低渗透油田地层敏感性强,能量补充不足,随着油田开发年限的延长,地层亏空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阻碍油田开发的疑难问题。

过去采取的酸化解堵技术虽然取得很好的解堵效果,但是也存在导致油层二次污染、地层亏空严重等问题。

因此,开展低效井增能技术试验的研究,通过优化渗吸剂吞吐工艺的施工参数,在油井端以较高的压力泵注增能物质,提高油层压力,形成适合低渗透油田低效井及缝网压裂失效井增能技术体系。

关键词:外围采油厂;渗吸剂;增能
1 前言
低渗透油田开发早期采取的是酸化解堵技术,主要存在入井液使用的热污水中,机械杂质含量高,影响解堵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通过在油井端以较高的压力泵注增能物质,提高油层压力,补充油层能量,恢复低效井产能[1]。

2 增能吞吐技术试验
针对缝网压裂产量下降的油井,采取滑溜水增能技术,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能,开展渗吸剂增能吞吐技术试验。

2.1 技术原理
增加地层能量:通过向地层注入高剂量的渗吸剂,借此来连通地层有效孔道,提高局部地层压力,驱逐原生孔道流体,诱导非动用区流体流出[2]。

置换作用:渗吸剂体系与地层原油发生快速置换作用,排出地层剩余油,使油井含水率降低,有效提高油井采出程度。

润湿作用: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岩石整体的浸透性,降低岩石界面抗剪张力。

防膨作用:防止微膨胀土运移堵塞岩芯,造成孔道的二次污染。

2.2 性能指標
渗吸药剂体系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和防膨剂组成。

2.2.1 表面活性剂优选
对比多种常用表面活性剂,优选CY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可达9-2数量级。

2.2.2 防膨剂优选及性能评价
优选复配的防膨药剂体系,防膨率达到80.7%,破碎率≤1.18%。

2.2.3 综合性能评价
渗吸剂具有良好的破乳性、防膨性和洗油性。

2.2.4工艺参数设计
根据渗吸增能机理,在试验区优选2口代表性的试验井,在综合考虑缝网压裂返排量和累计产液量的参数下,分别设计注入渗吸剂3500m3和2800m3。

3 增能吞吐试验效果
现场试验2口井,其中1号井累计注入渗析剂3000m3,注入压力13.5MPa,闷井31d,压力降至10.4MPa,返排20d,返排液量220m3。

1号井于2017年2月28日启抽,初期日增液7.4t,日增油1.5t,周边2口措施井的存在造成局部泄压,试验井产液下降,目前产量已稳定,日产液4.4t,日产油1.7t,累计增油74t。

2号井累计注入渗吸剂2548m3,注入压力15.7MPa,8月25日启抽,目前日产液8.5t,日产油2.4t,含水73.0%,累计增油41t。

注入阶段地层压力持续升高,有效补充了地层能量,效果在观察统计中。

4 结论
该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确定了适用于低渗透油田不同类型的低效井和缝网压裂后失效井地层能量补充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因地层能量枯竭,导致油井低产能、低采出率的问题有切实的解决方案,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继红.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6).
[2]郑爱玲.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3(02).
作者简介:
刘伟翔(1990- ),男,助理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目前从事机采工程管理技术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