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医疗卫生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贫血分类及特点
贫血分度分级
贫血分度分级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数量的不同,可以将贫血分为不同的分度分级。
这些分度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疲劳感和身体虚弱的症状。
此时,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来缓解贫血症状。
二、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且红细胞数量减少。
患者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疲乏和无力,甚至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
此时,除了改善饮食,患者还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物质。
三、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疲乏和虚弱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难。
此时,除了饮食和药物治疗外,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快速补充血液中缺失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贫血分度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
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贫血,都需要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贫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对于贫血分度分级的准确判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案,让患者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贫血分类
根据红细胞的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形态学类型MCV(fl) MCH(pg) MCHC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7—34 0.32—0.36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6 <0.32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 <26 0.32---0.36 大细胞性贫血>100 >34 0.32—0.36 (二)根据红细胞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RDW正常MCV正常急性失血、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疾病性贫血
RDW正常MCV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MDS,肝病性贫血RDW正常MCV降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RDW增高MCV正常早期造血物质缺乏,铁粒幼细胞性贫
血
RDW增高MCV降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碎
RDW增高MCV增高巨幼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
MDS,化疗后。
贫血名词解释是什么
贫血名词解释是什么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造成机体供氧能力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具体来说,贫血可分为原发性贫血和继发性贫血两种类型。
原发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生产减少或破坏过快而引起的贫血。
主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以及特殊环境因素(如高原性贫血等)等。
继发性贫血则是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贫血。
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贫血的原因包括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肾功能异常以及药物作用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到红细胞的生产、破坏或功能,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贫血的临床表现常常包括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口唇及口腔黏膜苍白等。
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脑功能受损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
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外,医生还会通过血常规、血红蛋白及铁蛋白测定、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来确诊贫血。
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缺铁性贫血,常常通过铁剂的补充来纠正贫血。
对于其他继发性贫血,需首先针对引起贫血的疾病或因素进行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贫血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快速改善患者的
贫血状态。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机体供氧能力下降。
通过明确贫血类型及其原因,可以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医学基础知识:三种常见贫血疾病的病因归纳总结
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考试中,关于贫血的病因在医学基础知识、中医学、口腔学、护理学等学科都是常考知识点,但是内容多,题量大。
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条分缕析的归纳总结出的常考知识点,以便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不同贫血疾病的对应病因,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缺铁性贫血
1.铁摄入不足: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铁吸收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或某些药物作用,导致胃酸缺乏或胃粘膜吸收功能障碍而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痔疮等。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1.叶酸缺乏:
(1)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患者等。
(2)吸收不良:小肠的炎症、肿瘤及手术切除后、长期腹泻等。
(3)摄入量不足:食物加工方法不当。
(4)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
2.维生素B12缺乏:
(1)摄入减少:长期素食、偏食者。
(2)吸收障碍:为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
如胃大部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
(3)利用障碍及其他。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1.药物及化学物质:抗癌药、氯霉素(最多见)、合霉素、磺胺药等。
2.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3.病毒感染:各种肝病毒、EB病毒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SLE、慢性肾衰等。
常见的贫血有哪几种
常见的贫血有哪几种?常见的贫血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血红蛋白合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尤其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婴幼儿。
女性较男性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都会流失血液,所以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存在贫血的情况。
缺铁性贫血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及耳鸣等,儿童缺铁会导致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⑵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
住房要通风。
忌服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⑶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多见于婴儿、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和胃大部切除患者。
在我国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经诊断,应当摄入富含叶酸的新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并改善烹调方法。
目前很多孕妇专用奶粉中均强化了叶酸,可以补充。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牛肉、瘦猪肉等均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此外,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也能够帮助提高维生素B12的吸收率。
⑷出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出血性贫血,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内脏器官(如肝、脾、腔动脉及腔静脉等)及躯体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使机体血容量突然降低。
慢性出血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胃肠炎症,肺、肾、膀胱、子宫出血性疾病,造成长期反复出血所致。
另外,钩虫感染也可造成慢性出血性贫血。
⑸血性贫血溶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贫血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加以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三类:一、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MCV>95fI。
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
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
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采用形态分类法,除计算红细胞指数外,尚应强调血片的观察,因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
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
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类,贫血可分类如表5-2-3。
以上两种贫血分类法各有局限性。
形态分类法对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线索,但对正细胞型贫血提不出确切诊断的线索。
病因分类法的优点是对贫血发生的机理有所说明。
但是某些贫血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用一种原因阐明发生贫血的全部机理。
表5-2-3 贫血的病因分类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1、再生障碍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分化障碍1、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贫血3、内分泌疾病伴发的贫血;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的贫血(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2、叶酸缺乏;3、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和特发性肺含铁黄素沉积症•地中海贫血(五)多种机制或原因未明•慢性病贫血•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一)红细胞内部异常1、膜缺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乏(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3)卟啉症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部异常1、机械的(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运动性贫血(2)心脏创伤性溶血性贫血(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化学或物理的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感染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抗体介导的(1)由于温反应自身抗体所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综合征(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4)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新生儿同种[异体] 免疫性溶血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机能亢进脾机能亢进6、失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5篇)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5篇)第一篇:贫血的定义和分类贫血的定义和分类全网发布:2011-06-23 21:56 发表者:朱雄鹏(访问人次:1011)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针对造成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L及(或)HCT<0.42,女性Hb<110g/L、RBC<4.0×10/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分类] 贫血的分类通常是根据红细胞形态或引起贫血的原因和发生贫血的病理生理而分类的。
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三类表1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类型 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一)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贫血。
(二)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fl、MCHC=32%~35%。
此类贫血大多数为正常色素性,少数可有低色素性。
什么是贫血 贫血分类标准 贫血临床表现
什么是贫血贫血分类标准贫血临床表现贫血介绍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
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贫血分类标准及病因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
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
局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
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贫血分级标准
贫血分级标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贫血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症状严重程度来确定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贫血的分级标准。
一、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在110-120g/L之间。
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或口服铁剂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一般在80-110g/L之间。
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疲劳、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治疗方面,除了饮食调理和口服铁剂外,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或其他治疗措施。
三、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非常低,低于80g/L。
此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乏力、疲劳、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心慌、胸痛等严重情况。
治疗方面,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或其他紧急治疗,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缓解症状。
四、危及生命的贫血。
危及生命的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非常低,低于60g/L,已经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如晕厥、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或其他抢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贫血的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症状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不同级别的贫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的贫血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贫血分级标准,提高对贫血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贫血
贫血根据贫血波及的范围和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局部性贫血和全身性贫血两种。
一、局部性贫血局部性贫血指由于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发生阻塞或变窄而使供血减少的现象。
当供血中断时称为局部性缺血。
(一)、原因1.动脉痉挛在某些化学物质(如肾上腺素)、外伤、剧痛等作用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使管腔变窄,供血减少,使相应部位发生贫血。
2.动脉受到压迫肿瘤、寄生虫、胸腹水及长期卧压局部动脉,使动脉供血减少,使相应部位发生贫血。
3.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常见原因有血管炎症、血栓等。
(二)病理变化发生贫血时,局部组织、器官因供血减少而致体积缩小,颜色变淡,如皮肤、黏膜等组织呈苍白色,肝呈褐色,肺呈灰白色等。
同时因供血不足而发生缺氧,局部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减弱,局部温度降低。
(三)对机体的影响局部贫血对机体的影响依贫血的时间长短、程度,组织器官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而定。
若贫血时间短,侧支循环建立快,贫血组织可迅速恢复正常;若贫血时间长,侧支循环建立较慢,则组织细胞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
一般皮肤、结缔组织等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大,肌肉组织可耐受 3~4h;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缺氧几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二、全身性贫血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最为重要。
贫血常常继发于许多疾病过程中。
(一)类型及病因按贫血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可分为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四大类。
1.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各种疾病造成红细胞溶解,在体内破坏速度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
血液寄生虫(焦虫等)、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化学药品、有毒植物及代谢性疾病、电离辐射、同体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等都可造成溶血。
2.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丢失造成失血性贫血。
最常见于各类外伤或肝脾破裂急性出血。
另外多见寄生虫病(内寄生虫如钩虫、胃虫、肝片吸虫等,外寄生虫如蜱、吸血虱和某些蚤类等)和出血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体腔内肿瘤等可造成长期轻微失血和持续性慢性贫血。
贫血分级和诊断标准
贫血分级和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贫血分级和诊断标准,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低于130g/L,女性低于120g/L。
2.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低于100g/L,女性低于110g/L。
3.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
除了血红蛋白水平,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诊断贫血,如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这些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贫血的诊断。
此外,还应该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诊断,常见的贫血原因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肾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的治疗。
因此,在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液指标、临床表现和病史等信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诊断标准和分类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1. 血红蛋白水平,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儿童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异。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即可诊断贫血。
2. 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低于4.3×10^12/L,成年女性低于3.8×10^12/L,儿童因年龄不同而异。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也可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
3. 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评估贫血类型的重要指标,通常根据MCV值将贫血分为不同类型。
二、贫血的分类。
1. 按照红细胞平均体积分类,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小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三种类型。
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等;正常细胞性贫血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2. 按照病因分类,贫血还可以根据其病因进行分类,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
不同类型的贫血在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不同的策略和重点。
3. 按照临床表现分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贫血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急性贫血常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等;慢性贫血常伴有慢性疲劳、体力下降等表现。
综上所述,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对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多方面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贫血分级划分标准
贫血分级划分标准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贫血分级划分标准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贫血分级划分标准是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1.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110-119克/升之间;
2.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80-109克/升之间;
3.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50-79克/升之间;
4.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克/升。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贫血分类方法是根据红细胞数量进行划分,如下所示:
1. 轻度贫血: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但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2. 中度贫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都低于正常范围;
3. 重度贫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都严重低于正常范围。
贫血的分级可以根据临床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贫血分级时,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内科学-贫血
病名:贫血定义:贫血是指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并且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
动物的原发性贫血很少,多数是某些疾病的继发反应。
因此兽医临床上必须研究贫血真正的原因、分类以及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关系,否则往往治疗无效。
贫血仅是一个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往往是许多疾病的主导环节。
长期贫血可以出现疲倦无力,动物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毛发干枯,抵抗力下降等。
贫血按其病因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四类。
类型及其特征:一、失血性贫血:1、原因:最常见于各类外伤或肝脾破裂急性出血。
另外多见寄生虫病(内寄生虫如钩虫、胃虫、肝片吸虫等,外寄生虫如蜱、吸血虱和某些蚤类等)和出血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体腔内肿瘤等可造成长期轻微失血和持续性慢性贫血。
2、机制:红细胞大量丢失造成失血性贫血。
3、病理特征:A、急性失血性贫血短时间内血液总量减少,但单位容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经过一定的时间,血液总量暂时恢复,单位容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再经过一定时间,外周血液中可见多量的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如血液大量丧失,机体来不及代偿,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不出现危症,机体可以发挥代偿作用,即当急性失血时血压降低,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压力感受器,使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肝、脾、肌肉等贮血器官内血管收缩,将排出的血补充到体循环;同时血压降低还能使组织液进入血管,也能补充到体循环血量的不足,使血液总量暂时恢复,但血液被稀释,单位容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此时红细胞形态正常,呈正色素性贫血。
急性失血时因红细胞总数锐减,导致缺氧,引起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酶,使肝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再转化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强骨髓造血功能,骨髓内发育各个阶段的红细胞增多,并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
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贫血名词解释生理学贫血(anemia):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它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或血红蛋白含量的低下而导致的。
血中红细胞的数量被称为血红细胞计数(RBC),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来衡量。
贫血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两种类型。
血液的重要成分:血液内含有大量的细胞和除红细胞外的多种血小板以及水分,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尤其是充满活力的红细胞,它们不仅在传递氧气和碳气,还在传递多种有益物质,为健康保持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红细胞是血液中存在量最多的细胞,它们在人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运送氧气、养分和抗原,为组织提供必要的氧气和其他生命物质。
红细胞的形状大致呈现椭圆形,长度为7微米~8微米,宽度为4.8微米~5.5微米,并且不具备有丝分裂能力,它们在人体的血液中有着较长的寿命(100 天左右)。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连接红细胞与血液,为人体提供重要的气体运输服务。
血红蛋白的量直接决定血液的红细胞数量,普通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一般在11.5-15.5毫克/毫升。
血小板(Platelets):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能够堆积起来形成栓子,对止血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血小板也可以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帮助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在健康人体内,血小板的计数一般在150万/毫升(150x109/L)左右。
血浆(Plasma):血浆是血的流体部分,它由90%的水分和10%的成分组成,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酶类、激素等。
血浆在传输气体、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的贮存和转运介质。
贫血分类常见疾病
1.贫血分类常见疾病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AA),(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rca),(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白血病)。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疾病:(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1)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细胞贫血(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4.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5.失血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5.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AA分型诊断S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感染和出血血象具有以下3项中的2项: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2.中性粒细胞<0.5*109/L,3.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减低,nsaa指达不到saa标准的aa治疗:保护措施;防治感染2.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治疗3.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诊断: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内脏2.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3.脾脏不大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和正常,有成熟障碍5.泼尼松和脾切除治疗有效6.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1.一般治疗:严格卧床,防治外伤,止血2.糖皮质激素,首选治疗3.脾切除4免疫抑制剂治疗5其他:合成雄激素6急症处理:血小板输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大量甲泼尼龙,血浆置换。
4.Graves病的典型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1)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高和新陈代谢加速(2)精神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亢进(4)消化系统:稀便,排便次数增加(5)骨骼肌系统:甲状腺毒症性瘫痪(6)造血系统: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总数减少(7)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减少,男性阳痿。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
贫血诊断标准分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贫血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级别的贫血诊断标准。
一、轻度贫血。
轻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的情况。
在这个级别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
此时,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认患者是否患有轻度贫血。
一般来说,这个级别的贫血对患者的生命并不构成严重威胁,但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治疗。
二、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100-130g/L,女性90-120g/L的情况。
在这个级别下,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出现明显的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
严重的贫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
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治疗,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缓解症状。
三、重度贫血。
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水平在男性小于100g/L,女性小于90g/L的情况。
在这个级别下,患者的症状会非常严重,出现严重的贫血性心脏病、贫血性休克等并发症。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接受紧急的输血治疗,以避免危及生命。
总结。
贫血诊断标准的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准确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不同级别的贫血,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也应该重视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贫血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贫血的困扰。
贫血的分级和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级和诊断标准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它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精力减退,乏力,甚至死亡。
贫血可以分为四个级别:轻度贫血(mild anemia)、中度贫血(moderate anemia)、重度贫血(severe anemia)和极重度贫血(very severe anemia)。
根据贫血的病因,还可以将其分为特发性贫血和继发性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是视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
当患者的Hb水平低于13.5克/升(男性)或12.0克/升(女性)时,就被认为是贫血。
此外,PLT低于150万/μL也是一个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贫血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有出血、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血液疾病。
出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可以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内出血是指在身体内部发生的出血,常见原因是器官内的损伤或炎症,如消化道出血和胃溃疡出血。
外出血指的是发生在外部的出血,常见原因是受伤或手术。
营养不良也是一个常见的致贫血原因,特别是缺乏铁和维生素B12和吡哆醇(folic acid)。
先天性血液疾病也会导致贫血,这些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血友病(hemophilia)和白血病(leukemia)等。
临床上,根据贫血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患者贫血由于失血引起,治疗方案通常会首先尝试补充被丢失的血液,如输血或血液制品,并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
如果患者的贫血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治疗方案一般是改善饮食,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如铁、维生素B12和吡哆醇等,如果需要可以给予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的贫血是由于先天性血液疾病引起的,则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也可以根据病情给予特殊药物。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它有四个级别,可以根据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进行诊断。
贫血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有出血、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血液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四川医疗卫生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贫血分类及特
点
首先我们一起看两个题目:
1.【单选题】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出现最早的是( )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E.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正确答案】E
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再障( )
A.发热、出血、贫血倾向
B.骨髓增生低下
C.红系、粒系或巨核系有两系以上减少
D.无淋巴结肿大
E.肝脾肿大
【正确答案】E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
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