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淌徜徉 匹敌/否极泰来 积累/果实累累 B沉疴百舸 /乳臭未干 纤/纤尘不染 C/侥幸 /啧啧有声 横祸/横生枝节 D 伺候恃才傲物 载/载歌载舞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B.C.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
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
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人教版语文高二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张长均审核人:王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12—13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宿州市十三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分别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高二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手语沙爽手语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存语言。
晨昏交替,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
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
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等诸如此类意的词语均要借助一根拇指。
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
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
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认可并公布了我们品性中优良的那一部分,它看起来如此理直气壮,面向阳光、风声和雨水,仿佛幼苗翘望成长。
小指低首向下,指向“优秀”、“好”、“出色”的反义词系,指向阴影和低。
还有比低更低的地底。
手语体系更多的是靠它的“其他部件”丰富了表速的内容——中间隔着蜷起三根手指:一个中性地带,它配合手指的移动,不动声色地调节不同的感情。
当拇指俯伏,被另一只手掌轻轻爱抚,抽象复杂的“爱”,顷刻间变得简单且具体。
当我们越来越羞于说出内心隐秘的情感,仿佛被唇齿磨损,一个珠圆玉润的词语丧失了原有的纯粹,并迅速在空气中改变了清新的气息,手语却简洁她传递了人类情感的丝带,传递了亘古的依恋和温暖,阻止对一个词的种种曲解和糟蹋。
在这个表述里,拇指退居为次要角色,它可以不是优秀的,甚至不是“好”的——这些并不影响它享有完美的浴泽。
这是中国人施爱的方式,承受者的回报和优劣被忽略不计。
国际手语中的“爱”则表现得委婉一些:伸出拇指、食指小指,其余二指弯曲,掌心向外。
这是音节“西”的指式。
像一个人的中性风格,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掩不住内里的热量和光焰,向着陌生的世界,缓缓四射。
手语是说明文,倾向于极度筒洁,忽略语法和修辞。
可以将“你和我”简化为“你我”,将“一起回家”的“一起”直接省略。
“你我”当然“一起”。
这还用说?写文章的人们早已习惯他人和自已在表达意见时字斟句酌,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副词衔接,包括标点,每一个部件都力求精确。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千呼万唤始出来,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将 军 泪 刘建超 将军不流泪。
将军十二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翻了三十里山路,参军报仇。
他牙齿咬破了嘴唇,鲜血直流。
村口的老槐树下,白匪肆虐,树上还吊着他父母的尸首。
队伍上很苦,大人都受不了。
年少的他受得了,餐凤宿露,酷暑严寒,他从不叫苦。
在队伍里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托起枪手就痒,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暮秋。
他带领的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
两天两夜,枪炮震聋了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九个人——“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
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
后来从鬼子口中得知,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
他不后悔,拿了一瓶酒,坐在烈士坟墓前,喝得酩酊大醉。
【免费下载】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 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语文
志。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读者阅读的杂志。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2.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 语文
命题人:双语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2.请用 0.5 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 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速度 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惊人的适 应能力。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语文测试题 出卷人:高三语文组 第I卷(阅读题 共6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双语中学2012~201学年度第一质量检测 高试题 陶渊明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白:禀告 C.而蓄素琴一张素:古老的 D.毕,还复著之著:穿,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思想的一项是( )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④义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⑤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第一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
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
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
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
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
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它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
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
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
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
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
当众多民族、国家、个人的生活都要实现现代化时,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
安徽泗县双语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汇总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谤.讥(bàng)寥.廓(liáo)胆怯.(qiè)浪遏.飞舟(è)C.忸怩.(nǐ)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测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
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
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
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
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
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
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
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
1、与“乐音”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乐音要有基本的音高范围,声音除具有节奏性、有序性外,还要有丰富的变化。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⑤对于我们正在经历的灾难,我们在震惊之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记忆?关于汶川地震,我的一些艺术家朋友是这样记忆的:把遇难的孩子的名字刻在孩子们喜欢玩的弹珠上;收集死难者生前的用品、照片、文字,辅以他们的生平资料,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而不仅仅是死难数字中的一个。
这样的记忆方式,让我想起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把二战时犹太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的生卒年月刻在黄铜上,将城市街道的砖头翻开,换上这些刻有名字的石头。
⑥没错,灾难是人类发展的“绊脚石”。
暂停赶路的脚步,关注脚下的“绊脚石”,倾听那些逝去灵魂的声音,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我们才不致再次摔倒,才会知道该往哪里走。
——(作者:柯倩婷:原载《书屋》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灾难记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人类曾经的灾难,它不仅摧残生命、夺走家园,更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给幸存者带来难以抚平的创痛。
B.灾难记忆就是直面灾难带来的伤痛,理解灾难,从而有勇气去面对灾难,治愈创伤。
C.灾难记忆不应仅是幸存者的个人记忆,它需要成为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获取意义。
D.灾难记忆进入了文化,其方式越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越有可能在历史中留存,并获得丰富的意义。
2.下列不能作为“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论据的一项是( ) A.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诠释灾难带来的痛苦,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与心灵的重负。
B.口述历史、修建纪念馆和博物馆、开展纪念活动、拍摄电影等文化记忆方式,可以使幸存者的记忆进入文化并开始循环。
C.英迪拉·甘地和她儿子被刺杀时的血衣、南京“万人坑”中遇难者的遗骨与奥拉都尔废墟,都是激活记忆的最有力的媒介。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间为1 。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逮.捕(dài)氛.围(fēn)泠.(líng)然逸兴遄.(chuán)飞B.叨.(tāo)陪妊娠.(shēn)省.(xǐng)视心宽体胖.(pàng)C.熟稔. (rěn) 感喟.(kuì)重创.(chuàng)稗.官野史(bài)D.憎.(zèng)恶游说.(shuì)炮.制(páo)暴虎冯.河(píng)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必竟渡假村高朋满座一愁莫展B.亲睐明信片人情事故形影相吊C.编篡挖墙角穷且意坚墨守成规D.追溯水笼头世外桃源萍水相逢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上出现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经不是微言大义。
B.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加息以及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的临近等因素的影响,A股指数连续下跌,股民对此忧心忡忡。
C.王君的作文水平相当高,但是就是经常忘记了标点符号,经老师的反复教导和他自己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D.申花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致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之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逐渐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大强国。
B.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分支机构22日开会通过决议草案,决定采取更多有效措施防控“朝觐”季节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
C.目前,由重庆市有关部门共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调查违规更改民族身份一事,待分清责后,将严肃处理和批评教育。
高二语文试题-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1-2题,4-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第3题、7-14题,第Ⅱ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题比特币:金本位的互联网试验诞生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比特币,是技术人员对货币的一种乌托邦实现。
比特币其实就是网络上一串代码,设计者通过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中通过比特币完成支付,其独特的地方在于不需要一个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机构对交易进行清算。
用户只需要互联网连接以及比特币软件就可以向另外一个公开的账户或地址进行支付操作。
流通中的比特币总量将按可预测的节奏增加,基于所设计好的代码机制,直到2140年达到总供给量2100万个比特币。
目前的比特币供给是1200万个,也就是最终总量的57%。
获得比特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用电脑生产,被称为挖矿;另一种就是通过交易获得。
作为一个投资品,比特币让早期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让如今的投资者一次次过山车,小小风吹草动都让比特币交易风声鹤唳,像中国央行的“封杀”更是让比特币雪上加霜。
不过,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各国对比特币的态度并不一致。
比特币被德国财政部认定为“记账单位”,这意味着比特币在德国已被视为合法货币,并且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长均 审核人:王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12.)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藏书数量之多(1分)以及藏书对人的意义、影响(1分),生动形象(1分)。
(学生答成比拟修辞,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2.(6分)⑴具体表现了书房对于学者精神吸纳的重要作用,为下文有关书房与学者构建自我的关系的论述蓄势(作铺垫);⑵和写藏书之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本文主旨:对于学者藏书散失及其个性化文化财富难以传承的悲哀。
(每点3分) 【优秀作文】 站在高处看世界 王晓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
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
倒不是因为我的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
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
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 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
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
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
末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泗县双语中学2012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必修五1,2单元)
绝密★启用前泗县双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双语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 命题范围:必修五第一、二单元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9分,每小题3分)联系《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有关情节,回答1~3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剌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造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
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
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眬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
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2.第二段画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D.如土委地委:卸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杜甫的《阁夜》,完成8~10题。
(10分)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下列对诗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为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全诗写冬夜景色,寄寓了伤乱思乡之意。
B.尾联诗人思及先贤功业,表达了对国事无能为力的伤感,以及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
C.诗歌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的田野生气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向往夷歌田园的生活。
D.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氛围,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9.尾联两句用了____________表现手法,浑然天成。
句中“卧龙”指____________(人名);“跃马”指____________(人名)。
(3分)10.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
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
(屈原《湘夫人》)(2)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3)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4)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6)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2分)春天的梦苏叔阳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
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
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
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漂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
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
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
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
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