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钻孔岩心鉴定及描述

合集下载

钻孔岩心编录

钻孔岩心编录

岩心编录是将岩心的地质特征进行记 录和描述的过程,是钻孔岩心编录的 核心工作之一。
编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后续的地质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 据。
编录的内容包括岩性、颜色、结构、 矿物成分、含油情况等,需要详细描 述并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作为辅助 资料。
岩心照片拍摄
某油田钻孔岩心编录案例
案例概述
某油田为了了解地下岩石特征和储层性质,对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 编录。
编录方法
采用专业的石油地质编录方法,对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实验分析等。
编录内容
重点记录了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含油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 及岩心在油层中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案例分析
该案例展示了针对特定领域的钻孔岩心编录方法,能够为油田勘探和 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岩心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描述人员的专业水平 、描述方法的统一性、岩心保存和识 别条件等。描述不准确可能表现为矿 物组成、结构构造、蚀变现象等方面 的记录误差。缺乏客观性可能表现为 描述人员的主观臆断或偏见。
解决方案
加强描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岩心编录知识和 经验。同时,建立统一的描述规范和 标准,加强描述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此外,应加强对岩心的观测和对比, 以增加其识别和描述的准确性。在编 录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或偏见的影响。
02
钻孔岩心编录流程
岩心采集
岩心采集是钻孔岩心编录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获取地下岩石样本,为后续的地质 分析和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在采集岩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岩心的完整性、避免人为破坏等,以 确保所采集的岩心能够真实反映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地质构造。

地质描述

地质描述

(8) 孔洞缝发育情况分析:根据本段次生矿物统计、钻时、井漏、油气显示情况,分析该层属于哪类储层(岩芯结合孔洞缝统计资料分析)。
油气显示:无。
(9) 泥晶生屑砾屑灰岩:浅灰色,略具黄色色调。成份方解石95%,陆屑5%。具泥晶生屑砾屑结构:其中砾屑75%,生屑75%,生屑15%,泥晶15%。砾屑成份为方解石,砾屑次圆状,分选差,分砺径2—4mm;岩屑可见生物碎片,种类难以分辨。岩屑可见偶见半形晶次生方解石。性硬且脆,贝壳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溶液较清澈。
(8) 简单叙述组段及恒祥变化。
(9)岩性中具备哪些特征能区别与上覆、下覆地层。
3.0 岩芯描述
3.1 岩芯出筒记录内容
(1) 岩芯出筒时间、破碎程度、叉口对接情况是否顺利、内外筒是否有原油。
3.2 油、气、水界面确定
(1) 根据岩芯含油气不同显示级别、粒度、泥质含量、岩霜等实际变化情况确定含油、气、水界面。
(14) 孔洞缝发育情况分析:根据本段次生矿物统计、钻时、井漏、油气显示情况,分析该层属于哪类储层(岩芯结合孔洞缝统计资料分析)。
油气显示:无。
1.4 膏、盐岩
内容:颜色、矿物成份、化学成份、光泽、融水程度、火焰颜色、硬度、断口。
(1)盐岩:白色。成份食盐(Nacl)96%,泥质、膏质4%。玻璃光泽,立方晶系,咸味苦涩,易溶于水、燃烧后呈黄色火焰,具钠盐特征。泥质、膏质呈星点状分布。硬度级4级,平坦状断口。
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例清楚,文字简练无袖连衣裙。
1.1 颜色描述
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

地质钻孔岩心鉴定及描述

地质钻孔岩心鉴定及描述

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 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 <= 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 10< Ip <= 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 < 10,且粒径①> 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勺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 < 0),硬塑(液性指数0< IL < 0.5),软塑(液性指数0.5 < IL < 1),流塑(液性指数 IL > 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 20%),潮湿(天然含水率 20%c * 30%),饱和(w< 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 0.75 ),中密(0.75 < e< 0.9 ),稍密(e > 0.9 ), 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 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①〉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25~50%,粗砂(①〉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50%,中砂(①〉0.2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50%,细砂(①〉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85%,粉砂(①〉0.07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50%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 < 50%,潮湿(50%< Sr< 80%,饱和(Sr > 80% ;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 r划分,密实(N>30),中密(15< NK 30 ),稍密(10< NW 15 ),松散(NK 10 );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 ;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 .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 < 50%,潮湿(50%< Sr< 80%),饱和(Sr > 80% ;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 W4 ,强风化( W3 ,弱风化( W2 ,微风化( W1 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 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 1/10~1/3 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 1/3 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 1/10 ,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各种常见岩石照片及描述(下)

各种常见岩石照片及描述(下)

Berea砂岩的扫描电镜
中古3 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 隐藻粘结岩。鸟眼孔、水平微裂缝发育。
满加1 井,奥陶系
深灰色泥晶灰岩,夹薄 层砂屑灰岩,发育泥 质条纹、条带。发育微 裂缝被方解石、泥质 全-半充填。
哈6 井,良里塔格组 灰褐色泥晶灰岩。成瘤状, 瘤体间发育泥质 条带。
罗西1 井,一间房组 灰色砂屑灰岩,溶蚀形成葡萄花边构造。
陕北油区富县境内的一口延长石油集团开发的探井 属于1400多米到2880多米内的岩屑
1、【岩心来源】:鄂尔多斯盆 地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所属层位】:三叠系延长 组 4、【岩心讲解】:屑细砂岩, 辫状河道沉积。本图片为真实岩 心的微观驱油,第一个图为饱和 水,第二个和第三个图片为油驱 水。微观驱油可以描述驱油的模 型以及进行剩余油和残余油分析。
1、【岩心】:鄂 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2、【钻进工艺】: 密闭取心 3、【岩心讲解】: 黑褐色油斑细砂岩 成份以长石为主, 石英次之,含暗色 矿物及白云母碎片, 颗粒次圆状,分选 中等,泥钙质胶结, 较致密,上部具块 状层理,下部具斜 层理。滴5%稀盐酸 弱反应。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山西组 非常规天然气井 层理发育,性脆,刚捞出的岩屑可听到明显的释放气的声音。
1、【岩心】:查干凹陷二叠系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基底片麻岩
车排子地区浅层油藏的岩心 取芯后,岩芯已碎,孔渗非常的好。 该油藏在地震上亮点较好
、【岩心来源】:延长油田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所属层位】:三叠系延长组 4、【岩心讲解】:浅灰色粉砂岩与深灰色的泥岩互层
1、【岩心】:海拉尔贝尔凹陷贝11井 (1722.85-1723.14m)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绿灰色砾岩 成份以砾石、岩屑为主, 磨圆呈次棱角状,滴酸反应中等,滴水试验3级,具擦痕,局部见 荧光斑点, 距顶0.93m见0.19m的纵向裂隙,裂隙中具荧光,并见少量油膜。 砾径最大4cm,一般2mm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对于不是气顶的湿气岩心,在岩心刚出筒时,可以 明显看出岩心呈浅棕黄色或浅黄色,过一段时间后, 由于岩心内的轻质组分挥发,岩心呈白色或灰白色, 此时已完全看不出含气特征。
对于凝析气藏的岩心,因含少量凝析油,岩心多呈 棕灰、浅灰棕色等,岩心久放后颜色变化不大。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成分
成分的描述方法、内容分为颗粒和填隙物(胶结物、 杂基)
8.若岩心断面有磨损时,在长度栏中用“ ”符 号表示,在符号上面标出距顶位置。如1.68m表示 在距顶1.68m处岩心有磨损。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岩心描述的顺序
一般有两种顺序,即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前 者指从最后一盒最后一块开始,向上进行描述, 为由老到新的描述顺序;后者正好相反,从第一 块开始,向下进行描述,为由新到老的描述顺序。 一般采用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描述。
(3)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油、气层, 并对岩心的含油、气、水产状进行观察描述。
(4)研究生油层特征及生油各项指标。
(5)搞清油层分布,合理划分油层组、砂岩组和 小层。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6)研究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 度),建立储集层物性参数图版,确定和划分有效厚度 和隔层标准,为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可 靠资料。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二、岩心的基本知识
▪ 岩心收获率 ▪ 岩心编号 ▪ 岩心长度记号 ▪ 盒装岩心的排列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1.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本次实取岩心长度/本次取心进尺) ×100%
岩心收获率在理想情况下,应为100%,但取心过程 常受到岩心的岩性、地质条件(如裂缝发育情况)、钻 井过程中的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岩心收获率会出现小于 100%或大于100%的情况。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_修改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_修改

ST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ST/CNLC SOP3005-200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2007-12-31发布2008-01-01实施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的内容与要求,规定了油气探井现场地质的岩心整理和描述的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录井仪小队在现场进行地质录井的岩心整理和描述工作。

2 引用标准SY/T 6294-1997 油气探井分析样品现场采样规范SY/T 5788.3-19991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3 内容和要求3.1 钻井取芯岩心出筒和整理3.1.1 出筒要及时,出筒前丈量底空长度;发生岩心在筒内冻结,严禁火烤。

3.1.2 钻井取芯专业人员把守筒口,录井人员确保按顺序出筒和摆放,严防顺序错乱,上、下颠倒在岩心表面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3.1.3岩心出筒后,观察岩心出油、冒气、含水情况,如有岩心出油、冒气、情况,立即拍照,并进行荧光直照、滴照和滴水试验,作好记录。

3.1.4 含油岩心禁用水洗,用刀刮或棉纱清除钻井液;做特殊分析化验的岩心用铝箔包装、蜡封、以备分析鉴定;其余岩心清洗干净,呈岩石本色。

3.1.5 岩心洗净后,按岩性、含有物、断面、岩心形状和化石、印痕、岩心爪痕迹等特征对好自然断口,使茬口吻合,恢复岩心原始顺序和位置;磨光面摆放要合理;松散、破碎的岩心用“体积法”堆放或用塑料袋、布袋装好。

3.1.6 岩心长度采取一次丈量法,切勿分段丈量;岩心磨损时,按实际长度量取;识别真假岩心和井壁掉块。

3.1.7 岩心丈量的读数精确到厘米,收获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a) 岩心收获率=本筒岩心实长(m)/本筒取心的进尺(m)×100%b) 全井岩心的总收获率=全井岩心总长(m)/全井累计取心进尺(m)×100%3.1.8 岩心装盒时,按井深由上至下的顺序自左而右装入岩心盒,用红铅笔作出整米、半米记号,其记号放在方向线的同一侧,标出一条醒目中心线,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地质岩心钻探

地质岩心钻探

地质岩心钻探钻探工程质量有六项指标:岩矿心采取率、钻孔弯曲度、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误差测量与校正、原始报表填写、钻孔的封闭。

为了保证达到这六项指标的要求,我们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方法与措施来提高钻探质量。

一、提高岩矿心采取率的措施1. 根据各矿区地质条件、岩矿层的物理机械性质和技术因素,正确地选择取心方法和工具。

2. 取心困难的岩矿层中,应尽可能选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进。

3. 在取心困难的矿层中钻进时,应限制转速、压力和泵量,适当控制回次进尺长度和时间。

4. 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心管长度。

5. 在矿层、矿层顶底板和重要标志层中,岩、矿心没有采取上来时,须专程捞取,不应继续钻进,必需钻时不得超过0.5米。

捞取岩、矿心时应尽量采用喷反、无泵或钢丝钻头等有效方法。

6. 退取岩心时要细心,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地破碎,并严格防止岩、矿心上、下顺序颠倒。

二、预防钻孔弯曲的措施1. 确保安装质量,保证“天车、回转器、孔口”三点一线。

不准使用旷动的立轴(导管)。

2. 开孔时,应选用锋利的钻头,主动钻杆不得有偏摆,轴心压力要均匀,要随钻孔加深而加长岩心管。

3. 在易斜岩层地区施工,应根据地层、见矿深度等条件合理设计开孔角度和弯曲强度。

要尽量选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进。

4. 深孔钻进时,应尽量采用钻铤加压。

5. 遇到片岩地层、倾斜岩层、破碎带、软硬互层时,应使用锋利的钻头和长、直、重、厚、刚的钻具,有条件时也可试用冲击回转钻进。

6. 扩孔时要带内导正器,换径时要带外导正器。

粗径钻具要用综合式异径接头连结,其中心线必须一致。

换径时导正管要长于4米,第一回次的小径岩心管长度要短于1米。

三、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措施要及时观测水位及其他应测项目;水位观测的基准点必须一致,读数要准确,测绳不得任意割接。

四、降低孔深误差的措施1. 机场使用的木尺或铁尺必须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注意经常校正。

2. 丈量机上就时应停止立轴回转,基准点必须一致,并应准确丈量,及时记录。

如何在煤田地质勘查钻孔岩芯中识别断层

如何在煤田地质勘查钻孔岩芯中识别断层
3.3稳定或近似水位观测
(1)钻进中遇有严重漏水、涌水的层段,应根据需要进行稳定(静止)或近似稳定水位的观测,必要时可将钻孔改做专门水文孔,进行抽水、放水试验。(2)稳定(静止)水位观测,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3)近似稳定水位观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停止观测。
a、每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三次水位无变化。b、水位呈单一方向变化,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5厘米,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c、水位呈锯齿状变化,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10厘米,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d、虽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24小时。
2.3.1软弱岩石的流变形成的结构
(1)条带状结构:不同成分的岩石经塑性流动后,呈条带状相间分布。其中泥岩、炭质泥岩、云母等片状矿物,呈条状状定向排列,石英、长石等粒状矿物经压溶再生及转动使其长轴也有定向性。
(2)揉褶状结构
岩石受揉皱形成小型似背斜的流褶曲。
(3)眼球状结构:软塑岩石的流变可对硬脆岩石起改造作用,使脆性岩石受共轭扭裂面分割而形成的菱形体圆化后成为透镜体,与软塑物质的流线共同组成眼球状结构。
2.2成分
原岩的物质成分在断裂变动中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一般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在某些场合,如在断裂滑动面上有绿帘石、纤维状方解石、纤维状石英等新矿物质的生成,其纤维延展方向与滑动面上擦痕方向一致。显然是断裂过程中生成的应力矿物。
2.3结构
断层构造岩的结构集中反映了断裂活动的特征,因而是识别断层的主要特征,也是鉴别断层力学性质、估量断裂变动的主要依据,原岩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碎粒岩。
在应力继续作用下,岩石进一步压碎(或搓碎),形成的细粒岩石,有时残留较大的矿物或岩石的斑晶。
(4)糜棱岩。
断裂带岩石被强烈搓碎和研磨后胶结成岩。粒度很细,肉眼不易分辨,外貌具似流纹状结构。

地质钻孔岩芯中岩石特征-结构变化及构造分析

地质钻孔岩芯中岩石特征-结构变化及构造分析

地质钻孔岩芯中岩石特征\结构变化及构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越细致的社会发展要求呼之欲出,同样经济发展也对我国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离不开建筑和道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隧道开发、桥梁建筑都是以岩质环境为基础的,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岩质质量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道路的建设结果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但就目前工程勘探技术而言,勘探工作者还不能单单从岩石表面就判定其内部结构,这时钻孔岩心的判别方式就可以明显的提高岩石的勘察结果。

关键词:钻孔岩芯;岩石特征;岩石结构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钻孔岩芯可以通过对岩层的钻孔取样来确定该地质中岩石类型和岩石的内部结构,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岩石勘察技术,该方法多用于以岩石作为持力层的道路或是工程建设中,因为这部分工程对被处理过的岩层的发展形态要求很高,若岩层选择不好,施工后的岩石发展状态不如预期怎十分容易诱发严重的施工,甚至发展岩层体断裂,导致悲剧的发展。

要想正确选择优质岩层作为施工目标就必须要用先进的手段对岩层的特征、变化性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勘探,目前使用效果最好、较为便捷有效的一种岩石岩层方法就是钻孔岩芯,下文就对岩芯的一般形态做简单分析。

一断层泥岩体岩体在千万年以来的地壳变化中经过不断的积压、断裂、研磨等一系列物理变化使岩芯处的岩石形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断层泥岩体形态就是在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断层泥岩体是因为断裂带两端岩石地基的不断积压相互摩擦是交接之处的岩土被碾碎成泥状体,对泥状体的一般定义是岩体组成颗粒均小于零点零零二毫米,各个地方的断层泥岩的颗粒大小也不尽相同,原因是岩石地基的作用力不同、摩擦或是积压痕迹不同,但其外界表现形式可以较为统一,一般而言有褐紫色、墨绿色以及紫红色,断层泥岩主要产生于平移型断面中或逆断型断面中,此这俩个部位均为岩层挤压力较强的两个部位。

根据以往对断层泥岩的观测经验总结,断层泥岩体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原岩体结构已经完全改变,并且被研磨成岩泥状,有些断层泥岩体中仍然能看见小块的岩石屑,其内原有的矿物质成分已经发生完全的改变或是位置转移。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的编制、钻探方法和设备选择、通用的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对于不同的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是遵循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本规程中对“岩心”的界定是广义的,指能采集到的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的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和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的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和油气井钻探的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的钻孔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

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GB/T 18376。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引言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

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

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

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

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陈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

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范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引言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

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

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

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

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陈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

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范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

钻孔验收标准

钻孔验收标准

钻孔质量验收一般标准钻孔质量验收依据岩心钻探六大质量指标进行评定,其分别是岩矿芯采取率、弯曲度测量、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校正、原始班报表及封孔。

一、岩矿芯采取率与整理1.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75﹪.1.2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3-5M范围内不得低于80﹪.1.3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层顶板开始每5M或10M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1.4由机台负责将岩心清洗干净,自上而下按顺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并写明回次数、总块数和块号;用铅笔填写岩心牌,放好岩心隔板;用漆或油浸色笔在岩心箱同一顺序侧标明孔号、箱号、进尺米段,并妥善保管岩心;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二、钻孔弯曲度测量与测量间距2.1钻孔弯曲度为定向钻孔不同孔深各测点的实测顶角与该点设计顶角之差,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M弯曲2度,斜孔每100M 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

2.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1/3-1/4.2.3测量间距应依据地质设计或实测顶角小于或等于5度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不测方位角);大于5度时,每钻进50M 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

2.4终孔弯曲度测量地质编录员在现场监测。

三、简易水文观测3.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位1-2回次。

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个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以你将为冲洗液的钻孔中,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测量。

3.2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孔深。

3.3终孔测定水位,稳定时间应在24小时以上,在地下水自流钻孔中,要安装水压表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

四、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4.1直孔钻进100M、斜孔钻进50M、重要标志层、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换口径、处理重大机台事故、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

岩芯鉴定和描述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描述

岩心描述

钻孔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一)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继续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细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5.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同于或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少于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2.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备注:更名时应根据颗粒级分体式,由小至大,以最先合乎者确认。

(二)、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辨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揉搓时存有砂感,塑性,强NaCl,能够面团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存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太少,粉粒多,干燥时呈圆形流体状,无法面团土条、土球(三)、土的干燥程度的分割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状态名称柔软硬塑软塑流塑粉质黏土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0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il=0-0.5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l=0.5-1.0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l>1.0黏土不能捏成饼,il<0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l=0-0.5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l=0.5-1.0手捏粘于手上,il>1.0塑性状态标准科孔大锤数n(箭/30cm)柔软n>32软塑8<n≤32软塑2<n≤8流塑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状态―空隙中的水可以民主自由流入(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干燥程度的分割稍烫―天然含水率w<20%干燥―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状态―天然含水率w>30%(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成规整、中密、稍墨、单薄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的编制、钻探方法和设备选择、通用的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对于不同的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是遵循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本规程中对“岩心”的界定是广义的,指能采集到的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的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和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的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和油气井钻探的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的钻孔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

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GB/T 183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 (液性指数I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四)软土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

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

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

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u≤60,e>3);泥炭(Wu>60,e>10)等五类。

另:根据《高速铁路暂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为800~1200 kPa时,定名为松软土,厚度大于2m时,须单独划分出来。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中400<d≤800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中40<d≤60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中5<d≤10小2<d≤5;砂粒粒径(mm)粗0.5<d≤2中0.25<d≤0.5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pound;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2.中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

3.稍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

4.松散—钻进较容易,给进稍有震动,孔壁严重坍塌,必须跟管钻进。

(2)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注:无“松散”之描述法。

二.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 (液性指数I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四)软土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

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

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

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u≤60,e>3);泥炭(Wu>60,e>10)等五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